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人文地理期末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合集下载

人文地理学期末模拟卷试题及答案

人文地理学期末模拟卷试题及答案

1.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学科特性是社会性、、;2.文化区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形式文化区、、;3.最重要的人口自然构成是、;4.关于农业的起源有、两种主要学说;5.世界三大宗教是指基督教、和佛教;6. 早在30年代我国人口地理学家就提出了一条从黑龙江瑷珲现称黑河到云南的人口地理分界线;7. 按照语言谱系分类法,英语和德语都属于语系日耳曼语族;汉语属于语系; 8. 凡是能激发旅游者的 ,对旅游者有吸引力,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效益的现象和事物,均可称为旅游资源;9. 英国政治地理学家麦金德提出了“”学说;10. 近代区位论是由德国经济学家杜能创立的, 创立了工业区位论,克里斯泰勒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区位论;11. 可持续发展概念最广泛最核心的思想是既满足的需要,又不对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1.在近代,对世界人文地理学影响最大的学派是——A. 德国学派B.法国学派C.美国学派D.英国学派2.汤因比的“文明”发展理论,其要点不包括——A.挑战和应战B.逆境美德 C.中庸之道 D.命定论3.一般来说,市场园艺农业的主要产品不包括——A.水果B.花卉C.油料D.蔬菜4.当前,穆斯林最多的亚洲国家是——A.中国B.伊拉克C.菲律宾D.印度尼西亚5.当前,最多拉丁美洲国家的官方语言是——A.法语B.汉语C.西班牙语D.葡萄牙语6.目前,世界最大的旅游客源地是——A.欧洲B.北美洲C.大洋洲D.非洲7.以领土规模论,美国属于——A.大国B.中等国C.小国D.特大国8.在中国,最晚形成的南方方言是——A.粤方言B.客家方言C.湘方言D.吴方言9.下列国家,宗教现象最简单的是——A.伊拉克B.印度C.俄罗斯D.以色列10.下列世界特大城市,不临海的是—— A.莫斯科 B.里约热内卢C.东京D.上海1、文化区举例说明:2、人口转变:3、城市化:4、国家政治地理学角度:5、地理物象:1、分析说明地理环境与文化活动是如何相互影响的;2、简述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3、简述国家权力要素;1、分析论述城市的形成、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一、填空题:20空,共20分 1.区域性,综合性 2.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 3.性别构成,年龄构成 4.人口压力说,宴享说 5.伊斯兰教 6.胡焕庸,腾冲 7.印欧语系,汉藏语系 8.旅游动机,经济、社会和环境 9. “心脏地带” 10.韦伯,市场 11.当代人,后代人二、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5 A D C D C 6-10 A D B D A三、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文化区可举例说明: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2分,大体可分为形式文化区如汉语分布区、功能文化区国家、省市等、乡土文化区妈祖信仰分布区2分; 2、人口转变:是指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变化和过渡,即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过渡3分;它旨在揭示不同类型国家或地区人口转变过程与经济再生产类型之间的相关规律1分; 3、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2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2分; 4、国家从政治地理学的角度:一个具有保持内部稳定,不受外来控制和侵入干涉能力的独立主权政府领导下,占有一定领土的、有组织的政治地理单元4分; 5、地理物象:是指地理环境以及事物通过知觉、认知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现象映像2分,它是知觉判断、地理优选以及决策行为形成的基础2分;四、简答题:共3小题,每题8分,共24分 1、分析说明地理环境与文化活动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参考答案: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1.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2分 2.环境条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加速或延缓作用;2分 3.环境条件差异性的影响;2分 4.人类活动产生的文化,改变了自然面貌,形成文化景观;2分2 2、简述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参考答案:1.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条件有气候、地形、土壤、水体、矿产资源等,并且这些因素往往以复杂的方式彼此结合在一起共同起作用;3分2.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有巨大的影响,但他们只提供了人口分布的可能性,对人口分布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社会因素,包括: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活动方式、交通条件等;5分 3、简述国家权力要素; 参考答案:影响国家权力的因素多种多样,十分复杂,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八个要素:领土空间、自然资源、人口规模、经济水平、军事力量、科学技术、国民士气、政府质量;每一个要素简述一下;正确简述一个要素得1分五、论述题:共1小题,共16分 1、分析论述城市的形成、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参考答案:自然地理条件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首先作为人类生存环境,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发展;5分区域经济地理条件如矿产资源、淡水资源、水热资源、动植物资源的丰饶度及其组合,基础设施的状况,区域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经济发展的历史传统,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特征,未来的开发潜力等都可以影响区域的城市发展;6分城市的地理位置是城市及其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等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相结合的特点,有利的结合即有利的城市地理位置,必然促进城市的发展;5分。

人文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人文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人文地理学试题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1、根据研究对象的侧重点不同,地理学被分成自然地理学和两部分。

A、经济地理学B、人文地理学C、文化地理学D、政治地理学2、首创“地理学”(Geographe)这一名词的是希腊学者。

A、希罗多德B、希波革拉第C、柏拉图D、埃拉托色尼3、编著了我国第一批地理教科书。

A、竺可桢B、胡焕庸C、张相文D、李旭旦4、制度文化亦称为A、社会B、政治C、经济D、法律5、文化扩散可以分为两类,即扩展扩散和。

A、接触扩散B、等级扩散C、刺激扩散D、迁移扩散6、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除历史、政治、社会经济因素外,还有A、自然因素B、行为因素C、气候因素D、海拔因素7、人口迁移一般是指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的行为。

A、出生地B、定居地C、迁入地D、迁出地8、 1934年,在《人口革命》一书中提出了人口转变理论。

A、寇尔B、布莱克C、兰迪D、诺特斯坦9、人口构成,又称人口结构,指的是A、人地系统B、生态系统C、社会系统D、人口系统10、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大体分为两类:一是人口压力说,二是说。

A、食物短缺B、食物过剩C、宴享D、需求11、原始农业是农业起始阶段的农业类型,即农业。

A、狩猎B、采集C、定居D、迁移12、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问题是A、需求不旺B、需求过旺C、需求稳定D、需求波动13、种族是指在特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A、文化形态B、社会形态C、自然体质D、心理素质14、一般认为,是语言产生的唯一源泉。

A、思维B、劳动C、行为D、心理15、以下属于宗教传播方式之一的是。

A、交流和转教B、经商与贸易C、武力侵略D、文化侵略16、以下属于影响旅游决策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的是。

A、资源价值B、收入水平C、距离远近D、感知环境17、行为空间是指人们活动的A、移动B、通勤C、地域D、网络18、最基本的政治地理单元是A、区域B、国家C、地区D、世界19、美国耶鲁大学教授A、麦金德B、马汉C、柯恩D、斯皮克曼20、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系是。

人文地理试卷(答案)1

人文地理试卷(答案)1

《人文地理学》试卷(A)一、选择题(20分,每小题选对得2分,不选或者选错者不得分。

)1.拉采尔的人地关系理论被称为——DA.人地相关论B.生态论C.适应论D.环境决定论2.文化的扩展扩散不包括——AA.接触扩散B.等级扩散C.刺激扩散D.迁移扩散3.原产地在中国的农作物是——AA.大豆B.马铃薯(南美洲安第斯山一带)C.甘蔗(新几内亚或印度)D.辣椒(墨西哥、秘鲁)4.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地麦加目前位于——AA.沙特阿拉伯B.以色列C.伊拉克D.埃及5.不属于印欧语系的语言是——BA.英语B.日本语C.西班牙语D.印地语6.目前,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大洲是——BA.欧洲B.亚洲C.非洲D.大洋州7.以领土规模论,巴西属于——DA.大国B.中等国C.袖珍国D.特大国8.汉语方言中语言岛现象最显著的是——BA.吴方言B.客家方言C.赣方言D.闽方言9.宗教最单一的国家是——CA.美国B.印度C.梵蒂冈D.印度尼西亚10.下列国家,民族数量最少的是——A.日本 1B.巴基斯坦 4C.俄罗斯 130+D.中国 56二、填空题(10分,每小题2分)1.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性是(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2.近代政治地理学的主要创建者是德国的地理学家(拉采尔)。

3.适度人口有(经济适度人口)和(实力适度人口)之别。

4.在欧洲大陆,首先接受英国工业生产的是(比利时)。

5.文化景观既有(时间)变化,也有(空间)变化。

四、简述题(30分,每小题10分)1.功能文化区的概念与特征。

概念:功能文化区是按照人类社会的某项功能组织起来的文化区,在空间结构上具有固定的、确切的边界和一个发挥指挥与协调作用的中心。

特征:突出的功利性和目的性2.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自然因素:⑴气候适宜的气温、光照、湿度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⑵地形地形影响人类的适宜工作和居住场所⑶土壤土壤影响农业生产,从而影响人口分布⑷水体适宜的水源和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生产的基本条件⑸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有利于经济发展,矿产资源的意义具有历史性社会经济因素:⑴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社会化生产有利于人口增长,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人口再生产。

《人文地理学》期末试题

《人文地理学》期末试题

咸宁学院资环学院 2009年秋季学期2008级地理教育本科《人文地理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闭卷)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人文地理学2、城市化3、综合国力4、文化5、国家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1、地理环境由无机的、有机的、社会的三个方面要素构成,分别受自然规律、生物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

()2、李特尔被公认为近代人文地理学开山大师,拉采尔被视为政治地理学的开创人。

()3、白兰士的人地关系思想可概括为可能论或者或然论。

()4、文化决定论是一种极其有害的思想。

()5、人地关系论就是人地关系各种理论、思想的汇总。

()6、按性能和作用我们可将光源划分为硬资源和软资源。

()7、人口是一个综合概论,它包括了时间与空间、数量与质量、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8、自然资源的丰饶程度对国家安全及国家实力的影响愈显重要。

()9、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传统观念不是科学的环境观。

()10、生产力水平越高,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因素作用越强,自然因素作用弱。

()11、近60多年来,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基本未变。

()12、旅游地有等级之分,共分四级。

()13、政治地图有三个层面:国际层面、国家层面、国内层面,其中国家层面是研究的重点。

()14、拉采尔的政治地理思想深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15、领土的形状和大小对一国国力和国家安全有很大影响。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54分)1、简述文化隔膜机制。

2、马汉的“海权论”主要观点及该理论的影响。

3、中国目前国内旅游客流间流动规律。

4、经济全球化对城市化的影响。

5、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

6、简述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征。

7、简述人口迁移的形成机制。

8、简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9、简述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从分类角度)四、论述题(1×11分=11分,任选一题)1、论人口结构与人口增长的关系。

2、论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后果。

咸宁学院资环学院 2009年秋季学期2008级地理教育本科《人文地理学》期末考试试卷(B卷、闭卷)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综合国力2、文化3、人文地理学4、城市化5、国家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1、地理环境由无机的、有机的、社会的三个方面要素构成,分别受自然规律、生物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

完整人文地理期末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人文地理期末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人文地理学》试题3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1、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包括社会性、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

2、在文化的扩散过程中,扩展扩散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等级扩散、 ___________________ 和3、佛教根据传播方向及教义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 、南传佛教和_____________ 。

4、现代农业类型有:牲畜育肥农业、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市场园艺农业、___________和谷物农业六种。

5、第一次工业革命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工业革命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次工业革命称之为石油时代。

6、形成城市地域结构的动力有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世界语言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 、汉藏语系、 ________________ 、乌拉尔-阿尔泰语系、非洲语言和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

8 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差别较大,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 。

9、世界上主要的旅游目的地有地中海、___________________ 、东南亚和__________________ 。

10、民俗的内涵有四个特点,分别是地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和集团性。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1、文化(泰勒)2、人口迁移3、环境感知4、旅游动机第2页共4页5、形式文化区6、政治地理单元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的相同之处2、用图示法说明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型3、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4、旅游交通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5、兰迪人口转变的“三个序列”第3页共4页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人口迅速增长引发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人文地理学》试题3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1、区域性综合性(2分)2、接触扩散刺激扩散(2分)3、北传佛教藏传佛教(2分)4、种植园农业乳品业大牧场农业(3分)5、蒸汽时代电气时代(2分)6集聚力离散力(2分)7、印欧语系闪含语系(2分)8 限制人口增长鼓励人口增长(2分)9、加勒比海阿尔卑斯山(2分)10、民族性约束性(2分)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1、文化文化或者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2分),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2分)。

2020年人文地理学试题(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2020年人文地理学试题(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2020年人文地理学试题(大学期末复习资料)人文地理学试题(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反映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之间地关系。

2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群在空间上的分布。

3乡土文化区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认识。

4文化整合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形成协调。

这就是该文化系统实现了文化整合。

5文化景观(人文景观)是居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求,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6地理人种地理条件对体质、血型系统、免疫系统和遗传基因上有一定的影响,导致地理区范围内的人群具有一定的共性。

这些人群称为地里人种。

7人口转变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过度。

8民间文化(民俗)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

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9语系分类的最大单位,是由一个共同的原始母语分化的若干具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

1基督教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的统称(其中包括天主教、正教、新教、和其他一些较小教派) 11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作用于旅游目的地的人口创造物。

都称之为旅游资源。

12政治地理单元(政治区、政治空间组织)在一定地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由具体政治组织或集团支配,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区域。

有的地理学家称之为政治区,也有的称为政治空间组织。

13地理物象地理环境以及事物通过知觉、认识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映象) 14行为空间人们活动的地域界限,它既包括人类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也包括人们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

15 适度人口是指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并带来最大社会效益的相对稳定的人口。

人文地理试题及解析答案

人文地理试题及解析答案

人文地理试题及解析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的是:A. 自然地理环境B. 人文地理环境C.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D. 地理信息系统2.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不包括:A. 人口向城市集中B. 城市面积扩大C. 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D.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3. 以下哪项不是文化景观的表现形式?A. 建筑B. 语言C. 宗教D. 气候4.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包括:A. 经济因素B. 政治因素C. 自然灾害D. 所有以上选项5. 以下哪个国家不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拥有者?A. 中国B. 印度C. 美国D. 巴西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7.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通常快于________的增长速度。

8. 文化扩散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9. 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________数量。

10. 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的是________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城市化对环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12. 描述文化景观在人文地理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可能产生的经济影响。

14. 分析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五、案例分析题(20分)15. 以一个具体的城市为例,分析其城市化过程中的人文地理特征。

解析答案一、选择题1. 正确答案:C.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2. 正确答案:C. 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3. 正确答案:D. 气候4. 正确答案:D. 所有以上选项5. 正确答案:D. 巴西(注:此题答案可能随时间变化而变化,需根据最新数据判断)二、填空题6. 正确答案:定性研究、定量研究、GIS分析7. 正确答案:城市用地8. 正确答案:扩散、迁移、传播9. 正确答案:人口10. 正确答案:经济活动三、简答题11. 城市化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土地资源紧张、城市热岛效应等负面影响。

初二地理人文地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地理人文地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地理人文地理试题答案及解析1.关于我国地理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物产资源丰富B.我国的地区差异不明显C.我国自然灾害小D.经济建设成就巨大,现在是发达国家【答案】A【解析】我国自然环境多种多样,资源丰富,各个地区差异十分明显,自然灾害多发,经济建设成就巨大,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故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的基本国情。

2.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我国的许多商品进入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同时,国外进口的商品在我国的市场上也日益丰富了起来,据此,回答问题。

【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过贸易,各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B.经济的全球化,使得我国无须加强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C.经济的全球化,使得我国必须加强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D.加强与各国、各地区经济合作的同时,我国还要努力开拓国际市场【答案】B【解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越来越密切,经济逐渐全球化,全球化的经济要求我国必须加强同世界上其它国家的经济交往,同时还需要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故选B。

【2】昆明的鲜花装点着世界许多城市,这说明A.是交通运输的发展缩小了世界的距离B.我国鲜花保鲜技术还未成熟C.这是我国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结果D.是国际互联网缩小了世界的距离【答案】A【解析】鲜花属于容易变质的物体,随着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鲜花能够在第一时间到达世界各地,这说明,交通运输缩小了世界的距离,故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经济全球化。

3.读下面甲、乙、丙、丁四个国家的轮廓图,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以上四个国家中,与中国接壤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A【解析】我国面积辽阔。

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陆上与朝鲜、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14个国家接壤。

据图可知:甲为印度;乙为澳大利亚;丙为美国;丁为巴西,其中只有印度与我国接壤,故本题选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地理学》试题3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1、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包括社会性、和。

2、在文化的扩散过程中,扩展扩散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等级扩散、和。

3、佛教根据传播方向及教义的不同可分为、南传佛教和。

4、现代农业类型有:牲畜育肥农业、、、市场园艺农业、和谷物农业六种。

5、第一次工业革命称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称之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称之为石油时代。

6、形成城市地域结构的动力有和。

7、世界语言主要有、汉藏语系、、乌拉尔-阿尔泰语系、非洲语言和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

8、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差别较大,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和。

9、世界上主要的旅游目的地有地中海、、东南亚和。

10、民俗的内涵有四个特点,分别是地方性、、和集团性。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1、文化(泰勒)2、人口迁移3、环境感知4、旅游动机··················密···················封·····················线··················第2页共4页5、形式文化区6、政治地理单元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的相同之处2、用图示法说明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型3、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4、旅游交通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5、兰迪人口转变的“三个序列”··················密···················封·····················线··················第3页共4页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人口迅速增长引发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人文地理学》试题3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1、区域性综合性(2分)2、接触扩散刺激扩散(2分)3、北传佛教藏传佛教(2分)4、种植园农业乳品业大牧场农业(3分)5、蒸汽时代电气时代(2分)6、集聚力离散力(2分)7、印欧语系闪含语系(2分)8、限制人口增长鼓励人口增长(2分)9、加勒比海阿尔卑斯山(2分)10、民族性约束性(2分)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1、文化文化或者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2分),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2分)。

2、人口迁移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位置变动(2分),是以寻求新的居住地为目的的非暂时性人口移动(2分)。

3、环境感知广义是指个体周围的环境在其头脑中形成的映像,以及这种映像被修改的过程(2分);狭义是指环境质量在个体头脑中形成的印象(2分)。

4、旅游动机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动因或者动力,是旅游行为形成的基础。

5、形式文化区指某种文化现象(1分),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1分),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和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2分)。

6、政治地理单元在一定地理环境及社会条件下形成(1分)、由具体政治组织或者集团支配(2分)、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区域称为政治地理单元(1分)。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的相同之处(1)两者在发展过程中,既随着环境变化而发生,又保持其特性的稳定性;(1分)··················密···················封·····················线··················第4页共4页(2)两者都在演化中,都是通过对新的性状和新的文化的产生而实现其变化以增强适应性;(1分)(3)在新的取代旧的过程中,都是通过竞争与选择实现的;(1分)(4)在竞争与选择中,环境起着关键作用。

(1分)每点1分,详细解释再给1分。

2、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型(1)中心商务区(2)过渡带(3)工人家庭带(4)中产阶级住宅带(5)通勤带每点1分3、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1)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2)经济发展水平;(3)经济活动方式;(4)交通运输条件。

每点1分,详细解释酌情给分。

4、旅游交通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1)旅游交通是旅游业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2)旅游交通能够调节旅游业的发展速度;(3)旅游交通是旅游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4)旅游交通促进旅游地区的经济发展。

每点1分,详细解释再给1分。

5、兰迪人口转变的“三个序列”(1)第一序列即原始阶段,人口增长的典型特征是极高的出生率、极高的死亡率和极低的自然增长率;(1分)(2)第二序列即中间过渡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两者较原始阶段为低)和低自然增长率;(1分)(3)第三阶段即现代阶段,先是死亡率持续下降、出生率却持续不变、人口增长加速,后来是出生率也开始下降、自然增长率由高转入低。

(3分)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人口迅速增长引发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引发的问题<1> 对资源的压力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等方面论述;(4分)<2> 引起的环境问题从空气污染、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臭氧层遭到破坏、和水体污染等方面论述;(4分)<3> 引起的社会问题(2分)(2)应对措施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1>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造成危害的发展;(2分)<2> 结合资源与环境具体分析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分,酌情给分)2、试述关于人地关系的理论与思想的主要观点:(1)环境决定论:核心思想是自然环境决定人类生理和心理特征;代表人物是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和美国地理学者森普尔及亨丁顿;代表作是《人类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和《美国历史及其地理条件》和《气候与文明》;缺陷是过于强调环境的作用,忽略了热的主观能动性。

(4分)(2)人地相关学派:核心思想是人和地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环境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它们能否为人类利用取决于人类的选择能力;代表人物是法国学者白兰士和白吕纳;代表作是《人地学原理》;缺陷是没有提出积极有效的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4分)··················密···················封·····················线··················第5页共4页(3)区域学派:核心思想是区域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代表人物是德国学者赫特纳和美国地理学者哈特向;代表作是《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

(3分)(4)景观学派:核心思想是应当首先着眼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感觉到的事物,着眼于这种感觉;代表人物是:施吕特尔和苏尔。

(2分)(5)文化决定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人认为在现代技术条件下,人类不仅可以利用自然,而且可以按照人类的愿望来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认为在人地关系中,人起着决定作用,人又受制于文化,所以被称为文化决定论。

(2分)2、试述关于人地关系的理论与思想的主要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