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简介

合集下载

爱因斯坦简介

爱因斯坦简介

精心整理爱因斯坦简介爱因斯坦简介1884年(5岁),爱因斯坦开始对袖珍罗盘着迷。

1888年(9岁),爱因斯坦入路易波尔德高级中学学习。

在学校继续受宗教教育,接受受戒仪式,弗里德曼是指导老师。

1889年(10岁),在医科大学生塔尔梅引导下,读通俗科学读物和哲学着作。

1894年(15岁),爱因斯坦一家移居意大利。

1899年(20岁)10月19日,爱因斯坦正式申请瑞士公民权。

1900年(21岁)8月爱因斯坦毕业于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12月完成论文《由毛细管现象得到的推论》,次年发表在莱比锡《物理学杂志》上并入瑞士籍。

1903年(24岁),他与大学同学米列娃.玛丽克结婚。

他们结婚前就已经有了第一个孩子。

41906年(27岁)4月,晋升为专利局二级技术员。

11月完成固体比热的论文,这是关于固体的量子论的第一篇论文。

1910年(31岁)10月,完成关于临界乳光的论文。

1913年(34岁)重返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长和柏林洪堡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

1914年(35岁)4月,爱因斯坦接受德国科学界的邀请。

迁居到柏林,“文明世界的宣言”,为德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辩护,鼓吹德国高于一切,全世界都应该接受“真正德国精神”。

在“宣言”上签名的有九十三人,都是当时德国有声望的科学家、艺术家和牧师等。

就连能斯脱、伦琴、奥斯特瓦尔德、普朗克等都在上面签了字。

当征求爱因斯坦签名时,他断然拒绝了,而同时他却毅然在反战的《告欧洲人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这一举动震惊了全世界。

5月提出宇宙空间有限无界的假说。

8月完成《关于辐射的量子理论》,总结量子论的发展,提出受激辐射理论。

表示:1921年(42岁),爱因斯坦因光电效应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研究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

6月访问英国,拜谒了牛顿墓地。

7月受到被谋杀的威胁,暂离柏林。

10月8日,爱因斯坦和艾尔莎在马赛乘轮船赴日本。

沿途访问科伦坡、新加坡、香港和上海。

人物作文素材爱因斯坦

人物作文素材爱因斯坦

人物作文素材爱因斯坦爱因斯坦简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1955),美籍德国犹太人。

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他创立了代表现代科学的相对论,并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现代科学技术和它的深刻影响及广泛应用方面开创了现代科学新纪元,被公认为自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

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也热爱人类。

他没有因为埋头于科学研究而把自己置于社会之外,一直关心着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并为之顽强、勇敢地战斗。

他说过: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又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他自己正是这样去做的。

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西南的乌耳姆城,父母都是犹太人。

1880年后随全家迁居慕尼黑。

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活泼,三岁多还不会讲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曾带他去给医生检查。

还好小爱因斯坦不是哑巴,可是直到九岁时讲话还不很通畅,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必须经过吃力但认真地思考。

四、五岁时,爱因斯坦有一次卧病在床,父亲送给他一个罗盘。

当他发现指南针总是指着固定的方向时,感到非常惊奇,觉得一定有什么东西深深地隐藏在这现象后面。

他一连几天很高兴的玩这罗盘,还纠缠着父亲和雅各布叔叔问了一连串问题。

尽管他连磁这个词都说不好,但他却顽固地想要知道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爱因斯坦在念小学和中学时,功课属平常。

由于他举止缓慢,不爱同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

教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老师对他更是厌恶,曾经公开骂他:爱因斯坦,你长大后肯定不会成器。

1895年春天,爱因斯坦16岁时,离开德国。

爱因斯坦的叔叔雅各布在电器工厂里专门负责技术方面的事务,爱因斯坦的父亲则负责商业的往来。

雅各布是一个工程师,自己就非常喜爱数学,当小爱因斯坦来找他问问题时,他总是用很浅显通俗的语言把数学知识介绍给他。

在叔父的影响下,爱因斯坦较早的受到了科学和哲学的启蒙1902年2月21日,爱因斯坦取得了瑞士国籍,并迁居伯尔尼,等待专利局的招聘。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因斯坦是一名物理学家,二儿子Klaus Martin (1932—1938年),以及养女。

伯恩哈德·凯撒·爱因斯坦有五个孩子,其中最小的孩子Thomas Martin Einstein成为了一名医生,保罗·爱因斯坦是小提琴家。

爱因斯坦孙子伯尔尼哈德·凯撒·爱因斯坦的书信记录爷爷爱因斯坦最珍爱的物品是小提琴和烟斗。

主要成就狭义相对论的创立:广义相对论的创立,发现光电效应。

艾萨克·牛顿爵士PRSMP(Sir Isaac Newton,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英语发音)[儒略历:1642年12月25日-1726年3月20日]是一位英格兰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和炼金术士。

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

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为太阳中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推动了科学革命。

在2005年,英国皇家学会进行了一场“谁是科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的民意调查,在被调查的皇家学会院士和网民投票中,认为牛顿比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更具影响。

主要成就: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发明微积分“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就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无知识的热心,犹如在黑暗中远征。

”“你该将名誉作为你最高人格的标志。

”“我能算出天体运行的轨道,却算不出人性的贪婪。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爱因斯坦简介

爱因斯坦简介

爱因斯坦简介爱因斯坦简介(一):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АльбертЕйнштейн),出生在德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世界十大杰出物理学家之一,现代物理学的开山鼻祖、集大成者和奠基人,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

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原德国人)。

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曾在伯尔尼专利局任职,在苏黎世工业大学、布拉格德意志担任大学教授。

1913年返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和柏林洪堡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皇家科学院院士。

1933年爱因斯坦在英国期间,被格拉斯哥大学授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LL。

D)。

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InstituteforAdvancedStudy)教授。

从事理论物理研究,1940年入美国国籍。

爱因斯坦简介(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德语:AlbertEinstein)是著名的德国犹太裔理论物理学家、思想家及哲学家。

[2]正因“对理论物理的贡献,个性是发现了光电效应”而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奠基人,相对论——“质能关联”的创立者,“决定论量子力学诠释”的捍卫者(振动的粒子)——不掷骰子的上帝。

他创立了代表现代科学的相对论,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现代科学技术和他的深刻影响下与广泛应用等方面开创了现代科学新纪元,被公认为是自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物理学家。

1999年(己卯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爱因斯坦简介(三):爱因斯坦简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1955),美籍德国犹太人。

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他创立了代表现代科学的相对论,并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现代科学技术和它的深刻影响及广泛应用方面开创了现代科学新纪元,被公认为自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

爱因斯坦简介课件

爱因斯坦简介课件

01
02
03
科学实在论
爱因斯坦坚信科学可以揭 示世界的真理,对哲学思 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反对原子战争
爱因斯坦反对原子战争, 强调和平利用科学技术, 对哲学思想的和平主义产 生了影响。
宗教信仰
爱因斯坦对宗教信仰持开 放态度,认为科学和宗教 可以相互补充,对哲学思 想的多元性产生了影响。
对社会政治的影响
VS
与费曼的故事
爱因斯坦与理查德·费曼之间的故事也是 科学界广为传颂的佳话。费曼曾回忆说, 当他还是一个年轻科学家时,爱因斯坦曾 告诉他:“不要停止思考那些你认为自己 理解不了的事情。”这句话对费曼的职业 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个人生活中的趣事
爱因斯坦的小提琴
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 位出色的小提琴手。他的母亲是一位音乐家 ,她鼓励爱因斯坦学习和欣赏音乐,这也在 一定程因斯坦参与反战运动, 呼吁和平解决国际冲突, 对社会政治产生了影响。
美国移民
爱因斯坦作为犹太人移民 到美国,对国际关系和政 治格局产生了影响。
原子能政策
爱因斯坦主张和平利用原 子能,对国际原子能政策 产生了影响。
05 爱因斯坦的遗产
科学界的地位
1 2 3
相对论的创立者
爱因斯坦是相对论的奠基人,这一理论彻底改变 了我们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
爱因斯坦曾多次呼吁世界各国停止核武器的研究和开发,并积极推动国际间的和平与合作。他认为各 国应该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分歧和问题,而不是通过武力或威胁来解决问题。他的反战和平思想对 当今世界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对宗教的看法
爱因斯坦是一位无神论者,他并不信仰任何 宗教。他认为宗教信仰是一种个人选择和自 由,但不应该成为一种社会规范或政治工具 。

爱因斯坦的简介

爱因斯坦的简介

爱因斯坦的简介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 - 1955年4月18日)
是一位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他用自己的力量去开拓世界上物理知识
的新领域,贡献了世界上最重要的研究。

他的研究和理论改变了世界观,改变了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态度。

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南部的慕尼黑市,他小时候对物理和数学非
常有兴趣,但受到家长和学校的限制,他只能独自自学。

在1896年,
他以卓越的比较考试成绩被慕尼黑大学录取,在读完大学后,又在瑞
士苏黎世的瑞士联邦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重点攻读宇宙力学。

1898年,他在慕尼黑大学任职,发表了圆盘的离子动力学和理论动力学的著作。

1900年的《光学的性质和结构》汇集了爱因斯坦光学
理论的抽象性原理和模型,为20世纪初关于空间和时间的「特殊相对论」铺平了道路,这也令爱因斯坦因其重大科学成就而流传至今。

1905-1910年期间,爱因斯坦对物理实验和研究工作积极积极贡献,他获得了真空管无穷大环境的概念、量子的熵定律、费米子定理……同时,他建立了“爱因斯坦能量等式”,为核能开发奠定了基础。

他的科学研究、推理和思考的能力,向世界开拓了普遍的新空间,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之一。

而且,他不仅是科学家,还有伟大的慈善家。

他把家庭的生活方
式 this way无私的精神带给了无数孤儿,他开创了以从自身捐助给孤儿组织来改善他们社会状态的做法,改变了社会上孤儿的困境困局。

就此而言,作为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和慈善家,爱因斯坦对人类
的贡献可以也非常大。

他的智慧、孝行以及自由的思考,让他的继承
者永远享受着他慷慨的智慧和孝行。

世界名人爱因斯坦的简介

世界名人爱因斯坦的简介

三一文库()〔世界名人爱因斯坦的简介〕导语:爱因斯坦是德国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奠基者,二十世纪两大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爱恩斯坦的名人故事,欢迎查阅,谢谢!世界名人爱因斯坦的简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3.14——1955.4.18),德国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奠基者,二十世纪两大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

他于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

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曾在伯尔尼专利局任职,在苏黎世工业大学担任大学教授。

1913年返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和柏林洪堡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皇家科学院院士。

1933年爱因斯坦在英国期间,被格拉斯哥大学授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因为受到纳粹政权的迫害,脱离德国到美国,担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教授,从事理论物理研究工作,1940年写了一篇着名论文,“我不信仰一个人格化的神“。

1955年4月18日,病逝于普林斯顿。

爱因斯坦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现代科学技术和他的深刻影响下与广泛应用等方面开创了现代科学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生平简介爱因斯坦生于德国乌尔姆一个经营电器作坊的小业主家庭,父母都是犹太人,父亲赫尔曼·爱因斯坦是一名不太成功的商人,母亲波林·科克是一位钢琴家。

五岁时对袖珍罗盘着迷,六岁开始练习拉小提琴。

爱因斯坦出生后的第二年,1880年全家迁居慕尼黑。

1894年,又全家迁至意大利米兰。

尽管爱因斯坦的语言能力不是很好,但爱因斯坦在就读小学和中学时,是一个顶级水平的学生。

随着爱因斯坦的长大,他在数学方面表现出特别的天赋。

1895年,爱因斯坦来到瑞士苏黎市投考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他的数学和物理考得很不错,但其他科目没有考好,该校校长赫尔岑推荐他去瑞士的阿劳州立中学学习一年。

爱因斯坦简介课件

爱因斯坦简介课件

1894年因反感德国教育 制度而辍学,随父母迁 往意大利米兰。
学术生涯
01
02
03
04
1895年进入瑞士苏黎世联邦 理工学院学习物理学。
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 工学院,开始为学术界所关注

1905年发表了四篇具有影响 力的论文,包括光电效应、布
朗运动和狭义相对论等。
1916年发表广义相对论,奠 定了现代宇宙学的基础。
04 爱因斯坦的影响
对科学的贡献
相对论的提出
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改变了人们 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为现代物理学 奠定了基础。
光电效应的解释
统一场论的探索
爱因斯坦致力于寻找一个能够统一自 然界的理论,尽管他的工作尚未完成 ,但他的探索启发了后来的物理学家 。
他解释了光电效应,为量子力学的发 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详细描述
爱因斯坦认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如物理现象和自然规律,是独立于人的主观意 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科学理论是对这些客观实在的近似描述,其有效性取决于 它们与实在的一致性。
科学自由精神
总结词
爱因斯坦的科学自由精神强调科学研 究的自由探索和创新,不受传统观念 和权威束缚。
详细描述
爱因斯坦认为,科学研究的本质是自 由探索和创新,不应受到传统观念和 权威的束缚。科学家应该保持独立思 考和怀疑精神,勇于挑战和超越现有 的理论框架。
02
03
科学研究的推动
爱因斯坦的工作激发了科 学家们对宇宙、物质和能 量的深入研究,推动了现 代科学的进步。
教育方法的启示
他的教育经历和学术成就 启示人们重视创造性思维 和跨学科学习,培养具有 创新精神的人才。
社会进步的推动
爱因斯坦的思想和言论影 响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看 法和行动,推动了社会进 步和变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签名
毕业后求职不顺
1895年秋,爱因斯坦以不到报名年限的资格, 申请到许可证参加瑞士的苏黎士综合技术学 院的考试,但并未考上。 第二个学年,他进入当地的一所补习学校就 读。来年成功考进该所学院,并攻读数学和 物理。 毕业后,爱因斯坦的求职生涯并不顺利。两 年来,他到处打零工,其中他最不喜欢的是 当家庭教师。直到1902年6月,他才经由一 位同学父亲的推荐,在伯尔尼专利局找到一 份鉴定员的工作。
解放。”
职业生涯
早年被开除学籍
爱因斯坦的学术生涯可说是一波三折。少年的爱因斯坦 比较孤独,不喜欢说话,小学时成绩很差,很讨厌上学 ,常装病缺课,上课时则神游四海,思考自己喜欢的问 题。他甚至与老师争执,还被老师教训说:“你(爱因斯坦)
的出席破坏了全班对我的尊敬”。最后因此而被开除学籍。
爱因斯坦之所以不喜欢上学,是因为他无法接受德国当 时那种混合了威权主义和百科全书式的填鸭教育。他后
屡受挫折 以思想做避难所
但不要忘记,就是在这期间内,爱因斯坦酝酿完成了他的惊人成就。 他67岁时,应一位美国编辑要求所写的自传中曾描述,早熟的性格使 他从很年轻时就看穿期望和憧憬的虚浮,它们把大多数人卷进需求无 度的生活漩涡里。他似乎在童年就感受到世界的残酷与伪善,曾一度 在宗教和充满敬畏的虔试心境中找寻避难所,但阅读过一些通俗的科 学作品后,他便不再相信《圣经》内的故事是真实的,所以很快就放 弃了宗教。后来他如此评论这段宗教信仰时期:“年轻时迷失那段的 宗教信仰,是我第一次尝试,为的是从那个受原始欲望、希望和感情 宰制的个人宇宙中解放出来。” 终其一生,爱因斯坦似乎一直不断地在抗拒这个世界残酷和生命的狭 隘--受到原始的情感所统治的生命。然而在生命之外,有一个与人 类无关的广大世界,寻找这谜样世界的答案,成了他逃避现实生活的 最佳壁垒。他在自传中写着:“沉思这个世界的问题,才能指望获得
阿尔伯特· 爱因斯坦
• 1、童年生活
• 2、青年生活 • 3、职业生涯 • 4、历史贡献
童年生活
少时孤独,行为迟钝
爱因斯坦生于1879年3月14日,他的母亲就觉 得这位儿子有点不正常。他的头很大,形状 也奇怪。他说话所用的时间比起别的孩子要 长得多。当时,他父母觉得自己儿子可能是 智力迟钝。爱因斯坦比较孤独,不喜欢说话。 学校的运动,他不喜欢参与。他很讨厌上学, 经常装病缺席。在上课时,经常神游四方, 思考一切他喜欢的问题。后来,更因为上课 与老师争执,被开除学籍。
厌恶军事纪律 逃服兵役
爱因斯坦原本即已厌恶军事纪律,再加上某些老师对他 的独立行径,表现出敌意,他终在1895年初决定离开德
国,前往意大利。这次逃离当然隐含着另一原因-逃服
兵役。 在中学教育结束前离开,及时取得瑞士国籍,就可以让他
不必被背上逃兵的罪名。“如果有人听到音乐,会兴致
盎然地列队前进,这点就足以使我轻视他,上天错植了 大脑给他,他只要有脊髓就绰绰有余了。”
奖项
获得一九二一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爱因斯坦没有亲自领奖
爱因斯坦在一九二一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令 他得到这最高荣誉的并不是著名的相对论,而是另一套名 为光电效应的理论。相对论不被肯定,是因为当时相对论 对全球的科学家来说实在太陌生,而且这套革命性理论受 到多方面的批评和质疑。亦因为相对论大受质疑,所以爱 因斯坦并家才发现相对论的可信性。直到现在为 止,相对论仍然是屹立不倒。
指南针独发好奇心
无疑,与所有科学家都一样,爱因斯坦拥有惊人的 智能和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他五岁时一次生病,父 亲送给他一个指南针,他发觉指针无论如何只会向 着同一个方向,令他开始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十二 岁时,他从几何书籍中迷上了数学,几个数字令这 个小朋友开窍。爱因斯坦后来在自传中说,一个直 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平方相加等于斜边平方(勾 股定理)。这个平方不是显而易见的事,但却能证 明。“人的思维能证明不是显而见的事,这是多么 奇妙!一次证明能代替一千次、一万次量度。”几 何学给爱因斯坦思维奇妙性,对他以后发展影响极 为深远。
来写道:“现代教育事业没有扼杀了研究的好奇心
,真是一项奇迹。因为这脆弱的小树苗需要鼓励和自由 。否则它将枯萎。主张规范和责任感能引发观察和研究 乐趣的想法,真是大错特错。” “一只再健康的驯兽如果不断地用鞭子威胁他,逼他在 不饿时进食,他也会丧失胃口。”
但是,他却没有因不上学,而 减少学习知识的机会。他喜欢 阅读课外书籍,其中包括物理、 化学、几何、数学,以致哲学。 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已经开始 钻研大学要读的书籍。他经常 和叔叔研究有关数学的理论。 在当时,他的家人对爱因斯坦 的智能和消化力,感到吃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