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村访酒》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有答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1)

小学语文-有答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1)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一、书写1. 读拼音,写词语。

zhì huì fú hào jì lùwěi dà shè huìōu zhōu shí jiàng chuàng jǔjiā jiéjié shěng二、信息匹配用“\”划去加点字不恰当的读音。

(1)他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lěi lèi)的经验,不怕苦,不怕累⋅(lěi lèi),做了很多实验,终于改进了这项技术。

(2)造纸术传到了朝鲜⋅(xiān xiǎn)半岛,在那里这是件新鲜⋅(xiān xiǎn)事。

(3)这个便⋅(pián biàn)宜的剪刀使用起来倒是很方便⋅(pián biàn)。

(4)广场上的那乘⋅(chéng shèng)轿子是租给游客乘⋅(chéng shèng)坐的。

三、填空题写同音字组词。

lì(________)气来(________)bǎo (________)贵(________)存yì惊(________)(________)义 jì设(________)(________)性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

(________)(2)《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________)(________)四、信息匹配选词填空。

普及普遍(1)用帛造纸,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________)。

(2)男同学(________)喜欢打篮球这项运动。

因为……所以……既……又……虽然……但是……(3)(________)《清明上河图》上画的人小,(________)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临汾市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临汾市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临汾市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①杨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②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注释】①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②赚得:骗得。

(1)本诗除借助景物描写说明道理外, 还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找出一种简要分析。

(2)诗人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深刻道理,请简要说出给你的启发。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诗后两小题。

城南宋·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1)一、二句写出“雨”怎样的特点?(2)诗歌的三、四句运用对比的手法,请从这个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龙钟”和“泪不干”描绘了诗人怎样的神态?(2)想象一下,“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桂源铺(宋)杨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①溪水出前村。

【注】①堂堂: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一,二句诗。

(2)朱光潜《诗论》说:“诗有说理的,但是它的‘理’融化在炽热的情感和灿烂的意象之中。

”这首哲理诗的第三,四句中能够表现“理”的意象是什么?从中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哲理?5.诗歌鉴赏古诗赏析即事①宋·徐侨②在家贫亦好,居官贫更宜。

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

客至草具杯,事闲遣兴诗。

外此了无挠,淡然心地夷。

(注释)①即事:就眼前的事物、情景作诗。

②徐侨:南宋家,浙江义乌人,吕祖谦再传弟子;中年曾辞官归里十余年,潜心学术。

(1)诗中具体表现“贫亦好”情趣的一联是:________(2)请从诗歌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一个词语,并说说你的理解。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唐)杜甫糝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新中考语文 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含答案

新中考语文 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含答案

新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云南看云①过卢锡麟先生的摄影后,必有许多人才俨然重新觉醒,明白自己是生在云南,或住在云南。

云南特点之一,就是天上的云变化得出奇。

尤其是傍晚时候,云的颜色,云的形状,云的风度,实在动人。

②云有云的地方性。

中国北部的云厚重,人也同样那么厚重;南部的云活泼,人也同样那么活泼。

河南河北的云一片黄,抓一把下来似乎就可以作窝窝头,云粗中有细,人亦粗中有细。

湖湘的云一片灰,长年挂在天空一片灰,无性格可言,然而桔子辣子就在这种地方大量产生,在这种天气下成熟,却给湖南人增加了生命的发展性和进取精神。

四川的云与湖南云虽相似而不尽相同,巫峡峨眉夹天耸立,高峰把云分割又加浓,云有了生命,人也有了生命。

③云南的云似乎是用西藏高山的冰雪,和南海长年的热浪,两种原料经过一种神奇的手续完成的,色调出奇的单纯。

惟其单纯反而见出伟大。

尤以天时晴明的黄昏前后,光景异常动人。

完全是水墨画,笔调超脱而大胆。

天上一角有时黑得如一片漆,它的颜色虽然异样黑,给人感觉竟十分轻。

在任何地方“乌云bì天”照例是个沉重可怕的象征,云南傍晚的黑云,越黑反而越不碍事,且表示第二天天气必然顶好。

几年前中国古物运到伦敦展览时,记得有一个赵松雪作的卷子,名《秋江叠嶂》,净白的澄心堂纸上用浓墨重重涂抹,给人印象却十分秀美。

云南的云也恰恰如此,看来只觉得黑而秀。

④在这美丽天空下,我们每天所能看到的,除了官方报纸虚虚实实的消息,物价的变化,空洞的论文,小巧的杂感,此外似乎到处就只碰到“法币”①。

(甲)大官小官商人和银行办事人直接为法币而忙,教授、学生也间接为法币而忙。

(乙)最可悲的现象,实无过于大学校的商学院,近年每到注册上课时,照例人数必最多。

(丙)“xīxī攘攘,皆为利往,挤挤挨挨,皆为利来。

”教务处几个熟人都不免感到无可奈何。

(丁)教这一行的教授,也认为风气实不大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小升初检测试题(有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小升初检测试题(有答案)
(3)毕业之际,老师送给我们一句名言,__________(《荀子》),希望我们将来都要努力学习,超越老师成为栋梁之材.
(4)我经常劝爸爸戒了烟,但他总是不听,嫌我多事.唉,他难道不知道________________吗?我这是在为他好啊!(写俗语)
5.仿照例句写句子.
例句:三顿饭没吃,饿得我前胸贴后背.
20. 文中画“~~~~~~~~”的句子中省略号表示______.文中大量省略号的运用,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
21.习作乐园
今年春节,一场疫情悄然而至,使得我们每个人原本应该高兴、开心、喜悦、激动的心情陡然变得担心、紧张、害怕,甚至恐惧.回忆一下疫情期间你在家的生活和心情,以“我的抗疫生活”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
13.片段二是一连串 ________描写,时间是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主要人物是________和________,体现出他们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14.快乐读书吧:经典名著,历久弥新.通过一个单元的名著学习,相信你已经感受到了名著的魅力,《快乐读书吧》的推荐阅读,相信开启了你今后更广阔的名著阅读之旅.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把故事的梗概补充完整.
(3)毕业之际,老师送给我们一句名言,__________(《荀子》),希望我们将来都要努力学习,超越老师成为栋梁之材.
(4)我经常劝爸爸戒了烟,但他总是不听,嫌我多事.唉,他难道不知道________________吗?我这是在为他好啊!(写俗语)
【答案】(1).清明(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3).赛龙舟(4).吃粽子(5).挂艾叶(6).任尔东西南北风(7).高洁的情操(8).荷花(莲)(9).梅花(10).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11).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12).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13).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14).忠言逆耳利于行

杏花村访酒

杏花村访酒

23、杏花村访酒课前先学:1、布置学生课前了解文章开头说有人“访杏花村之意不在山水之间,而在酒“,令人有点吃惊,巧妙为后文埋下伏笔。

也有个人的新意。

通过西施归来后的最后命运,也隐含了作者对“红颜祸水”这句话的历史合法性的深刻怀疑。

2、扫清本课字词障碍、不懂的做上记号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好词好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拓展阅读3、理解课文,知道课文主旨教学难重点:1、解课文主旨,通过西施归来后的最后命运,也隐含了作者对“红颜祸水”这句话的历史合法性的深刻怀疑。

2、引导学生默读体味作者文章中所表达的美。

教学要点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2、感受课文3、学习生字、词语教学过程:一、导入1、直接导入,板书:23、杏花村访酒2、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到什么?3、学生交流,汇报: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4、介绍作者与本文:作者自己的内心剖白,5、导入课文:二、读文,了解大意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2、同位交流预习情况3、反馈说说你从课文里知道了什么,读懂了什么?引导把课文大意说出来。

4、小组交流,把事情尽量说的完整一点。

5、反馈,小结:6、再读课文,写一写,想一想,文章开头说有人“访杏花村之意不在山水之间,而在酒“,令人有点吃惊,巧妙为后文埋下伏笔。

也有个人的新意。

通过西施归来后的最后命运,也隐含了作者对“红颜祸水”这句话的历史合法性的深刻怀疑。

三、学习生字及词语*抄写文中令你感动的话四、总结本课思考:1、在这篇课文中,你感受到什么了?2、找出文中最想表达的一句话。

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

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通国之善弈也________②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__③非然也________④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__(2)下列断句错误的一项是()A.其一人/专心致志B.惟/弈秋之为听C.思援/弓缴而射之D.为是/其智弗若与(3)翻译: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2.读课文,完成练习。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为两股间。

今用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只当问婢.”不可改也。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好.书画________ 一日曝.书画________处士笑而然.之________ 古语云.________(2)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两项是________ ________。

A、(杜处士)所宝百数B、(戴嵩)尤所爱C、(牧童)拊掌大笑。

D、(杜处士)不可改也。

(3)翻译句子。

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头,谬矣!(4)最后引用古语的作用是什么?3.快乐阅读:(一)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日:“,。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日: “,。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将原文补充完整。

(2)解释下面的词语:方________。

复________。

(3)文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用“________”画出来。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3《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3《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3古诗三首课时测评方案字词模块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散.入(sàn sǎn)机杼.(shūzhù)二、读拼音,写词语。

kū qìqīxīxiān xìwūyāzhūhóu piān zhānɡ三、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1.终日不成章.。

( )A.文章。

B.章法。

C.句子。

D.花纹。

2.泣涕零.如雨。

( )A.零头。

B.同“淋”。

C.落下。

D.没有。

3.今夜月明人尽.望。

( )A.都。

B.极。

C.完。

D.最。

4.纤纤擢素.手。

( )A.向来。

B.颜色单纯,不艳丽。

C.白皙。

D.与“荤”相对。

四、看图完成练习。

读完《十五夜望月》,欣赏着美丽的月色,我不由得联想起含“月”字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模块五、品析句子。

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这两句诗使我想起____________的故事,类似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这两句诗运用的修辞方法是,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两句诗借写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写模块六、课内阅读。

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诗歌描写的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第一、二句写____________,第三、四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转折。

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江西省南昌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我们可以将小说中的人物分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两种。

扁平人物也称为类型人物,有时也叫漫画人物。

其最纯粹的形式是基于某种单一的观念或品质塑造而成的;当其中包含的要素超过一种时,我们得到的就是一条趋向圆形的弧线了。

真正的扁平人物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比如:“我永远不会抛弃密考伯先生。

"说这话的是密考伯太太——她说她绝不会抛弃密考伯先生;她说到做到。

当小说中其他的因素跟她发生碰撞时,她所拥有的这种人生就会从边缘、从因碰撞产生的火花中发射出道道光芒。

扁平人物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不论他们何时登场,都极易辨识——被读者的情感之眼认出,视觉的眼睛只不过注意到一个特定名字的再次出现。

当作者想集中全部力量于一击时他们最是便当,扁平人物对他会非常有用,因为他们从不需浪费笔墨再做介绍,他们从不会跑掉,不必被大家关注着做进一步的发展,而且一出场就能带出他们特有的气氛——他们是些事先定制的发光的小圆盘,随便放在哪儿都成,绝对令人满意。

第二大优势是,他们事后很容易被读者记牢。

他们能一成不变地留在读者的记忆中,因为他们绝不会因环境的不同而更易,这使他们在回顾中具有了一种令人舒心的特质,甚至使他们在创造他们的小说已然湮没无闻后仍被人牢记不忘。

我们都希望书本能经久长存,成为我们的庇护所,希望书中的居民经久不变,而扁平人物正是因此取得了他们的合法性。

不过,眼睛一直严厉地盯着日常生活的批评家们——对于这种表现生活的方式却很不耐烦。

他们认为,如果维多利亚女王没办法概括在一句话里,那密考伯太太凭什么就可以这么做然而一部复杂的小说经常既需要圆形人物,也缺不得扁平人物,这两者相互磨合的结果会更加接近真实的人生。

狄更斯的人物几乎全都扁平,每个人物几乎都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可结果却给人一种深度人性的绝妙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杏花村访酒
梁衡
一般的可游之处,大约有两类。

一是风景特殊的好,悦目赏心,怡人情怀;二是古迹名胜,可惊可叹,长人见识。

当我去过我国著名的汾酒产地山西杏花村后,真不知道,该怎样来将它归类。

说是村,并名以“杏花”,其实现在这里是一个大型的国家名酒厂。

历史上这里确曾杏林千亩,繁花如云的,直到现在也保持着历史古韵及风格,但凡来晋之人,无不尽力设法去游一次。

这魅力实在是因为它那骄傲的产品——汾酒。

游人之意并不在山水之间,而在酒。

来参观的人,最少安排两个节目,一是品酒,二是参观。

餐厅墙角有一个酒柜,内有两个坛子,分别装肴“汾酒”和“竹叶青”。

服务员按照一般酒馆的做法,打开坛盖,将酒灌入瓶,再由瓶斟入杯。

当液面停止了波动,你看杯中的汾酒,纯净透明,就像刚才并没有注入什么。

竹叶青呢?则呈现一点浅淡的黄色,令人想起春天里新柳的鹅黄。

不觉间,一阵清香,已渐渐地,像一层看不见的薄雾漫过桌面,扑入你的胸怀,钻进你的衣袖。

人们这时并不要靠眼鼻,而是全身无处不感觉到它的美了。

主人举杯,我试酌一口,唇初沾而馨绵,口将咽又生甜,味柔和隽远。

客人都笑了,脸上泛出甜甜的酒窝。

但人们并没有大声赞美,只是微笑着颔首,仿佛怕喧声破坏了这酒厂的恬静。

原来我国的名酒有五个香型:浓,酱,清,米,复合。

这汾酒是
清香型的代表。

它不求那浓、那烈,只要这纯、这真。

其他酒如艳丽少妇,浓妆重抹,这汾酒呢,则如窈窕淑女,淡梳轻妆。

大约正是因为这纯,才使它成为名酒之祖。

看酒的制作,是很有趣的。

先将高粱等原料粉碎,蒸熟拌上曲,压入一个个大瓮里,这瓮又要深埋入土中。

发酵之后,便放在一个大甑中蒸,一会儿便蒸馏出一股清澈的细泉,流入筒中,淙淙有声,这便曰酒。

酒泉接着汇入“酒海”。

那是一个三层大厦的酒库,内放着13000多只半人高的大缸。

酒在这里一直要静静地待上3~4年才能出厂,这叫“熟化”。

这套工艺大约在酿酒之初就如此。

这些粗则粗点儿、丑亦够丑的瓮甑,已有1500多年历史,其间有什么奥秘,人们一时还难以明晰。

另外,更神秘者还有二:一是这地下的水,二是这杏花村上空的空气。

这里经年制酒,空气中便生出一种特别的微生物来,于汾酒的发酵特别有利。

开始人们不知此道,有的老师傅退休后,身怀绝技,受聘他乡,但使出浑身的解数,那酒终不姓“汾”。

技艺可传,水与气难移。

主人每向游人讲到此处,脸上总要漾出一种微笑,神秘、自豪、得意。

这汾酒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金奖,一解放又被列为我国的八大名酒之一。

以后其他名酒虽各有交替,它却稳坐交椅。

当你走完全部生产线,在包装车间里对着透明胶管中那一股股急喷出来的、晶莹的酒泉,看着它迅速注满了一个个透明的玻璃瓶时,你又一次惊异于这酒的纯了,纯得像山泉。

这山泉不知来自多么深的地层,经过了多少砂石、岩层的过滤,终于溢出地面,在杂花野树与茂林修竹的覆蔽下静静地流淌。

这实在是它的魅力、它的
奥秘。

喝过酒,我们被让到招待所里小憩。

这招待所也别致,是一所中国式的四合院,取名曰“醉仙店”。

院心有古井,有假山。

山下有水,有草。

草地上有一条汉白玉的黄牛,牛背上牧童横笛,旁边的碑上题着杜牧那首“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名诗。

环院,南北为容房,东侧为碑廊,记录着南北朝以来汾酒的历史。

西侧为展览馆和历代酒器陈列馆,出出进进的游人无不感受到酒文化的博大精深,馆内也有许多关于汾酒的名人题赠。

这时,虽主人已在房中泡好热茶,连声招呼客人休息,但大家却总在院中流连。

不错,人们是为访酒而来,但要是这里没有这些酒外之物,那酒何处没有?人们之所以固执地要到杏花村来,实在是要来品味、依恋与凭吊一会儿这酒中所凝聚的民族文化,就像在八达岭长城上远眺,在故宫大殿前的柱础旁沉思。

杏花村,实在是一个特殊的去处。

来游的人,其意并不在山水,但也不全在酒。

(有删改)13.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称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可游的风景有两类却不知该将杏花村如何归类,开篇设置悬念,在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同时,自然引发下文。

B.文章运用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段,将其他酒的“浓妆重抹”与汾酒的“淡梳轻妆”比较,指出了其他酒的不足与汾酒的特点。

C.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脉络十
分清晰,叙述了杏花村访酒时品酒和参观酒的制作等过程。

D.作者细致地描写了酒的制作过程,认为粗糙丑陋的瓮瓶、花村地下的水与上空的空气都是让汾酒独具魅力的原因。

14.文章第四段运用多种手法描写所品之酒,请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15.结合全文,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答案】
13.B
14.①如“淡淡的黄色”“一阵清香”“唇初洁二馨绵”“口将咽又生甜”,从视觉、味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受角度描写,细腻生动。

②如“一阵清香,已渐渐地,像一层看不见的薄雾没过桌面”,运用通感,以视觉来描写嗅觉,写出了清香四溢。

③如“客人都笑了,脸上泛出甜甜的酒窝”,通过人们的反应从侧面写出了汾酒的美味与纯真。

④如“令人想起春天里折柳的鹅黄”,运用联想,唤起读者类似的生活体验,将竹叶清酒的清纯色泽写得可知可感。

⑤如“像一层看不见的薄雾没过桌面,扑入胸怀,钻进衣袖,全身无处不感受他的美”,运用比拟,化无形为有形,写出清香无处不在。

15.①化用欧阳修的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增强了本文的文学色彩;②与前文“有人质疑并不在山水之间,而在酒”相照应,形成递进,深化主题;③强调除了“酒”以外,酒中所凝聚的民族文化更值得品味,依恋与凭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