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的教师衣装形象

合集下载

教师形象与礼仪最新

教师形象与礼仪最新

教师形象与礼仪最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师职业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教师,不仅需要优秀的教育教学水平,还需要高贵的职业形象和良好的职业礼仪。

教师的形象和礼仪不仅能体现自己的职业素养,还能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家长的信任。

本文将介绍教师形象和礼仪的最新标准和要求。

教师形象服装穿着教师的服装打扮应该凸显职业特质和气质,要体现专业性、严肃性、稳重性。

教师的着装应优雅得体,舒适自然,简洁大方。

一般而言,穿着应该遵循以下准则:•女教师应穿深色连衣裙、裤装或西装,裙子长度应该在膝盖以上,衣服样式宜简洁,避免穿着过于紧身的衣服。

•男教师应该穿戴整齐、色彩搭配得当的衣服,应避免细节搭配过分复杂的衣服。

西装和正装的搭配是最好的选择。

不同地区的教育部门也可能有不同的规定和要求,因此,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岗位和地域环境自行选择合适的着装。

仪容仪表教师的仪容仪表是在规范着装基础上的进一步补充,是体现教师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在面对学生、家长和同事时,都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面带微笑,不卑不亢。

做到举止不张扬、语调和缓、心态平稳。

•文质彬彬,雅致端庄。

避免嘴馋、口臭、大声喧哗。

应注意饮食健康、口腔清洁和体弱多病,表现出高贵、内敛、低调的气质,增加自信心。

不管是在任何场合,教师们也应该保证自己的仪容整洁,头发干净整齐,不过分染色,男士应该保持干净的胡须和指甲。

教师礼仪教师的礼节在师生关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师们也需要注意以下的礼仪问题:用语规范教师们的语言应该清楚、流利、生动。

同时,也应注意措辞的得体和准确性。

要避免使用词汇不规范、语气过于激动或批评和指责学生的话语。

在和学生交流时,教师应该使用正确的称呼方式。

比如,更换姓名后不及时更改的学生需要询问本人同意后方可使用新的姓名。

同时,教师们也应该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语言,避免使用已过时或不合适的语言。

仪态端庄教师在面对学生、家长和同事时,应该保持礼仪得当、文质彬彬。

要保持仪态端庄、态度谦虚、和蔼可亲。

新老师仪态管理制度

新老师仪态管理制度

新老师仪态管理制度一、前言作为一名教师,仪态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仪态不仅能够展现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修养,更能够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为了规范和提升新老师的仪态管理水平,制定一套全面有效的仪态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套适用于新老师的仪态管理制度,希望能够对广大教师提供参考和帮助。

二、仪态管理制度1.穿着规范(1)服装要求新老师在上班时间内,必须着正装或行政服装,不能穿着休闲服装或过于暴露的衣服。

男老师要注意领带的颜色和挂带的长度,女老师要注意裙子的长度和颜色的搭配。

(2)发型规范新老师的发型要整洁、不宜过于张扬。

男老师要保持头发修剪整齐,女老师要避免过于复杂的发型,尽量保持自然。

(3)化妆要求化妆要淡雅,尽量避免浓妆艳抹,不宜擦抹过多的口红或眼影,让自己看起来干净清爽。

2.仪表举止(1)言行规范新老师在校内要注意言行举止,不随意使用粗话或梗概语,不随意批评同事或学生。

保持礼貌和耐心,对待每一位同事和学生都要真诚友善。

(2)站姿坐姿新老师在讲课或开会时要保持站姿和坐姿,不要游移不定或跷二郎腿。

站姿要端正,坐姿要端坐,展现出自信和专业。

(3)微笑待人微笑是最好的仪表,新老师在与学生或家长交流时要保持微笑,展现出亲和力和善解人意的态度。

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要用微笑面对,传递积极的能量。

3.仪态管理(1)培训与指导学校要为新老师提供仪态管理方面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认识到仪态管理的重要性,并提供适当的改进建议。

同时还要对新老师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确保他们的仪态能够持续提升。

(2)激励与表扬学校要及时发现新老师在仪态管理方面的优点和进步,给予适当的激励和表扬。

激励可以是一份表扬信或一个小奖励,表扬可以是在教师会议上公开表扬,鼓励新老师在仪态管理上保持良好状态。

(3)自我规范新老师也要自觉遵守学校的仪态管理制度,自我规范自己的仪态举止。

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良好的仪态,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形象,做学生的楷模和引导者。

谈新时期的教师也应具备的风度仪表

谈新时期的教师也应具备的风度仪表

谈新时期的教师也应具备的风度仪表摘要:本文主要是从当前很多教师发型、衣着的形形色色,谈一谈教师的风度仪表美,及提倡从四个方面追求教师的风度仪表美:衣着朴实整洁、举止稳重端正、态度和蔼可亲、性情活泼开朗,表现教师风度仪表美的千姿百态,给学生以潜移默化。

关键词:风度、仪表、朴实整洁、稳重、和蔼可亲、活泼开朗、落落大方、文静潇洒、质朴、彬彬有礼、刚毅果断正文:当前,有很多的教师衣着形形色色,头发染成红色或者黄色。

爱美之心人人皆有,不可非议,但是在校园内、在课堂上是否可行?教师的风度仪表美,是教师美好心灵的一种表现,是教师内在优秀品质的表现,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

我个人认为不能忘本。

一、衣着朴实整洁形象高雅朴实整洁是对教师衣着最起码的要求。

这个要求充分体现了教师的职业特点和健康情趣。

衣着,指的是人的服饰,除了服装,还包括手表、眼镜、首饰及胸花、胸针等。

人们千百来培养起来的审美情趣和时代的审美特征,如果与教师的职业素质相结合,就产生了具有教师职业内蕴的衣着审美标准。

郭沫若曾说过:“衣裳是文化的象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

”教师是知识和教养的化身,穿着恰当,使内在的学识修养与外在的衣饰打扮和谐统一,就会既有利于传播知识,又有利于“树人”的工作。

如果让教师穿上过度新奇艳丽的服装,就会显得“喧宾夺主”,使学生忘掉教师丰富充实,聪敏睿智的内在素质。

大文豪托尔斯泰曾说,朴素是美的必要条件。

一个教师不能因穿过度新奇的服装,而失去素美的本质,使其完全等同于其他职业的成员。

如果那样,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就会由智慧的化身一下子沦为商店橱窗里的石膏模特儿。

若在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就会从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转移到对教师衣着的评头品足上去,教师就会失去了平衡与和谐。

平衡与和谐的破坏还表现在部分与整体的不协调,比如戴罗宋帽配西装革履;穿旗袍配长筒皮马靴;穿中山服配件牛仔裤,都会因破坏了整体和谐而不伦不类。

穿红戴绿,也会因色彩对比强烈而显得庸俗不堪。

最新学校教师着装及仪表规范

最新学校教师着装及仪表规范

学校最新教师着装及仪表规范
老师是学生的楷模、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仪容仪表是师德建设的外在表现,教师的着装应适合职业特点,起到教育、示范作用。

现根据教师着装礼仪要求,对教师上班着装及仪容仪表做出如下规定:
一、着装:
1、着装以整洁朴素、典雅美观、端庄大方为原则,不提倡穿过于花俏、过分怪异、过于艳丽的服装。

2、不穿超短裙(膝盖以上)、超短裤、吊带裙以及穿过于短小、开衩过高的旗袍。

3、不穿露肩、露背、露腰、露脐、低胸、透明的服装。

4、穿鞋以低跟、中跟为佳,不穿鞋跟过高、鞋头过尖的高跟鞋,不穿拖鞋(含凉拖鞋)。

5、衣服要勤换、勤洗、勤熨,保持整洁、无异味、无过多褶皱。

二、仪容仪表:
1、化妆要素、淡、雅,不浓妆艳抹(包括浓烈的香水)。

2、不染发(黑色除外)、不烫发;男教师不留长发(发不遮耳)、不理光头、不蓄胡须;不留夸张、怪异的发型。

3、不留长指甲,不染指甲(含脚指甲,本色除外)。

4、男教师不佩戴项链、手链等;女教师不能佩戴手链、手镯、耳环、耳钉。

5、体育教学活动,体育教师不得穿裙子、不得穿皮鞋。

倡导穿运动服、运动鞋或平跟鞋。

6、进入校园不能戴口罩、手套(除干活外)。

教师的着装仪表要求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希望各位教师遵照执行。

[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学校教师的个人形象与仪容仪表要求

学校教师的个人形象与仪容仪表要求

学校教师的个人形象与仪容仪表要求教师是学校的形象代表,他们的个人形象和仪容仪表对于学生和教育环境的影响非常重要。

一个讲究仪容仪表的教师能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培养学生的个人形象与气质。

因此,学校对教师的个人形象和仪容仪表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正文)在学校中,教师的个人形象指的是他们的外貌特征、穿着举止等方面。

首先,一个教师应该注重自己的仪表仪态。

他们应该保持整洁、干净的外观,有爱心,友好。

教师的衣着应该得体,统一变为教师职业的穿着规范,给人以专业和亲和力的感觉。

使用得当的妆容或者清洁的面容,精神状态良好,能够给予学生一个良好的视觉感受。

其次,教师的言行举止也是个人形象的重要体现。

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要注重言传身教,热情高效,还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修养。

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辞和行为,要有礼貌,谦虚有担当且只言暖心的话语。

他们应该像小草一样富有弯度,因为教师的言行在学生心目中有如同精神食粮一样重要。

然后,还有教师的个人形象要与学校的特点相匹配。

不同学校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办学理念,教师的个人形象应该与这些理念相一致。

比如,在对待学生方面,一些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希望学生能够自我管理,教师在这样的学校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学习经验。

与此相反,如果在注重纪律和规范的学校中,教师应注重规范和纪律,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最后,不同岗位的教师也有不同的形象要求。

学校领导者应该展示出他们的权威性和领导能力;班主任应该拥有耐心、亲和力和关怀心;学科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教学技巧等等。

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所以对于他们的个人形象也有不同的要求,但是总体来说,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应该是专业、友善和有爱心的。

总而言之,学校对于教师的个人形象和仪容仪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教师的个人形象是学校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树立良好品德和价值观的榜样。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个人形象的塑造,将其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方面。

新时代的教师形象

新时代的教师形象

新时代的教师形象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提高,教师作为教育事业中的关键人物,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也越来越重大。

在新时代下,教师形象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新时代的教师形象。

一、细致与责任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主要扮演的是知识传递者的角色,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知识的普及和传授。

但是,在新时代下,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价值观念的培养。

因此,教师的作用也不再只是简单传递知识,还要扮演引导者、监督者和职业辅导者等多重角色。

教师的工作需要高度的细致与责任。

课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备课,包括教学内容的准备和课堂互动的设计等。

课堂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状况。

同时,还需要发挥辅导和管理的作用,对学生及时进行帮助和指导。

此外,教师还需要认真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以期帮助学生实现个人发展。

二、创新与进取教育模式的改变需要教师不断自我更新,探索更加适合现代社会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如今,在新时代下,教师应该具备开放、创新和进取的精神,积极与时俱进,使自己的教育理念贴近时代发展,充分发挥生命潜能,推动教育改革。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引进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策略,创新教育内容、方法和形式等,不断地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同时,也可以尝试参加教育论坛、交流和培训等教育活动,深入学习教育理论和实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拓展自己的教育视野和思路。

只有不断创新和进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三、敬业与爱心教师是传递知识、关心学生、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个教师的敬业与爱心,不仅仅体现在工作场合,更体现在他们日常的生活中。

教师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实现教育观念,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思想,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同时,作为一名班主任或教学辅导员,教师还承担着学生心灵教育和品德教育的任务。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关心学生的人生规划和职业发展,以爱心和耐心引导、帮助学生,激发他们的潜力和创造力。

新时代教师礼仪

新时代教师礼仪

新时代教师礼仪
新时代教师礼仪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仪容:教师应注重个人卫生,保持整洁干净。

发型要大方得体,不染发、不烫发,不佩戴过多或过于显眼的饰物。

女性教师可适当化妆,但以淡妆为主,不宜过于浓重。

男性教师应简洁大方,不留奇异的发型,不佩戴夸张的饰物。

2.服饰:教师的着装应大方得体,不过分追求时尚,不穿奇装异服。

女性教师不应穿过于暴露或紧身的衣服,避免佩戴影响课堂氛围的首饰。

男性教师应穿着整洁、得体的西装或正式的便装,避免穿拖鞋或过于随意的衣服。

3.仪态:教师在站立时应保持挺直,不倚靠、斜躺。

坐姿应端正,不要翘二郎腿或过于随便地坐在椅子上。

行走时应步履稳健,不要慌张或过于缓慢。

在与学生交流时,应保持微笑和眼神交流,不要随意打断学生说话。

4.语言:教师的语言应文明、规范,语气要温和、有耐心。

在课堂上应使用普通话教学,避免使用粗俗或不恰当的言辞。

在与家长沟通时,应尊重家长,用委婉的语言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

5.态度: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不歧视、不体罚学生。

对待学生的问题应耐心解答,不敷衍、不推诿。

同时,教师之间应相互尊重、团结协作,共同维护良好的教育环境。

总之,新时代教师礼仪要求教师不仅要在外表上注重整洁、得体,更要在言行举止上体现出文明、礼貌、尊重和关爱学生的精神风貌。

通过良好的教师礼仪,树立起教师的良好形象,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于教师着装的要求

关于教师着装的要求

关于教师着装的要求教师着装是专业素养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直接关系到教师形象的塑造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因此,在教师着装方面有一些基本的要求,这些要求是根据社会文明的发展以及职业特点而形成的,本文将从整体形象、着装风格、个人修养等方面来详细阐述教师着装的要求。

首先,教师的整体形象是教学工作中的第一印象,也是教师个人自身认同感的体现。

因此,教师的穿着应该干净整洁,衣着色彩要搭配得当,穿着不可过于暴露、花哨或夸张。

教师的鞋子要干净整洁,避免过于花哨的款式。

头发要整齐,不可涂抹过多的化妆品。

此外,教师平时的仪态举止也是整体形象的重要方面,教师要有良好的站姿、坐姿,不可驼背、低头、趴桌,给学生传递一个树立正确形象的示范。

其次,教师的着装风格应该正式、得体。

正式的着装能够给学生以一种庄重的形象,有助于塑造学生对教师的敬意。

对于女教师来说,正式的着装不可穿得过于性感、暴露;不能穿着太过短小的裙子、领口过大的衣服;裤子要合体、修饰得体。

对于男教师来说,要避免穿拖鞋、短裤、背心以及过于花哨的领结或领带。

总之,教师的着装风格应该以稳重、大方为主。

再次,教师的着装还应该与个人修养相匹配,以展现教师对职业的敬畏心态。

教师是一个高尚而崇高的职业,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同度和责任感。

教师在着装方面也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充分展现自己对职业的尊重和敬畏。

在选择衣着款式和颜色时,要注重细节和质感,避免太过时尚或对颜色过于追求。

此外,教师的着装也要与工作场所相适应,避免太过夸张或过于随意。

要明确自己的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风格和形象。

最后,教师在名师示范作用下,要自觉遵守学校的相关规定,并注重个人形象的培养。

教师在校园中是一个表率和榜样,他们的着装行为会直接影响学校的整体形象和学生的行为习惯。

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形象建设,树立校风和师德的意识,并从自身入手,培养自己的个人修养和着装意识。

通过培养良好的个人修养,教师可以更好地展现出专业素养、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的的教师衣装形象
祁家湾寄宿小学
八十年代初,街上一个卖狗皮膏药的在一通唾沫星子飞溅之后,看着围观者狐疑不绝的神情,便指着一个穿中山装的中年人说:“大家如果不信,就问问这位老师。

”于是围观者就纷纷掏钱买了这个膏药。

听过这个真实的故事,当时我就纳闷,卖狗皮膏药的咋知道穿中山装的是老师呢?原来着装不仅有它的个性特点,而且也有它的职业特色。

想想古时候的服装,是“昭名分,辨等威”的重要工具,长衫也是最时尚的着装,以穿长衫作为识文断字、谋求斯文的标致,至于体力劳动者就只配穿短衣服了。

若能说明这一现状的就是鲁迅先生写的《孔乙已》,可见长衫可以说是读书人的职业装。

二十世纪初,中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读书人开始穿起了代表西方文明的西装。

文革期间,全国上下时兴绿色的军装,教师的着装也成了与军装大同小异的中山装。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又开始穿起了西装;再后来,由于受到西方追求个性化思想的影响,夹克衫和休闲服又成了时尚的着装。

说如今,“公检法司”的制式服装,政府公务员的西服、领带,工人的工作服,运动员的运动装,无不体现出他们的职业特点,虽然这个时代是张扬个性的时代,个人的着装有
了很大的自由空间,可每个人首先是不同行业的一员,在工作期间,要符合行业的着装要求,至于业余时间那就另当别论了。

那么,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如今该穿什么样的服装呢?虽然政府没有什么统一的规定,可教师的着装在紧跟时代的同时,也应该适应其职业特点,起到教育、师表、授业的作用。

教师一走进课堂,就会成为学生注目的中心,学生首先会以审美的态度为教师投以注意的目光,教师整洁大方的服饰衣着,庄重优雅的举手投足,亲切热情或幽默睿智的神情,都能使学生产生愉快感,都会对学生产生一种初始魅力。

在师生交往中,第一印象常常是最深刻的,社会心理学中称之为“首因效应”,有一本叫《接触的最初4分钟》的书,它的作者提出,人们在彼此决定是否成为朋友时,接触的最初4分钟起着重要作用。

若要给人以美好的印象,使人喜欢你,必须讲究仪表和风度。

周总理就读过的南开大学曾有面立镜,镜子上方悬挂着“容止格言”,内容是“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

纽必结、头容卫,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教师的服饰在第一印象中占有重要地位。

多年来,教师的穿戴总是和“艰苦朴素”四个字分不开,教师走在街上,或是参加社交活动,常常被人一眼看出,久
而久之,“艰苦朴素”和“不修边幅”等同了起来。

记得改革开放初期,不少学校明文规定教师不得穿牛仔裤,不得穿滑雪衫,不得戴墨镜;女教师不得烫发,不得戴首饰,不得涂口红等等。

然而时过境迁,今天又有谁会为教师穿一条牛仔裤,戴一根项链而奇怪呢?
在现代社会,仪容服饰已经成为一门艺术和文化,它透射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

作为一个教师,一个大部分时间都与学生相处或交流的角色,也应注意其自身的仪容服饰所隐射出的话语对学生的影响。

首先,在目前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注意自己在课堂上的仪容服饰,既要给人以美的享受,让学生产生亲切感,但又不能喧宾夺主——影响、甚至干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关注,这就要求教师的仪容服饰美丽而又不奢华。

其次,教师与学生的课外接触也是进行交流的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教学方式。

此时教师的仪容服饰应随情境而有所变化,在不同的场合,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来选择仪容服饰。

天津113中学为了让教师能给学生起到表率作用,曾对教师的仪表、着装有非常严格的规定。

比如女教师不许化妆,不许染红指甲,不能穿带响声的鞋等等。

随着学校年轻教师的增多,爱美的教师们悄悄打破了这些“禁令”,学校的领导也觉得过去的规定太过保守苛刻了,于是便设计了一份问卷,看看学生们究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调查结果出人意
料,大多数学生都喜欢教师能够稍微时髦一些。

上海虹口区第二中的小学规定:女教师上讲台前必须化上淡妆。

不仅如此,学校还对女教师开出了从“上”到“下”的美丽工程清单,从进校门前,教师的头发不能染色,不能穿超短裙、吊带衫,不能穿有搭扣的鞋子,而且学校将此作为评价师表形象、文明班组的关键分。

记者到学校采访时,孩子们都神秘地说:“我们的老师变得漂亮了”。

一名五年级女学生说:“老师不打扮不好看,打扮得太那个也不好看。

”老师们认为。

老师不仅要通过说教和活动来教育孩子,衣着打扮和谈吐同样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适当打扮得漂亮点没坏处。

教师的着装在款式上要适合教师的个性、年龄、体态,衣装要得体,注意教师职业特点,不要追新猎奇,色彩搭配要协调、和谐,装饰要大方、典雅,不宜浓艳、华丽,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力或误导学生。

但教师着装也不能太随意,衣冠不整,不修边幅,不讲卫生,也会引起学生的厌恶。

不拘小节的教师,不但有损教师的形象,而且影响教育效果;着装是强烈显著的信号。

它为社会提供有关一个人的大量信息。

中国有句俗话:“人靠衣装马靠鞍”说的就是着装对人的重要性。

尽管说不应以貌取人,不能仅仅凭衣着来评判一个人。

但关于人的形象调查结果表明,76%以上的人容易从衣着来评价一个人,并由此决定对其所采取相应的交往态
度。

美国形象大师乔恩·莫利经过26年对服装与人的行为和态度的相关度的研究也发现,一个人的着装影响着外界对待他的态度。

所以,在我国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八条中就明确指出:“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已,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着装与育人环境相吻合,一定要注意细节,尽量避免对教育教学产生负面影响的着装穿戴。

不能穿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的服装,特别是禁止穿奇异服装进课堂,露脐装、性感装都不适合在学校中穿戴,男教师夏天就不应穿西装短裤上课。

与衣服相搭配的装饰品也不应过多,或过于复杂、庞大。

女教师带着过大的披肩,相反不能发挥点缀的装饰作用。

男教师带着粗大的项链,难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不能穿与课堂气氛形成强烈反差的衣服上课,着装应与课堂氛围协调一致,比如语文教师上《十里长征送总理》一课,就不宜穿得太鲜艳,上朱自清的《春》却需要穿得鲜艳一点。

注重教师着装形象的设计,有利于树立健康积极的教师形象,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切不可流于形式甚至舍本逐末,只有聪慧健全的心智与适宜的形式相互融合,方能真正穿出教师的风采,树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辉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