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名家
六年级文学常识整理

六年级文学常识整理一、中外名家作品1、鲁迅:原名周树人。
字_豫才,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代表作有:《故乡》《孔乙己》《阿Q正传》《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课文《少年闰土》节选自他的小说《故乡》。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写照。
鲁迅先生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林海音:原名林含英。
代表作有:《两地》《作客美国》《冬青树》《城南旧事》《春风》《晓云》《薇薇的周记》。
3、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4、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着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我们学过他的作品《猫》。
5、冰心:原名谢婉莹,代表作有《烦闷》《繁星》《春水》《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
我们学过她的《小桔灯》《吹泡泡》《只拣儿童多处行》。
6、史铁生:代表作《我的迢遥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我与地坛》《务虚笔记》,我们学过他的《秋天的怀念》。
7、肖复兴:中国着名作家,主要作品长篇小说“青春三部曲”《早恋》、《一个女中学生的日记》、《青春回旋曲》,报告文学《和当代中学生对话》我们学过他的作品《花边饺子里的爱》。
8、叶圣陶:原名叶绍钧。
着名教育家,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9、莎士比亚:欧洲文艺中兴时期英国最紧张的作家,良好的戏剧家和诗人。
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
名言:“书籍是全天下的营养品,糊口里没有书籍,就仿佛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仿佛鸟儿没有翅膀。
”10、契诃夫:俄国小说家、戏剧家,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齐名为三大短篇小说大师。
教育名家名著:韩愈《师说》

教育名家名著:韩愈《师说》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县)人,祖籍昌黎,故人称昌黎先生,因曾任吏部侍郎,所以后世称为韩吏部。
著作有《韩昌黎集》。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出生在一个中下级官僚家庭和书香门第。
自幼受到较好的但又是比较正统的儒家教育。
叔父云卿、伯兄韩会都是倾向于儒家复古运动的人物,这对他都有一定的影响。
韩愈3岁时父母双亡,靠伯兄韩会生活,韩会去世,由寡嫂郑氏抚养成人。
家庭的不幸,促使他刻苦努力,认真读书,尽通《六经》百家学。
25岁成进士,但仕途不顺,历经坎坷。
先后曾任汴州观察推官、四门博士、监察御史等官职,因上疏指斥朝政,被贬为阳山令。
后从裴度平淮西吴元济有功。
升为刑部侍郎。
因谏迎佛骨,触怒宪宗,几乎被杀,被贬为潮州刺史。
后改任袁州刺史。
穆宗即位后,被召回任国子学祭酒,后历任兵部侍郎、京北尹兼御史大夫,吏部侍郎等职,57岁去世。
韩愈生于安吏之乱以后的中唐,一生历经代、德、顺、宪、穆五个皇帝执政的时代。
这一时期虽然有过几十年苟安的太平,社会生活相对稳定,人民都希望能够有一个“中兴”的局面出现,但当时唐朝已经腐朽,藩镇割据和政治腐朽的局面已无法挽救,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权和割据的地方势力之间的斗争。
佛道二教的盛行,大量的僧侣,道士已形成一种特殊势力,“他们不耕而食,不织而衣。
”一些人在寺院、道院庇护下逃避赋税,国家收入减少,劳动人民的负担加重,使得社会矛盾更加尖锐,佛教虽有麻痹人民革命意志的作用,有利于封建统治阶级,但它不侍君主,不负担赋税,却直接触犯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因之与统治阶级的利益是有矛盾的。
韩愈深通儒经,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他反对佛教,主张发扬儒家的道统,是有其社会历史根源的。
韩愈的主要政治思想是恢复儒家道统,他所说的道统就是历代相传的孔孟之道。
他主张施“仁政”反对官吏横征暴敛,要求朝庭宽免赋税徭役,关心民间疾苦。
强调“三纲五常”,用儒家经典《诗》、《书》、《易》、《礼》、《春秋》等教育人民。
中外语言学名家中文简介

中外语言学名家中文简介洪堡特洪堡特(Baron von Wilhelmvon Humboldt, 1767 --1835),德国语言学家、语文学家和政治家。
1767年6月22日出生于德国波茨坦。
1787年秋至1789年期间他曾先后就读于法兰克福大学和哥廷根大学,学习哲学、政治、法律以及考古学等方面的课程。
1809年他被任命为内务部文化和教育司的负责人,在此期间他提议并创建了柏林大学。
1819年洪堡特离开了政界。
从1820年到1835年,他专心致力于语言研究。
1820年6月19日,他在柏林科学院宣读了他的论文《论与语言发展的不同时期有关的比较语言研究》(简称《论比较语言研究》),标志着他的语言和语言哲学研究工作的开端。
后来他又先后发表了很多语言学论著。
1828-1829年,他的名著《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问世,1830-1835年他又精心写作了三卷巨著《论爪哇岛上的卡维语》,该书的引言是一篇独立的论文,题为《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
在这部著作中,洪堡特完整阐述了他的语言学思想,使之成为他在该领域全部工作的总结。
洪堡特学识渊博、兴趣广泛,曾在美学、民族学、古典文化等一系列领域进行过深入的探索,但他一生的主要兴趣集中于语言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成就,被视为理论语言学和19世纪整个语言哲学系统的创始人。
他的语言理论与索绪尔的"就语言而研究语言"的学说不同,非常强调语言与民族精神的联系,甚至提出"语言仿佛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的论断。
他强调语言的创造性,人们能用少量规则说出无穷无尽的话语来;强调"每一语言里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
这些理论直到20世纪仍有很大的影响。
费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 1857-1913)索绪尔被尊为现代语言学和结构语言学奠基人。
中外幼儿教育名著解读

中外幼儿教育名著解读主编姚伟孔子人物生平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是中国春秋末期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成为“四书”,是中国封建社会读书人的必读书。
三、主要思想(一)重视教育的作用1. 教育对政治的作用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根本的是要靠教育。
如果用教育的方法去教化人民,使人民能够用礼法去约束自己,懂得言行的规范,就能够自觉地遵纪守法,那么国家就能够得到治理。
因此,政令、刑律偶不如教育更加有效。
他把教育看做是治国治民最重要的因素。
2. 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孔子对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持肯定态度。
他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成为“人人有可能受教育”和“人人都应受教育”的理论依据。
这里的“性”指的是先天素质,“习”指的是后天习染,包括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作用。
孔子认为人的先天素质没有多大差别,只是由于后天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作用,才拉开了距离,充分肯定了教育的重要作用。
(二)教育对象的有教无类“有教无类”…对士民阶层开放…任何人只要受到教育都可以成为圣人。
(三)教育内容与原则1. 教育内容孔子主要想培养辅佐国君的贤能之士,所以他认为教育内容应该包括四个方面,“学以四教:文、行、忠、信”。
也就是从文化知识、社会实践、对人忠诚和讲究信用四个方面来教育学生,并主要以政治、伦理道德教育为主。
2. 教育原则(1) 诱发引导原则。
(2) 因材施教原则。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具体求学要求进行教育。
(四)治学方法1. 虚心笃实2. 学问结合3. 学思结合4. 学行结合(五)德育的内容和原则孔子提出的德育内容,可以用“仁德”两个字来概括。
“仁”被孔子作为最高得到的准则。
孔子提出的德育内容主要包括孝悌(仁的基础)、忠恕(仁的方法)、复礼(仁的表现)。
孔子提出的教育原则有以下五点:1. 立志有恒2. 推己及人3. 改过迁善4. 克己内省5. 言行一致《学记》一、成书背景《学记》是战国后期思孟学派的作品。
传道授业解惑惑古今中外老师无私奉献的职业信念

传道授业解惑惑古今中外老师无私奉献的职业信念老师,这个职业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信念,一种使命感。
无论是古今中外的教育界人士,他们都怀揣着一颗无私的心,将自己的智慧与知识传递给学生们,用他们的人生经验指引着学生的成长。
本文将通过叙述中外教育界中的一些杰出人物,为大家呈现传道授业解惑惑的职业信念。
一. 古代教育名家1. 孔子孔子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教育家之一,他是孔子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提倡的教育理念是“以道德修身,以教育治国”,他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个人修养。
孔子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信念,对于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老子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著作《道德经》对中国古代教育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他认为教育在于培养人的自我意识和良好的个人品质,通过开发人的潜能,引导人们自己去探索和实现真理。
老子的无私奉献精神和传道授业的职业信念,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教育界。
二. 中世纪教育改革者1. 安娜·亚历山德拉·索博列夫斯卡娅安娜·亚历山德拉·索博列夫斯卡娅是俄罗斯教育改革的先驱之一。
她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思考的重要手段,主张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她的教育理念对于改革当时的俄罗斯教育制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约翰·阿梅斯·孔伯登约翰·阿梅斯·孔伯登是德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提倡个性化教育和实践教育,反对机械化的教学方式。
他认为传道授业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学科需求,更要关注他们的个人发展和人生目标。
三. 现代社会教育奉献者1. 海伦·凯勒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作家,她是第一位在聋哑人中接受教育,并变得优秀的聋哑人之一。
海伦·凯勒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战胜了残疾,取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
古今中外教育家名人名言集,,,,总结

古今中外教育家名人名言集1、高尔基:“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就不会有技术。
”爱因斯坦:“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
”2、陶行知先生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3、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bú fèn bù qǐ , bù fěi bù fā.”《论语-述而》循序渐进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
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
4、布鲁纳,美国:“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
”5、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6、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7、著名化学家戴安邦1901年4月30日出生于江苏省镇江丹徒县;“化学实验室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最有效和收获最丰富的场所,培养化学科学素质,不仅要传授知识,最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智力因素包括动手、观测、查阅、记忆、思维、想象、表达七种能力,其中思维是智力因素的核心。
上述全部质量因素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皆能得到一定的训练,而且非智力因素也与所增长。
”8、美国学者布鲁巴克:“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
”9、郭沫若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
”10、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好课是拥有“五实”的课,即: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
”11、著名外语教授许国璋同志在个北京市自学青年颁发毕业证书的会上讲了一段话:“古往今来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无不都是靠自己学习,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谁能教莎士比亚成为莎士比亚?谁能教爱因斯坦发现解释宇宙的根本原理?谁能教鲁迅先生刻画出阿Q的形象?自己的学习和创造是前进的一种动力。
中外幼儿教育名家及其思想简介.doc

中外幼儿教育名家及其思想简介在中国现代学前教育发展史上,张雪门、陈鹤琴二位教育家无疑是两座丰碑。
两人尽管经历不同,观点也不尽一致,但二人有相近的文化底色,均一生致力于中国化学前教育的探究。
早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幼教界有“南陈北张”之说,视他们为中国幼教界巨擘。
张雪门先生的幼稚园“行为课程”与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都对中国学前教育课程民族化、科学化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陈鹤琴评价陈鹤琴,中国近现代教育家。
中国幼儿教育界的泰斗级人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
一生主要从事于一系列开创性的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
在幼儿教育领域,陈鹤琴先生享有崇高的地位。
简介陈鹤琴,中国近现代教育家。
1892年3月5日出生。
浙江省上虞县百官镇人。
1911年2月(清宣统三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同年秋转入北京清华学堂(1928年改名清华大学)。
1914年(民国3年)8月毕业,同年考取公费(“庚款”)留学美国,与陶行知同行,就读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硕士学位。
此后,一直致力于祖国的幼儿教育事业。
1959年,他不得不离开了自己长期从事而又深为热爱的幼儿教育工作。
文化大革命后,陈鹤琴先生得到平反昭雪。
除了担任社会和政府的一些要职之外,他当选为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
1981年“六一”儿童节时,他虽然身患重病,但仍然不忘儿童,并为儿童题词:一切为儿童,一切为教育,一切为四化。
1982年,他在连说话都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还写下了“我爱儿童,儿童也爱我”的肺腑之言。
由此可见,陈鹤琴先生把毕生的精力全部献给了祖国的儿童教育事业,他不愧为著名的幼儿教育家。
1979年后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
1982年12月30日陈鹤琴在南京病逝,终年91岁。
幼儿教育理论陈鹤琴学前教育课程思想是他学前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学习和继承他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的合理内容,对于我们今天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古今中外重要作家作品(年代顺序整理)

古今中外重要作家作品(年代顺序整理)一、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一)先秦诸子百家1、孔子与《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其思想核心是“仁”。
现存《论语》20 篇,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根据自己记忆或耳闻传说写的。
是语录体著作。
儒家重要经典: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六艺:1、《诗》、《书》、《礼》、《易》、《乐》、《春秋》 2、礼、乐、射、御、书、数2、老子与《老子》:老子,姓李,名耳, 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老子》,又名《道德经》。
3、孟子与《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山东)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
后世常“孔孟”并称,元文宗时封他为“亚圣”。
其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5、《史记》与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包括12本纪(帝王传记)、30世家(诸侯传记)、70列传(著名人物传记)、10表、8书,共130篇。
它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
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6、《汉书》与班固: 班固:东汉(朝代)史学家、文学家。
《汉书》,又称《前汉书》,班固编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课本选入《苏武传》。
7、《后汉书》与范晔:南北朝宋时期历史学家,编撰《后汉书》,“二十四史”之一。
课本选入《张衡传》。
8、《资治通鉴》与司马光:司马光,北宋(朝代)史学家,所编著的《资治通鉴》是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史书。
(不属于二十四史)9、《新五代史》与欧阳修:欧阳修,北宋(朝代)史学家,文学家,编著《新五代史》。
课本选入《伶官传序》编年体:1.《春秋》,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春秋时期孔子编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董仲舒(公元前179~公元前104)西汉思想家,儒学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
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从此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并延续至今。
其教育思想和“大一统”、“天人感应”理论,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
时至今日,仍有学者在研究他的思想体系及故里等方面的文化,他的著作汇集于《春秋繁露》一书。
王充(27~约97),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今属浙江)。
中国汉代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学家。
王充从人性可以改变的观点出发,认为人的知识、才能、道德品质都是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形成和改变的。
他承认把礼、乐、射、御等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
提出学习必须靠耳、目感觉器官获得,开动脑筋进行理性思考。
他批判了封建神学,提出了一些唯物主义的教育思想主张。
主要著作:《论衡》、《讥俗》、《政务》、《养性》等。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朱熹的思想核心是"理",认为理是超然于物、无处不在的、独立于自然界之外的绝对精神。
在教育方面,重修白鹿洞书院,订《白鹿洞书院学规》,修复岳麓书院,从政之余,执教达50年。
提出"明人伦"的教育和学习的目的,重视儿童教育、大学教育,还提出了适时地启发、教人有序等教学方法和原则。
他的学生将其读书方法归结为: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六条。
朱熹编著的《蒙童须知》、《小学》、《近思录》等在宋末成为封建学校的教科书。
奠定理学基础的著作有《西铭解义》、《论语集注》等。
柳宗元(773 ~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唐代中期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学家、杰出诗人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一生重视教育,认为君子不是天生的,强调后天学习,提倡博览群书、博采众长。
他的师生观具有一定的民主平等精神。
柳宗元多次对当时腐败的教育制度进行批判,反对科举制度。
他的一生不但重视教育理论,也非常重视教育实践。
认为君子应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学到利人济世的实用知识。
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
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
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山东临沂人,西晋末迁居会稽山阴。
晋朝著名书法家,官至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他酷爱悠游山水名胜,后来辞官归隐嵊州金庭。
353年,王羲之与谢安等41位好友聚会于兰亭,写下世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被誉为法帖之冠,是中华书艺创造的“尽善尽美”之象征。
由此,兰亭成为历代书法家心目中的书法圣地;王羲之被后世奉为“书圣”。
韩愈(768~824),字退之。
唐朝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
又称昌黎先生。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朝的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他的诗想象奇特,气势宏伟,追求散文化的语言风格,而且韩愈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韩愈教育思想的精华在关于教师问题的论述,反对"耻学于师"。
他的教育思想中包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集中表现在《师说》、《进学解》、《子产不毁乡校颂》及《潮州请置乡校牒》等文章中。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会稽永兴(萧山)人,早年迁居山阴(绍兴)。
唐著名诗人兼书法家。
他诗文精佳,且书法品位颇高,尤擅草隶,被列于“吴中四士”。
贺知章为人旷达豪放,常与李白、张旭等人饮酒赋诗,时称“饮中八仙”,并得到唐玄宗的赏识和赞誉。
在他告老还乡那天,玄宗亲率太子及文武百官到长安东门外设宴送行,成为中国文坛的千古盛事。
其代表作《回乡偶书》脍炙人口,千古传诵,在我国众多“回乡”诗词中,要数《回乡偶书》流传最为久远和广泛。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在发展中国古代教育理论和改革国家教育制度方面贡献卓著。
陶行知(1891.10.18~1946.7.25),汉族,安徽歙县人,毕业于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文学系,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
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
在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张,形成“生活教育”教育思想体系。
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
蔡元培(1868.1.11~1940.3.5),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山阴县(今绍兴县)人,原籍浙江诸暨。
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
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 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曾任北京大学校长、人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代表作品《蔡元培自述》;《中国伦理学史》等。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绍兴人。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杂文、诗歌等作品,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
其中,中篇小说《阿Q 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写照。
塑像于中华世纪坛的40位中华文化名人之一。
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冰心(1900.10.05~1999.02.28),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
她是中国第一代儿童文学作家,是著名的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翻译家。
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她的作品《再寄小读者》、《小桔灯》、《樱花赞》影响了几代人,并得到海内外读者的赞赏。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
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
其他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等。
艾青(1910~1996),现、当代诗人。
原名蒋海澄,号海澄,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
浙江金华人。
中国现代诗人。
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艾青诗选》等。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4.2~1875.8.4),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诗人,也是世界文学童话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有《小锡兵》、《冰雪女王》、《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红鞋》等。
安徒生生前曾得到皇家的致敬,并被高度赞扬:给全欧洲的一代孩子带来了欢乐。
他的作品《安徒生童话》已经被译为150多种语言,成千上万册童话书在全球陆续发行出版。
让-雅克·卢梭(1712~1778),法国伟大的启蒙运动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教育理论以"归于自然"为依据。
主张通过自然教育培养自由的、自食其力的、对任何职业都有所准备的人。
他认为教育有三个方面,即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以及事物的教育。
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 人道 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 60 年以上,作品包括 26 卷诗歌、 20 卷小说、 12 卷剧本、 21 卷哲理论著,合计 79 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
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今俄罗斯)作家,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
高尔基是他的笔名。
高尔基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
高尔基的作品自1907年就开始介绍到中国。
他的代表作品有《海燕之歌》,《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这些作品和论著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财富。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他的至理名言。
约翰·杜威(1859~1952),美国早期机能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
他提出教育的本质的观点: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并且以其心理学、社会学、哲学主张来论证这些观点。
他还提出"教育无目的"主张,认为教育只是一种过程,除了这一过程自身发展以外,教育是没有目的的,即指由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具体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
主要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和课程》、《逻辑理论研究》、《我们怎样思维》、《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和社会秩序》等约翰·洛克(1632~1704),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学家。
他批判了天赋观念论、论证了认识来源于感觉的经验论原则,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论"。
他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由此得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