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徽省安庆市弥陀高级中学高一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
最新-2018届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

安庆一中2018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能力测试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选择题共132分)本卷共33小题。
每小题4分,共132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印刷术促进儒学传播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的日益兴起13.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据唐刘肃《大唐新语》记载:“李承嘉为御史大夫,谓诸御史曰:‘公等奏事,须报承嘉,不然勿妄也。
’……监察肖进忠、徐进曰:‘御史,人君耳目,俱握雄权。
岂有奏事先咨大夫?台无此例,设弹中丞大夫,岂得奉咨耶?’承嘉无以对。
”这说明()A.御史大夫与监察官的矛盾尖锐B.御史大夫权力受制于监察官C.监察官享有“独立奏事权”D.监察制度弱化了君主专权14.“开新思想之先河,前无古人;创师外夷之长技,后有来者。
”此评价适用于()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D.《天演论》15.史学家陈旭麓说:“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安徽省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安徽省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 (2018高二下·乐山期中) 《吕氏春秋》中提到“洞庭之鲑”、“云梦之芹”、“大夏之盐”、“阳朴之姜”、“江浦之桔”等;李斯《谏逐客书》中也提到“江南金锡”、“西蜀丹青”等。
对这些现象合理的解读是先秦时期()A . 商业经济发展开始超过农业B .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 . 有些地方产品开始有知名度D . 政治中心开始东移2. (2分) (2017高一下·永州期末) 考古学家在商丘某地的一处古墓的随葬品中,发现了青铜器、铁制农具及珐琅彩瓷器。
这座墓葬最早可能出现于()A . 西周B . 春秋战国C . 宋朝D . 明清3. (2分)(2019·杭州模拟) 《新唐书·百官志三》:“凡冤而无告者,三司诘之。
三司,谓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也。
《资治通鉴·唐昭宣帝天祐三年》:“﹝三月﹞戊寅,以朱全忠为盐铁、度支、户部三司都制置使。
三司之名始于此。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二章第二节:“九七一年,太宗灭南汉,即在广州设置市舶司。
以后又在杭州、明州置市舶司,与广州合称‘三司’,是北宋主要的对外贸易港。
”下列关于三司说法正确的是()A . 始设于宋代,主管财政B . 说明唐宋商品经济有所发展C . 海禁政策略有放松D . 体现古代政策制度的延续性4. (2分) (2018高二下·温州期末) 阅读下表。
按相应历史时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 ①③②④B . ②③④①C . ①③④②D . ④②③①5. (2分)明清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最重要的影响是()A .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繁荣B . 增强了明清的国力C . 丧失了发展经济的最好机遇D . 导致科学技术落后6. (2分) (2016·南通模拟) 下图为《清俗纪闻》描绘的乾隆六十年(1795年)官府颁发的执照,反映了浙江地方政府对日贸易中商船管理的一般情况。
安徽省安庆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安徽省安庆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选题(30*2=60)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神权与王权还未结合 B.最高执政集团的权力高度集中C.官员的考核和监察制度完善而严格 D.国家政治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2.《左传·僖公十八年》载:“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宋公、曹伯、卫人、邾人伐齐。
夏,师救齐。
五月戊寅,宋师及齐师战于甗。
齐师败绩。
狄救齐。
秋八月丁亥,葬齐桓公。
冬,邢人,狄人伐卫。
”材料反映出的实质是()A.周天子地位衰微 B.分封制遭到破坏C.礼乐制不复存在 D.血缘纽带趋向瓦解3.编钟是我国古代的重要乐器。
春秋之前,王公贵族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的,所谓“王宫悬(四边悬挂),诸侯轩悬(三面悬挂),卿大夫判悬(两面悬挂),士特悬(单面悬挂)”,逾制则会招致杀身之祸。
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A.等级制度森严 B.宗法色彩浓厚 C.文化生活丰富 D.法律制度严苛4.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用分工的原则,使中央政府能维持有效的运作,以管理庞大的帝国。
其中履行监察职责的是()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刺史5.秦朝实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隋唐开创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巩固国家统一 C.强化贵族特权 D.加强君主专制6.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里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制衡机制,对维护国家纲纪发挥重要作用。
最新-安徽省2018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与解析 专题1 人民版必修1 精品

安徽省2018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一专题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0分)1.(2018年12月安徽省百校论坛高三联考13题)近年来,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学者张传玺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
若以此为论文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论点是( ) A.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总趋势 B.中国长期停滞于封建社会的重要政治原因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 D.明朝设立内阁是封建主义君主专制的产物2.(2018年4月皖南八校12题)右图为北京贡院遗址,是明清两代举行会试的地方。
它见证了我国选官制度的衰败,该贡院的历史使命终结于A.戊戌变法 B.清末“新政”C.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3.(2018年4月巢湖市二模14题)1735年,法国有位学者说,在中国“一位学者,尽管是农夫之子,也很有希望达到高位,并且还会成为国家的宰相,因为孩子都是平等的。
”这表明()A.中国当时的官员选拔农学、经学并重,强调人才的素质培养B.他看到中国官员产生方式的公平性,但夸大了它的作用C.平等的民主思想开始在中国产生并影响人才选拔D.当时“东学”、“西学”相互交融,东西方文明齐头并进4.(2018年4月宣城二模12题)《诗经•公刘》曰:“食之饮之,君之宗之。
”这与下列哪个制度的思想是相一致的()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国并行制 D.中央集权制5.(2018年12月安徽皖中名校高三联考1题)西方历史上女性继承王位者屡见不鲜,时至今日,英国、丹麦等国的国家元首依然是女王,但我国二千多年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普遍排斥女性,遵循父系单系世系的原则。
中西这种差异的主要成因是()A.中国宗法制的传统 B.欧洲女权至上的传统C.专制权力的强弱不同 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6.(2018年10月皖南八校高三联考3题)秦始皇自称“始皇帝”被称为“千古一帝”。
安徽省高中十校联盟2018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安徽省高中十校联盟2018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十校分别为:合肥八中、巢湖一中、淮南二中、六安一中、南陵中学、舒城中学、太湖中学、天长中学、屯溪一中、宣城中学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題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字形歧异,确实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个“马”字,齐有三种写法,楚、燕、三晋各有两种写法。
一个“安”字,齐、燕各有两种写法,三晋竟有四种写法。
这反映出()A.书写材料发生变化B.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C.百家争鸣局面出现D.政治分裂影响文化整合【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过程中字形歧异的问题,没有提到书写材料的变化,并且战国时期的书写材料仍以竹木简牍为主,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过程中字形歧异的问题,并不是说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故B项错误;百家争鸣现象在春秋时期开始出现,材料中的时间是战国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中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之所以会出现字形歧异的问题,汉字出现多种写法,其原因正是由于战国时期政治分裂影响文字统一,故D项正确。
【答案】D2.汉初诸吕叛乱时,郡县官吏消极观望,未闻有讨伐诸吕者。
是齐王刘襄、琅琊王刘泽等刘氏子弟发兵讨伐,一举诛灭了诸吕,维护了刘氏统一政权。
这表明汉初封国制度有利于() A.加强君主专制B.稳定政治局势C.削弱中央集权D.解决王国问题【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封国制度【解析】汉初封国制度是地方政治制度,不能起到加强君主专制的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中汉初诸吕发动叛乱,是齐王刘襄、琅琊王刘泽等刘氏子弟发兵讨伐,一举诛灭了诸吕,维护了刘氏统一政权,表明汉初封国制度有利于稳定政治局势,故B项正确;汉初封国制度削弱了中央集权,材料表明汉初封国制度发挥稳定政治形势的积极作用,故C项错误;汉朝封国制削弱了中央集权,不利于解决王国问题,故D项错误。
2018~2019学年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一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安徽省示范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必修2第一〜二单元。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华姓氏源远流长,以国为氏的现象在周代较为普遍,如晋文公称晋重、齐昭公称齐潘登。
这一现象普遍出现是缘于A. 宗法制的瓦解B.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C. 分封制的推行D. 王位世袭制的延续【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之下的主要国家有齐、鲁、燕、宋、晋等国,C选项符合题意。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材料与宗法制无关,A选项排除。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是在秦朝,B选项排除。
王位世袭制的表现是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D选项排除。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分封制之下的对象有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主要国家有齐鲁燕卫晋宋等国家。
2.在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对太平天国政权的政策总基调是中立。
但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放弃中立,要求维持清政府的统一稳定,并借师助剿太平军。
这一变化说明,当时英国A. 在列强瓜分中同中处于劣势B. 欲改善与中国的友好关系C. 不满太平军把矛头指向自己D. 积极维护在华的既得利益【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英国对太平天国政策由“中立”到“借师助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对华政策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本国利益,D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对华政策,无法得出列强瓜分中国的结论,A选项排除。
英国改善与中国的友好关系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当时中国是被侵略的对象,B选项排除。
太平军的矛头是清政府,C选项排除。
3.1931年2月,毛泽东在给江西苏维埃政府的指示信中,规定“过去分好了的田,即算分定,这田由分得田的人私有;广家的田租借买卖,由他做主;田中出产,除交土地税于政府外,均归农民所有……政府不得借词罚款,民众闭体也不得勒捐”。
安徽省高一年级历史期末模拟测试卷

安徽省高一年级历史期末模拟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0题;共60分)1. (3分) (2018高一上·大连期末) 春节是中华民族阖家团聚的传统节日。
在“家国一体”的古代社会中,中华民族就已形成了重血缘、重亲情的观念。
这种观念的制度源头是()A . 禅让制B . 宗法制C . 郡县制D . 中央集权制2. (3分) (2017高一上·遵义月考) “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紫禁城内皇帝的‘御座’被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
”其中体现的政治思想是()A . 君权神授B . 天人合一C . 大一统D . 皇权至上3. (3分) (2019高二下·临渭期中) 表为选自唐代典籍的某些记载,这些记载可以作为史料来实证唐代()A . 基本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 . 城市布局已经开始发生重大变化C . 有不少官僚涉足商业活动D . 对商业贸易活动的管理更加规范4. (3分)中唐诗人描述汴梁(今河南开封)“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扬州“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上述材料说明当时A . 政府取消开市时间B . 坊市制度不复存在C . 个别城市出现夜市D . 政府取消市场限制5. (3分)关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 稀疏而微弱B . 发展非常缓慢C . 代表中国社会发展方向D . 开始主导中国社会经济6. (3分) (2017高三上·铜梁月考) 南怀瑾说:“历史的记载,不外人与事。
从人的方面来说,大概又分两个方向来立论,拿旧的观念说:一个是经,一个是权。
经是大原则,不能变动;权又叫权变,就是运用的方法。
”就中国近代而言,下列属于“经”的是()。
A . 太平天国运动B . 百日维新C . 辛亥革命D . 民主革命7. (3分)(2019·陆良模拟) 甲午战后“公车上书”痛陈利害,力主变法的主要是士大夫阶层;五四运动时期疾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既有学生、市民又有工人阶级;而至抗战时期,全民抗战的理念深入人心。
最新-安徽省2018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与解析 专题5 人民版必修1 精品

安徽省2018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一专题5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0分)1.(2018年9月安徽合肥一中高三月考10题)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D.坚决反对美国的单极世界构想2.(2018年4月皖北联考18题)1972年,周恩来在欢迎尼克松访华的宴会上说:“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对材料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①交换意见的基本原则是求同存异②分歧主要指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③共同点就是指双方如何处理台湾问题④新的开始指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2018年4月安徽百校论坛21题)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
”这主要是因为( )A.中苏两国制度性质相同 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方针 D.二战后亚非国家的支持4.(2018年3月蚌埠市质检15题)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对于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B.是新中国根据当时形势做出的正确选择C.有利于中国的经济恢复发展和国家安全D.“一边倒”政策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5.(2018年12月安徽皖中名校高三联考14题)2018年是不结盟运动成立40周年。
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主要是第三世界国家,中国是第三世界中的最大国家,但在当时并未参加该组织。
其主要原因是()A.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政策 B.苏联霸权主义政策的推行C.国内左倾错误所致 D.《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约束6.(2018年1月合肥市高三质检19题)1971年9月22日,美国和日本等国家提出“关于代表权的决议草案”时指出:“(一)兹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权,并且建议它得到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的席位;(二)确认“中华民国”继续拥有代表权;(三)建议联合国一切组织和专门机构在决定中国代表权时考虑本决议的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