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家思想

合集下载

中外知名的教育家和他们的教育思想

中外知名的教育家和他们的教育思想

中外知名的教育家和他们的教育思想1. 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蒙台梭利是意大利的一位儿童教育家,她的教育思想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地的幼儿园和学校。

蒙台梭利的核心观点是,儿童具有自主研究的天然欲望和能力。

她主张为儿童提供自由和开放的研究环境,让他们根据自身兴趣和节奏进行研究。

蒙台梭利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自律性、社交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对自然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 教育哲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约翰·杜威是美国的一位教育哲学家,也是进步教育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

杜威强调教育应该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社会和民主进程。

杜威的教育思想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能力和价值观。

他主张学生通过实践和个人经验来建构知识,提倡“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

3. 经典教育家: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教育家和思想家,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德行和修养,以及塑造人的人格和品质。

他主张“教学相长”,认为教师应该通过言传身教来榜样学生,并倡导推崇仁爱、孝顺和忠诚的价值观。

4. 幼儿教育家:弗雷贝尔(Friedrich Fröbel)弗雷贝尔是德国的一位幼儿教育家,他被认为是现代幼儿园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弗雷贝尔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主张通过游戏和自由活动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他强调幼儿园应该是一个充满乐趣和探索的地方,让幼儿能够自由地发展身体、智力和情感。

5. 教育改革家:杜德莱尔(Paulo Freire)杜德莱尔是巴西的一位教育改革家和教育学家,他提出了“解放教育”(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的概念。

杜德莱尔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解放个体和社会的力量,而不是简单的灌输知识。

中外著名教育家简介

中外著名教育家简介

孔丘的教育思想德育论思想:立志有恒;克已内省;改过迁善;身体力行。

教学论思想:勤于学习,广于见闻;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思并重,学以致用;虚心求学奋发不息;启发思维,举一反三;因材施教,实际出发。

教师论思想: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护学生,无私无隐;讲究教法,循循善诱。

孟柯的教育思想德育论思想:尚志养气;反求诸已;改过迁善;意志锻炼。

教学论思想:深造自得;启发思维;循序渐进;专心有恒;因材施教。

韩愈的教育思想教师论:1、教师的任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教师的标准:凡是具备了“道”与“业”的,就可以做教师。

3、师生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圣人无常师”、“不耻相师”。

教学论: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勉;在博的基础上求精;把学习与独创结合起来。

朱熹的教育思想德育论主张:立志;主敬;存养;省察。

教学论思想1、朱熹的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析思;虚心涵泳;切已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2、教学原则方法:自动和适时的启发;勇猛奋发和温故时习;教人有序不可取等;笃行;博学与专精结合。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论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原是一个工夫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销行以为知为了贯彻他的“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思想,他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道德教育方法。

1、静处体悟2、事上磨炼3、省察克治“顺导性情”的童蒙教育论1、顺应性情与鼓舞兴趣2、自求自得与独立思考3、循序渐进与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上,王守仁主张给儿童以“歌诗”、“习礼”与“读书”三方面的教育,陶冶儿童的思想和性情。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1、军国民教育2、实利主义教育3、公民道德教育4、世界观教育5、美感教育“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生活教育”的思想:1、“生活即教育”2、“社会即学校”3、“教学做合一”陈鹤琴的教育思想“活教育”的思想体系1、“活教育”的目的陈鹤琴说:“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中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

中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

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孔丘的教育思想德育论思想:立志有恒;克已内省;改过迁善;身体力行。

教学论思想:勤于学习,广于见闻;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思并重,学以致用;虚心求学奋发不息;启发思维,举一反三;因材施教,实际出发。

教师论思想: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护学生,无私无隐;讲究教法,循循善诱。

孟柯的教育思想德育论思想:尚志养气;反求诸已;改过迁善;意志锻炼。

教学论思想:深造自得;启发思维;循序渐进;专心有恒;因材施教。

韩愈的教育思想教师论:1、教师的任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教师的标准:凡是具备了“道”与“业”的,就可以做教师。

3、师生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圣人无常师”、“不耻相师”。

教学论: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勉;在博的基础上求精;把学习与独创结合起来。

朱熹的教育思想德育论主张:立志;主敬;存养;省察。

教学论思想1、朱熹的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析思;虚心涵泳;切已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2、教学原则方法:自动和适时的启发;勇猛奋发和温故时习;教人有序不可取等;笃行;博学与专精结合。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论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原是一个工夫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销行以为知为了贯彻他的“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思想,他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道德教育方法。

1、静处体悟2、事上磨炼3、省察克治“顺导性情”的童蒙教育论1、顺应性情与鼓舞兴趣2、自求自得与独立思考3、循序渐进与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上,王守仁主张给儿童以“歌诗”、“习礼”与“读书”三方面的教育,陶冶儿童的思想和性情。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1、军国民教育2、实利主义教育3、公民道德教育4、世界观教育5、美感教育“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生活教育”的思想:1、“生活即教育” 2、“社会即学校” 3、“教学做合一”陈鹤琴的教育思想“活教育”的思想体系1、“活教育”的目的陈鹤琴说:“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思想

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思想

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思想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思想(2013-05-10 22:22:01)转载▼分类:魅力教育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思想孔子像孔丘的教育思想德育论思想:立志有恒;克已内省;改过迁善;身体力行。

教学论思想:勤于学习,广于见闻;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思并重,学以致用;虚心求学奋发不息;启发思维,举一反三;因材施教,实际出发。

教师论思想: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护学生,无私无隐;讲究教法,循循善诱。

孟柯的教育思想德育论思想:尚志养气;反求诸已;改过迁善;意志锻炼。

教学论思想:深造自得;启发思维;循序渐进;专心有恒;因材施教。

韩愈的教育思想教师论:1、教师的任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教师的标准:凡是具备了“道”与“业”的,就可以做教师。

3、师生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圣人无常师”、“不耻相师”。

教学论: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勉;在博的基础上求精;把学习与独创结合起来。

朱熹的教育思想德育论主张:立志;主敬;存养;省察。

教学论思想1、朱熹的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析思;虚心涵泳;切已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2、教学原则方法:自动和适时的启发;勇猛奋发和温故时习;教人有序不可取等;笃行;博学与专精结合。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论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原是一个工夫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销行以为知为了贯彻他的“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思想,他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道德教育方法。

1、静处体悟2、事上磨炼3、省察克治“顺导性情”的童蒙教育论1、顺应性情与鼓舞兴趣2、自求自得与独立思考3、循序渐进与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上,王守仁主张给儿童以“歌诗”、“习礼”与“读书”三方面的教育,陶冶儿童的思想和性情。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1、军国民教育2、实利主义教育3、公民道德教育4、世界观教育5、美感教育“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生活教育”的思想:1、“生活即教育” 2、“社会即学校” 3、“教学做合一”陈鹤琴的教育思想“活教育”的思想体系1、“活教育”的目的陈鹤琴说:“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思想

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思想

古今中外着名教育家思想(2013-05-10 22:22:01)分类:古今中外着名教育家思想孔子像孔丘的教育思想德育论思想:立志有恒;克已内省;改过迁善;身体力行。

教学论思想:勤于学习,广于见闻;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思并重,学以致用;虚心求学奋发不息;启发思维,举一反三;因材施教,实际出发。

教师论思想: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护学生,无私无隐;讲究教法,循循善诱。

孟柯的教育思想德育论思想:尚志养气;反求诸已;改过迁善;意志锻炼。

教学论思想:深造自得;启发思维;循序渐进;专心有恒;因材施教。

韩愈的教育思想教师论:1、教师的任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教师的标准:凡是具备了“道”与“业”的,就可以做教师。

3、师生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圣人无常师”、“不耻相师”。

教学论: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勉;在博的基础上求精;把学习与独创结合起来。

朱熹的教育思想德育论主张:立志;主敬;存养;省察。

教学论思想1、朱熹的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析思;虚心涵泳;切已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2、教学原则方法:自动和适时的启发;勇猛奋发和温故时习;教人有序不可取等;笃行;博学与专精结合。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论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原是一个工夫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销行以为知为了贯彻他的“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思想,他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道德教育方法。

1、静处体悟2、事上磨炼3、省察克治“顺导性情”的童蒙教育论1、顺应性情与鼓舞兴趣2、自求自得与独立思考3、循序渐进与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上,王守仁主张给儿童以“歌诗”、“习礼”与“读书”三方面的教育,陶冶儿童的思想和性情。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1、军国民教育2、实利主义教育3、公民道德教育4、世界观教育5、美感教育“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生活教育”的思想:1、“生活即教育” 2、“社会即学校” 3、“教学做合一”陈鹤琴的教育思想“活教育”的思想体系1、“活教育”的目的陈鹤琴说:“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中外著名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中外著名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中外著名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一、孔子:在教育思想上(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用,由博返约);在道德教育上(立志乐道,自省自克,身体力行,改过迁善);教师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二、孟子:道德教育的原则(持志养气、反求诸己、改过迁善、刻苦锻炼);教学原则(自求自得、专心有恒、启发引导、循序渐进)。

三、荀子:首倡性恶论,他认为做教师要具备四个条件:(一)有尊严有威信;(二)有丰富的经验和高尚的信仰;(三)能循序渐进、不凌不乱地进行教学;(四)能了解精细的道理,而且能加以发挥。

此外,要有广博的学识和高深的学问。

四、徐特立:关于思想教育,徐特立在他的教育论著中主要谈了三个方面:一、基本观点教育。

他说:" 普通学校的思想教育,是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唯物史观,贯彻到学校各科课程和实际生活的各方面去。

" 二、道德教育的内容要以“五爱”教育为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

三、纪律教育。

他认为必须坚持说服教育的原则,反对体罚。

他指出,教师本身必须具备一定的品质修养," 教师要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是教学问的;一种是人师,是教行为的。

"五、陶行知:其生活教育的理论体系是由" 生活即教育" 、" 社会即学校" 、" 教学做合一" 三大部分构成。

"教育思想的三个观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六、蔡元培: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文科和理科相通。

七、苏格拉底:第一个提倡用问答的方法进行教学,为后世启发式教学法的先导。

“苏格拉底法”:相互答问、交相争辩的方法,诱导交谈者从自己的暗示中得出他认为正确的答案。

“我不是授人以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

”所以,人们也称" 苏格拉底法" 为" 产婆术" 。

考研 中外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 完整版

考研 中外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 完整版

中外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外国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主张(一)一、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1、课程论:“美德即知识”。

2、苏格拉底方法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被人们称为是“产婆术”。

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体、德、智、美和谐发展:首先训练其身体,必须注意公民的道德教育,阅读、书写,乃至绘画的目的都是为了将来的实际效用,音乐教育是和谐发展的核心。

三、昆体良的教育思想昆体良(约公元35年-100年)是古代罗马教育史上最著名的教育思想家。

著有《雄辩术原理》。

重视幼儿教育。

强调保姆必须是一个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说话准确的人,因为她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幼儿。

主张应尽早让儿童接受学校教育。

在他看来,家庭教育容易使孩子养成冷淡、自夸和羞怯的习性。

对教学原则和方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倡导因材施教,主张按照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课程,坚决反对体罚。

四、蒙田的教育思想蒙田(1533-1592),法国作家和教育思想家,古代希腊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是《散文集》。

培养判断力是教学的头等大事和中心任务,也是全部教学方法的基础和出发点。

蒙田提出的教学方法具体有,1、不要死记硬背。

“即便我们的肚子装满了肉,如果没有消化,有什么用处呢?如果它不转变为我们的东西,如果不给我们营养,增强我们的力量,又有什么用处呢?”2、不要轻易服从权威,不要盲从。

“仅仅跟着别人走的人,不会去探索什么东西,也寻不到什么东西。

”3、不要只学书本知识。

“把世界作为书房。

”4、要因材施教。

如果“采取同样的讲课方法和教育方式来指导很多体质和性情都不相同的儿童,那可能其中只有二三个人可以获得良好的结果。

”5、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多引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6、多练习。

“不要孩子多背诵功课,而是要他行动。

他应该在行动中复习功课。

”7、培养儿童探索事物的好奇心以及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外国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主张

外国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主张

外国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主张外国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主张(一)一、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1、课程论:“美德即知识”。

2、苏格拉底方法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被人们称为是“产婆术”。

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体、德、智、美和谐发展:首先训练其身体,必须注意公民的道德教育,阅读、书写,乃至绘画的目的都是为了将来的实际效用,音乐教育是和谐发展的核心。

三、昆体良的教育思想昆体良(约公元35年-100年)是古代罗马教育史上最著名的教育思想家。

著有《雄辩术原理》。

重视幼儿教育。

强调保姆必须是一个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说话准确的人,因为她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幼儿。

主张应尽早让儿童接受学校教育。

在他看来,家庭教育容易使孩子养成冷淡、自夸和羞怯的习性。

对教学原则和方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倡导因材施教,主张按照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课程,坚决反对体罚。

四、蒙田的教育思想蒙田(1533-1592),法国作家和教育思想家,古代希腊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是《散文集》。

培养判断力是教学的头等大事和中心任务,也是全部教学方法的基础和出发点。

蒙田提出的教学方法具体有,1、不要死记硬背。

“即便我们的肚子装满了肉,如果没有消化,有什么用处呢?如果它不转变为我们的东西,如果不给我们营养,增强我们的力量,又有什么用处呢?”2、不要轻易服从权威,不要盲从。

“仅仅跟着别人走的人,不会去探索什么东西,也寻不到什么东西。

”3、不要只学书本知识。

“把世界作为书房。

”4、要因材施教。

如果“采取同样的讲课方法和教育方式来指导很多体质和性情都不相同的儿童,那可能其中只有二三个人可以获得良好的结果。

”5、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多引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6、多练习。

“不要孩子多背诵功课,而是要他行动。

他应该在行动中复习功课。

”7、培养儿童探索事物的好奇心以及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陈鹤琴
“活教育”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核心。

“活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目的论、课程论、教学论三大部分。

陈鹤琴认为,“活教育”的课程形式应该符合儿童活动和生活方式,符合儿童与自然、社会环境的交往方式。

因此,“活教育”的课程打破以学科组织的传统模式。

幼稚园的课程论
(1)课程应为目标服务。

“课程与方法都是达到目的的工具,所以谈教育,第一应当解释目的。

”在谈目标前,他先确立了“儿童是主体”的思想。

他认为儿童、教材和教师是教育上的三大要素。

(2)课程应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
(3)课程应实施“整个教学法”
“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

”因为儿童生活是整个的,教材也必然是整个的,互相连接不能四分五裂的。

他并主张最好由一位老师去教,以体现整体性,而不致割裂。

(4)课程应当采用游戏式、小团体式等的教学方法。

儿童以游戏为生活,儿童总是喜欢游戏的。

幼稚园的课程又是很容易游戏化的,儿童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学习,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5)课程应当有考查儿童成绩的标准。

五指活动
陈鹤琴指出,人的五指是活的,可以伸缩,互相联系。

而课程是整个的,连贯的,依据儿童心身的发展,五指活动是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一个教育的网,有组织有系统,合理的编织在儿童的生活上。

它包括五个方面:(1)健康活动(2)社会
活动(3)科学活动(4)艺术活动(5)语文活
动。

陈鹤琴指出:“幼稚园的课程全部包括在五指活动中,并采用单元制,各项活动都围绕着单元进行教学。

2.张雪门
课程生活化;关注幼儿的直接经验;来源于生活,但并不零散,并非没有计划和准备的活动;想象要以幼儿已有经验为基础;本土化。

3.张宗麟
张宗麟是我国现代有重大影响的幼儿教育家,清末近代幼儿教育制度建立以来第一位男性幼稚园教师。

张宗麟关于幼儿教育的主要著作,经其女张沪编为《张宗麟幼儿教育论集》。

张宗麟主张从丰富的祖国文化宝库中采撷适合儿童特点的材料,充实幼稚园的设备和教学内容,他提倡收集儿歌、农谚等作为幼稚园的自然科教材,并著文介绍几十种儿童极爱玩的中国传统民间游戏。

对于当时的幼稚教育贵族化的倾向,表示深刻的担忧,主张幼儿教育平民化。

张宗麟认为,幼稚生的生活应当倾向社会性的,必须通过一些直接而容易做到的活动,让儿童去了解家庭的状况、社会职业等具体的社会内容;当然强调幼稚生活动的社会倾向,但是不能抹杀儿童的生活状况和经验基础。

外国教育家
1.柏拉图
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较为系统的学前教育思想的人。

幼儿教育的任务——道德行为的熏陶,形成良好的品质。

其中重要的方面是形成对善恶的认识。

(1)论优生
a对儿童实施国家公育制度
b故事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好形式。

c强调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d重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
e儿童道德教育的方法——模仿
2.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以柏拉图的哲学、教育理论为基础,构建了自己的理论。

亚里士多德主张通过实际活动和反复练习,使学生养成“中庸”适度的道德品质。

西方教育史上“教育立法”思想的开端,首次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3.昆体良
以雄辩术著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善良的、精于雄辩的人——雄辩家。

重视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双语教育。

因材施教、反对体罚、量力而行、启发诱导。

4.夸美纽斯
17世纪捷克杰出的教育家。

被称为欧洲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教育家,同时也是资产阶级新时期的最初一位教育家。

他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家的成果,总结了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实践经验,经过他的研究,上升为理论。

他的教育思想奠定了近代教育理论的基础,在幼儿教育方面贡献很大。

教育的主导原则——“教育适应自然”自然适应性原则
5.洛克
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

他的教育思想是近代西方教育理论的先导。

在从中世纪的宗教教育转变到近代世俗教育的时期,他继承了前人的一些思想,系统阐述了绅士教育理论。

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在人的意识里没有天赋观念(诸如“上帝”、善恶标准、数学公式等),人生下来其心灵犹如一张“白纸”,可以在上面任意涂写。

6.卢梭
受洛克思想的影响,承认感觉是认识的来源,离开对周围的事物的感觉,就无法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教育的自然适应性:即要求教育应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进程,考虑其年龄特征,适应其本性施教。

自然后果法:让儿童通过亲身体验自己的错误行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从中受到教育,并改正错误。

7.裴斯泰洛齐
卢梭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善的,是社会把自然人给糟蹋了;裴斯泰洛齐更多倾向于人的天性是恶的。

自然教育思想,其一是教育应遵循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强调教育不能机械模仿和消极遵循自然);其二教育应符合人的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

8.赫尔巴特
明确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把教育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反映19世纪出德国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特点是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儿童严格管教和主知主义的系统课堂教学,被二十世纪的现代派教育家称为“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

9.欧文
性格形成学说——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出发点:一是反对性格形成的“意志自由论”;二是坚持
“环境决定论”。

基本原则——以科学代替宗教迷信(教儿童认识各种自然规律、直观教学原则,反对幼儿学校进行书本教学。


10.福禄倍尔
近代幼儿教育领域的奠基人,被称为“幼儿教育之父”。

幼儿园作为一种幼儿教育机构的形式一直沿用到现在。

教育的本质——通过教育使人能自由和自觉地表现他的本质,即上帝的精神。

教育的任务:认识自然——认识人类——认识上帝的统一
用自然类比法说明教育必须遵循自然
11.蒙台梭利
是继福禄倍尔之后的一位著名的幼儿教育家。

毕生致力于探索“科学的教育学”,创办了“儿童之家”,创立了独特的幼儿教育方法,并通过撰写教育理论著作和开办国际训练班等方式,促进了现代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自由活动是蒙台梭利教育学说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a“有准备的环境中的自由”的教学法(自由发展的环境、有秩序的环境、生气勃勃的环境、愉快的环境)
b协调自由与纪律的“工作”幼儿期的各种感觉练习及日常生活技能的练习等自发的活动都是工作。

c感觉教育
12.杜威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

被认为是二十世纪影响最大的教育家。

教育的“双中心” ——儿童中心和社会中心
理论基础——实用主义经验论
(1)教育应遵循儿童的身心特点。

只有当儿童具备一定的动机时方可进行某项工作,文化学习也不例外。

(2)书写与阅读的能力严格地被看作工具。

儿童必须学会使用这些工具,正像他要学会使用别种工具一样。

(3)不必作特别的努力教六七岁的儿童阅读,除非有迹象表明某儿童已有这方面的需要。

(4)不要过早的教儿童学习阅读,占用了学习其他有积极内容的科目的时间,并造成儿童眼睛和神经系统的过度紧张。

(5)阅读不应该作为单独的一门科目来教。

13.德可乐利
第一个利用电影手段对儿童活动进行观察的人。

生物和社会的因素制约着儿童心理的发展;“整体化”是儿童认知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