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用卵石、碎石》修订说明

合集下载

《建设用卵石、碎石》修订说明

《建设用卵石、碎石》修订说明

《建设用卵石、碎石》修订说明建设用石占混凝土质量近1/2,其使用遍及建筑、交通、铁路等众多行业。

据测算,现全国每年仅建设用石量约为40 多亿吨,是消耗自然资源最大的材料。

如产品标准的管理和要求不能与生产和使用相协调,建设用石的生产不仅会影响山体及河堤安全,破坏鱼类生存环境,污染水质,影响景观,破坏农田或植被,威胁铁路、桥梁与电力设施,严重污染空气和环境;而且由于石子质量的控制不够,直接带来结构耐久性不够等工程质量问题。

随着工程建设对石的消耗不断增加,石的来源趋于复杂;同时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混凝土质量要求的提高,对石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

标准只有根据社会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不断修订,才能跟得上工程技术发展的需求,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而且能利用废弃资源,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循环经济、保护资源与环境。

2001 年对《建筑用卵石、碎石》的修订及实施,初步实现了上述的目的和意义。

经过7 年的实施,紧跟社会发展和工程技术的进步,进行本次修订,完善技术指标的控制,进一步实现上述的目的。

本次修订任务来源: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的国标委综合【2008】168号文件《关于下达2008 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安全生产等国家标准制修计划的通知》。

国家标准《建设用卵石、碎石》列入此修订计划。

标准归口管理单位为中国建材联合会,负责起草单位为中国砂石协会、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参编单位包括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站、西安公路研究院、辽宁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所、北京恒坤混凝土有限公司等16 家来自不同地区的企事业单位。

《建设用卵石、碎石》在修订中深入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标准制修订管理确保国家标准质量的意见》,保证标准修订的质量,关注节材方面的要求。

在标准修订中本着有利于建设用石行业的进步,有利于促进混凝土质量的提高,有利于贯彻实施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的原则进行;同时充分考虑建筑、水利、公路、铁道等行业用石的不同,提高标准的可执行性。

建筑用砂卵石矿工业指标分类

建筑用砂卵石矿工业指标分类

建筑用砂卵石矿工业指标分类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并归口,中国砂石协会、北京建筑大学等单位共同负责修订的GB/T 14684-2022《建设用砂》、GB/T 14685-2022《建设用卵石、碎石》国家标准于2022年4月15日正式发布,2022年11月1日起实施。

一、标准修订背景砂石骨料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用量最大的材料,我国每年产销量约200亿吨,占世界总量的一半。

砂石骨料广泛用于建筑、道路、桥梁、水利、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为造福城乡人民生活、服务国民经济建设需要作出了积极贡献。

砂石骨料品质直接影响建设工程质量,关乎国计民生和人民安居乐业。

2011年,国家标准委发布《建设用砂》(GB/T 14684-2011)和《建设用卵石、碎石》(GB/T 14685-2011),自2012年开始实施,对引导和规范我国砂石行业发展、促进企业技术水平提升和保障工程建设安全性能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强和建筑工程快速发展,近几年砂石行业一度出现供需失衡、价格高涨等问题,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解决天然砂石资源面临枯竭的现实问题,大力发展机制砂石已成为新形势下砂石行业安全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但机制砂石性能指标不统一、来源渠道受限等问题阻碍了砂石行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针对上述情况,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牵头组织,中国砂石协会、北京建筑大学等单位共同负责开展《建设用砂》《建设用卵石、碎石》国家标准修订工作,以进一步增强砂石产品品质和供给水平,满足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为砂石行业的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二、标准主要修订内容(一)GB/T 14684-2022《建设用砂》新标准规定了建设用砂的分类与类别、一般规定、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储存和运输,适用于建设工程中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品和普通砂浆用砂。

新标准结合高性能混凝土的需求对I类砂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出分计筛余级配要求、机制砂片状颗粒含量指标及相应试验方法等。

GB_T_14685-2010_建设用卵石、碎石解析

GB_T_14685-2010_建设用卵石、碎石解析

1.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建设用卵石、碎石的术语和 定义、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 规则、标志、储存和运输等。 •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工程(除水工建筑物) (建筑工程)中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品用卵 石、碎石。(其他工程用卵石和碎石也可 参照本标准执行。)(第二处修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 本适用于本文件。 •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6.技术要求
6.8吸水率(第二处增加) 6.9碱集料反应: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试件 应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等现象,在规 定的试验龄期膨胀率应小于0.10%。 6.10含水率(第三处增加)和堆积密度(第 九处修改) • 报告其实测值。
7.试验方法
7.1试样 7.1.1取样方法 7.1.2取样数量:吸水率、放射性和含水率 7.1.3试样处理 7.2试验环境和试验用筛 7.3颗粒级配 • 根据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采用修约 值比较法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 7.4含泥量:2倍(略大于) 3h以上(1~3h)
8 检验规则
8.1.2型式检验(第十三处修改) • 卵石、碎石的型式检验项目包括本标准6.1~6.7 规定的所有技术要求,碱集料反应、吸水率根 据需要进行。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 检验: 1)新产品投产时; 2)原材料产源或生产工艺发生变化时; 3)正常生产时,每年进行一次; 4)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5)出厂检验结果与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Ⅰ类
泥块含量 0
Ⅱ类
<0.5
Ⅲ改)
Ⅰ类
Ⅱ类
<15
Ⅲ类
<25
针、片状含量

建筑用卵石碎石

建筑用卵石碎石

《建设用卵石、碎石》修订说明《建设用卵石、碎石》修订说明建设用石占混凝土质量近1/2,其使用遍及建筑、交通、铁路等众多行业。

据测算,现全国每年仅建设用石量约为40 多亿吨,是消耗自然资源最大的材料。

如产品标准的管理和要求不能与生产和使用相协调,建设用石的生产不仅会影响山体及河堤安全,破坏鱼类生存环境,污染水质,影响景观,破坏农田或植被,威胁铁路、桥梁与电力设施,严重污染空气和环境;而且由于石子质量的控制不够,直接带来结构耐久性不够等工程质量问题。

随着工程建设对石的消耗不断增加,石的来源趋于复杂;同时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混凝土质量要求的提高,对石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

标准只有根据社会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不断修订,才能跟得上工程技术发展的需求,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而且能利用废弃资源,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循环经济、保护资源与环境。

2001 年对《建筑用卵石、碎石》的修订及实施,初步实现了上述的目的和意义。

经过7 年的实施,紧跟社会发展和工程技术的进步,进行本次修订,完善技术指标的控制,进一步实现上述的目的。

本次修订任务来源: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的国标委综合【2008】168号文件《关于下达2008 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安全生产等国家标准制修计划的通知》。

国家标准《建设用卵石、碎石》列入此修订计划。

标准归口管理单位为中国建材联合会,负责起草单位为中国砂石协会、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参编单位包括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站、西安公路研究院、辽宁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所、北京恒坤混凝土有限公司等16 家来自不同地区的企事业单位。

《建设用卵石、碎石》在修订中深入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标准制修订管理确保国家标准质量的意见》,保证标准修订的质量,关注节材方面的要求。

在标准修订中本着有利于建设用石行业的进步,有利于促进混凝土质量的提高有利于贯彻实施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的原则进行;同时充分考虑建筑、水利、公路、铁道等行业用石的不同,提高标准的可执行性。

_建设用卵石_碎石_新老标准对比说明_丁百湛

_建设用卵石_碎石_新老标准对比说明_丁百湛
2 GB/T14685-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主要 修改内容
新老标准对比发现, 新标准主要做了 8 处修改,
详见表 1。
3 GB/T14685-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主要 增加内容
GB/T14685-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在做了 8 处 修改的同时,还增加了 3 条要求,详见表 2。
从表 2 可以看出,GB/T14685-2011《建设用卵石、 碎石》新增了一般要求,主要是对石子的环保和安全 方面提出了要求。 同时,在老标准已有吸水率、含水率 和堆积密度试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其相应的技 术要求,便于检测评定。
土梁上等的阻力系数。 对于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缺乏试 验资料,文中通过弹性模量和开洞后抗侧刚度的削弱 对砖砌体的阻力系数进行折减得到粉煤灰加气混凝 土的阻力系数有一定的根据,但仍需通过试验和工程 实例得到验证。
2 适用范围扩大
适用于建设工程(除水工建筑物)中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品。
适用于建筑工程中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品。
3
碎石定义里 增 加 了 矿 山 废 石 天然岩石、卵石或矿山碎石经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大 天然岩石、卵石经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
原料不仅指天然岩石、卵石。 于4.75mm的岩石颗粒。
粒 径 大 于 4.75mm 的 岩 石 颗 粒 。
制 在 0.15MPa 以 内 , 内 纵 墙 主 拉 应 力 可 控 制 在 0.20MPa 以内。 可达到基本不裂或裂缝较小。
裂缝 2:以算例 2 为例,墙长 6m 及 6m 以内,角上 主 拉 应 力 0.04MPa 以内;墙长 12m 时,角上主拉应力 0.079MPa~0.082MPa,采用专用砂浆砌筑即能满足不裂 要求。 墙长 6m 及以下,墙长中部竖向截面上平均拉应 力为 0.05MPa~0.051MPa,采用专用砌筑砂浆即能满足 不裂要求。 墙长 12m 时, 墙的中部的平均拉应力达 0.23~0.24MPa,可在墙长中部预留一竖缝,即将 12m 长 墙分割成为两个 6m 长墙,其应力状态与6m 跨墙相同。

GB T 14685-2010 建设用卵石、碎石

GB T 14685-2010 建设用卵石、碎石
• 根据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采用修约 值比较法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
7.4含泥量:2倍(略大于) 3h以上(1~3h)
7.试验方法
7.5泥块含量: 2倍(略大于)
7.6针、片状颗粒含量 7.7有机物含量 7.8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 7.9坚固性 7.10岩石抗压强度 7.11压碎指标
7.试验方法
• 天然岩石或卵石经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 粒径大于4.75mm的岩石颗粒。
3.术语和定义
3.3针、片状颗粒 3.4含泥量 3.5泥块含量 3.6坚固性 3.7碱集料反应
4.分类
4.1分类:建设用石分为: a)卵石 b)碎石 4.2类别:卵石、碎石按技术要求分为Ⅰ类、
Ⅱ类和Ⅲ类。
规格:按卵石、碎石粒径尺寸分为单粒级和 连续粒级。亦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单粒 级卵碎石混合成特殊粒级的卵石、碎石。 (规格内容删除)
时,可判为该批产品合格。(检验(含复 检)后,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性能指标都符合本标准的相 应;类别规定时,可判定为该产品合格)
8 检验规则
8.3.2技术要求6.1~6.7若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标准规 定时,则应从同一批产品中加倍取样,对该项进 行复验。复验后,若试验结果符合标准规定,可 判为该批产品合格;若仍然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 否则判为不合格。若有两项及以上试验结果不符 合标准规定时,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7.12表观密度(第十处修改) 增加了水温对砂表观密度影响的修整系数 αt——水温对表观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见表
17)。 7.13堆积密度和空隙率 7.14吸水率(增加)
7.试验方法
7.15碱集料反应 7.15.3碱-碳酸反应(第十一处修改) • 棱柱体棱柱体[边(9±1)mm,高

《建设用卵石、碎石》新老标准对比说明

《建设用卵石、碎石》新老标准对比说明
些 内容 . 同时 删 除 了原 用 途及 规 格 . 加 了建设 用 石 增 述 内容进 行 阐述说 明 , 以期与业 内人 士交 流学 习。
详见 表 1 。
3 GBT 6 5 2 1 《 / 1 8 — 0 建设 用 箩 石 、 石 》 要 4 1 l 碎 I 主
增 加 内容
G /1 6 5 2 1 《 BT 4 8 — 0 建设 用卵 石 、 l 碎石 》 做 了 8处 在
和堆 积密 度试 验方 法 的基 础上 . 出 了对其 相应 的技 提
2 GB_ 4 8 — 0 《 , 1 6 5 2 1 建设 用卵石 、 石》 r 1 碎 主要
修 改 内容
新 老标 准对 比发现 ,新 标 准 主要做 了 8处 修改 ,
术要求 . 于检测评 定 便
土梁上 等 的阻力 系数 。对 于粉 煤灰加 气混凝 土缺 乏试 制 在 01MP .5 a以 内 . 内 纵 墙 主 拉 应 力 可 控 制 在
[] 本 立 , 世 宏 , 伟 . 煤 灰 加 气 混 凝 土 砌 块 砌 体 强 度 和 填 充 墙 结 4高 李 朱 粉
筑 物 的伸缩缝 分 割 。以算 例 l为例 . 如一分 为二 . Z 即 =
2 m。 的墙 角 主拉应 力可 降低为 7 %。 5 总 3 同时采 用 以上 两 项措 施后 . 纵墙 主拉应 力 可控 外
裂缝 1 :对 屋面 加强 隔热保 温措 施 。 以算 例 1为 例 .如 其屋 面温 度下 降 1 ℃~ 0C 由 6 ℃降 为 5 %、 0 2 o( 0 0
4 o )相
【】 铁 梦 . 结 构 裂 缝 控 制【 . 京 : l 王 工程 M] 北 中国 建 筑 工业 出版 社 ,97 19 . 【].. 历 克 山德 罗 夫 斯 基 . 度 变 化 下 混凝 土 和钢 筋 混凝 土结 构 计 2cB亚 温湿 算[ ] M . 莫斯 科 ,9 3 17 . [] J 1 — 0 8 蒸 压 加气 混 凝 土 应 用 技 术规 程 》 】 3J / 7 2 0 ( GT [. S

GB T 14685-XXXX 建设用卵石、碎石

GB T 14685-XXXX 建设用卵石、碎石
时,可判为该批产品合格。(检验(含复 检)后,各项性能指标都符合本标准的相 应;类别规定时,可判定为该产品合格)
8 检验规则
8.3.2技术要求6.1~6.7若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标准规 定时,则应从同一批产品中加倍取样,对该项进 行复验。复验后,若试验结果符合标准规定,可 判为该批产品合格;若仍然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 否则判为不合格。若有两项及以上试验结果不符 合标准规定时,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 技术要求5.1~5.6条若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标准规 定时,则应从同一批产品中加倍取样,对不符合 标准要求的项目进行复验。复验后,该项指标符 合本标准要求时,可判该类产品合格;仍然不符 合本标准要求时,则该批产品判为不合格。
应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等现象,在规 定的试验龄期膨胀率应小于0.10%。 6.10含水率(第三处增加)和堆积密度(第 九处修改) • 报告其实测值。
7.试验方法
7.1试样 7.1.1取样方法 7.1.2取样数量:吸水率、放射性和含水率 7.1.3试样处理 7.2试验环境和试验用筛 7.3颗粒级配
• 增加了5~10、10~16、16~25
6.技术要求
6.2含泥量和泥块含量(第五处修改) 含泥量要求由<改为≤,数值没变。
Ⅰ类 Ⅱ类 Ⅲ类
泥块 0 <0.5 <0.7 含量
6.3针、片状颗粒含量(第六处修改)
Ⅰ类 Ⅱ类
针、片状含量
<5
<15
Ⅲ类
<25
6.技术要求
6.4有害物质
• 其限量没变。(均改为≤,原来为<)
6.5坚固性 • 采用硫酸钠溶液法进行试验,砂的质量损
失应符合表7的规定。(采用硫酸钠溶液进 行试验,卵石和碎石经5次循环后质量损失 应符合规定) • 其限量没变。(均改为≤,原来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用卵石、碎石》修订说明
建设用石占混凝土质量近1/2 ,其使用遍及建筑、交通、铁路等众多行业。

据测算,现全国每年仅建设用石量约为40 多亿吨,是消耗自然资源最大的材料。

如产品标准的管理和要求不能与生产和使用相协调,建设用石的生产不仅会影响山体及河堤安全,破坏鱼类生存环境,污染水质,影响景观,破坏农田或植被,威胁铁路、桥梁与电力设施,严重污染空气和环境;而且由于石子质量的控制不够,直接带来结构耐久性不够等工程质量问题。

随着工程建设对石的消耗不断增加,石的来源趋于复杂;同时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混凝土质量要求的提高,对石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

标准只有根据社会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不断修订,才能跟得上工程技术发展的需求,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而且能利用废弃资源,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循环经济、保护资源与环境。

2001 年对《建筑用卵石、碎石》的修订及实施,初步实现了上述的目的和意义。

经过7 年的实施,紧跟社会发展和工程技术的进步,进行本次修订,完善技术指标的控制,进一步实现上述的目的。

本次修订任务来源: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的国标委综合【2008】168
号文件《关于下达2008 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安全生产等国家标准制修计划的通知》。

国家标准《建设用卵石、碎石》列入此修订计划。

标准归口管理单位为中国建材联合会,负责起草单位为中国砂石协会、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参编单位包括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
司、北京市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站、西安公路研究院、辽宁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所、北京恒坤混凝土有限公司等16 家来自不同地区的企事业单位。

《建设用卵石、碎石》在修订中深入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标准制修订管理确保国家标准质量的意见》,保证标准修订的质量,关注节材方面的要求。

在标准修订中本着有利于建设用石行业的进步,有利于促进混凝土质量的提高,有利于贯彻实施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的原则进行;同时充分考虑建筑、水利、公路、铁道等行业用石的不同,提高标准的可执行性。

在本次标准修订中主要参考《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
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J118-2001 等国内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及《混凝土用骨料》ASTM C33-08、《混凝土用骨料》BS EN12620-2002+A1-2008
等国外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在本次修订中,考虑到原标准的一些技术要求,经过多年的使用证明基本合理,且与其他相关标准的技术要求基本一致的,没有作修改,主要包括含泥量、有害物质、岩石抗压强度、碎石压碎指标、碱骨料反应、坚固性。

现将本标准的主要修订内容说明如下:
1 标准名称与范围在众多建设工程领域,石子的生产工艺相同,产品的基本技术指标一样,作为国家标准应该有更大范围的适用性,因此将标准的名称由建筑用卵石、碎石改为建设用卵石、碎石,其范围适用于建设工程中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品用卵石和碎石。

考虑到水利工程混凝土多为大体积混凝土,使用环境特殊,水利行业用砂石的技术要求与其他行业区别较大,多年来形成了行业内生产和供应,与其他行业少有交叉的局面,因此本标准所指建设工程不包括水利工程。

适用范围的改变,扩大了标准的使用领域,统一了相关行业对石子的基本要求,有利于石子的生产质量控制和选用。

2 用途与规格
原标准将卵石、碎石的类别划分i类、n类、川类,用于区别石子质量的优劣,并按不同类别规定了用途,其目的在于保证混凝土的性能,但随着混凝土技术的不断进步,用川类石子可以配制C30甚至更高等级的混凝土。

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原有的不同类别石子的用途规定已不具备实际意义,反而对混凝土技术进步有限制,因此本次修订撤消了原标准有关不同类别石子用途的规定。

原标准对规格的描述在执行中没有实际意义,无论是单粒粒级还是连续粒级其公称粒径都有多种,在颗粒级配的技术要求中已对不同的单粒粒级和连续粒级分别作出要求;而用户完全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满足要求的产品,不需在标准中作出相关规定,因此本次修订撤消了原标准中的规格。

3 技术要求
3.1 颗粒级配国内外先进的混凝土技术研究与应用表明,以单粒粒级进行粗骨料的生产及产品供应,由混凝土的生产单位按其需要选用单粒粒级或将不同单粒粒级混合形成连续粒级后用于混凝土的生产,这种方式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是非常有利的,也是混凝土技术新发展的一个趋势。

原标准有 6 个连续级配即5~10、5~16、5~20、5~25、5~31.5 、5~40, 5 个单粒粒级即10~20、16~31.5 、20~40、31.5~63 、40~80。

考虑到5~10 粒级,其粒径范围仅有一个区间,归入单粒粒级在理论和应用方面更为合适,因此将5~10 粒级由原来的连续粒级调整为单粒粒级;考虑到新修订的标准为建设用石,其适用于建筑、交通、铁路等工程领域,综合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公路水泥混凝土
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J118-2001 等相关标准规范对于粗骨料的颗粒级配的分级情况,增加了10~16、16~25 两个单粒级以满足公路工程的需求;同时考虑在实际应用中,31.5~63 单粒级几乎没有,故将这一粒级删除。

经过以上修订,粗骨料包含 5 个连续粒级即5~16、5~20、5~25、5~31.5 、5~40、7 个单粒粒级即5~10、10~16、
10~20、16~25、16~31.5 、20~40、40~80,突出了单粒粒级的设置,有了更多的单粒粒级,用户可根据自己需要用不同比例、不同规格的单粒粒级合成连续粒级,给石子的用户以更大的空间,并且更加容易控制混凝土的质量。

在本次修订中,对不同地区现有碎石的颗粒级配进行了试验或调研,共取
得数据51组(见附件1),对比《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 (本次修订草案)、《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J118-2001 中颗粒级配的要求,有1、3、13、24~26、31~33、35
共10 组级配不合格,占19.6%;对比《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有1~10、12、13、19、21~33、35、51 共28 组级配不合格,占54.9%,且大多为16m m粒级不满足要求。

调研结果表明,80%以上的石子级配能够满足
修订后的GB/T14685 的颗粒级配要求;工程应用也表明,大多数的粗骨料级配是可以配制出满足使用要求的混凝土的,因此对各粒级级配的要求是:原标准中已有的粒级其不同粒径累计筛余范围不变,新增加的10~16、16~25 两个单粒粒
级不同粒径累计筛余范围从《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中引用。

3.2 泥块含量
原标准对I类、H类、川类石的泥块含量分别限制为0、v 0.5%、v 0.7%。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对泥块含量分为0、v 0.2%、
V0.5%三个等级要求;《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分
为w 0.2%、w 0.5%、w 0.7%,但特别指出对于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强度等级小于C30 的混凝土,其所用碎石或卵石中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分为0、w 0.5%、w 0.7%;《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J118-2001 及铁路混凝土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2005]157 号要求粗骨料中泥块含量应w 0.25%。

本次标准修订,进行了石子的泥块含量的试验或调研(见附件2),结果表
明55 个样品的泥块含量,有11 个为0;V 0.25%的有34 个,占64.2%;V 0.5% 的有43 个,占79.6%。

综合各有关标准对粗骨料泥块含量的要求可以看出0.5%是一个比较基本的
指标要求,从试验及调研结果可以看出,近80%的石子泥块含量满足V 0.5%的
要求,本着严格控制混凝土中有害物质的原则,本次修订将I类、n类、川类石的泥块含量分别限制为0、V 0.25%、V 0.50%。

3.3 针片状颗粒含量石子中针片状颗粒含量是严重影响混凝土性能的指标之一,高强乃至高性能混凝土都要求严格控制针片状颗粒含量;另外随着骨料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石中针片状颗粒逐渐减少。

原标准对I类、n类、川类石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分别为
V5%、V 15%、V 25%的规定已不符合石子的生产和应用现状。

本次修订针对针片状颗粒含量作了重点试验及调研,共取得263 个数据(见附件3),统计分析见表 1 。

表 1 石子针片状颗粒含量调查结果分析针片状颗
粒含量
V15 V12 V10 V8 V6 V4 V3
(%)
样本个数262 261 258 235 199 140 94
所占比例(%)
99.6 99.2 98.1 89.7 75.7 53.2 35.7
从表 1 可以看出,针片状颗粒含量小于4%的样本超过了53%;小于8%的
样本超过了85%以上;小于10%的样本超过了95%以上。

虽然有关标准中多以5%为最高等级要求、25%为最低等级要求,但本着有利于砂石行业进步、保证
混凝土质量的原则,本次修订将I类、n类、川类石子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分别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