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合集下载

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第【1】题哲学是( )。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正确答案:C第【2】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C第【3】题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表现在( )。

A.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B.哲学是绝对的,具体科学是相对的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特殊规律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正确答案:D第【4】题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 )。

A.一般方法B.经验材料C.理论结论D.具体方法正确答案:A第【5】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普遍和特殊的关系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C.代替和被代替的关系D.有限和无限的关系正确答案:A第【6】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正确答案:D第【7】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

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B.科学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C.绝对真理的体现D.人类优秀哲学思想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正确答案:D第【8】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

A.主要内容B.理论基础C.核心部分D.实质和灵魂正确答案:B第【9】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劳动人民的世界观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C.为全社会服务的世界观D.新兴阶级的世界观正确答案:B第【10】题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正确答案B第【11】题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从事地质学研究中,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创立了地质力学的新理论,对我国石油地质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公共基础知识习题及其答案(共2000题)

公共基础知识习题及其答案(共2000题)

公共基础知识习题及其答案(共2000题)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选择题Ⅰ1.一切哲学都是()A.智慧之学B.各门科学的总和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人们自发的世界观2.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指()A.将一切具体科学包括在内的哲学B.马克思主义哲学C.正确反映时代本质要求的哲学D.德国古典哲学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实践和认识的关系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D.物质和运动的关系4.哲学的党性是指一切哲学()A.作为意识形态都具有阶级性B.都不能回避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都不能超越进步阶级和保守阶级的对立D.都不能超越或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5.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D.唯理论和经验论的标准6.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指()A.思维和存在能否在一定条件下等同起来B.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C.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D.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问题7.能够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是()A.朴素唯物论B.庸俗唯物论C.机械唯物论D.辩证唯物论8.“二元论”认为精神和物质同为世界的本原,但最终陷入()A.折衷主义B.唯心主义C.神秘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9.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10.唯物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是()A.古代原子论、近代原子论、现代原子论B.庸俗唯物主义、自然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D.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11.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A.唯心主义B.经验主义C.不可知论D.二元论12.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A.辩证法和认识论相分离B.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离C.自然观和历史观相分离D.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相分离二、选择题Ⅱ13.下列观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A.物是感觉的复合B.存在就是被感知C.我思故我在D.世界不过是意志的表象14.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A.天下只是一个理B.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C.天下之物,皆实理之所为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15.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下列关系具有哲学基本问题性质的有()A.天人关系B.理气关系C.形神关系D.心物关系16.当今科学高度发展的时代,还有人相信唯心主义,这是由于()A.剥削阶级的偏见B.客观世界仍然存在着大量未知的领域和不解之谜C.私有制度的存在D.主观和客观永远存在着矛盾17.唯物主义历史观发现的伟大意义是()A.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B.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实践本质及其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C.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D.为无产阶级解放提供了理论武器三、分析题18.试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思维与存在同一性问题的看法。

马克思主义原理专题

马克思主义原理专题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原理专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50题,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

)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

这一情况说明()。

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2.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

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这表明人的才能()。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3.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A.吃喝穿住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结成社会关系4.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

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

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

这说明()。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5.旧唯物主义之所以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是因为()。

A.唯物论和辩证法相脱离B.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C.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D.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不承认意识的能动性6.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7.“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8.“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和答案与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和答案与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b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a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d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5、相对静止是指 ca、事物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6、时间和空间是 ca、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d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变化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 b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

这是一种c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专业知识整理分享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a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11、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血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 da、较差的可能性b、微小的可能性c、现实的可能性d、抽象的可能性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da、主观精神的产物b、客观精神的显现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c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题库及答案

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题库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习题第一部分辨证的唯物论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D、精神和物质的关系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问题B.世界的统一性问题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D.世界的可知性问题5、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问题上,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是()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B.夸大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D.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7、列宁的物质定义是从下列关系界定的()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C.认识和实践的关系D、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A、运动的绝对性B、客观实在性C、发展的规律性D、本质的可知性9、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A、客观唯心论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C、不可知论的观点D、主观唯心论的观点10、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D、把人的意识理解为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11、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是发展的C、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12、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D、对错误及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1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7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7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7套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各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对把正确答案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

每小题1分,共40分)1.社会经济基础是指A.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B.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D.特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2.作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阶级斗争是A人们随意制造的"阶级斗争" B.一切形式的阶级斗争C.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阶级斗争 D.只是指经济领域的阶级斗争3.社会上层建筑体系的核心是A.哲学观点 B.道德规范C.国家政权 D.艺术形式4.原因是指A.在某一现象出现之前的现象 B.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C.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 D.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5.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观点,这是因为A.实践中的认识都属于真理性的认识B.来源于实践的认识都是真理C.实践就是真理 D.人们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去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6.区分社会的根据主要是A社会的阶级关系 B.生产力发展水平C.产品分配形式 D.建立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之上的经济基础7.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 D.相对主义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9.一定的社会形态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10.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A.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C.抽象的可能性 D.微小的可能性11.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点的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 D.机械论12.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A.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 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C.人们自觉的革命活动 D.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13.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A.人们的主观努力 B.进行思想斗争;C.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D.社会实践1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C.因为运动是绝对的,所以静止也是绝对的 D.因为静止是相对的,所以运动也是相对的15.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性质是A.对抗性的 B.非对抗性的C.既有对抗性的一面,又有非对抗性的一面 D.基本上是对抗性的16.真理的内容是A.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C.以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 D.不以任何人、人类或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17.质和量的关系是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相互规定、相互作用的关系C.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原因和结果的关系18.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A.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19.相对真理是指A.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B.任何真理都没有确定的内容C.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错误 D.任何真理都需要反复地检验20.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中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B.经济基础服务于上层建筑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经济基础产生于上层建筑21.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A.唯心论的错误 B.机械唯物论的错误C.二元论的错误 D.庸俗唯物论的错误22.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分歧是A.统一于实践还是认识 B.统一于运动还是静止C.统一于存在还是非存在 D.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23.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C.僵化的经济体制同先进的政治制度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4.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C.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25.世界上各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是A.矛盾 B.普遍矛盾C.特殊矛盾 D.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26.事物的度是指A.事物的质变 B.事物的量变C.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D.关节点或临界点27.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其根本的条件是指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 B.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C.科学文化水平 D.人们的生活水平28.社会主义社会开始了人民群众自觉创造历史的新时代,这是指A.人民群众可随意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B.人民群众可以制定社会规律创造历史C.人民群众可以改造社会规律创造历史 D.人民群众自觉地按照社会规律创造历史29.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同自己的经济基础A.完全适合 B.基本适合C.基本不适合 D.完全不适合30.从产生上说,意识是A天赋的 B.独立自生的C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对物质的反映31.历史唯物主义对人民群众作用的肯定是A.内在地包含了对包括历史人物在内的个人作用的肯定B.不包含对个人作用的肯定 C.是对个人作用的否定D.是与肯定历史人物的作用并列的32.假象和本质的关系是A.假象不是本质的规定 B.假象是本质的全部规定C.假象是本质的一种规定 D.假象不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3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必然性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B.瓜内有多少粒种子,早已确定,不多不少C.只刮风,不下雨 D.感性材料多了就变成理性认识3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运动变化的观点 B.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35.决定社会面貌的基本因素是该社会的A.政治制度 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C.阶级力量对比 D.政党的成熟程度36.国家是A.与人类社会同时产主的 B.封建社会产生的C.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 D.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37意识是A.一切生物普遍具有的现象 B.动物普遍具有的现象C.人和高等动物共有的现象 D,人类独有的特殊现象38.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 B.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9.热爱领袖同反对个人崇拜的关系是A绝对对立的 B.热爱领袖必然导致个人崇拜C.反对个人崇拜必然会否定或排斥领袖的权威 D.一致的40.辩证的否定是指A.外力否定 B.自我否定C.任意否定 D.甲变乙,乙变甲二、多项选择题(每题各有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二个以上是正硬的,把正确答案选出,选中后将答案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

公共基础知识马哲练习题含答案

公共基础知识马哲练习题含答案

公共基础知识马哲练习题含答案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在20世纪的哪个时期?它对世界哲学史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和发展于19世纪下半叶,具体来说是在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标志着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它继承和发展了古典德国哲学、法国启蒙思想和英国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成果,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世界哲学史的发展意义重大,不仅为人类解放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为世界哲学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推动了哲学的革命性发展。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请列举并简要解释几个重要观点。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包括唯物论、历史唯物论和辩证法。

其中,唯物论指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历史唯物论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辩证法强调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事物运动的动力。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认识论的观点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是一个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过程。

主体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对客体进行直接和间接的认识,从而获取对客观世界的真实认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标准,只有通过实践和实践的检验,认识才能不断深化和发展。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的本质和人的自由的理解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人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个体的自由是在社会关系中实现的。

人的自由不是与他人的冲突和压迫相对立的自由,而是通过解放个体和解放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实现的。

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认识论的根源、基础和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实践也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基础和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理论必须联系实际,对实践进行科学的指导和战略思考,以实现人类社会的自我解放和发展。

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历史观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历史观认为社会历史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题库)-试卷1

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题库)-试卷1

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题库)-试卷1(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我们党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即从最初的“两手抓”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

这体现的哲理是( )(分数:2.00)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感性认识有待发展为理性认识C.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析:解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提出一系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针,关键是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了“三步走”的现代化建设战略部署,并且提出了包括经济富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在内的“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总体格局,党的十五大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基础上,设计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纲领,从而使“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格局更加明晰而深入;进入新世纪,我们党正式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三位一体”深化拓展为包括和谐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体现了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的哲理。

故本题选C。

2.“手机可以让分处地球两端的人轻松对话,也可以让面对面的两个人忽视了彼此的存在。

”这体现的哲理是( )(分数:2.00)A.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B.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C.科技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D.科技革命引发生产方式的深刻变化解析:解析:“手机可以让分处地球两端的人轻松对话,也可以让面对面的两个人忽视了彼此的存在”,这说明手机既有方便人们联系便利的一面,又有减少人们面对面交流沟通不利的一面,体现矛盾双方的辩证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C.为全社会服务的世界观
D.新兴阶级的世界观
正确答案:B
第10】题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
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正确答案B
第11】题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从事地质学研究中,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
B.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
C.世界是否运动变化的问题
D.是否承认世界统一的问题
正确答案:B
第21】题
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是()。
A.又一个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
C.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并同这种斗争交织在一起的
D.高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
正确答案:C
第22】题
A.运动的绝对性
B存在性
C.客观实在性
D.实物性
正确答案:C
第25】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
A.各种实物的总和
B.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C•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D.主观与客体的统一
正确答案:C
第26】题
认为正确或错误的意识都是对物质的反映是
A.诡辩论
B.唯心主义
C.不可知论
D.唯物主义
正确答案:D
正确答案:C
第3】题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表现在()。
A.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
B.哲学是绝对的,具体科学是相对的
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特殊规律
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
正确答案:D
第4】题
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
A.—般方法
B.经验材料
C•理论结论
D.具体方法
正确答案:A
第5】题
A.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
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C.仅把运动和某些具体物质形态联系起来
D.把物质和运动完全割裂开来
正确答案:D
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观点是()观点。
A.唯物主义的
B.主观唯心主义的
C.唯物主义经验论
D.客观唯心主义的
正确答案:B
第20】题
划分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唯一的标准是()。
A.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正确答案:D
第17】题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 者心动。"慧能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
A.否认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否认了运动具有客观规律性
C.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D.否认了物质是意识的根源
正确答案:A
第18】题
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共同错误为()。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正确答案:D
第30】题
相对主义运动观认为()。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
D.只存在绝对运动而无静止
正确答案:D
第31】题
司马光破缸”的故事是说司马光小时侯看到一小孩掉进水缸后 而是打破水缸,尽快让水脱离人。这一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想问题、办事情要学会抓主要矛盾
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C.代替和被代替的关系
D.有限和无限的关系
正确答案:A
第6】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正确答案:D
第7】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B•科学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C.绝对真理的体现
D•人类优秀哲学思想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 正确答案:D
第8】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A.主要内容
B.理论基础
C.核心部分
D.实质和灵魂
正确答案:B
第9】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劳动人民的世界观
第27】题
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
A.否认静止的相对性
B.否认运动的绝对性
C.认为静态
正确答案:D
第28】题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存在性
B.物质性
C.意识性
D真理性
正确答案:B
第29】题
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
A.唯心主义
B.二元论
C.辩证唯物主义
B.辩论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正确答案:A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B.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C.只要打破常规,有创新精神,就能成功地改造世界
D.做任何事情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正确答案:D
第32】题
党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和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的哲学依据是()辩证关系的原理。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同一性和斗争性
D.适应思想创新的需要
正确答案:A
第13】题
我党一贯倡导并长期保持的优良学风是()。
A.艰苦奋斗
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勤俭节约
正确答案:C
第14】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点表现在()。
A.实践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开放性
正确答案:A
第15】题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存在()。
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方法,创立了地质力学的新理论,对我国石油地质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A.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B.哲学随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C.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D.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正确答案:D
第12】题
哲学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
A.适应时代的需要
B.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
C.反映劳苦大众的需要
人的意志高于一切,决定一切”的观点是()。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正确答案:D
第23】题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正确答案:A
第24】题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
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
第1】题
哲学是()。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正确答案:C
第2】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