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2年常熟一院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合集下载

中成药合理使用与不良反应分析

中成药合理使用与不良反应分析

中成药合理使用与不良反应分析目的:探讨我院中成药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和合理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保障,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医师、临床药师及护理人员填写的中成药不良反应表。

结果:114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表中,联合用药率高达81.58%,存在不合理现象,注射剂造成的不良反应居多,占比为70.18%,不良反应发生于人体多个系统,主要为变态反应,对人体皮肤及附件造成的影响较为严重。

结论:加强中成药组成成分学习,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合理用药,主动开展全面的不良反应监测,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标签:中成药,不良反应,联合用药中成药是选择疗效确实的处方,采用经过炮制的中药材或者饮片为原料,加工成的以供临床医师辩证使用,或由病患者根据经验直接选购的药物剂型,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供患者服用。

历经千百年的医疗实践,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回顾我院临床医师、临床药师和护理人员在中成药使用过程中114例不良反应记录,研究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分析了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临床特征,以便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现将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收集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间中成药使用时由临床医师、护士和药师记录的114例不良反应报告。

1.2方法分析患者的给药途径,联合用药的情况,不良反应涉及到的人体器官或者系统,观察临床表现,进行分类统计并且分析,根据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指定的相关登记标准评价分析结果。

2结果(1)联合用药114分不良反应报告中,两种药物联用的共有67例,占比为58.77%;三种药物联用的共有26例,占比为22.81%;单种药物使用的有21例,占比为18.42%。

(2)给药途径114例不良反应报告中,采用静脉注射给药方式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为64例,占比为56.14%;采用肌肉注射给药方式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为16例,占比为14.04%;采用口服给药方式的不良反应病例数为24例,占比为21.05%;其他给药方式的为10例,占比为8.77%。

我院125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我院125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我院125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作者:杜海涛等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2013年第10期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中药;医院药学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10-0096-03药品不良反应(ADR)关系到医疗安全,日益为临床所重视。

笔者现对本院2007年10月-2012年9月收集的中药ADR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期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病例资料来自本院2007年10月-2012年9月收集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与中成药有关的125例报表,其中ADR因果关系判断为“肯定”2例,“很可能”8例,“可能”103例,“待评价”12例。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ADR报告表按科室分布、性别和年龄分布、给药途径分布、原患疾病情况、报表所涉及的中成药类别等有效信息、ADR涉及的器官/系统分布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2.1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来源科室分布(见表1)2.2 性别与年龄分布125例ADR报告中,男性51例,女性74例,男女比例为0.7∶1;年龄分布为11~89岁,其中60岁以上患者51例,占40.8%。

见表2。

2.3 给药途径及溶媒使用情况125例ADR病例中,静脉给药居首位,其次为口服给药和外用(见表3);溶媒使用情况见表4。

2.4 原患疾病情况按照国际疾病诊断分类标准[1],对125例ADR报告中的原患疾病进行分类统计,脑梗死、脑出血、脑血栓、脑供血不足等颅内疾病41例(32.8%);失眠、嗜睡、神经性耳聋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24例(19.2%);高血压等心血管系统疾病21例(16.8%)。

见表5。

2.5 用药类别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版[2]及《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2009年版[3],对125例ADR所涉及的中成药进行分类。

共有18个类别46种药品,其中排在前3位的是祛瘀剂、安神剂和外科类。

部分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分析

部分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分析

13 丹参 注射液具有活血 化瘀 、通脉 养心 、保肝 、抗衰 老 . 等多种 功效。随着该 药广 泛应 用 ,其 不 良反应 报道 日益 增 多 ,据统计结果 :皮肤及 其附件 损害发 生率 为 2 1 % ; .7 神经 系统损 害发生率 为 0 9 % ;消化 、骨 骼系 统损 害发 生 .3 率为 0 6 % ;泌尿 系统损 害发生率为 0 3 % 。 .2 .1 14 心通 口服液致过敏性皮疹 1 . 例 该药 系以黄芪 、麦 冬 、葛根 、丹参 、海 藻等 为主 要成 分 的心血 管 系统疾 病用 药 ,文报单服 此药期 间,背部 、手 掌及 手背 出现 鲜红 色 药
敏发 生率增 大。因此 ,对 于 中药 制剂 静脉 给药 ,应 注 意过 敏 反应发生 ,临床 中应 重 视该 问题 的重要 性 ,以便在 问题 发生 时 ,能给予正 确处 理 ,另 一方 面 中药注 射剂 必须 经过 药理研究 ,保 证用药 的安全有 效性 。 22 毒性 成分 的存在 因药 物 中毒性成分 的存在 ,个 体代 . 谢能力 的差异 ,长期 服 用具 毒性 成分 中成 药 ,造成 蓄积 性 中毒 ,也 是中药制 剂不 良反 应发 生 的原 因之一 ,对 于含 有
汪 兆 云 山东省沂南县 中医 院,山东 沂南 2 60 73 0
【 关键词 】 中成药 ;不 良反应 ;分析
【 中图分类号】 R6. 993
【 文献标识 码】A
【 文章编号 】10 8 1 (00 3— 05 O 07— 57 21 )1 06 一 1
随着 中成药制 剂的发展 ,中成药在 临床 上的应 用逐年 递增 ,中药汤剂 调 配处方 相应 减少 。 中成 药便 于服 用 ,便 于携带 ,使其在处方 用药 及非 处方 用 药 中占有相 当大 的 比 例 。但是 ,在人们认 识 到 中成药 的有 效 、服用 方便 ,应用 广泛等优越性的 同时 ,人 们却 忽视 了 中成药 制剂 存在 不 良 反应的方面 。中成药 制剂 的不 良反 应 近年来从 报 道情 况看 是不容忽视 的。 1 中成 药 不 良 反应 的 病 例 报 告 1 1 双黄连粉针致过敏性休 克 1例 双黄 连粉针是 由金 . 银花 、连翘 、黄芩三种 中药提 取制成 ,临床用 于清热解 毒 , 抗感 染。泌尿 系 统感 染 ,静 脉 点滴 给药 发 生过 敏 性 休克 。 双黄连注射液在 临床 应用 中引发 猩红 热 药疹 3例 J ,3例 均为静脉点滴 给药 ,临床症 状 ,体表 出现 弥漫 性鲜 红 色丘

我院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我院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我院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目的:探讨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表现和因素。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入选病例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等)、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分类和例数、不良反应类型、给药途径、联合用药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结果显示,中老年患者是不良反应多发人群。

结论:中药制剂易发生不良反应,临床上需要密切关注。

标签::中药制剂;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自愿上报的164例涉及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病例报告。

1.2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入选病例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等)、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分类和例数、不良反应类型、给药途径、联合用药等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2.1一般情况表1显示,164例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73例占44.51%,女性91例占55.49%;男女之比为1:1.25,其中年龄最小者为9岁,最大者为91岁,平均年龄为50岁±18.375岁。

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达101例,相比其他年龄段中老年用药更易出现不良反应(61.6%)。

原因与老年患者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脏器功能减退、药物代谢能力降低、对药物剂量的个体差异大、药效阈值变窄有关,易引起毒性反应。

因此中老年患者是不良反应多发人群,应密切关注他们的临床用药情况。

2.2不良反应与药品品种表2显示,164例中药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涉及中药制剂共32个品种,其中注射剂19种,口服制剂13种。

在发生不良反应排列前5位的中药制剂中,生脉注射液高居榜首占24.3%,其次为参麦注射液占20.1%。

表1 致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主要品种中药名称例数(n) 构成比(%)生脉注射液40 24.3参麦注射液33 20.1注射用血塞通30 18.3参芪扶正注射液12 7.3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10 6.1合计125 76.12.3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表2显示,164例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主要涉及皮肤及附件损害、过敏性休克、神经系统反应、静脉炎等。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陈荣瑾【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年(卷),期】2012(5)36【摘要】目的对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进行调查与分析。

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30例中药制剂发生不良反应者,由专人负责对所致不良反应的中药制剂类型、累及系统-器官和临床表现等相关指标进行观察与数据的统计分析。

结果痰热清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构成比占20.00%、清开灵注射液16.67%、参麦注射液13.33%、红花注射液13.33%、复方苦参注射液10.00%、生脉注射液10.00%、热毒宁注射液6.67%、复方风湿宁注射液3.33%、天麻素注射液3.33%、鹿茸精注射液3.33%;累及系统为皮肤及附件占63.33%、全身系统6.67%、消化系统20.00%、神经系统20.00%、心血管系统10.00%、呼吸系统6.67%、血液系统3.33%。

结论加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调查及药物监管对指导临床用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总页数】2页(P41-42)【关键词】中草药;不良反应;数据收集【作者】陈荣瑾【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3.6【相关文献】1.从《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分析中药及其制剂致泌尿系统药物不良反应 [J], 刘洋;肖隆灏;张磊2.近10年来常用中药及其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 [J], 赵文;陆军3.中药制剂导致的不良反应类型、特点及中药制剂用药管理对策 [J], 马宁;杨铸4.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分析及药房管理方法分析 [J], 冯明霞5.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分析及药房管理措施分析 [J], 杨生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院2009~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

我院2009~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
表 1 A D R在 不同年龄的分布
( 见3 、 表4 ) 。
表 3 引发 A D R / A D E的药品构成 比及类别
2 . 2 A D R在给药途径 中的分布 :静脉滴注为 A D R主要发生途 径, 在 8 1 7 例A D R报告 中出现 了 6 6 9例 , 占总量的 8 1 . 8 8 %; 其 次, 在 8 1 7例 A D R报告中 , 口服给药 占 1 3 . 4 6 %, 为 A D R发生 的次要 因素 , 具体见表 2 。
1 1 4
北方药学 2 0 1 3年第 1 O卷第 9期
我院 2 0 0 9~ 2 0 1 2年药品不 良反应 监测报告分析
苏雪芳 张玉娥 ( 广东 省 江门 市五邑 中 医院 药 剂科暨 南 大学 医 学院 第六附 属 医院 江门 5 2 9 0 0 0 )
摘要 : 目的: 了解我 院药品不 良反 应/ 事件( A D R) 发生的特点和一般 规律 , 促进 临床合理 用药。方法 : 采 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 对我 院2 0 0 9 2 0 1 2 年的A D R报告 8 1 7例分别从 患者 临床表现 、 累及器官或 系统、 给 药途径 、 药品种类 、 性 别及年龄 等方面进行 分析 统计 。结果 : 8 1 7例 A D R中, 抗 感染药物 占 5 1 . 0 4 %, 中药制剂 占 l 7 . 2 6 %。静脉给 药引发的 AD R最 多, 占8 1 . 8 8 %; 以皮肤及其 附
1 资料 与方 法
1 . 1临床资料 : 有效 A D R报告 8 1 7份均来源于我院 2 0 0 9 ~ 2 0 1 2 2 . 3 A D R与药物种类 : 8 1 7 例 A D R报告 中,引发 A D R主要集 年间收集并 上报 的。 共 4 1 7例 , 占5 1 . 0 4 %; 其次是 中药 制剂 1 4 1 1 . 2方法: 设计适 当的表格 , 对收集的 A D R报告按患者的给药途 中在抗 感染药 物 , 例, 占l 7 . 2 6 %。 在引发 A D R的抗感染 药物 中, 喹诺 酮类药物 和 径、 药 品类别、 年龄、 性别等项 目分别进行录入 、 统计以及分析。 2 结 果 头孢菌素类之和所占比例最大 , 占7 0 . 2 6 %, 而喹诺酮类药物和 在本研究 中 , 2 . 1 患 者性 别与年龄 : 男性与女性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各年龄 头孢菌素类药物均为 临床最常用 的药物 。其次 , 组不 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构成 比见表 1 。 单 一用 药 占 2 5 7例 , 为3 1 . 4 6 %; 联 合用 药 5 6 0例 , 占6 8 . 5 4 %

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

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

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摘要】随着中成药制剂的发展,中成药在临床上的应用逐年递增,在人们认识到中成药有效、服用方便、应用之广泛等优越性的同时,人们却忽视了中成药制剂存在不良反应的另一方面。

本文通过中成药不良反应典型病例的报告说明,中成药不良反应必须引起临床工作的高度重视。

人们应该重视中成药制剂新剂型的发展,科学合理用药。

这样才能对临床应用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中药治疗疾病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疗效显著,尤其是对那些疑难杂症有独到之处,深受大众欢迎。

中成药服用方便,便于携带,使其在处方用药及非处方用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但是,中成药制剂的不良反应也是不容忽视的。

1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典型病例1.1 洁尔阴洗液引起局部皮肤药疹5例。

洁尔阴是应用较广且疗效较佳的妇科外用洗剂,其局部药疹的出现与个别患者体质有关,局部不良反应可能为过敏所致。

1.2 江苏白药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

患者因外伤后自服江苏白药,20 min后又饮白酒75 ml,半小时后出现唇舌发麻、头昏、视物模糊、胸闷、全身乏力等症状,入院检查,心电图呈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特征。

江苏白药成分中乌头占20%,该反应的出现可能与服药后饮酒促进乌头生物碱类吸收有关。

引起中毒反应发生除药物因素外,尚有饮食因素(如饮酒)。

1.3 双黄连粉针致过敏性休克1例。

双黄连粉针是由金银花、连翘、黄芩三种中药提取制成,临床用于清热解毒,抗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静脉滴注给药发生过敏性休克。

1.4 双黄连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引发猩红热药疹3例。

3例均为静脉滴注给药,临床症状:体表出现弥漫性鲜红色丘疹,全身灼热瘙痒不适,并伴有高热,经停药并给予抗过敏治疗后,症状消失。

1.5 心通口服液致过敏性皮疹1例。

该药系以黄芪、麦冬、葛根、丹参、海藻等为主要成分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据报道单服此药期间,背部、手掌及手背出现鲜红色药疹,瘙痒,停药3天后症状自行消失。

1.6 茵栀黄引起乳房增大3例。

我院2009—2013年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我院2009—2013年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我院2009—2013年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目的:探讨我院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年收集的59例中药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为不良反应的高发群体;注射剂是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剂型;活血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

结论: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标签:中药;不良反应;分析【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feature and regularity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induc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METHODS:Retrospective study was used to count and analyze 59 ADR cases induced by TCM in our hospital from 2009.01-2013.12.RESULTS:Of 59 ADR cases,the incidence of ADR was the highest in senile patients.Main dosage form induing ADR was injection.The main type was the blood-activating formula. The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 was lesion of skin and its appendants.CONCLUSION:Improve rational drug use ,reduce the incidence ofADR.【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dverse drug reaction ;Analysis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是获取药品临床安全信息的重要数据和评价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lu a a t e t h e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d a t a o f ADRs w h i c h r e p o r t e d t o t h e c e n t e r f o r ADRs Mo n i t o i r n g f r o m 2 0 0 9 J a n u a r y t o 2 0 1 2 y e a r i n
【 摘要1 目的: 了解近4 年我院中成 药引起 的药品 不良反应( A D R s ) 情 况, 为临床合 理使 用中成药提供 参考 。 方法 : 对2 0 0 9 年1
月~ 2 0 1 2 年1 2 f l 由中成药引起 的A D R s 报 告进行 回顾性分析和评价 。 结果 : 1 3 1 例有效报告 中, 1 8 岁及 以下来成年 患者所 占比例最
第2 0卷 第 8 期
Vo 1 . 2 O No . 8
中莲为导般
Gu i d i n g J o u na r l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a n d P h a r ma c y
【 中图分类号】 R 2 8 8 f 文献标识码1 A f 文章编号1 1 6 7 2 — 9 5 1 X ( 2 0 1 4 l 0 8 — 0 0 8 4 - - 0 3
An a l y s i s a n d C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o n Re l a t e d Fa c t o r s o f ADRs Ca u s e d b y Ch i n e s e P a t e n t Me d i c i n e s Re p o r t e d f r o m 2 0 0 9 t o 2 0 1 2 i n Ch a n g s h u NO. 1 P e o p l e ' s Ho s p i t a l
P a t e n t Me d i c i n e s 【 C P M) i n o u r h o s p i t a 1 .S O a s t o ma d e r e f e r e n c e t o r a t i o n a l u s e t h e d r u g s i n c l i n i c 1.Me a t h o d s :T o na a l y z e a n d e —
D e c e mb e r .R e s u l t s :A mo n g t h e 1 3 1 c a s e s ,t h e h i g h e s t AD Rs r a t e w a s o b s e r v e d i n t h e 1 8 y e a r s a n d f o l l o w i n g mi n o r p a t i e n t s
G U /L a i ,C H E N Y u e - mi a r Y I N We i - q i n g ,T A NG Y e - q i u(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u t h o r ) ( C h a n g s h u Ho s p i t a l A il f i a t e d t o S o o c h o w U n i v e r s i t y ,C h a n g s h u N o J P e o p l e Ho s p i t l a ,C h a n g s h u J i a n g s u 2 1 5 5 0 0 )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 T o u n d e r s t a n d t h e s t a t u s o f t h e a d v e r s e d r u g r e a c t i o n s( A D R s ) i n r e c e n t 4 y e a r s c a u s e d b y C h i n e s e
2 0 1 4年 8月
Aug us t . 2 01 4
2 0 0 9 — 2 0 1 2 年常熟一院中成药不 良反应报告分析
归 莱 , 陈岳敏 , 殷卫清, 唐 叶秋 ( 通讯作 者 ) ( 苏州大 学 附属常 熟 医院.常熟 市第 一人 民医院 , 江苏 常熟 2 1 5 5 0 0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高, 占8 3 . 2 1 %( 1 0 9 例) ; 热毒 宁注射液 引起 的A D R s 最 多, 占6 0 . 3 1 %( 7 9 例) ; 中药注射荆静 脉给 药 引发 的A D R s 位居 第一 , 高达
9 4 . 6 6 %( 1 2 4 例) ; 中成 药或 中 西 药联 合 用 药7 1 例, 占5 4 . 2 0 %; AD R s 所 涉 及 的 皮肤 及 附件 损 害 最 为 常 见 , 达8 2 . 3 5 %。 结论 : 剂 量 过 大、 静脉给药、 联 合 用 药是 我 院 A D R s 的 主要 成 因 ; 严 格 按 照 药 品说 明 书合 理 用 药 是 防止 或 减 少A D R s 发 生 的 关键 。 『 关键 词1 申 成 药 ; 药 品 不 良反 应 ; 相 关 因素 ; 分析 ; 对 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