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基础(张永瑞)第三版 第五章课后部分习题

合集下载

电路分析基础(张永瑞)

电路分析基础(张永瑞)
R3i3 us 2
(2.1-7)
(2.1-7)式即是图2.1-2 所示电路以支路电流为未知量的足够的
相互独立的方程组之一,它完整地描述了该电路中各支路电
流和支路电压之间的相互约束关系。应用克莱姆法则求解
(2.1-7)式。系数行列式Δ和各未知量所对应的行列式Δj(j=1, 2, 3)分别为
例 2.1-2 图 2.1-4 所示电路为电桥电路,AB支路为电 源支路,CD支路为桥路,试用支路电流法求电流ig, 并讨 论电桥平衡条件。
图 2.1-4 例 2.1-2 用图
解 设各支路电流参考方向和回路的巡行方向如图中 所标。该电路有 6 条支路、4 个节点,以支路电流为未知 量,应建立 3 个独立节点的KCL方程,3个独立回路的 KVL方程。根据元件VAR 和 KCL、KVL列出以下方程组:
图 2.1-2 支路电流法分析用图
根据KCL,对节点 a 和 b 分别建立电流方程。设流出 节点的电流取正号,则有
节点 a
i1 i2 i3 0
(2.1-2)
节点 b
i1 i2 i3 0
根据KVL,按图中所标巡行方向(或称绕行方向)对回路Ⅰ、 Ⅱ、Ⅲ 分别列写KVL方程(注意:在列写方程中,若遇到电阻, 两端电压就应用欧姆定律表示为电阻与电流乘积),得
u1 = R1i1
如果电路中的受控源的控制量就是某一支路电流, 那么方程组中方程个数可以不增加, 由列写出的前 3 个 基本方程稍加整理即可求解。如果受控源的控制量是另 外的变量, 那么需对含受控源电路先按前面讲述的步骤 一、 二去列写基本方程(列写的过程中把受控源先作为独 立源一样看待),然后再加一个控制量用未知电流表示的 辅助方程,这一点应特别注意。
归纳、明确支路电流法分析电路的步骤。

电工基础 第5章 课后习题

电工基础 第5章 课后习题

A: 稳压管
B: 整流管
C: 普通管
D: 整流堆 答案: A, C, D 7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的特点有____。
A: 二极管仅在半个周期内有电流流过
B: 管子承受的最高反向电压为"/2*2U2
C: 输出电压为全波
D: 管子承受的最高反向电压为√2U2 答案: A, D 8 单相全波整流电路的特点有____。
答案: 错误
2、单选题 1 用万用表的电阻档测得二极管正向电阻和反向电阻,如果两次测量的电阻值相差很大,则说 明____。
A: 管子的单向导电性能好
B: 管子PN结已被击穿
C: 二极管内部引线断开或管子已被烧毁
D:
答案: A 2 若用万用表的电阻档测得二极管的正向电阻和反向电阻都很小,则说明——。
D: 管子承受的最高反向电压为2√2U2 答案: A, B, C 10 整流电路常由组成。
A: 交流电源 B: 整流变压器 C: 直流电源 D: 整流管 E: 负载
答案: A, B, D, E 11 用万用表欧姆档测二极管的极性和好坏时,可把欧姆档拨到____
A: Rx 100Q B: R×1KQ C: R×lQ档 D: R×10KQ档 E: R×10Q
答案: B 11 -"极管桥式整流电路,需要——二极管。
A: 2只 B: 4只 C: 6只 D: 3只
答案: B 12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负载电压是电源电压U2的——倍。
A: 0.45 B: 0.9 C: 2.34 D: 1.1
答案: B 13 在整流电路中,____整流电路输出的直流脉动最小。
A: 单相半波 B: 单相桥式 C: 三相桥式 D: 单相全波
第五章 电子基础知识

第3章_电路分析基础(张永瑞)(第三版)

第3章_电路分析基础(张永瑞)(第三版)

解之, 得

1 2

1 4
va

1 4

20

1
va 8V
因uab=0,所以vb=va=8V。
第三章 常用的电路定理
在(a)图中设出支路电流i1, iR,电压uR。由欧姆定律及KCL,得
i1
vb 8

8 8
1A
iR i1 1 1 1 2 A
uR vc vb 20 8 12V
图 3.3-12 例3.3-3用图
第三章 常用的电路定理
解 (1) 求uoc。
100i'1200i1' 100i1' 40
第三章 常用的电路定理
图 3.3-8 诺顿定理示意图
第三章 常用的电路定理
图 3.3-9 证明诺顿定理简图
第三章 常用的电路定理
例3.3-1 图3.3-10(a)所示电路,负载电阻RL可以改变,求 RL=1Ω其上的电流i;若RL改变为6Ω, 再求电流i。
图 3.3-10 例3.3-1用图
第三章 常用的电路定理
us11 R12 R1m
us22 R22 R2m
usmm Rm2 Rmm 11us11 u 21 s22 uj1 sjj m1usmm
(3.1 - 3)






第三章 常用的电路定理
(3.1-3)式中:Δj1为Δ中第一列第j行元素对应的代数余子式, j=1, 2, …, m,例如
R uR 12 6 iR 2
第三章 常用的电路定理
3.3 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
3.3.1 戴维南定理

电路分析基础习题第五章答案

电路分析基础习题第五章答案

第5章选择题1、在关联参考方向下,R 、L 、C 三个元件的伏安关系可分别如( D )表示。

A. dtdi C u d i L u u Gu i C C tL L L R R =+==⎰ ,)(1)0( ,0ττ B. dtdi C u d i L u Ri u C C tL L R R =+==⎰ ,)(1 )0(u , 0L ττC. ⎰+===tC C C L L R R d i C u u dt di L u Gi u 0)(1)0( , ,ττ D. ⎰+===tC C C L L R R d i C u u dt di Lu Ri u 0)(1)0( , ,ττ 2、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是指( D )。

A. 电容电压V 0)0(≠-C u 或电感电压V 0)0(≠-L u , 且电路有外加激励作用B. 电容电流A 0)0(≠-C i 或电感电压V 0)0(≠-L u , 且电路无外加激励作用C. 电容电流A 0)0(≠-C i 或电感电压A 0)0(≠-L i , 且电路有外加激励作用D. 电容电压V 0)0(≠-C u 或电感电流A 0)0(≠-L i , 且电路无外加激励作用 3、若1C 、2C 两电容并联,则其等效电容C =( A )。

A. 21C C +B.2121C C C C +C.2121C C C C +D. 21C C4、已知电路如图 所示,电路原已稳定,开关闭合后电容电压的初始值)0(+C u 等 于( A )。

A. V 2-B. V 2C. V 6D. V 85、已知V 15)(τtC e t u -=,当s 2=t 时V 6=C u ,电路的时间常数τ等于( B )。

A. s 458.0B. s 18.2C. s 2.0D. s 1.06、二阶RLC 串联电路,当C L R 2____时,电路为欠阻尼情况;当CL R 2____时, 电路为临界阻尼情况( B )。

《电路分析基础》封面及参考文献

《电路分析基础》封面及参考文献
西 安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ZYR


(a)
《电路分析基础》封面
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十二五” 规划教材
张永瑞 编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主讲人:张永瑞
(b)
第1页
前一页
下一页
回首页
学 习要 求
1、遵守课堂纪律;
西
2、按时上课,不要迟到;

电 子
3、以听为主,记笔记为辅;

技 大
无所

4、课下认真阅读教材;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西
安 电
7、张永瑞,王松林,李晓萍.电路基础典型题剖析.西安:西
子 科
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技 大
8、张永瑞.电路、信号与系统考试辅导(第三版).西安:西

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ZYR
制 9、张永瑞,朱可斌.电路分析基础全真试题详解.西安:西安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10、张永瑞,高建宁.电路、信号与系统.北京:机械工业出
版社,2010
第5页
前一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下一页
回首页
学海
ZYR
畏惧,
5、及时认真完成作业;
无边,
制 作
勇于 摘冠!
6、值日生负起责任,上课前、
巧读 深钻!
课间休息即时擦黑板。
第2页
前一页
下一页
回首页
参考书目
1、 李瀚荪.电路分析基础.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4
2、吴大正,王松林,王玉华.电路基础.第二版.西安:
西 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1-8章张永瑞(第三版)Word版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1-8章张永瑞(第三版)Word版

电⼦测量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1-8章张永瑞(第三版)Word版⼀1.1 解释名词:①测量;②电⼦测量。

答:测量是为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进⾏的实验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们借助专门的设备,把被测量与标准的同类单位量进⾏⽐较,从⽽确定被测量与单位量之间的数值关系,最后⽤数值和单位共同表⽰测量结果。

从⼴义上说,凡是利⽤电⼦技术进⾏的测量都可以说是电⼦测量;从狭义上说,电⼦测量是指在电⼦学中测量有关电的量值的测量。

1.2 叙述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组合测量的特点,并各举⼀两个测量实例。

答:直接测量:它是指直接从测量仪表的读数获取被测量量值的⽅法。

如:⽤电压表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阻中的电流。

间接测量:利⽤直接测量的量与被测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间接得到被测量量值的测量⽅法。

如:⽤伏安法测量电阻消耗的直流功率P,可以通过直接测量电压U,电流I,⽽后根据函数关系P=UI,经过计算,间接获得电阻消耗的功耗P;⽤伏安法测量电阻。

组合测量:当某项测量结果需⽤多个参数表达时,可通过改变测试条件进⾏多次测量,根据测量量与参数间的函数关系列出⽅程组并求解,进⽽得到未知量,这种测量⽅法称为组合测量。

例如,电阻器电阻温度系数的测量。

1.3 解释偏差式、零位式和微差式测量法的含义,并列举测量实例。

答:偏差式测量法:在测量过程中,⽤仪器仪表指针的位移(偏差)表⽰被测量⼤⼩的测量⽅法,称为偏差式测量法。

例如使⽤万⽤表测量电压、电流等。

零位式测量法:测量时⽤被测量与标准量相⽐较,⽤零⽰器指⽰被测量与标准量相等(平衡),从⽽获得被测量从⽽获得被测量。

如利⽤惠斯登电桥测量电阻。

微差式测量法:通过测量待测量与基准量之差来得到待测量量值。

如⽤微差法测量直流稳压源的稳定度。

1.4 叙述电⼦测量的主要内容。

答:电⼦测量内容包括:(1)电能量的测量如:电压,电流电功率等;(2)电信号的特性的测量如:信号的波形和失真度,频率,相位,调制度等;(3)元件和电路参数的测量如:电阻,电容,电感,阻抗,品质因数,电⼦器件的参数等:(4)电⼦电路性能的测量如:放⼤倍数,衰减量,灵敏度,噪声指数,幅频特性,相频特性曲线等。

电路分析基础(张永瑞)第5章

电路分析基础(张永瑞)第5章
d e jt )] d Re( Ae j (t ) ) [Re( A dt dt


d [ A cos(t )] A sin(t ) dt Re[ jAe j(t )] Re[ jAe jt ] d jt Re ( Ae ) dt
假设某正弦电流为
i (t ) I m cos(t i )
根据欧拉公式
e j cos j sin
可以把复指数函数Im e j(ωt+θi)展开成
I me j (t i ) I m cos(t i ) jIm sin(t i )
i(t ) Re[I me
第五章 正弦电路的稳态分析
解 由图可知,i(t)的振幅为 100A, 即
i(t ) 100cos(10 t i ) A
3
当t=0 时,电流为 50A,用t=0 代入上式,得
i (0) 100cos i 50

cos i 0.5
第五章 正弦电路的稳态分析
由于i(t)的正最大值发生在时间起点之后,初相角为负值,即
同理,可得正弦电压的有效值
1 U U m 0.707 m U 2
必须指出,交流测量仪表指示的电流、电压读数一般都是 有效值。 引入有效值以后,正弦电流和电压的表达式也可写成
i(t ) I m cos(t i ) 2 I cos(t i ) u(t ) Um cos(t u ) 2U cos(t u )
示。
第五章 正弦电路的稳态分析
5.1.2 相位差
假设两个正弦电压分别为
u1 (t ) U1m cos(t 1 ) u2 (t ) U 2 m cos(t 2 )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案.doc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案.doc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指导或其他讲授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板书、音像及其他多媒体课件
授课题目(章、节)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1.5基尔霍夫定律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并能正确应用基 尔霍夫定律求解简单电路。
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
授课内容
第1章电路的基木概念和定律
1. 5基尔霍夫定律
教学时间安排:计划2学时
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欧姆定律及其适用条件,会进行简单电阻电路的计算; 理解和掌握两种理想电源模型的特点。
难点:同上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P13页1.3—1至1.3 — 5;P18页1.4一1至于1.4-3;练习题
P53页1.4、1.5为作业
教学安排
课型:理论、实验、上机、观摩录像或其他采用理论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P36页1.6-1至于1.6.5练习题
P56页1.20 1.21为作业
教学安排
课型:理论、实验、上机、观摩录像或其他采用理论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指导或其他讲授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板书、音像及其他多媒体课件
授课题目(章、节)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1.7实际电源的模型及其互换等效
1. 1电路模型
1.1.1实际电路组成与功能
电路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电能的传输、分配和转换及电信号的 传输、处理和存储等。
1.1.2电路模型
电路模型都是由理想元件构成的、与实际电路相对应的电路 图。通常包括三大基木环节:电源、负载和中间环节。
1.2电路变量
1.2.1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1.2.2电压、电动势及参考极性
难点:同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