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72.7B专题7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专题能力提升练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能力提升变异、遗传病及遗传基本规律.资料

2012 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能力提高变异、遗传病及遗传基本规律一、选择题 (每题 5 分,共 60 分 )1. (2011 ·合肥质检 ) 以下对于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主要区其余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染色体构造变异是染色体的一个片段增加、缺失或替代等,而基因突变则是DNA 分子碱基对的增加、缺失或改变B.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均可发生基因突变,而只有真核生物能发生染色体变异C.基因突变一般是细小突变,其对生物体的影响较小,而染色体构造变异是较大的变异,其对生物体的影响较大D.二者都能改变生物的基因型分析:基因突变若发生于体细胞中,对生物体的影响相对较小,若发生于生殖细胞中,则可致使子代携带突变基因,可能会造成较大影响。
突变或染色体变异对生物的影响与发生时间亲密有关——变异发生越早对生物影响越大。
答案: C2.以以下图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构成表示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的染色体是Ⅱ、Ⅲ、Ⅳ、X 、 YB. X 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均表现为性别差别C.果蝇体内的细胞,除生殖细胞外都只含有两个染色体组D.Ⅱ、Ⅲ、Ⅳ、X( 或 Y) 四条染色体携带了控制果蝇生长发育所需的所有遗传信息分析: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应是染色体Ⅱ、Ⅲ、Ⅳ 、 X 或Ⅱ、Ⅲ、Ⅳ、 Y 。
X 染色体异源地区的基因,表现为性别差别。
果蝇体内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体细胞,含四个染色体组。
答案: D3.以下图为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表示图,它不可以反应的是()A.发生了基因突变B.发生了基因重组C.发生了染色体的变异D.发生了染色体的交换答案: C4.以以下图 A 、 B、C 分别为甲、乙、丙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 A 图中Ⅰ1为携带者。
能够准确判断的是 ()第1页共6页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A.甲病必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A 家系中Ⅱ4为携带者C.乙病和丙病都是线粒体基因控制的遗传病D.依最可能的遗传方式,若某患乙病的女性与患丙病的男性成婚,则生一个女孩是两病兼发的可能性达 100%分析: A 错:依据 A 图中Ⅱ3、Ⅱ4表现正常,而Ⅲ 9是患者,可判断该遗传病为隐性基因控制,有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 B 正确:假如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9是患者.则Ⅱ3、Ⅱ4都是携带者,假如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Ⅲ9的致病基因必定来自表现型正常的Ⅱ4,即Ⅱ4为携带者; C 错:从 B 家系能够看出,母亲生病,儿女都生病,所以乙病基因最可能在人体细胞细胞质中的线粒体上, C 家系中只需男性生病,后辈中所有男性均生病,说明控制该病的基因位于Y 染色体上, Y 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 D 错:依据细胞质遗传和Y 染色体遗传的特色,患乙病的女性与患丙病的男性成婚所生的孩子不论男女都患乙病,但女孩不会患丙病,所以重生一个女孩两病兼发的概率为0。
高考生物二轮冲刺训练(八)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1

高考生物二轮冲刺训练(八)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1 1.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揭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F1体细胞中各种基因表达的机会相等B.F1自交时,套袋以减少外源花粉的干扰C.F1自交时,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D.正反交结果相同,说明亲本为纯合子2.某哺乳动物的毛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独立遗传的3对等位基因控制,其控制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示说明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B.图示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该生物的所有性状C.一般来说一个基因型为ddAaBb的精原细胞都可产生4种精子D.基因型为ddAaBb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黄色:褐色=9:4:33.某双翅目昆虫(XY型性别决定)的体色有黄色、淡绿色和白色,让白色雄虫与淡绿色雌虫杂交,得到的F1中雄虫均表现为淡绿色、雌虫均表现为黄色。
让F1杂交,F2中雌雄虫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黄色:淡绿色:白色=3:3: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昆虫的体色可能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B.F1雌虫与雄虫产生的配子中,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2C.若亲本雄虫与F1雌虫杂交,子代会出现3种体色D.若F2中的淡绿色个体随机交配,子代中白色个体占1/64.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某种遗传病的女儿。
下列相关推测正确的是()A.该病一定是隐性遗传病B.该病不可能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双亲可能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D.该病的遗传一定与性别无关5.某雌雄同株的植株(2N=28)花瓣大小由等位基因A、a控制,且与A基因的个数有关,AA为大瓣,Aa为中瓣,a为小瓣。
植株甲(AA)与植株乙(aa)杂交,后代出现一株大瓣植株丙,其他均为中瓣。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该植株的基因组需要测定14条染色体的DNA序列B.植株丙出现的原因可能是乙形成配子时发生显性突变C.若植株丙染色体数目异常,说明甲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D.选植株丙和乙进行杂交,可判断植株丙出现的原因6.纯种黄色(HH)小鼠与纯种黑色(hh)小鼠杂交,子一代小鼠却表现出不同的毛色:介于黄色和黑色之间的一系列过渡类型。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方略板块三遗传专题七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强化练习知能提升

专题七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强化练习·知能提升]1.下列遗传现象可以用孟德尔遗传规律解释的是( )A.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成S型菌B.正常双亲生出21三体综合征患儿C.同一个豆荚中的豌豆既有圆粒也有皱粒D.患线粒体遗传病的母亲生出的孩子均患此病解析:选C。
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菌不能用孟德尔遗传规律解释,A不符合题意;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B 不符合题意;同一个豆荚中的豌豆有圆粒和皱粒可以用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解释,C符合题意;患线粒体遗传病的母亲生出的孩子均患此病,该病由细胞质中基因控制,而孟德尔遗传规律只适用于细胞核内基因的遗传,D不符合题意。
2.某理想豌豆种群中只有DD和Dd两种基因型的高茎豌豆,数量比是2∶1。
通过自交繁殖一代,理论上子代中DD、Dd、dd 的数量之比为( )A.1∶2∶1 B.25∶10∶1C.9∶2∶1 D.9∶6∶1解析:选C。
豌豆种群中DD和Dd分别占2/3、1/3,Dd(1/3)自交,其后代中Dd占(2/4)×(1/3)=2/12、dd占(1/4)×(1/3)=1/12、DD占(1/4)×(1/3)=1/12,DD(2/3)自交,其后代中DD 占1×(2/3)=8/12,则后代中DD、Dd、dd的数量之比为(8+1)∶2∶1,C正确。
3.女娄菜为XY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其植株绿色(A)对金黄色(a)是显性,且A、a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
研究发现,含a 的花粉粒有60%不能成活。
现用杂合的绿色雌株与金黄色雄株杂交获得F1,F1随机传粉获得F2,则F2中金黄色植株所占比例为( ) A.7/17 B.9/17C.7/20 D.9/20解析:选B。
杂合的绿色雌株基因型为X A X a,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雌配子;金黄色雄株的基因型为X a Y,由于含a的花粉粒有60%不能成活,因此它产生的两种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X a∶Y=2∶5。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考点学与练 专题07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人类遗传病(解析版)

专题07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人类遗传病1.由五年的考频可以看出本专题在全国卷高考中考查的主要内容8是基因的分离定律,伴性遗传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特别是基因的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考查的频度最高。
在每年的试题中,本专题是必考内容,且试题的难度大,分值高,区分度大。
2.从题目形式上看,题目信息主要以文字形式、遗传系谱或表格等其他形式呈现,要求学生利用遗传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推理分析和论证的能力。
3.本专题是应用型知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复习本专题时,首先要理解基因遗传的两定律研究的对象和实质及伴性遗传的机理。
在此基础上,对各类遗传应用题进行归类,总结各类遗传应用题的解题的方法。
人类遗传病的类型主要结合遗传定律和伴性遗传来复习。
【知识网络】知识点一、孟德尔遗传实验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1)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①选材恰当:豌豆是自花传粉,而且是闭花受粉;且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②研究方法由简到繁:先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发现了分离定律,再通过两对相对性状的研究,发现了自由组合定律。
③科学地运用数学统计原理:使用数学统计的方法研究生物遗传,把遗传的研究由以往的描述推进到了定量分析。
④严密地使用了假说—演绎法。
(2)孟德尔实验的操作程序:去雄―→套袋―→传粉―→套袋。
2.性状显隐性及基因型的鉴定(1)性状显隐性判断:②杂交法:具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所表现出的那个亲本性状为显性,未表现出的那个亲本性状为隐性(此法最好在自交法基础上,先确认双方为纯合子前提下进行)。
(2)显性性状基因型鉴定:①测交法(更适于动物):待测个体×隐性纯合子3.相关概念辨析(1)自交和自由交配:自交强调的是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交配,即AA×AA、Aa×Aa、aa×aa;自由交配强调的是群体中所有个体进行随机交配,即AA×AA、Aa×Aa、aa×aa、AA×aa、AA♀×Aa♂、AA♂×Aa♀等随机组合。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7: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Word版含答案

.由五年的考频可以看出本专题在全国卷高考中考查的主要内容是孟德尔定律及其应用,伴性遗传及人类遗传病,基因的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考查的频度最高。
在每年的试题中,本专题是必考内容,且试题的难度大,分值高,区分度大。
.在题型方面,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考查到;在命题形式方面,题目信息主要以文字形式、遗传系谱或表格等其他形式呈现,要求学生利用遗传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设计相关实验。
考查学生获取信息、推理分析和论证的能力。
选择题多注重考查记忆性知识,非选择题注重考查遗传规律及其应用,难度大,需要注意答题的规范性。
年的考纲无变化,本专题是应用型知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复习本专题时,首先要理解基因遗传的两定律研究的对象和实质及伴性遗传的机理。
在此基础上,对各类遗传应用题进行归类,总结各类遗传应用题的解题的方法。
人类遗传病的类型主要结合遗传定律和伴性遗传来复习。
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答题的规范性。
考点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显隐性性状的判断与实验设计方法()根据子代性状判断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中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具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代性状分离比为∶⇒分离比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合理设计杂交实验,判断显隐性.遗传基本定律的验证方法.高考常考的特殊分离比的分析()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①∶―→说明显性纯合致死。
②∶∶―→说明不完全显性或共显性(即与表现型不同)。
()巧用“合并同类项”推自由组合特殊比值(基因互作)①∶∶―→∶(+)∶②∶∶―→(+)∶∶③∶∶―→∶(+)∶④∶―→(++)∶⑤∶―→∶(++)⑥∶―→(++)∶上述各特殊分离比的共性是总组合数为“”,其基因型比例不变,即()∶()∶()∶(),只是性状分离比改变,倘若总组合数呈现“”则表明有的比例“致死”。
呢岸学校高三生物二轮专题提高训练 遗传的基本规律2

咐呼州鸣咏市呢岸学校高三生物二轮专题提高训练:遗传的基本规律2一、选择题1.人类多指基因(T)对正常(t)是显性,白化基因(a)对正常(A)是隐性,都在常染色体上,而且是遗传。
一个家庭中父亲多指,母亲正常,他们有一个白化病且手指正常的孩子,则下一个孩子只有一种病和有两种病的机率分别是A.1/2,1/8 B.3/4,1/4C.1/4,1/4 D.1/4,1/82.下图表示人类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
假设3号与一正常男性婚配,生了一个既患该病又患苯丙酮尿症(两种病遗传)的儿子,预测他们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是 ( )A.9/16B.3/16C.2/3D.1/33.丈夫血型A型,妻子血型B型,生了一个血型为O型的儿子。
这对夫妻再生一个与丈夫血型相同的女儿的概率是 ( )A.1/16B.1/8C.1/4D.1/24.果蝇的基因A-a控制体色,B-b控制翅型,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常染色体上,且基因A具有纯合致死效。
已知黑身残翅果蝇与灰身长翅果蝇交配,F1为黑身长翅和灰身长翅,比例为1∶1。
当F1的黑身长翅果蝇彼此交配时,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身长翅∶黑身残翅∶灰身长翅∶灰身残翅=6∶2∶3∶1。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果蝇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为黑身和长翅B.F1的黑身长翅果蝇彼此交配产生的后代中致死个体占的比例为1/3C.F1的黑身长翅果蝇彼此交配产生的后代中致死基因型有三种D.F2中的黑身残翅果蝇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15.用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的F1全为高茎(Dd),种下F1让其自交得到F2,种下F2豌豆种子,发现F2豌豆植株有高茎和矮茎两种植株,且高茎∶矮茎=3∶1。
关于实现F2中高∶矮=3∶1的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F1形成配子时,位基因分离,形成两种配子②含不同基因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含不同基因组合的种子必须有适的生长发育条件④只需要①项条件,而不需要②③项条件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6.赤霉素是一类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株增高的植物激素。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六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专题能力提升练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专题6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30分钟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果蝇的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由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若一对杂合的长翅果蝇交配后,繁殖出了8只果蝇,则 ( )A.亲代长翅果蝇的基因型是X A Y和X A X aB.子代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1/2C.一定为6只是长翅、2只是残翅D.可能为6只是残翅、2只是长翅【解析】选D。
2号染色体为常染色体,一对杂合的长翅果蝇交配即Aa×Aa,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子代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1/3,A错误、B错误;由于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因此8只果蝇的表现型可能都是长翅,也可能都是残翅,还可能是6只是长翅、2只是残翅,或6只是残翅、2只是长翅等其他情况。
2.孟德尔在探索遗传定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等位基因的说法B.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子代配子生活力相同及个体存活率相同”C.“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D.根据假说,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例接近1∶2∶1,属于演绎过程【解析】选C。
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遗传因子的说法,A错误;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B错误;“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是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C正确;演绎是根据假说内容推测测交实验的结果,即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D错误。
3.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遗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解题指导】关键知识: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的显性和隐性遗传病的特点。
2022《全品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7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1.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得出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点是孟德尔杂交试验获得成功的缘由之一B .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孟德尔总结数据规律C .进行测交试验是为了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D .假说中具有不同基因组成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2.某常染色体遗传病,基因型为AA 的人都患病,基因型为Aa 的人有50%患病,基因型为aa 的人都正常。
一对新婚夫妇中女性正常,她的母亲是Aa 患者,她的父亲和丈夫的家族中均无该病患者,请推想这对夫妇的子女中患病的概率是( )A .1/12B .1/6C .1/3D .1/2 3.节瓜有全雌株(只有雌花)、全雄株(只有雄花)和正常株(雌花、雄花均有)等不同性别类型的植株(相关基因用A 、a 与B 、b 表示),争辩人员做了如图Z7-1所示的试验。
下列推想合理的是( )图Z7-1A .节瓜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打算的,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 .试验一中,F 2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_B_,其中纯合子占1/9C .试验二中,亲本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ABb ,F 1正常株的基因型也为AABbD .试验一中F 1正常株测交结果为全雌株∶正常株∶全雄株=1∶2∶14.一位正常指聋哑人的父亲是短指,母亲为正常指,父母都会说话,已知短指(B)对正常指(b)是显性,会说话(D)对聋哑(d)是显性。
问正常指聋哑人父母的基因型以及正常指聋哑人是由哪种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A .父BBDd ,母bbDD ,Bd 精子,bD 卵子B .父BbDd ,母bbDd ,bd 精子,bd 卵子C .父BBDD ,母bbDd ,BD 精子,bd 卵子 D .父BbDd ,母bbDD ,bD 精子,bD 卵子 5.短尾蝮蛇体色的遗传机理如图Z7-2所示,物质甲、乙均不存在时表现为白色。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图Z7-2A .白蛇的基因型是aabbB .雌、雄黑红花斑蛇交配,后代可能有四种表现型C .黑蛇与红蛇交配的后代可能消灭白蛇D .对杂合黑蛇进行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1的前提是各种配子的成活率均为 100%6.某二倍体植物花瓣的大小受一对等位基因A 、a 把握,基因型为AA 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基因型为Aa 的植株表现为小花瓣,基因型为aa 的植株表现为无花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7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B卷)
(30分钟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验证假设、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
孟德尔利用该方法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①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核遗传现象
②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③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④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
孟德尔利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发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对这些现象提出问题,针对这两个问题分别作出相应的假设,即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及不同对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测交实验对推理进行验证,最后获得结论。
孟德尔未提出“基因”这一概念,孟德尔的两大遗传规律能够很好地解释细胞核中常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对细胞质基因及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不能很好地解释。
2.(2017·全国卷Ⅰ)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 R X r
B.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16
C.雌、雄亲本产生含X r配子的比例相同
D.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bX r的极体
【解析】选B。
已知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F1中出现残翅,说明双亲的长翅均为杂合子,F1中残翅个体的比例为1/4,又在F1的雄性个体中白眼占1/2,则红眼个体在雄性个体中占1/2,因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雄性个体的X染色体来自亲代的雌性,可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BbX R X r和BbX r Y,A项正确;F1中出现长翅的概率是3/4,出现雄蝇的概率是1/2,则F1中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4×1/2=3/8,B项错误;亲本
个体雌性产生X R和X r配子,比例为1∶1,雄性亲本产生X r和Y配子,比例为1∶1,C项正确;白眼残翅雌蝇的基因型为bbX r X r,在形成配子时不仅形成bX r的极体,还形成bX r的卵细胞,D 项正确。
3.(2017·洛阳二模)养貂人让他饲养的貂随机交配,发现平均有16%的貂皮毛粗糙(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隐性基因控制),这样的貂售价会降低。
他期望有更多的皮毛平滑的貂,于是决定不让皮毛粗糙的貂参与交配,则下一代中,皮毛粗糙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
A.8/49
B.4/49
C.2/49
D.1/49
【解析】选B。
设貂皮毛的平滑与粗糙由A、a基因控制,貂群随机交配,平均有16%的貂皮毛粗糙(aa),则在貂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40%,A的基因频率为60%,可知在原貂群内基因型为AA 的个体占36%,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8%。
如果不让皮毛粗糙的貂参与交配,AA与Aa个体数量之比为3∶4,下一代中,皮毛粗糙个体所占的比例是4/7×4/7×1/4=4/49,B正确。
4.(2017·淮南三诊)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B、b位于X染色体上。
A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
一只纯合粉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F1全为红眼,将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得F2。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 B X B
B.F1雌果蝇能产生2种基因型的配子
C.F2粉红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2∶1
D.在F2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占5/6
【解析】选B。
两对基因独立遗传,B、b位于X染色体上,则A、a位于常染色体上。
一只纯合粉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F1全为红眼,则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aaX B X B和AAX b Y,A项正确;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 B X b和AaX B Y,F1雌果蝇能产生4种基因型的配子,B项错误;F2粉红眼果蝇包括aaX B X B、aaX B X b、aaX B Y,雌雄比例为2∶1,C项正确;F2红眼雌果蝇中纯合子占1/3×1/2=1/6,则杂合子占5/6,D项正确。
【方法规律】遗传概率计算中的“算少不算多”
F2红眼雌果蝇中纯合子只有AAX B X B一种,而杂合子有3种,因此计算F2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的比例,直接计算较为复杂,可先求出纯合子的比例,然后再算出杂合子的比例。
5.如图为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在不考虑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和变异的条件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