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著名教育家简介

中外著名教育家简介
中外著名教育家简介

中外著名教育家简介

镇康县第一中学罗自良整理

一、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和教育

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儒家

教育理论的奠基人。教育思想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德育论思想:立志有恒;

克已内省;改过迁善;身体力

行。

教学论思想:勤于学习,

广于见闻;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思并重,学以致用;虚心求学奋发不息;启发思维,举一反三;因材施教,实际出发。

教师论思想: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护学生,无私无隐;讲究教法,循循善诱。

古人认为孔子曾修《诗》《书》《礼》《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撰《春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二、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

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

舆,战国中期鲁国邹(今山

东邹县东南部)人。中国战

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

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

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的教育思想是继承孔子

的教育思想而加以发展的。

1.他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明人伦”的君子和大丈夫。

2.关于教育的作用。他强调内心的道德修养,但同时也不否认后天环境对人性的影响。

3.他注意道德教育的培养和道德意志的锻炼。

4.在教学方法上。他主张包括深造自得、专心有恒、循序渐进、重思存疑、因材施教等。重要著作《孟子》。

三、荀子

荀子(约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38

年),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

山西临猗)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学

家、政治家,儒家重要代表人物,时人尊称

“荀卿”。

荀子重视教育和学习功能。他认为,学

习对人是至关重要的,教育决定了人后天的成长。他指出,知识和德性修养是通过积累而成的。他认为学无止境、后来居上。《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重要著作《荀子》。

四、董仲舒

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

汉广川郡(今衡水景县广川镇大董古

庄)人。他是汉代教育的立法者,被称

为“汉代的孔子”,是中国教育史上一

位有影响的教育家。

在关于文教政策的论述中,董仲

舒提出:1.兴学校以广教化、育人才。

2.行选举以拔擢贤才。

3.独尊儒术以统一思想。在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方面,董仲舒主张:以仁安人、以义正我;强勉行道;必仁且智;重义轻利。关于教学原则和方法,董仲舒提出:强勉学问;节博合宜;专一虚静。代表作品《天人三策》、《士不遇赋》、《春秋繁露》。

五、朱熹

朱熹(1130—1200年),朱熹字元晦,

号晦庵,别称紫阳,生于福建尤溪,祖籍徽

州婺源(今属江西)。中国南宋哲学家、教育

家、宋代集理学之大成者。

重视家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其教育主张

的一大特点。他认为只有通过严格的家庭教育,才能使学子“变化气质”;只有从小打下基础,学成技能,长大以后才能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重视教学与读书方法,是朱熹教育思想的又一特点。他首先注重学习目的教育,认为一个人要求学,必须先“立志”,“立志不定,如何读书”。教师教学要“专一”,不可间断。教学中他注意穷理与笃行。朱熹还明确提出教师的任务是指引学生读书。他强调为学要靠主观努力。教师只做得个引路的人。“指引者,师之功也。”这正是教师的责任所在。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他主张严格要求,明细规定,多从积极方面教导,少从消极方面防止。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代表作品有《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等。

六、王夫之

王夫之(1619年-1692年),

字而农,号姜斋,汉族湖南衡阳

人。明末清初卓越的唯物主义思

想家和教育家。

王夫之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以

下几方面:他所说的“习成而性

与成”,就是认为人的知识、

才能和道德是后天学习的结果,从而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他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学思结合。学和思可以相互促进,博学是思远的基础,而思遇到困难,就会更加勤学。他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着重力行实践,即“教必著行”。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努力实

行,学以致用,才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他指出了教学过程归根结蒂是教为了学,教师主要起指引的作用。他也要求教师须是"善教者",只有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兴趣,觉得有收益,从而“本心乐为”,才能自勉。代表作品有《读通鉴论》、《宋论》、《尚书引义》、《读四书大全说》。

七、严复

严复(1853—1921),原名宗光,

字又陵,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

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

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

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

“先进的中国人”之一。曾担任过

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

学校长。

严复提倡教育救国,影响最大

的是他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

首次把进化论的思想传播到中国,提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他从进化论的观点出发,认为中国之弱,就是因为民智闭塞,学术空疏,缺乏竞争的总体实力,救国的唯一良方“开民智”,即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严复提倡西学。他反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认为中西之学各有其体用,要从政治制度上进行改革,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资产阶

级教育方针。严复是中国最早论述三育并重的教育家。他说:“讲教育者,其事常分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代表作品有,译亚当·斯密《原富》、孟德斯鸠《法意》、赫胥黎《天演论》。

八、蔡元培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

浙江绍兴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

是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前驱者,

杰出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教育

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

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

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

风。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

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

令》。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提倡完全人格教育。“完全人格”是他要培养的自由、民主、平等社会新人的目标。为实现对国民进行完全人格教育,他提出了“五育”并重、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在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发展史上,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了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皆今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家。2. 力倡“尚自然、展个性”。这与他倡导培养具有完全人格的民主社会建设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具

有完全人格的个体需要靠力倡“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来造就。3. 主张教育独立,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大学教育思想在蔡元培整个教育思想体系中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其主要思想为:(1)大学的性质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2)大学办学原则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3)大学学科的设置应沟通文理、废科设系。(4)实行教授治校。代表作品有《蔡元培自述》、《中国伦理学史》。

九、陶行知

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浚,

安徽省徽州歙县人。中国近代教育家、

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

被人们称为“当今圣人”,被毛泽东誉

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一生开展了七大教育运动,

一是发动平民教育运动,二是推行乡村

教育运动,三是开展普及教育运动,四

是发起国难教育运动,五是投身战时教

育运动,六是从事全面教育运动,七是

倡导民主教育运动。陶行知在批评和继承古今中外各种教育思想和总结自己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六大教育理论: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合一为其三大基本原理。二是民主教育理论。反对教育脱离大众,仅为少数统治者服务,坚持教育必须属于人民、依靠人民和为了人民的幸福。三是全民教育理论。

他提出扫除文盲、普及教育、治愚与治穷相结合。四是全民教育理论。教育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且具有创造精神的人,要心、手、脑并用,真、善、美合一。五是全程教育(终身教育)理论。他认为,教育必须贯穿人生的始终,主张不同阶段的教育应从纵的方面相互连接,构成一个完整系列。六是创造教育理论。他提出教育者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郭沫若曾赞道:“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后陶行知。”代表作品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等。

十、徐特立

徐特立(1877~1968),原名懋

恂,字师陶,湖南善化(今长沙

县江背镇)人,中国革命家和教

育家。徐特立一生大部分时间从

事教育活动,是一位德高望重的

卓越的教育实践家。

他重视学习教育和师范教

育。重视劳苦大众及其子女的教

育。注重自然科学的教育和自然

科学人才的培养。重视教学方法。他主张理论应联系实际,学生要实习,师范要班附中附小作为实习基地。他提出道德教育的内容要以“五爱”教育为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

共财物。他认为必须坚持说服教育的原则,反对体罚。他非常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一贯重视体育锻炼和劳逸结合。他强调社会尊师,主张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代表作品有《徐特立文集》等。

十一、晏阳初

晏阳初(1890—

1990),又名兴复、遇春、

云霖,四川巴中人,著名

教育家、社会学家。主要

从事平民教育工作和社

会建设工作。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

渗透在他的平民教育与

乡村改造的理论和实践

之中,主要有如下几点:

1.办教育为强国救国,培

养“四力”新民。所谓“四

力”,就是知识理、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2.坚持教书育人,教人“做整个的人”。“整个的人”,第一要有知识力,第二要有生产力,第三要有公德心。3.以“开发脑矿”,提高民族素质的办学方针。“开发脑矿”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除文盲”,开发智力;二是“做新民”,提高觉悟。4.“以社会为实验室”,“调查、研究实验”、“表征农家”的实验方法论。5.要求乡村改造工作具备四个“C”的素质。四个C

具体是指能力、创造力、奉献精神和品行。6.中等师范学校要“以培养乡村小学师资及农村改造民众教育实施人才为宗旨”。代表作品有《平民教育概论》、《平民教育的真义》、《农村运动的使命》。

十二、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Socrates,

公元前469—公元前399

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

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

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

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

贤”,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

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是

造就治国人才。他认为治国

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最后,他主张教人锻炼身体。健康的身体不是天生的,只有通过锻炼才能使人身体强壮。在教学的方法上,他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

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它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

十三、柏拉图

柏拉图(Plato,约公元前427

年-公元前347年),古希腊伟大的

哲学家、教育家。是西方教育史上

第一个提出完整的学前教育思想并

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的人。

柏拉图构建的理想教育体系,可

以概括为:1.同时提倡公共教育和

精英教育。包括教育是国家的事业,

教育具有选拔作用。2.以培养“哲学王”为最高目的。3.理想的社会有三个层次、四种美德:分别是统治者、管理者、生产者和智慧、勇敢、节制、正义。柏拉图十分重视学前教育和普通教育,注重男女平等。他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四科” (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支配了欧洲的中等与高等教育达1500年之久。他有一句名言: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代表作品

有《理想国》、《法律篇》等。

十四、亚里斯多德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前384年

—前322年),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科学

家、教育家,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西

方文化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主要可以概括为三方面:1. 论三种灵魂与三种教育。他认为人有三种灵魂:理性灵魂、非理性灵魂和植物性灵魂。根据他的灵魂论把教育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体育、德育、智育。其中体育是基础、智育是最终的目的。2.论儿童的年龄分期。他是最早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按年龄划分教育阶段的主张的人。3.论音乐与文雅教育。他认为音乐是进行美育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智力的发展,更是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他主张“文雅教育”,把学科分为实用和文雅两种,实用学科为实际生活服务,具有功利性,是不高尚的;文雅学科没有功利性,是专供闲暇和享受用的,是高尚的。亚里士多德主张通过实际活动和反复练习,使学生养成“中庸”适度的道德品质。代表作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伦理学》等。

十五、夸美纽斯

扬·阿姆斯·夸美纽斯 (捷克

文:Jan Amos Komensky;德文:Johann

Amos Comenius,1592—1670),17世

纪杰出的捷克教育家、近代资产阶级

教育学的奠基人之一。

《大教学论》一书,集中反映了

夸美纽斯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张,是近

代资产阶级的一部比较有系统的教育

著作。夸美纽斯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给人以知识、德行和虔信,使人能理解万物和利用万物。夸美纽斯对教育作用作了高度的估价。首先他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他重视儿童的差异和后天教育。他论述了普及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论述了普及教育的主要场所,应该设在公立的初等学校里。夸美纽斯对近代教育学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他所确立的班级教学制度及其理论。他还提出了统一学制的思想。主要著作有《母育学校》、《大教学论》、《语言和科学入门》等。

十六、卢梭

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

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

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的民

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

开创者,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

物之一。

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自然

教育理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

自然天性充分得到发展的“自然

人”。从培养自然人的目的出发,卢梭强调了劳动教育,视劳动教育为培养新人不可缺乏的途径。关于智育,卢梭认为让儿童学习的知识要有用处,应是儿童的智力所能理解的;在他看来,教学的基本任

务在于发展儿童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好奇心和兴趣;他提出的教学方法包括直观教学、发现式教学等等。代表作品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等。

十七、裴斯泰洛齐

裴斯泰洛齐(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1746--1827),是享誉世界的

瑞士教育家、教育改革家。裴斯泰洛齐提

出了“教育心理学化”,创立了爱的教育

理论和要素教育理论,是要素教育思想的

代表人物。

“要素教育”的基本含义是:教育过程

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理解的、易

于儿童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步过渡到更加复杂的"要素",以促进儿童各种天赋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家庭教育是裴斯泰洛齐认为的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他提出和论证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把家庭教育看作是自然教育的原型、社会教育的榜样,认为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代表作品有《林哈德与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等。

十八、赫尔巴特

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1841)是19

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

的奠基人。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赫尔巴特明确提出教育学的科学性问题。他在哲学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教学理论,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了道德教育理论,从而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赫尔巴特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思想。从而使道德教育落实在学科教学的坚实基础上,也使学科教学具有了道德教育的任务,成为教育的基本原则,推进了教育理论的发展。赫尔巴特还根据“统觉”学说,强调教学应该是一个统一完成的过程,提出形式教学阶段理论。他将教学过程分为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代表作品有《普通教育学》、《心理学教科书》、《教育学讲授纲要》等。

十九、杜威

约翰·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是美国最有声望的实用

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

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

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

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

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

会”。教育即生活。最好的教育就

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在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教学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个基本原则。“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入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杜威认为,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因此,学校必须要提供可以引起思维的经验的情境。代表作品有《哲学之改造》、《民主与教育》等。

二十、苏霍姆林斯基

瓦西里·亚力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В·А·Сухомлинс

кий,1918-1970),前苏联著名

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在帕

夫雷什中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

学的校长、教师和教育者长达32

年。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

讯院士。

苏霍姆林斯基从多角度论述

了教育目的,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个观点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即应使“智育、

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在一起,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现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基本上构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教学论。他从智育的基本任务出发,要求正确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两对矛盾,即教学——教育、教学——发展。他坚决反对那种只给知识,不重视发展智力的教学。他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讲课力求生动、形象、有趣、反对“满堂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论学校管理中,他认为校长不能陷入事务的漩涡,也不能官腔官调的行政命令来领导。他说:“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他指出,一个好校长必先是一个好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主要是抓住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这个“主要杠杆”。关于教师管理。他认为,要办好一所学校,没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不行的。作为学校领导,应该关心爱护教师,尽量减轻教师的负担。主要著作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和青年校长的谈话》等。

二十一、布鲁纳

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 , 1915— )美国

认知学派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他

是认知心理学的先驱,是致力于将

心理学原理实践于教育的典型代

表,也是被誉为杜威之后对美国教

育影响最大的人。1965 年任美国

心理学会主席。1972-1980 年任牛津大学教授。1980 年以后任纽约大学教授。布鲁纳十分重视认知发展的研究。

他强调说:“一个教学理论实际上就是关于怎样利用各种手段帮助人成长和发展的理论。”为了适应现代科学发展,布鲁纳提出了“学科基本结构”的思想。所谓的“学科基本结构”,就是指某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布鲁纳十分重视教学原则对学生最有效地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作用,并认为它也为评价任何一种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提供了一个标准。在教学方法上,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他认为,儿童应该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按自己观察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表现学科。主要著作有《教育过程》、《教学理论探讨》、《教育的适合性》等。

参考文献:

1.吕渭源.中外著名教育家大全[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5.

2.雷克啸.中外著名教育家[M].黑龙江: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5.

3.朱成良.筚路蓝缕启山林:中外著名教育家业绩及思想述评[M].江苏:江苏大学出版社,2009.

4.黄仁贤,洪明.中外著名教育家简介[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5.《山东教育》杂.中外著名教育家小传[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2.

世界十大著名音乐家

世界十大著名音乐家 年3月21日出生在德国的埃森纳赫城。他的家庭是一个音乐世家,大约从16世纪开始,巴赫家族就已经出现了一些著名的音乐家。在这个家庭所出生的20多名音乐家中巴赫的成就最高,名字最响亮。他的父亲是一名中提琴手,哥哥是风琴师。巴赫早年丧父,便在哥哥的指导下学习音乐,很快便掌握了风琴、小提琴等乐器的演奏方法,同时在作曲方面已崭露头角。中学毕业后,他开始自己艰苦的音乐艺术生涯,在宫廷里和一些教堂里担任乐师。当时他身份低下,生活十分贫苦,但就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是创作出了许多价值很高的作品。 巴赫一生没有离开过自己的祖国,因此他的作品最能反映德国社会和人民生活的特点。他的作品风格庄重而严谨,写作技巧高招,作品内容深刻,对许多音乐形式都作了重要的发展和创新,如协奏曲、管弦乐曲和钢琴曲等。 他确定了十二平均律的理论,并为此创作了《平均律的钢琴曲集》。在钢琴演奏技巧上,他完善了指法的运用,这对钢琴曲的创作、演奏、钢琴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巴赫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除了著名的《平均律的钢琴曲集》外,还有《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布兰登堡协奏曲》及《农民康塔塔》等。 巴赫继承和发扬了前辈作曲家的创作手法,把复调音乐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对小提琴协奏曲形式的完善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布兰登堡协奏曲》对交响音乐的产生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钢琴音乐也十分突出,为后来贝多芬钢琴音乐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巴赫不但是一个伟大的作曲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演奏家的优秀的音乐教育家。他在世时重用贫困,没人过问他的作品,死后数十年才得到人们的重视。他成为人们推崇的最伟大的古典音乐大师,并在世界音乐史上享有音乐之父的美称。 1732年4月1日出生于奥地利的罗劳村,1809年5月1日

中外著名教育家简介

中外著名教育家 朱永新,1958年生,江苏大丰人,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新教育改革发起人,主张以人的个体生命为本位,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的目标并实施教育,为了一切人,为了一切人的发展。著有《朱永新教育文集》、《中华教育思想研究》、《我的教育理想》、《困境与超越——当代中国教育述评》、《回到教育原点》、《走近最理想的教育》等。 名言: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叶圣陶(1894-1988),叶圣陶,江苏苏州人,卓越的教育家、文学家,现代文化教育的一代宗师。他认为,中国现代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学生能够自己学习,并且适应社会变化,自学一辈子。他提出了一个以自学为基础、以讨论为深化、以应用为发展的基本教学模式。阐述了“引导自学”的八条教学原则以及相应的一整套方法。《叶圣陶教育名篇》收录了叶圣陶先生有关教育的精华文章。 名言:唯有老师善读善写,乃能导引学生渐进于善读善写。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最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等。 名言: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徐特立(1877—1968),湖南善化人。他创立了“群众本位”教育科学发展,通过延安自然科学院的实践,首倡教育、科研、经济“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他的新道德教育和创造教育学说,为当代中国推行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他主张教育“重在育”,教学“学为主”。他“对自己是学而不厌,对别人诲人不倦”,著有《徐特立教育文集》等。 名言:教育的作用是按一定的社会形式,培养一定的人格,为一定的社会服务。 魏书生,1950年生,河北省交河县人,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他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培养学生人生态度和学习动机的“松、静、匀、乐”四字诀,并以此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他的建立互助关系、发展学生人性与个性、多跟学生商量等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诠释了他先进的教育理念。至今已发表了100多篇文章,主编、撰写出版了15本书。其中《班主任工作漫谈》、《家教漫谈》和《魏书生文选》(一、二卷)越来越受欢迎和好评。 名言: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敞。

世界著名音乐家简介及作品资料讲解

世界著名音乐家简介 及作品

精品资料 贝多芬(1770—1827)出生于波恩,自幼学习弹琴,1787年曾到维也纳向海顿学习作曲,并结识莫扎特。贝多芬生活在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和维也纳体系的时代,欧洲的民主和民族意识此时正日益兴起。他的作品正反映了这些时代的特征,或歌颂英雄,或反对封建,争取民主自由和美好未来。其主要作品有《悲怆》奏鸣曲、《月光》奏鸣曲、《命运交响曲》(即第五交响曲)、《合唱交响曲》(即第九交响曲)等。贝多芬的晚年十分凄凉,在贫病交加中死去。但是,人民忘不了他,1827年3月29日,贝多芬的葬礼举行时,有二千多人参加护灵。贝多芬对音乐的最重要贡献是交响曲,因此他被誉为“交响乐之王”。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斯堡一个宫廷乐师之家。1772年,16岁的莫扎特终于结束了长达10年之久的漫游生活,回到自己的家乡萨尔斯堡,在大主教的宫廷乐队里担任首席乐师1791年莫扎特贫病交加在维也纳逝世,享年仅35岁。莫扎特的主要代表作有:歌剧22部;以《费加罗的婚礼》(The Marriage of Figaro)、《唐璜》、《魔笛》最为著名。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 德国作曲家约翰·塞巴斯提安·巴赫,1685年3月21日诞生在属于图林根州边远小城市爱森纳赫的一个祖祖辈辈以音乐为职业的平民家庭.十五岁起,巴赫也开始从事自己的音乐职业生涯---在卢内堡一个教会附属的圣咏团当歌童(1700年),在魏玛公爵的乐队拉小提琴(1703年),在安什塔特一所新教堂(1703年)和缪尔豪森的教堂(1707年)弹管风琴,然后又到魏玛任公爵侍从管风琴师兼宫廷音乐师(1708年),在刻顿一个没落小宫廷任乐队长(1717年),最后在莱比锡任圣多玛教堂合唱指导和教堂附属歌唱学校教师(1723年).巴赫在担任各种音乐职务的同时,一直孜孜不倦致力于音乐创作,写出大量各种类型的作品.1750年7月28日,他在莱比锡逝世,他遗下的子女很多,由于家境困难,身后萧条,他的妻子甚至不得不靠别人的施舍度日. 巴赫(巴哈)(1685—1750),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以创作《勃兰登堡协奏曲》、《b 小调弥撒曲》、《平均律钢琴曲集》、《哥德堡变奏曲》以及大量的教堂音乐和器乐曲而著称。他把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中国著名教育学家简介

中国著名教育学家简介 中国著名教育学家简介 孔子,春秋时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华夏教师第一人,被后人尊为“万世师表”,乃教师的“师祖”,他的教育思想结集在《论语》一书中。 韩愈,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在教育史最突出的贡献是他关于教师的论述——《师说》,阐明了“从师”、“为师”的重要性,提出教师的任务应是“传道”、“授业”、“解惑”,表明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学相长”观点。 章太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学者、教育家,他重视教育的作用,主张教育必须为革命服务,认为教育的内容应德育、智育、体育三者并重;他手定的切音方法被确定为全国通用的注音符号,沿用了三十多年,对统一汉字读音做了不少贡献,著有《太炎教育谈》等书。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青年时代开始从事教育工作,他始终把教育作为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杂文形式多次发表对教育的评论和意见,提倡新道德新文化教育,反对奴化教育。 蔡元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他对教育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是改革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他最突出的功绩一是把中国两千年的专制教育改变为国民教育(即资产阶级教育),二是把北京大学改革为现化大学的模式,对中国教育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有《蔡元培教育文选》等专著。 李大钊,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无产阶级教育家,他是我转入驶上最早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论述教育本质的第一人,指出阶级社会的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他是我国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也是在旧中国的大学讲坛上公开讲授马克思主义并依据辩证唯物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点组织教材进行教学的第一人,其教育思想和革命教育实践,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份宝贵遗产。

中外音乐家简介

贝多芬是一位集古典主义大成的德意志古典音乐作曲家,也是一位钢琴演奏家。贝多 芬出生在德国波恩,祖籍佛兰德,自幼跟从父亲学习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华,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1787年以后,贝多芬担起了全家生活的经济重担。1792年,贝多芬在 海顿的鼓励与支持下,来到维也纳定居。1797年以后,贝多芬患了耳聋病,病情逐年恶化。 26岁时失聪。对一个音乐家来说,再没有比这一打击更沉重的了!但贝多芬最后的晚年是 他一生最悲惨、最痛苦的年月,孤寂和贫困的威胁使他穷愁潦倒,孑然一身,1827年3月26日病逝于维也纳。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等等。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在东亚,贝多芬被尊称为“乐圣”。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 F.F.Chopin 1810 —1849), 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1810年,肖邦出生于波兰;1817年开始创作;1818年登台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 后因华沙起义失败而定居巴黎,从事教学和创作。1849年,肖邦因肺结核逝世于巴黎。肖 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德语:Wolfgang Amadeus Mozart , 1756年1月27 日―1791年12月5日),生于奥地利(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 祖籍是德国,他的父亲列奥波尔得?莫扎特是那座城中宫廷天主教乐团的小提琴手,也是一位作曲家,并拥有绝对乐感。他的母亲也热爱音乐,会拉大提琴和小提琴。其中最出名的歌 剧是:《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笛》。莫扎特是奥地利作曲家,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幼年时被誉为“音乐神童”,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 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莫扎特毕生创作了754部作品,622部已完成,132部未完成,其中 包括22部歌剧、41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 聂耳(1912年2月14 日—1935年7月17日),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汉族,云南玉溪人,中国音乐家。从小家境贫寒,他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正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产物。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 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年仅23岁。聂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 者,代表作有《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码头工人》、《新女性》、《毕业歌》、《飞花歌》、《卖报歌》、《梅娘曲》等等。聂耳开辟了中国新音乐的道路,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

中国著名的音乐家简介

冼星海: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原籍广东番禺,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1918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1926年入北大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此间,写有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以及小提琴曲《郭治尔-比戴》等,现已收集到他的作品近三百件。此外还写了《聂耳——中国新兴音乐的创造者》、《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等大量音乐论文,已发表的有三十五篇。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聂耳: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一作紫艺。笔名曾用过黑天使、噪森、浣玉、 王达平等。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自幼喜爱花灯、滇剧等民间音乐,会演奏多种民间乐器。 大革命时期曾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十八岁到上海,翌年考进“明月歌舞团”,向黎锦晖学习作曲。因不满剧团的方针,于1932年退出,去北平与李元庆等开展革命音乐活动。后回上海参加剧联音乐小组,发起组织了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并在联华影业公司、百代唱片公司工作,为左翼进步电影、话剧、舞台剧作曲。1933年在创作上初试锋芒,创作了《开矿歌》、《卖报歌》、使人耳目一新。1934年是他的“音乐年”,《大路歌》、《开路先锋》、《毕业歌》、《新女性》、《码头工人歌》、《前进歌》、《打长江》等歌曲以及《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民族器乐曲,都是这一年完成的。1935年,写下了《梅娘曲》、《慰劳歌》、《塞外村女》、《自卫歌》、《铁蹄下的歌女》以及建国后定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他从事音乐创作时间只有两年左右,却为八部电影、三部话剧、一部舞台剧写了二十首主题歌或插曲,加上其他歌曲十五首和根据民间音乐整理改编的民族器乐合奏四首、口琴曲两首,共创作了四十一首音乐作品。此外还发表了《黎锦晖的“芭蕉叶上诗”》、《中国歌舞短论》等十五篇战斗性的音乐论文和《时代青年》等三部电影剧本(生前未出版)。 1935年到日本,准备经欧洲去苏联求学,不幸于游泳时溺死于藤泽市鹄沼海中。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第一次在歌曲中塑造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光辉形象,是我国当之无愧的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

中外音乐史常识

中外音乐史常识 1. 三大安魂曲是指哪三首呢 三大安魂曲是指莫札特的《D小调安魂曲》、威尔第的《安魂曲》和佛瑞的《安魂曲》。 2. 三大神剧是指哪三首呢 三大神剧是指韩德尔的《弥赛亚》、海顿的《创世纪》和门德尔松的《伊利亚》 3. 中国乐器有哪几类呢中国乐器依八音分类法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 4. 中国传统音乐如何分类呢中国传统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民间曲艺,民间戏曲,民间器乐! 5. 西方乐器如何分类呢 西方乐器总括分为擦弦、木管、铜管及敲击四大类 6. 五大纲琴协奏曲是指哪几首呢 贝多芬的《第五号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皇帝”》、柴可夫斯基的《第一号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拉赫曼尼诺夫的《第二号C小调钢琴协奏曲》、舒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和李斯特的《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合称为“五大纲琴协奏曲”》其实还有拉赫曼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这是公认的世界最难钢琴曲。 7. 六大交响曲是指哪几首呢 六大交响曲包含了贝多芬的《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舒伯特的《第八未 完成交响曲》、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和柏辽兹的《幻 想交响曲》 8. 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是哪几首呢 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的《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和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四大小提琴协奏曲,老师提的问题,很遗憾当时没有答上。 11.音乐史上的3B (4B)是指哪些人呢 布拉姆斯( Brahms, Johannes )、巴赫( Bach, Johann Sebastian )与贝多芬( Beethoven, Ludwig van )三人并称为音乐史上的3B,若是4B就要另加巴尔托克(Bartok, Bela ) 在音乐史上,通常我们会把巴赫的,《钢琴十二平均律曲集》比喻为旧约圣经,且把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比喻为新约圣经,这是去年考试没有答上的问题! 12 ?音乐的新旧约是指什么呢

教育家典藏资料十个古今中外经典教育故事

教育家典藏资料 3、教研专题二:分享十个古今中外经典教育故事 一、无声的教育:老禅师的育人技巧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二、人格的力量:张伯苓先生以身作则戒烟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三、一句话改变学生的命运:皮尔保罗校长“妙手回春”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句普通的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 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汗的聚集地。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一天,当他从又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上面的那句话并给予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 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经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他记下了校长的话并坚信这是真实的。从那天起,“纽约州

世界著名音乐家及代表作

音乐之父——巴赫( 德国) 音乐神童——莫扎特( 德国) 古今乐圣——贝多芬( 德国) 歌曲之王——舒伯特( 德国) 音乐神灵——韩德尔( 德国) 指挥之王——卡拉杨( 德国) 歌剧之王——威尔弟( 意大利) 音乐之王——斯卡拉蒂( 意大利) 小提琴之王——帕格尼尼( 意大利) 进行曲之王——苏萨( 美国) 流行歌曲之王——福斯特( 英国)

园舞曲之父一一老约翰·施特劳斯( 奥地利) 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 奥地利) 交响曲之王——海顿( 奥地利) 交响乐诗人——柏辽兹( 法国) 印象派大师——德彪西( 法国) 轻歌剧之王——奥芬巴赫( 法国) 管弦乐色彩大师——拉威尔( 法国) 钢琴诗人——肖邦( 波兰) 钢琴之王——李斯特( 匈牙利) 舞剧音乐大师——柴科夫斯基( 俄国) 伯牙:古代传说人物,生于春秋战国时代,相传琴曲《水仙操》、《高山流水》是他的作品。师旷:春秋时代晋国音乐家,相传《阳春》、《白雪》、《玄默》三操是他的作品。 嵇康:三国魏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单乐家,以所弹《广陵散》知名。

雷海青:唐代著名宫廷艺人,精通琵琶,因反对安禄山被支解示众。 李龟年:唐代宫廷乐师,作《渭州曲》。 董庭兰:唐代古琴家,以善弹《胡茄十八拍》的两种传谱著称。 姜夔: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有《律吕新书》等音乐著作。 朱权:明代戏曲理论家、剧作家和古琴家。论著有《神奇秘谱》、《太和正音谱》等数十种。 王玉峰:清末民间盲艺人,以“三弦弹戏”模仿谭鑫培、龚云甫等京剧名演员唱腔知名。 华彦钧:现代民间音乐家,人称“瞎子阿炳”。所作《听松》、《二泉映月》、《寒春风曲》等二胡曲最为依妙。 刘天华:现代作曲家、民族乐器演奏家,所作《良宵》、《光明行》、《空山鸟语》等二胡曲发展了二胡的表现手法。 聂耳:我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奠基者,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作有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开路先锋》、《大路歌》、《前进歌》、《铁蹄下的歌女》等三十余首及歌剧《扬子江暴风雨》。 冼星海:现代作曲家、人民音乐家。作品有大合唱《黄河》、《生产》等,歌曲有《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交响组曲《满江红》等。 张曙:现代作曲家,作品有《保卫国土》、《洪波曲》等二百余首。 麦新:现代作曲家,作品《大刀进行曲》、《游击队歌》,在群众中广泛流传。 巴赫:德国作曲家,代表作有《b小调弥撒曲》、《马太:受难曲》和管弦乐《序曲》等。 海顿:奥地利作曲家。代表作有《伦敦交响曲》、清唱剧《创世纪》和《四季》,交响曲《告别》、《惊愕》、《时钟》等。 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魔笛》、《唐璜》等,并首创独奏协奏曲形式。 贝多芬: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等交响曲,和《热情》、《悲怆》、《暴风雨》等钢琴奏

世界著名教育学家介绍

【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学家。 出身于雕刻匠和助产士家庭,他坚决拥护氏族贵族寡头的专制统治,反对雅典奴隶主民主共和国制度,由于他与奴隶主贵族派勾结,70岁时,被法庭判处死刑。 他聚徒讲学,常踯躅于雅典的街头巷尾,与任何愿意向他请教的人讨论各种政治、哲学和伦理道德问题。先后私人讲学20多年。主张培养有"正义"、"勇敢"、"节制"等美德的人,才能治理国家;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有完美道德的人。 因此,他特别重视青年的道德修养,提出了知识与德行的关系以及德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的教育理论问题。他在辩论中常运用所谓苏格拉底问答法,不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启发学生自己思索,寻求结论。后来西方教育史上的启发式教学法,就来源于苏格拉底教学法。 【柏拉图】(约前427-前347)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学家。 出身于贵族奴隶主家庭。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早年学习过音乐、诗、绘画和哲学。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后,他离开雅典,到处游历。 40岁时,他在雅典附近的体育馆里办了一个学园"阿加德米",收徒讲学。他在《理想国》和《法律篇》两书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教育观点。他希望建立一个由哲学家、军人和劳动者三个社会集团各按其本性而尽职的理想社会。教育应为建立和巩固这种理想的社会秩序服务。教育的主要对象是"理想国"中的第一、第二等级,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理想国"的统治者。他提出儿童3岁前应在家受教育;3-6岁进入国立儿童院;7-17岁进国立初等学校;18-20岁受专门训练;期满后大部分人经考核终生服役;少数优异者再学10年,经考核任国家官吏;其中的更少数特优者再学习辩证法,至35岁成为哲学家。 主要著作有《理想国》、《法律篇》、《沙米底斯篇》、《美诺篇》、《蒂迈欧篇》等。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学家。

中外音乐简史与名作赏析期末复习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音乐与名作欣赏 ●远古时期的音乐文化具有歌、舞、乐相互结合的特点。比较大型的乐舞有黄帝的《云门》、尧的《咸池》、舜的《韶》等。其中以《韶》的艺术水平最高。 ●夏商时期的《大夏》歌颂了原始社会氏族部落首领夏禹治水的事迹,而《大濩[hù]》则歌颂了商汤伐桀[jié]的功绩。这些音乐已变成为帝王歌功颂德、“以昭其功”的工具。 ●商朝巫风盛行,出现了专司祭祀的巫(女巫)和觋[xí](男巫),他们不仅参与神权统治,还充当职业音乐舞蹈家。 ●西周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庞大的王家音乐机构——大司乐,负责全国的音乐行政、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三方面的工作。周代的宫廷音乐大体可分为“六代之乐”、“颂乐”、“雅乐”、“房中乐”、“四夷之乐”。 ●春秋战国时期,从奴隶制到封建制转变,在思想、学术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在新思潮的影响下,雅乐逐渐退居到仪式乐的地位,俗乐在音乐生活中渐渐地占据重要地位。民间的歌唱艺术盛行起来,形成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还出现了独特的说唱形式“成相篇”。 ●从西周到春秋战国,在乐律和音乐理论方面,出现了音阶、调式、和转调的理论。十二个半音的音律结构已经形成,管仲的“三分损益法”是世界上最早制定的十二平均律的理论。 ●“乐府”是秦汉时期建立的音乐机构,在汉武帝时期最为兴盛。由音乐家李延年担任协律都尉,司马相如等十八位文学家担任歌词编写工作,乐府促进了汉代民间音乐的繁荣。 ●“相和歌”是乐府中最主要的音乐形式,始于汉初,是我国北方各地普遍流行的一种民间音乐。相和歌的最高形式是相和大曲。 ●以相和歌为代表的汉族音乐与南方民歌“吴声”、“西曲”相结合,形成了“清商乐”。 ●隋唐时期的宫廷音乐,一般称为“燕乐”。 ●宫廷乐队的演奏分为“坐部伎”“立部伎”。坐部伎的演奏员水平高于立部伎。 ●曹柔创立了减字谱的古琴曲记谱法。 ●曲子(词)是宋代比较流行的一种艺术歌曲,它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曲调被称为“曲子”。歌词被称为“曲子词”,简称“词”。 ●鼓子词是宋代比较流行的说唱形式。 ●鼓词是明清时期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种说唱形式。 ●弹词是明清时期流行于我国南方的一种说唱形式。 ●说唱音乐,又叫曲艺音乐,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体裁的一种,具有以叙述性为主,兼有抒情性,并有语言密切结合的有说有唱的音乐特征。说唱音乐包括唱腔和器乐两部分。唱腔的结构基本上分为曲牌体和板腔体两种。 ●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五大类:民歌、曲艺、戏曲、民间乐器、民族歌舞。 ●明末清初,北方以陕西秦腔为代表的“梆子腔”得到很快发展。 ●中国戏曲经历了:元杂剧——昆曲——京剧三大高峰。元杂剧是第一个戏曲高峰,昆曲是第二个戏曲高峰,京剧是第三个戏曲高峰。 ●晚清,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曲调构成的皮黄腔,在北京开始形成,尔后产

中外著名教育家简介

中外著名教育家简介 镇康县第一中学罗自良整理 一、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和教育 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儒家 教育理论的奠基人。教育思想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德育论思想:立志有恒; 克已内省;改过迁善;身体力 行。 教学论思想:勤于学习, 广于见闻;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思并重,学以致用;虚心求学奋发不息;启发思维,举一反三;因材施教,实际出发。 教师论思想: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护学生,无私无隐;讲究教法,循循善诱。 古人认为孔子曾修《诗》《书》《礼》《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撰《春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二、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 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 舆,战国中期鲁国邹(今山 东邹县东南部)人。中国战 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 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 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的教育思想是继承孔子 的教育思想而加以发展的。 1.他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明人伦”的君子和大丈夫。 2.关于教育的作用。他强调内心的道德修养,但同时也不否认后天环境对人性的影响。 3.他注意道德教育的培养和道德意志的锻炼。 4.在教学方法上。他主张包括深造自得、专心有恒、循序渐进、重思存疑、因材施教等。重要著作《孟子》。 三、荀子 荀子(约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38 年),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 山西临猗)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学 家、政治家,儒家重要代表人物,时人尊称 “荀卿”。 荀子重视教育和学习功能。他认为,学

十二位著名音乐家的简单生平代表作集锦

1,贝多芬 生平: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德语: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古典音乐作曲家、钢琴演奏家。出生在德国波恩,祖籍佛兰德,自幼跟从父亲学习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华,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12岁出版了钢琴奏鸣曲,1972年经海顿指引去维也纳深造。从1796至1800年,整整4年,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1820年听力开始减弱,中年失聪。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等等。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在东亚,贝多芬被尊称为“乐圣”。 作品:《月光曲》、《第七交响曲》、《骑士芭蕾》《钢琴奏鸣曲》《致爱丽丝》(献给爱丽丝)创作《第七交响曲》、《第八交响曲》《威灵顿的胜利》 2.柴可夫 生平 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俄罗斯伟大的浪漫乐派作曲家,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柴可夫斯基出生于沃特金斯克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习钢琴,后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跟随安东·鲁宾斯坦学习音乐创作,成绩优异。毕业后,在尼可莱·鲁宾斯坦的邀请下,担任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他的作品常被世界各国剧院所演奏,在中国一些剧场或公众娱乐场合,用他的乐曲做伴奏编排的现代歌舞,在某些地方也深受大众喜闻乐见,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来者。1893年的11月6日逝世。 作品:六部交响曲、四部协奏曲、芭蕾《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 3.德彪西 生平: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年8月22日-1918年3月25日),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的作曲家、革新家,同时也是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873年入巴黎音乐学院,1884年以大合唱《浪子》获“罗马大奖”.他的代表作品有管弦乐《大海》,《牧神午后前奏曲》,钢琴曲《前奏曲》和《练习曲》,而他的创作最高峰则是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写过一些对遭受苦难的人民寄予同情的作品,创作风格也有所改变。此时他已患癌症,于1918年3月25日德国进攻巴黎时去世。 4,格里格 爱德华·格里格(1843年6月15日-1907年9月4日),挪威作曲家,出生于卑尔根,祖先是苏格兰人。1907年9月4日卒于同地。6岁随母学钢琴,得到音乐启蒙教育。经著名小提琴家O.布尔推荐,1858~1862年在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毕业后,在卑尔根举行首次作品音乐会。1863~1866年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活动,与挪威民族音乐的倡导者音乐家R.诺

中外著名音乐家(一)

中外著名音乐家(一) 1.钢琴演奏家--孔祥东 孔祥东,当今国际乐坛最优秀、最活跃的中国钢琴家。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观众亲身感受过他那激情洋溢的演奏,被西方媒体盛赞为“一个世纪只能出一到两个,真正能激动人心的天才钢琴家”和“一代天之骄子”。 在孔祥东的生命历程中,凭借不懈的努力和对钢琴艺术的执着追求,赢得了无数的鲜花和荣誉。1986年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大赛与1987年的西班牙桑坦德尔国际大赛中,他两度成为最年轻的获奖者,从而引起世界乐坛的注目;1988年他成为了美国吉纳?巴考尔国际比赛金奖得主;1992年他一举获得第五届悉尼国际钢琴比赛的第一名大奖以及四项特别奖。 孔祥东曾为BMG/RCA唱片公司、澳大利亚的Walsingham Classics、美国的Arcadia、香港的Wave Motion,以及中国唱片公司灌录个人专辑,在全球广受好评;他是第一位在著名的好莱坞露天剧场演奏的中国钢琴家;1997年,他参与策划了在洛杉矶举办的大型中国歌舞音乐烟花晚会“为中

国喝彩!”(Bravo China),大获成功!如今,这个晚会已成为一个知名电视文艺品牌;1999年,他成为第一个在西藏拉萨举行大型音乐会的艺术家,与三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作曲家乔治奥?莫若德一起创作的《西藏梦》的大型钢琴组曲的首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2000年,受邀参加澳门回归一周年庆祝音乐会,激情演奏《黄河》协奏曲,轰动濠江及海内外,被***主席热情称赞为“最为激动人心的演奏”;2002年,他成为第一位在台北演奏原版钢琴协奏曲《黄河》的钢琴家,引起了海峡两岸热烈的反响;2003年被评为“十大上海制造”人物之一;2004年他受奥地利联邦总理府邀请,成为第一位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钢琴独奏音乐会的中国音乐家……孔祥东的名字已成为国际乐坛极之响亮,令中国人为之骄傲的名字! 作为著名钢琴家,孔祥东从没有忘记肩负着推广中国钢琴艺术普及的重任。1997年,他在上海浦东新区创办了“孔祥东音乐艺术中心”,致力于普及钢琴教育,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如今,“孔祥东音乐艺术中心”已经在上海、北京、深圳、西安、合肥、澳门、南昌等城市建立了20所分校;2004年8月,集孔祥东音乐艺术中心、孔祥东音乐幼儿园、孔祥东音乐艺术学校、孔祥东音乐艺术学院等所有艺术教育资源

中外教育名家

董仲舒(公元前179~公元前104)西汉思想家,儒学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从此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并延续至今。其教育思想和“大一统”、“天人感应”理论,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时至今日,仍有学者在研究他的思想体系及故里等方面的文化,他的著作汇集于《春秋繁露》一书。 王充(27~约97),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今属浙江)。中国汉代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学家。王充从人性可以改变的观点出发,认为人的知识、才能、道德品质都是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形成和改变的。他承认把礼、乐、射、御等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提出学习必须靠耳、目感觉器官获得,开动脑筋进行理性思考。他批判了封建神学,提出了一些唯物主义的教育思想主张。主要著作:《论衡》、《讥俗》、《政务》、《养性》等。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朱熹的思想核心是"理",认为理是超然于物、无处不在的、独立于自然界之外的绝对精神。在教育方面,重修白鹿洞书院,订《白鹿洞书院学规》,修复岳麓书院,从政之余,执教达50年。提出"明人伦"的教育和学习的目的,重视儿童教育、大学教育,还提出了适时地启发、教人有序等教学方法和原则。他的学生将其读书方法归结为: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六条。朱熹编著的《蒙童须知》、《小学》、《近思录》等在宋末成为封建学校的教科书。奠定理学基础的著作有《西铭解义》、《论语集注》等。 柳宗元(773 ~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唐代中期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学家、杰出诗人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一生重视教育,认为君子不是天生的,强调后天学习,提倡博览群书、博采众长。他的师生观具有一定的民主平等精神。柳宗元多次对当时腐败的教育制度进行批判,反对科举制度。他的一生不但重视教育理论,也非常重视教育实践。认为君子应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学到利人济世的实用知识。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世界著名音乐家

世界著名音乐家 亨德尔GeorgeFridericHandel(1685-1759) 著名的英籍德国作曲家。生于德国哈勒,师从管风琴家查豪学习作曲,后在教堂内任管风琴师及艺术指导。因爱世俗音乐,乃于1703年迁居汉堡——当时唯一有民族歌剧的德国城市,开始从事歌剧的创作。1704年在汉堡作了第一出歌剧欧米亚(Almira),获得巨大成功.1706年游历至意大利,在意大利写了不少歌剧、清唱剧、康塔塔(Cantata)包括著名的歌剧阿格利批拿(Agrippina)。1710年亨德尔移居伦敦,在汉堡及伦敦两地进行创作,不久成为英国的音乐权威人士。1711年的歌剧作品利努度(Rinoldo)获得巨大成功。在川度斯(Chandos)公爵的资助下写了清唱剧艾斯特(Esther)和11首川度斯圣歌。1717年定居英国,1719年得到国王的支持,开始在皇家音乐学院演出他的歌剧。这个时期有他最出色的歌剧作品利达米士图、骄里奥.些萨(GiulioCesare)、泰米拉露(Tamerlano)、路得连达(Rodelinda)。1726年加入英国籍。在十八世纪三十年代,亨德尔作了大量英语清唱剧和为清唱剧而作的乐器音乐,其中包括不少伟大的协奏曲,一生共创作了《阿尔西那》、《奥兰多》等四十六部歌剧,除五部外,其余均在伦敦创作。后因反对势力迫害,作品遭禁演,剧院被迫倒闭。从三十年代末开始,从事于没有舞台表演的清唱剧创作。共写了三十二部清唱剧,其中绝大部分是在英国创作的,对于英国的音乐发生深远的影响。他的代表作有管弦乐曲《水上音乐》,《焰火音乐》,清唱剧《弥赛亚》等,《弥赛亚》中的《哈里路亚》流传最为广泛。1742年弥塞亚(Messiah)首演。继后以大概每年两首的速度创作清唱剧,一直持续到1751年,因为那时他的视力太差了而不得不放弃。1742-1751年这段时间的著名作品有森逊(Samson)、所罗门(Solomon),1759年病逝于伦敦。虽然亨德尔写了非常多的音乐作品,但是在整过作曲生涯中他都没有使用巴赫的对位法。亨德尔的艺术特征表现为戏剧性和抒情性,而他留下给后世的最大艺术

论中外著名戏剧家及其作品赏析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园艺园林学院班级:园艺三班 姓名:罗慧娟学号:201541738305 课程论文题目:论中外著名戏剧家及其作品赏析课程名称:戏剧鉴赏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课程论文题目 ——论中外著名戏剧家及其作品赏析 学生:罗慧娟 (园艺园林学院园艺三班,学号201541738305) 摘要:戏剧家是戏剧发展历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好的戏剧作品带给过去乃至未来不可估量的价值。 关键词:关汉卿、汤显祖、莎士比亚 戏剧家是指各民族戏剧业内具有一定成就的编剧、导演、演员、舞台美术家、戏剧音乐家和戏剧评论家、活动家。是专门从事戏剧文学写作的作家,这些作品可能是为舞台表演而创作,或是不可能上演的舞台剧本,或是只以剧本对话形式的纯粹文学创作。戏剧的发展是一条漫漫长路,是一代一代戏剧家实践出来的路。 一、早期的戏剧家 (一)西方戏剧家 西方现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最早的剧作家可追溯到西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时期。当时希腊一年一度的酒神节的重要内容便是盛大的戏剧比赛。每个参赛的剧作家都要提交一个悲剧三联剧和一个内容相关的羊人剧作为参赛作品。这个比赛的胜利者,现在还有作品流传下来的只有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及喜剧作家亚里士多芬尼斯。他们创作的戏剧形式到今天仍然为剧作家采用。 在戏剧史上被大多数人认为最伟大的剧作家则是威廉·莎士比亚。他生于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之间的英国,但他的正悲剧、喜剧和历史剧令当时仍处于黑暗时代的戏剧艺术突然跃进高峰时期。 在他死后的四百年间,他的作品仍在世界各地不断上演和学院研究。 (二)中国戏剧家 中国的戏剧发展过程与西方戏剧迥异。 最早的剧作家因资料很少,已不可考,可知的是自隋代开始有管理百戏的制度,而最早的剧本为南宋时期的《张协状元》。这出剧本作者有一说为南宋温州的九

中外教育家名言集锦

中外教育家名言集锦 教书育人篇 1.“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礼记》 2.“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 4.“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 5.“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6.“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陶行知 7.“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8.“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爱因斯坦 9.“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爱因斯坦 10.“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爱因斯坦 为人师表篇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2.身教重于言传。——王夫之 3.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 4.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陶行知 5.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李贽 6.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爱因斯坦 7.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乌申斯基 8.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乌申斯基 9.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10.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车尔尼雪夫斯基 爱岗敬业篇 1.学校要求教师在他的本职工作上成为一种艺术家。——爱因斯坦 2.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苏霍姆林斯基 3.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 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时常要读书, 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 上课就越轻松。——苏霍姆林斯基 4.教师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大机构中的一个活跃而积极的成员,是过去历史所有高尚而伟大的人物跟新一代人之间的中介人,是那些争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的神圣遗训的保存者,……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乌申斯基 5.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马卡连柯 理想信念篇 1.十分重要的是,关于祖国的豪言壮语和崇高理想在我们学生的意识中不要变成响亮的然而是空洞的辞藻,不要使它们由于一再重复而变得黯然失色、平淡无奇。让孩子们不要去空谈崇高的理想,让这些理想存在于幼小心灵的热情激荡之中,存在于激奋的情感和行动之中,存在于爱和恨、忠诚和不妥协的精神之中。——苏霍姆林斯基 2.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苏霍姆林斯基 3.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人确立崇高的生活目的。……人每日好似向着未来阔步前进,时时刻刻想着未来,关注着未来。由理解社会理想到形成个人崇高的生活目的,这是教育,首先是情感教育的一条漫长的道路。——苏霍姆林斯基 4.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激情的大树。——苏霍姆林斯基 5.人类的精神与动物的本能区别在于, 我们在繁衍后代的同时,在下一代身上留下自己的美、理想和对于崇高而美好的事物的信念。——苏霍姆林斯基 6.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美国诗人惠特曼 7.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孔明 8.美的事物在人心中唤起的那种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的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喜悦。——车尔尼雪夫斯基 9.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爱因斯坦 10.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列夫·托尔斯泰 因材施教篇 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 2.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