动物学导论论文

合集下载

动物学导论论文2500字

动物学导论论文2500字

海洋大型浮游生物——水母摘要:水母是一种低等的海产无脊椎浮游动物,它们的寿命大多只有几个星期,也有活到一年左右,有些深海的水母可活得更长些。

水母的身体有95%以上是水份,其他则是蛋白质和脂质所构成,所以水母的身体会呈现透明状,就是因为身体内的水份之故。

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还有各种因素的影响,水母大规模出现。

引言: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动物,成千上万的生命在地球上生存,海洋里的浮游生物也是多种多样,其中水母这种大型的海洋浮游生物就有250多种!可是近年来,英国大片水域出现大规模水母,这种反自然的现象是不是在预示着一场灾难呢?水母(英文:Jellyfish)是一种低等的海产无脊椎浮游动物,肉食动物,在分类学上隶属腔肠动物门(又称刺胞动物门(Cnidaria))、钵水母纲(Scyphozoa),已知道的约有200种。

或指立方水母纲(Cubozoa)的种类,该纲以前认为是钵水母纲的一目。

水母一词广义也指具水母型(钟形或碟形)的刺胞动物,如水螅水母、管水母(包括僧帽水母)和不属钵水母纲的栉水母和海樽。

本纲的水母分为两型∶自由游泳的水母及营固着生活的种类(以柄栖附于海草及其他物体上)。

营固着生活的形似水螅的种类构成十字水母目(Stauromedusae)。

水母的出现比恐龙还早,可追溯到6.5亿年前。

水母的种类很多,全世界大约有250种左右,直径从10厘米到100厘米之间,常见于各地的海洋中。

水母身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其体内含水量一般可达百分之九十七以上,并由内外两胚层所组成,两层间有一个很厚的中胶层,不但透明,而且有漂浮作用。

它们在运动之时,利用体内喷水反射前进,就好像一顶圆伞在水中迅速漂游。

水母的伞状体内有一种特别的腺,可以发出一氧化碳,使伞状体膨胀。

而当水母遇到敌害或者在遇到大风暴的时候,就会自动将气放掉,沉入海底。

海面平静后,它只需几分钟就可以生产出气体让自己膨胀并漂浮起来。

水母触手中间的细柄上有一个小球,里面有一粒小小的听石,这是水母的“耳朵”。

动物科学论文范文动物学的论文优秀7篇

动物科学论文范文动物学的论文优秀7篇

动物科学论文范文动物学的论文优秀7篇大学生活要接近尾声了,我们都知道毕业前要通过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优秀的毕业论文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动物科学论文范文动物学的论文优秀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动物医学专业毕业论文篇一在狂犬病防治工作中,动物咬伤创口暴露后处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狂犬病防治工作中关键措施。

虽然人们都知道被犬(动物)咬伤后要注射狂犬疫苗,但对于伤口的处理特别是创面较大的伤口处理、外用消毒剂的选用及采用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商榷之处。

2005年1月~12月,我们共接诊了4590人次动物咬伤病例,现结合动物咬伤门诊碰到的一些问题探讨如下。

1、哪些动物咬伤需注射狂犬疫苗在狂犬病防治范畴中,动物通常是指对狂犬病毒敏感的动物。

如犬、狐狸、山狗、郊狼、豺狼、臭鼬、浣熊、猫、猫鼬、蝙蝠等动物,还包括牛、马、羊等家畜。

常见的动物咬伤有犬、猫、鼠、猫头鹰、黄鼠狼、蝙蝠等动物咬伤。

被鸡啄伤,被甲鱼、黄鳝等咬伤则不必注射人用狂犬疫苗。

2、动物咬伤后伤口处理犬(动物)咬伤后,由于受伤部位、伤情的程度不同,能否及时正确地处理伤口直接影响到愈后。

许雷等分析50例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发现有88%的动物咬伤病人伤口未处理或自行处理而导致了狂犬病的发生。

2.1外用消毒剂选择在用肥皂水反复清洗伤口的同时,正确地选择好消毒剂也十分重要。

①过氧化氢在既往的伤口处理中比较常用,但由于对正常组织有腐蚀作用,而动物咬伤又是新鲜伤口,对伤口的愈合不利,故不宜常规使用。

②由于犬咬伤后一般都要用肥皂水清洗,而新洁尔灭是阳离子表面活性消毒剂,与肥皂水有拮抗作用,两者是不宜混用。

③醋酸洗必泰:由于该消毒剂对芽胞和病毒无效,因此,从预防狂犬病的角度不主张用。

④10%聚维酮碘为强力杀灭微生物消毒剂,对病毒、细菌、真菌及霉菌孢子都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动物学导论论文——狗

动物学导论论文——狗

我们忠实的朋友—狗摘要:狗,亦称“犬”系,早期由人类从灰狼驯化而来,驯养时间在4万年前至1.5万年前,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通常被称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其汉语名字从犬从句,“句”为“弯曲”、“顺从”之义,主要用于描述犬的向上卷曲的尾巴的形象,同时也表达出了犬对于人类的屈从。

关键字:起源生活环境生活习性与人关系正文:起源及演化历史狗是一种不晚于14000年前,甚至可能在16000年前的亚洲东南部就已经被人类从野生狼驯化为家畜。

它起源于狼,目前已经得到了共识,但围绕着具体的发源地和时间则是众说纷纭。

到目前为止,最早的狗化石证据是来自于德国14000年前的一个下颌骨化石,另外一个是来源于中东大约12000年前的一个小型犬科动物骨架化石,这些考古学证据支持狗是起源于西南亚或欧洲,而另一方面,狗的骨骼学鉴定特征提示狗可能起源于狼,由此提出了狗的东亚起源说。

此外,不同品种的狗在形态上极富多样性,似乎又倾向于狗起源于不同地理群体的狼的假说。

所以仅靠考古学,很难提供狗起源的可靠线索。

中瑞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研究了来自五大洲的654只狗,分析了它们体内一种通过母系遗传的叫做“线粒体DNA”的遗传物质的碱基排列后发现,这些狗拥有几乎相同的基因。

他们认为,人类与狗的友好渊源可以追溯到1.5万年前,当时,东亚的人类首先开始驯化狼等动物,并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把驯化的狗带到了欧洲,甚至穿过白令海峡带到了美洲。

为何认为起源于东亚?是因为东亚地区的狗的基因类型最为丰富,科学家通过基因测试推断该地区应该就是狗的发源地,而不是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的中东地区。

同时,通过和狼的基因的对比,他们认为1.5万年前,由几种不同的狼分化出了狗。

这项研究是由两个国际研究小组齐头并进地进行的。

另一方面,美国和秘鲁等国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比较了南北美大陆和亚洲、欧洲的狗以及欧洲殖民者到达美洲大陆前就在拉丁美洲和阿拉斯加等地生存的狗的碱基排列。

发现拉丁美洲和瑞典的狗的部分基因都源于过去的欧亚狼。

动物科学论文

动物科学论文

动物科学论文推荐文章动物科学论文题目热度:动物科学论文范文热度:科学教师个人年度总结热度:深入学习心得体会1篇热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自我鉴定热度:动物可以维持生态平衡,参与自然界物质循环,小编整理了动物科学论文,欢迎阅读!动物科学论文篇一“因为动物”摘要:本文通过探究《艾格尼丝・格雷》中女主人公艾格尼丝同动物之间的关系,认为动物是她重要的情感依靠和依归,对动物的同情使她在父权社会中追寻自立、敢于挑战男性话语和秩序,虽然充满艰辛但却最后赢得了美好的爱情。

关键词:《艾格尼丝・格雷》安妮・勃朗特动物身体随着西方人文社科研究领域中出现的“动物转向”,众多研究者开始关注文学作品中的动物意象,而安妮・勃朗特的《艾格尼丝・格雷》因有很多的动物场景引起批评家的关注。

丽萨・萨利治考察了勃朗特小说中的动物受虐事件,认为作者流露出一种伤感情愫①;希拉里・纽曼指出勃朗特小说中“人物对受虐动物的态度彰显了道德立场”②。

这些评论都涉及到小说中的动物虐待问题,但又都未能揭示女主人公所受之苦同受虐的动物之间的深层联系,未能将二者置于父权社会和等级社会的语境中,揭示两性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本文以艾格尼丝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为主线,探讨了她在英国19世纪强大的父权社会中冲破藩篱,追求自立、自强并赢得尊敬和爱情的过程。

一、因为动物而争取自立人类健全人格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发展和培养的过程,其中情感沟通能力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自从呱呱坠地,就本能地同母亲开始了一定的情感沟通,幼年是情感沟通能力培育的关键阶段,将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除了主要和自己的父母或幼儿园的小朋友进行情感沟通外,儿童和小动物的互动交流也对其人格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费恩认为“那些身边有宠物的小朋友具有更强的情感能力,情绪更丰富,更容易表现出对生命的同情或产生通感,更容易交流,并减少心理疾病的侵扰”③。

在《艾格尼丝・格雷》开篇,艾格尼丝和父母生活在英格兰北部山区深处的一个小村庄,她从小到大都特别喜欢动物,在同动物的交流中度过快乐的童年。

动物学导论

动物学导论

河南工业大学动物学导论课程论文题目:呆萌的考拉姓名:刘巧学院:管理学院班级:旅游1402学号:201417040213序号:103很多人虽然没有见过考拉,但是一提起澳大利亚,人们必定会想起它,呆萌的睡神,以至于人们羡慕考拉,因为它只做两件事,睡觉和发呆,通过五周的学习,我也对不同的动物有一些了解,那么就跟着我一起来走进考拉天真呆萌的世界吧。

考拉考拉又叫树袋熊、无尾熊、可拉熊。

学名phascolartorscinereus 英文:Koala bear来源于古代土著文字,意思是“no drink”。

因为树袋熊从他们取食的桉树叶中获得所需的90%的水分,而它们只在生病和干旱的时候喝水。

树袋熊每天18个小时处于睡眠状态。

树袋熊生活在澳大利亚,既是澳大利亚的国宝,又是澳大利亚奇特的珍贵原始树栖动物,属哺乳类中的有袋目考拉科。

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尤加利树林区。

考拉虽然又被称为“树袋熊”、“考拉熊”、“无尾熊”、“树懒熊”,但它并不是熊科动物。

而且它们相差甚远,熊科属于食肉目,树袋熊却属于有袋目。

外形特征和习性树袋熊身体长约70-80厘米,成年体重8-15公斤,性情温顺,体态憨厚,长相酷似小熊,有一身又厚又软的浓密灰褐色短毛,胸部、腹部、四肢内侧和内耳皮毛呈灰白色,生有一对大耳朵,耳有毛丛,鼻子裸露且扁平,没有尾巴,这是因为它的尾巴经过漫长的岁月已经退化成一个“座垫”,因而能长时间舒适潇洒地坐在树上。

它四肢粗壮,尖爪锐利,长而弯曲,它的爪尖利,善于攀树,且多数时间呆在高高的树上,就连睡觉也不下来。

以桉树叶和嫩枝为食,几乎从不下地饮水,这是因为树袋熊从桉树叶中得到了足够的水分,因此,一般很少饮水,所以当地人称它“克瓦勒”,意思就是“不喝水”。

但这和它生活的环境有关,澳大利亚土地比较贫瘠,所以桉树摄入的营养物质比较少,而考拉正是以这种树为食,自然而然,考拉从桉树中得到能量也相对稀少,因此,它们必须要减少自己的活动量,来储存更多的热量帮助它们生存,而且,考拉很喜欢晒太阳,经常爬在树上不动.它们的肝脏十分奇特,能分离桉树叶中的有毒物质.桉树叶是他们唯一的食物。

动物学论文

动物学论文

动物学论文篇一:观赏动物学我眼中的动物行为一、动物行为的两面观动物的各种行为都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逐步形成的、适应外界环境的活动,总的来说它对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有重要作用。

但是,动物的行为和其他事物一样,有一利则有一弊。

不能认为它可以绝对保证动物个体的生存。

大家都知道,老鼠有啃咬硬物的行为。

这是因为老鼠常吃硬食物,它的门牙耗损特别快。

可是,它的门牙能不断生长,弥补了门牙的耗损。

但是,当硬质食物不足的时候,就必须常常啃咬硬物磨短门牙。

这种行为保证了老鼠的门牙不致因长的过长而影响吃食,这对它的生存是有利的适应行为。

然而,往往正是由于啮咬木箱发出的声音会把敌害引来,招致被捕食而丧生。

这样看来,老鼠啮咬硬物的行为,可以保证它们正常进食,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繁衍后代,这是主流。

但是也存在着不利的一面,这就是适应具有相对性。

海鸥是经常以集体防御来对付掠食者的。

当乌鸦飞进海鸥孵化区上空时,大批海鸥飞上天空来阻挠、驱逐。

集体防御行为对保护海鸥蛋是有利的,然而海鸥集体驱敌时,进行孵化工作的海鸥就得离开自己的巢,这就使海鸥巢失去了保护,海鸥蛋和幼海鸥可能遭到偷袭,受到一定损失。

总的说,海鸥的集体防御是有效的,这种行为保护了较多的海鸥蛋和幼海鸥,对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有重要作用,而这种保护作用也不是绝对的有利。

再看看海生乌贼是怎样钻了小虾防御行为空子的。

小虾在海底沙床休息时,常常把两根触手伸向两侧,向后扫扒,把一层细沙薄薄地覆盖在背上,以此来逃避许多敌害的发现,此行为对其生存显然有利。

但是,乌贼经常在海底沙床上约几厘米处悠闲游动,每隔一定时间就从喷管中喷出一小股水,水头斜向下方喷扫,使前面的沙砾旋起。

有时正好把掩护小虾的那张沙毯掀开,小虾会立即再扒一层沙来掩护自己。

小虾这一行动,却引起了乌贼的注意,它会立刻用触手端部的吸盘把小虾牢牢吸住,使小虾难以逃脱死亡。

这说明,小虾的防御行为对多数敌害有效果,但对某种敌害则可能无效。

动物学导论课程设计论文

动物学导论课程设计论文

动物学导论课程设计论文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动物学导论,使学生掌握动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动物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培养学生对动物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动物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了解动物的分类系统和进化关系。

3.熟悉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4.了解动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5.掌握动物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6.能够运用分类学方法对动物进行分类。

7.能够运用生物学实验方法研究动物的生理功能。

8.能够分析动物行为的意义和适应性。

9.能够运用生态学原理分析动物的生态环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动物学的基本概念、动物的分类和进化、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动物行为和生态学原理。

具体安排如下:第1-2周:动物学基本概念和术语。

介绍动物的定义、特征和分类,学习动物学的基本术语。

第3-4周:动物的分类和进化。

学习动物的分类系统,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

第5-6周: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学习动物的细胞结构、器官和生理功能。

第7-8周:动物行为。

学习动物行为的特点、功能和适应性。

第9-10周:动物生态学。

学习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了解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验等。

1.讲授法:主要用于传授动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动物学的应用。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动物学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物学导论论文

动物学导论论文

动物学导论论文动物学导论论文动物学是揭示动物生存和发展规律的生物学分支学科。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动物学导论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本文概述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含义、意义和现状。

指出了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涉及自然、人为及制度原因,其中人为原因主要包括:生境丧失、生物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

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相关保护对策,如在制度方面: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区制度和制定自然保护区法、建立外来物种管理法规体系;在保护中持续利用生物资源;加强国际合作与行动,以此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原因可持续利用保护对策引言: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基础,也是当今国际社会环境和发展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

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家之一,它有的生物物种数量约占全球的十分之一,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区。

但是由于自然、人为及制度方面的原因,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正遭受着严重的损失和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急中之急、重中之重的事情。

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原因的分析,提出建设性意见,以资探讨。

1.生物多样性概述1.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含义1992年6月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各国签署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二条对生物多样性作如下解释: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生物体,这些来源除其他外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

1994年我国政府制订并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对生物多样性作如下概念:所谓生物多样性就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

但是上述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缺乏全面性、准确性和简练性,故本文将生物多样性定义为反映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境和所包含的组成部分的综合体。

生物多样性包含三层含义,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遗传多样性是指某个物种内个体的变异性;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态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蚂蚁
学院:土木建筑学院姓名:乔学兵学号:201214060105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蚂蚁的进行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并总结如下。

使读者大致了解了蚂蚁的社会结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等
关键词:大力士进攻互助准备食物
1.引言:蚂蚁已知最早在白垩纪就出现了,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1亿多年了,
我们在任何地方都能看到蚂蚁的踪影。

蚂蚁小而精悍,完美的生理构造使得它们能经受住种种考验蚂蚁能生活在任何有它们生存条件的地方,是世界上抗击自然灾害最强的生物。

它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人类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下面就听我慢慢道来。

2.1小小大力士
说起大力士这个词,首先人们想到的可能是彪形大汉或身体庞大的动物,比如老虎,狮子,大象等。

很少有人想到蚂蚁这个词,在我们印象中,蚂蚁似乎是弱小的代名词,但是我要说不,我认为它是大力士,你可能会怀疑,会惊讶,但当你看过我以下的复述,你就会赞同了。

据力学家测定,一只蚂蚁能够举起超过自身体重400倍的东西,还能够拖运超过自身体重1700倍的物体。

有研究表明,10多只团结一致的蚂蚁,能够搬走超过它们自身体重5000倍的蛆或者别的食物,这相当于10个平均体重70公斤的彪形大汉搬运3500吨的重物,即平均每人搬运350吨,对于人来说,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够举起超过他本身体重3倍的重量,从这个意义上说,蚂蚁的力气比人的力气大得多了。

从相对力气这个角度来看,蚂蚁是当之无愧的大力士。

2.2和平与战争
蚂蚁之间的战争从来没有停止过,由于蚂蚁的大量繁殖,原来的蚂蚁巢穴已经蚁满为患了,食物来源也越来越贫乏,为了家族的兴旺发达,蚁后决定让未来的蚁王、蚁后带着一部分工蚁开辟新的疆土,工蚁们要发挥大力士的作用负责搬运食物、保护幼蚁、蚁王、蚁后;兵蚁则担任开路先锋,对付敌人的进攻。

而工蚁中天资聪明伶俐的侦察蚁则负责新家的选址工作。

然而蚂蚁之间又确实存在着互助行为,这些习性保证了蚂蚁大家族的繁荣。

在某种林蚁(蚁属蚂蚁)(比如深棕林蚁)的巢里,蚁后由于某种不知的原因死亡,这时整个家族就有灭绝的危险。

同时,附近有另一只另一种蚁后(比如红林蚁)正在匆忙的想组建自己的巢。

她离开了自己原来的家但是又找不到自己的同伴,她终于跑进了另一种蚂蚁的家。

这可能会发生什么呢?她被接纳了!深棕林蚁像对待原来的蚁后一样对待她,新生的红林蚁和深棕林蚁相处很好,这样逐步的,政权就实现了和平交接。

2.3未雨绸缪的智者
蚂蚁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辛勤地劳动。

那么到了严寒的冬天它
们又到哪里去觅食呢?它们是如何过冬的呢?原来聪明的蚂蚁在入冬之前早有准备。

它们首先搬运杂草种子,准备明年播种用;同时搬运蚜虫、介壳虫、角蝉和灰蝶幼虫等到自己巢内过冬,从这些昆虫身上吸取排泄物做为食料(奶蜜)。

蚂蚁为什么知道冬天快来了呢?从现代科学的观点看,蚂蚁的这种本能是受她们体内的年生物钟控制而起作用的,换句话说,它们是按照年生物钟的运行规律做好越冬期实物储备的。

2.4严密的等级制度
依据蚂蚁的形态、行为和社会分工可以分成3个基本品级:即雄蚁、雌蚁(蚁后)和工蚁。

目前广泛采用的品级名称有以6种:
1.雄蚁:绝大多数种类的雄性个体不参加劳动,仅仅接受同伴的食物,等待婚飞,婚飞后结束后即死去。

2.蚁后:指具发育完全的雌性生殖蚁,具有膜翅目昆虫的胸部构造及2对翅;其2对翅在婚飞后脱去。

有时将蚁后泛称雌蚁。

3.工蚁:指不具生殖能力的雌蚁,其卵巢部分或完全退化,没有贮精囊。

一些蚂蚁如大头蚁、火蚁、弓背蚁属的工蚁根据身体(主要是头部)大小可分成几个亚品级:大型工蚁、中型工蚁、小型工蚁。

大型工蚁若主要从事战争和防卫工作,以称为兵蚁。

4.工雌蚁:在形态上介于工蚁与雌蚁之间,具贮精囊或不具贮精囊,多发生在寄生性种类和进化的种类中。

它们的腹部往往不象正常蚁后那样增大,胸部构造简单,有的翅很小。

5.有性工蚁:目前发现许多的猛蚁种类中雌蚁被有性工蚁所代替。

有性工蚁具有工蚁的形态构造,但具有像蚁后那样的繁殖能力。

6.大腹蚁:工雌蚁后腹部极度增大形成的1个品级。

可看作是畸变的蚁后。

一般来讲,几乎所有的蚂蚁种类随着年龄的增加其行为也了发生变化,年轻的工蚁往往在巢内从事饲育、清洁等工作,而年长的工蚁则在巢外觅食、防卫、建筑蚁巢等。

参考文献:
1、《世界动物百科》廖明志企画好兄弟出版社 1987.9
2、《世界动物的奥秘蚂蚁:一个庞大的群体》李广华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8
3、《蚂蚁》张宇人民文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