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1)》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390)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391)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391)盗传必究一、填空1.古文标点错误的类型主要有断句错误、使用标点符号错误。
2.古人所说的句读和今天所说的标点的区别是古人所说的“句”不等于今天的句号、古代没有冒号等标点符号。
3.五律平仄的基本格式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4.古代散文主要的类型有史传文、论说文、杂记文、应用文。
5.在姚鼐划分的文体分类中《岳阳楼记》属于杂记类;《欧阳生哀辞》属于哀祭类。
6.骈文的特点主要有讲究骈偶与四六、讲究平仄、讲究用典。
7.律诗的对仗是指两句话在结构、意义上两两相对;工对是指用同一小类的名词或形容词对仗;借对是指不用字在句中的意义对仗,借用该字其他意义或与该字同音字的意义对仗。
8.史传的体裁主要有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
9.律诗不论七律还是五律,都由八句组成;分为四联;各联的名称是句数的规定、押韵的要求、平仄的格式、对仗的规定。
10.我国古代文体按语言形式可以分为散文、韵文、骈文类。
11.开我国文体研究先河的是曹丕;他把划分的四类文体是奏议;书论;铭诔;诗赋。
12.律诗不论七律还是五律,都由八句组成;分为四联。
13.诗律中平仄的“平”是指平声;“仄”是指仄声;平仄的基本要求是对(或“同一联出句与对句的平仄相反”);粘(或“上一联对句与下一联出句的第一、二个字的平仄相同”)14.古书注解的基本方法主要有释词;通句;疏释全章大义;评说。
15.在姚鼐划分的文体分类中《过秦论》属于论辩类;;《论积贮疏》属于奏疏类;《陋室铭》属于箴赞类。
16.七律对仗的基本要求是颔联、颈联要对仗;特别是颈联必须要对仗。
17.诗律的基本内容是句数的规定、押韵的要求、平仄的格式、对仗的规定。
18.古书注解的体例主要有传注体、义疏体、集解体。
19.律诗不论七律还是五律,都由八句组成;分为四联;各联的名称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0.诗律的基本内容是句数的规定、押韵的要求、平仄的格式、对仗的规定。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古代文学(B)(1)》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09)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古代文学(B)(1)》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09)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古代文学(B)(1)》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09)盗传必究一、填空题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或稍后的大约五六百年间的305篇诗歌作品。
2.《诗经,周南·苯苜》诗的最后四句是:“采采苯苜,薄言桔之,采采荞莒,薄言獭之。
”3.《齐人乞食》(“齐人有一妻一妾”)和《逍遥游》分别出自先秦诸子著作《孟子》和《庄子》。
4.先秦楚辞作家中,最著名的两位作家是屈原和宋玉。
5.西汉初年,贾谊的政论散文代表作主要有《治安策》《过秦论》《论积贮疏》《谏立淮南诸子疏》等;他的骚体赋的代表作是《吊屈原赋》和《脯鸟赋》。
6.著名的《苏武传》一文出自东汉史学家班固的《汉书》一书。
7.东汉后期,抒情小赋逐渐兴起,这一时期著名的抒情小赋是张衡的《归田赋》和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等。
8.汉乐府民歌《江南》的开头两句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9.建安时期著名的女诗人蔡琰的代表作是五言诗《悲愤诗》,相传是她的作品的还有骚体的《胡笳十八拍》,也是一首出色的抒情叙事之作。
11.南北朝时期,北朝文坛在散文领域出现了杨街之的《洛阳伽蓝记》、郦道元的《水经注》和颜之推的《颜氏家训》等几部名作。
14.晚唐诗坛,成就最高的诗人是有“小李杜”之称的李商隐和杜牧15.李煜的名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的下阕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6.所谓“先秦”,即指秦朝统一之前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就是所谓的“先秦文学”。
17.《诗经》,当时人称它为《诗》或《诗三百》。
到汉代,它作为儒家的经典地位被确定下来,称为《诗经》。
18.战国时期哲理散文(即诸子散文)中的《孟子》和《庄子》,两千多年来一直被当作古代文章的典范。
19.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招魂》等。
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391)(Word最新版)

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391)通过整理的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391)相关文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观看!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391)盗传必究一、填空(20分)1.在上古汉语中,表示自我称呼的第一人称代词有“余、吾、予、我、朕”等。
2.“诸”在古代汉语中的用法有多种,其中的一种情况是它可以做之于的合音词,如“公伐诸鄢”。
3.古代汉语中的介词一般是由动词转化而来的,它们常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面,组成介宾词组,充当状语或补语,表示时间、处所、目的、方式、对象等。
4.我国古书注解源远流长,有多种注释体例:以训解文献词句为主的体例是传注体;既释经文又兼释注文的注解体例是义疏体;汇集众说的体例是集解体5.古人用来断句的符号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一句话读完了,在字旁添加符号标注,叫作句;一种是一句话没有读完,但读时有个语气上的停顿,然后在字下加注符号,叫作读6. 开创我国文体分类先河的是曹丕,他把文体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系统而全面论述文体的著述是南朝齐梁时代刘勰撰写的《文心雕龙》,对各种文体的源流和特点都进行了专门的探讨;此后,出现了我国第一部按文体分类的古代诗文选集《昭明文选》。
7.古文今译的两大类型中,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词和句子进行对等翻译的今译方法是直译;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是意译。
初做今译练习,一般应直译,切不开任意乱译。
二、说明下列大号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10分)8.秦数挑战,廉颇不肯。
数:屡次9.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也。
恨:遗憾10.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本:根本,代指农业。
末:末梢,代指工商业。
残:祸害。
11.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偷:懒惰12.世之有機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古代汉语专题-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期末纸考卷考题目答案

【题库】古代汉语专题-客观题一、单选题二、1、“六书”的类别名目是()提出的。
(2101)三、 A、《汉书·艺文志》 B、《说文解字》 C、《周礼》答案:《汉书·艺文志》2、汉字“伐”古文字形的汉字结构类型为()。
(2101)A、象形字B、会意字C、指事字答案:会意字3、汉字“北”古文字形的汉字结构类型为()。
(2101)A、象形字B、会意字C、指事字答案:会意字4、“画成其物,随体洁屈”是许慎给六书当中()所下的定义。
(2101)A、象形B、会意C、指事答案:象形5、《说文解字·叙》说“上、下”二字的构字类型是()。
(2101)A、象形B、会意C、指事答案:指事6、《说文解字·叙》说“考、老”二字的构字类型是()。
(2101)A、形声B、转注C、会意答案:转注7、许慎说“建类一首,同意相授”,其下定义的对象是()。
(2101)A、转注B、形声C、假借答案:转注8、许慎说“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其下定义的对象是()。
(2101)A、转注B、形声C、假借答案:假借9、现在常见的六书排列顺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确定下来的。
(2101)10、 A、班固《汉书·艺文志》 B、许慎《说文解字·叙》 C、张参《五经文字·叙》答案:张参《五经文字·叙》11、下列字形中,属于会意字的是()。
(2101)12、 A、哀、问 B、牧、取 C、安、吻答案:牧、取13、下列字形中,不属于形声字的是()。
(2101)14、 A、辨、基 B、赌、松 C、从、降答案:从、降15、下列现代人书写的书法条幅中,简体字转换为繁体字出现错误的是()。
(2101)16、答案:17、下列关于汉字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2101、2107)18、 A、汉字是记录汉语的视觉符号系统B、汉字字形是孤立存在的C、汉字体系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答案:汉字字形是孤立存在的19、关于小篆的论述,错误的是()。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1)》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390)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1)》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390)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0题30分)1.“古之人不余欺也。
”(苏轼《石钟山记》)对该句中“余”字的分析正确的是()oA.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B.人称代词,在句中作前置的宾语C.副词,意思是“多"2.下列三句中,用作前置宾语的“安”字应是()oA.今弗爱其子,安能爱君?B.既来之,则安之。
C.方此之时,尧安在?3.古代汉语表示否定的判断句,是在谓语前面加上否定副词()。
A.不是B.非C.是4.甲骨文“朱”字形,采用的是()造字法。
A.象形B.会意C.指事5.()是我国古代收字最多的字典。
A.《康熙字典》B.《说文解字》C.《方言》6.下面不属于构成异体字条件的是()。
A.声音相同B.意义相同C.形体相近7o “邹忌惰八尺有余,而形貌吠丽。
”该句中的通假字()oA.惰A.貌C.吠8.“师退,次于召陵”(《齐桓公伐楚》)中“次”可译为()oA.驻扎B.停?白C.动作或行为的次数9.“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
”(《左传•成公二年》)该句中“饮”指()A.饮用的泉水B.饮料C.饮水10.“璧有瑕,请指示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指示”是()A.同义复音词B.偏义复音词C.两个单音词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5题20分)11.下列各句中,不含有宾语前置现象的句子是()。
A.吾子与子路孰贤?B.之二虫,又何知?C.虽与之俱学,弗若之也。
D.颖考叔日:“敢问何谓也?”12.叙述句一般是以()作谓语的句子。
A.动词B.动词性词组C.代词D.名词13.“随亡于荆,吴饼于越。
”(《韩非子•说疑》)关于此句表述正确的是()o Ao上述两个分句都是被动句B.两个“于”都是都只是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Co “荆”和“越”都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D.“亡于荆”等于说“被荆亡”,“饼于越”等于说“被越饼”关于古白话的说法正确的是()。
2022-2023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390)

2022-2023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390)
盗传必究
一、填空题(20分)
1.六书是分析汉字形义关系的基本理论,其具体的名称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通假字和假借字有所区别,通假字是有本字的借用,假借字是没有本字的借用。
比如《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属于通假字,“女”“汝”在表示指称代词时属于假借字。
3.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主要区别是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的结果,意动用法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是主观的看法。
4.古今汉语在词义范围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方面。
5.古代汉语的宾语前置主要的类型有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用代词复指前置宾语。
6.词类活用是指在句子中临时改变词性,偶然用为别的词。
二、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字(30分)
(一)说明下列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和今义(18分)
7.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爱:吝惜;喜爱。
8. 孟尝君不说,日:“诺,先生休矣!”
说:高兴;说话。
9. 东至于海,西至于河。
河:黄河;河流。
10. 是女子不好。
好:漂亮;与“坏”相对。
11. 厉王虐,国人谤王。
谤:批评;诽谤。
12. 罢师而去之。
斩子反以为大戮。
去:离开;前往。
13. 姜氏何厌之有!
厌:满足;讨厌。
14. 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古代文学(1)》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古代文学(1)》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d试卷号:2409)盗传必究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所谓“先秦”,即指秦朝统一之前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就是所谓的“先秦文学”。
2.《诗经》,当时人称它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它作为儒家的经典地位被确定下来,称为《诗经》)。
3.教材认为,战国时期哲理散文(即诸子散文)中的(《孟子》)和《庄子》),两千多年来一直被当作古代文章的典范。
4.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5.骚体赋的首倡者是西汉初年的赋家贾谊,其代表作是《吊屈原赋》)、《鹏鸟赋》)o6.西汉初期两位最著名的政论散文家是贾谊和晁错。
他们的政论散文代表作分别有《过秦论》和《论贵粟疏》等。
7.东汉时期两位最杰出的辞赋家是班固和张衡。
他们的京都赋代表作《两都赋》和《二京赋》结构宏伟,铺陈绚丽。
8.汉代的乐府民歌流传到今天的大约有60多篇,它们主要保存在宋代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里。
9.建安时期的诗人有所谓“三曹”和“七子”。
所谓“三曹”是指诗人曹操-和他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
10.晋代,被认为是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三位诗人是《咏史诗八首》的作者左思、《扶风歌》的作者刘琨和陶渊明。
11 .西晋太康时期形式主义文风日趋严重,逐渐成了文坛的主流文风。
代表这种主流文风的作家,当首推潘岳和陆机。
12.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最重要的两位代表诗人是孟浩然和王维等。
13.岑参名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前四句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4.唐代的小说有长足的发展,这就是“传奇”小说的出现,唐代的这种小说源于六朝的志怪小说。
15.晚唐五代之交,文人填词的风气日盛,出现了并称为“温韦”的两位大词人,所谓“温韦”分别是指温庭筠和韦庄。
二、默写和填句题(每句1分,共10分)16.默写: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
2023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390)5篇

2023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390)5篇第一篇:2023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390)2023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390)盗传必究一、填空题(16分)1.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的字典是东汉许慎所撰写的《说文解字》,该书开创了部首编字法,此外,该书收录的字头属于小篆字形。
2.通假字和假借字有所区别,通假字是有本字的借用,假借字是没有本字的借用。
比如《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属于通假字,“女”汝”在表示指称代词时属于假借字。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繁体字进行了一系列的简化,我们学习古代汉语,要具备识繁写简的能力,繁体字“植”、“舆”、“後”相对应的简化字分别为礼、与、后。
4.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主要区别是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的结果,意动用法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是主观的看法。
5.古代汉语中,根据谓语的性质可以对句子进行分类。
以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是叙述句,以形容词或形容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是描写句,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表示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的句子是判断句。
二、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字词(34分)(一)说明下列黑体字词在句中的意义和今义。
(20分)6.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爱:吝惜;喜爱。
7.厉王虐,国人谤王。
谤:批评;诽谤。
8.罢师而去之。
去:离开;前往。
9.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毙:倒下;死亡。
10.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丈人:老人;妻子的父亲。
11.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
揭:高举;揭发。
过:访问;经过。
12.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高兴;说话。
13.人性有畏其景而恶其迹者。
景:影子;景色。
14.东至于海,西至于河。
河:黄河;河流。
(二)说明下列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并说明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1)》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390)
盗传必究
一、填空题
1.古代汉语的宾语前置主要的类型有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用代词复指前置宾语。
2.通假字和假借字的区别是通假字是本字的替代字;假借字是本字的音同或音近的字。
3.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的结果;意动用法是意动用法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是主观的看法。
4.六书是分析汉字形义关系的基本理论,其具体的名称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5.古代汉语词义范围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三个方面。
6.词类活用是指在句子中临时改变词性,偶然用为别的词。
7.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主要区别是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的结果,意动用法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是主观的看法。
8.古今汉语在词义范围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方面。
9.汉代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第一次解释了六书的含义。
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讲的是造字法;转注、假借讲的是用字法。
10.通假字和假借字的主要区别是通假字是本有其字,假借字是本无其字,这就是通假字和假借字的主要区别。
11.古今汉语的词义差异可以从词义程度、词义范围、词的感情色彩方面来考察。
12.通假字是本字的替代字;假借字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13.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的主要区别是词类活用是临时改变词性,偶然用为别的词;词的兼类是词固有的用法。
14.通假字和假借字的主要区别是通假字是本字的替代字;假借字是本字的音同或音近的字。
15. 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意动用法是意动用法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
16.六书中讲造字法的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讲用字法的是转注、假借。
17.通假字是本字的替代字;假借字是本字的音同或音近的字。
二、解释字词
(一)说明句中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和今义。
1.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国都;国家。
2.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