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概述
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计划

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计划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计划是指针对特殊儿童的特殊需求和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的教育计划。
这种教育计划旨在最大程度地帮助特殊儿童发展自己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特殊儿童是指在智力、身体、社交和情感方面存在特殊需求和困难的学生。
这些学生可能需要额外的支持和鼓励,以帮助他们克服挑战,获得更好的发展。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目标是确保每个特殊儿童都得到个性化的教育和支持,以便最大程度地提高他们的能力和成就感。
这种教育计划通常由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共同制定,并基于特殊儿童的需求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育指导。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特殊儿童的需求和特点。
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特殊儿童的需求和特点,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
这可以通过与家长和特殊教育专家的交流来实现。
2. 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
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特殊儿童的特殊需求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
这可以通过使用特殊教育方法和工具,以及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指导来实现。
3. 建立信任和沟通的渠道。
建立信任和沟通的渠道是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关键。
教育工作者需要与家长和特殊教育专家建立联系,并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以便更好地了解特殊儿童的需求和特点。
4. 提供支持和鼓励。
个别化教育计划需要提供支持和鼓励,以帮助特殊儿童克服挑战,获得更好的发展。
这可以通过提供额外的帮助、奖励和表扬来实现。
总之,个别化教育计划是一种特殊的教育计划,旨在帮助特殊儿童实现他们的能力和成就感。
通过了解特殊儿童的需求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和鼓励,建立信任和沟通的渠道,以及提供额外的帮助和支持,特殊儿童可以最大程度地获得发展。
特殊儿童特殊教育要点

特殊儿童特殊教育要点
特殊儿童特殊教育的要点包括:
1. 个别化教育:根据不同特殊儿童的发展水平、学习能力和特殊需求,制定个别化的
教育方案,注重针对性的教学。
2. 多感官教学:特殊儿童往往对某种感官刺激更为敏感或不敏感,因此,特殊教育要
注重多感官教学,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种刺激,以帮助儿童全面
发展。
3. 激发学习动机:特殊儿童通常面临学习困难和挫折,教育者需要通过激发学习动机
的方法,如游戏化学习、奖励机制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合作教育:特殊儿童往往需要与家庭、教育者和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密切合作,共同
制定和实施教育方案。
家庭应该积极参与教育过程,并与学校保持沟通。
5. 提供支持和适应环境:特殊教育应提供支持和适应环境,包括提供辅助工具、技术
和资源,改善学校和社会环境,使特殊儿童能够融入正常的学习和社交活动中。
6. 鼓励自主学习能力:特殊儿童特殊教育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
们主动参与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
7. 实施评估和监测:特殊教育应定期评估和监测特殊儿童的学习进展和特殊需求,及
时调整教育方案和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
总之,特殊儿童特殊教育要点是个别化教育、多感官教学、激发学习动机、合作教育、提供支持和适应环境、鼓励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实施评估和监测。
幼儿园特色课程:特殊儿童的个别化教育方案

幼儿园特色课程:特殊儿童的个别化教育方案幼儿园特色课程:特殊儿童的个别化教育方案一、引言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特殊儿童的个别化教育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针对特殊儿童的个别化教育方案,旨在帮助这部分儿童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促进其全面发展。
本文将对幼儿园特色课程中特殊儿童的个别化教育方案进行深入探讨,并共享我个人的观点和理解。
二、特殊儿童的个别化教育方案1.全面评估特殊儿童的个别化需求在幼儿园中,针对特殊儿童的个别化教育方案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
这包括身体、认知、语言、社交情绪等方面的特殊需求评估,以便全面了解每个特殊儿童的个别化教育需求。
2.灵活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针对特殊儿童的个别化教育方案需要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灵活设计。
在语言能力较弱的特殊儿童中,可以通过图画故事、手语教学等方式进行个别化教学,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识。
3.配备专业的教育辅导人员幼儿园针对特殊儿童的个别化教育方案需要配备专业的教育辅导人员。
这些专业人员应具备专业的特殊教育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根据每个特殊儿童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教育辅导服务。
4.定期评估和调整教育方案针对特殊儿童的个别化教育方案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由于特殊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速度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幼儿园需要根据他们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教育方案,确保其个别化教育的有效性。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针对特殊儿童的个别化教育方案在幼儿园中具有重要意义。
我认为,幼儿园应该充分重视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为他们提供更专业、更个别化的教育服务。
只有这样,特殊儿童才能在幼儿园的学习环境中更好地适应,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四、总结回顾针对特殊儿童的个别化教育方案是幼儿园特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全面评估特殊儿童的个别化需求,灵活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配备专业的教育辅导人员,以及定期评估和调整教育方案,可以有效帮助特殊儿童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看到更多关于特殊儿童的个别化教育方案的创新和实践成果。
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计划

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计划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关注度也在增加。
特殊儿童是指在生理、心理、智力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儿童,如自闭症儿童、多动症儿童等。
对于这些特殊儿童,我们需要制定个别化的教育计划,以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
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了解特殊儿童的特点和需求每个特殊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需求。
教育者需要通过观察和与儿童互动,了解他们的特殊需求以及他们的优势和困难所在。
例如,自闭症儿童在社交交往和沟通能力上存在困难,而多动症儿童在注意力和行为控制方面存在困难。
二、制定个别化的教育目标和计划在了解特殊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后,教育者需要制定个别化的教育目标和计划。
教育目标应该具体明确,针对特殊儿童的具体需求和发展水平。
例如,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社交交往困难,可以制定目标为提高其与他人的互动能力和社交技巧。
三、采用个别化的教学方法和教材特殊儿童在学习上存在差异,因此需要采用个别化的教学方法和教材。
教育者可以根据特殊儿童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材。
例如,针对多动症儿童的注意力问题,可以采用分段教学法和多媒体教材,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提供个别化的支持和辅助措施特殊儿童需要额外的支持和辅助措施,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教育者可以与家长、医生和其他专业人士合作,为特殊儿童提供个别化的支持和辅助措施。
例如,针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沟通困难,可以提供语言治疗和社交技能训练等支持措施。
五、评估和调整教育计划个别化的教育计划需要不断评估和调整,以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教育者可以通过观察和测评,了解特殊儿童的进展情况,并根据需要对教育计划进行调整。
评估和调整的目的是确保教育计划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特殊儿童的需求。
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需要教育者、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教育者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特殊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并能够制定和实施个别化的教育计划。
第一章 个别化教育概述

异的弊端提出来的
1919年美国文纳卡特镇公立学校 课程分为:工具学科和团体活动 上午:安排工具学科,学生按照自己的速度进行个别化学习(自
学—自我练习—诊断测验—新单元) 下午:音、体、美、休闲、专题活动 1920年美国道尔顿中学实施的教学计划 布置实验室(兼有教室、自习室、图书馆、实验室四种功能) 每门学科一间,无班级之分 学生自学,按照事先合约读书、做实验或者讨论 开学初老师告诉学生一年的功课 老师与学生签合约,一月一约,一人一约 通过考试后续签
个别化教育的内涵必须立足以下几个基点:⑴以适应个别差异, 满足教育需要为目的;⑵以系统的设计、安排、措施为手段; ⑶以在集体(班级)教学中最大程度的实现“个别化”为目标。 (盛永进)
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
张文京:
允许儿童按自己的速度前进的教育。 个别化教育建立在特殊儿童生理学基础、心理学基础与社会学
我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业设计、个别辅导、相应的 评价和考查等方面实施和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的。
一、在制定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时,首先要根据每个人的特点 确定教学内容。全班同学虽然使用是同一教材,但每个人的智 商水平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原有知识基础不同,每个 人所确定的教学内容也要有所不同。轻度生基本上能全部接受 教材所授内容。中度、重度生要根据每个人的差异有所选择。
第二节 个别化教育的发展概况
一、中国个别化教育思想
• 孔子:2000年前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 孟子:“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 《学记》指出教师对学生应该“知其心”,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
学习态度、倾向,才能“长善而救其失” • 张载(北宋人)“民胞物与”,主张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了解受
特殊教育概论第一章

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每个学生达到全面而个 性的发展。
二、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 课程、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设备, 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或 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关于对特殊教育的定义有很多,但从内涵 上分析,主要包括:教育对象、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教育场所、从事特殊教育和相 关服务的人员。
对教育内容的调整,通常有以下几种做法:
替代性课程 对于程度严重的智力障碍儿童, 教育内容注重功能性。
调整原有课程 调整的主要方式有:其一,改 变呈现方式,如把视觉信息转化为听觉信息; 其二,将内容简化,即从范围和数量上进行 减少。
补充必要的内容 根据特殊儿童发展需要,适 当补充职业教育内容。
(三)教育方法
6.1817年加劳德特和克拉克共同建立了美国第 一所聋校,也是美国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采 用的是手语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二)视觉障碍教育
1.1784年,法国慈善家霍维(Valentin Hauy,1745—1822)在巴黎建立了第一所盲校 (国立盲童学校)。创立了凸字教学方法。,印 制了第一本盲人用书。
(三)个别差异
1.个体间差异
个体间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智力、能力、 个性、兴趣等心理特性方面的差异。它表 现在质的差异和量的差异两个方面:质的 差异是指生理心理特点的不同以及行为方 式上的不同;量的差异是指发展速度快慢 和发展水平的高低。
2.个体内差异
个体内差异是指同一个体内部在能力发展的 不平衡。
(1)学习障碍 (2)言语或语言障碍 (3)智力障碍 (4)情绪障碍 (5)多重障碍 (6)听觉障碍 (7)肢体障碍 (8)其他健康障碍 (9)视觉障碍 (10)自闭症 (11)聋—盲障碍 (12)外伤性脑损伤 (13)发展迟缓
特殊教育概论

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1.特殊儿童和特殊教育的定义。
P2-P42.特殊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什么?P8-113.我们国家特殊教育的基本方针是什么?P174.世界特殊教育进展的主要趋势怎样?P18-P235.何为零拒绝?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目标的?P8其次章特殊儿童的随班就读1.什么叫随班就读?P242.随班就读有哪些性质和作用?.P26-293.随班就读同学有哪些安置原则?P334.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的职责是什么?P43第三章教育法规和特殊教育的服务1.你了解上海市有关随班就读的法规、文件吗?P50-532.当你面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你知道应用什么工具和方法去进行教育诊断吗?P61-633.对特殊教育影响较大的法律法规有哪些?P47-494.教育诊断中应留意哪些问题?P66-685.什么是资源老师方案?它有哪些性质和功能?P73-76第四章有效的学校管理与教学1.举例说明课堂教学中的胜利性原则及应用。
P872.举例说明课堂教学中的个别性原则及应用。
P883.什么是合作教学?并说明其理论依据。
P106-1074,什么是伙伴教学?并说明详细做法。
P111-1125.什么是个别化教学?一份完整的个别教育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P102-105第五章早期干预1.什么是早期干预?早期干预的对象是什么?它有何作用?P125-1302.常用的婴幼儿评估工具有哪些?评估中应留意些什么?P132-1363.早期干预的内容和方法是什么?如何对其效果进行评价?P136-1394.早期教育有哪几种模式?各有哪些优缺点?P144-1475.如何对■智力落后幼儿进行早期干预?P148-1526.如何对听觉障碍幼儿进行早期干预?P152-156第六章学习困难同学1.学习困难的定义。
P1602.学习困难的鉴别标准。
P16LP1633.造成学习困难的缘由有哪些?P166-1704.训练学习困难同学可用哪些方法?P175-1775.鉴别学习困难有哪些方法?P164-165第七章弱智同学1.试述弱智的定义。
第一章 特殊教育概述(方俊明 特殊教育学)

结婚,大力提倡婚前检查,对有遗传疾病的夫妇提供咨询
和帮助;
(3)加强孕妇产前检查,采取相应的方法来减少残
疾儿童的出生率;
(4)加强孕妇产后的医疗保健工作,防止疾病感染,
大力宣传儿童保健,加强儿童计划免疫,减少幼儿的致残
性疾病。
二、诊断
教育诊断,也就是施教前的教育评估与鉴定。教育诊断是 特殊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首要环节。
二、问题儿童
问题儿童指一些有严重行为障碍、情绪极不稳定的儿童。 (一)学习障碍儿童 (二)社会行为障碍儿童 (三)情绪障碍儿童 (四)自闭症 (五)孤儿和寄养儿童
(一)学习障碍儿童:也称学习低能或学习困难。如阅读 理解障碍、计算障碍、语言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
(二)社会行为障碍儿童: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般 性的社会行为不适,如失眠,噩梦,幼稚化等;另一类是 青少年犯罪与青少年教养问题,如偷窃、吸毒、自杀等。
四、系统教育原则
系统教育原则认为,特殊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特殊教育 应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从医疗养 护、教育训练、就业培训三个方面,不断地巩固和发展学 前教育、学校教育、成人教育的成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 育训练效果。
首先要树立一个大教育的观点,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 方面来考虑对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
and multi-handicapped children) (五)智力障碍儿童(Mentally Retarded Children)
(一)感官残疾儿童
视觉障碍儿童:盲童或弱视 听觉障碍儿童:聋童与重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聋-盲双残儿童:听觉和视觉双重感官残疾儿童
(二)肢体残疾儿童:肢体残缺、肌肉萎缩、神经麻痹症 等原因所造成的有明显的肢体运动障碍的儿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概述
第一节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历史探源
(一)中国个别化教育思想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重视了解学生个性,指出:子路有治兵之才,冉求有做邑宰之才,公西华有外交之才。
他说:“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在教育时则按学生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如:同样问仁、问学、问孝,孔子对每个学生的答复都对症下药,由于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各自长处,使学生成就各不相同,有的长于“德行”,有的长于言语,有的长于政事,有的长于文学(《论语.先进》)。
“因材施教”
孟子:(公元前372~前287),战国中期山东邹县人。
自称“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在当时,于后世都有深远影响。
他十分重视教育作用,教学法上继承孔子的因材施教,并有发展,他说:“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诸,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
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尽心上》)孟子为了适应不同程度、才质的学生,教育教学法各异。
因人而异”
一)中国个别化教育思想
张载:(公元l020~1077),长安人,北宋著名哲学家、理学先驱。
张载的宇宙论、人性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民胞物与”,他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西铭》)他认为既然大家同根而生,每个人与万物都是相依为命的,应彼此爱护,对鳏寡孤独、残疾等不幸的人,好比是我们哀苦无告的亲兄弟应予特别的关怀照顾,在教育问题上,张载主张:“教人至难,必尽人之材,乃不误人。
观可及处,然后告之。
”(《礼记说》)。
张载认为《论语》上孔子对“问同而答异者”是因人之才性或观人之所问意思言语,及所居之位“而有不同教答”(《正蒙·中正篇》)。
张载主张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要了解受教育者。
“尽人之才”
王守仁(阳明):(公元l472~1528),明代浙江人,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御史。
王阳明承程朱理学,提出“致良知,明人伦”的教育目的,继承道学家陆象山“心即理”,有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心学体系。
王守仁说:“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主张教学随成长期度逐渐增高,因人施教。
“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
中人以下的人,便与他说性、说命,他也不省得,也须慢慢琢磨他起来”,教学要按人的资质、能力与才能慢慢帮他,他又说,譬如良医治病,并不都有一定方剂,不问是何症候,必使人都能吃一服药就不行,教学与治病一样,要因人施教,他反对用一个模型去束缚学者,注意发展人的不同个性。
因人施教”
王夫之:(公元l619~1692),提出“教以教人之学”,他认为:“夫智仁各成其德,则其情殊也具体异也其效亦分也……故教者顺其性之所以深造之,各如其量而可矣”。
他认为一个人有长处也有偏处,既要因材施教,又须考虑学者接受能力。
他说:“曲尽人材,知之悉也……顺其所易,矫其所难,成其美,变其恶,教非一也。
”教学要根据学者可接受性而教就其“可受之机”。
他讲因材施教不是说一成不变之材,而是考虑到发展才性,要考虑诸多方面,教学要因势利导,补偏救弊,引导向上,矫正缺点,真理只有一个,但教人却因人而异(《四书训义》)。
“教无定法
颜元:(1635~1704),清初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教育家,颜元十分重视教育,认为兴学校是一项重要措施。
颜元认为各人禀赋不同,而教育功夫同样重要,要注意差异,他说:“人之
性质各异,当就其性质之所近,心志之所愿,才力之所能以为学。
”“顺应其材”
洪仁玕:(1822—1864年),于1859年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兴跛盲聋哑院,有财者自携资斧,无财者善人乐助,请长教以鼓乐诗书杂技,不致为废人也”,看到了特殊人群的教育需求。
“助残成才
张骞:1916年创办中国人自己的最早特殊学校之一南通盲哑校
1909年王我艾主张学校内设“低能儿特殊班”
1921年江苏省立第三师范附小设“特殊学级”,目的在适应个别差异,发展潜能;
1921年邰爽秋主张校内设“个别辅导班”和“智慧检验班”
1922年北洋政府《学校系统改革案中》“对于精神上身体缺陷者应施以相当之特种教育”,对“天才教育得变通年期及教程,使优异之智能尽量发展”,从法令上肯定了特殊教育。
(二)外国个别化教育思想
昆体良:认为:“天赋才能种类多得难以置信,而心灵类型的多种多样不亚于身体的多种多样,聪明的教师将识辨这些天赋才能的特征并选择适合他们的学科,甚至调节以适应低能者并顺其天性训练他。
夸美纽斯:”只有考虑到学生本性,教育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教师是自然的仆人而不是主人,教学必须适应儿童而不是儿童去适应教学。
约翰·洛克:认为:“只有把学生看成一个个体的人,才能正确进行教育。
”
依塔德——开了智障儿童个别化教育的先河。
爱德华·谢根:被誉为“白痴的福音”,认为:活动教育在前,知识教育在后,最后教育进入意识和自我道德训练,1980年在巴黎创办了世界第一所智障训练学校。
蒙台梭利:认为:“心理缺陷儿童和精神病患主要是教育而不是医学问题”,强调训练比医疗更有效,强调调动儿童内在潜力。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和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较高同伴合作而解决问题所决定的潜在水平发展之间的距离。
还提出:“教学必须走在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发展,这样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
”
综合分析三个地区的个别化发展历程及相关法律法规,你的观点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