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卫队C3I系统介绍

合集下载

野战C3I系统总体技术研究

野战C3I系统总体技术研究

野战C3I系统总体技术研究
封锦昌
【期刊名称】《无线电通信技术》
【年(卷),期】1990(016)006
【摘要】本文主要从战术C^3I系统的组成、系统的合成、系统的互通性、系统EMC、系统软件工程等方面对C^3I系统总体技术进行了论述和探讨.
【总页数】6页(P4-9)
【作者】封锦昌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211
【相关文献】
1.信息化条件下野战医院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 [J], 穆少杨;董冰媛
2.野战机动医疗系统总体框架构思与设计期望 [J], 李若新
3.野战防空C3I中的数据融合技术 [J], 梁百川
4.野战防空C3I系统可靠性试验方法探讨 [J], 姚成焕
5.野战防空C3I与防空兵作战指挥控制 [J], 李富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本航空自卫队

日本航空自卫队

日本的武装军事力量
日本军队称自卫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扶植下重 建和发展起来的。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日本军 队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在“质重于量”和“海空优先”的 建军方针指导下,自卫队已发展成为一支装备精良、训练 有素、作战能力较强的武装力量。 日本自卫队分为三个部分:
日本海上自卫队
日本陆上自卫队
发展方向(2)
第三,尽快将2000年交付的4架E-767预警机投入实战使用。 据
称,该型机的使用将使日本航空自卫队的防空效能提高30~35 倍,拦截击落来袭目标能力增加35%~150%。此外,航空自卫队 还对其13架E-2C预警机进行改进,改进后的E-2C将可服役到 2020年,与E-767配套使用,以发挥彼此的优势。 第四,研制和换装新型地面雷达,提高预警能力。航空自卫队 计划,将在今年内将现有地面雷达全部换装成性能优越的 J/FPS-3型固定三坐标雷达和J/TPS-102型移动三坐标雷达,换 装后,其地面雷达将能有效跟踪远程高空和近程低空高速目标, 预警时间将由目前的7分钟提高到10分钟。此外,日航空自卫队 还将研制J/FPS-X新型三坐标雷达。这种雷达自动化程度高,预 警能力强,能发现隐身飞机和战术导弹,将于2010年左右装备 部队,逐步替换现有的J/FPS-3雷达。 第五,改变当前舰队编制,由“八八舰队”向“十九”舰队转 变,以新型16DDH或22DDH两栖登陆舰(或称直升机航母)为编 队核心,形成新的海军战斗群,提高远程战斗力。
日本航空自卫队
日本航空自卫队简介
本航空自卫队成立于1954年7月1日,它的成立象征以往分属于 陆海军的航空队正式成为独立军种。自苏联解体后,随着攸关日本 海空交通线之台湾问题与中日领土争议升温,日本的空防重心从北 方南移至九州岛与琉球群岛以加强地区防卫力量。 日本航空自卫队是一支空中与空防力量合一的部队,规模不大, 但武器装备精良,人员训练有素,是亚洲地区少数装备F-15型战斗 机的国家之一,其空中截击能力仅次于美国和以色列,并堪称是亚 洲地区信息化程度首屈一指的空中力量。自卫队现有4.55万人,370 架作战飞机,编成7个航空兵联航自配备的美军“爱国者”导弹防御 系统队。地面防空部队共有4个联队,拥有发射装置120部,装备17 个"爱国者"地空导弹部队。

信息化-日本自卫队军事转型目标

信息化-日本自卫队军事转型目标

信息化--日本自卫队军事转型目标 2005年4月起,日本开始施行2005~2009年度《中期防卫力量发展计划》,标志着日本已启动军事转型之旅,迈出了走向军事大国的实际步伐。

新计划明确要求自卫队“具备基于军事技术发展动向的高度的技术实力和情报能力”,能够“有效应对新型威胁和多样化事态”,能够“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和平活动,改善国际安全环境”以及“防备武力侵略事态”:以“多功能、灵活有效”为目标,大力推进自卫队向适应未来作战高度信息化、一体化需要转型。

指挥一体化日本自卫队已经建成了统一的中央指挥通信系统。

该系统主要由防卫信息通信网络系统(分为公用网与专用网两类)和计算机通用软件系统组成。

该系统把防卫厅和自卫队原来分散的指挥通信网络系统联结起来,实现从中央到一线的信息共享与加速流通,提高自卫队的统一、联合运用水平。

计算机通用软件系统属战术级网络系统,将包括作战数据分析研究系统、数据库安全管理系统和作战指挥系统三大类。

新的中央指挥通信系统全面投人使用后,日本将重点改进陆上自卫队相对落后的C31系统,提高海空自卫队指挥系统的性能。

陆海空三自卫队分别完善各自的指挥控制系统:陆上自卫队计划开发基干部队指挥控制系统(即“步兵团野外计算机网络”),使团级作战部队可以通过网络系统将侦察部队和传感器获得的敌方信息分配给坦克连及步兵,实时指挥控制部队作战。

海上自卫队正在考虑通过数据链和陆上自卫队的88式岸舰导弹部队联结,使导弹部队可以在离岸l50千米之内实时地确定最佳攻击位置,打击海上或登陆目标。

航空自卫队正在改进自动防空警戒系统(“巴其”系统),增加服务器数量。

以形成分散式网络处理“系统,同时监视、控制多个目标和导弹等高速机动目标,提高系统安全性,计划于2008年前完成。

日本自卫队还计划把“巴其”系统与海上舰艇、导弹部队、战斗机、监视雷迭、预警机等通过数据链相连,以便建立综合电子信息系统。

侦察体系化新年伊始,日本在侦察手段上的建设可谓动作连连。

日本海上自卫队的电子战装备

日本海上自卫队的电子战装备
维普资讯
■■一
日 本 海 上 自 卫 队 的


电子 战 装 备
为了强夫其海上实力. 日本十 分注重发展强海上 自卫队, 特剐是
提 赢墓 电子战能 力 , 应束来 战 以适 争 的需 隶。 目前 . 上 自卫酞 不 巍海 仅具有很 强的协 同辰潜 ,防空 反 透过 强 有 力的 指 舰 等 ‘ 摧 毁 力 . 且还 有镁 强 挥 控针累统, 硬 而 日本海 的协同电子战 “ 软摧毁力 随着 上自 卫酞 编 队能 够 统 日本舰赣 电予 装备的不 断国产 化 + 指 挥萁机 载 和舰 载 羹曹 0 R 船 千抗 虮盼 L一 白撮 直升机 辐运靓 纽
和协 琨指令等 。 日奉还 拥有4 一 6 空 中瑗 譬机 . 絮E 7 7 可 支援 海上 自卫队攻击 敌万髓载c 摹统 ,它可 以监
至磕璜岛两条岛链上建有水下同定水声监测系统 . 配 备有先进的水芦盟 设备. 并在车州 绳岛和硫磺 中 岛蘧有三弛大型海洋监视竣旌. 有效地搜集和处理 可
防空 电子 防御 战 日本 海 上 自卫 卧
电子 战 设备 对 较大 范 预警机 . 反潜避 逻机郡 装有先 进的 围 渔( 域 的 酸方 实埯 强 大 的电 CI 。 。 空) 】 系镜 盘剐 级驱遂 旺蓑甫 目
系统, 冀核心装备为一台U K Y 大窖 藿教 字计 算机 ,整个 系统 具有 OI
的C= _ I 箍 羹指 功能 日本 海上 自卫队在注重 发展 系娆 挥 , 制 、 信 和 高度 自动 化的指 挥控 制系统 同研 . 控 逅 情 报 于一 体 的 综 还 十分 强 调奠 宥 身c I 统 的 防 系 合j纨 . 舰艇 的 护。目莳c I 是 c 对抗 的 主謦手段 是 鞍 指挥控 制中枢 . 也 攻击 .口 旦 逢过运用各种电子攻击

日本海上自卫队编制

日本海上自卫队编制

日本海上自卫队摘要海上自卫队(Japan Maritime Self Defense Force:JMSDF)是日本自卫队的海上部份,成立于1954年7月1日。

由于日本不能拥有军队,而且采取专守防卫的立场,因此原则上不配备具侵略性的舰种(如航空母舰、巡洋舰与核子动力潜艇)。

其主要任务是防卫日本领海,但近年来开始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目前兵力约44000人左右,拥有各式舰艇152艘。

与陆上自卫队不同,海上自卫队沿用了大日本帝国海军(1872-1945)军旗。

由于吸收了太平洋战争的经验,海上自卫队以对于反潜与扫雷的高度重视而闻名,训练也集中在这两项,这两项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的长处。

弱点则是上述武器面对空中武力显得脆弱,必须依赖航空自卫队,而航空自卫队的主要任务是防卫日本岛屿。

下面是海上自卫队官方网站说明的主要工作内容:我国是一个岛国,由四个方向的大海所包围。

这意味着,对我国的主要威胁来自于海上。

此外,我国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90%以上国民生活的物质基础要依赖于海外物资进口,所以我国要充分利用海上运输网络,从世界各地获得我们需要的资源。

新的国家防卫计划指出,根据新的安全环境,采取多样的应急方案以有效应对新威胁,更积极进取的努力,为改善国际安全环境。

此外,原来海上自卫队的防卫政策主要是防御,但是在新的国际环境下,为了应对可能遭受入侵的情况下,海上自卫队应在各自的领域内采取更加积极进取的态度以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同时为了实现这一目,海上自卫队的各种制度应保证自卫队能高效率的工作。

(个人翻译的,不对的地方忘指正)1.组织结构1.1海上幕僚监部(海军参谋部)海上幕僚监部是海自的统帅机关,相当于海军部。

主力部队全部编为自卫舰队,相当于旧海军的联合舰队,地方队进行警备与支援,另外还有其它后勤与业务部门。

⑴总务部⑵人事教育部⑶防卫部⑷指挥通信情报部⑸装备部⑹技术部⑺监察官⑻首席法务官⑼首席会计监查官⑽首席卫生官1.2自卫舰队(司令部:神奈川县横须贺市)自卫舰队司令官为海将军衔,辖水面舰艇、航空兵、潜艇三大主力,及辅助部队。

3.26改编后的日本海上自卫队编成

3.26改编后的日本海上自卫队编成
海上幕僚副长 加藤 耕司 海将
监察官
首席法务官
首席会计监察官
首席卫生官
2.总务部
3.人事教育部
4.防卫部
5.指挥通信情报部
6.装备部
7.技术部
(二)自卫舰队
自卫舰队:自卫舰队司令部
护卫舰队
航空集团
海上训练指导队群(驻横须贺市新井)
司令:清水 利? 1海佐
首席幕僚:落 修司 1海佐
横须贺海上训练指导队(驻新井):指导部
训练科
船务航海科
对潜战术科
吴海上训练指导队(驻吴):船务航海科
总务科
训练科
佐世保海上训练指导队(驻干?):训练科
炮雷科
船务航海科
潜水舰队
自卫舰队直辖队群
1.自卫舰队司令部
自卫舰队司令官:香田 洋二 海将
自卫舰队幕僚长:河村 克则 海将補
2.护卫舰队
护卫舰队司令部(驻横须贺)
护卫舰队司令官:高嶼 博见 海将
护卫舰队幕僚长:堂下 哲郎 海将補
护卫舰队旗舰:“太刀风”级导弹驱逐舰DDG-170“泽风”号
第8护卫队:司令:五岛 浩司 1海佐
“金刚”级导弹驱逐舰DDG-174“雾岛”号(驻横须贺)
“村雨”级导弹驱逐舰DD-105“电”号(驻吴)
“村雨”级导弹驱逐舰DD-106“五月雨”号(驻吴)
“高波”级导弹驱逐舰DD-113“涟”号(驻吴)
“大隅”级两栖运输舰LST-4002“下北”号???
“大隅”级两栖运输舰LST-4003“国东”号
第一气垫输送艇队LCAC1-6
第1海上补给队(驻横须贺):司令:外村 尚敏 1海佐

日本侦察侦察预警体系建设情况

日本侦察侦察预警体系建设情况
日本侦察预警监视体系建设分析
日军认为,要有效应对空袭兵器袭击,首先必须能够对来袭兵器进行早期预警,并保持持续的跟踪。为此,日军近年来十分重视侦察预警的时机由“遭受入侵后”提前到“受到威胁时”打下坚实基础。
日本侦察预警监视体系建设分析 日军认为,要有效应对空袭兵器袭击,首先必须能够对来袭兵器进行早期预警,并保持持续的跟踪。为此,日军近年来十分重视侦察预警体系建设,构筑起较为严密的立体侦察预警体系,为实现行使武力的时机由“遭受入侵后”提前到“受到威胁时”打下坚实基础。 一、努力打造严密的侦察预警体系 (一)积极完善“三基”侦察预警系统 日本利用其强大的科技实力,现已初步建成了完善的侦察预警系统。在陆地上,日本通过已掌握的技术,研制了新型移动式和固定式三坐标雷达:J/TPS-102型、J/FPS—XX型,并成功地解决了雷达可视范围有限的问题,可实现对远程高空和近程低空高速乃至隐形目标的有效跟踪。这些新型雷达投入使用后,预警时间可由目前的7分钟提高到10~15分钟。目前,自卫队计划增添4个可以跟踪弹道导弹的FPS-XX新型地面雷达,并对现有6座J/FPS-3雷达进行改造。在海上,海上自卫队的4艘“金刚”级“宙斯盾”舰装备的AN/SPY-1D舰载防空雷达,能覆盖数百千米以上的区域。据悉日本计划再采购6艘“金刚”级“宙斯盾”驱逐舰。随着美日情报网的墓本建成,日本将配备总额2.5~3亿美元的美制海基X波段相控阵早期预警雷达,在日本附近形成两级导弹预警体系:海上移动式与陆上固定式预警雷达可大大增加预警时间,弥补“宙斯盾”的预警漏洞。在空中,航空自卫队装备有13架E-2C预警机和4架E-767预警机,并计划在未来几年再购买6架E-767预警机和将13架E—2C全部升级为“鹰眼-2000”预警机,到时其作战能力将得到极大增强。此外日军还加大了无人侦察飞机的研制工作,并决定购买高性能远程侦察机。目前防卫厅已派考察组赴美国,德国和以色列等国考察各种类型的无人机,以确定最终型号。 (二)致力推进外层空间的军事利用 目前,日本政界借口朝鲜导弹威胁,试图变日本“非军事”利用太空的原则为“认可非攻击性技术的军事用途”。2000年7月,日本政府批准防卫厅在2003年耗资约12.5~20.5亿美元研制和发射4颗“北极”系列多用途情报收集卫星,并打算在2009年再发射4颗地面分辨率0.5米的新一代侦察卫星,以求提高“视力”。日本在2006~2008年的三年太空计划中,已将发射多用途情报收集卫星作为重点,研制具有识别能力的第三代侦察卫星,完善太空反导预警系统。据悉,日本的第三代卫星将在2009年度投入使用。据此,到2010年,日本至少将拥一个由8颗侦察卫星形成的军事卫星间谍网,其战略侦察预警能力、天基军用侦察和军事通信能力都将大幅度提高,从而具备利用航天系统直接支援作战的能力。 (三)努力推进反导预警系统建设 日本反导预警系统除侦察监视卫星、预警机、舰载AN/SPY—1A型相控阵雷达、地面雷达外,即将装备的美制X波段早期预警雷达也将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自1993年5月克林顿政府发表了旨在保护其盟国及友好国家免遭弹道导弹威胁的战区导弹防御计划后,日本对发展导弹防御系统十分重视,并就这个问题一直与美国保持磋商。1998年12月25日,日本正式决定从1999年开始参与对导弹预警和跟踪系统等共同技术的研究。2003年年底日本宣布加入美国导弹防御系统,政府在2004年度中为导弹防御系统及相关项目的支出高达9.89亿美元。据日本共同社报道,2006年年底前,日美将实现导弹防御情报网的互联,以建立一个可共享导弹防御信息的情报网,这将使日本的反导预警系统更加完善。 (四)积极发展军队“神经网络”建设 着眼于未来作战,日本已初步建立起以三军自卫队为基础、以防卫厅为核心的C4系统,指挥控制能力和通信能力大为提升。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卫队的指挥效率和快速反应能力,2003年3月,日军完成了“防卫综合数字指挥网”(IDDN)的铺设,指挥通信系统实现了自动化和数字化:2004年度对“中央指挥系统”与“防卫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进行了系统性升级,提高了其联接能力和性能。全部互联后,可实现从防卫厅到第一线线部队,以及驻日美军的情报、指挥通信网络的无缝通信;陆上自卫队各方面队,海上自卫队的联合舰队,地方队,航空自卫队的航空总队、航空方面队等主要作战部队的指挥通信网也更加完关;可实现与航空自卫队自动警戒管制系统和海上自卫队联合舰队指挥支援系统的联网,使日本的自动化指挥控制能力大幅跃升。同时为了确保信息传输系统的安全,日军加快了对网络战、电子战的研究,引进了大量的通信设施和电子战装备,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得到了有效保障。 二、主要特点分析 (一)重视程度高,投资力度大 日本自卫队一直将提高侦察预警能力作为其建设的重点。在研制和引进预警设备方面,防卫厅鼓励军工企业进行目标自动识别、相控阵雷达、无源传感器、大规模数据处理、图像寻的器等技术的研究,并对从国外引进的装备实施技术改造。在装备13架E-2C空中预警机后,又投资17.6~17.9亿美元定购了4架E—767空中预警机,并把长航时无人侦察机列为重点发展对象。为了改变日本目前部分航天情报必须依靠美国提供的局面,日本宇航开发机构也不增大对情报收集卫星的投入,发展间谍卫星和其他多用途卫星。旨在进行情报收集的第三代间谍卫星和具有超强识别能力的第四代间谍卫星业已纳入了研发计划。 (二)预警设备先进,分析处理能力强 目前,日本已建成一个拥有卫星、预警机、侦察机、雷达,监听站等多种手段的预警探测系统,具有先进水平的战略和战术C4I系统也初具规模,能够实现对所获情报的快速传输和处理。陆上J/FPS-3型固定三坐标雷达是一种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相控阵雷达,对远程高空目标和近程低空目标具有较强的探测与跟踪能力,能够有效发现隐形飞机等飞行物,另外还装备有欺骗诱饵系统,抗干扰性能较强;“J/FPS—XX”雷达采用电子扫描来控制电波指向的方式,可捕捉到高速且反射面很小的弹道导弹,监测距离超过3000千米,能对来袭导弹飞行轨道进行扫描和准确定位。海上“宙斯盾”舰装备的AN/SPY-1D舰载防空雷达是海基侦察预警系统的主要装备,覆盖区域可达数百千米以上,一次可探测200个目标,能跟踪其中最具威胁的18个目标,并能同时引导3枚导弹攻击。空中机载AN/APY-2雷达兼有对地和海上目标的监视能力,可发现400千米远,雷达散射截面5米2的目标,E-767和E-2C预警机配合使用,探测距离扩大至600千米,能极大提高全空域的 预警能力。另外,太空中的“大地”号侦察卫星搭载有3台高性能遥感仪、全色遥感立体测绘仪,高性能可见光和近红外辐射计(AVNIR-2),以及不受天气和昼夜变化影响的相控阵型L波段合成孔径雷达,能够克服黑夜和云层的影响,实施全天候、全方位的监视。 (三)预警的重点西重于东,北重于南 为了应付“周边事态”,日本根据其国家战略有重点地构建预警体系。现在,日本在沿海周边呈环形配置了40个地面固定和移动雷达站,对周边空域实施不间断监视。从28个防空监视点和9个监听站设防地点来看,多数在日本海一侧,可监听朝鲜半岛、中国、俄罗斯、东南亚乃至印度洋地区的情报信息。航空自卫队4架E—767预警机和13架E-2C预警机主要担负北部、中部和西部空域的警戒巡逻任务,其战略防备重点已逐步往西部和西南部海域转移。据悉,日本引进无人侦察机的主要作用将是收集图像情报,以提高对周边国家弹道导弹的监视能力。未来,钓鱼岛、独岛和北方四岛这些有争议的区域也将是日本无人机关注的重点。日本政府建立的旨在搜集导弹发射等“可能对日本造成国家安全威胁”信息的军事卫星间谍网,其侦察对象已包括中国、韩国和俄罗斯。据日本《读卖新闻》披露,为了响应日益积极的日美防务安全合作,日本防卫厅已决定重点搜集亚洲情报。日本《产经新闻》也报道,日本之所以部署全新的地面雷达FPS—XX,并对原有的6座FPS-3雷达全面升级,主要是为了“防范朝鲜和中国的导弹威胁”。 (四)加强与美合作 为了寻求与美国合作, 日本在反导预警技术还远未成熟,航天事业屡受打击情况下,依然不遗余力地参与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研究,其目的就是想借助美国的力量发展本国的军工技术。同时美国也由于其战略需要,在日本建立了大量军事情报设施,并积极扶植日本的情报系统建设,为其提供情报以及情报侦察技术和装备。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防卫厅长官额贺福志郎近日称,2006年年底前,日美将实现导弹防御情报网的联网,届时,日本地面上以及“宙斯盾”舰上配备的雷达网和指挥系统都将同美方的早期预警卫星、计划设置在青森基地的美军移动式早期预警雷达以及美军“宙斯盾”舰上的雷达网形成情报网络。此外,日本还要求与美军共享其他情报网,以便获得更多情报。据《产经新闻》报道称,日本与美国在“2+2”战略谈判中商定,日美将在横田基地成立美日联合司令部,共享军事情报。 (五)对美依赖性增强 日本侦察预警系统的建设无法离开美国的支持,其战略预警完全依赖美国,战役战术预警部分依赖美国,预警机及“宙斯盾”系统的关键技术也均来自美国,其他预警装备也主要从美国引进。就是在情报方面,日本也严重依赖美国的支持,尤其需要美国侦察卫星和情报机构搜集到的战略和战术情报,例如,朝鲜向日本海试射导弹的情报,就是首先从美国那里获取。据报道,为建立美日联合预警,美国正帮助日本积极改进现有的“宙斯盾”驱逐舰和“爱国者3”型地空导弹系统。但据知情者透露,美国拒绝为日本的“宙斯盾”驱逐舰提供卫星预警信息接收装备,使日本的导弹防御系统患上了“近视眼”,日本必须“拉着美国伸过来的木棍”才能走路。

日本军用飞机机身编号解读

日本军用飞机机身编号解读

日本军用飞机机身编号解读说明:本文为本人原创搜集整理,如需转载,请尊重作者劳动,需注明原作者。

与机动车号牌一样,飞机也有自己唯一的“号牌”,即机身编号。

目前,世界各国的民用飞机是按照国际民航组织统一的注册号规则来编排的。

而军用飞机由于自身的军事用途属性,各国在编排规则上并没有统一的规则,而是按照各国自己的编号规则进行排列,而且并不是所有的规则信息都是公开发布的。

下面,根据本人近几年所收集的公开信息,让我们来浅析一下日本航空自卫队和海上自卫队所属军用飞机的编号规则及解读方法。

(一)、航空自卫队军机编号航空自卫队的机身编号是涂在垂直尾翼两面的一组编号,由第一组两位和第二组四位,共六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其中最后三位数还会涂在机头上。

利用这组编号,可以解读出该机的交付年份和制造顺序号等信息,但无法直接解读出该机的所属部队。

具体的解读方法如下:编号格式例:【①②—③④⑤⑥】各数字含义①:交付给防卫省的西历年份的最后一位数。

例如:8-1988、1998、2008年②:在航空自卫队登录的机型代码(表中所列机型包括曾经使用过该代码、但已退役的老旧机型)③:机种分类代码,表示该机的用途和属性。

④⑤⑥为制造顺序号,空自各型飞机的制造顺序号如下表:解读实例:如图这架F-15J,机身编号52-8956,其中涂在机头上的后三位数——956,表示的是该机的制造顺序号。

5代表该机服役年份的最后一位数,2代表它在空自登录的机型,8代表它是一架战斗机,956是制造顺序号。

我们知道,F-15J 是从1980年开始在空自服役的,首架编号801;最后一架于1998年服役,编号965,因此可以知道这架956号飞机是1995年服役的,属于F-15J机队中的第156架。

因此,即使我们没有见到这架飞机,单纯通过机身编号,也可解读出这架飞机的型号、制造顺序号、服役年份等信息。

又比如这架62-8089,根据各位数字的含义可知,这是1996年服役的第39架F-15DJ双座教练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师(方面队)级C3I系统
师(方面队)级 C3I 系统用于支援大规模战 斗,可以更快地处理各种信息,并提供给师以 上指挥官使用。
三 、 海上自卫队自动化指挥系统
1、指挥控制系统
在指挥控制系统方面,比较典型的有联合舰队指挥支援 系统和“宙斯盾”舰艇指挥控制系统。
2.预警探测系统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已在本州、冲绳、硫黄诸 岛建立了3个海洋监视系统。此外,还拥有监视水下目标的 音响探测器(声纳浮标、水下测音阵列)、音响测定舰和P -3C反潜巡逻机。这些监视设施可以发现并跟踪从俄罗斯 海岸出动的飞机舰艇。
2、师级防空数据处理系统(DADS)
师级防空数据处理系统类似于美国的师防空系统和近距 离防空系统,能准确获取、自动快速传输空中目标信息, 使用计算机处理各种数据,指挥对空作战。据报道,该系 统已装备北部军区主要部队,并将陆续装备其他军区部队。
“敌方火炮定位”(HALO)系统
采用声学技术定位敌方火炮和迫击炮,包括一系列远 程定位声学传感器,可以联结到一个中央处理单元,能够 在近650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从枪炮或迫击炮的发射声中分 辨出声波信号。 BAE系统公司还将提供该系统与日本陆 上自卫队野战火炮数据处理系统的接口装置,以实现快速 的反炮兵火力战。
空中侦察:主要依托侦察机和巡逻机。目前,日本自 卫队执行空中侦察的主要力量是E-767空中预警机、E-2C 空中预警机、P-3C型反潜巡逻机等。
地面侦察:主要依托陆基预警雷达。日本现有的陆基 预警雷达系统主要由28个固定雷达站和12个机动雷达站组 成。固定雷达站主要配备FPS-3雷达。 并且,日本除了对 FPS-3雷达进行升级外,还将加紧研制和部署一种新型的 陆基相控阵雷达 ———FPS-XX 雷达,现在已经有部署了 一些此种雷达。
五是继续建设和完善C4 ISR 系统和现有设施, 建立战略、 战区、战场一体化、陆、海、空指挥控制设施通用化、日、 美、韩一体化的计算机网络, 最终建成以指挥控制系统为核 心, 集空天监视系统、航空侦察系统、地面监视系统、卫星 通信系统于一体化的C4 ISR 系统。
预计到2020 年前后, 日本将建成包括侦察监视、 通信广播、导弹预警、导航定位、气象预报等种类 齐全、功能完备的航天装备体系 , 满足其战略和战 术应用要求。
3、通信系统
日本海上自卫队具有陆地通信、移动通信、陆地与移动 部队间通信等三种手段。
四 、 航空自卫队自动化指挥系统
1、“巴其”防空警戒管制系统
采用甚高频、特高频通信线路将全国28个雷达站、航 空总队的作战指挥所和各航空方面队防空管制与作战指挥 所连成一个整体。另外,系统还配备 1套机载数据传输线 路,供空地通信使用。
战 斗 领 域 C3I 系 统 主 要 有 野 战 炮 兵 数 据 处 理 系 统 (FADS)和师级防空数据处理系统(DADS)。
1、野战炮兵数据处理系统
日本陆上自卫队的炮兵部队装备有以无人侦察机为主的 远程观察系统,但也装备有一些其它的侦察与通信装备, 主要包括:87式侦察警戒车和82式指挥通信车。
该车装有先进的通信设备。调频电台装有F6、F7型收 发报机;调幅电台装有N1型收发报机和N4型接收机。F7 是可拆卸的,F6是 JVRC-F6型车载无线电台, N1是地面 无线电台。车上安装有3种报警接收机和抗干扰的滤波器。 车体后部左右两侧分别是竖着调频和调幅电台天线。该车 车身呈流线形,车内装有可拆卸的三防装置,不能水陆两 用。
(1)远程遥控无人机观测系统
日本装备的国产无人机仅有陆上自卫队的 FFOS 系统。 目前,日本自卫队还没有装备固定其式无人机,能够参加 实战的无人机仅有陆上自卫队的 FFOS (Flying Forward observation System)系统。
FFOS系统日本军方称为“远程遥控观测系统”,是一种小型旋翼式 无人机,由日本技术研究本部和富士重工集团共同开发,2003年开始装 备部队,主要供野战炮兵进行远程观测。每套系统由 4架装有可见光或 红外观测系统的无人机与各种地面控制系统构成,能为地面炮兵部队指 示目标和确认战果。
(2)87式侦察警戒车
87式侦察警戒车是日本自卫队主要的侦察装备。它是日 本三菱重工根据陆上自卫队的需求在82式指挥车的基础上开 发出的专用侦察车。它的驾驶员座位于车辆前右侧,前左侧 为无线电员。车辆有一座双人炮塔装备25毫米机炮和7.62毫 米同轴机枪。87式装甲侦察车不具备两栖能力。
(3)82式指挥通信车
这支部队由大约600名官兵组成,主要任务包括管理自 卫队在全国各驻地间的通信网络以及应对敌方的网络攻击 等。这些工作以往由防卫省的统合幕僚监部(联合参谋本 部)承担。
二、陆上自卫队自动化指挥系统
陆上自卫队自动化指挥系统主要包括战斗领域 C3I系统和师(方面队)级C3I 系统。
(一)战斗领域C3I系统
(二) 预警探测系统
防卫厅已建立一个拥有卫星、预警飞机、侦察机、雷达、 监听站等多种手段,具有纵深性和抗毁性的预警探测系统, 能对超高空、空中、海面和海下目标进行不间断监视。
太空侦察:主要依托侦察卫星。2001年4月1日,日本 在防卫厅本部设立了“卫星情报中心”,正式启动卫星侦 察系统建设,并于2003年3月发射了一颗光学卫星和一颗 雷达卫星。
日本自卫队指挥自动 化系统介绍
日军自动化指挥系统( C3I 系统)的建设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初。经过多年的发展,日本现在已经建成功能完 善、技术先进的防卫厅中央指挥系统和陆、海、空自卫队 各自的C3I系统。 面对未来信息化战场环境, 日本紧随美国, 积极采取各种 措施, 大力推进自卫队的信息化建设, 打造具备指挥、控制、 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察(C4ISR)系统能力的军队 和武器装备体系。
一是建立中央情报总部, 配置超大型、智能化计算机中 枢系统, 增强情报采集与分析能力, 并通过国防综合数字网 将各种情报迅速、准确地上报和分发给有关单位;
二是建设抗毁能力更强的防卫厅中央指挥所;
三是建立战术和战略相结合的预警系统, 提高远程预警 与指挥控制能力;
四是建设陆、海、空三自卫队共有的现代通信系统, 实 现通信方式数字化、通信干线复合化、传输线路立体化;
(三)通信系统
“防卫微波线路”,耗资303亿日元,该线路以东京为中 枢,将北起北海道、南至九州的全国48个主要司令部连在 一起,构成了全军专用通信网络。
Hale Waihona Puke “综合防卫数字网”( IDDN)计划,耗资800亿日元, 最终使防卫厅专用的“防卫微波线路”复式化,建成综合防 卫数字通信网。
为实现自卫队陆海空部队的统一指挥调动,日本从 2006年3月开始推进自卫队的联合行动。 26日成立的“自 卫队指挥通信系统部队”就是在信息通信方面为自卫队的 联合行动提供支持的专门部队。
防卫厅中央指挥系统
日军自 动化指 挥系统
陆上自卫队自动化指挥系统
海上自卫队自动化指挥系统 航空自卫队自动化指挥系统
一 、 防卫厅自动化指挥系统
(一)中央指挥所
从1981年至1984年,日本防卫厅共耗资86亿日元建立了 中央指挥所。它是防卫厅C3I系统的核心。地下防卫会议室是 指挥所的心脏,配备有高速计算机和3幅高5米、宽10米的大 屏幕等设备,可实时显示陆上、海上和航空自卫队的配置、 作战态势、后方兵站、入侵兵力等信息。中央指挥所的整个 指挥系统已全部实现自动化和数字化。
2、海空联合战略预警系统
90年代中、后期,航空自卫队将重点发展该系统,形成 由空中预警飞机、地面防空雷达和海上“活动雷达”构成的全 空域预警系统。
五 、自动化指挥系统发展计划
日本军事专家指出 , 信息化的军队应该首具备 C4 ISR 能力, 现在与将来的武器装备体系也应立足于具 备上述能力, 这是信息化的根本要求。因此,日本计划 在继续完善C4 ISR 系统的基础上, 努力提高自卫队及 其武器装备体系的 C4 ISR 能力。该系统的今后发展 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