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设计

合集下载

桩基础设计规范

桩基础设计规范

桩基础设计规范桩基础设计规范是指在土方、水文地质和设计条件等方面确定的桩基础的设计要求和规范,旨在确保桩基础工程的安全、可靠和经济。

一、桩基础设计的基本要求1. 土方条件要求:要详细调查桩基础区域的土质和地质情况,包括土的类型、含水量、密实度、强度等参数,为桩基础的设计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2. 荷载条件要求:要根据建筑物或结构物的重量、荷载类型和荷载组合等因素确定桩基础的承载力要求,确保桩基础能够承受设计荷载,并满足工程的使用要求和安全性能。

3. 桩的类型和布置要求:要根据土质条件、荷载要求和建筑物的结构形式等因素确定适宜的桩型和桩的布置方式,使桩基础能够合理分布荷载,提高承载力和稳定性。

4. 施工工艺要求:桩基础的施工工艺要合理、可操作,确保桩的竖直度和偏差控制满足设计要求,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和损坏。

二、桩基础的设计方法1. 桩基础的受力计算:根据所选用的桩的类型和布置方式,结合荷载条件和土质条件,采用静力法或动力法计算桩基础的承载力和变形。

2. 桩的配筋和截面设计:根据桩的受力状况和承载能力要求,合理确定桩的截面形状和尺寸,并进行钢筋的布置和配筋计算,保证桩的抗弯和承载能力。

3. 桩的长度和间距计算:根据土质条件、荷载要求和桩的类型等因素,计算桩的合理长度和间距,以保证桩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4. 桩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控制要求:根据桩基础的设计要求,制定桩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控制措施,确保桩的竖直度和偏差满足设计要求,并通过现场质量控制实施监督。

三、桩基础的验收和监督1. 桩基础的验收标准: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对桩基础施工质量进行验收和评估,确保桩基础满足设计要求、施工规范和安全要求。

2. 桩基础的监督和检测: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进行桩的竖直度和偏差的检测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质量问题,确保桩基础施工质量和安全。

3. 桩基础的使用和维护:桩基础施工完成后,要加强对桩基础的使用和维护,确保桩基础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延长桩基础的使用寿命。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图纸)工程计算书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图纸)工程计算书

基础工程计算书桩基础设计1.1设计资料 1.1.1上部结构资料某教学实验楼,上部结构为七层框架,其框架主梁、次梁、楼板均为现浇整体式,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底层层高3.4m (局部10m ,内有10t 桥式吊车),其余层高3.3m ,底层拄网平面布置及柱底菏载见图2.1。

1.1.2建筑物场地资料拟建建筑场地位于市区内,地势平坦,建筑平面位置见图2.2。

建筑场地位于非地震区,不考虑地震影响。

图2.2建筑物平面位置示意图单位:m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地下水位离地表 2.1m,根据已有的分析资料,该场地底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建筑地基的土层分布情况及其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见表2.1表2.1地基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1.2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1.2.1选择桩型因框架跨度大而且极不均匀,柱底荷载大,不宜采用浅基础。

根据施工场地、地基条件以及场地周围的环境条件,选择桩基础。

因钻孔灌注桩水泥排泄不便,为了减小对周围环境的污染,采用静压预制桩,这样可以较好的保证桩身质量,并在较短施工工期完成沉桩任务,同时,当地的施工技术力量、施工设备及材料供应也为采用静压桩提供了可能性。

1.2.2选择桩的几何尺寸及承台埋深依据地基土的分布,第④层土是较合适的桩端持力层。

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1.0m(>d2),工程桩进土深度为23.1m。

承台底进入第②层土0.3m,所以承台的埋深为2.1m,桩基的有效长度即为21m。

桩截面尺寸选用450m m×450m m,由施工设备要求,桩分为两节,上段长11m,下段长11m(不包括桩尖长度在内),实际桩长比有效桩长大1m,这是考虑持力层可能有一定的起伏以及桩需嵌入承台一定长度而留有的余地。

桩基及土层分布示意图见图2.3. 1.3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本设计属二级建筑桩基,采用经验参数法和静力触探法估算单桩承载力标准值。

根据单桥探头静力触探资料s P 按图1.2确定桩侧极限阻力标准值。

桩基础设计步骤

桩基础设计步骤

桩基础设计步骤以桩基础设计步骤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桩基础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适用于土壤承载力较差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

下面将介绍桩基础设计的步骤。

一、确定设计参数在进行桩基础设计之前,需要确定一些关键参数,包括设计荷载、土壤参数和桩基础类型等。

设计荷载是指建筑物承受的力,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使用情况来确定。

土壤参数包括土壤的类型、密度、强度等,需要通过现场勘探和实验室试验来获取。

桩基础类型包括摩擦桩、端承桩和组合桩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二、确定桩的布置和尺寸桩的布置和尺寸是桩基础设计的重要内容。

根据设计荷载和土壤参数,可以计算出桩的直径或截面积。

桩的布置要保证桩之间的间距满足要求,一般要求桩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桩径的3倍。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和地下管线的位置等因素。

三、计算桩的承载力和沉降在确定桩的布置和尺寸之后,需要进行桩的承载力和沉降计算。

桩的承载力是指桩能够承受的最大荷载,需要考虑桩的侧阻力和端阻力。

桩的沉降是指桩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沉降变形,需要通过计算来评估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确定桩的长度和钢筋配筋桩的长度是根据土层的性质和建筑物的荷载来确定的。

一般情况下,桩的长度要超过可变形土层的深度,以保证桩的稳定性。

桩的钢筋配筋是为了增加桩的承载力和抗侧力能力。

根据桩的直径和受力情况,可以计算出桩的钢筋配筋量。

五、绘制桩基础施工图桩基础设计完成后,需要将设计方案转化为施工图。

施工图包括桩的布置图、截面图和钢筋图等。

施工图要详细清晰,以便施工人员按照图纸进行施工操作。

六、施工监督和质量控制桩基础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施工监督和质量控制,以确保桩基础的质量和稳定性。

监督人员要及时检查施工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施工人员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桩的布置、尺寸和钢筋配筋等符合设计要求。

桩基础设计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土壤条件、建筑物荷载和施工工艺等因素。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严格的施工控制,才能保证桩基础的安全可靠性。

桩基础的设计与施工

桩基础的设计与施工

桩基础的设计与施工在建筑工程中,桩基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将建筑物的重量传递到地下更加坚固和稳定的土壤层。

桩基础的设计与施工是建筑项目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一、桩基础设计桩基础的设计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土壤的承载力、地下水位、工程地质条件等。

首先,工程师需要进行钻孔勘察,以了解地层情况和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桩的类型。

有各种类型的桩,包括沉管桩、预制桩、钻孔灌注桩等。

每种类型的桩都有其适应的场合和特点,因此需要根据具体工程来进行选择。

其次,桩基础设计还需考虑土壤的承载力。

土壤的承载力往往会影响到桩的直径和长度的选择。

当土壤的承载力不足时,可以采取增加桩的数量、加宽分布或增加桩的直径等方式来提高承载力。

此外,地下水位的变化也是桩基础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或水下工程中,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水措施,以确保桩基础的稳定性。

最后,桩基础设计还需考虑工程地质条件。

地面上的岩石、河流、草地等地质因素都会对桩基础的设计和施工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桩基础设计时,需要充分了解工程所处地区的地质条件,以便进行相应的处理和调整。

二、桩基础施工桩基础施工是桩基础设计的实施过程。

首先,需要进行标定和定位,确定桩的位置和间距。

然后,进行钻孔或挖掘工作,以便安装桩。

在进行钻孔或挖掘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振捣、灌浆等处理,以确保桩的垂直度和质量。

随后,需要进行桩的安装。

对于一些预制桩,可以在钻孔中安装,而对于一些灌注桩,则需要在挖掘工作完成后进行混凝土的灌注。

在安装桩过程中,需要注意桩的垂直度和水平度,以及混凝土的坍落度和饱和度。

此外,还需要对桩进行加固和保护,以确保其在使用中的稳定性。

最后,进行桩基础的验收。

验收过程中,需要检查桩的质量和安装情况,以及土壤的承载能力等因素。

只有在通过验收后,建筑工程才能继续进行。

总的来说,桩基础的设计与施工是一项关乎建筑安全和稳定性的重要工作。

桩基础设计

桩基础设计
57
7.2.2 确定桩型和截面尺寸
3.确定桩长、承台底面标高
承台底面标高,即 承台埋置深度。 一般情况下,应使 承台顶面低于室外 地面100mm以上;如 有基础梁、筏板、 箱基等,其厚(高) 度应考虑在内;同 时要考虑季节性冻 土和地下水的影响。
室外地面
>100mm
桩长
58
4.桩截面尺寸
(1)最小桩径
24
钻孔桩与冲 孔桩的区别 在于:钻孔 桩以旋转钻 机成孔,冲 孔桩以冲击 钻面成孔。
a)埋设护筒b)安装钻机,钻进c)第一次清孔d)测定孔壁,回淤厚度e)吊放钢筋笼 f)插入导管g)第二次清孔h)灌注水下混凝土,拔出导管i)拔出护筒
25
沉管灌注桩
沉管灌注桩的优点:
在钢管内无水环境中沉放钢筋和浇灌混凝土,从而为桩身混凝土的 质量提供了保障。 沉管灌注桩的缺点: 1.拔除套管时,如果提管速度过快会造成缩颈、夹泥,甚至断桩; 2.另外,沉管过程中挤土效应比较明显,可能使混凝土尚未结硬的 邻桩被剪断,施工中必须控制提管速度,并使管产生振动,不让管内出 现负压,提高桩身混凝土的密实度并保持其连续性;采取“跳打”顺序 施工,待混凝土强度足够时再在它的近旁施打相邻桩。
土层液化折减系数P216表10-9
48
2.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1)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应按下式计确定:
Ra=Quk/K
式中 Quk—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 K—安全系数,取K=2。 (2)考虑承台效应的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时: 不考虑地震作用时: R=Ra+ηc fak Ac
考虑地震作用时:
6
桩基础的功能
7
桩基础的功能
新加坡发展银行,四墩, 每墩 直径7.3m,将荷载传递到下 部好土层,承载力高。

建筑课件:桩基础设计

建筑课件:桩基础设计

较坚硬 土层
(a)摩擦桩
(b)端承摩擦桩
较坚硬 土层
坚硬 土层
(c)摩擦端承桩
(d)端承桩
(二)按桩基础使用功能分类
1.竖向抗压桩:主要承受竖向荷载; 2.竖向抗拔桩:主要承受上拔荷载; 3.水平受荷桩:主要承受水平荷载; 4.复合受荷桩:承受竖向、水平荷载均较大。
(三)按桩径大小分类
1.小桩径:d≤250mm,基础加固,复合基础;
活瓣圆台 形模板
四、桩及桩基础的构造要求
•优点:
减少施工工序,桩不用承受弯折与锤击应力,节省钢 材和造价,对基岩起伏变化大的地质条件适应性强。
•缺点:
地下“隐蔽”施工质量不易保证。
1.沉管灌注桩
沉管方法:锤击、振动、静压均可
施 工 程 序
就 位
沉 管
浇 筑
成 型
优点:造价低,管内无水作业桩身砼质量好; 缺点:产生缩颈、夹土、断桩,因挤土效应 相邻桩可能破坏。
过预应力减小桩身砼的拉应力和弯拉
应力,提高抗冲击力、抗弯能力。 钢桩 特点:强度高,抗冲击疲劳,贯入能力强, 便于加工运输,挤土效应小,但, 造价高宜腐蚀,慎重选用。
圆形管桩 H形桩
2.沉桩施工工艺
锤击式 •蒸汽锤 •液压锤 •产生振动、挤土、噪音; •引起地面附加沉降或隆起; •应采取监控与防护措施; •适于松软土质和空旷地区。
2.中等桩径:250mm<d<800mm,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应用较多; 3.大桩径:d≥800mm,用于单独基础。
(四)按桩基础成桩方法分类
成桩过程中对地基土结构有扰动,并产生挤土效 应,引发施工环境问题。 1.非 挤 土 桩:取土成孔,干作业法、泥浆护壁法、 套管护壁法施工; 2.挤 土 桩:未取土成孔,沉管灌注桩、锤击等法施工

岩土工程中的桩基础设计

岩土工程中的桩基础设计

岩土工程中的桩基础设计在岩土工程中,桩基础设计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桩基础是指通过将柱形、锥形或圆形柱体(即桩)沉入地面,使其在土壤或岩石中获得足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从而分担建筑物承重的一种工程方法。

本文将介绍岩土工程中桩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关键要素。

1. 桩基础的类型和选择桩基础可以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桩两类。

摩擦桩主要依靠桩身与周围土层的摩擦力传递荷载,适用于土层较松软的情况;端承桩则主要通过桩底承载力传递荷载,适用于较硬的土层或岩石。

在实际设计中,应根据地质勘察的结果、工程要求和经济性考虑选择合适的桩基础类型。

2. 桩基础的设计参数桩基础设计中的关键参数包括荷载、桩身长度和直径、桩端的形状和处理方法等。

荷载是桩基础设计的基础,需根据建筑物的荷载特点和土层的承载能力确定。

桩身的长度和直径需要满足建筑物的荷载要求和地层条件,一般采用的是经验公式或试验方法来确定。

桩端的形状和处理方法主要与地层的性质和承载力有关,在软土地层中常采用扩底、灌注桩等方式来增加桩端的承载力。

3. 桩基础施工过程桩基础的施工过程通常包括桩基础的预制和沉桩两个阶段。

预制阶段是在地面上制造出预制桩,可以采用混凝土浇筑、钢筋混凝土现浇、预制桩等方法进行。

沉桩阶段是将预制好的桩沉入地面,通过打击或振动等方式将桩身沉入到设计深度。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施工质量,包括桩身的垂直度、水平度和尺寸偏差等。

4. 桩基础的验收和监测桩基础的验收是确保施工质量合格的重要环节。

验收时应注意桩基础的几何尺寸、外观质量、混凝土强度和材料的质量等方面。

此外,在工程的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对桩基础的承载性能进行监测也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钻孔取样、桩身的锚定力或变形来进行监测,以确保桩基础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总结起来,岩土工程中桩基础设计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任务,需要综合考虑土层的性质、建筑物的荷载特点和经济性等因素。

通过合理选择桩基础类型、确定设计参数,并采用科学有效的施工方法和验收监测手段,可以保障桩基础在岩土工程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桩基础设计

桩基础设计

桩基础设计一、选择桩的类型及几何尺寸1.桩的类型选用表1中A组数据作为计算数据,则有:基本组合:竖向力F=8000KN 弯矩M=700KN·m 水平力F’=800KN标志组合:竖向力Fk=6640KN 弯矩Mk=560KN·m由表2可知,最上部的地层为杂填土,不宜作为持力层,若采用方形浅基础,可以选择粉质粘土层作为持力层,假设基础埋深d=2.5m,且仅考虑竖向荷载的作用(标=8000kN,由计算结果可知,采用浅基础所需的基础尺寸>6*6m2,大于两桩之准组合)Fk间的间距,显然不适用于此法。

可采用深基础方案,选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该场地位于西南某城市东郊,交通较便利,打入桩时噪音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较小,且由顶层往下35m没有坚硬土层,有利于桩入土。

故综合上诉考虑,根据建筑物荷载特征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与环境条件,该工程适合采用深基础,初步确定采用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

2.桩尺寸的初步确定根据所给资料选择桩的类型为打入式预制桩,截面尺寸选400×400mm,选择第四层黄褐色粉土夹粉质粘土层为桩端持力层。

桩长全截面进入持力层的厚度不小于2d(d为桩径),此处取3000mm>2d=800mm;桩尖伸入承台的长度不小于50mm,此处取60mm;桩尖的锥尖长度为(1.3~1.5)b(b为桩的边长),取1.4b=1.4×400=560mm。

设承台埋深为2.5m;故桩身计算长度为:1500mm+3500mm+6500mm+3000mm=12000mm;桩身总长度为:12500mm+560mm+60=12620mm,近似取13m。

二、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由静力触探试验确定混凝土预制桩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按下式计算:Q uk =Q sk+Q pk=u∑q sik l i+αq sk A p=4×0.4×(70×5.5+50×3.5+80×3)+2500×0.4×0.4=1680kN故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R a=Q u k/2=840K N三、确定桩数及平面布置1.桩的根数对于建筑物桩基础的桩数进行初步估计时,先不考虑承台土效应,可按下述方法初步估算桩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桩基础设计11.1 基本设计资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如下表所示。

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表11.2 基础方案选型由地质资料分析统计可知,上部以松软土为主,工程性质差。

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比较大,因此,本工程建筑物不宜采用天然地基,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以连续厚度5m 以上的强风化岩作为桩端的主要持力层,按摩擦端承桩设计。

11.3第3轴A 柱下桩基础设计11.3.1 初选桩长和桩径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设计值:277.16x M KN m =⋅,2962.89N kN =,84.43x V KN =;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桩径取500mm ,壁厚为125mm ,桩长取20m 。

桩身材料C80混凝土。

承台材料为C40混凝土,配置HRB400级钢筋。

11.3.2 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采用摩擦端承桩,根据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和承载力参数,管桩单 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计算如下:uk sk pk sik ipk p Q Q Q uql q A =+=+∑其中:sik q 、pk q :桩侧第i 层土阻力、桩端阻力特征值; u :桩身周长; p A :桩端面积;i l :第i 层土的厚度。

设承台埋深为建筑高度的1/18,即d=34.35/18=1.9,取d=2.0m 。

则桩基进入持力层为1.2m 。

2100000.5/40.5(2.210 6.230 5.450 4.890 1.2120)3619.12uk pk P p sik iQ q A u q l kNππ=+=⨯⨯+⨯⨯⨯+⨯+⨯+⨯+⨯=∑ 单桩单位竖向承载力设计值为(不考虑群桩效应):/3619.12/21809.56uk R Q K kN ===。

11.3.3 确定桩的数量和承台尺寸 1、桩数的确定: 2962.89 1.841809.56F n R >==,暂取2根。

桩距s=3.5d=1.750m,取1..8m 。

2、承台尺寸初选:根据《桩基规》第4.2.1 桩基承台的构造,除应满足抗冲切、抗剪切、抗弯承载力和上部结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柱下独立桩基承台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500mm ,边桩中心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桩的直径或边长,且桩的外边缘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m 。

对于墙下条形承台梁,桩的外边缘至承台梁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75mm ,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300mm 。

取桩边至承台边的距离为250mm ,则桩中心距至承台边缘距离为500mm 满足规范要求。

因此承台的尺寸为长边:2x0.5+1.8=2.8m ,短边:2x0.5=1.0m 。

取承台厚度为1.0m 。

桩顶伸入承台50mm ,钢筋保护层厚度取为70mm ,则承台有效高度h0=1000-50-70=880mm 。

示意图如下:11.3.4 计算桩顶荷载设计值取承台及其土上的平均重度320/G KN m γ=,则桩顶平均竖向力设计值为:3330.1320 2.8 1.00.5(2.0 2.45)1665.0762.301727.3721809.56F G N KNn R KN++⨯⨯⨯⨯+===+=<=max max min 22max min ()(277.1684.43 1.0)0.91727.371727.37200.8820.91928.25 1.22171.471526.490iK K M Hh x N N x N R KN N KN ++⨯⨯=±=±=+⨯=<=⎧=⎨=>⎩∑满足要求。

基桩水平力设计值184.4321.110.1101.712H H KN R KN n ===<=,因此无需考虑群桩效应的基桩水平承载力。

11.3.5 承台受冲切承载力验算 1、柱边冲切将圆桩截面换算成方桩,取换算桩截面边长0.80.8500400p b d mm ==⨯=, 柱边对承台的冲切按下式计算:[]o t hp ox c oy oy c ox l h f a h a b F βββ)()(2+++<式中:l F ——扣除承台及其上填土自重,作用在冲切破坏锥体上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冲切力设计值;o h ——冲切破坏锥体的有效高度; hp β——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 ox β、oy β——冲切系数;ox a 、oy a ——柱边或变阶处至桩边的水平距离; c b 、c h ——柱的尺寸。

00900300200400;min{0.5;0.5}200,=0.25=220mm;ox oy b c c oy a mm a S b h b mm a h =--==-+=取冲垮比0000004002200.45;0.25;880880y x x y a a h h λ===λ=== 冲切系数00000.840.840.840.841.29; 1.870.20.450.20.20.250.2x y x y β===β===λ++λ++1000800,0.92hp h β=>∴≈ 线性插入得[]02()()2 1.29(0.60.22) 1.87(0.60.35)0.9217100.887847.703330.13ox c oy oy c ox hp t l b a h a f h F kNβββ⎡⎤+++⎣⎦=⨯⨯++⨯+⨯⨯⨯=>=因此柱边冲切满足要求。

2、角桩向上冲切计算公式如下所示:[]11max 1211()()22y xx y hp t o a a N c c f h βββ<+++式中: 0h ——承台外边缘的有效高度;hp β——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 1x β、1y β——角桩冲切系数;11x y a a 、——从承台底角桩内边缘引045冲切线与承台顶或承台变阶处相交点至角桩内边缘的水平距离;1c 、2c ——从角桩内边缘至承台外边缘的距离。

则有:121111*********500400/20.70 , 400 , 0.45220 , 0.250.56/(0.450.2)0.862 , 0.56/(0.250.2) 1.244(/2)(/2)0.862(0.x ox x ox y oy y oy x y x y y x hp t c c m a a mm a a mm c a c a f h λλλλβββββ==+==========+==+=⎡⎤+++⎣⎦=⨯[]max 70.22/2) 1.244(0.70.40/2)0.9217100.882516.621665.07200.88=1865.35l N kN++⨯+⨯⨯⨯=>=+因此角桩向上冲切验算满足要求。

11.3.6 承台受剪承载力验算 计算公式如下所示:hs t o o V f b h βα≤式中:V ——扣除承台及其上填土自重后角桩桩顶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斜截面最大剪力设计值;o b ——承台计算截面处的计算宽度; o h ——计算宽度处承台的有效高度; α——剪切系数; 1.75/(1)αλ=+hs β——受剪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

1/40(800/)hs h β=剪跨比与以上冲垮比相同,故对1-1斜截面:1/41/40000max 0.45(0.25~3.0) 1.75 1.751.211.00.45+1.0(800/)880;(800/880)0.980.98 1.211710 2.80.884996.29=1665.07200.88=1865.35x ox x x hs hs hs t h h mm f b h kNN kNλλαλβββα=====+=====⨯⨯⨯⨯=>+介于之间故 11.3.7 承台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对于柱下桩基,当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柱或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应验算柱下或桩上承台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本设计承台混凝土与底层柱均采用 C40 混凝土,故不需验算柱下承台局部受压承载力;预应力管桩混凝土为C80 高强混凝土,故应验算桩上承台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验算公式为:ln 1.35l c l c F f A ββ≤式中:l F ——局部受压面上作用的局部荷载或局部压力设计值; c β——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l β——混凝土局部受压时的强度提高系数; ln A ——混凝土局部受压净面积。

22222ln3d d (2500)(45004(500380)2, 100138.274b l l A A A mm πππβ⨯⨯=⨯=⨯-=====受压面直径为,但受承台尺寸控制,近似取2计算)ln 1.35 1.35 1.0219.1100138.275164.131928.25c l c l f A kN F kNββ=⨯⨯⨯⨯=>=因此承台局压满足要求。

11.3.8 承台受弯承载力验算1928.25(0.90.3)1156.95x i i M N y kN m ==⨯-=⋅∑ 06208801156.95104057.770.90.9360880ys y h mmM A mm f h =⨯===⨯⨯2min 0.15%280010004200s A mm =⨯⨯=选配钢筋20C 18,25080A mm =,沿平行于Y 方向均匀布置,则布置C 18@120。

另一方向钢筋相同布置。

11.4第3轴C 柱下桩基础设计C 柱下桩基设计同A 柱。

11.4.1 初选桩长和桩径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设计值:283.22x M KN m =⋅,3474.55N kN =,87.43x V KN =。

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桩径取500mm ,壁厚为125mm ,桩长取20.m ,桩身材料C80混凝土。

承台材料为C40混凝土,配置HRB400级钢筋。

11.4.2 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单桩桩身竖向承载力特征值3619.12uk pk P psik iQ q A u ql kN =+=∑单桩单位竖向承载力设计值为(不考虑群桩效应):/3619.12/21809.56uk R Q K kN ===。

11.4.3 确定桩的数量和承台尺寸 1、桩数的确定: 3474.55 1.921809.56F n R >==,暂取2根(考虑偏心受压)。

桩距s=3.0d=1.5m,取1..8m 。

2、承台尺寸初选:取桩边至承台边的距离为250mm ,则桩中心距至承台边缘距离为500mm 满足规范要求。

因此承台的尺寸为长边:2x0.5+1.8=2.8m ,短边:2x0.5=1.0m 。

取承台厚度为1.0m 。

桩顶伸入承台50mm ,钢筋保护层厚度取为70mm ,则承台有效高度h0=1000-50-40=880m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