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题练习(一)

合集下载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教师版)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教师版)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练习(一)1、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陈涉首难,豪杰蜂起A、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B、无不膝行而前C、欲东下井陉击赵D、有一母见信饥,饭信2、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皆沉船,破釜甑A、水上军开入之B、异姓并起,英俊乌集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D、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3、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梁以此奇籍B、天下苦秦久矣C、而相如廷叱之D、而耻学于师4、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项王军壁垓下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5、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舞幽壑之潜蛟B、大王必欲急臣C、侣鱼虾而友麋鹿D、项伯杀人,臣活之6、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将军身披坚执锐B、小学而大遗C、积善成德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7、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追亡逐北,流血漂橹A、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C、外连横而斗诸候D、钩党之捕遍于天下8、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等死,死国可乎B、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C、后人哀之而不鉴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9、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牛困人饥日已高C、不能独完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B、辟左右与之步于庭C、信与张耳以兵数万D、足下深沟高垒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B、人皆得以隶使之C、置人所罾鱼腹中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 )A、公始常欲奇此女B、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C、月出于东山之上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13、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④渔樵于江渚之上⑤粪土当年万户侯⑥生死而肉骨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⑧籍吏民,封府库⑨六王毕,四海一⑩李牧连却之A、①④⑩/②③⑦/⑧⑤/⑥⑨B、①④⑧/②③⑥⑩/⑤/⑦/⑨C、①④⑧/②③⑦/⑤⑥/⑨/⑩D、①④/②③⑥⑦/⑤⑩//⑧⑨14、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患志之不立②羞与绛、灌等列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④诸候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⑤不能容于远近⑥秦孝公据函之固⑦安能屈豪杰之流⑧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⑨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⑩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A、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B、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C、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D、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15、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专题练习:文言文阅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专题练习:文言文阅读

初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专题(一)(10分)韩魏公①在大名②日,有人送玉盏二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世宝也。

”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

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以锦衣置玉盏其上。

一日召漕使,且将用之酌劝。

俄为一吏误触倒,盏俱碎。

坐客皆愕然,吏且伏地待罪。

公神色不动,谓坐客曰:“凡物之成毁,有时数③存焉。

”顾吏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客皆叹服公宽厚。

公帅定④武时,尝夜作书,令一兵持烛于旁。

兵他顾,烛然公须,公遽以袖拂之,而作书如故。

少顷间视,则已易其人矣。

公恐吏鞭之,亟呼视之曰:“勿较,渠⑤已解持烛矣。

”军中咸服其度量。

【注释】①韩魏公:韩琦,北宋大臣,封魏国公。

②大名:古地名。

③时数:一定的时间和气数。

④定:古地名,即定州。

⑤渠:他。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①顾.吏曰②烛然.公须③则已易.其人矣④公恐吏鞭.之12.下列选项中与“公以百金答之”中的“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何罪之有B.春冬之时C.凡物之成毁D.公恐吏鞭之3.翻译句子(2分)公遽以袖拂之,而作书如故。

4.结合选文,分析韩魏公的人物品质。

(2分)(二)(12分)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魏闻之,袭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乙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6. 对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假如)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冢:坟墓)B. 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不出,火且尽(且:将要)C. 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而卒葬之(卒:死)D.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赐予)盖音谬也(谬:错误)7. 下面对各句句式特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一)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二)仪凤中,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将还湘滨。

至六七里,鸟起马惊,疾逸道左。

又六七里,乃止。

见有妇人,牧羊于道畔。

毅怪视之,乃殊色也。

毅诘之曰:“子何苦而自辱如是?”妇始楚而谢,终泣而对曰:“贱妾不幸,今日见辱问于长者!”。

然而恨贯肌骨,亦何能愧避?幸一闻焉。

妾,洞庭龙君小女也。

父母配嫁泾川次子。

而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日以厌薄。

舅姑毁黜以至此。

"言讫,歔欷流涕,悲不自胜。

又曰:“长天茫茫,信耗莫通。

心目断尽,无所知哀。

闻君将还吴,密通洞庭。

或以尺书寄托侍者,未卜将以为可乎?”毅曰:“吾,义夫也。

闻子之说,气血俱动,恨无毛羽,不能奋飞,是何可否之谓乎!然而洞庭深水也。

惟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

子有何术可导我邪?”女悲泣且谢,曰:“洞庭之阴,有大橘树焉,乡人谓之‘社橘’。

君当解去兹带,束以他物。

然后叩树三发,当有应者。

因而随之,无有碍矣。

幸君子书叙之外,悉以心诚之话倚托,千万无渝!”毅曰:“敬闻命矣。

”女遂于襦间解书,再拜以进。

东望愁泣,若不自胜。

毅深为之戚,乃致书囊中,引别东去。

不数十步,回望女与羊,俱亡所见矣。

月余到乡,还家,乃访友于洞庭。

洞庭之阴,果有社橘。

遂易带向树,三击而止。

俄有武夫出于波间,再拜请曰:“贵客将自何所至也?”毅不告其实,曰:“走谒大王耳。

”武夫揭水止路,引毅以进。

夫曰:“此灵虚殿也。

”语毕而宫门辟,景从云合,而见一人,披紫衣,执青玉。

小学文言文练习及答案一

小学文言文练习及答案一

小学文言文练习及答案一XXX文言文练题(一)(一)《郑人买履》XXX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用“/”划分朗读断句。

2、解释“度”字的意思,写在括号里。

(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2)宁信度()3翻译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何不试之以足?4、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只允许回答三个)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5、《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原理?(二)《为学》节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XXX?”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用“/”划分朗读断句。

2、解释加点字义。

①蜀之鄙有二僧()②吾欲之南海()..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④子何恃而往()..3、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2分)4、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

(三)《与恶人居》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1、用“/”划分朗读断句。

2、解释加点字义。

(1)与恶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2)如入鲍鱼之肆。

()3、文中的“鲍鱼之肆”比喻怎样的环境?4、根据文意,正人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近朱者赤,()5、对这个成语所包含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1)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1)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1)一、曲突徙薪客有过①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②有积薪。

客谓主人:“曲其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嘿然③不应。

居无何,家果失火,乡居里中人哀而救之,火幸息④。

于是杀牛置酒,燔发灼烂⑤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⑥言曲突者。

人谓主人曰:“乡使⑧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无火患。

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⑨而请之。

(《说苑·权谋》)【注释】①过:拜访。

②傍:同“旁”,旁边。

③嘿(mò)然:嘿,同“默”,不说话的样子。

④息:同“熄”,灭。

⑤燔(fán):烧;灼(zhuó),被火烧伤。

⑥而不录:却不邀请。

而,却;录,录用,此处指邀请。

⑧乡(xiàng)使:当初如果。

乡,同“向”,从前;使,假如。

⑨寤:同“悟”,醒悟,觉悟。

【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①乡居里中人哀而救之( )②于是杀牛置酒( )③余各以功次坐( )④今论功而请宾(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这则寓言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二、九方皋相马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②。

天下之马者③,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弥辙④。

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

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⑤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

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⑥而黄。

”使人往取之,牡而骊⑦。

穆公不说。

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⑧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

若皋之所观,天机也。

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列子·说符》)【注释】①子姓:您的家族。

(完整)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一)

(完整)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一)

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

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易:更换。

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

④调:谐调.⑤诱:引导。

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一。

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

术未尽也()3.先则恐逮于臣() 4.夫诱道争远( )二.翻译1。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__________________三。

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

③掘:挖。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

春往而冬反( )2。

迷惑失道() 3.遂得水()二、翻译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___________________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译文)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译文)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译文)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一】(一)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完成6—9题。

(共19分)(1)孝景崩,武帝立。

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

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

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

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

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

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

”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汉景帝死了,武帝登基。

大臣们都认为李广是名将,(武帝)就把李广(从)上郡太守任上(调回京城)担任未央宫卫尉,同时程不识也担任长乐宫卫尉。

程不识以前和李广都是凭借边郡太守的身份统率军队屯守(边疆)。

等到出关攻打匈奴(的时候),李广行军没有部队的编制和行阵的部署,靠近水草充足的地方扎营,休息时人人(都可以)自由行动,(夜间)不敲打刁斗来保卫自己,幕府简省公文簿册的事情,但也(会)远远地(派出)哨兵(侦察敌情),(队伍)不曾遇到什么危险。

程不识严格要求部队的编制和行伍营阵的部署,(夜间)敲打刁斗(来保卫自己),军中办事人员办理公文簿册的事十分齐备详明,部队得不到休息,但是也(从来)不曾碰到什么危险。

程不识说:“李广治军十分简便易行,可是(如果遇到)匈奴突然袭击他,(他)就没有用来制止的办法了。

然而他的士兵只是放松快乐,都愿意为他去死。

我治军虽然烦琐,可是匈奴也不能侵犯我。

”这一时期,汉朝边境李广、程不识都是名将,但是匈奴害怕李广的韬略,士兵们也大都愿意跟随李广而以程不识(的苛求)为苦。

(取材于司马迁《史记》)(2)李广非大将才也,行无部伍行阵,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专题训练(一)(一)到溉字茂灌,彭城武原人。

溉少孤贫,与弟洽俱聪敏有才学,早为任昉所知,由是声名广。

起家王国左常侍,转后军法曹行参军,历殿中郎。

出为建安内史,迁中书郎,兼吏部,太子中庶子。

湘东王绎为会稽太守,以溉为轻车长史、行府郡事。

高祖敕王曰:“到溉非直为汝行事,足为汝师,间有进止,每须询访。

”遭母忧,居丧尽礼,朝廷嘉之。

服阕,犹蔬食布衣者累载。

除通直散骑常侍,御史中丞,太府卿,都官尚书,郢州长史、江夏太守,加招远将军,入为左民尚书。

溉身长八尺,美风仪,善容止,所莅以清白自修。

性又率俭,不好声色,虚室单床,傍无姬侍。

自外车服,不事鲜华,冠履十年一易,朝服或至穿补,传呼清路,示有朝章而已。

顷之,坐事左迁金紫光禄大夫,俄授散骑常侍、侍中、国子祭酒。

溉素谨厚,特被高祖赏接,每与对棋,从夕达旦。

溉第山池有奇石,高祖戏与赌之,并《礼记》一部,溉并输焉,未进,高祖谓朱异曰;“卿谓到溉所输可以送未?”溉敛板对曰:“臣既事君,安敢失礼。

”高祖大笑,其见亲爱如此。

后因疾失明,诏以金紫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就第养疾。

溉家门雍睦,兄弟特相友爱。

初与弟洽常共居一斋,洽卒后,便舍为寺,因断腥膻,终身蔬食,别营小室,朝夕从僧徒礼诵。

高祖每月三致净馔,恩礼甚笃。

蒋山有延贤寺者,溉家世创立,故生平公俸,咸以供焉,略无所取。

性又不好交游,惟与朱异、刘之遴、张绾同志友密。

及卧疾家园,门可罗雀,三君每岁时常鸣驺枉道,以相存问,置酒叙生平,极欢而去。

临终,托张、刘勒子孙以薄葬之礼,卒时年七十二。

诏赠本官。

有集二十卷行于世。

时以溉、洽兄弟比之二陆,故世祖赠诗曰:“魏世重双丁,晋朝称二陆,何如今两到,复似凌寒竹。

”(选自《梁书》,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转后军法曹行参军,历殿中郎历:经历B.所莅以清白自修莅:管理C.坐事左迁金紫光禄大夫坐:因……受牵连D.每岁时常鸣驺枉道,以相存问存:看望5.以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到溉节俭的一组是()(3分)①犹蔬食布衣者累载②冠履十年一易③虚室单床,傍无姬侍④初与弟洽常共居一斋⑤因断腥膻,终身蔬食⑥托张、刘勒子孙以薄葬之礼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⑥D.①④⑥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到溉年少时就以聪慧才学知名,风度翩翩,举止有度,一生历任各种官职,且又著述丰厚,堪称封建士子官宦的榜样。

B.到溉服母丧事尽礼,极尽孝道,性情率真节俭,不事奢华,不扰民,只在表示朝廷有朝章时,才传声呼喊使道路清静。

C.到溉为人谨厚,为政清白,信佛好道,深受时人推崇,死后,高祖把他们兄弟比作“魏世双丁”“晋朝二陆”。

D.到溉生性不好交游,晚年卧病在家之时,门庭冷落,连至交密友也绕道而行,不与之来往,足见世态炎凉。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到溉非直为汝行事,足为汝师,间有进止,每须询访(4分)(2)故生平公俸,咸以供焉,略无所取。

(3分)(3)性又不好交游,惟与朱异、刘之遴、张绾同志友密。

(3分)(二)郭泰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

家世贫贱,早孤。

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

善谈论,美音制。

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重京师。

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

身长八尺,容貌魁伟,绣衣博带,周游郡国。

后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

其奖拔士人,皆如所鉴。

左原者,为郡学生,犯法见斥。

林宗尝遇诸路,为设酒肴以慰之。

谓曰:“昔颜涿聚梁甫之巨盗,段干木晋国之大驵,卒为齐之忠臣,魏之名贤。

蘧瑗、颜回尚不能无过,况其余乎?慎勿恚恨,责躬而已。

”原纳其言而去。

或有讥林宗不绝恶人者;对曰:“人而不仁,疾之以甚,乱也。

”原后忽更怀忿,结客欲报诸生。

其日,林宗在学,原愧负前言,因遂罢去。

后事露,众人咸谢服焉。

茅容年四十余,耕于野,时与等辈避雨树下,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

林宗行见之而奇其异,遂与共言,因请寓宿。

旦日,容杀鸡为馔,林宗谓为己设,既而以供其母,自以草疏与客同饭。

林宗起拜之曰:“卿贤乎哉!”因劝令学,卒以成德。

孟敏客居太原,荷甑堕地,不顾而去。

林宗见而问其意,对曰“甑以破矣,视之何益?”林宗以此异之;因劝令游学。

十年知名,三公惧辟,并不屈云。

庾乘少给事县廷为门士,林宗见而拔之,劝游学官,遂为诸生傭。

后能讲论,自以卑第,每处下坐,诸生博士皆就雠问,由是学中以下坐为贵。

后征辟并不起,号曰“征君”。

黄允以隽才知名。

林宗见而谓曰:“卿有绝人之才,足成伟器。

然恐守道不笃。

将失之矣。

”后司徒袁隗欲为从女求姻,允闻而黜遣其妻夏侯氏。

妻请大会宗亲为别,因于众中攘袂数允隐匿事而去,允以此废于时。

注解:①傭,受雇为人劳动,此处指受雇为人劳动的人。

②雠问,辩驳问难。

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好奖训士类。

训:教导。

B.责躬而己。

躬:自身。

C.容独危坐愈恭。

危:谨慎。

D.因于众中攘袂数允隐匿事而去。

数:列举。

5.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够直接说明郭泰尽心于教育的一项(3分)①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②蘧瑗、颜回尚不能无过,况其余乎③既而以供其母,自以草疏与客同饭④林宗以此异之,因劝令游学⑤诸生博士皆就雠问,由是学中以下坐为贵⑥然恐守道不笃,将失之矣A.①④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③⑤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A.郭泰虽然出身贫贱,但是学业有成,曾一时名重京师,后传授知识,教育成就很大B.被有些人认为是恶人的左原,受郭泰耐心教导的影响,最终还是停止了报复行动C.对茅容、孟敏、庾乘,郭泰及时发现他们的长处,鼓励他们学习,使他们终有所成D.郭泰称勉黄允才能杰出,告诫他坚守道德。

后黄允受袁隗指使抛弃妻子被舆论鄙弃7.把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后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

其奖拔士人,皆如所鉴。

(5分)(2)后能讲论,自以卑第,每处下坐,诸生博士皆就雠问,由是学中以下坐为贵。

(5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钟繇字元常,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

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

是时,汉帝在西京,李傕、郭汜等乱长安中,与关东断绝。

太祖领兖州牧,始遣使上书。

傕、汜等以为“关东欲自立天子,今曹操虽有使命,非其至实”,议留太祖使,拒绝其意。

繇说傕、汜等曰:“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

”、汜等用繇言,厚加答报,由是太祖使命遂得通。

太祖既数听荀彧之称繇,又闻其说傕、祀,益虚心。

后傕胁天子,繇与尚书郎韩斌同策谋。

天子得出长安,繇有力焉。

时关中诸将马腾、韩遂等,各拥强兵相与争。

太祖方有事山东,以关右为忧。

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

繇至长安,移书腾、遂等,为陈祸福,腾、遂备遣子人侍。

太祖在官渡,与袁绍相持,繇送马二千余匹给军。

太祖与繇书曰:“得所送马,甚应其急。

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

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其后匈奴单于作乱平阳,繇帅诸军围之,未拔;而袁尚所置河东太守郭援到河东,众甚盛。

诸将议欲释之去,繇曰:“袁氏方强,援之来,关中阴与之通,所以未悉叛者,顾吾威名故耳。

若弃而去,示之以弱,所在之民,谁非寇仇?纵吾欲归,其得至乎!此为未战先自败也。

且援刚愎好胜,必易吾军,若渡汾为营,及其未济击之,可大克也。

”张既说马腾会击援,腾遣子超将精兵逆之。

援至,果轻渡汾,众止之,不从。

济水未半,击,大破之,斩援,降单于。

语在《既传》。

其后河东卫固作乱,与张晟、张琰及高干等并为寇,繇又率诸将讨破之。

自天子西迁,洛阳人民单尽,繇徙关中民,又招纳亡叛以充之,数年间民户稍实。

文帝即王位,复为大理。

及践阼,改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

迁太尉,转封平阳乡侯。

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并先世名臣。

文帝罢朝,谓左右曰:“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且援刚愎好胜,必易吾军易:轻视B.自天子西迁,洛阳人民单尽单:通“殚”,竭尽C.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辟:划分D.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矫:假造,伪造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钟繇处事有远见的一组是(3分)①为陈祸福,腾、遂各遣子入侍。

②援刚愎好胜,必易吾军。

③繇送马二千余匹给军。

④纵吾欲归,其得至乎?⑤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

⑥乃一代之伟人,后世殆难继矣!A.②③⑥B.③④⑤C.①②④D.①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傕、郭汜等人作乱,钟繇和尚书郎韩斌共同商量谋划,使得被挟持的汉献帝得以逃出长安,这是钟繇尽心尽力的结果。

B.钟繇未归附曹操前,就暗中与曹操有交情,劝李傕、郭汜等人为曹操的使者放行,不要拒绝曹操的诚意。

C.钟繇围攻匈奴单于,受到增援的郭援的军队的威胁。

诸将劝其退兵,但他力排众议,巧妙安排,终于大败敌军。

D.曹氏父子对钟繇的政治、军事才能很赏识,魏文帝称他为“一代伟人”,虽不免过誉,而在曹魏时期颇受尊重是不争的事实。

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

(2)若渡汾为营,及其未济击之,可大克也。

文言文专题训练(二)(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岳起,满洲镶白旗人。

乾隆三十六年举人。

累擢户部员外郎、翰林院侍讲学士、詹事府少詹事。

五十六年,迁奉天府尹。

前官贪黩,岳起至,屋宇器用遍洗涤之,曰:“勿染其污迹也!”与将军忤。

逾年,擢内阁学士。

寻出为江西布政使,殚心民事。

值水灾,行勘圩堤,落水致疾。

诏嘉其勤,许解任养疴。

嘉庆四年,特起授山东布政使。

未几,擢江苏巡抚。

清介自矢,僮仆仅数人,出屏驺从,禁游船声伎,无事不许宴宾演剧,吴下奢俗为之一变。

疏陈漕弊,略曰:“京漕积习相因,惟弊是营。

米数之盈绌,米色之纯杂,竟置不问。

旗丁领运,无处不以米为挟制,即无处不以贿为通融。

推原其故,沿途之抑勒,由旗丁之有帮费;旗丁之索帮费,由州县之浮收。

除弊当绝其源,严禁浮收,实绝弊源之首。

请下有漕各省,列款指明,严行禁革,俾旗丁及漕运仓场,无从更生观望冀幸之心。

”诏嘉其实心除弊。

八年,入觐,以疾留京,署礼部侍郎。

会孝淑皇后奉移山陵,坐会疏措语不经,革职留任。

寻命解署职,遂卒。

帝深惜之,赠太子少保,赐恤如例。

无子,诏问其家产,仅屋四间、田七十六亩o故事,旗员殁无嗣者产入官。

以岳起家清贫,留赡其妻;妻殁,官为管业,以为祭扫修坟之资。

异数也。

妻亦严正,岳起为巡抚时,一日亲往籍毕沅家,暮归,饮酒微醺。

妻正色曰:“毕公耽于酒色,不保其家,君方畏戒之不暇,乃复效彼耶?”岳起谢之。

及至京,居无邸舍,病殁于僧寺,妻纺绩以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