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意识和注意

合集下载

03 意识和注意(信阳师范学院教育心理学试题库)

03  意识和注意(信阳师范学院教育心理学试题库)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一单选题1. 注意的特性包括指向性和()A. 选择性B. 分配性C. 理解性D. 集中性2. 注意的特性包括()和集中性A. 选择性B. 指向性C. 理解性D. 稳定性3. 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无意注意B. 有意注意C. 有意后注意D. 潜意识4. 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无意注意B. 有意注意C. 有意后注意D. 潜意识5. 有预定目的,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无意注意B. 有意注意C. 有意后注意D. 潜意识6.在同一时间内,人所能清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多少是指注意的()A. 范围B. 稳定性C. 分配D. 转移7. 人得心理活动持久地保持在一定事物或活动上的特性是指注意的()A. 范围B. 稳定性C. 分配D. 转移8.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指注意的()A. 范围B. 稳定性C. 分配D. 转移9. 根据新的活动目的和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特征是指注意的()A. 范围B. 稳定性C. 分配D. 转移二名词解释1. 注意2. 有意注意3. 注意的起伏现象4. 注意分配三简答题1. 简述注意的功能2. 简述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3. 简述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4. 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有哪些。

5. 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有哪些。

四论述题1. 论述如何根据注意规律组织课堂教学?答案:一单选题1. D2.B3.A4.C5.B6.A7.B8. C9.D二名词解释1.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 有意注意---是指服从于预定目的、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3. 注意的起伏现象—是指不能直接控制的感受性所发生的周期性变化。

4. 注意分配---是指人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够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或在从事某种活动时,同时把心理活动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动作上去的特征。

)三问答题1. 简述注意的功能注意的功能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选择功能:可使人的心理活动在种种刺激中有选择地指向那些有意义的、符合自身需要的,并且和当前活动有关的刺激。

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意识和注意)-试卷1

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意识和注意)-试卷1

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意识和注意)-试卷1(总分:5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9,分数:18.00)1.简述意识的种类。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意识的种类有:(1)睡眠与梦。

睡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活动之一,人的一生中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而梦是睡眠中最生动有趣、又有些不可思议的环节。

(2)催眠。

18世纪奥地利医生麦斯麦用的方法就是早期的催眠术。

现在催眠已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医学、犯罪侦破和运动等方面。

对催眠有不同的解释:①社会认知或角色扮演的观点认为,被催眠的人在催眠过程中只是扮演了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被催眠的人,由于角色的要求,被催眠的人在进入催眠状态后就倾向于顺从催眠师的指示。

②意识功能分离的观点认为,人的意识有执行和监督两种基本功能,催眠可以使这两种功能之间的联系断开。

(3)白日梦与幻想。

在很大程度上,白日梦是基于个体的记忆或想象的内容而自发产生的。

既然记忆主要依赖于人们过去的经历,因此经历过的事件对白日梦的内容有重要影响。

当白日梦程度较严重时就称为幻想。

(4)无意识。

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指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常见的无意识现象有以下几种:①无意识行为。

有时人的行为,特别是那些已经自动化了的行为,不受意识的控制。

②对刺激的无意识。

即人在活动时,有时没有觉察到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影响的事件,而实际上,这些事件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

③盲视。

即病人尽管看不到刺激,但是可以对刺激进行一定程度的信息加工。

)解析:2.简述意识的功能。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人类意识帮助生存。

心理学分类模拟题意识与注意(一)

心理学分类模拟题意识与注意(一)

心理学分类模拟题意识与注意(一)(总分:115.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10,分数:30.00)1.意识(分数:3.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心理学上的意识有两层含义。

一种是把它当作心理的同义词使用。

第二种含义指的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awareness)。

2.注意(分数:3.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它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即指向性与集中性。

3.随意后注意(分数:3.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随意后注意是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

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在这方面,它类似于随意注意;但它不需要意志的努力,在这方面,它又类似于不随意注意。

随意后注意既服从当前的任务要求,又可以节省意志的努力,有利于完成长期的、持续的任务。

4.生物节律(分数:3.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生物节律(biological rhythm)指动物和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

心理学-意识与注意(二)

心理学-意识与注意(二)

心理学-意识与注意(二)(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52,分数:100.00)1.假如上级向你交代了一个任务,你知道这个任务很重要,必须认真对待,于是把全部的注意集中起来去完成,这时我们说你处于______∙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C.白日梦状态∙ D.睡眠状态(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在可控制的意识状态里,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地去完成一件事情。

上级交给你一个重要任务,你必须集中注意力去完成,说明你处于可控制状态。

答案为A。

2.意识活动的内容包括对外部事物的觉知与内部刺激的觉知,还有______∙ A.对他人的觉知∙ B.对社会的觉知∙ C.对事物的觉知∙ D.对自身的觉知(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意识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1)对外部事物的觉知。

(2)对内部刺激的觉知。

(3)对自身的觉知。

答案为D。

3.学生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这种意识状态属于______∙ A.白日梦状态∙ B.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C.睡眠状态∙ D.自动化的意识状态(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意识的状态包括可控制的意识状态、自动化的意识状态、白日梦状态和睡眠状态。

可控制的意识状态中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地去完成一件事情;白日梦不是真正做梦,而是意识处于一种迷糊状态;睡眠状态时,人的意识并没有完全停止活动;自动化的意识状态指有时人对自己的行为似乎有所意识,但又不太清晰。

本题中的情况就是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答案为D。

4.课堂上听课时常出现的走神现象,属于下列哪种意识状态?______∙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C.白日梦状态∙ D.催眠状态(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的状态。

第二节_意识与注意试题(附答案)

第二节_意识与注意试题(附答案)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知识考点 P21一、单项选择题:1.注意有两个明显的特点:指向性与( )。

A.选择性B.集中性C.兴奋性D.不随意性2.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无意注意3.有预定目的,但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无意注意4.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5.学生在课堂上能根据老师的要求思考问题,并能够克服干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种注意状态属于()A.不随意注意B.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无意注意6.我们在听课做笔记时,写字处于( )意识状态。

A.可控制的B.自动化的C.白日梦状态D.不自觉的7.在()意识状态里,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地去完成一件事情。

A.可控制的B.白日梦C.自动化的D.睡眠8.学生上课时“走神”现象属于( )。

A.意识失控状态B.自动化的意识C.白日梦状态D.半睡眠状态9.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事属于______意识状态。

( )A.自动化的B.集中的C.可控制的D.自觉的10.学生在听老师讲课时,听着听着就走神了,只知道老师在讲课,但是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这种意识状态属于()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C.白日梦状态D.睡眠状态11.有的人因生活程序突然改变而影响睡眠,这属于( )失眠。

A.假性B.情景性C.失律性D.功能性12.明天要考试,今晚难以入睡,属于( )失眠。

A.情景性B.假性C.失律性D.兴奋性13.睡觉前喝了咖啡、茶或者可乐之类的饮料,常常导致兴奋,出现失眠现象。

这种失眠属于()。

A.假性失眠B.情境性失眠C.失律性失眠D.药物性失眠14.一个人在考试的前夜出现了失眠现象,这种失眠属于什么类型的失眠?( )A.失律性失眠B.假性失眠C.药物性失眠D.情境性失眠15.有些人状态好、睡眠少,认为自己失眠。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考试习题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考试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一、单选题1.下列哪项不属于无意识现象()。

A.日常生活中的小动作B.一边骑自行车一边思考C.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D.由于脑损伤引起的盲视2.意识的特点有()。

A.感觉性和心理性B.控制性和调节性C.变化性和连续性D.局限性和能动性3.下列哪种现象不是意识状态的正常变体()。

A.睡眠B.白日梦C.幻想D.幻觉4.通常被称为慢波睡眠阶段的是()。

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5.睡眠状态的脑电波主要是()。

A.δ波B.α波C.β波D.ε波6.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A. 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紧张性与集中性 D.紧张性与选择性7.注意是下列哪一种心理现象?A.心理过程 B.个性心理持征 C.组织特性 D.认识过程8.发现与矫正错误是注意的哪种功能?A.选择功能 B.整合功能C.维持功能 D.调节与监督9.选择性注意的抑制机制的特点不包括()。

A.负启动现象B.顺发抑制现象C.注意瞬脱现象D.返回抑制现象10.()是衡量注意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

A.注意的持续性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指向性D.注意的集中性11.“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是注意的哪种品质特性()。

A.注意广度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分配 D.注意转移12.注意分配的重要条件之一,是—种活动必须达到怎样程度?A.熟练 B.迁移 C.稳定 D.兴奋13.“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的表现了()A.注意的指向性B.注意的集中性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分配性14.实验发现,人很难做到在左手画圆形的同时右手画正方形,这涉及()A.注意的范围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强度D.注意的稳定性二、填空题1. 是人在清醒时的一种意识状态。

2. 会引发意识状态的改变。

3.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或活动的和。

4.当人们处于注意状态时,比较清晰。

5.注意的持续性通常用来测量。

6.研究分配性注意常用方法。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一、单选题1、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称为( )A.个性特点B.心理过程C.心理现象D.个性倾向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 )A.感觉、知觉和记忆B.知、情、意过程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D.能力、气质和性格3、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是( )A.弗洛伊得B.罗杰斯C.威特海默D.斯金纳4、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系统性的原则、发展性原则和( )A.客观性原则B.自然性原则B.社会性原则D.主观性原则5、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测验法6、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 )A.冯特B.华生C.费希特D.弗洛伊德7、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因此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 )A.边缘科学B.人文科学C.环境科学D.分支科学8、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是( )A.感觉与知觉B.客观现实C.认识过程D.反映活动9、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以保证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性是()A.注意B.认识过程C.意志过程D.思维10、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有()。

A.能力B.需要C.动机D.信念11、()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A.1876 B.1877 C.1878 D.187912、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于1879年创建于()A.俄国B.德国C.日本D.美国13、()在道德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A.魏特海墨B.费希纳C.冯特D.韦伯14、普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的学科A.心理的发生、发展B.费希纳C.冯特D.韦伯15、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它提供了心理产生的可能性,但如果没有()的作用,心理活动就无法产生,因此说后者是人心理产生的源泉A.活动B.客观现实C.主观能动性D.意志的努力16、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称之为()A.情感过程B.认识过程C.意志过程D.个性17、心理现象主要包括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它们是()A.心理过程和意志过程B.人格和认识过程C.心理过程和情绪、情感过程D.心理过程人格18、用所谓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试图找出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的心理学派别是()A.神经心理学B.构造心理学C.认知心理学D.社会心理学19、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A.研究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B.研究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C.研究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D.研究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20.()以研究知党与意识为主,主张知觉是有组织的,是整体的经验A.精神分析学派B.构造主义C.格式塔学派D.机能主义21.认知心理学主张研究()A.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B.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C.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D.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22.行为主义主张研究()A.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B.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C.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D.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23.精神分析学派主张研究()A.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B.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C.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D.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24.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的被称为心理学第三势力的心理学派别是()A.神经心理学B.人本心理学C.认知心理学D.社会心理学25.主张抛开意识,探索刺激与不良反应联系的心理学派别是()A.行为主义B.人本心理学C.认知心理学D.社会心理学26、认为整体大于部分的相加,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的心理学派别是()A.格式塔心理学B.人本心理学C.认知心理学D.社会心理学27.认知心理学把人看成是一个信息加工者,认为环境因素要通过()来实现支配外部行为A.心理特征B.认知过程C.情感过程D.意志过程28.机能主义的目标是()A.解释心理如何帮助人们生存和适应B.发展科学的、以实验室为基础的心理学C.决定心理经验的基本成分D.纯粹运用推理来了解行为29.对某个或某些被试者在较长时间内连续进行了解并分析其心理发展变化的研究方法叫做()A.产品分析B.个案法C.谈话法D.调查法30.由实验室选择用来引起被试者心理或行为变化的刺激变量叫()A.控制变量B.自变量C.因变量D.无关变量31.研究者试图预测的行为被称为()A.因变量B.观察对象C.自变量D.控制变量32.实验法是指()的方法A.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发现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B.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C.在控制的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D.以个人或由个人组成的团体作为研究对象33.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心理观点是(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认知的观点34.认为人类行为是由某种潜意识动机驱使的心理学观点是( ).A.行为的观点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精神分析的观点35.认知过程是个体认知活动信息加工的过程。

考研心理学经典试题普通心理学——第三章

考研心理学经典试题普通心理学——第三章

考研心理学经典试题普通心理学——第三章第三章意识和注意简答题1.试说明注意的概念及功能。

注意(attention)是和意识紧密相关的一个概念,但不同于意识。

简单地说,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同时,注意的对象又是在变化的,而且在大多数时候,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这种变化。

注意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具有一系列的功能。

(1)选择功能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对信息进行选择,使心理活动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任务相一致的各种刺激;避开或抑制其他无意义的、附加的、干扰当前活动的刺激。

既注意将有关信息线索区分出来,使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向性。

许多心理学家把注意看作认识选择性的高度表现。

(2)保持功能外界大量信息输入后,每种信息单元必须经过注意才能得到保持,如果不加注意,就会很快消失。

因此,需要将注意对象的映像或内容保持在意识之中,一直到完成任务,达到目的为止。

(3)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有意注意可以控制活动向着一定的目标和方向进行,使注意适当分配和适时转移。

工作和学习中的错误和事故一般都在注意分散或注意没有及时转移的情况下发生的。

2.试述关于注意的认知资源分配双加工理论在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的基础上,谢夫林等人(1977)进一步提出了双加工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加工有两类: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

其中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是自动化进行的。

这些加工过程由适当的刺激引发,发生比较快,也不影响其他的加工过程。

在习得或形成之后,其加工过程比较难改变。

而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

双加工理论可以解释很多注意的现象。

我们通常能够同时做好几件事,如可以一边骑自行车一边欣赏路边的风景,或是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等。

在同时进行的活动中,其中一项或多项已变成自动化的过程(如维持自行车平衡和织毛衣),不需要个体再消耗认知资源,因此个体可以将注意集中在其他的认知过程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
一、单选题
1.( )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A.注意B.记忆
C.表象D.想象
2.当个体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地加强和减弱的变化,这种现象心理学称之为 ( )。

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起伏
C.注意的稳定D.注意的转移
3.有明确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D.持续性注意
4.人们可以一边骑车一边欣赏路边的风景的现象可以用 ( )来解释。

A.过滤器理论B.衰减器理论
C.认知资源理论D.双加工理论
5.研究者通常用 ( )来研究分配性注意。

A.双耳分听实验B.警戒作业
C.双作业操作实验D.速度实验
6.只有人类才具有的更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是 ( )。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D.朝向反射
7.梦通常出现在 ( )。

A.以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的浅睡阶段
B.出现 "睡眠锭"波的阶段
C.深度睡眠阶段
D.快速动眼睡眠阶段
8.下面对催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催眠是另一种意识状态B.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个体都可以进人催眠状态C.催眠状态与睡眠状态是不同的D.催眠已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等行业
9.在嘻杂的环境中即使我们的名字被很小声地提及,仍然能被我们接收到,( ) 对此做出了较好解释。

A.过滤器理论B.衰减器理论
C.多阶段选择理论D.认知资源理论
10.引起不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是 ( )。

A.注意不集中B.意志努力的结果
C.刺激的意义性D.注意的动摇
11.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与()有关。

A.注意的选择性B.注意的稳定性
C.背景的绝对强度D.对象的绝对强度
12.一个熟练司机可以一边开车一边和别人交谈,()对此做出了较好解释。

A.过滤器理论B.衰减理论
C.多阶段选择理论D.认知资源理论
13.注意最初级的生理机制是()
A.脑干网状结构B.边缘系统
C.选择过滤器D.朝向反射
14、前注意加工过程是
A.无意识的B.意识的
C.感觉加工D.非意识的
15、一个刺激形对另一个刺激的特性加工的促进或抑制作用,这叫做:
A.自动恢复B.条件作用
C.启动效应D.诱发行为
16、下面哪一种对梦的态度是正确的()。

A.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B.梦是焦虑和紧张状态的产物
C.我们不能对梦做科学的研究D.做梦时人感觉不到外界刺激
17、注意具有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A.指向性和选择性B.指向性和调节性
C.集中性和指向性D.集中性和选择性
18、有预定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
19、“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
A.感知B.记忆
C.注意D.思维
20、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注意的是()
A.不随意注意B.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
21、在学习遇到困难或环境中出现干扰因素时,努力地把自己的注意维持在学习内容上,这时的注意是()
A.随意后注意B.有意注意
C.不随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
22、听表走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的这种周期性变化现象是()
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起伏
23、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的注意特性是()
A.注意广度B.注意稳定性
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
24、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这种注意特性是()
A.注意分散B.注意分配
C.注意转移D.注意广度
25、把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是指()
A.注意的广度B.广义注意稳定性
C.狭义注意稳定性D.注意的转移
26、()的睡眠阶段会伴随梦境的出现
A.快速眼动B.慢速眼动
C.接近黎明D.深度睡眠
27、进入到瞬时记忆阶段的信息,如果受到()就转入到短时记忆阶段,否则就会很快消失
A.注意B.感觉
C.知觉D.思维
28、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
C.紧张性与集中性D.紧张性与选择性
29、突然的敲门声,打断人的思路,属于()的干扰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D.注意的动摇
30、注意的广度是指()
A.同一时间意识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B.意识能长时间地保持在所选择的对象上
C.任务要求时意识由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
D.同一时间内把意识指向不同的对象
31、注意的转移是指()
A.注意的对象由一个事物转到另一个事物
B.意识能长时间地保持在所选择的对象上
C.任务要求时意识由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
D.同一时间内把意识指向不同的对象
32、即使集中注意力,感觉的清晰程度也会发生周期性、有节律的变化,这种现象叫()
A.注意的动摇B.注意的分散
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分配
33、注意的过滤器理论、衰减理论和主动加工理论的区别是()
A.信息的选择或不选择B.选择发生的阶段C.信息的过滤或衰减34、学生上课时想着课外的事是注意的( )
A转移B稳定性
C分配D分散
35、注意强度在某种情况下能发生周期变化,这是注意的( )
A 分散B转移
C动摇D分配
36.驾驶员在驾车时,眼、耳、手、脚并用是( )
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范围
37、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

A.需要与态度B.观察与思考
C.分配与稳定D.指向与集中
38、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D.不随意注意
39、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D.不随意注意
40、"一目十行"反映的是注意的哪个品质?()
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
41、"一心二用"反映的是注意的哪个品质?()
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
42、听到一声巨响,马上转过头去看,这属于()。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D.随意注意
43、和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不良注意品质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