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痔疮五大误区 防治有8法

合集下载

痔疮健康教育

痔疮健康教育

痔疮健康教育
痔疮(也称为痔)是指肛门周围静脉丛曲张、扩张形成的异常状况。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痔疮的预防与治疗:
1.饮食调理:
痔疮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尽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辣椒、姜、蒜等。

多食用高纤维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品等,有助于增加肠道蠕动,减少便秘并减轻症状。

2.保持肛门清洁:
患者每天应进行恰当的肛门清洁,使用温水轻轻清洗,避免使用香皂或刺激性清洁剂。

洗后轻轻用纱布擦干,切忌磨擦或用力擦拭。

3.避免久坐及长时间站立:
长时间久坐或长时间站立会增加盆腔压力,容易导致痔疮的发生。

因此,患者要注意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4.定期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肛门周围肌肉的力量,减少便秘和痔疮的发生。

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游泳、瑜伽等。

5.正确排便姿势:
排便时要保持自然而舒适的姿势,避免用力过猛。

可使用一些辅助工具,如足够高的马桶座圈或蹲便器,让肛门处于较为
放松的状态。

6.避免搔抓和用力挤压:
痔疮患者切忌搔抓痔疮部位,以免引起感染或加重症状。

同时,也应避免用力挤压,以免增加痔疮出血的风险。

7.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肛门不适、肛痛、便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适当的治疗建议,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总结:
痔疮虽然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日常护理,我们可以预防和减轻症状。

如果症状较为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治疗。

痔疮的认知误区,你知道哪几点

痔疮的认知误区,你知道哪几点

痔疮的认知误区,你知道哪几点俗话说:十人九痔。

痔疮属于一种常见肛肠类疾病,但是很多人对其并不重视,甚至很多人对痔疮的认知存在一定误区。

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关于痔疮的认知误区,你中了几条吧!误区一:儿童不会犯痔疮很多人在小时候并没有痔疮极限,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强,痔疮的发病率开始上升,那是不是代表儿童不会犯痔疮呢?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儿童也同样可能患者痔疮症状。

比如有一些体质比较弱,或者经常便秘的儿童,他们在进行排便的时候,可见其肛周有突出紫色的泡泡出现,大小不一,有写可能有小指甲盖那么大,而这种突出紫色的泡泡其实就是静脉曲张外痔。

一般可通过改善患儿的便秘情况来进行治疗,;但是如果这种突出紫色的泡泡过大,那么就需要进行手术了。

误区二:吃辣椒才会得痔疮很多人会在吃辣椒只会犯痔疮,也就出现了这样一个误区,即吃辣椒才会得痔疮。

但是通过对各地痔疮患者进行调查发现,喜欢吃辣和不喜欢吃辣的患者发病率并没有明显差异。

不过,如果平时不喜欢吃辣食,但是突然大量进食刺激性辣食,那么就很容易导致其突犯痔疮了。

误区三:不痛就没有痔疮很多患者到医院进行就诊才发现其患有严重的痔疮,这时患者会很经验,觉得自己平时也没有感到疼痛,怎么就患上痔疮了呢?这正是人们经常存在的一种认知误区,觉得不痛就没有痔疮。

其实,对于痔疮而言,其不一定有明显症状;反之,痛也不一定是痔疮所致。

比如,痔疮的主要症状为出血和脱垂,很多患者并没有疼痛症状,只有在血栓水肿急性发作的时候才开始感到痛;而患者肛门疼痛的原因也不一定是痔疮所致,可能是受到脓肿等症状的影响,因此不能用是否疼痛来诊断自己是否患有痔疮。

误区四:有便血就是痔疮有很多患者认为,有便血就是痔疮。

其实不然,虽然痔疮的症状表现为无痛滴鲜血或喷血,不过如果患者患有肛裂、直肠息肉、直肠癌以及直肠溃疡等病症,那么其也会有便血问题,因此想要判断是否患有痔疮,还需要进行临床鉴别。

通常,如果患者是疼痛合并出血,那么极有可能为肛裂;如果患者的出血量并不多,那么可能是直肠息肉;如果患者的血会残留在肠腔,并伴有黏液,则可能是低位直肠癌,可通过指诊进行确认;如果患者感受到下坠、里急后重等症状,则可能为直肠溃疡。

痔疮护理常见误区

痔疮护理常见误区

痔疮护理常见误区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肛门疾病,患者常常需要进行护理来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

然而,由于对痔疮的认识不足或误解,许多人在护理过程中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

本文将就痔疮护理过程中常见的误区进行探讨,并给出正确的护理方法,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

误区一:过度清洁有些患者认为痔疮是由于肛门缺乏清洁导致的,因此他们会采取过度清洗的方式来护理。

事实上,过度清洁可能会破坏肛门周围的皮肤屏障,导致皮肤干燥、瘙痒等不适症状加剧。

正确的护理方法是每天用温水轻轻清洗肛门周围的皮肤,避免使用过多的清洁剂或刺激性成分。

误区二:不良坐姿长时间的久坐是导致痔疮症状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正确的坐姿可以减轻症状并促进康复。

然而,许多患者在坐姿上存在误区,例如猛烈用力地坐下、习惯性盘腿或跷坐等。

正确的坐姿是保持直立,双脚平放在地面上,避免久坐和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误区三:过度用力排便痔疮患者的排便困难是常见的症状之一,因此一些人采取过度用力的方式来排便。

然而,过度用力会使肛门周围的血管承受过大的压力,容易导致痔疮出血或痔疮颗粒突出。

正确的方法是保持排便规律,饮食健康、均衡,摄入足够的纤维素和水分,避免便秘的发生,减少用力排便的情况。

误区四:错误使用药物一些患者在护理痔疮时会过度依赖买药来缓解症状,而不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和饮食来治疗。

而且,一些患者可能会滥用药物,过度依赖消炎药或局部止痛药等。

正确使用药物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且需遵循药物说明书中的用法用量,避免滥用药物造成不良影响。

误区五:忽视肛门卫生尽管过度清洁是不推荐的,但忽视肛门卫生也是不可取的。

一些患者可能忽视肛门周围的卫生习惯,导致细菌感染的发生。

正确的方法是每天保持肛门周围清洁干燥,避免摩擦或过度擦拭,可以用柔软的纸巾轻轻拍干肛门周围的水分。

误区六:不重视休息痔疮患者由于疼痛和不适常常影响到正常生活和工作,容易导致身心疲惫。

一些患者忽视了休息的重要性,长时间连续工作或久坐不动,加剧了症状的发生。

痔疮的治疗误区有哪些?

痔疮的治疗误区有哪些?

痔疮的治疗误区有哪些?
现实生活中痔疮的发病率极高且种类很多,很多痔疮患者常常会走进痔疮的治疗误区,加重了痔疮的痔疮,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那么痔疮的治疗误区有哪些?
下面请肛肠专家胡俊主任来给我们讲解一下痔疮的治疗误区。

肛肠科专家胡俊表示,由于很多患者对痔疮的了解不够,往往会有痔疮的治疗误区。

一般来说,痔疮的治疗误区有以下这些:
1、隐私部位,不好意思接受检查。

有些人认为,让医生检查隐私部位,是件很害羞的事,于是能拖则拖。

专家提醒,痔疮拖延时间越长,治疗难度越大。

2、痔疮是小病,不必在意。

很多人常因早期症状不明显,不引起重视,然而对痔疮麻痹大意或不好意思治疗很可能会延误病情。

3、手术没效果:痔疮易复发,手术也没用。

这是很严重的痔疮的治疗误区。

有些人做
了痔疮手术不久后又复发了,就发出绝望的论调,认为痔疮不能根治,其实痔疮是可以达到彻底治愈的。

4、手术危害大:痔疮手术可致大便失禁和肛门狭窄。

这种痔疮的治疗误区是非常片面的。

传统手术治疗痔疮,如果不问病情,一律“一切了之”,或者医生经验不足,造成手术事故,可能会造成诸如此类的后遗症。

痔疮的治疗误区有哪些?以上就是对此的简单介绍了,相信大家对痔疮的治疗误区有了一定的了解。

由于文字有限,就为大家介绍这么多了。

祝您身体健康!
本文出自:。

痔的健康教育

痔的健康教育

痔的健康教育
痔是一种常见的肛门疾病,主要表现为肛门周围的静脉曲张和脱垂。

痔疮的形成主要与长时间的久坐、久立、久蹲、劳累、便秘等因素有关。

下面是一些预防和缓解痔疮的健康建议:
1.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中应充分摄取蔬菜、水果以及高
纤维食物,如全麦食品、燕麦和豆类等。

这些食物可以增加肠道蠕动,减少便秘的发生,从而减轻对肛门的压力。

2.注意饮水: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每天饮水量应在8杯以上,有助于软化粪便,使其更容易排出体外。

3.避免久坐和久立:长时间坐着或站着可能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增加痔疮发生的风险。

如果必须长时间坐着或站着,建议每隔一段时间活动一下身体,促进血液循环。

4.控制体重:肥胖和过度肥胖会增加盆腔压力,导致痔疮的形成。

保持适当的体重范围,有助于减轻对肛门的压力。

5.避免过度用力排便:过度用力排便可能导致肛门周围血管扩张,增加痔疮发生的可能性。

保持轻松的排便姿势,避免过度用力。

6.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肛周清洁,避免使用过粗硬的卫生纸,
以免刺激肛管黏膜。

可以用温水轻轻清洗肛周区域,并使用柔软的毛巾轻拭干净。

7.定期锻炼:适度的身体锻炼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和肠道蠕动,减少便秘的发生。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8.避免过度饮酒和吃辛辣食物:过度饮酒和食用辛辣食物可能
刺激肛管黏膜,增加痔疮的症状和不适感。

请记住,如果您出现肛门不适、肿胀、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只有专业医生能够准确诊断并提供有效的治疗建议。

痔疮的预防措施

痔疮的预防措施

痔疮的预防措施痔疮是一种常见疾病,它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和不便。

为了预防痔疮的发生,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措施。

1. 饮食健康:合理饮食对痔疮的预防至关重要。

建议多摄入高纤维食物,如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等。

高纤维的食物能增加肠道蠕动,减少粪便在肛门周围滞留的时间,减少痔疮的发生风险。

2. 充足水分摄入:保持体内水分充足有助于软化粪便,预防便秘,从而降低痔疮的发生率。

建议每日饮水量为8杯至10杯(约2升至2.5升)。

3. 远离辛辣食物:辛辣食物会刺激肠道,加重肛门周围血管的压力,容易造成痔疮的形成。

应该限制摄入辛辣食物,如辣椒、姜、花椒等。

4. 避免长时间久坐或久站:长时间久坐或久站会加重肛门周围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导致静脉曲张,进而诱发痔疮。

如果需要长时间坐着或站着,建议定时活动脚踝、小腿和大腿肌肉,增加下肢血液循环。

5. 规律排便:保持规律的排便习惯有助于减少便秘和腹压。

定期上厕所,不要憋便,避免过度用力排便。

若遇到排便困难,可以试用温水坐浴几分钟,放松肌肉。

6.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肛周的清洁非常重要。

使用柔软的卫生纸擦拭肛门,同时注意用温水清洗,避免使用过于刺激的洗液或清洁剂。

7. 避免久坐冷座:久坐冷座容易导致肌肉痉挛和血液循环不畅,增加痔疮的发生概率。

应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冷座,或者在冷座上使用垫子以减少对肛门的刺激。

8. 注意体重控制:肥胖会增加肛门周围组织的压力,增加痔疮的风险。

保持适当的体重有利于减少痔疮的发生。

9. 适当运动:适度运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和痔疮。

可以选择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跳绳等。

10. 避免长时间用力抬重:长时间用力抬举重物会导致腹压过大,加重肛门周围血管的负荷,增加痔疮的形成风险。

应该避免过度的体力劳动和扛重物。

11. 穿着宽松透气的内裤:紧身内裤或合成材质的内裤会增加肛门周围潮湿和热度,容易滋生细菌和病菌,增加痔疮的发生。

建议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

12. 避免长时间憋尿:长时间憋尿容易导致尿液浓缩,刺激膀胱和肾脏,增加肛门周围血管负荷,增加痔疮的风险。

如何预防痔疮_预防痔疮的方法

如何预防痔疮_预防痔疮的方法

如何预防痔疮_预防痔疮的方法1、预防痔疮避免久坐和久立因为人体是直立的,本身就有地心引力的作用,还有真个身体想下的重力,这些到会导致肛门的压力增加,而且,我们的肠道又很长很弯曲,还是采取蠕动的方式,所以,如果再久坐久立,肛门的压力就更大了,所以,我们会发现经常坐在办公室不运动的人很容易便秘,因此,建议坐办公室的白领们,坐一段时间后要站立起来活动一下,有利于预防痔疮。

2、预防痔疮多喝水多喝水可防止大便干结,减轻痔疮疼痛。

通常每天应喝水至少8杯每杯约227克,夏天和运动后饮水量应更高。

另外,避免或少喝酒精饮料和咖啡因饮料。

3、预防痔疮保证足够锻炼锻炼是防止和治疗便秘的重要一环。

久坐者每小时应起身活动数分钟。

尽量避免长时间坐马桶和提重物等加重痔疮症状的活动。

4、预防痔疮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这也是预防痔疮发生的重要方法。

专家指出,最好在每天早晨起床后就立即排便,一旦有便意就要及时如厕,不要憋着。

正常排出的大便是成形软便,不干不稀的,排便时如果不感到排便困难,便后还有轻松舒适的感觉的话,这就说明胃肠功能良好。

5、预防痔疮多游泳喜爱游泳的人,患痔疮也很少见。

这是因为游泳是一项最好的全身运动。

当人的体位从站立位改变成平卧或仰卧于水中,肛门部位向上,这样就有利于局部血液循环,再加上全身的肌肉运动,自然加强了肛门直肠部肌肉的运动,消除了痔疮发生的根本原因。

另外,游泳是一种强化呼吸的运动,可以促使肛门肌肉运动,从而改善了肛门部的血液循环,大大减少了痔疮的发生机率。

由于游泳是在冷水中进行的,使肛门的功能增强,同时也促进了肛门部的血液循环,因此能有效的预防痔疮的发生。

6、预防痔疮要保持肛门清洁每次大便后清洗肛门,尤其是腹泻时,一般用温水坐浴就行,勤换内裤;不要用不清洁或过于粗糙的手纸或废纸等揩拭肛门,以免擦伤引起感染。

7、预防痔疮调节饮食预防痔疮,专家表示日常要注意调节饮食,特别是许多白领都对咖啡情有独钟,一些场合还免不了要喝酒,但是咖啡和酒都属于刺激性饮料,会刺激直肠黏膜,造成排便时肛门口灼痛,要注意尽量少喝。

痔疮误区种种

痔疮误区种种

痔疮误区种种1.十人九痔这四个字是痔疮最好的广告词,如果真是这样,那全国所有的肛肠医生24小时不停歇恐怕也看不过来。

这句俗语之所以能流传开,完全在于我国对“痔”的判定标准。

突起即痔,疼痛即痔,瘙痒即痔,痔就是肛门不适的代名词,这样十人九痔当然可能。

同样是地球人,英国人发病率13.3%,而美国人只有5%。

2.儿童不得痔疮痔疮是年龄的标志,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会上升,但这并不意味着儿童就不会得痔。

有些体质瘦弱或有便秘的儿童,在排便时肛周会突出紫色的泡泡,大的时候有小指甲盖大,这其实是静脉曲张外痔。

多数情况下通过改善便秘就可以,但如果单个过大也可做个小手术来解决。

3.吃辣椒得痔疮在我国广大的西南和西北地区,人们普遍喜欢吃辣,而东南地区则不喜欢辣食,我们并没有发现这两个区域的痔疮发病率有大的差异。

但为何有此误区产生?对一些平时很少进辣食者突然大量进食,这就很危险了。

所以有些患者问手术后还能不能吃辣的?答案是:可以!但应适量。

4.因为不痛所以无痔有些患者来诊,一检查是挺严重的痔,但他(她)却说:“我从来不痛,怎么会有痔呢?”不痛不一定就非痔,痛也不一定是痔。

痔最常见症状是出血和脱垂,一般不痛,只有伴血栓水肿急性发作才会痛。

肛门疼痛的原因还有脓肿等其它原因,所以不能用痛否来判断是否有痔。

5.便鲜血就是痔疮80%是这样,痔表现为无痛滴鲜血或喷血,但肛裂、直肠息肉、直肠癌、直肠溃疡也可能会出鲜血,临床必须加以鉴别。

肛裂是疼痛合并出血;息肉出血量少;低位直肠癌会伴黏液,同时血会残留肠腔,这时做个指诊能马上明了;直肠溃疡会伴下坠、里急后重。

6.腹泻不得痔疮便秘容易得痔,所以我们误认为只要大便不干燥或腹泻就不会得痔,其实腹泻是痔疮的一个重要原因。

腹泻蹲厕的次数会增加,腹泻多是肠炎造成,长期慢性炎症的刺激会造成肛门直肠局部血管变脆弹性下降,痔疮形成。

这就是为什么要保持肛门局部清洁卫生的道理。

7.坐浴越勤越好有些人得了痔疮总喜欢用热水泡一泡,烫一烫,甚至坐在热水盆里不起,觉得这样很舒服,殊不知,这是错误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痔疮五大误区防治有8法
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

俗话说“十人九痔”,痔疮由于其发病位置特殊,许多人不好意思看医生,自认为大便带血即是痔疮,于是喜欢自行购药治疗。

事实上,其他疾病也可伴发出血,如结、直肠息肉,直肠癌,溃疡性结、直肠炎等。

很多患者对于痔疮的认识存在误区,因此,张东岳、刘佃温教授提醒《大河健康报》的读者,了解疾病,认识疾病,走出误区,正确治疗,才能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误区一:痔疮是小病,不必在意
痔疮是“小病”,常因早期症状不明显,不引起重视。

刘佃温提醒,若出血不止,就必须治疗。

如果对痔疮麻痹大意或不好意思很可能会延误病情。

因为,有些痔疮会呈喷射性出血,患者还没感觉,有的病人则反复出血达半年之久,最后导致面色苍白,全身乏力,严重贫血。

如果痔疮脱出,不能及时复位,还可发生嵌顿、痔核坏死、感染等。

误区二:医生检查隐私部位,不好意思
有些人认为,让医生检查隐私部位,是件很害羞的事,于是能拖则拖,但是,刘佃温提醒,拖延时间越长,治疗难度越大。

近年直肠癌在年轻人中发病率增高,尤其发现大便下血,伴有大便规律、形状改变,像拉肚子一样有黏液血便,应立即就诊。

误区三:痔疮易复发,手术也没用
“有些人做了痔疮手术不久后又复发了,就发出绝望的论调:痔疮不能根治。

”刘佃温说,其实痔疮是可以达到彻底治愈的,但要提醒的是不同的痔疮应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而且,做过痔疮手术,也不能不注意日常防护,因为邻近部位也可能发生,因此,术后注意生活调理是预防复发的关健。

误区四:希望有办法根治所有痔疮
“一次注射,永不复发”,“打一针根治痔疮”这样的说法其实是一种误导,不要奢求一种方法能治疗所有痔疮。

不同类型的痔疮应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单纯内痔可选用药物治疗、注射结扎等;外痔可选用熏洗、敷贴、手术等。

内痔出血,却相信某种膏药外敷,疗效肯定不好,因为外敷法仅适用于外痔和混合痔。

而混合痔,单纯注射不能达到完全治愈的目的,尤其是环状混合痔,最彻底的解决方法还是手术。

误区五:痔疮手术可致大便失禁和肛门狭窄
这是没有根据的传言。

手术治疗痔疮,不伤及括约肌。

重度痔疮手术后、注射术后会有不同程度的肛门狭窄现象,关键是手术、注射要正规操作,提前防范,一般都能避免。

另外,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提高,通过留置长效止痛泵、打长效止痛针,基本上可以达到术后不痛或无痛。

张东岳教授还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归纳出了一首预防痔疮的顺口溜,便于大家记忆。

防痔八法:
1.多吃素,少肥甘,辣椒酒,适量限。

2.六淫邪,要回避,燥湿热,最宜忌。

3.脏腑虚,要调适,正气存,邪不至。

4.勿久坐、负重行,气血畅,身康平。

5.防便秘,防泻痢,肠运畅,便自易。

6.讲卫生,常洗冲,晚坐浴,保洁清。

7.计生育,不多产,减腹压,断痔源。

8.慎房事,不贪欲,洁自爱,交有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