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现代报业竞争与黄色新闻浪潮

合集下载

浅议网络黄色新闻

浅议网络黄色新闻

浅议网络黄色新闻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媒体加速竞争,”黄色新闻”现象在我国互联网中风起云涌,其危害不容小觑。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着重对黄色新闻的定义、起源和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以其为净化网络环境提供些许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网络;黄色新闻;内容分析法一、黄色新闻的定义黄色新闻并没有确切的定义,大体可以理解为:用极度夸张的手法,或捏造、或歪曲情节以达到渲染新闻事件,尤其是关于暴力、犯罪、色情方面的事件,达到耸人听闻、进而扩大报纸销售量的一种新闻报道手法。

美国新闻史学者莫特认为,黄色新闻是建立在煽情主义基础上,注重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离婚、性的问题,强调灾害和体育新闻的报道。

黄色新闻往往采取种种手段以达到刺激人们的感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迅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以带来传媒自身的经济效益。

二、黄色新闻的起源1776年--1783年美国爆发了一场争取民族解放的战争,即独立战争,它也是一场资产阶级的革命,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确立了美国共和政体的资产阶级政权。

其后,以公开宣传其依附党派的主张,并代表各依附党派相互谩骂、攻击、捏造诽谤为特征的政党报纸兴盛一时。

19世纪初进行的工业革命使美国经济快速发展,一方面,工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然而当大量破产农民拥进城市时,他们面对着陌生的生存环境,迫切需要了解城市、融入城市,并且希望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而报纸正好可以是他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学习知识、顺应工作需求的工具。

另一方面,城市规模的扩张,使原来以商品交易为中心的都市,演变成信息交流的中心,生活在都市的居民无不关心城市内外的各种信息,从而为报业的发展准备了更多的读者。

再者,工业革命推动了美国工商业的发展,广告产业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实现了空前的飞跃。

19世纪中叶开始,大众化报刊趋势继续发展,报纸的种类、发行量及普及率都得到了空前的扩张。

1883年普利策购买纽约《世界报》(the world),开始了《世界报》与过去完全不同的经营管理办法,并以新的宗旨、方针、信息和兴趣面向读者,使《世界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成为美国报纸研究和仿效的对象。

黄色新闻相关报道

黄色新闻相关报道

《体育频道》:弟媳曾为其 堕胎,曼联巨星掏不起手术 费
王老吉到底得罪了谁???
不论王老吉得罪谁,都和我们没关系,他的故事 最多只能成为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可以肯定的
是媒体并不买他的帐,不管他是曼联传奇还是足
坛绅士,英国媒体还将会对吉格斯穷追猛打。曾 几何时,各种以“某某门”命名的道德风波不断
被爆出,媒体也趁机大肆渲染借机会大赚一把。
新闻的出现是必然,而且它对报业的发展的积极作用
远远大于其负面作用。
特里—盗嫂门
囧 囧 囧 囧 囧
吉格斯
吉格斯:来者不拒
在被爆出与威尔士小姐托马斯的绯闻后,媒体 穷追不舍,相继爆出吉格斯与弟媳偷情8年之
久,与弟弟的49岁岳母也有染……
《卫报》:吉格斯不堪压力,欲25万 凤凰网:最忠诚的男人沦陷了 封弟弟口
黄色新闻
目录
1 2 黄色新闻的含义 黄色新闻的由来
3 4
典型特征
实例分析
1.黄色新闻的含义
黄色新闻,或黄色新闻学,是新闻报道和媒体编辑 的一种取向,指极度夸张及捏造情节的手法来渲染 新闻事件,尤其是关于色情、暴力、犯罪方面的事 件。达到耸人听闻,进而扩大销数之目的的新闻报 道。而以黄色新闻为主的报纸,自然就被称之为黄 色报纸了。
思考:黄色新闻的影响???
黄色新闻的正面和负面效应????
虽然黄色新闻“不能主持社会正义,传播准确的信息,
反而编制谎言、腐蚀人的灵魂……” 但是“这类报纸 通常面对社会大众,发行量巨大,有巨大的利润空间,
如英国《太阳报》2004年的日均发行量超过450万份,
而严肃的《泰晤士报》仅不到50万为了追求发行量,黄色
进入纽约新闻界前,普利策的 《世界报》以严肃的报道言论结 合煽情主义策略,取得巨大成功。

外国新闻史复习资料

外国新闻史复习资料

综合练习名词解释报团:是一个在两个以上城市,拥有两种以上日报的报业公司。

形成于19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斯科利普斯报团,是世界上第一个报团。

报团的出现,表明新闻事业走向垄断的趋势,这乃是20世纪新闻事业最重要的发展。

星法院:1570年,伊丽莎白一世将枢密院的司法委员会改组为直属女王的皇家出版法庭,即“星法院”,以加强封建统治,组成人员包括枢密院人员和大法官三人。

规定只有经过女王特许的印刷商才能成为会员,只有公司会员和其他特许者才能从事印刷出版。

星法院颁布特别法令,也就是著名的“星法院法令”,严厉管制出版活动,如一切印刷品均须送皇家出版公司登记。

《新莱茵报》:《新莱茵报》是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浪潮中,马克思、恩格斯在德国科伦创办的日报,自1848年6月出版至1849年5月停刊。

为了继承《莱茵报》的革命传统,又表明两者的区别,所以命名为《新莱茵报》。

这是历史上第一张马克思主义的日报,它积极宣传共产主义者同盟的革命纲领,联系群众,指导斗争,为当时的革命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

黄色新闻:19世纪末期,美国的《世界报》、《纽约新闻报》竞相采用煽情主义手法吸引读者。

由于这两家报纸都有以“黄孩子”为主人公的连环画,于是人们把它们称为黄色报纸,把两报惯用的煽情主义手法称为黄色新闻。

黄色新闻在煽情主义基础上发展而来,注重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离婚、性等问题,强调灾害和体育新闻报道。

黄色新闻是报业追逐利润不择手段竞争的产物。

北岩:是英国现代新闻事业的创始人。

原名艾尔弗雷德·哈姆斯沃思,是20世纪初英国著名报人,被皇家封为北岩爵士。

19世纪末创办了《每日邮报》,采用适应时代需要的办报方针,获得很大成功,成为英国现代报业之开端。

他还以该报为基础组建了英国最早的报团,开始了英国报业垄断化的进程,被人称为“舰队街上的拿破仑”。

新闻信:是指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广的手写传播形式,早在公元前500年,古罗马就开始有新闻信。

从“黄色新闻”事件看报刊媒介的传播偏向

从“黄色新闻”事件看报刊媒介的传播偏向

“黄色新闻”是一种以轰动性、刺激性和趣味性为宗旨的新闻报道模式及其风格,主要指以极度夸张及捏造情节的手法来进行报道,运用暴力、犯罪等刺激性内容引发受众围观效应,进而达到扩大报刊销量的目的。

[1]在美国新闻传播事业史上,“黄色新闻”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报道风格和方式,这种模式对于当下新闻报道仍然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

一、报刊媒介的传播偏向理论著名的加拿大政治经济学家哈罗德?伊尼斯(H a r o l dI n n i s )最早在他的专著《传播的偏向》中正式提出了“传播的偏向”概念,“根据传播媒介的特征,某种特征可能是更加适合知识在时间上的纵向传播,尤其是该媒介笨重而耐久,不适合运输的时候;它也可能更加适合知识在空间中的横向传播,尤其是该媒介轻巧而便于运输的时候。

”[2]这表明,媒介的传播都有着特定的偏向,或倚重时间或倚重空间,对知识在时间上或空间中的传播会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对社会文化、生产关系、政治体制等产生重要作用。

从这个角度来看,古代竹签书籍就是时间偏向的媒介,能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保存下来,但是不利于大范围普及和扩散,这就有利于专制统治的稳定;而现代的印刷机则是空间偏向的媒介,印刷机的出现使得易于流转的纸张实现大规模生产,使得知识快速普及,政治权威淡化,市民社会完善。

按照伊尼斯的理论,报刊媒介作为一种印刷媒介,具有空间偏向,可以快速普及传播,将新闻和信息传递给大众,促进民主思想的发展和民主制度的完善,进一步消解政治权威。

由此可见,“媒介偏向论”不仅指向时间和空间的向度,而且指向文化、政治、经济等各种向度,报刊媒介也在空间偏向的基础上具备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和向度的含义。

[3]顾名思义,经济偏向就是传播偏向在经济方面的一个向度,政治偏向是传播偏向在政治方面的一个向度,文化偏向是传播偏向在文化方面的一个向度。

二、从“黄色新闻”事件看报刊媒介的传播偏向在美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史上,“黄色新闻”事件的诞生、高潮、衰落反映了彼时报刊媒介对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倾向或影响,体现了媒介传播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偏向。

色情为什么是“黄色”

色情为什么是“黄色”

龙源期刊网 色情为什么是“黄色”作者:来源:《新传奇》2016年第09期在现代中文里,用“黄色”表示色情、淫秽之义已经令人司空见惯。

但在英语中表示色情的颜色是蓝色,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黄色更是被尊崇的颜色。

现代汉语中的“黄色”是如何变成色情、淫秽的代名词的呢?这是来自美国的“黄色新闻”在近代中国历史语境中流传、变异的结果。

所谓的“黄色新闻”,是19 世纪末纽约报业大亨威廉·赫斯特与约瑟夫·普利策激烈竞争时期出现的新闻样式。

在激烈的竞争中,赫斯特与普利策的报社争相迎合市民的趣味,新闻内容不够严谨,善用具有煽动力的笔法,尤其爱好夸张其词的大标题。

民国初年,“黄色新闻”一词首次传入中国,最初是用于介紹这种新闻样式。

1940 年的《抗战建国实用百科辞典》,将黄色新闻解释为“报纸上所记载关于盗窃、风化及其他一切足以合迎一般人的低级趣味的新闻”,已包括了轻薄、低级趣味等方面。

而到了 1940 年代中后期,“黄色”语义忽然朝着色情的方面突飞猛进。

1946年5 月12 日,有人在《申报》上指斥香港“黄色小报”专谈风月、诲淫诲盗,充满色情文字。

10 月23 日的《新华日报》则指责统治集团纵容、利用色情的东西麻醉人民。

有杂志报道作家丁玲“恋爱成功”的消息,称之为“赤色圈里的黄色新闻”。

色情意味得到了充分凸显。

1946 年之后,“黄色”一词已经开始被广泛运用到刊物、音乐、电影、文学等各主要文化领域,“黄色刊物”、“黄色音乐”、“黄色电影”、“黄色文学”等今人熟悉的词汇纷纷出现,甚至“扫黄”一词也已问世,其色情含义已经基本定型。

为什么色情含义会在1946 年前后忽然变成“黄色”的主要词义?这与抗日战争结束后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在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人们从战乱的压抑动荡中舒缓过来,萌生了争相享乐的风气,色情文化一度泛滥成灾。

对于这些现象,一些半懂不懂的人糊里糊涂地抓住了来自美国的“黄色新闻”、“黄色刊物”,把它当成一个时髦词汇用于批评。

现代报业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报业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报业的产生与发展现代报业的产生与发展现代报业的产生与发展(一)、过渡时期的报业19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近代报业逐步向现代报业过渡,过渡时期报业的特点是:(1)独立于政府或政党之外的商业性报纸逐步取代政党报纸成为报业的主体。

(2)报纸面向大众发行,销量大增,有的大报发行量超过一百万份。

(3)报纸在相互竞争中兼并集中,出现了拥有多家报纸的集团。

这一时期报业发生的最大变化是“黄色新闻”的泛滥和报团的出现。

(二)、现代报业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历史进入现代社会,现代报业也随之产生。

商业化报纸为主体以及报业集团的出现是现代报业产生的两大标志。

1、资本主义国家现代报业的发展英、美、法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报纸继续商业化进程,德、意、志等国家也用行政手段使其报业走上了法西斯垄断的道路。

(1)一战后,垄断化是其报业发展得基本特征。

报业垄断有两个标志,一是发行量的增加,报纸种数减少,二是“一城一报”现象普遍。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经济的恢复、繁荣,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西方发达国家报业发展的特点基本是一致的:1)形成了少数“超级报团”;2)出现了跨媒介或跨行业的垄断;3)出现了跨国、跨地区的垄断。

(3)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报业垄断的两种基本模式:市场兼并垄断(美国最典型);国家行政垄断(德国最典型)。

2、社会主义国家现代报业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现代报业的发展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十月革命胜利,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报刊体制在苏俄确立形成。

(2)二战结束后,又有又有欧、亚、拉丁美洲一系列国家脱离资本主义体系,走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报业得到很大发展。

(3)“苏东”巨变后,这些国家的报业结构和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

3、发展中国家报业的发展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民族解放高潮,广大获得了独立的国家介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了“发展中国家”。

近现代报业的产生发展及走势

近现代报业的产生发展及走势

近现代报业的产生发展及走势一、近代报业的产生与发展(一)、近代报业产生的背景1、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起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变化,形成了对新闻事业的内在的社会需求(1)从经济上看,人们为了在市场上进行竞争与生存发展,对信息的需求量剧增。

一些重要的商业城市或港口,成为近代新闻的发源地。

例如16世纪末的德意志是南欧和北欧交通贸易的连接点,并且它与尼德兰的安特卫普一样都是是欧洲重要的贸易中心,因而这些地方的新闻印刷品也比其他国家更早出现。

(2)从政治上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制度的诞生,特别是在16、17世纪之交,社会政局动荡,社会信息量剧增,社会各阶层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也剧增。

特别是新兴的阶级和政治力量更加迫切地需要传播信息、宣传政治观点,左右舆论,以促进社会变革。

因此,近代报纸是在欧洲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背景下产生的。

2、社会和物质技术条件的发展印刷术的日趋进步和造纸工业的发展为近代报业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交通和邮政事业的日趋发达扩大了报纸发行的空间,增强了报纸的时效性;人口日益集中,城市逐渐增多为报纸提供了大量且较为集中的市场。

(二)、近代报业的产生近代新闻事业的主体形式是报纸。

近代报纸诞生的标志——每周定期刊物的出现。

1、最早的定期报刊产生于德意志地区1609年德意志地区出现两种周报:①《通告——报道或新闻报》,在沃尔芬比特尔发行;②《报道》,在斯特拉斯堡出版。

为什么定期报刊产生于德意志地区呢?因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贸易集散地逐渐移到大西洋沿岸,英法德等国都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商业城市,它们取代威尼斯等地中海城市而成为新的信息中心。

德意志是金属活字印刷的发源地,又是南欧和北欧交通贸易的连接点,因而定期报刊出现得比较早。

2、最早的日报也诞生于德意志地区1650年莱比锡一位书商创办的《新到新闻》通常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张日报。

1663年的《莱比锡新闻》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日报之一。

德国日报的产生比英国1702年的《每日新闻》、法国1777年的《巴黎新闻》、美国1783年的《宾夕法尼亚晚邮报》要早50年到100年。

美国黄色新闻的发展及对我国新闻业的启示

美国黄色新闻的发展及对我国新闻业的启示
2 、 促 进 新 的 采 访 方 式 的 诞 生
女 记 者内莉 ・ 布 菜潜伏拉 克威 尔 岛的疯 人院 , 进 行 了体
验式采访 , 揭露 了岛上疯人 院恶劣 的生活条件 , 逃 出后在 《 纽 约 世 界报 》上刊 登了 介绍 精神病 院恶 劣条 件 的系列 文章 ,并 将 岛 上 的见闻 集结成 书 ,取名 《 疯人 院十 日》引起 了极 大 的 反响 ,开启 了记 者暗 访 的先河 。此后 ,在 美 国的新 闻采访 中 暗访记 者和 卧底采 访成 为主旋律 。1 8 9 9年 内莉 ・ 布菜受 到法 国科 幻作 家儒 勒 ・ 凡 尔纳 的 《 八十 天环游 世 界 》启 发 ,只身 挑战 是否 自己可以像 科 幻小说 里描 述 的那样 8 0天环 游世界 , 1 8 9 9年 1 1月 1 4日内莉 ・ 布莱离 开纽 约开 始环球 行动 《 世界 报 》不仅每 天刊登他 的旅游 路线 、 沿途报 道 , 还举办猜 谜 比赛 , 大大增加 了报 纸的发行 量 ,体验式 采访 的大发展 。
同 他山之 石
美 国黄色新 闻的发展及对 我 国新 闻业的启示
赵会杰
(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西安 7 1 0 1 1 9 )
【 摘 要 】 本文介绍 了美国 “ 黄色新闻”的由来 , 分析 了“ 黄色新闻”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认为对黄色新闻不能一概抹杀, 要吸取其积极一面的精华, 抛弃糟粕, 使我国报业在对黄色新闻的 “ 扬弃” 中健康 成长: 新闻媒体必须恪守新闻专业主义, 坚
到 了 各方面 的严重 的诟 病 , 埃 默 里父 子在 《 美 国新 闻史 》一
书 中 ,曾 用一 个十 分形 象而 准确 的 比喻对 “ 黄 色新 闻 ”加 以
3 、 促 进 了报 纸 的 大众 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探讨·新闻知识(2003.8—9)美国现代报业竞争与黄色新闻浪潮王蕾岛zl移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了美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导致廉价报刊在19世纪30年代的应运而生。

l9世纪中叶,随着资产阶级现代新闻事业的发展,美国报刊大众化趋势增强,报纸种类大量增加,报业呈现出新的繁荣局面。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报刊经营全面转上商业化轨道,商业报纸取代政党报纸成为美国报业的主体。

日益加剧的报业竞争以及报业初期垄断现象的出现,使发展于煽情主义新闻基础上的“黄色新闻”迅速演变成美国现代报业的一种主流新闻样式。

美国新闻史上曾出现两次典型的黄色新闻时期。

一、19世纪末一20世纪初美国报业竞争l9世纪后期,美国工业经济获得巨大发展: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城市的兴起,通讯工具的大发展以及大企业巨头的出现等等。

美国由此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社会整体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城市的兴起、经济的发展、移民的大量涌入及教育的普及,使美国报业拥有了极大的发展空间,由近代报业演进为以商业报纸为主体的现代报业。

1、报业发展的特点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个阶段,是美国报业发展中的重要转变时期。

报纸的种数越来越多,其发行量成百倍增加,报纸的普及率空前扩张。

报纸主要由社会力量创办,其经营纯粹商业化,主要依赖广告费和发行费。

从1870年至1900年,全美报纸数目增加了3倍,每天的销售量增加近6倍,报纸订户从占全国成年人口的10%上升到26%,周刊数目增加了2倍。

①据统计,1880年全美报纸有7000家,到90年代增至12000家。

@与此同时,报纸销量也在飞速上升。

所有日报总销量从1870年的260万份上升到1900年的1500万份。

③由此美国报业形成一条“90年代的分水岭”,它标志着美国资本主义新闻事业进入现代化的时代的进程已经完成。

在激烈的竞争中,许多报纸逐步兼并集中,出现了拥有多家报纸的报业集团,报业的初期垄断开始发展。

因此,报业的商业化、社会化和垄断趋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现代报业的主要特点。

2、报业竞争的后果这一时期的美国报纸生机盎然,新闻报道活动声势浩大,报纸编辑风格鲜明。

由于受自由竞争的经济原则和市场机制因素影响,美国社会商品化现象严重,任何东西都能成为商品,新闻理所当然未能幸免。

然而市场需求是有限的,最能满足大多数人需求的商品才能带来高额利润。

于是,美国这些大众化的报纸传播功能发挥的重心移向娱乐性题材的提供上,无可避免地出现了新闻传播转向大众品味的问题。

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许多报纸为了争夺读者、提高发行量及在竞争中取胜并谋取良好收益,不惜以耸人听闻的手法大量报道犯罪、色情、丑闻和社会猎奇之类题材的刺激性新闻,对之进行夸张渲染。

在版面设计上,这些报纸追求视觉效果,编制故作惊人的通栏加黑大标题,标题内容也极尽煽情之能事。

采用大幅图片和色彩。

以此引起轰动效应,刺激社会神经,吸引读者关注。

这类新闻被人们称为“黄色新闻”,这一时期被称为美国新闻事业的“黄色新闻时期”。

黄色新闻的确曾为一些报纸拓宽了销路,赢得了利润,但也损害了社会风气,助长了许多不健康的社会心理。

因此,美国社会在这一阶段虽然文明程度提升了,文化水平却反见降落,对此,大众化的报纸难辞其咎。

二、黄色新闻的定义与特征1、黄色新闻的定义美国新闻学教授埃默里父子曾在合著的《美国新闻史》一书中从一般性质意义上给黄色新闻下了较为准确的定义:黄色新闻从最坏情况来说,是一种没有灵魂的新式新闻。

黄色新闻记者在标榜关心“人民”的同时,却用骇人听闻的、华而不实的、刺激人心和满不在乎的那种新闻塞满了普通人赖以获得消息的新闻渠道,把人生的重大问题变成了廉价的闹剧,把新闻变成最适合报童大声叫卖的东西。

最糟的是,他们不仅不起社会领袖的作用,反而为犯罪和暴行开脱。

④·38 万方数据新闻知识(2003.8—9)·问题探讨·我国学者李磊对黄色新闻的定义是:黄色新闻是指一种大量运用煽情主义的浅层次感官刺激的手法,集中渲染、夸大报道耸人听闻的色情、暴力、犯罪、天灾人祸等新闻事件,旨在赚取高额利润的新闻样式。

@2、黄色新闻的特征从新闻内容及版面形式上来看,黄色新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由此区别于其他新闻样式。

以夸张刺激的手法,刻意报道诸如天灾人祸、暴力犯罪、政治丑闻、黄色艳遇、明星秘闻等低俗趣味的题材:使用各种欺骗手法,捏造新闻和访问记,以假科学、假学术及歪曲性的标题蒙蔽读者;出版星期日刊,刊登各类肤浅刺激的文章及彩色滑稽连环画取阅大众;滥用图片,甚至偷窃和伪造照片;运用煽动性大字号黑体字或套红色印刷标题,夸大普通新闻,制造轰动效果;对民众表示虚假同情,发动社会改革运动,以图增加报纸销量。

3、与煽情主义新闻的区别美国新闻史学者莫特对二者的区别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黄色新闻与煽情主义新闻并非同义语。

尽管黄色新闻是建立在煽情主义基础之上,也是注重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离婚、性的问题,强调灾害和体育新闻的报道,但煽情主义新闻是19世纪30年代廉价报纸的特征之一,而黄色新闻则是19世纪末现代资产阶级报纸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煽情主义新闻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定产物。

黄色新闻不仅在煽情的程度上超过早期的廉价报纸,而且在编排版面上有其独特的特点,如上文所述:三、黄色新闻的泛滥(19世纪末——20世纪初)19世纪末叶,美国报业走向垄断时期所出现的媒介间的恶性竞争以及日益成为新闻媒体最高准则的追求高额利润原则,是引起黄色新闻泛滥的根源。

1、黄色新闻的由来淡到黄色新闻的产生,就不能不提到两个报人与两份报纸:普利策和《世界报》,赫斯特和《纽约新闻报》。

1883年,普利策到纽约办报,买下即将破产的纽约《世界报》,他通过多刊登有人情味和耸人听闻的新闻打开报纸销路,吸引读者注意报上有关社会改革的新闻和文章。

他对该报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在注重报道重大政治新闻、国际新闻的同时,大量报道犯罪、灾祸、意外事件和趣闻,甚至人们在街头和咖啡馆里闲谈的事,也被绘声绘色地报道出来。

《世界报》还致力于创新版面,率先采用木刻插图和彩色连环画活跃版面。

至1892年,报社资产由34万美元发展为1000万美元,每年纯赢利达百万,成为资本主义大企业。

@《世界报》的成功引起其他各报的纷纷仿效,赫斯特的《纽约新闻报》便是其中之一。

该报与普利策的《世界报》展开激烈竞争,与《世界报》相比,《纽约新闻报》版面的刺激性与新闻内容的煽情性,可谓“青出于蓝而远远胜于蓝”。

当时《世界报》星期日版有一个引人注目的滑稽漫画专栏“黄孩子”,主人公黄孩子是一个身穿黄色睡衣,无齿傻笑的男孩,走街穿巷,对以社会新闻为主题的时事发表观感,是纽约家喻户晓的人物。

为了在竞争中取胜,赫斯特不择手段地将《世界报》星期日版的全班人马挖了过去,在《纽约新闻报》也开辟了“黄孩子”专栏。

于是,两报同时出现“黄孩子”,纽约的戏院上演黄孩子戏剧,商店也打出黄孩子的广告,一时间黄孩子风靡纽约,成为《世界报》和《纽约新闻报》的象征。

人们联想到两家报纸充斥的刺激性新闻,于是称这种新闻为“黄色新闻”。

由于赫斯特将黄色新闻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被称为黄色新闻大王,其名字成为黄色新闻的同义语。

2、黄色新闻的发展在《世界报》与《纽约新闻报》的领头之下,黄色新闻迅速蔓延,许多报纸争相登载黄色新闻,动辄对一些小事极尽渲染、煽动之能事,唯恐天下不乱。

各报还经常发动虚伪的社会改革运动,力争扩大报纸发行量。

1898年,在美国黄色报纸的大肆渲染鼓动之下,美国与西班牙的战争爆发了。

美西战争是美国对外扩张、侵略的开始,在美国黄色新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诸多喧嚣鼓动的报纸中,赫斯特与其《纽约新闻报》更是积极踊跃,制造了许多轰动一时的事件,报道了不少其真实性也值得考究的新闻。

他曾于1897年派画家雷明顿前往西班牙殖民地古巴挖掘新的新闻资料。

雷明顿到达后看到一切平静,希望回去,赫斯特立即回电:“请留下,你提供图片,我将提供战争。

”尽管事后赫斯特极力否认,但他对美西战争的爆发所起的催化作用不可否认,史学家们经常称这场战争为“赫斯特的战争”。

对美西战争的狂热报道,赫斯特和普利策都发了大财。

《纽约新闻报》、《世界报》的销量均超过100万份,前者最高时达到了150万份。

至此,美诬战争和赫斯特、普利策黄色大战把美国的黄色新闻推上了最高峰。

·39 万方数据·问题探讨·新闻知识(2003.8—9)普利策与赫斯特在竞争中发展起来的黄色新闻,很快引起全国报纸的效仿,并于1899—1900年达到高潮。

据调查,1900年21个报纸集中的城市里,约有l/3的报纸纯粹是黄色报纸,其中辛辛那提、圣路易和旧金山更是黄色新闻的中心。

⑦《丹佛邮报》是最“黄”的报纸,《波士顿邮报》、《费城询问报》也是典型的黄色报纸。

19世纪末20世纪初,黄色新闻在美国出现后,迅速蔓延到美洲以外的其他地区。

欧洲的英、法、俄,亚洲的日本、中国等相继出现了一段黄色新闻的潮流,黄色新闻最终在世界范围内泛滥起来。

3、黄色新闻的衰落1901年以后,《世界报》与《纽约新闻报》之间的竞争趋于缓和,普利策早已厌倦了这种竞争,逐渐取消了《世界报》中的黄色新闻。

庄重报纸如《纽约时报》的兴起,赢得了众多读者的欢迎,人们对黄色新闻及其负面影响越发厌恶,因此,黄色新闻由盛极逐渐走向衰落。

1901年9月,赫斯特通过《纽约新闻报》煽动刺杀了麦金莱总统,引起社会公愤,读者纷纷起而抵制《纽约新闻报》。

诚如《赫斯特传》的作者史潢堡所评述:“这一种黄色新闻的竞争,惹起读者们的憎厌,到了一个高潮,不少俱乐部同时不订阅这两家报纸不少公民团体要求政府出面抵制。

……”@从此,黄色新闻一蹶不振,数年后,黄色新闻的浪潮才平息来下。

四、黄色新闻的新浪潮(20世纪20一30年代)20世纪20年代,美国又出现以《纽约每日新闻》为代表的、以暴力色情文字加大幅图片的“黄色新闻”为特征的现代小型黄色报纸,由此掀起了席卷全国的黄色新闻的新浪潮,并持续了10年之久。

1、黄色小报的兴起在耸人听闻的刺激性新闻方面,这种新的浪潮比起前期的黄色新闻有过之而无不及。

小型黄报在美国的出现和发展,虽然是受到英国同类报刊的影响,但也是顺应了那个荒唐、怪诞、疯狂、喧闹的时代的精神,为文化低下、心灵空虚、寻求刺激的人们提供了一个逃避现实的处所,因而大受公众欢迎。

1919年6月26日,帕特森在纽约创办《纽约每日新闻》(原名《插图每日新闻》),他将该报办成了小型的黄色报纸,把读者对象定位于纽约居民中的外来移民和在美国出生而文化水平低的那部分人。

运用耸人听闻的手法,偏重消遣性和大量使用图片是该报主要特征。

1925年,该报销数突破百万大关,成为美国销量最大的报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