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事业概论
《档案事业概论》第一、二章辅导

浙江省档案系列初、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科目为《档案事业概论》和《档案工作实务》,考试用书为浙江省档案局组织编写、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的《档案事业概论》和《档案工作实务》两书(浙江省档案干部教育培训中心有售,附考试大纲),考试范围为:报考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考试范围为两书各前三章内容,报考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考试范围为两书全部内容。
《档案事业概论》共五章,分别为:“档案与档案工作”、“档案事业”、“档案法制建设”、“外国文件与档案管理”、“档案学”,应考人员除掌握本教材内容外,还需熟悉本教材内容涉及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可参阅浙江省档案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编印的《档案专业培训考试参考资料》一书)。
本教材涵盖档案学概论的基本内容和档案法学、中国档案事业史、外国文件与档案管理等有关内容。
根据2009、2010年度浙江省档案系列初、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试题型均为客观题,具体题型分三种,即: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是非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四选一,多项选择题四选二(含二)以上,是非判断题为单一判断正确还是错误。
总题量近100题。
考试大纲面广、题量大、分值小,无重点可言,应考人员应认真复习,全面掌握教材内容,重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重在理解,融会贯通,在此基础上适当记忆。
切忌猜题、押题。
《档案事业概论》第一、二章辅导第一章档案与档案工作本章共两节,即“档案”、“档案工作”,八个问题。
第一节档案本节概要地介绍了“档案的起源与发展”即档案的简史,“档案的概念与性质”即档案的定义,“档案的类型”即档案的种类(档案学术上的分类),“档案的价值与作用”等四个有关档案的最基本的问题。
档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历史记录,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哪里有人类的活动,那里就有档案。
但档案并不是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的,它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起源、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
从口口相传,到结绳刻契,到文字记录,到声像记录,到电子记录,档案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档案事业概论和档案工作实务

档案事业概论和档案工作实务档案事业概论和档案工作实务,这个话题一听就有点沉闷对吧?是不是一想到“档案”就觉得一堆尘土飞扬的文件、灰色的文件柜、还有各种看不懂的术语堆在一起,心里就一阵“哎呦,我可不想碰这些”?别急,今天就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讲档案的那些事儿,让你一听就明白,也能从中感受到点有趣的东西。
咱得知道,档案其实不单单是一些纸片、文件、报告,它是有着特殊使命的。
你要是觉得档案只是装在文件夹里的纸,那你就大错特错啦。
档案可以是各种形式的记录,像照片、音频、视频、甚至电子邮件,只要它能记录某个时刻的真实情况,都会被当做档案来保存。
打个比方,就好比你平时拍照发朋友圈,这些照片看似只是记录了一个瞬间,但它们能反映你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多年以后翻出来,它们就成了你当年心情、状态的“档案”啊!所以说,档案可是个大事儿,它跟历史紧紧相连,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再说说档案的工作,嘿,这可是个需要细致耐心的活儿。
想想看,每天你工作中产生的大量文档,背后都有可能是涉及公司运营、历史变革、或者相关部门决策的关键资料。
如果没有一个人专门负责去整理这些资料、保存这些记录,那以后找资料时就得头疼了。
你想象一下,假如一个公司没有档案管理,十年后要查找当年最初的合同文件或者会议记录,你肯定会像大海捞针一样,一个个文件翻、一个个文件找,简直是要疯掉。
档案管理不单单是“找文件”那么简单,它背后还涉及到信息的筛选、整理、保护,甚至安全性、机密性等一系列问题。
所以,档案管理是个大工程,没人能够小看它。
你要知道,档案不仅仅是“堆文件”那么简单。
它是对过去的总结,对现在的梳理,对未来的参考。
所以,档案人员的工作,可不止是坐在桌子前翻文件、整理资料。
你想,能做这个工作的,不是普通人,得有点“慧眼识珠”的本事,能够从一大堆杂乱无章的材料里看出重点,明白哪些是“重要档案”,哪些是“鸡肋”。
这就像做菜一样,你得知道哪些食材能煮成一锅美味,哪些食材就得丢进垃圾桶,不浪费不浪费。
档案事业概论试题(含答案)

《档案事业概论》第一章档案与档案工作自测题一、单项选择题1、的产生档案产生的客观条件。
A、阶段B、国家C、记录符号D、纸张2、我国甘肃省发现的为西汉初期〔公元前179前—前143年〕的纸质地图,不仅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植物纤维纸,也是世界最早的纸质地图实物和最早的纸质档案。
A、放马滩纸B、金关纸C、马圈湾纸D、敦煌纸3、代以后,逐步由简、帛、纸并用过渡到以纸张作为撰写文书的主要载体。
A、元B、唐C、汉D、秦4、档案的本质属性是。
A、知识性B、原始记录性C、信息性D、文化性5、某单位编印的重要简报,在该单位一般作保存。
A、档案B、资料C、图书D、文物6、是反映党务、行政管理等活动的档案。
A、文书档案B、科技档案C、专业档案D、公共档案7、是国家机构或其他公共组织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为国家所有的档案。
A、公共档案B、集体档案C、党政档案D、文书档案8、从档案价值主体对象来看,可分为。
A、第一阶值、第二阶值B、现实价值、长远价值C、证据价值、情报价值D、利用价值、保存价值9、档案的保存价值实际上指档案是否具有被保存的意义,档案保存价值的外在表达就是档案的。
A、作用B、保密期限C、保管期限D、第二价值10、档案工作是档案由分散到集中的过程,它是档案工作的起点,也是档案工作的首要环节。
A、整理B、保管C、收集D、编目与检索11、档案工作的根本宗旨是。
A、收藏B、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C、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D、保护12、以下档案工作标准中属于档案工作行业标准。
A、《照片档案管理标准》〔GB/T11821-2002〕B、《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22-2000〕C、《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GB/T11822-2008〕D、《浙江省行政处罚案件档案整理规则》〔BD33/T498-2004〕13、档案工作国家标准,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档案工作技术要求,由国家档案局或国务院其他行业主管部门起草,发布。
档案事业概论试题[含答案]
![档案事业概论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6098cf51e79b8968022669.png)
《档案事业概论》第一章档案与档案工作自测题一、单项选择题1、的产生档案产生的客观条件。
A、阶段B、国家C、记录符号D、纸张2、我国甘肃省发现的为西汉初期(公元前179前—前143年)的纸质地图,不仅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植物纤维纸,也是世界最早的纸质地图实物和最早的纸质档案。
A、放马滩纸B、金关纸C、马圈湾纸D、敦煌纸3、代以后,逐步由简、帛、纸并用过渡到以纸张作为撰写文书的主要载体。
A、元B、唐C、汉D、秦4、档案的本质属性是。
A、知识性B、原始记录性C、信息性D、文化性5、某单位编印的重要简报,在该单位一般作保存。
A、档案B、资料C、图书D、文物6、是反映党务、行政管理等活动的档案。
A、文书档案B、科技档案C、专业档案D、公共档案7、是国家机构或其他公共组织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为国家所有的档案。
A、公共档案B、集体档案C、党政档案D、文书档案8、从档案价值主体对象来看,可分为。
A、第一阶值、第二阶值B、现实价值、长远价值C、证据价值、情报价值D、利用价值、保存价值9、档案的保存价值实际上指档案是否具有被保存的意义,档案保存价值的外在体现就是档案的。
A、作用B、保密期限C、保管期限D、第二价值10、档案工作是档案由分散到集中的过程,它是档案工作的起点,也是档案工作的首要环节。
A、整理B、保管C、收集D、编目与检索11、档案工作的根本宗旨是。
A、收藏B、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C、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D、保护12、下列档案工作标准中属于档案工作行业标准。
A、《照片档案管理规范》(GB/T11821-2002)B、《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22-2000)C、《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GB/T11822-2008)D、《浙江省行政处罚案件档案整理规则》(BD33/T498-2004)13、档案工作国家标准,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档案工作技术要求,由国家档案局或国务院其他行业主管部门起草,发布。
《档案事业概论》浙江省初中级职称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档案与档案工作第一节档案本节概要地介绍了“档案的起源与发展”即档案的简史,“档案的概念与性质”即档案的定义,“档案的类型”即档案的种类(档案学术上的分类),“档案的价值与作用”等四个有关档案的最基本的问题。
一、档案的起源与发展(一)档案的萌芽与起源(初始形态):“助记忆时代”的结绳、刻契、图画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即结绳、刻契、图»等记事方式,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档案。
但因其在一定范围内有历史记录、契约、凭证、备忘等作用,可以看作是档案的萌芽,即档案起源的初始形态。
(二)档案产生的两个条件:记录符号与国家出现1.客观条件——记录符号文字作为语言记录符号产生以后,为准确地记录事实提供了条件,从而为档案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
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记录档案——甲骨档案: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的3000多年前殷商时期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字记录,是当时商王朝使用的一种文件。
2.社会条件——国家的出现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出现了阶级、国家以后,就产生了文书。
文字记录的产生,社会的发展,国家的逐渐形成,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特定的社会需要等诸因素影响下,档案逐渐产生与发展。
(三)我国早期档案的载体形态:从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到纸质档案档案是承载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历史记录,其记录方式与物质载体密不可分,我国古代社会早期先后出现了甲骨、金石、简牍、缣帛、纸张等档案物质载体形态。
金石档案:金是指青Í器、铁器等,石是指石头,金石档案是铭文档案和石刻档案的总称,是将文字铸刻在青Í器、铁器、石头上而形成的档案。
简牍档案:简是指竹简,牍是指木牍,是以竹简、木牍为载体形成的档案。
“册”、“典”是我国最早对文件和档案的称呼。
缣帛档案:缣帛是古时对绢类的丝织品的统称,是以丝织品为载体形成的档案。
用缣帛书写的文件称“帛书”、“卷”、“卷轴”。
档案事业概论第二章档案事业发展时间节点

1951.2 成立南京史料整理处(国民党政府档案),1964.4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1951.3 主要收藏明清档案馆的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改称为档案馆(明清、北洋军阀、国民党政府、汪伪政权、伪满洲国傀儡政权等历史时期的档案)1951.5.31 创办《材料工作通讯》,1953.5改名为《档案工作》,1957.1由内部发行改为公开发行。
1951.9.29 颁布《公文处理暂行办法》,将档案单列一章,对机关档案管理的业务问题坐了具体的规定1952年,第一个保存国家地质档案资料的专门档案馆——地质资料馆成立1952.11.15 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档案专修班,1953.7扩大为档案专修科,1955.9扩大为历史档案系。
1954.11.8 成立国家档案局。
1954.12.1 召开党的第一次全国档案工作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和省(市)级机关文书处理工作和档案工作暂行条例》1956.4.5 第二次全国档案工作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县级机关文书处理工作和档案工作暂行条例》1955.1.27 中共中央批准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和省(市)级机关文书处理和档案工作暂行条例》第一次对档案工作基本原则作出表述,也是机关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第一次表述。
1956.4.16 国务院《关于加强国际档案工作的决定》确定了国家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对国家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第一次表述。
是新中国档案事业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
1956.12 国家档案局召开全国政府机关第一次档案工作会议。
全国县级以上机关普遍建立起档案室,成为国家档案事业的重要基础。
1957年,我国逐步建立起国家规模的档案事业。
1959.1.7 中共中央《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通知》又确定了党、政档案工作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实现了对全国档案和档案工作的集中统一管理,标志着我国档案事业集中统一管理体制的正式建立1959.6.24 中央档案馆正式成立,于1959.10.8正式开馆1959.12 大连会议(华北、东北协作区技术档案工作扩大会议),讨论了《技术档案室工作暂行通则》,使我国档案工作开始有了基本的、统一的做法和制度。
档案事业概论第一章辅导

《档案事业概论》第一章档案与档案工作辅导浙江省档案系列初、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科目为《档案事业概论》和《档案工作实务》。
考试用书为:浙江省档案局组织编写、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档案事业概论》和《档案工作实务》两书。
考试范围为:报考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考试范围为两书各前三章内容,报考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考试范围为两书全部内容。
《档案事业概论》共五章,分别为:“档案与档案工作”、“档案事业”、“档案法治建设”、“外国文件与档案管理”、“档案学”,本教材涵盖档案学概论的基本内容和档案法学、中国档案事业史、外国文件与档案管理等有关内容。
应考人员除掌握本教材内容外,还需熟悉本教材内容涉及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可参阅浙江省档案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编印的《档案专业培训考试参考资料》一书)。
第一、二、三章除注明外,一般讲的是我国的档案、档案工作、档案事业以及档案法治建设。
考试面广、题量大、分值小,无重点可言,应考人员应全面认真复习,熟悉掌握教材内容,重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重在理解,融会贯通。
切忌猜题、押题。
第一章共三节:第一节档案,第二节档案工作,第三节档案工作标准化与现代化。
第一节档案这一节共有四个问题,一是档案的起源与发展,二是档案的概念与性质,三是档案的类型,四是档案的价值与作用。
档案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起源、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从口口相传,到结绳刻契,从文字记录,到声像记录,再到电子记录,档案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一、档案的起源与产生(一)档案的起源在远古蛮荒时代,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社会关系简单,原始社会早期人们的交往、社会活动仅靠口口相传就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但语言有许多局限性,既无法保存,传播也受到限制。
当社会从低级原始阶段向前发展时,为适应日益复杂的社会生产和生活要求,人们开始以实物帮助记忆,即在物件上做出一些标记或符号表达思想或记事。
我国历史上主要有结绳和刻契等原始记事方法。
1.《档案事业概论》第1章 《 档案与档案工作》(含答案)

《档案事业概论》第一章档案与档案工作一、单项选择题1、 C 的产生档案产生的客观条件。
A、阶段B、国家C、记录符号D、纸张2、我国甘肃省发现的 A 为西汉初期(公元前179前—前143年)的纸质地图,不仅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植物纤维纸,也是世界最早的纸质地图实物和最早的纸质档案。
A、放马滩纸B、金关纸C、马圈湾纸D、敦煌纸3、 C 代以后,逐步由简、帛、纸并用过渡到以纸张作为撰写文书的主要载体。
A、元B、唐C、汉D、秦4、档案的本质属性是 B 。
A、知识性B、原始记录性C、信息性D、文化性5、某单位编印的重要简报,在该单位一般作 A 保存。
A、档案B、资料C、图书D、文物6、 A 是反映党务、行政管理等活动的档案。
A、文书档案B、科技档案C、专业档案D、公共档案7、 A 是国家机构或其他公共组织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为国家所有的档案。
A、公共档案B、集体档案C、党政档案D、文书档案8、从档案价值主体对象来看,可分为 A 。
A、第一阶值、第二阶值B、现实价值、长远价值C、证据价值、情报价值D、利用价值、保存价值9、档案的保存价值实际上指档案是否具有被保存的意义,档案保存价值的外在体现就是档案的 C 。
A、作用B、保密期限C、保管期限D、第二价值10、档案 C 工作是档案由分散到集中的过程,它是档案工作的起点,也是档案工作的首要环节。
A、整理B、保管C、收集D、编目与检索11、档案工作的根本宗旨是 B 。
A、收藏B、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C、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D、保护12、下列档案工作标准中 B 属于档案工作行业标准。
A、《照片档案管理规范》(GB/T11821-2002)B、《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22-2000)C、《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GB/T11822-2008)D、《浙江省行政处罚案件档案整理规则》(BD33/T498-2004)13、档案工作国家标准,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档案工作技术要求,由国家档案局或国务院其他行业主管部门起草, A 发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档案事业概论》
第一章档案与档案工作
第一节档案
本节概要地介绍了“档案的起源与进展”即档案的简史,“档案的概念与性质”即档案的定义,“档案的类型”即档案的种类(档案学术上的分类),“档案的价值与作用”等四个有关档案的最差不多的问题。
一、档案的起源与进展
(一)档案的萌芽与起源(初始形态):“助经历时代”的结绳、刻契、图画
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即结绳、刻契、图形等记事方式,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档案。
但因其在一定范围内有历史记录、契约、凭证、备忘等作用,能够看作是档案的萌芽,即档案起源的初始形态。
(二)档案产生的两个条件:记录符号与国家出现
1.客观条件——记录符号
文字作为语言记录符号产生以后,为准确地记录事实提供了条件,从而为档案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
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记录档案——甲骨档案: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的3000多年前殷商时期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字记录,是当时商王朝使用的一种文件。
2.社会条件——国家的出现
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出现了阶级、国家以后,就产生了文书。
文字记录的产生,社会的进展,国家的逐渐形成,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特定的社会需要等诸因素阻碍下,档案逐渐产生与进展。
(三)我国早期档案的载体形态:从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到纸质档案
档案是承载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历史记录,其记录方式与物质载体密不可分,我国古代社会早期先后出现了甲骨、金石、简牍、缣帛、纸张等档案物质载体形态。
金石档案:金是指青铜器、铁器等,石是指石头,金石档案是铭文档案和石刻档案的总称,是将文字铸刻在青铜器、铁器、石头上而形成的档案。
简牍档案:简是指竹简,牍是指木牍,是以竹简、木牍为载体形成的档案。
“册”、“典”是我国最早对文件和档案的称呼。
缣帛档案:缣帛是古时对绢类的丝织品的统称,是以丝织品为载体形成的档案。
用缣帛书写的文件称“帛书”、“卷”、“卷轴”。
纸质档案:是以纸张为载体形成的档案。
最早的纸质档案——甘肃“放马滩纸”,形成于西汉初期,不仅是迄今发觉的世界最早的植物纤维纸,也是世界最早的纸质地图实物和最早的纸质档案。
汉后逐步由简、帛、纸并用,到以纸为要紧载体。
二、档案的概念与性质
(一)档案的概念
1.档案概念之分——学术概念与法律概念
学术概念与法律概念,其外延不同,内??差不多一致。
学术概念外延宽泛,为一般意义上的档案;法律概念外延相对小些,是指法律法规监管的范围,即是指国有的或非国有但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或涉及国家秘密的档案。
档案学术概念,以国家档案行业标准《档案工作差不多术语》关于档案的表述为代表: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
档案法律概念,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二条关于档案的表述为代表:“本法所称的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
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
2.档案概念的四个方面含义
一是档案的形成主体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
二是档案是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无意识(自然)的形成需要通过有意识的制作和有意识的保存,才能成为档案。
有保存价值同时已??处理完毕的文件才能转化为档案。
档案和现行文件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时期。
三是档案的实存形态是多种多样的:记录方式有文字、图像、声音、数码等;载体形态有甲骨、竹木、金石、贝叶、缣帛、纸张、胶片、磁带、磁盘及各种实物等。
四是档案是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与图书、情报等一般信息不同,档案不是事后编写或随意收集的材料。
(二)档案的性质(档案的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