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教案
高一政治《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教案设计

高一政治《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民主选举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民主选举的投票程序和流程;3.培养学生学习独立思考、理性投票的能力;4.强化学生参与公民社会的意识和责任;5.提高学生的民主素质和政治素质。
二、教学内容1.民主选举的实质和重要性2.选民资格和选举程序3.投票方法和票数计算4.如何理性投票三、教学方法1.听讲、讲解、讨论2.视频播放、案例分析3.小组活动、角色扮演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知识点讲解1.什么是民主选举民主选举是指公民利用选举权自由、平等、秘密进行投票,选举出符合条件的人担任公职、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机制。
2.民主选举的重要性民主选举是国家制度的基石,是公民行使政治权利、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保证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
3.选民资格和选举程序选民资格包括年龄、公民身份、户籍等条件。
选举程序包括提名、审查、公示、竞选、投票、计票等环节。
播放选举相关的纪录片或新闻报道,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民主选举的实质和过程。
小组讨论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总结出民主选举的重要性和目的。
2.学生根据所在地方的选举程序,分组模拟选举,介绍各自角色和参与的过程。
第二课时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根据各自所在地的选举程序,对选定的候选人开展竞选活动,包括宣传、辩论、答问等环节,可以邀请班主任或其他老师做评委,并根据辩论和答问表现,选出优胜者。
知识点讲解1.投票方法和票数计算学生根据自己所在地方的选举程序,了解不同的投票方法和票数计算方法。
2.如何理性投票从候选人的素质、政治立场、政治纪律等方面出发,通过分析和比较,帮助学生理性投票。
案例分析分析历史上的一些经典选举案例,引导学生总结出选举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和解决方法。
第三课时知识点讲解1.如何提高民主素质和政治素质学生应该具备了解选举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思想和意识,更好的履行一名公民的责任。
2.如何参与公民社会多了解社会,积极投身公益活动,融入各类组织,提高个人素质和组织能力。
高一政治二单元教案: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高一政治二单元教案: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一、温故知新判断下列行为是否属于公民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我班班干部的选举2、镇长的选举3、区人大代表的选举4、职工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5、居委会、村委会的选举二、学习目标识记:选举的具体方式;选举方式选择的具体条件理解:各种民主选举方式的优点和局限性;我国选举方式的选择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三、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问题探究一、选举方式的选择 1、直接选举。
由选民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我们称为它使每个选民都有表达的机会,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2、间接选举。
先有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有这种选举叫做。
这种选举方式适用于、的情况。
3、等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与相等,我们称之为。
它的好处是可以比较充分的考虑的合理性;其不足在于,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影响选民的积极性。
4、差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
我们称之。
它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在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
但是如果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发生,等情况。
5、确定选举方式的条件。
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要根据、、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二、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含义,优点和缺点,适用范围并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出来:直接选举间接选举优点缺点差额选举等额选举优点缺点二、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选民参与民主选举的和,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公民只有切实行使好这一权利,才能更好的管理,管理,管理。
2、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的重要尺度。
3、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的体现。
公民行使选举权应要在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教学设计28:2.1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一、教学内容与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其核心有三:一是、民主选举面面观,二是选举方式的选择,三是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本框内容的讲述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逻辑顺序。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第一课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本课题就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在我国现阶段的选举方式中,要着重讲清我国的选举方式的范围、各自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影响选择选举方式的因素,重点强调国家性质对选举方式选择的制约;在公民选举权的重要性中要引领学生分析“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的错误想法,从而明确选举权的重要性。
教学的重点:我国采取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掌握及理解其关键就是明确采取这种选举方式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与解析【教学目标】1、知道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含义。
2、知道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优缺点。
3、了解选举方式选择的因素。
4、理解公民行使选举权的重要性。
【目标解析】1、由公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即直接选举。
先由选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再由代表选举产生上一级代表机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的方式即间接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为等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为差额选举。
2、直接选举优缺点:每个选民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信赖的人。
但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情况下无法使用。
间接选举优缺点:每个选民不能直接选择自己信赖的人。
但可以弥补直接选举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情况下无法使用。
等额选举优缺点:能比较充分的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但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影响积极性。
差额选举优缺点:能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
但如果对竞选活动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造成虚假宣传。
金钱交易等。
3、选择选举方式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文化水平来确定。
选举方式的选择要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教案_模板

2、理解目标:
(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2)理解“法无禁止即自由”,明确法律与自由的关系。初步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3)个人利益与集体、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
(4)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关系
3、德育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知道公民所享有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培养学生参加政治生活的意识。提高学生依法履行义务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
评教学思想,要有针对性。要针对目前教育的“时弊”来评。目前教育“时弊”的主要表现是:“填鸭式”、灌输式教学;重知识、轻能力、忽视德育;重视可能升学的少部分尖子生,忽视大多数升学无望的后进生等等。要通过评课,明确反对什么,提倡什么,围绕推进素质教育的大方向,努力纠正错误的教学思想,灌输科学的、先进的教学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2、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3、权利与义务对立统一的关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对大多数劳动人民的民主,和对极少数破坏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专政。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广大的劳动人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老百姓到底能享有什么权利?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教案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教案教案: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教学目标:1. 了解民主选举的原则和意义。
2. 掌握如何理性投票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择友意识和思辨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或黑板。
2. 投票模拟活动所需的选票和候选人信息。
3. 活动准备材料:选举相关资料和案例分析。
4. 讨论和分组活动所需的材料。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民主选举?为什么民主选举对于社会和个体而言都很重要?请学生就这两个问题进行讨论。
讲解民主选举原则及意义(10分钟)2. 通过幻灯片或黑板上的笔记,向学生介绍民主选举的原则和意义。
重点包括选民的平等、自由和秘密权利,公正和公平的竞选环境等。
投票模拟活动(15分钟)3. 将学生分成小组,发放选票和候选人信息。
4. 学生按照自己的认可和理性进行投票。
每位学生选择一个候选人,并填写选票。
讨论和分析投票结果(15分钟)5. 收集学生的选票并进行统计分析。
记录每个候选人的得票数。
6. 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问学生为什么选择某个候选人?他们的投票是否基于适当的理由和资讯?通过这次投票,他们学到了什么?讲解理性投票的方法和技巧(10分钟)7. 使用幻灯片或黑板,向学生介绍理性投票的方法和技巧。
重点包括收集候选人的信息,分析候选人的政策和观点,比较候选人的能力和经验等。
小组讨论:如何理性投票(15分钟)8.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和分享他们理性投票的方法和技巧。
鼓励学生提供具体案例和观点支持自己的观点。
总结和反思(5分钟)9. 提醒学生民主选举是一项重要的权利和责任,需要我们理性思考和作出明智的选择。
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
课后延伸:1. 邀请当地政治人物或社区领导来讲座,与学生分享他们的竞选经验和政策观点。
2. 组织学生参观选举投票站,观察真实的选举过程。
3. 让学生选取一个重要的选举事件进行研究和报告,分析选举结果的影响及原因。
《民主选举_投出理性一票》教学案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教案一、教学目标1、识记目标:(1)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含义及优缺点(2)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含义及优缺点(3)民主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2、理解目标:(1)评价、权衡四种选举方式的利弊(2)理解民主选举的意义(3)学生通过讨论,明白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于民主和公民的意义。
3、德育目标: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理解民主程度和民主性质之间的关系,初步理解民主建设是要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
珍惜得来不易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认真投出自己得一票选出人民满意得当家人,努力提高自己参与民主政治的意识,增强自己的政治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民主程度和民主性质之间的关系。
2、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之间的区别和利弊。
三、教学过程:温故而知新:在我国。
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这意味着()A、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B、权利和义务都是不能放弃的、每一位公民在法律上都有一样的权利和义务。
D、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关系是同时产生而又相对应存在的通过选择题,重温上节重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一)导入题同学们,在上节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在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在这么多的政治自由和权利中,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国家经济发展和公民意识的制约,公民的选举权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
现在让我们重温我国民主选举的历程。
(二)讲授新1、我国民主选举的历程(1)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幻灯片“蛇口民主选举的第一枪”,形象的把我国民主选举的历程表述为“干部选干部——人民选干部”。
并注重引出制约我国民主选举方式的原因。
WORD格式可编辑(教师教授)2、民主选举方式的选择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水平选民文化水平国家性质选举方式3、民主选举的方式(1)民主选举方式的分类从选举人的角度来看,选举方式可以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从被选举人的角度来看,选举方式可以分为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教学设计22:2.1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不同的选举方式既有各自的优点,又存在各自的局限性,了解民主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
2.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实际,评价、权衡四种选举方式的利弊;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懂得公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有关错误观点和行为进行分析和批判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民主建设是要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理解我国目前采取的民主选举;懂得我国民主选举权利来之不易,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权利,提高自身的民主参与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珍惜自己的民主选举权利,积极参加民主选举。
三、教学难点客观看待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优点及局限性。
四、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公民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关于民主选举,同学们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关于民主选举的内容。
学习新课:一、民主选举面面观(情景导入:选举面面观)活动一:观看视频资料一《西王平村村委会选举》在看视频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视频一中反映了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视频一是西平王村年满18周岁的村民通过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的方式选举村委会主任和村委会委员。
活动二:观看视频资料二《国家领导人选举》在观看视频二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视频二中反映了什么样的选举方式?视频二和视频一的选举方式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视频二说的是2013年3月14日全国人大十二届一次会议选举国家领导人的过程,视频中涉及了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选举方式。
二、选举方式的选择选举方式是指选举的形式和方法。
选举方式是影响选举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决定着选举人个体选举意愿表达的方式和质量,也直接会影响到选举结果。
如果从选民的角度划分,选举方式可以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第一框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一定程度上限制 了选民的自由选 择。
差 额 选 举
如果不加以有 效规范, 效规范,易导 致虚假宣传、 致究学案】 课堂探究学案】
(1)直接选举、差额选举。 (2) ①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的方式,称为直接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就是差额选举。 ②直接选举的优点是使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 的机会,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 缺点是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影响 选举进程,不适用。 ③差额选举的优点是在候选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 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有助于 选民了解候选人。缺点是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 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情况。
【课堂探究学案】 课堂探究学案】
(3) ①要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行使 好民主选举的权利,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 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②要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和公民参与意识,积 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自己的选举权。 ③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 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 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民主选举: 第一框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从选民角度:
直接选举 含义 间接选举
由选民直接投票的选举 方式。 方式。
优点
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 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代表 选民选举的方式。 选民选举的方式。
每个选民都有机会选择自 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 家人。 家人。 在选民较多、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 况下不适用。 况下不适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政治《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选举的四种具体方式
(2)知道四种选举方式的优缺点
(3)理解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因素
(4)懂得珍惜和正确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利
2.能力目标:
能运用所学的理论,评价、权衡四种选举方式的利弊,理解民主建设是要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明白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于民主和公民的意义,逐步提高政治参与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拥护我国的选举制度。
关注社会,培养公民意识。
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努力提高参与民主政治的意识,增强自己的政治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的优点和局限性
2.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难点:选择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
三、学情分析
高一年学生尚未成年,对于民主选举比较陌生,缺乏亲身经历和体会,加上本框涉及的知识内容理论难度比较大,就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达到课标要求确有难度,教师应力求将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学习。
另外,学生家庭和社会上的一些对民主选举的错误认识也可能会影响学生,使他们产生对民主选举的片面理解或是偏激言论,因此要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走出误区,树立正确的民主政治观。
四、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情境教学法。
五、课型:新授课
六、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自主预习教材P15—P18页内容,并完成学案“自主预习”部分的习题。
【新课学习】
(一)导入新课:时政播报
学生播报员播报新闻:党的十八大闭幕,选举结果,由此引出课题。
(二)
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
(三)
预习反馈
学生小组内交流预习习题答案,并提出疑问。
组内不能解答的请求助其他小组或老师。
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难进行点拨或指导。
(四)课堂探究
活动一:策划选举方案
我校即将召开两年一届的学生代表大会,我班获得一名学生代表名额,谁能代表咱班参会,请你选择合理的选举方式,简单策划一下选举方案,并说明你的理由。
学生主持,引导同学分析、权衡各种选举方式的优缺点。
教师点拨: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策划的这个选举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选举。
严格意义上的选举应该是选举若干人员担任某项公职的行为。
而同学们参与本次选举是否就是行使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呢?
教师过渡:综上所述,不同的选举方式各有利弊,不能笼统的说哪种方式更好,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期,采取何种选举方式是不同的。
那么应怎样来选择选举方式呢?下面我们通过两段视频来了解一下我国选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活动二:观看视频,分享感悟
视频一:1953年选举:农村妇女因选举有了自己的名字。
视频二:XX年北京石景山区人大代表选举:候选代表与选民见面。
学生说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我国的选举制度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不断进步。
民主建设是受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程度的制约,要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
教师过渡:那么我国目前的选举制度是什么?有人认为直接选举比间接选举更民主。
今年是各国的大选年。
除了我们国家,美、日、韩等国家都先后选出了国家的领导人。
于是乎,总是有一些外国人在质疑:中国为什么不实行全国性的直选?接下来我们进行角色扮演的Pk赛。
活动三:“我来当回总理”
一学生模拟外国记者,另一学生模拟温总理,就“中国何时实现全国直选问题”答记者问。
而后,互换角色。
看哪位“温总理”答得精彩。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我国的选举制度是由我国国家性质和国情决定的,我国的民主制度要依照国情循序渐进地发展。
教师过渡:我们再回到刚才咱们班的学生代表选举中来。
在选举中,老师听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
你们如何评价这两种观点?
活动四:评析观点:“选谁不选谁由我说了算,谁对我好,我就选谁。
”,“学生代表是班干部的事,选举与我无关系。
”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理性思考,审慎投票。
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
教师点拨。
(六)反馈检测(见学案)
【板书设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