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治疗肠胃疾病

穴位按摩治疗肠胃疾病
穴位按摩治疗肠胃疾病

(一)每个穴位每天按揉10分钟左右,即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肠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 指压解溪:此穴位置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点处。用手指尖在穴位上一压一放,做 60次,可清胃热,除腹胀,治便秘。 点按足三里:足三里穴在髌韧带外侧向下 3寸,胫骨向外1横指处。足三里在小腿的前缘。 取穴时,让他以掌心盖住膝盖, 食指伸直按在小腿骨的外缘, 中指指尖所指的地方即是。按

揉足三里可以用较大的力量,使穴位处产生酸、麻、胀的感觉。中医的针灸学中认为,足三 里是保健要穴,有固肾益精、温脾助阳、 益寿延年的功效。仅按一个穴位就能起到这么好的 补肾效果,当然不能放过 海天点按15分钟。如果穴位周围有硬结,则要慢慢揉散。此穴能 补益气血,调节胃肠功能。

揉按曲池、手三里: 曲池穴位置在屈肘位,肘横纹桡侧尽头处。手三里穴在曲池穴向下 寸处。每穴按揉35分钟,以有酸胀感时为度。能治疗腹部胀痛、呕吐、腹泻、便秘等。

掐按内关:此穴位置在手掌腕横纹中点向上

2寸处,每次掐按15分钟,左右手相互掐按。 有和胃降逆,理气消胀的功效。

推擦三阴交:此穴在足内踝高点向上 3寸,小腿内侧正中处。推擦方向由下向上,共推

60 次,可

治疗脾胃虚弱,肠鸣腹

胀。

合谷: 气海: 中脘: 天枢:

阳陵泉:位置:膝外侧下方,

太冲:脚趾拇指骨与第二指骨结

合处 上巨虚:正坐屈膝位,在

犊鼻下 6寸,当足三里与下巨虚连线的中点处取穴。 下巨虚:正坐屈膝位,在犊鼻下 9寸,条口下约1横指,距胫骨前嵴约1横指处。当犊鼻与 解溪穴的连线上取穴。

神门: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梁丘:梁丘穴位于: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凸出处的凹洼;从膝盖骨右端,约三个手指左右 的上方也是该穴。 小肠俞:穴位于骶部,当第一仙椎左右二指宽处,与第一骶后孔齐平。

大肠俞:当第四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或左右旁开

1.5寸即是此穴) 膻中:在两头乳连线中点,用手指点按

天突 :在胸骨上窝正中凹陷处 -LEJM 1 4丘三里

解g 在第一、

二掌骨间见微凹陷处。 在腹正中线上,脐下 在腹正中线上,

脐上 在脐左右各两指处

1.5寸处。 4寸处,在胸骨体下沿与脐中连线的中点。 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2

搓擦小腿坐位,抬起一侧小腿,将两手掌分别置于小腿内、外侧面,反复上下搓擦小腿分钟,再前后用力搓擦小腿1 分钟。可以疏通经络,促进胃肠排出消化残渣。

背部的膈俞(在第7胸椎棘突下,正中旁开1.5 寸),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正中旁开1.5 寸),胃俞(第12胸椎棘突下,正中旁开1.5 寸),每穴按压1 分钟,以有酸胀感时为度。

推擦背部,俯卧,由他人帮忙,用手掌根部沿脊柱两侧由上向下推擦,左右各推

36 次,以自觉皮肤透热为度。

内庭(足背第二、三脚趾缝纹头处),以及胃肠穴(在足底第二趾跖关节下方)。以上穴位每次点按约1 分钟,还可以在胃肠点上用艾条点燃后温灸。

(三)重点是从属于大肠经的食指. 首先活动双手指尖,然后坐在椅子上, 用两手扶着椅子,双腿伸直,用两手将身体支撑起来,使身体悬浮在椅子上.5 秒钟以后慢慢恢复原状(反复5次,中途稍稍休息一下再进行). 将此作为每天的运动,即使再受到同样大的压力, 肠胃也能健康无碍.

(四)胃肠神经官能症穴位按摩穴位按摩:建里、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阳陵泉、内庭、胃俞、脾俞、肝俞等操作步骤:

1. 病人仰卧位

(1)点按建里、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阳陵泉、内庭,每穴约半分钟。

(2)按抚法。医者用两手全掌着力,自剑突下沿腹中线至脐下反复按抚3 分钟。

(3)团摩法。医者两手全掌交替着力,沿升横、降结肠方向,自右向左旋转运摩,手法要轻快、柔和、较深透,反复团摩3 分钟。图48。

2. 病人俯卧位

(1)点按肩井、胃俞、脾俞、肝俞,每穴约半分钟。

(2)捏脊法。医者两手拇、食、中指着力,横抵长强穴上,两手交替沿督脉循行线向前推进至大椎穴上,随捏随推,每捏捻三下,上提一下,反复施术3-5 遍。

(3)擦法。医者两手全掌着力,置于骶髂关节八髎穴处,反复擦摩至皮肤微红,有热感为宜。

按摩六穴位:

图解治便秘的自我按摩

便秘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饮食结构不合理,偏爱吃蛋白含量高和辛辣的食物。高蛋白食物在肠道中运行速度是最慢的,并且能产生很多有害气体,例如:富含高蛋白的牛肉就是大肠癌的重要诱发食物。

2.年老体衰。老年人身体机能低下,胃肠运动能力同样降低,加上肛周肌肉力量下降,因此多数老人都有便秘。

3. 过度消瘦的女性。很多女孩子为了苗条,对“油脂”退避三舍,殊不知适量的脂肪摄入对人体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脂肪摄入过少就会造成大便艰涩难下。

自我按摩的9种方法

1. 抹任脉(见图①、②)

位置:两乳头之间中点到脐下一掌宽小腹的中点连线。

膻中穴位于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中极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4寸。

按摩方法:患者仰卧或正坐,用左手或右手的拇指,从膻中穴沿着任脉(腹部正中)抹到中极穴,方向始终由上向下,操作20次,力量不宜过大,但是要紧贴皮肤。

2. 掌揉天枢穴和大横穴(见图③)

位置:天枢穴位于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

大横穴位于腹中部,距脐中4寸。

按摩方法:将自己两掌平放于中腹,两中指正对于脐中,稍加用力后顺时针方向揉动,令腹内有热感为佳。

3. 点揉腹结穴和气海穴(见图④、⑤)

位置:腹结穴位于下腹部,大横穴下1.3寸,距前正中线4寸。气海穴位于在

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1.5寸。

按摩方法:将双手拇指指腹按压住同侧腹结穴后稍加压力,感到酸胀为佳,然后顺时针方向点揉1分钟;再用一手拇指点揉气海穴,力度同腹结穴,同样操作1分钟。

4. 顺时针摩揉全腹(见图⑥)

按摩方法:将两掌重叠,扣于脐上,稍加用力,沿顺时针方向摩揉全腹,注意力度要渗透进腹腔,令肠道能跟随手掌在腹腔中震动。

这样才能促进肠道蠕动,注意摩揉方向,如果操作方向相反,就会适得其

反。

5. 点揉尺泽穴和曲池穴(见图⑦、见图⑧)

位置:尺泽穴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按摩方法:以一侧拇指指腹按住尺泽穴,轻轻揉动,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 分钟,共2 分钟。曲池穴操作同尺泽穴。此二穴为上肢治便秘要穴,尺泽穴为肺经穴位,曲池穴为大肠经穴位,二者相配能有效促进大便排出,效果显著。

6. 点揉合谷穴(见图⑨)

位置: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2 掌骨间,第2 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拇指尖下便是此穴)。

按摩方法:以一侧拇指指腹按住合谷穴,轻轻揉动,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 分钟,共2 分钟。合谷穴是全身四大保健穴之一,也是清热止痛的良穴,可以有效缓解因便秘造成的头晕、饮食不振、情绪烦躁、黄褐斑、痤疮和腹痛等症。

7. 按揉支沟穴(见图⑩)

位置:支沟穴位于前臂背侧,阳池穴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按摩方法:以一侧拇指指腹按住支沟穴,轻轻揉动,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 分钟,共2 分钟。支沟穴是治疗便秘的特效穴,各型便秘均可使用。

8. 按揉内庭穴(见图(11))

位置:内庭穴位于足背,第2、3 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按摩方法:以一侧拇指指腹按住内庭穴,轻轻揉动,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 分钟,共2分钟。内庭穴是泻胃火的效穴,此穴对青年过食酒肉辛辣所致的便秘效果最好。

9. 按揉三阴交穴(见图(12))位置: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

3 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按摩方法:以一侧拇指指腹按住三阴交穴,轻轻揉

动,以酸胀感为宜,

每侧1分钟,共2分钟。三阴交穴是滋阴润燥的要穴。特别是用于年老体衰的便秘效果更佳。

调护知识

1. 老年性习惯便秘者,容易造成腹部压力和颅脑内压力急剧升高而诱发脑溢血。所以一定要重视便秘的危害,积极治疗。即行排便,可使之通畅。

2. 自我按摩前要注意内科疾病的治疗,尤其注意便秘是否因为肠梗阻、肠黏连、肿瘤等疾病影响,如果是则不属于推拿治疗范围,须请内科或肛肠科医生诊治。

3. 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4. 多喝开水(可晨起饮服淡盐开水),平时应多食蔬菜、水果,忌食辛辣刺激性食品。

5. 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多做下蹲起立及仰卧屈髋压腹动作。

6. 避免饮食过于精细,缺少足量的纤维饮食,从而导致便秘。应多吃蔬菜水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