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三区域发展差异---以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为例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复习必修3第一章第2讲 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

高考地理复习必修3第一章第2讲 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

第2讲 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一、区域发展差异 1.东、中、西差异(1)划分依据:__________、经济基础、__________和对外开放程度。

(2)表现:东部地带,加工制造业和 相对发达 中、西部地带, 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比重东部地带, 、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的比重, 产业蓬勃发展,中、西部以 为主体 从城市化水平来看,东部地带远高于中、西部地带东部地带 ,吸纳外资的能力强 中、西部对外开放程度比较低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积极加强对外联系,成功地与周边国家进行了广泛的2.南、北方差异(1)划分界线:秦岭—淮河。

(2)表现: `优势:平原面积广阔, 等资源丰富 限制性因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存在问题:面临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 等任务优势: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矿产、 、水力资源相当丰富 限制性因素: 、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存在问题: 日趋紧张3.西部大开发(1)范围:西部地带的10个省级行政区以及中部地带的内蒙古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2)优势:________、油气资源、________、土地资源等丰富。

(3)不足:____________,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对于加强 ,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内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西部地带的 变为 ,将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二、区域经济联系1.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①产业结构差异②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③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①北方②南方 (4)意义(1)对口帮扶成效明显,使西部地区的______快速发展。

(2)西部地区________发展较快。

(3)在东、西部地区合作中,科技、______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4)东、西部在合作中实现相互发展。

东部地区企业在与西部地区企业的合作中,输出______、技术、______等的同时,也实现了与合作方的“双赢”。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课件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课件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zxx/k
第十一页,共23页。
“知识(zhī shi)城”匹兹 堡
1、五大湖工业区得以(déyǐ)再生的过程中 它采取了哪些措施?
2、在采取了这些措施(cuòshī)之后,本 发展的特点又是什么呢?
第十二页,共23页。
四、再生
(zàishēng)阶
特点 “段对症下药”,采取措施,使区域产
生(chǎnshēng)新的增长活力,促使
了城市群和工业带。练 习。2.有关区域发展的转型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B、区域发展面临失业 率高、人口增多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Image
第二十三页,共23页。
第三节 区域(qūyù)发展阶段与人类
活动
第一页,共23页。
案例1、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区域发展
1.“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是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2.区域发展是一个综合过程。 从时间上看,呈阶段式递进,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从空间上看,有一个由点(个别经济点或个别城镇)到
D、人地关系已趋缓和
第十六页,共23页。
3.有关区域的再生阶段的叙述,哪些正确 CD
A、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大量工 人的失业问题
B、集中力量发展原有的传统工业(gōngyè), 突出主导产业的龙头地位
C、调整产业结构,促使区域经济复苏 D、人地关系逐步由紧张走向协调
第十七页,共23页。
活动 (huó dòng)
区域 发展 情况
经济复苏
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kōngjiān) 改变区域产业结构
措施 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投资环境
人地 关系
逐步由紧张走向协调
第十三页,共23页。

探究地理教学中“先归纳后演绎”的教学模式——以湘教版必修Ⅲ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为例

探究地理教学中“先归纳后演绎”的教学模式——以湘教版必修Ⅲ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为例
段》 为例
求事 物普遍 特征 的认 识方 法 ;而演 绎则 是从 一般性 的前提
推论 出个别 性结论 的方法 . 即从 一 般 到 个 别 , 推论 和判断个
教材 以“ 美 国东 北匹兹 堡及其 周 围区域 的发展 状 况” 为
例. 阐述 了 一 个 区域 的 发 展 变 化 过 程 : 材 料一 : 在 美 国 建 国初 期 , 匹 兹 堡 只 是 一 个 普 通 的 毛 皮
高 中生 在这 一时期 , 心理、 生理 逐 渐走 向成熟 , 各 种认 知 能力不 断完善 , 正处 于形象 思维 向理论 思维 的转化 阶段 ,
感 性 体 验 上 升 到 理 性 认 知 的 阶段 , 抽 象 概括 能力 大有提高 ,
思 维更加 敏捷 , 能从不 同角度 、 不 同方 面运 用多种 方法思 考 问题 , 产 生 的新 想法多 , 能举一反 三 , 触类 旁通 , 学 习迁移 能
1 . 归 纳 与 演 绎 境, 在一 定的教学 情境 中激发 学生 的兴趣 , 引 导 学 生 进 行 探
究, 并 对 材料进 行分 析 。 归 纳 出有 关 的地理 原 理 和规 律 , 将 学 生 的感性 经 验上 升 为理 论知 识 : “ 后 演绎 ” —— 掌 握 了一
定的地理 原理和规律 之 后 , 再 进行 必要 的演绎 , 有 针 对 性 地 运用这些 理论知识 . 分 析实 际问题 . 更 清 楚 地 认 识 到 这 些 原 理、 规律 在实 际生活 中的作用 和表 现 , 从 而把 知识 转化 成 自
3 . 先 归 纳 后 演 绎 的 教 学 模 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何为归 纳? 何为演绎 ? 归纳和演绎 是两种不 同的认识世 界的方 法。具体 而言 , 归 纳是从个别性 案例抽象 出一般性结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地理核心知识大整理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地理核心知识大整理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地理核心知识大整理分析区域差异要从分析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异入手,同时注意分析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具体分析如下:04荒漠化的防治措施针对人为因素对荒漠化形成的影响,应采取以下的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05水土流失1.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的潜在因素。

2.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

应重点分析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类活动。

(1)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薪柴。

(2)山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不当、管理粗放。

(3)开矿、开采石料、修路、建房屋、修水利等开发建设不当。

3.从人类活动的技术角度分析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1)工程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等措施来将所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控制、固定,使其不再继续发生和发展。

(4)生物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

(3)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肥、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作、提高复种指数等。

06森林的作用及破坏后的影响07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1)深刻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最突出的是“地球之肺”的功能。

需特别注意的是,近年来,全球大气中CO2增多,与热带雨林破坏有一定关系。

(2)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3)热带雨林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雨林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

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因此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08不同区域森林生态功能的差异09湿地的功能及保护1.湿地的主要功能2.湿地面积减少的原因(1)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即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泊,失去其充水洼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

必修3区域发展阶段 图片清晰 超级实用

必修3区域发展阶段 图片清晰  超级实用
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新创造的价值总和,就是从一个 时期内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中减去生产上消耗掉的生产 资料的价值后剩余的部分。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按上述指标,区域类型可分为:
(1)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 (2)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
判断:高收入地区就是发达地区
1.指标
(1)常用指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地 区
国内生产 总值
(亿元)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人均国内 生产总值
(元)
A
5 408.8
1.6
47.4
51.0
40 627
B
11 674.4
8.8
50.2
41.0
14 908
C
4 340.9
19.5
40.0
…… 经过治理匹兹堡这座昔日“没有屋顶的地狱”,如今 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医疗和计算机科技发展水平 均已排在美国城市前列,被誉为“知识城”。
产业结构
传统农 以第一产业为主 业为主 (工业化起步) 体阶段
空间结构(区域核心,内部发展差异,网
络系统,开放程度)
①缺少区域核心②内部差异小 ③现代化交通线路稀少 ④对外开发程度较低。
1.2 区域发展阶段
—以匹兹堡为例
对于发达国家的定义公认的标准是:发达国家, 是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技术较为先进,生活水平较高的 国家,又称作工业化国家、高经济开发国家(MEDC)。衡 量一个国家是发达国家的四项指标主要是人均GDP高、工 业技术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社会福利高。
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最新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3_区域发展差异.ppt

最新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3_区域发展差异.ppt
山地高原为主,海拔较高 非季风区,多干旱或高寒
自 地形 然 气候 因 自然资源 素
能源、矿产、水资源不足
能源、矿产、森林、草场等资源丰富
较高 社 城市化水平 会 科技教育和文化 发达 因 高 素 对外开放程度
较低
落后 较低 较差 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偏大 相对比较落后 劳动力素质较低 思想观念保守,竞争意识弱 ……
你能说出四大地区各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吗?
1.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东部经济发展最好
2. 产业结构差异
活动1.读图分析,比较我国四个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 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再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差异:东部地带的第二、三产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均高
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小,低于全国平均 水平,东部产业结构最优;中西部地带的第一产业 在国民经济中还占较大的比重,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北方地区优势: 跨越暖温带、中温带及寒温带, 平原面积广阔,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 资源丰富。 限制性因素: 主要是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 土流失严重等。 面临的问题: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 改善生态环境等紧迫任务。
南方地区优势:跨越亚热带及少部分热带地区, 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矿产、生物 资源、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 限制性因素: 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 区地形破碎等。 面临的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 人地关系日趋紧张。
二、 西部大开发
思考:你能说出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和目的吗?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为“10+2+3”
“10”指的是西部地带的10个省级行政区; “2”指中部地带的内蒙古自治区和东部地带的 广西壮族自治区; “3”指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 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 州。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地理必修三主要探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不同区域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以下是对地理必修三重要知识点的整理:一、区域的基本含义(一)区域的概念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它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

区域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和方法进行划分,如按照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经济发展水平等。

(二)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区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差异性: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文化传统等方面。

3、开放性:区域不是封闭的,而是与其他区域之间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

二、区域发展阶段(一)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以传统农业为主,工业刚刚起步,区域内部的差异较小,对外联系较少。

(二)工业化阶段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加强,中心城市发展迅速,区域之间的差异加大,对外联系增强。

(三)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高科技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超过第二产业,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区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区域发展差异(一)东、中、西差异1、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地区第二、三产业比重较大,中西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较大。

2、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东部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相对较低。

3、对外开放的差异:东部地区对外开放程度高,中西部地区相对较低。

(二)南方与北方的差异1、自然环境差异: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多山地丘陵;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多平原。

2、经济发展差异:南方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产业结构较为优化;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慢,传统产业比重较大。

(三)西部大开发1、范围:包括 12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2、优势: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3、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

以美国东北部及五大湖工业区为例—说课

以美国东北部及五大湖工业区为例—说课
以下几个国家中属于发达国家 的有?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有?
指经济发展程度 高的国家
加拿大、 美国、 印度、 中 国、 日本、 埃塞俄比亚、
阿富汗、 缅甸、 英国、 德国、泰国
指尚处于贫穷落后或不发达状态, 正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国家
【背景知识】
(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1、指标:(1)常用指标
常用 指标
3.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A.①环境污染 ②自然资源 ③人口数量 B.①人口数量 ②环境污染 ③自然资源 C.①环境污染 ②人口数量 ③自然资源 D.①人口数量 ②自然资源 ③环境污染
读“20~21世纪世界人口、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变化 趋势图”图,回答3~4题。
4.对世界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些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影响了国家经济的增长 B.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开发导致了某些资源的短缺 和环境恶化 C.由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D.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人口、资源 和环境问题
0.87 0.97
0.70 0.76
国内生产 人文发 总值指数 展指数
0.64
0.745
0.98
0.939
0.73
0.729
——以美国东北部及五大湖工业区为例
匹兹堡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区域发展
一、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初期阶段 ——凭借某一优势因素,推动区域的 初步发展
二、工业化阶段 成长阶段 ——充分利用优势因素,区域加速发展
衰退阶段 ——原有优势逐渐丧失,区域衰败
以传统农业 为主体的发 展阶段
工业化阶段
高效益的综 合发展阶段
协调
不协调
谋求协调
读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发展格局图,结合所学知识 说一说我国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区域发展阶段相 同吗?它们之间有联系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理环境 区域整治的措施:如 调整产业结构 技术革新
产业结构
空间结构(区域核心,内部发 区域发 展差异,网络系统,开放程度) 展状态
低水平 均衡发 展阶段
传统农 以第一产业 ①缺少区域核心 业为主 为主(工业化起 ②内部差异小 ③现代化交通线路稀少 体阶段 步) ④对外开发程度较低。 工业化 阶段
高效益 综合发 展阶段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区域发展
初期阶段——凭借某一优势因素,推动区域的初步发展
不平衡 加速发 展阶段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区域发展
成长阶段——充分利用优势因素,区域加速发展
思考、讨论P12页“活动”
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东北部受到资 源衰减、设备老化、污染严重等因素的影 响,匹兹堡及其附近地区的钢铁产量明显 减少,工业化地位显著下降。目前,匹兹 堡的钢铁产量只相当于以往高峰时期的 70%~80%。而美国西部的硅谷、南部的 休斯敦等新兴工业中心迅速繁荣起来,对
3、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在成长阶段出现了 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 式产生怎样的影响?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在成长阶段出现的问
题: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
劳动力价格提高、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失业率升高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使人地关系变得空前紧张。
4、有人说,如果一个区域的环境条件较 差,即使这个区域拥有丰富的资源,还是难 以实现良性发展。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不同意。理由:由于区域之间具有联系 性,在环境较差地区的开发过程中,可以利 用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结 合当地的资源和劳动力,因地制宜地开发利 用当地自然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一样可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 发展阶段
常用指标 综合指标
影响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的因素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区域发展案例分析
案例:以美国东北部工业为例 材料一: 在美国建国初期,匹兹堡只
是一个普通的毛皮贸易场所。尽管附 近有优质大煤田,但几乎无工业可言。 19世纪中叶,随着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的崛起,尤其是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开 通和铁路的修建,通过五大湖和运河 运进苏必利尔湖附近出产的铁矿石, 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美国的钢铁工 业中心。
19世纪前由于区域发展水平低,附近丰富的煤 炭资源得不到大规模开发利用,区域优势得不到充 分发挥。随着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崛起,尤其是宾 夕法尼亚运河的开通和铁路的修建,通过五大湖和 运河运进苏必利尔湖附近的铁矿,匹兹堡才逐渐发 展成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
3、在匹兹堡由毛皮贸易场所发展成为钢 铁中心的过程中,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生产方式——大多数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 二产业转移 生活方式——由乡村居民变为城市居民
匹兹堡
1、在美国地图上找出匹兹堡,说出它的 地理位置特点。 匹兹堡的位置特点:位于美国东北部五 大湖区的东南部,阿巴拉契亚山地的西北部, 地理位置优越,附近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 利,通过运河与五大湖相连。
2、匹兹堡附近拥有优质大煤田。但为什
么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匹兹堡才逐渐发展
成为大型钢铁基地?
案例:以美国东北部工业为例 材料一: 在美国建国初期,匹兹堡只
是一个普通的毛皮贸易场所。尽管附 近有优质大煤田,但几乎无工业可言。 19世纪中叶,随着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的崛起,尤其是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开 通和铁路的修建,通过五大湖和运河 运进苏必利尔湖附近出产的铁矿石, 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美国的钢铁工 业中心。
低水平 均衡发 展阶段
传统农 以第一产业 ①缺少区域核心 业为主 为主(工业化起 ②内部差异小 ③现代化交通线路稀少 体阶段 步) ④对外开发程度较低。 工业化 ①出现一系列较大区域核心。 第二产业为 阶段 ②内部差异变大。 主,第三产 ③交通运输建设加快, 业加速发展 ④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高效益 综合发 展阶段
产业结构
空间结构(区域核心,内部发 区域发 展差异,网络系统,开放程度) 展状态 低水平 均衡发 展阶段 不平衡 加速发 展阶段
传统农 以第一产业 ①缺少区域核心 业为主 为主(工业化起 ②内部差异小 ③现代化交通线路稀少 体阶段 步) ④对外开发程度较低。 工业化 ①出现一系列较大区域核心。 第二产业为 阶段 ②内部差异变大。 主,第三产 ③交通运输建设加快, 业加速发展 ④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高效益 综合发 第二、三产 展阶段 业比重大,
①区域均衡发展 ②内部差异逐渐缩小, 高水平 ③现代化的交通和信息网络逐步 均衡发 第三产业为 形成。 展阶段 主(科技主导)④区域开放程度大幅度增强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区域发展
1、初期阶段 2、工业化阶段 成长阶段 衰退阶段
3、综合发展阶段
影响区域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资源:区域发展的物资基础
环境:对区域发展有制约作用
2、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期 阶段相比,在产业结构方面和空间结构方面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什么?
美国东北部工业化的成长阶段,第二产业比重 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劳动力由农业向制 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区域内部相继出现一系 列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中心并高速度发展, 交通建设加快,对外开放程度提高。 原因: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工业化和城市化 的推进。
4、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某一优势因 素,比如矿产、能源、农副产品、地理区位 等,往往成为地区经济成长的突破口,并由
此形成支柱产业。就此问题,阐述你的观点。 ①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 ②在区域发展初期,区域开放程度低,对外 联系少, ③某一方面的优势,往往成为经济成长的突 破口,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并由 此形成主导产业。
1、在美国地图上找出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 法罗,分析它们的地理位置特点。
1、在美国地图上找出芝加哥、底特律、
克利夫兰、布法罗,分析它们的地理位置特
点。 芝加哥等城市的地理区位特点:位于五 大湖沿岸,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农业发达;水陆交通便利;煤、铁等矿产资
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
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基地构成严峻挑战。
1、分析导致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经济衰退 的原因。 美国东北部地区经济衰退,既受世界经 济形势的影响,也有其内部的原因,从内部 原因来看,美国东北工业区出现了资源衰退、 设备老化,污染严重等问题,许多传统工业 外迁,新工业不愿来此落户,导致区域经济 衰落。
2、处于衰退阶段的区域,原先的发展优 势还存在吗?其人地关系会怎样变化?
5、联系上述材料,说一说,在我国西部
大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西部大开发应注意的问题:避免植被破
坏导致土地沙化;合理利用水资源,避免水
资源的污染和浪费;避免大水漫灌导致土壤
次生盐碱化;避免因工程建设和采矿扰动地
层,导致地震等。
产业构
空间结构(区域核心,内部发 区域发 展差异,网络系统,开放程度) 展状态
思考、讨论P11页“活动”
在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随着匹 兹堡等早期中心城市的逐步扩展,涌现出了芝 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等工业中心, 工业化区域不断扩大。同时,产业结构也趋于 复杂化,出现了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部门。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业生产需求,当局不仅 在当地大规模开采铁矿和煤炭,而且还从外地 输入大量资源。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所排放 的废弃物严重污染了本地环境,五大湖的生态 也遭受到一定破坏,人地关系变得空前紧张。
思考、讨论P11页“活动”
在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随着匹 兹堡等早期中心城市的逐步扩展,涌现出了芝 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等工业中心, 工业化区域不断扩大。同时,产业结构也趋于 复杂化,出现了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部门。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业生产需求,当局不仅 在当地大规模开采铁矿和煤炭,而且还从外地 输入大量资源。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所排放 的废弃物严重污染了本地环境,五大湖的生态 也遭受到一定破坏,人地关系变得空前紧张。
上海市的发展要克服的限制性因素:能 源等矿产资源不足、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 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严重。
上海市增强城市发展活力的措施:西气 东输、西电东送工程解决能源不足问题;科 学、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因水资源浪费和 污染导致的水资源短缺;改善市内交通运输 情况,缓解交通拥堵和交通污染;合理规划, 建设卫星城,解决城市问题。
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基地构成严峻挑战。
思考、讨论P12页“活动”
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东北部受到资 源衰减、设备老化、污染严重等因素的影 响,匹兹堡及其附近地区的钢铁产量明显 减少,工业化地位显著下降。目前,匹兹 堡的钢铁产量只相当于以往高峰时期的 70%~80%。而美国西部的硅谷、南部的 休斯敦等新兴工业中心迅速繁荣起来,对
处于衰退阶段的区域,原有的发展优势
将丧失,人地关系恶化。
2.工业化阶段
成长阶段 —充分利用优势因素,区域 加速发展 衰退阶段 —原有优势逐渐丧失,区域 衰败,寻求新的出路
3、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在全国 长期保持领先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以 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华南地区的外向型经济 迅速崛起,上海这个传统的老工业基地面临 着空前的挑战。浦东新区的开发,为上海市 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但是,在新时期, 上海市仍面临着资源、土地、环境、市场、 进一步对外开放等突出问题。 就上述议题开展讨论,上海市的持续发 展,需要克服哪些限制性因素?如何增强城 市发展的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