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市昭阳湖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阅读8 苏教版

合集下载

江苏省兴化市昭阳湖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

江苏省兴化市昭阳湖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

阅读四(一)阅读《我们的身体需要变“碱”吗?》一文,完成1-3题。

(10分)①最近一段时间,在“中国60%的人口都属于酸性体质”这一说法的影响下,“恐酸”的情绪在弥漫。

人们纷纷购买含碱的保健品,每个人都希望能通过中和身体的酸碱度来找回健康。

但是,事情真是这样吗?②在今天,我们通常用pH值来衡量人体体液的酸碱度。

其实人体的pH值是基本不变的,酸碱度不光不能决定我们的健康,甚至很难被改变。

③人体从消化系统到排泄系统,再到呼吸系统都精密地控制着酸碱平衡。

就拿最先参与酸碱平衡调节的器官小肠来说,它可以根据食物的成分来调节胰液中碱的再吸收。

无论摄入的是酸性还是碱性食物,到了胃里被强胃酸的胃液混合后,都会变成酸性,到了肠道又被碱性的胆汁、胰液、肠液混合,变成了碱性,从而来调节血液中酸碱的浓度。

④人体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液的pH值精确保持在7.35~7.45之间,为弱碱性。

因为我们的血液中含有碳酸氢盐、磷酸盐、血浆蛋白、血红蛋白和氧合血红蛋白等几大缓冲系统,使酸和碱无法兴风作浪引起血液pH值的急剧变化。

当血液带着代谢产物经过肾脏时,肾脏会像一个泵一样将酸性物质排出体外,并回收碱性物质,同时还不断控制和调整酸性和碱性物质排出量的比例,以保持机体pH值恒定。

⑤另外,我们体内代谢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能与水结合生成碳酸,这是体内最多的酸性物质。

但我们的肺也没闲着,不断地排出二氧化碳,调节酸碱平衡。

⑥我们大可不必“恐酸”,事实上,酸不但不可怕,人体中有几个地方,必须偏酸才算健康。

第一个就是胃,大量的胃酸排出体外,反倒会引起轻度碱中毒。

除此之外,人正常的尿液的pH值保持在5.5-7.5之间,多呈酸性。

肾脏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把体内的酸性物质从尿液中排出去,如果一个人的尿液呈碱性,反倒是不健康的。

1.揣摩文章以“我们的身体需要变“碱”吗?”为题的作用。

(3分)2.阅读文章,说说第①段中引用“中国60%的人口都属于酸性体质”这一说法在文中的作用。

江苏省兴化市昭阳湖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阅读7苏教版

江苏省兴化市昭阳湖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阅读7苏教版

阅读七一、阅读何慧娟的散文《父亲和他的二胡》一文,完成18 一21 题。

(20 分)①我家的墙上挂着一把二胡,那是我上小学时父亲的一个朋友送给他的。

没事的时候,父亲总喜欢从抽屉里取出珍藏的松香,点着了仔仔细细滴在琴筒上,就开始了他的“二胡独奏”。

父亲最喜欢拉苦音慢板,偶尔也拉几曲草原民歌,那种很容易让人想起蓝天、白云、草场、马群的调子。

有时候,父亲在一边拉,我就在一边跟着哼唱,每当唱到“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时,父亲的身子随悠长的调子晃动着,眼睛却从窗口望出去,一直望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仿佛那里真有葱翠碧绿的千里草原,有云絮,有羊群,有清澈畅亮的河流……②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不再喜欢父亲的二胡了,我甚至慢慢地开始怨恨父亲,恨他一辈子没有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只会守在家里拉拉二胡看看书,做一副悲天悯人状。

特别是高考落榜后,我更是烦透了父亲,每当他拉起二胡,我就心烦意乱,嚷着“难听死了”,不许他拉。

直到有一天,父亲的朋友来了,我竟当面让他把二胡拿走。

父亲一下子把二胡抱在怀里,生怕被人抢走似的,嘴里喃喃地说:“不能拿!不能拿!”眼睛可怜巴巴地看着他的朋友,仿佛向朋友求助似的。

从那以后,父亲当着我的面再也不拉二胡了。

③后来我就离家走了。

日子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十多年。

④一天下午,在我居住的机关大院,突然响起了悠扬的二胡声,那如泣如诉的苦音慢板,让我依稀回到了很久很久以前。

人们惊异于演奏者的技艺,纷纷涌到院子里向飘出声音的窗口张望着、探寻着。

我忽然心里很激动,由那浑厚、朴质的声音,我想到了父亲,想到父亲年轻时拉二胡的神态、眼神,心中很是懊悔。

父亲的一生很凄苦,一个人拉扯着我既当爹又当妈,我年纪小不懂事,父亲只能借拉二胡排遣他无人能解的苦闷和孤寂。

而这唯一的爱好还不被我理解。

我突然生出一种要急于回家的冲动,我很想执着父亲的手,恳切地求他原谅,然后再为我拉上一段苦音。

⑤在一个亮丽的深秋下午,我回到了久别的父亲身边,父亲惊喜地望着我,拉了一曲又一曲。

江苏省兴化市昭阳湖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一 期末字词和默写(无答案) 苏教版

江苏省兴化市昭阳湖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一 期末字词和默写(无答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一字词默写翻译学号:姓名:得分:一、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解释成语。

wēi yí ()páng bó()hān()然jīng huán)lí ba ()quán缩()闪()shuò chù()立jǔ jué()wū yè()péng pài()打()zhànyùn()怒sàsà()抽()yē liàng qiàng ()泥()nìng cù()然急()zhòu xuàn()丽gěng yè ()mò()地pí bèi ()万()lài焦()zhuó qī qiāo()yān()红镶()qiànmǎ nǎo () qí()祷 zhuàn()钱áo()游污()miè mù()集 shèn()重 měng()发liáo()落 liào()望 měng()懂绵()(gèn ) 广()(mào ) 狼()(jí )(sùsù)()(chóu chú)((pán shān )()(suǒ xiè)()yùn()色(liàng qiàng)()piē()见(xīng sōng )()(xī xū)()歉()(jiù)(lán lǚ )() s huàn()净晕()(xuàn)呆()(zhì)wěi wěi()动听xún xún()善诱niè()手niè()脚zhǎn()转反侧(cēn cī )()寂()(liáo)清()(liè)(qiǎo chuàng )()竹()(bǎi )(zǎo xìng)()风()mǐ山()lán静()(mì )雄()(jù )斑( )lán )huì lù()kuì()乏mèi()力guī()丽荒()( wú) ()听(dì)xuān xiè ()池()(zhǎo)(lín xún)()lòu()空zhēn zhuó ()()大(shuò )荒()dàn liàn yàn()摇()(yè )chóu chàng()wān()蜒(xuān xiāo)()温()(xīn )()游(áo )编()(zhuàn)shǔn()吸zhuài()住kǎi()甲tún()部wěi()缩jǔ()丧piē()见pēi()胎繁()yǎn两()qībīn()临jǐ zhuī ()免()yì华()yìdiāo()零xián()熟深()ān xiè()渎kuī()视kuài()炙人口如火如()tú梦mèi()以求fěi cuì( ) chuíliàn ( ) 坦荡如dǐ( )pó suō ( ) 秀qí( ) 争yán( )斗艳xī( )利 cáo lì( ) líng dīng( ) zhù( )立贪lán ( ) lián yī( ) yùn niàng( ) dì( )听忍俊不禁:万籁俱寂:据理力争:鳞次栉比:退避三舍:如火如荼:脍炙人口:好逸恶劳:二、直接默写:1.千里之行2.木3.千里之堤4.泰5.言6.工7.临 8.非9.鞠 10勿11良 12宁13会 14.业15芳 16纸17山重 18小荷19问 20人生21老吾 22发23老者 24黄25山雨 26尔27停 28莫29前 30身①,谁家新燕啄春泥。

江苏省兴化市昭阳湖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

江苏省兴化市昭阳湖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

阅读一一、巨商蓄鹦鹉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

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

主人惜之,加意笼豢。

一日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语鹦鹉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否?”鹦哥谓之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

”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

”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半年方.得释 ( )②就.笼语鹦鹉曰()③鹦哥谓.之曰()④似不忍去.()(2)下列各句与“一日段生以事系狱”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可以为师矣B. 以其境过清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D. 全石以为底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一日段生以事系狱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石潭记》4.文章说“鹦鹉甚慧”,它的“慧”表现在:①能诵诗文;②向客人问安;③;④。

(1分)二、向一只羊说声对不起(20分)①整整27年了,那只山羊偶尔还跑进我的梦里来,他双眸含泪,满是无辜的柔弱样子,让我从梦中痛醒。

②1986年7月,那是我暴躁、苦闷、落寞、彷徨的青春岁月。

③那年高考,我落榜了。

我的堂伯特地去乡场铁匠铺,炉火熊熊中,堂伯捂着胸口,边咳嗽边大声吩咐高铁匠:“老伙计,你把锄头打硬实一点,土硬啊,我那不争气的侄儿,要回来种庄稼了。

”④堂伯扛着锄头,提上镰刀,从乡场上一路叹气回来,来到我家。

我靠在门前,接过堂伯递过来的锄头、镰刀。

沉默之中,完成了一个学生向种地农民转变的交接仪式。

黄昏,夕阳的最后光芒被远山吞尽。

堂伯花白的胡子在风中颤动,他开口了:“侄儿啊,你没有那个命,就只有当农民,要当农民,就好好当,别去想那花花世界了,种地,也饿不死你!”⑤堂伯缩着瘦小的身躯,走了。

江苏省兴化市昭阳湖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二 名著与综合实践 苏教版

江苏省兴化市昭阳湖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二 名著与综合实践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二名著与综合实践活动班级姓名成绩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教材推荐给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名著之一。

这部小说是________(国家)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

2.小说通过主人公________的成长经历,描绘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经_____________国内战争到经济恢复时期广阔的社会画面,被誉为“生活教科书”。

3.主人公以自己的毕生精力,实践了自己的生活原则: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主人公战斗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革命乐观主义的深刻概括4.保尔初恋对象______________,是林务官的女儿;纯洁善良,美丽动人。

她曾把《______________》这部小说介绍给保尔看。

这部书启发了他的思想。

5.“他使劲揪住男孩子的一只耳朵,把他推到走廊上,随手关上了门。

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一个个都缩着脖子。

谁也不明白保尔·柯察金为什么被赶出学校。

只有他的好朋友__________________(人名)知道是怎么回事。

”“他使劲揪住男孩子的一只耳朵”中的“他”是_____________,保尔被赶出学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好多天过去了,正当期待已经变得无法忍受的时候,同儿子一样焦虑的母亲一面往屋里跑,一面激动地喊道:“列宁格勒来信了!!!”这是州委打来的电报。

电报上只有简单几个字: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

【八年级语文】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期末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期末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期末试卷及答案苏教版八年级语(上)期末试卷及答案苏教版八年级语(上)期末试卷及答案
5
苏教版八年级语(上)期末试卷及答案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命题人韩红梅韩涓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字,请将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写在方格内,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

(4分)
niǎniǎ炊烟,如诗如画,秀水青在整个湘西大地上展露出淡幽的神韵,看那古hè苍苍的吊脚楼,鳞次zhì比的小木屋,别致而优雅,古朴而清纯,小小古镇如画卷般地搬开在茫茫天地中,毫不iǎ揉造作。

这就是我心仪已久的凤凰古城
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2分)
A.《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是我们大家都喜欢看的栏目。

B.游览者到园子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

c.车队经过海陵、姜堰,再走七、八里,就到了风景如画的溱潼风景区
D.他实在是不知道这事对他说是好事呢,还是坏事。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我们完成了制作班级网页的工作。

B.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建设稳步推进,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c.近日,在泰州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医药博览会上,一种新型的戒烟产品唤了不少观众的目光。

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期末复习题有答案

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期末复习题有答案

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期末复习题有答案1、注音写字(4分)峰回路转,迂曲穿过一片林区,眼前zhòu然一亮,显现一hóng水潭。

它叫姊妹潭,传奇曾有两姊妹一起在此投水xùn情而亡。

这潭犹如山间一面明镜,清亮透亮,看起来山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与水潭镶qiàn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

2、字型纠正(4分)离开罗马刚刚一个小时,道格拉斯G型客机就慢慢地向低空府冲,我从弦窗向外眺望,一片尉蓝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

水天连接的远处,高耸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看起3、标点修改(3分)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有三处使用不正确,请找出来并改正。

影片“泰坦尼克号”在芝加哥首映时,一位幸存者兴奋地说:“我对沉船惨景经历犹新;在救生船下高举起求救的千百双手至今历历在目。

我想象不出还有什么比那时候更可怕?”(1)改为(2)改为(3)改为4、忆海拾贝(10分)(3),乌蒙磅礴走泥丸。

(4)荡胸生曾云,。

(5),,盖组竹柏影也。

(6)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诗人爱护中央集权的坚决政治立场的诗句是“,。

”(7)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面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孤寂,把想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望的名句是“,。

”5、经典回放(4分)在21世纪的今天,保尔精神对我们做人有什么意义?你认为保尔·柯察金和比尔·盖茨谁是我们今天应该学习的英雄?什么缘故?我们生活在如此的一个年代,能够从保尔汲取到什么精神?6、美句仿写(4分)仿照给出的句子,以“我喜爱”开头,再造两个句子,使整个句式形成排比。

例句:我喜爱婉约中英气的李清照,虽是“人比黄花瘦”,也高歌“不肯过江东”的项羽;仿句:我喜爱仿句:我喜爱7、成语运用(2分)请用一个成语替换下面语段中加横线的部分,使语言更精炼。

生活就像一条千回百折的小溪,需要我们有不管经受多少挫折都决不退缩①的勇气。

生活是一位公平的法官,他可不能宽恕那些蹉跎岁月的“玩看”者。

江苏省兴化市昭阳湖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阅读5 苏教版

江苏省兴化市昭阳湖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阅读5 苏教版

阅读五烽火台的诉说①人类为了生存下去,就需要共同抵御洪水、野兽等灾害和天敌,这时就少不了彼此沟通和协作。

在远古时期,由于没有文字,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是靠声音和肢体语言;在我国的殷商时期,出现了“击鼓传声”的通信方式;后来人们开始兴建烽火台,出现了用火光和烟雾传递信息的办法。

②今天,人们在游览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时,依然可以看到修建在制高点上、形似碉堡的方形建筑,那就是烽火台。

不过,烽火台的历史要比长城还要久远。

③一般来说,我国历史上的烽火台是在西周时期出现的。

据史料记载,在周朝时,中央与各诸侯国都在边疆或通往边疆的道路上每隔一定距离就修筑一座烽火台。

烽火台上堆满了柴草,哨兵一旦发现有外族入侵,便点燃柴草以烽火报警。

各路诸侯见到后,就会派兵前来接应,同御外敌。

④说到这里,很多人都会想起《东周列国志》中一个很有名的故事——烽火戏诸侯。

故事片说的是荒淫无度的周幽王自从得到美人褒姒之后,便整天想尽办法来博得褒姒开心一笑,可美人一直无动于(zhōng)。

有个近臣献计说,当年先王为了防备西戎入侵,在骊山之巅建有20余处烽火台,每当有贼寇侵犯时,烽火台便点火示警,火光、烟雾直冲霄汉,甚为壮观。

附近诸侯见此情景,无不发兵相救。

这些年为,天下太平,已多年不见烽火点燃,如果君王偕王后同游骊山,夜举烽火,这时诸侯援兵必至,至而无寇,王后必笑无疑。

昏庸的幽王居然听从了这位近臣的馊主意,其下场我们也都知道了,周幽王命丧西戎刀下,褒姒也在劫难逃。

西周从此走向了灭亡之路。

⑤西周的灭亡并不意味着以烽火通报军情的历史就经终结。

相反,到了汉代,烽火台的建设规模更大了,使用规则也进一步完备了。

用土木筑成的被称为“烽燧”的烽火台,在边陲重镇和交通要道上随处可见。

今天,在新疆库车县境内,还留存着一座汉代烽燧,其雄伟的气势可使我们约略窥见当时烽火通信的盛状。

那时,烽火台的使用也有了较为完备的规则。

白天发现有外敌入侵时,哨兵就在烽燧上燃起柴草或狼粪,其烟直上不散,远远地就能被人看见,人们称之为“狼烟”或“烽烟”;夜间则点燃柴草,以火光报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八一、阅读汤欢《读书莫忘做笔记》,完成1~3题。

(10分)①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读书时,左边是书,右边是笔记本。

遇到好词佳句则随手摘抄,心有所感便顺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

②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

顾颉刚先生一生治学,勤于做读书笔记,从1914年至1980年逝世,做笔记的习惯从未间断,60余年积累笔记近百册,共四五百万言。

他所从事的古史研究需大量考据,做笔记是他治学研究、著书立说的基础,“为笔记既多,以之汇入论文,则论文充实矣;作文既多,以之灌于著作,则著作不朽矣。

”此外,在他看来,相对于长篇大论的学术文章而言,笔记可长可短,有简洁之美,做笔记“可以自抒心得,亦可以记录人言;其态度可以严肃,亦可以诙谐,随意挥洒,有如行云流水,一任天机”,笔记实乃学术界的小品文。

③钱钟书读书也爱做笔记,从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坚持,单是外文笔记就达200多本、3.5万多页。

据杨绛所言,他的笔记本“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

”其笔记不仅数量惊人,内容也广袤博杂,从精深博雅的经史子集,到通俗的小说院本、村谣俚语和笔记野史,古今中外,无所不容。

把这些笔记前后参照、相互引证、融会贯通后,才有了如《管锥编》里那样汪洋恣肆、行走于东西之间游刃有余的文章。

④蔡元培晚年总结自己读书多年却“没什么成就”,原因之一是“不能勤笔”。

“不能勤笔”即不能勤于做笔记。

他说自己读书虽然只注意于他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但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记号”,这样的后果是不易检索,需要用的时候“几乎不容易寻到”。

⑤可见,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做笔记亦是一种值得吸取的方法。

不管读书是为长见识,为陶冶性灵,还是只为娱乐消遣,遇到有趣、有启发、有感于心的文字则随手记之,这文字便会在我们内心加深一层印象;日久天长,这笔记本便成了我们平日读书精华之积累,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

若干年后,当我们重温当年的笔记,看到自己熟悉的字迹时,或许还会回想起某时某地写下这笔记时的情形,内心一定无比自得与安宁。

⑥做笔记固然重要,但经常温故笔记更重要。

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只记笔记却不温习,一样容易遗忘,时常巩固方能加深记忆,需要用时才能信手拈来;此外,温故而知新,在翻阅读书笔记时,往往能够前后贯通,发现新的问题。

⑦做笔记需要时间,如钱钟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大约是读这本书的一倍。

但当你将做笔记看成是读书的一部分,认识到做笔记的益处,便不会认为这时间白白浪费了。

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唯独读书不能快,做笔记不能急躁。

⑧时代在进步,电子笔记的出现让笔记的记录、保存和使用更为便捷:键盘输入、复制粘贴可以代替手写,电脑和手机客户端皆能同步保存;此外,这种云笔记还带有关键词检索功能,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对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⑨读书思考,随手记之,同时不忘时常温故,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

无论这笔记是手抄笔记还是电子笔记,它都会成为我们好读书之人一笔宝贵的财富。

(《人民日报》2015年03月31日 24 版) 1.从本文看,做读书笔记主要记什么?读书笔记有什么好处?(3分)2.“钱钟书当年就常常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杨绛听。

”这句话放在文中哪一段最合适?请说明理由。

(3分)3.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一、阅读丁立梅《那些疼我的人》一文,完成4—7题。

(20分)①三月天,蜜蜂从土墙的洞里钻出来,嗡嗡闹着。

柳树绿了,桃花开了,油菜花更是开得惊心动魄,铺一望无际的黄。

20世纪70年代的乡下,这个时候,正是青黄不接。

有什么可吃的呢?没有的。

②我去爬屋后的小木桥。

小木桥搭在小河上方,桥下终年河水潺潺。

湍急的水流,在幼小的我的眼里,很可怕,我害怕从桥缝里掉下去。

那样的害怕,最终会被一种向往所抵消。

爬过木桥,就可以去几里外的外婆家,外婆会给我一只煮鸡蛋,或是一捧炒蚕豆。

这是极香的诱惑!③我很幸运,每次都能安全地爬过木桥去。

矮矮的外婆见到我,眼睛笑眯成一条缝。

她手里正补着衣服,或是纳着鞋底,她会立即放下手里的活儿,她的手会抚过我的脸,是沙子吹过的感觉,很糙,却极暖。

然后去灶边生火。

一瓢清水倒进锅里,腾起一股热浪来,我知道,我可以有煮鸡蛋吃了。

一脸威严的外公埋怨她:“那是换盐的鸡蛋啊,家里快没盐了。

”外婆挡着,说:“小点儿声,别吓着孩子。

”他们在屋里嘈嘈切切地吵。

我不管那些的,有外婆护着,有香香的煮鸡蛋可以吃,便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孩子。

④我有过几次大难不死的经历。

母亲说:“有一年,全村83个孩子都出天花了,你是最严重的一个,高烧昏迷,不省人事。

医生说,没治了,让准备后事。

我抱着你,七天七夜没合眼。

你呀……”母亲没有继续这个“你呀”,她笑着说起另外的事,关心我现在是不是还常常熬夜。

“不要熬夜呀,人吃不消的。

你要好好的呀!”母亲这样说。

我却在她那一句未完的“你呀”后面浮想联翩,想我是这么一个难缠难养的孩子,母亲的心,不知碎过多少回。

大雪天,我又突然生病,母亲顶着风雪去找医生。

医生来了,说,不行,得赶紧送街上的医院。

街离村子有几十里路,父亲又不在家,风大雪大的,母亲却决定一个人用拖车拖我去医院。

母亲就真的上路了,用被子把我里三层外三层地裹好。

一路上,母亲不知跌了多少跟头,我却安然无恙。

到了医院,医生看着雪人一样的母亲,感动了,立即给我检查,是急性肺炎,晚一会儿,就难治了。

我的病好了,母亲的额上,却留着指头长的一道疤,像一条卧着的小蚕。

我抚摸着母亲的那块疤,问母亲后不后悔生了我。

母亲嗔怪地打掉我的手,说一句:“你呀……”⑤结婚了,遇到的那个人,不是貌若潘安,才似柳永,却会在我生病的时候,守在身边,给我削梨子;会在我磕疼的时候,一边给我揉淤血的膝盖,一边嗔怪:“怎么这么不小心?”他会买我爱吃的鸡蛋卷回来,还有我喜欢的花花草草,摆一阳台,我还是不满足,说还要,他答应一声:“好。

”有时我也会明知故问:“你宝贝我吗?”他笑着答:“我不宝贝你,还能宝贝谁呢?”时光刹那停住,天荒地老。

⑥现在,我在织一件毛衣。

入冬了,儿子的毛衣短了。

我挑橘黄的颜色,选一种小熊猫的图案,这样织出来,一定非常漂亮,儿子穿上,会极帅气的。

儿子在一边看着,问:“妈妈,是给我织的吗?”我答:“不给你织,给谁织呢?”“那么,妈妈,你是宝贝我的吗?”我答:“我不宝贝你,还能宝贝谁呢?”思绪就在那一刻拐了弯,生命中那些疼我的人,一一浮现出来。

我痴痴地想,上帝送他们来,就是为了来疼我的,就像我疼我的儿子一样。

世间的美好,原是这样的爱写成的。

⑦如今,我的外婆已去世了。

值得安慰的是,她走时,我在她身边。

她看着我,最后疼爱的光亮,像淡淡的紫薇花瓣落下,落在我的脸上,留在这个世上。

4.阅读选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那些疼“我”的人为“我”做了哪些事。

(4分)5.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两项( )( )(4分)A.开头描写春天来临的美好景象,交代节令,引出下文。

B.“她的手会抚过我的脸,是沙子吹过的感觉,很糙,却极暖。

”这句话突出了辛劳的外婆对“我”的疼爱以及给“我”心灵带来的温暖。

C.选文中写“医生看着雪人一样的母亲,感动了,立即给我检查”主要是为了表现医生的尽职尽责,心地善良。

D.“不要熬夜呀,人吃不消的。

你要好好的呀!”母亲的话,照应了前文她为照顾病重的“我”而七天七夜没合眼的经历,表现了母亲对“我”常常熬夜的担心与牵挂。

E.“母亲嗔怪地打掉我的手,说一句:‘你呀……’”这句写出了母亲对我的责怪与抱怨。

6.按要求回答下面两小题。

(6分)(1) 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2) 本文结尾画线句子“她看着我,最后疼爱的光亮,像淡淡的紫薇花瓣落下,落在我的脸上,留在这个世上”意蕴丰富,给文章营造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请你说说这个画线句子有什么含义?(3分)7.有同学人认为:《那些疼我的人》和都德的《最后一课》有的内容完全可以删去,《那些疼我的人》可以删去文章第⑥段“我”给儿子织毛衣以及与儿子的对话的相关内容,《最后一课》可以删去镇上的人到课堂听课。

你不同意这种观点,请你分别说说这些内容不能删的理由。

(6分)《那些疼我的人》不能删的理由:《最后一课》不能删的理由:阅读八答案1.遇到好词佳句则随手摘抄,心有所感便顺势写下。

(1分)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1分)是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

(1分) 2.放在文中第⑥段最合适。

(1分)因为第⑥段讲的是温习笔记的重要性。

(1分)这句话所说的正是温习笔记之事,与第⑥段内容一致。

(1分)3.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1分)列举顾颉刚、钱钟书、蔡元培等人的事例,(1分)具体有力地论证了(1分)读书莫忘做笔记的观点(或“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

(1分)二、4.童年饥饿时,外婆给“我”煮鸡蛋吃(1分),幼年生病时,母亲抱着“我”七天七夜没合眼(1分),顶风冒雪,一个人用拖车拖着突然生病的我去医院(1分),丈夫生活上对我照顾得无微不至(1分)。

5.C、E(4分)6.(1)运用了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2分),从侧面突出了外婆对“我”的爱(1分)。

(2)外婆离“我”而去了(1分),而那些疼我的人给予“我”的爱是永恒的,不会因为生命的结束而消失(1分)他们的爱会像紫薇花一样,平淡之间让生活变得芬芳而美丽(1分)。

7.《那些疼我的人》:本文主要写亲人对“我”的疼爱(1分),而第⑥段表明“我”懂得了疼爱他人,并将这种真情继承下来,传承下去(1分),这样写更深化了主题(1分)。

《最后一课》不能删的理由: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1分) 更加的突出人们的爱国之情,因为镇上的人们的一举一动都表现除了他们的爱国之情,营造与往常不同的气氛,为后文情节的展开蓄势;(1分)升华了小说主题。

(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