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高二政治必修3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3⽂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3⽂化传承与创新是我们与⽣俱来的⼀份责任,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政治必修3⽂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政治必修3⽂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 1、了解⽂化的多样性及其作⽤、学会尊重⽂化的多样性(P31—32) (1)⽂化的多样性及其作⽤:世界⽂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化的内容形式各具特⾊.⽂化多样性是⼈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类⽂明进步的重要动⼒.尊重⽂化多样性既是发展本民族⽂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对待⽂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化,⼜要尊重其他民族⽂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化多样性,共同促进⼈类⽂明繁荣进步.承认世界⽂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化,必须遵循各民族⽂化⼀律平等的原则.在⽂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化的繁荣. 2、如何尊重⽂化多样性?(P32—33) (1)尊重⽂化多样性,⾸先要尊重⾃⼰民族的⽂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化. (2)尊重⽂化多样性,就要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化.世界各民族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丰富了世界⽂化,共同推动了⼈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化,是⼈类⽣存和发展的基础. (3)必须遵循各国⽂化⼀律平等的原则,在⽂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化的繁荣. 3、了解⽂化传播的途径(P34—36) (1)商业贸易是⽂化交流的重要途径.(2)⼈⼝迁徙是⽂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3)教育是⽂化传播的⼜⼀重要途径.(4)现代信息技术、⼤众传媒已成为⽂化传播的主要⼿段. 4、了解传统⽂化的主要形式和基本特征(P39—42) (1)传统⽂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化.从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艺、传统思想等在社会⽣活各⽅⾯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化的继承性. (2)传统⽂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特征. 5、认识传统⽂化的作⽤(对社会与⼈的发展)(P42)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产⼒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活的变迁,不断满⾜⼈们⽇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的发展起积极作⽤.反之,如果⼀成不变,传统⽂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的发展的消极作⽤. 6、如何正确地对待传统⽂化 (P43—44) ①⾸先,要有正确的态度,就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活中的作⽤,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②其次,还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P44).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它们是同⼀过程的两个⽅⾯.要把握好⽂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化,不断推陈出新,⾰故⿍新. 7、懂得社会实践是⽂化创新的源泉(P48) 社会实践是⽂化创新的源泉.⼈类在改造⾃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特有的⽂化.离开了社会实践,⽂化就会成为⽆源之⽔、⽆本之⽊. 8、领会⽂化创新的重要意义(P49—50) ①⽂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化的繁荣.⽂化创新是⼀个民族的⽂化永葆⽣命⼒和富有凝聚⼒的重要保证.③⽂化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先进⽂化,发展先进⽂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9、理解⽂化创新的途径(P52—55) (1)⽂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于社会实践,是⽂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化创新的基本途径: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化创新既是⼀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化的过程,⼜是⼀个“推陈出新、⾰故⿍新”创造新⽂化、发展先进⽂化的过程.②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类⽂明发展的重要动⼒,也是⽂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3)坚持⽂化创新的正确⽅向:对于⽂化创新⽽⾔,必须把握好当代⽂化与传统⽂化、民族⽂化与外来⽂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主义”、“历史虚⽆主义”。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课件(共16张PPT)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丝路重生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 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 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 之路”的合作倡议。
第一章
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中 外 文 化 交 流 使 者
8.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课程标准及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 和意义。
1.能够说出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区别和联系。 2.阐释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对文化发展的意义。 3.坚持正确态度,自觉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章节
壹 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贰 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
2.文化交融的意义:
(1)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
长处和精华,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 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 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
(2)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 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文化交流被译成中文,在中国媒体上播出。中缅
互播互译( )
①尊重了文化差异,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推动了文化传播,有利于彰显两国优秀文化魅力 ③创新了文化内涵,有利于促进文化与经济相交融 ④实现了文化共享,有利于促进两国文化同步发展
A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今年是我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 议10周年。提出这一倡议的初心,是借鉴 古丝绸之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同各国 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 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 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 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三第3课第2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优秀教学案例

4.引导学生树立全球观念,提高参与国际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同时,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方面,我注重以身作则,以充满激情和正能量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的价值观教育。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文化交流的定义、意义和基本途径。
2.使学生了解文化交流在传播我国优秀文化、增进各国友谊、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引导学生了解文化交流在不同领域的具体表现,如教育、科技、艺术等。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三)小组合作
1.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在性格、成绩、兴趣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例如,可以将性格开朗和内向的学生、成绩优秀和有待提高的学生、对文化感兴趣和对其不太了解的学生进行混合分组,从而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2.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和任务,确保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例如,在讨论文化交流的意义时,可以设置以下任务:“请各小组结合教材内容和案例,探讨文化交流在传播我国优秀文化、增进各国友谊、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等方面的作用,并得出结论。”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例如,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可以设置以下评价指标:“小组成员参与度、合作意识、创新思维、解决方案的合理性等”,让学生根据这些指标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例如,在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时,可以指出:“你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出了很强的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但在解决问题时还可以更加深入地分析问题,希望你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
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统编版必修4)

4.培养学生积极传承和创新文化的责任感,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的意愿。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有趣的案例和实际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我国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贡献力量。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为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2.通过展示不同民族的服饰、音乐、舞蹈等特色文化,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文化的多样性。
3.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4.邀请具有民族特色的表演者或传承人走进课堂,为学生带来丰富的视听体验,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3.小组互评:让学生相互评价彼此的展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四)总结归纳
1.教师总结:对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进行总结,强调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2.学生归纳: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收获,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3.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和概括,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分配任务,让学生分别负责收集和整理不同民族的文化资料,提高学生的信息整理能力。
3.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辩论,就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辩论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总结归纳清晰明确:本案例在课堂最后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梳理和概括所学内容,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高二政治课件:必修三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共22张PPT)

商业贸易 人口迁徙 教育 其它途径
(1)意义/作用/原因: 互利:增强各国了解、增进友谊、利于相互尊重与经济、政治、文化友好往来。
交 1、传媒及其发展 (1)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 任何知识文化都能推动社会进步
④ 消除东西文化间的差异
流 传播的手段 注意: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1、传媒经历的发展阶段:口语——文字——印 刷——电子——网络等。
2、大众传媒出现的标志: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3、大众传媒的形式
报刊 广播 电视 网络
4、大众传媒的作用(优点):……
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活动探究二
1405至1433年近30年的时 间里,郑和前后七次航行到 印度洋、亚非两大洲沿海的 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开辟 了海上交通和文化传播的桥 梁。郑和使团把明代中国的 历法、技术、习俗和书籍传 播了所经各国,对这些国家 文化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具 有重要影响。同时,也从海 外引进了珍异动植物和名贵 药材、香料等,了解了沿途 各国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艺术。
任何知识文化都能推动社会进步
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①各国人民相互了解
丝绸之路是古往今来东西文化荟萃交流的地方,也是许多著名历史人物(如张骞、玄奘、马可波罗等)活动过的地方,留下了无数历
史遗迹和稀世文物。
①各国人民相互了解
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①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与创新 ②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传播 ③珠三角文化推动珠三角经济的崛起 ④饮食文化具有区域性与民族性
明朝郑和下西洋是文化传播的典范,价值何在?
2、大众传媒出现的标志及形式、 (17广东)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崛起,广州方言中“埋单”、“打包”等餐饮用语逐渐风行全国,且发展出其本义以外的含义。
高二政治文化传播的途径知识点

高二政治文化传播的途径知识点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二政治文化传播的途径知识点》的内容,具体内容:文化传播的途径内容在高二政治考试中经常遇到,具体有哪些知识点需要记忆呢?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1)商业活动。
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文化传播的途径内容在高二政治考试中经常遇到,具体有哪些知识点需要记忆呢?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1)商业活动。
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2)人口迁徙。
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3)教育: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
文化传播是教育的重要功能。
(4)大众传媒: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 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中华文化的区域性(1)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1)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汇总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题体味文化1. 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 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2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产品。
3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3. 文化的形式?1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念、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属于文化。
2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
4. 概括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所表现出的作用是什么?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第二框题文化与经济、政治5. 概括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关系的特点?1在经济的基础上,相互影响。
2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相互交融6. 如何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的特点?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
7. 如何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1文化与经济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2文化与政治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
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第一框题感受文化影响1. 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1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二政治课件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新必修

1、精神纽带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jīntiān)
的作用 (为什么)
2、具有双重性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三、如何(rúhé)正确对待传统 批判继承
文化(怎么做)
古Hale Waihona Puke 今用第二十一页,共23页。
第二十二页,共23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一、传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现 实。春 节。第一,传统习俗是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 的风尚、礼节和习惯。第二,习俗符合民族心理,具有民族性。传统文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
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 存(shēngcún)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传统(chuántǒng)文化在今天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与时俱进的传统文化起积极作用 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起消极作用
第十八页,共23页。
你认为传统文化是财富(cáifù)还是包袱?
第十九页,共23页。
三、如何(rúhé)正确对待传统
No 为在我们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传统思想是传统文化影响的重要体现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chóngshàng)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见利忘义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继承性
Image
第二十三页,共23页。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传统文化要因时而变。传统文化具有双重作用。
第十六页,共23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