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陆上自卫队

合集下载

日本军事管理制度

日本军事管理制度

日本军事管理制度在日本,自卫队是负责维护国家安全和防卫的机构。

自卫队分为陆上自卫队、海上自卫队和航空自卫队,分别负责陆地、海洋和空中的防卫任务。

这三支自卫队在组织结构上相对独立,但又能够协同作战。

由于日本宪法第九条规定禁止发动侵略战争,因此日本自卫队在实际行动中主要是参与维和行动和灾害救援等任务。

在指挥体制上,日本自卫队遵循一种明确的等级制度。

日本自卫队的领导层由自卫队总统、自卫队参谋长、各自卫队司令等组成。

自卫队总统是自卫队的最高领导人,负责制定自卫队的整体发展战略和政策。

自卫队参谋长则负责指挥和统一协调各自卫队的行动。

各自卫队的司令则负责具体的部队管理和作战指挥。

在军备采购方面,日本自卫队的武器装备主要来源于国内自主研发和购买外国军火。

由于日本自卫队的预算相对有限,因此日本自卫队更加注重武器装备的性价比,注重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关键的领域上。

日本自卫队的武器装备种类繁多,包括坦克、战斗机、潜艇等各种武器系统。

在军事法规方面,日本有一套严格的法规和规章制度来规范自卫队的行为。

日本自卫队的军事法规主要包括《自卫队法》、《过时法》、《防卫大纲》等。

这些法规规定了自卫队的任务和职责、行动的条件和范围、军事演习和部队训练的规定等内容,确保自卫队的行动符合日本宪法和国际法。

总的来说,日本的军事管理制度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吸收了西方国家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形成了一套独特而完善的制度体系。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家安全环境的变化,日本的军事管理制度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以适应新的挑战和任务。

日本海军陆战队

日本海军陆战队

日本海军陆战队日本海军陆战队是日本自卫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海上登陆作战和岸上战斗任务。

其前身可以追溯至二战时期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在战后解散后重新组建,成为日本自卫队的一支精锐部队。

下面将从组建历史、组织结构、任务职责等方面进行介绍。

组建历史日本海军陆战队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二战时期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当时是日本帝国海军的一支精锐部队,参与了许多海上登陆和岛屿攻占作战。

但随着二战的结束和日本对军事力量的限制,日本海军陆战队被解散。

战后,日本国家安全环境的变化促使日本重新组建陆战队,以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

新组建的日本海军陆战队继承了二战时期陆战队的传统,注重海上登陆和岸上战斗的能力。

组织结构日本海军陆战队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指挥部、陆战队旅团、陆战队营等。

指挥部负责领导和协调陆战队的各项工作,陆战队旅团是陆战队的基本作战单位,包括多个营,每个营由多个连组成。

陆战队的基本作战单位是连,每个连由数十名士兵组成,配有各种作战装备和车辆。

陆战队的作战能力强大,具有快速机动、迅速展开作战和夺取制空权等特点。

任务职责日本海军陆战队的主要任务包括海上登陆作战、海岸防御、战术侦察、特种作战等。

海上登陆作战是陆战队最重要的作战任务之一,要求部队具备快速登陆、迅速建立作战立足点,保障登陆部队的安全和有效展开作战。

海岸防御是陆战队的另一项重要任务,要求部队具备防御海上进攻、阻止敌人登陆、保护本国海岸线的能力。

作为一支精锐部队,日本海军陆战队还承担着其他战术侦察、特种作战等任务。

总结总的来说,日本海军陆战队作为日本自卫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海上登陆作战和岸上战斗等重要任务,具有较强的作战能力和战斗力。

通过不断训练和改进,日本海军陆战队努力提升自己的战斗力,为维护国家安全和海洋利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师团

第一师团
编辑本段历任师团长:
1 三好重臣(1888年5月14日----1890年6月7日) 2 山地元治(1890年6月7日----1896年10月14日) 3 奥 保巩(1896年10月14日----1897年10月27日) 4 川村景明(1897年10月27日----1901年4月2日) 5 贞爱亲王(1901年4月2日----1904年7月10日) 6 松村务本(1904年7月10日----1905年2月6日) 7 饭田俊助(1905年2月6日----1906年2月3日) 8 载仁亲王(1906年2月3日----1911年9月6日) 9 木越安纲(1911年9月6日----1912年12月26日) 10 一户兵卫(1912年12月26日----1915年2月15日) 11 仙波太郎(1915年2月15日----1916年8月18日) 12 本乡房太郎(1916年8月18日----1917年8月6日) 13 河合 操(1917年8月6日----1921年1月6日) 14 西川虎次郎(1921年1月6日----1922年8月15日) 15 白川义则(1922年8月15日----1922年10月20日) 16 石光真臣(1922年10月20日----1925年5月1日) 17 和田龟治(1925年5月1日----1928年8月10日) 18 熺英太郎(1928年8月10日----1929年7月1日) 19 真崎甚三郎(1929年7月1日----1931年8月1日) 20 林 仙之(1931年8月1日----1933年3月18日) 21 森 连(1933年3月18日----1934年8月1日) 22 柳川平助(1934年8月1日----1935年12月2日) 23 崛 丈夫(1935年12月2日----1936年3月23日) 24 河村恭辅(1936年3月23日----1938年7月15日) 25 冈部直三郎(1938年7月15日----1939年9月12日) 26 横山 勇(1939年9月12日----1941年10月15日) 27 中泽三夫(1941年10月15日----1944年3月1日) 28 服部晓太郎(1944年3月1日----1944年8月3日) 29 片冈 薰(1944年8月3日----1945年8月15日)

变了味的“自卫队”(下)——日本自卫队60年发迹简史

变了味的“自卫队”(下)——日本自卫队60年发迹简史

变了味的“自卫队”(下)——日本自卫队60年发迹简史作者:暂无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6年第6期季伏枥陆上自卫队的编制和装备截止至2013年底,日本自卫队的编制员额约为24.7万人,其中陆自为15.1万人,海自为4.5万人,空自为4.7万人,共同部队1 200人,统合幕僚监部3?000人。

其军费开支为593亿美元,约占GDP的1%,排名世界第五位。

单从编制员额来看,陆上自卫队还是“老大”,不过,海自和空自所占的份额正在不断加大。

根据2011年~2015年《防卫计划大纲》的规定,日本自卫队将用全新的“机动防御能力”取代以往的“基础防卫构想”;对待中国则从“严密关注”变为“警戒监视”;构建“动态防御力”,进一步提升自卫队的应变性和机动力。

日本陆上自卫队将更加精干和高效,下辖5个方面军(北部、东北部、东部、中部、西部)、9个师团(含1个装甲师)、6个旅团,编制员额为16.1万人,含现役人员15.2万人,预备役人员0.8万人。

师团级为第1、2、3、4、6、7(装甲师)、8、9、10共9个单位;旅团级为第5、11、12、13、14、15(第1混成旅)共6个单位。

需要说明的是,“师团”和“旅团”是日本人的称呼,相当于国际上多数国家的陆军师和陆军旅,但其规模要略小些。

一个师团约为7?000~9?000人;一个旅团约为3?000~4?000人。

从地域上说,北部方面军辖第2师、第7师(装甲师)、第5旅、第11旅,共4个单位,总部设在北海道札幌;东北部方面军辖第6师、第9师,共2个单位,总部设在本州仙台;东部方面军辖第1师、第12旅,共2个单位,总部设在本州神奈川县;中部方面军辖第3师、第10师、第13旅、第14旅,共4个单位,总部设在本州中西部的伊丹,防区为本州西部和四国;西部方面军辖第4师、第8师、第1混成旅,共3个单位,总部设在九州岛熊本县,其中第1混成旅驻冲绳县那霸市。

不难看出,日本国土面积的80%以上的本州和四国地区,3个方面军共8个师、旅;而仅占国土面积20%的北海道和九州,2个方面军共有7个师、旅,一个小小的冲绳岛面积不到全日本的百分之一,却驻扎一个混成旅,还有美军基地。

日本军队编制体制

日本军队编制体制

日本军队编制体制日本军事力量统帅机构由内阁总理大臣、安全保障会议、防卫厅及其所属的参谋长联席会议和陆、海、空三军参谋部组成。

日本陆上自卫队主要辖五个方面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军区):北部军区、东北军区、东部军区、中部军区、西部军区。

一、北部军区下辖第2师团、第7师团、第11师团、第5旅团、第1特科团(特种部队)、第1高射团、第3工兵团、北方军区直辖部队、北海道补给处(注:军区司令日本称为总监,另我国翻译日本师团、旅团、联队作为师、旅、团,在这里使用日本自己的称呼)第2师团(驻北海道旭川市)师团长(陆军中将)副师团长(陆军少将)所属部队:第3联队、第25联队、第26联队、第2特科联队、第2战车联队、第2后方支援联队、第2高射大队、第2侦察队、第2工兵大队、第2通信大队、第2飞行队、第2防化队、第2音乐队第7师团(驻北海道千叶市)所属部队:第11联队、第71战车联队、第72战车联队、第73战车联队、第7特科联队、第7高射联队、第7后方支援联队、第7侦察队、第7工兵大队、第7通信大队、第7飞行队、第7防化队、第7音乐队第11师团(驻北海道札幌市)所属部队:第10联队、第18联队、第28联队、第11特科联队、第11后方支援联队、第11高射大队、第11战车大队、第11侦察队、第11工兵大队、第11通信大队、第11飞行队、第11音乐队。

第5旅团(驻北海道)旅团长(陆军少将)副旅团长(陆佐)所属部队:第4联队、第6联队、第27联队、第5特科队、第5战车队、第5后方支援队、第5高射中队、第5侦察队、第5工兵中队、第5通信中队、第5舟桥中队、第5飞行队、第5音乐队第1特科团(驻千晟市)团长(陆军少将)副团长(陆佐)所属部队:第1特科群、第4特科群、第1防空联队、第2防空联队、第3防空联队北部军区直辖部队:第1战车群(驻惠庭市)、北部军区教导联队、北部军区通信群、北部军区航空队(驻札幌市)、北部军区后方支援队、第1电子队、第301沿岸监视队、第302沿岸监视队等二、东北军区司令(陆军中将)参谋长(陆军少将)下辖第6师团、第9师团、第2工兵团、东北军区直辖部队、东北补给处第6师团(驻神町)师团长(陆军中将)副师团长(陆军少将)所属部队:第20联队、第22联队、第38联队、第44联队、第6特科联队、第6战车大队、第6后方支援联队、第6高射大队、第6侦察队、第6工兵大队、第6通信大队、第6飞行队、第6防化队、第6音乐队第9师团(驻青森市)所属部队:第5联队、第21联队、第39联队、第9特科联队、第9战车大队、第9后方支援联队、第9高射大队、第9侦察队、第9工兵大队、第9通信大队、第9飞行队、第9防化队、第9音乐队东北军区直辖部队:第2特科群、第4岸防联队、第5高射群、第1教导联队、东北军区通信群、东北军区航空队(驻仙台市)、第305保安中队等三、东部军区下辖第1师团、第12旅团、第1空降团、第1工兵团、第1教导团、东部军区直辖部队、关东补给处第1师团(驻东京练马区)师团长(陆军中将)副师团长(陆军少将)所属部队:第1联队、第31联队、第32联队、第34联队、第1特科队、第1战车大队、第1后方支援联队、第1高射大队、第1侦察队、第1工兵大队、第1通信大队、第1飞行队、第1防化队、第1音乐队第12旅团(驻相马原)旅团长(陆军少将)副旅团长(陆佐)所属部队:第2联队、第13联队、第30联队、第48联队、第12特科队、第12陆航队、第12后方支援队、第12高射中队、第12反坦克中队、第12侦察队、第12工兵中队、第12通信中队、第12音乐队第1空降团(驻千叶县)团长(陆军少将)副团长(陆佐)所属部队:第1大队、第2大队、第3大队、空降特科大队、空降后方支援队、空降工兵中队、通信中队、教导队东部军区直辖部队:第2高射群、第6岸防联队、东部军区通信群、东部军区航空队(驻东京都立川市)、东部军区后方支援队、第101防化队、第302保安中队等四、中部军区司令(陆军中将)参谋长(陆军少将)下辖第3师团、第10师团、第13旅团、第2混成团、第4工兵团、第2教导团、中部军区直辖部队、关西补给处第3师团(驻兵库县)所属部队:第7联队、第36联队、第37联队、第3特科联队、第3后方支援联队、第3高射大队、第3战车大队、第3侦察队、第3工兵大队、第3通信大队、第3飞行队、第3音乐队第10师团(驻名古屋市)所属部队:第14联队、第33联队、第35联队、第49联队、第10特科联队、第10后方支援联队、第10高射大队、第10战车大队、第10侦察队、第10工兵大队、第10通信大队、第10飞行队、第10防化队、第10音乐队第13旅团(驻广岛)所属部队:第8联队、第17联队、第46联队、第47联队、第13特科队、第13陆航队、第13后方支援队、第13高射中队、第13反坦克中队、第13侦察队、第13工兵中队、第13通信中队、第13音乐队第2混成团(将扩编为第14旅团,驻香川县)团长(陆军少将)副团长(陆佐)所属部队:第15联队、特科大队、工兵队、后方支援中队、音乐队中部军区直辖部队:第8高射群、中部军区通信群、中部军区航空队(驻大阪)、中部军区后方支援队、第304保安中队等五、西部军区司令(陆军中将)参谋长(陆军中将)下辖第4师团、第8师团、第1混成团、第2高射团、第5工兵团、第3教导团、西部军区直辖部队、九州补给处第4师团(驻福冈县)所属部队:第16联队、第19联队、第40联队、第41联队、第4特科联队、第4后方支援联队、第4高射大队、第4战车大队、第4侦察队、第4陆航大队、第4工兵大队、第4通信大队、第4飞行队、第4防化队、第4音乐队第8师团(驻熊本县)所属部队:第12联队、第24联队、第42联队、第43联队、第8特科联队、第8后方支援联队、第8高射大队、第8战车大队、第8侦察队、第8陆航大队、第8工兵大队、第8通信大队、第8飞行队、第8防化队、第8音乐队第1混成团(驻琉球那霸市)所属部队:第1混成群、第6高射群、第101飞行队、第101后方支援队、第101导弹队、第416基地通信队、音乐队、会计队西部军区直辖部队:西部军区联队、西部军区特科队、第5岸防联队、西部军区通信队、西部军区航空队(驻熊本县上益城郡)、西部军区后方支援队、第303保安中队等。

日本自卫队的军力

日本自卫队的军力

日本自卫队的军事实力二战结束以后,为了防止历史悲剧重演,日本国宪法和有关国际条约都明文规定:日本的军事实力只能维持在自卫所需的低水平。

加之驻日美军的存在,不少人因此认为:日本是经济上的巨人、政治上的野心家、军事上的侏儒。

但是,随着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日本日益感到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其经济大国的地位不相称,因而积极发挥军事实力,军费开支持续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1%的最高限额,自卫队的实力日益强大。

同英国军队相比,除了在核武器、远程轰炸机、核动力潜艇等少数几个领域外,日本的军事实力已相当于或超过英国,成为世界几个军事强国之一。

它的陆上自卫队现役总人数15万、装备坦克1250辆、战车1130辆,各种火炮6000余门,各种飞机450架、反坦克导弹发射架500部,防空导弹发射架200余部(含世界最先进的“爱国者”导弹)。

海上自卫队有现役人数4.3万,拥有各型战舰近170艘,其中驱逐舰、护卫舰77艘,常规动力潜艇16艘,反潜巡逻机、直升机等各种飞机近200架。

其中的宙斯盾护卫舰标准排水量达7250吨,相当于二战中的轻型巡洋舰,其指挥控制系统能同时跟踪多个目标,自动评估目标的威胁程度并设定攻击顺序,具有同时对20个以上目标发射导弹的能力。

航空自卫队的现役人数是4.5万,装备截击机290架(其中F—15达170架)、强击轰炸机82架、侦察机16架、运输机48架、运动直升机14架、P—3C反潜巡逻机105架、E—2C预警机13架、E—767早期预警机4架(该机由波音—767客机搭载E—3早期预警机雷达而成)。

海湾战争后,日本不顾国际特别是亚洲舆论的强烈反对,曲解宪法内容,向波斯湾派兵参加扫雷行动;其后,又参加了联合国在柬埔寨的维和行动。

现在,日本已具备运用世界一流的经济和技术力量装备一支强大军队的能力。

而且随着驻日美军与日本国民之间冲突的加剧,越来越多的日本人要求修改宪法,扩大自卫队的作用。

对此,世人不能不提高警惕。

日本自卫队

日本自卫队

日本自卫队日本自卫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国家防卫力量,成立于1954年7月1日。

根据日本宪法第九条规定,日本放弃与他国以军事手段解决争端的权力,因而自卫队在名义上不是军事组织,但实际上的功能等同其他国家的军队。

自卫队由海上自卫队、陆上自卫队及航空自卫队等三个军种组成,总兵力约25万,由防卫省统筹管辖。

自卫队于2013年时所消耗的军费,居美国、中国、俄罗斯和英国之后居世界第五。

为593亿美元,占GDP的1.0%。

自卫队的目的是维持日本的自我防卫能力,而踏进21世纪后,自卫队对于海外军事任务的参与愈来愈积极,除了参与了2002年阿富汗战争后的维和任务外,自2004年1月19日开始驻扎于伊拉克萨玛沃。

部分国家认为是这日本军国主义或右翼势力的崛起的标志,日本国内亦有民众要求须因应周边局势修改日本宪法,将自卫队升格成“国防军”。

现在的日本自卫队不是正规军队胜似正规军队,只不过还没有摆脱宪法的限制,有其实没有其名罢了。

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日本军队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在“质重于量”和“海空优先”的建军方针指导下,自卫队已发展成为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作战能力较强的武装力量。

2013年10月27日,在日本埼玉县的陆上自卫队朝霞训练场,日本自卫队参阅部队接受检阅。

日本举行自卫队年度阅兵式。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日本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等出席阅兵式。

目的是加强宣传要强化防卫钓鱼岛等离岛的姿态。

[1]1历史进程日本1945年战败投降后,军队被解散,军事机构被撤消。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重日本防卫省新武装日本,于1950年7月8日指令吉田内阁建立7万5千人的国家警察预备队,并将海上保安厅增员8千人。

据1951年9月的《日美安全条约》,1952年吉田内阁设置保安厅,改警察预备队为保安队,兵员扩充至11万人,新设海上警备队。

1954年6月9日为适应美国远东战略变化要求,日本政府颁布《防卫厅设置法》和《自卫队法》(通称“防卫二法”),将保安队改为拥有陆海空3军的自卫队,警备队改组为海上自卫队,并新建航空自卫队。

日本的军事战略调整

日本的军事战略调整

日本的军事战略调整军事战略,日本称之为防卫战略。

防卫一词是日本掩盖其军事本质的用语。

在日本政界一片为“自卫队正名”和“防卫厅升格”的呼声中,这里将其防卫战略直称为军事战略,似更贴近日本的现实。

经战后五十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日本拥有陆上自卫队兵力14.8万人,各型舰艇436艘(其中作战舰艇152艘),航空自卫队作战飞机367架。

目前,日本三自卫队的常规武器装备水平独步亚洲,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作战能力显著提高。

随着冷战后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日本正以争做“政治大国”为国家战略目标,加紧推进以“立足亚太,加强日美欧协调,积极参与构筑国际新秩序”为基本思路的外交方针。

为适应其需要,日本军事战略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1997年9月23日,日美发表了“新指针”。

随着“新指针”的出台,日本自苏联解体以来一直进行的军事战略调整即大体完成。

这一世纪之交的日本新军事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强调“威胁”的多元化,建立全方位防御体系;建立新型日美军事合作关系;在继续标榜坚持“专守防卫”的同时,强调积极主动的战略原则;扩大军事力量的职能范围,提出“周边事态”的新概念,将日美安全保障体制的作用范围扩大到亚太乃至世界范围,使自卫队加紧由内卫型向外向型转变;加强质量建军,重点发展海、空力量,建设“合理、高效、精干”的军事力量。

一、日本军事战略调整的主要内容冷战期间,日本军事战略大体经历了由“集体防御”到“专守防卫”的演进过程,但基本上没有超出被动防御战略的范畴。

冷战后,日本开始对军事战略进行大幅度调整,这一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主要阶段:一是1996年之前的务虚阶段,二是1996年以后的实质性操作阶段。

其明显的标志便是1996年起开始执行的《防卫计划大纲》和随后出台的《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

2004年10月4日,小泉首相的私人咨询机构“安全保障与防卫力量恳谈会”向小泉首相递交了一份题为“面向未来的安全保障与防卫力量构想”的报告,其后又于2004年12月10日制定了新的《防卫计划大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卫队(The Japan Self Defence Forces,JSDF)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日本国家军事武装力量。

它正式组建于1954年7月1日,根据日本《和平宪法》第九条规定:日本的军事实力只能维持在自卫所需的水平。

日本陆上自卫队 - 基本简介陆上自卫队陆上自卫队是日本陆地军事力量之名称。

陆自有陆海空三军中最大的规模,归陆自司令部管辖,于东京东方的市川市。

编制有180,000军职,1992 年满员率86%(约 156,000 人)因为受限于资金。

军职人数不足以守住所有战术要点。

为了弥补,所以军官对士兵比很高以加强专业性的“质”,紧急时再从自愿者和后备军中补充兵员。

然而1992还是裁员46,000人,朝小型高专业化走。

战略思想转为击退小型攻击为主,守住要点直到美国或盟国军力抵达,因此地面兵力的需求势微。

改为海空军较重要陆军偏向反战车能力,地对海火力和机动性改良,以符合岸际防卫作战。

1990会计年度中期发展方案中已经配备许多陆对海反舰导弹。

[1]日本陆上自卫队 - 历史溯源中部方面队总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日本政府开始组建准军事武装警察预备队。

1952年成立海上警备队。

1954年7月1日,日本政府成立防卫厅及日本自卫队。

冷战时期,日本自卫队主要根据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辅助美军行动。

1990年代之后,日本自卫队逐渐开始增加独立军事行动,并开始向海外派兵参与任务。

日本海上自卫队日向号“直升机航母”2005年11月22日日本最大的执政党自由民主党(简称自民党)在东京举行建党50周年纪念大会,并正式公布了其提出的宪法修改草案。

草案的核心内容是抛弃了现行宪法中日本不得拥有陆海空三军等武装力量的规定,要求将日本自卫队升格为“自卫军”,并规定“自卫军”可以为“确保国际和平而展开国际合作活动”。

虽然日本议会几乎肯定会通过这一修正案,但其正式生效还需经过全民公决,需要达到2/3以上赞同票才可获得通过。

2006年3月27日,日本自卫队成立统合幕僚监部,开始执行新的作战体制。

此前,陆海空三个自卫队分别由各自的幕僚长(相当于参谋长)分别进行指挥,同时辅助防卫厅长官工作。

在新的体制下,各自卫队的幕僚长将辅佐统合幕僚长指挥部队。

6月20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正式宣布从伊拉克撤出陆上自卫队,但他同时强调将扩大航空自卫队在伊拉克的活动范围,承担更多的责任。

2007年3月28日,陆上自卫队的中央快速反应部队正式成立,由反恐特殊作战部队、机动部队第一直升机团和国际活动教育部队组成。

构成日本自卫队是由首相领导,而管理则由防卫省负责。

防卫省下设陆上自卫队、海上自卫队、航空自卫队,以及一个类似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统合幕僚会议。

其它机关则有自卫队医院、防卫大学校、防卫研究所等。

陆上自卫队陆上自卫队采用世界各国陆军的组织建制。

日本陆上自卫队主要之任务是用于防止海外势力的登陆作战计划。

主要配备有:坦克、装甲车、榴弹炮、反坦克火箭、反坦克导弹、直升机等武器。

英译文是JGSDF: Japan Ground Self-Defense Force。

海上自卫队海上自卫队采用世界各国海军的组织建制。

目的是防止海上有侵略者、对于海上交通的舰船、航空机、潜水舰予以吓阻,以确保海上交通安全。

配备有护卫舰、潜水艇、布雷艇、哨戒舰艇、运输舰、反潜机等武器。

英译文JMSDF: Japan Maritime Self-Defense Force。

[1]日本陆上自卫队 - 战队组织战术组织曾经外派伊拉克的轻装甲机动车主要组成有一个装甲师团,九个步兵师团(每一个有三到四个步兵连队(相当于团)),一个空降旅,两个混合旅,四个训练旅(教育连队),一个炮兵旅分为两群,两个防空旅分为三群,一个直升机旅分成24个营和两个反战车直升机排。

步兵主干如下部署:第5步兵团于第9师团第6步兵团于第5旅团第10步兵团于第11师团第11步兵团于第7师团第25和第26步兵团于第2师团特殊组织符合特种部队定义的军事力量如下:CRF: 中央应变集团SOG: 特殊作戦群 Tokushu Sakusen Gun)第1空降团第1直升机团西部方面普通科连队(Seibu Hōmen Futsū-ka Rentai)游骑兵(附属于某些有直升机的部队或临时专业编成) [1]日本陆上自卫队 - 编制情况日本陆上自卫队(日本的团相当于旅,师团相当于师,但武器质量普遍重装于一般的旅和师) 北部方面总部(札幌市:札幌基地)第2师团(旭川市:旭川基地)第5旅团(带广市:帯広基地)第7师团(千岁市:东千岁基地)第11师团(札幌市:真驹内基地)- 旅团に改编予定第1特科团(千岁市:北千岁基地)第1高射特科团(千岁市:东千岁基地)第3施设团(惠庭市:南恵庭基地)北部方面教育连队(千岁市:东千岁基地)其他直辖部队等东北方面队(东北地方)东北方面总部(仙台市:仙台基地)第6师团(东根市:神町基地)第9师团(青森市:青森基地)第2施设团(柴田郡柴田町:船冈基地)东北方面混成团(仙台市:仙台基地)其他直辖部队等东部方面队(大关东地方)东部方面总部(练马区:朝霞基地)第1师团(练马区:练马基地)第12旅团(北群马郡榛东村:相马原基地)第1施设团(古河市:古河基地)第1教育团(横须贺市:武山基地)其他直辖部队等中部方面队(近畿地方、东海地方、北陆地方、中国・四国地方)中部方面总部(伊丹市:伊丹基地)第3师团(伊丹市:千僧基地)第10师团(名古屋市:守山基地)第13旅团(广岛县:海田市基地)第14旅团(善通寺市:善通寺基地)第4施设团(宇治市:大久保基地)第2教育团(大津市:大津基地)其他直辖部队等西部方面队(九州、冲绳地方)西部方面总部(熊本市:健军基地)第4师团(春日市:福冈基地)第8师团(熊本市:北熊本基地)第1混成团(那霸市:那霸基地) - 预定改编第15旅第2高射特科团(饭冢市:饭冢基地)第5施设团(小郡市:小郡驻基地)第3教育团(佐世保市:相浦基地)西部方面普通科连队其他直辖部队等防卫大臣直辖部队中央应变集团(练马区:朝霞基地)第1空降团(船桥市:习志野基地)特殊作战群(船桥市:习志野基地)第1直升机团(木更津市:木更津基地)中央特殊武器防护队(さいたま市:大宫基地)国际活动教育队(御殿场市:驹门基地)通信团(新宿区:市ヶ谷基地)中央情报队(新宿区:市ヶ谷基地)陆上自卫队警务队(新宿区:市ヶ谷基地)陆上自卫队中央会计队(新宿区:市ヶ谷基地)陆上自卫队中央输送业务队(横滨市:横浜基地)陆上自卫队中央业务支援队(新宿区:市ヶ谷基地)陆上自卫队中央管制気象队(新宿区:市ヶ谷基地)陆上自卫队会计监查队(新宿区:市ヶ谷基地)陆上自卫队中央音楽队(练马区:朝霞基地)陆上自卫队情报保全队(新宿区:市ヶ谷基地)[1]日本陆上自卫队 - 训练体制日本陆上自卫队自1989年起,初、高中教育程度的新进队员,会到教育团接受为期三个月的新队员前期教育。

晋任陆士长1年以上、陆曹(士官)候补生课程考试合格者,到各分科学校为期接受2~4周陆曹候补生课程,学习陆曹基础知识、体能训练,结训后晋任3等陆曹;晋任1等陆曹者1年内必修8周陆曹上级课程,结训后才具备晋任曹长、准尉的必备条件。

陆上自卫队干部候补生学校招收防卫大学校、其他四年制大学毕业生及晋任陆曹4年以上的自卫队员,受训约9个月毕业后晋任3等陆尉。

陆上自卫队也有各种专业技术、飞行、医疗、指参教育...等课程。

陆自与航空或海上自卫队一样,提供未达役龄初中毕业生技职教育,并保证未来进入自卫队服役。

因为日本人口密度高,只有少许场地可以大型演习,而且还有噪音法规限制,许多调动演习都使用模拟电脑或室内训练机。

学校机关陆上自卫队干部学校 - (目黒区:目黒基地)陆上自卫队干部候补生学校 - (久留米市:前川原基地)陆上自卫队富士学校 - (骏东郡小山町:富士基地)富士教导团陆上自卫队高射学校 - (千叶市若叶区:下志津基地)陆上自卫队航空学校 - (伊势市:明野基地)霞ヶ浦校 - (土浦市:霞ヶ浦基地)宇都宫校 - (宇都宫市:北宇都宫基地)陆上自卫队施设学校 - (ひたちなか市:胜田基地)陆上自卫队通信学校 - (横须贺市:久里浜基地)陆上自卫队武器学校 - (稲敷郡阿见町:土浦基地)陆上自卫队需品学校 - (松戸市:松戸基地)陆上自卫队输送学校 - (练马区:朝霞基地)陆上自卫队小平学校 - (小平市:小平基地)陆上自卫队卫生学校 - (世田谷区:三宿基地)陆上自卫队化学学校 - (さいたま市北区:大宫基地)陆上自卫队少年工科学校 - (横须贺市:武山基地)陆上自卫队研究本部 - (练马区:朝霞基地)开发实验团 - (骏东郡小山町:富士基地)陆上自卫队补给统制本部 - (北区:十条基地)陆上自卫队北海道补给处 - (惠庭市:岛松基地)陆上自卫队东北补给处 - (仙台市宫城野区:仙台基地)陆上自卫队关东补给处 - (土浦市:霞ヶ浦基地)陆上自卫队关西补给处 - (宇治市:宇治基地)陆上自卫队九州补给处 - (神埼郡吉野ヶ里町:目达原基地)[2][1]日本陆上自卫队航空载具LR-1LR-2OH-1UH-60JAUH-1JUH-1HCH-47JA 契努克AH-64DJ 长弓阿帕契AH-1S 眼镜蛇OH-6DEC-225LP轻兵器SIG P220 9mm手枪MP5 9mm冲锋枪89式5.56mm突击步枪64式7.62mm步枪M249 5.56mm班用机枪62式7.62mm通用机枪M2HB QCB 12.7mm重机枪96式40mm榴弹机枪导弹铁拳III式110mm单兵携带反战车导弹01式轻对战车导弹87式对战车导弹79式反载具导弹FIM-92刺针携带式地对空导弹81式短距离地对空导弹地对空导弹MIM-23 Hawk03式中距离地对空导弹91式携带地对空导弹93式近距离地对空导弹MPMS88式岸置反舰导弹火炮自卫队受限于规模所以许多车辆都有多用途,图为卡车改成雷达车64式81mm迫击炮81mm迫击炮107mm迫击炮120mm迫击炮84mm无后座力炮60式106mm无后座力炮FH-70 155mm榴弹炮MLRS多管火箭系统75式130mm自走多管火箭车M110自行火炮退役装备枪械M1加兰德步枪美国M1卡宾枪美国M3冲锋枪美国M/45冲锋枪瑞典战车M4雪曼美国M24霞飞坦克美国M41斗牛犬轻战车美国61式战车日本[3][1]日本陆上自卫队 - 防卫交流日美关系74式战车依然是陆上自卫队主力,因为90式过于昂贵而稀少二战后签订美日安保条约日中关系2007年4月11日安倍晋三首相与中国总理温家宝共同发表防卫交流声明“加强两国防务当局联络机制,防止发生海上不测事态。

”2007年12月,中国海军舰艇“深圳”号对日访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