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进化历程.
人类进化的历程

人类进化的历程人类进化的历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从最早的单细胞生物到现代人类,整个进化过程经历了亿万年的时间,途中经历了许多的变革和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外貌、智力、生殖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人类成为地球上至今为止最具有智慧的生物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阶段一:单细胞生物的起源生物起源的时间被追溯到了约38亿年前。
当时,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形式是单细胞生物。
在随后的数百万年中,由于环境和物理因素的变化,单细胞生物逐渐演化出了各种形态,如原核生物、古细菌等,这些都是现代生命的起源。
阶段二:多细胞生物的出现从单细胞到多细胞的转变是人类进化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据考古学家研究发现,多细胞生物的出现大约在20亿年前就已经开始了。
据信,这种变化可能是由于物理环境的突变,在这样的环境下多细胞形态更加适应生存。
多细胞生物可以通过不同的形态和结构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生存方式,这也是他们在进化中最具优势的地方。
阶段三:类人猿的出现类人猿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一个关键阶段。
最早的类人猿,如撒哈拉猿人和赤猴人,出现在6000万年前。
类人猿的出现是由于生物在环境和膳食等方面的变化,而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
阶段四:早期人类早期人类是指现代人类之前的人类,如直立人和尼安德特人。
他们出现在数百万年前,并且在现代人类之前存在了数万年的时间。
早期人类的进化主要表现在他们的外貌上,如骨骼、面容和头盖骨等。
阶段五:现代人类现代人类是指我们现在所处的人类种族。
尽管人类进化的历程已经经历了几百万年的时间,但现代人类的压轴戏并不是那么长久的。
现代人类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5万年前左右。
虽然现代人类的出现时间并不算长,但是他们的进化变化是最为显著的。
现代人类的智力、思考和创造力方面远远超越其他物种,这也为人类在进化历程中的最后阶段奠定了基础。
总结:在人类进化的历程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一种模式,即随着生物环境的变迁,生物会逐渐演化出更加适应生存的形态,而且这种形态变化是环环相扣的。
人类的进化和起源

对科学研究的意义
揭示人类起源 和进化的奥秘
促进生物学、 遗传学、考古 学等领域的发
展
帮助人类更好 地理解自身和
自然界
为医学、心理 学等领域提供 理论依据和研
究方法
5
人类进化的未来展望
未来进化的可能方向
基因编辑技术:通过修改基因,改 善人类健康和智力
太空旅行和殖民:人类可能会在太 空中寻找新的居住地和资源
THANK YOU
汇报人:XXX
人类需要关注进化带来的伦理 和社会问题,如基因歧视、生 物安全等
未来进化的挑战与机遇
基因编辑技术: 可能改变人类基 因,带来新的疾 病和挑战
人工智能:可能 取代人类工作, 引发失业和社会 问题
气候变化:可能 影响人类生存环 境,带来新的健 康问题
太空探索:可能 发现新的生命形 式和资源,带来 新的机遇和挑战
现
化石特征:人类化 石具有独特的特征,
如直立行走、大脑 容量增大等
化石意义:证明了 人类进化的历程, 提供了人类起源的
证据
生物学的证据
基因证据:人类基因组与其 他物种的相似性,如与黑猩 猩的基因相似度达到98.8%
化石记录:人类化石的进化 序列,如露西猿人、尼安德 特人等
胚胎学证据:人类胚胎在发 育过程中的特征,如鳃裂、
宙生命的广泛讨论
其他起源学说
外星起源说:认为人类是 由外星生命带到地球的
海洋起源说:认为人类起 源于海洋中的某种生物
进化起源说:认为人类是 由其他动物进化而来的
神创起源说:认为人类是 由神创造的
3
人类进化的证据
化石记录
发现地点:世界各地
化石类型:人类化石、 动物化石、植物化石等
人类的进化历程

人类的进化历程人类的进化历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从最早的猿猴到现代的人类,经历了无数次的进化和变迁。
本文将以科学的视角,探讨人类的进化历程,并尝试解释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1. 原始人类的起源人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600万年前的非洲地区。
当时的原始人类(人类的祖先)具备基本的直立行走能力和小脑容量。
然而,他们在工具使用和思维能力方面相对较弱,生活方式主要以采集、狩猎和觅食为主。
2. 大脑容量的逐步增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始人类的大脑容量逐渐增大。
这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利用工具、理解环境和改善生活条件。
大脑的进化对于人类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使得人类能够进行更复杂的思维和社会交互。
3. 文化和社会的崛起随着大脑容量的增大,人类开始形成更为复杂的社会组织和文化。
他们开始建立家庭、社群,发展语言和符号系统,创造艺术和宗教。
这些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更强大的凝聚力和合作能力,进一步促进了人类的进化。
4. 农业革命与定居生活约1万年前,人类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变革,即农业革命。
人们开始种植农作物和驯化动物,并逐渐过渡到定居生活。
这一变革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使人类社会进一步演化。
人口的增加和社会分工的出现,为技术、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5. 工业革命与科技的飞速进步18世纪的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了人类的进化历程。
机械化生产、工业化城市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从蒸汽机到电力、电信、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科技的飞速进步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6. 当前的进化趋势与挑战如今,人类社会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进化趋势。
全球化、环境变化、人口增长、资源匮乏等问题给人类带来了许多挑战。
同时,科技的进步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人类的进化将进一步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相结合,我们需要找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总结:人类的进化历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人类进化】人类进化历程

【人类进化】人类进化历程注约6500万年前,一颗宽度约16公里的陨石撞击到了今天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上,造成巨大灾难,当时地球上包括恐龙在内的三分之二的动物物种消亡灭绝,爬行动物的黄金时代结束,原始哺乳类动物逃过劫难经过漫长岁月存活下来,之后迅速进化。
人类进化的历程可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南方古猿:南方古猿生活在距今400万年—100万年前的非洲,是目前发现的最早两足行走的原始人类,身高为130-140CM。
能人:大约出现在距今200万年前,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身高为140-150CM。
直立人:出现在距今180万年-20万年前,会用火和更先进的工具,身高为150-160CM。
智人:相当于现在的人类,出现在距今20万年-1万年前,身高为150-180CM。
一下为具体发展有兴趣可以看看南方古猿南方古猿化石最早发现于1924年,地点是在南非金1利伯以北,那是一个幼年古猿的头骨。
后来,在南非马卡潘山洞、唐恩等地和东非奥莫、奥杜威等地也有发现。
这些化石主要是头骨、下额骨、髋骨、牙齿、四肢骨等。
粗壮型体平均在40公斤以上,脑量大于500毫升,身材较高。
纤细型身材高约1.20到1.30米左右。
南方古猿是一个属名,它包括许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有阿法种(距今约400万~300万年前)、非洲种(距今约 300万年~200万年前),埃塞俄比亚种(距今约280万~220万年前)、鲍氏种(距今约220万年~140万年前)、粗壮种(距今约180~150万年前)等。
原先人们认为南方古猿阿法种是最早的,后来,考古学家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法地区发现了一批化石,年代为距今440万年前,这批化石被定名为“南方古猿始祖种”,这是现今所知最早的人类直接祖先。
从化石材料看,南方古猿的头骨要比人类的短,其脑容量也要比人类的小,但脑结构却与人类相近。
南方古猿已经能够直立行走,并使用天然工具,但还不能制造工具。
能人能人于1960年发现于坦桑尼亚西北部的奥杜威河谷。
人类进化史从猿到人

人类进化史从猿到人人类进化史:从猿到人人类是地球上最具智慧的生物。
我们的智慧和文明来之不易,源自于我们漫长的进化史。
从最早的直立行走猿类到现代人类的出现,我们经历了无数的演化过程和适应环境的挑战。
本文将带您一同回顾人类进化史,探索我们是如何从猿类逐步演化成了今天的现代人类。
第一阶段:直立行走在进化史的早期,我们的祖先与其他灵长类动物并无太大差异。
然而,在350万年前左右,一种名为“Australopithecus”的灵长类动物开始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特征:直立行走。
直立行走的出现,使得这些祖先能够以更加高效的方式行走和奔跑,进一步适应了非洲的环境。
第二阶段:工具使用大约250万年前,早期的人类祖先开始使用简单的工具。
他们使用石头、木棍和其他材料凿凿打砸,以此来获取食物或保护自己。
这种工具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初步发展。
第三阶段:大脑的扩展约180万年前,祖先的脑容量开始扩大。
大脑扩展对于人类智能的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
智力的提升使得我们的祖先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并发展出更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阶段:火的掌握大约200万年前,人类祖先开始掌握利用火的技巧。
通过使用火种,他们可以得到温暖、烹饪食物以及抵御掠食者的能力。
火的掌握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生存优势,也对我们灵长类动物的文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五阶段:语言的出现大约70万年前,人类开始使用语言进行交流。
语言的出现代表着人类智力的更大飞跃。
通过语言,我们的祖先能够更好地协作、共享知识和传承文化。
语言的出现也为人类进一步发展了文化和社会体系打下了基础。
第六阶段:思维的进化约30万年前,人类祖先开始展现出更高级的思维能力。
他们开始制作更加复杂的工具,并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考。
这种思维的进化使得人类能够更加灵活地解决问题,并为后来的文明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七阶段:社会和文明的形成人类进化的最后一个阶段发生在约1.5万年前,当时人类开始组建稳定的社会结构和建立复杂的文明。
人类进化的大致历程

人类进化的大致历程
1.早期人类阶段:早期人类阶段是指人类从灵长类动物中分化出来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人类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生活方式。
2.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是指人类开始使用石器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人类逐渐发展出了狩猎和采集、工具制作、语言等基本技能,开始了社会的分工和合作。
3.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指人类开始使用铜、铁等金属制品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人类开始发展农业,生产力得到了显著提高,社会结构逐渐从部落向城邦和国家演化。
4.古代文明时期:古代文明时期是指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人类发展了文字、数学、天文、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文明,如埃及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等。
5.中世纪和近代时期:中世纪和近代时期是指人类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演化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人类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工业革命等重要事件,社会结构和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6.现代社会:现代社会是指人类走向全球化、信息化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人类面临着全球化、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等重大挑战,同时也出现了诸如互联网、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新技术,开创了新的发展方向。
- 1 -。
人类是如何进化到现在这个样子的?

人类是如何进化到现在这个样子的?人类的进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始于约6000万年前的非洲大陆,经历了从猿人到现代人的过程。
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人类进化的历程。
1. 猿人阶段猿人是人类最早的祖先之一,始于约6000万年前。
当时的非洲大陆上有许多森林和草原,猿人适应了这种环境。
猿人的身体结构和人类有很大不同。
比如,他们的大脑比现代人小,但他们的面部骨骼较大,颅骨后部较突出。
除此之外,猿人还具有很强的运动能力,能够在树上高速奔跑。
2. 早期人类阶段约200万年前,人类的早期阶段开始了。
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人类开始逐渐走出非洲,并开始学习使用简单的工具。
与猿人相比,早期人类大脑的体积增加了不少,面部骨骼也变得越来越平坦。
此外,他们还掌握了用火来烤食物,这一发明对人类的后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中期人类阶段在约40万年前,人类进入了中期阶段。
这个时期内,人类的智力水平急速提高,开始制作更加复杂的工具,并且开始了艺术绘画和宗教信仰活动。
中期人类阶段人类的大脑体积更大,面部骨骼更平坦,牙齿变得更加细小,手脚也比起之前的人类更加灵活。
4. 现代人类阶段现代人类开始于约20万年前,这个时期内人类的智力和社会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建立了复杂的社会制度和人类知识技术的基础。
现代人类的大脑体积比之前人类更大,脑容量更加发达。
面部骨骼也进一步趋于平坦,人类牙齿变得很小。
结语:人类进化的历史是一部关于生命和生存的宏大史诗,它见证了人类从野蛮到文明,从落后到进步的历程。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类的进化历史,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发展脉络和未来的发展空间。
人类进化

现代人对艺术也表现出极大 的兴趣。在许多地方都发现 了这一时期的岩画和其他符 号。洞穴中的壁画主要以动 物为主,表现力精确而丰富。 在洞穴中还发现了一些石刻 和石雕,常常是巨大的腹部、 乳房和臀部的妇女。
现代人的村落类型更类似 于今天的狩猎–采集者们 的村落。用大型动物的骨 头支起框架,再在这些骨 架上用兽皮覆盖。或者用 猛犸象牙做框架,铺上兽 皮或草垫制作成能够居住 的小屋。
手斧
直立人的直立行走进一步完 善,达到100%的直立行走。 直立人的脑子明显增大,平 均脑量约1000ml。脑的结构 也变得更加复杂化,并且具 有一定的语言能力。 直立人的石器是一种有意识 有模板的制作法。
直立人能够使用火,进食熟的肉类食品增多, 肉类食物比植物性食物具有更多的热量和蛋白 质,从而促进了直立人的大脑急速发展。
人类进化的历程
早期智人化石
尼 安 德 特 人 化 石
尼安德特人复原像
尼安德特人的脑子较大, 平均脑量为1500ml。鼻子 很大,鼻部异常前突。胸 部宽圆,下肢粗壮,手脚 很大,手指脚趾粗短,体 型比较矮小结实。 尼安德特人最终走向灭绝, 成为人类进化系统上的一 个旁支。
尼安德特人的石器工艺更加复杂 化,制作石器的技术也有了进一 步的发展,人们开始用仔细打下 的石叶制作形状精细的工具。 尼安德特人不仅能够使用火,而 且已经掌握了引火和人工取火的 技能。
现代人阶段出现了显著的人种分化
现代人阶段出现了显著的语言分化
现代人的生活场景
狩猎过程危机四伏, 有时猎人会遭到猛兽 的攻击而毙命。
人类进化的历程
能人化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的进化历程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超过10公里的小行星,以每秒几十公里的速度,猛烈撞击到墨西哥的尤卡坦丰岛上。
这一撞击在短时间内严重破坏了地球的环境和气候,导致全球生态系统崩溃,当时80%的生物物种惨遭灭绝,尤其是爬行动物的黄金时代结束了。
地球霸主恐龙的消亡,为哺乳动物的演化和繁盛提供了契机。
5000万年前,灵长类动物呈放射状快速进化,从低级灵长类动物的原猴类中,分化出高级灵长类动物。
这时候,有的猴类开始向猿类演化,原始猿类逐渐从猴类中分离出来。
目前已知的最早猿类,是出土于埃及法雍的生活于3500万至3000万年前的原上猿,其次是距今2800万至2600万年前的埃及古猿。
2300万年前,又演化出森林古猿,目前在非洲和亚欧大陆的很多地方,都发现有森林古猿的化石。
1000万年前,森林古猿消失。
在漫长的生存过程中,森林古猿分化出了巨猿、西瓦古猿和拉玛古猿等多个分支。
1400万年前,拉玛古猿开始出现,目前在非、亚、欧三大洲都发现有拉玛古猿的化石(中国云南禄丰也有发现),其共同特征是:吻部短缩,齿弓向后张开,牙齿排列紧密,犬齿小,颊齿齿冠宽短,下颌第一前臼齿为双尖型,釉质厚。
这些等点与人类相似,而与猿类不同。
多数学者认为,拉玛古猿是人类和猩猩的共同祖先。
1200万年前,地壳运动开始在非洲东部制造一条南北走向的大裂谷,把非洲分为东部和西部两个相对独立的动植物系统,这成为人和猿分道扬镳的关键因素。
600多万年前,南北美洲还不相连,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中部,洋流相通;北冰洋较暖,其海水盐分较高,不易结冰。
后来,地轴倾斜角产生变化,地球接受的太阳光略微减少;地壳运动在中美洲制造了巴拿马地峡,阻断了两大洋的中部洋流;北冰洋雨水增多,其表层海水的盐分降低,较易结冰。
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南北两极形成大冰盖;南北极的大冰盖又反射出大量的太阳光,从而使地球进入冰河期。
在那冰河时代,气候严寒大量的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于陆地之上,海平面下降了大约50米,全球干旱少雨,地中海干涸。
这时候,在非洲大裂谷的西部,由于地处赤道附近,距离大西洋不远,而且地势较低,仍然雨水充沛,森林茂密,那里的拉玛古猿栖息在大树之上,食物充足,生活悠闲,所以进化缓慢,后来逐渐演化成猩猩。
与此同时,在非洲大裂谷的东部,地壳运动抬高了地势,阻断了来自遥远的大西洋本来就不太多的水汽,使那里的降雨量由西向东渐次减少,原有的大片森林退化成草原,那里的拉玛古猿无树攀援和栖息,不得不来到地面,而且食物稀少,生活艰难。
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获取食物,躲避天敌,使视野开阔,大裂谷东部的拉玛古猿开始学习直立行走。
这期间,一些与现今猿类共祖的种群,因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而灭绝了。
500多万年前,非洲东部出现了一种双脚勉强可以行走,双手作辅助的大型高级灵长类动物,这就是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因其骨骼化石最早发现于非洲南部而得名,又称最早的人类(人属),或与其后裔的鲍氏猿人、能人和匠人一起统称为早期猿人。
南方古猿的骨骼化石,主要在非洲南部和东部发现过十几处,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露西女士”。
露西女士,1974年出土于埃塞俄比亚,生活在300多万年前,死亡年龄在20岁左右,全身骨骼保存率达40%。
南方古猿的主要特征是:齿弓呈抛物线形,犬齿不突出,没有齿隙;脑顶叶扩大,可能有原始的语言能力而且配合手势与他人进行交流;拇指可与其他四指对握,能使用天然工具;大足趾与其他四趾并列于足前方,脚底有足弓;头骨枕大孔的位置接近颅底中央,骨盆比猿类宽,能直立行走。
南方古猿的头骨比人类的短,脑容量很小,只及现代人的三分之一,但脑结构已与人类的相近。
南方古猿虽能直立行走,却步履蹒跚,行动笨拙而迟缓。
从肩胛骨和臂骨看来,南方古猿依然保持其灵长类远祖的攀援特征。
南方古猿象人而不是真正的人,象猿而又与猿明显不同,处于二者的中间环节,是从猿到人过程中的第一种过渡生物。
总之,南方古猿是公认的最早人类祖先,是人类的起源,是最早的人科动物,其体质特征和人接近。
150万年前,南方古猿消失。
直立行走的意义,重大而深远。
人类始祖那笨拙的双手,终于从行走器官中解放出来,以从事别的劳作,进而加快了人类的演化。
从此,人类第一次与四足动物产生重大区别,原始人类逐渐从猿类中分离出来。
250万年前,在非洲,南方古猿几乎同时演化出多个分支:1、鲍氏猿人。
鲍氏猿人貌似猩猩,体格粗壮;脑容量达500毫升以上;牙齿巨大,面部肌肉有力,耐粗食。
鲍氏猿人以植物为食,食物充裕,生活悠闲,但食性单一,适应能力不强。
100万年前,生存环境发生变化,鲍氏猿人因无法适应而灭绝。
2、能人。
能人的体形较为纤细,瘦高;脑容量在700毫升上下;手骨和腿骨与现代人近似。
能人的食性广泛,既采食野果、嫩叶和植物块茎,又食用肉类,而且食物中的肉类比例很高。
能人生活艰难,经常食不裹腹,但适应能力很强。
3、匠人。
匠人的体质特征和生活习性,与能人相似,但适应能力似乎更强。
后代的直立人由匠人演化而来的可能性更大。
鲍氏猿人、能人和匠人,与其祖先南方古猿一起,统称为早期猿人。
能人和匠人,既采食果蔬,也捡食腐肉与蛋类,又猎食野兔,野鹿,野驴和羚羊等。
早期猿人既是猎人,进行狩猎只有鲍氏猿人不当猎人,不狩猎,同时又是猎物,经常成为大型食肉动物的美食佳肴。
能人和匠人也许有简单的语言。
从考古遗址中发现,能人和匠人似乎能建造简单的住所。
更重要的是: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经过打制的石器,主要有砍砸器、刮削器和多边器等。
据此可以想象,能人与匠人打制石器,而后手握石器去宰割兽肉,并对兽骨进行敲骨吸髓的场景。
骨髓更富营养,而其他动物却没有能力享用骨髓。
在长期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人类祖先终于学会了制造工具,而工具的制造是有意识的活动,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点。
从此,人类社会开始进入旧石器时代。
能人与匠人制造工具,能够促进语言的发展;使用工具,能够获取更多更好的食物;大量摄入高营养的食物,能够促进大脑的进化。
早期猿人的骨骼化石和生活遗址,主要发现于非洲的部分地区,现有材料不多。
从发掘场地发现:能人或匠人,曾与几种不同种类的南方古猿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场所里,甚至与其后裔的直立人在同一处生活。
由于各自的生活习性不同,彼此之间并不存在生存竞争的问题。
将近200万年前,在非洲,直立人出现了。
直立人,又称晚期猿人。
后来,直立人走出非洲,向亚欧大陆迁徙,这是人类进化史上第一次走出非洲。
目前,在非、亚、欧三大洲,发现有大量的直立人骨骼化石和生活遗址。
中国的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印度尼西亚的爪哇人,德国的海德堡人,北非的毛里坦人等等,都属于直立人的范畴。
直立人的脑容量在1000毫升上下;头骨很厚,眉脊突出,颅骨低平,具有猿的特征;腿骨似人,适宜直立行走,能象现代人一样快速奔跑。
从脑颅骨的结构可以确定,直立人拥有语言能力。
直立人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也许还使用一些符号进行记事。
在人类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直立人继承了其祖先的技能,并加以改良,能够按照自己的心思制作石器。
在直立人的生活遗址中,除了出土大量的石器,同时出土大量被烧烤过的兽骨,以及其他用火痕迹。
可以推知,在雷电等自然因素引发的大火中,直立人取来火种,加以保存,继续留用。
火的使用,意义重大。
直立人用火,既能抵御寒冷,又能驱除猛兽,更能享用熟食。
熟食肉类和鱼类,对人体大有裨益,能使人体在相同数量的食物中摄取更多的营养,使大脑更有效地支配肢体的活动,更有利于大脑及全身的进化。
直立人虽然没有庞大的躯体,也不能高速飞奔,更没有尖牙利爪和犄角毒囊,可是,直立人凭借聪明的大脑和灵活的双手,终于在动物界中获得了绝对的优势,逐渐晋身食物链的最上层。
60万年前,非洲和亚欧大陆上的直立人各自独立演化出海德堡人。
海德堡人,因其骨骼化石和生活遗址最早发现于德国的海德堡而得名。
其实,海德堡人仍然属于直立人的范畴,是后期直立人的一种,其体质特征和生活习性,与原来的直立人相比变化不太大。
20万年前,直立人(海德堡人)消失。
与此同时,在非洲和亚欧大陆上,由当地海德堡人各自独立演化而来的尼安德特人出现了。
尼安德特人,因其骨骼化石和生活遗址最早发现于德国的尼安德特河流域而得名,简称尼人,又称早期智人,或因其大多居住洞穴中而称之为穴居人。
目前,在非、亚、欧三大洲,发现大量尼安德特人的骨骼化石和生活遗址,中国的大荔人、马坝人、许家窑人等,都属于这类早期智人。
尼安德特人的体质形态与现代人很接近,但仍存留若干猿的特征:眉脊发达,前额低斜,枕部突出,鼻子宽大,颌骨前突等。
尼安德特人身材不高,但强壮结实;脑容量在1300毫升左右,比直立人大得多,脑组织也更复杂。
在尼安德特人居住过的洞空中,发现大量精巧的石器制品、骨针、动物化石和用火痕迹。
28万至11万年前,地球经历一个冰川期;7万多年前,地球再次迎来最近的一个冰川期。
尼安德特人生活的时代,正值两个寒冷的冰川期,其中只有四万年温暖的间冰期。
尼安德特人身穿兽皮缝制的服装,烧火取暖;主要以狩猎为生,使用有刃有角的薄石片和木棒组合而成的形如标枪的猎具;狩猎时,经常组织多人,利用有利地形来伏击大型猎物,也会用火把将猎物逼入有利地形。
尼安德特人已有葬仪;年长的人会把生活经验传授后代。
但是,尼安德特人一直使用固有的工具,不思加以改进。
20万年前,在亚欧大陆上,身材较矮的海德堡人在独立演化出尼安德特人(早期智人)的同时,在非洲,身材较高的非洲海德堡(直立人)也演化出了非洲早期智人(尼安德特人)。
后来,非洲早期智人走出非洲,走向亚欧大陆,这是人类进化史上第二次走出非洲。
考古研究发现:在亚欧大陆上,由当地海德堡人(直立人)独立进化出的早期智人,与第二次走出非洲的早期智人,甚至与第三次走出非洲的晚期智人,至少共同生活过6万年。
大约3万年前,所有早期智人都灭绝了,被晚期智人彻底取代。
当代分子生物学的DNA研究表明,尼安德特人(早期智人)不是现代人的直系祖先,而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个分支。
将近20万年前,在冰河期里,非洲虽不寒冷,却极为干旱,生存环境极为恶劣,非洲海德堡人(直立人)在演化出非洲早期智人后,原来的种群几乎灭绝。
15万年前,由于出现演化,极少数有想象力的适应能力更强的非洲海德堡人的后裔,终于逃过劫难,活了下来。
分子生物学对女性的线粒体DNA研究说明:现在全世界所有人,都是15万年前九位女性祖先的后裔,可见当时的种群规模小到何种程度!1987年,科学家据此提出“夏娃理论”,并开展寻找“夏娃”的行动。
15万年前,那些极少数因为拥有想象力而活下来的人,就是晚期智人(克罗马农人或现代人)。
11万年前,冰河期结束,全球气候回暖,晚期智人迎来了好时光,可是,好景不长。
7万5千年前,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大火山爆发,大量火山物质被抛入高空,并在大气平流层中扩散开来,遮蔽了大量的太阳光,导致全球气候产生急剧变化,此后一千年,地球再次进入冰河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