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公开课)
合集下载
课件9: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过度放牧
一、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 协调与平衡原理 原理: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生物数量不超过_环__境__容___纳__量__,可 避免系统的失衡与破坏。
滇池污染前
滇池污染后
一、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 协调与平衡原理 原理: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生物数量不超过_环__境__容__纳___量__,可 避免系统的失衡与破坏。
一、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2)系统整体性原理 系统各组分之间要在适当的比例关系,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 的效果,“1菜大棚相通,比单 纯种植蔬菜和单纯培养蘑菇带 来的效益之和还要高。
广东省正在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项目,但部分农村仍存在许多问题 (下图),假如你是该村村长,请你指出该村存在的问题,并对这 些问题提出你的解决方案,同时也说明依据了哪些原理。
一、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1)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生态工程需要考虑系统内部不同组分之间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 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
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
一、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1)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生态工程需要考虑系统内部不同组分之间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 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
一、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 物种多样性原理 原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珊瑚礁生态系统
在澳洲的大堡礁内,仅目前记录 的鱼类就有约1 100种,还有超过 300种的造礁珊瑚,以及无数已被命 名或尚待发现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和藻 类。
不同生物在珊瑚礁区占据不同的 位置,他们通过食物链关系相互依存, 使得珊瑚礁能够在养分稀少的深海中, 保持着很高的生物多样性。
一、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 协调与平衡原理 原理: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生物数量不超过_环__境__容___纳__量__,可 避免系统的失衡与破坏。
滇池污染前
滇池污染后
一、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 协调与平衡原理 原理: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生物数量不超过_环__境__容__纳___量__,可 避免系统的失衡与破坏。
一、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2)系统整体性原理 系统各组分之间要在适当的比例关系,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 的效果,“1菜大棚相通,比单 纯种植蔬菜和单纯培养蘑菇带 来的效益之和还要高。
广东省正在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项目,但部分农村仍存在许多问题 (下图),假如你是该村村长,请你指出该村存在的问题,并对这 些问题提出你的解决方案,同时也说明依据了哪些原理。
一、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1)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生态工程需要考虑系统内部不同组分之间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 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
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
一、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1)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生态工程需要考虑系统内部不同组分之间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 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
一、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 物种多样性原理 原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珊瑚礁生态系统
在澳洲的大堡礁内,仅目前记录 的鱼类就有约1 100种,还有超过 300种的造礁珊瑚,以及无数已被命 名或尚待发现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和藻 类。
不同生物在珊瑚礁区占据不同的 位置,他们通过食物链关系相互依存, 使得珊瑚礁能够在养分稀少的深海中, 保持着很高的生物多样性。
人教版选修3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课件(33张)

5.根据协调与平衡原理,一个生态系统中种群的数量不 应超过环境容纳量。( √ )
6.“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是利用系统整体 性原理。( √ )
[易 错 易 混]
1.石油农业与生态农业的比较
石油农业
生态农业
是大量使用化肥、农 方式 药、机械的农业生产方
式
是实现原料→产品→原料 →产品的生产方式,实现 了废弃物资源化的循环经 济
泥还可作肥料。(6)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结构相对复杂,从而使 抵抗力稳定性增强,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利用生物的种内关系 或种间关系来诱杀害虫,如利用捕食关系引入天敌,利用性引 诱剂进行防治害虫等。
答案:(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 衡原理 (2)桑、油菜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蚕、禽、畜
(3)粪便等“废弃物”被及时利用 (4)实现了物质的循环 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减少了化肥、 农药的使用(降低了农业成本投入)。 (5)蚕沙碎屑用来养鱼; 鱼塘塘泥用来肥田。 (6)抵抗力稳定性较高(营养结构较复 杂,自我调节能力较强) 天敌防治、激素防治、种植转基因 抗虫作物(任选两种)
协调
生物数量不超过
与平 生物与环境的 21 __环__境__承__载__力__, 太湖富营养化问
衡原 协调与平衡 可避免系统的失理
22 _社__会__—__经__济_ 统一协调各种关 __—__自__然_____ 系,保障系统的平
复合系统 衡与稳定
在林业建设中, 自然系统与社 会、经济系统的 关系问题
(4)该生态系统为何能提高经济效益? (5)根据该县地处水乡这一资源优势,请就该生态系统提出 你的一条合理化建议。
(6)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看,该农业生态系统比简单的农田生 态系统不易发生虫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课件

理
整体 性原
理
理论基础 生物与环境 的协调与平
衡
社会、经济 、自然复合
系统
意义 生物数量不超 过环境承载力 ,可避免系统 的失衡和破坏
统一协调各种 关系,保障系 统的平衡与稳
定
实例
太湖富营 养化问题
林业建设 中自然系 统与社会 、经济系 统的关系
问题
项目 理论基础
意义
实例
系统的结构决
定功能原理:
系统学 和工程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项目
理论基 础
意义
实例
物质循 环再生
原理
物质循 环
可避免环境污染 及其对系统稳定 和发展的影响
无废弃物农业
物种多 生态系 样性原 统的稳
理 定性
生物多样性程度 高,可提高系统 的抵抗力稳定性
“三北”防护林建设 中的单纯林问题,珊 瑚礁生态系统的生物
多样性问题
项目 协调 与平 衡原
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尝试解答】 (1)无氧和有氧(或细胞) (2)群落 一 生产者 太阳 (3)物质循环再生 物种多样性 (4)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 【解析】 (1)生活污水流经厌氧沉淀池时,厌 氧微生物通过无氧呼吸将有机物分解;流经曝气 池时,其中的需氧微生物通过有氧呼吸将有机物 分解;流经兼氧池时,其中的微生物则通过有氧 呼吸和无氧呼吸将有机物分解。
二、生态经济 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__循__环__经__济______”的 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 统或另一个系统的生__产__原__料_______,从而实现 __废__弃__物_______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 的手段之一就是生_态__工__程_____。
整体 性原
理
理论基础 生物与环境 的协调与平
衡
社会、经济 、自然复合
系统
意义 生物数量不超 过环境承载力 ,可避免系统 的失衡和破坏
统一协调各种 关系,保障系 统的平衡与稳
定
实例
太湖富营 养化问题
林业建设 中自然系 统与社会 、经济系 统的关系
问题
项目 理论基础
意义
实例
系统的结构决
定功能原理:
系统学 和工程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项目
理论基 础
意义
实例
物质循 环再生
原理
物质循 环
可避免环境污染 及其对系统稳定 和发展的影响
无废弃物农业
物种多 生态系 样性原 统的稳
理 定性
生物多样性程度 高,可提高系统 的抵抗力稳定性
“三北”防护林建设 中的单纯林问题,珊 瑚礁生态系统的生物
多样性问题
项目 协调 与平 衡原
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尝试解答】 (1)无氧和有氧(或细胞) (2)群落 一 生产者 太阳 (3)物质循环再生 物种多样性 (4)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 【解析】 (1)生活污水流经厌氧沉淀池时,厌 氧微生物通过无氧呼吸将有机物分解;流经曝气 池时,其中的需氧微生物通过有氧呼吸将有机物 分解;流经兼氧池时,其中的微生物则通过有氧 呼吸和无氧呼吸将有机物分解。
二、生态经济 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__循__环__经__济______”的 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 统或另一个系统的生__产__原__料_______,从而实现 __废__弃__物_______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 的手段之一就是生_态__工__程_____。
优质课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 .
.
.
.
桑基鱼塘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是相互联系的,能量的流 动包含在物质的循环利用过程中,随着食物链的延伸逐级递减。 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利用:桑叶用于喂蚕,蚕可以生产 蚕丝;桑树的凋落物和蚕沙(粪)落到鱼塘中,作为鱼的饲料, 经过鱼塘内的食物链过程,可以促进鱼的生长;甘蔗可以榨糖, 糖渣用来喂猪,猪的排泄物也进入鱼塘;鱼的排泄物及其他未被 利用的有机物和底泥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又可以作为桑和甘蔗的 有机肥料。桑基鱼塘巧妙地利用了很难利用的大片低湿地,发展 了多种经营,为农民创造了多种收入的门路,完全符合“无废弃 农业”的要求。桑基鱼塘系统物质、能量流动示意图见下图:
干裂的土地,赤红 的荒山,意味着不断 恶化的 生态环境 ,幼苗的 上方是蔚蓝的地球, 地球似乎化作一滴甘 露,滋润着大地;幼 苗又可寓意为 工 程,虽然柔弱,却顽 强地支撑着地球;地 球和幼苗组合和谐, 象征着希望。
生态工程的概念
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 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 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 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 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理论基础? 生态学和系统学 技术手段? 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 操作过程? 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 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 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最终目的? 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生态工程建设目的:
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 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 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 体系。
(一)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公开课)综述

2、物种多样性原理
理论基础:生态系 统的稳定性
单一的樟子 松林被松毛 虫害死
食物链短而 单调,缺少 松毛虫、天 牛的天敌。
生物多样性很高的珊 瑚礁维持的很好
阅读教材P110《资料分析》,思 考讨论: 1.为什么樟子松林的松毛虫会肆虐, 几十亿株杨树会毁于一旦?而珊 瑚礁区却能够在养分稀少的深海 中,保持着很高的生物多样性?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生态工程是人类学习自然生态系统“智慧” 的结晶,是生态学、工程学、系统学、经济学等 学科交叉而产生的新兴学科。
生 态 工 程 所 遵 循 的 基 本 原 理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种多样性原理
协调与平衡原理
整体性原理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理论基础:物质循环 地球以有限的空间和资源,长久维持着众多 生物的生存、繁衍和发展,奥秘就在于物质能 够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区域小循环和全球 地质大循环,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从而 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
P108资料分析2问题讨论
2. 你能举出一些农业生产活动对人体 健康以及环境造成危害的实例吗?
除日常生活中能够发现的实例外,农业活动对环境 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实例中,世界上影响较大的有蓝 婴病。1973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州首次出现幼儿高铁血 红蛋白症(蓝婴病)。其原因是饮用水中硝酸盐含量超 过10 mg/L,这时过多的硝酸盐会与红细胞中的血色素 结合,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不能为细胞和 组织运输足够的氧。患儿的临床症状是在口、手或脚等 部位出现时断时续的蓝色或淡紫色,呼吸困难、腹泻、 呕吐、抽搐,严重的会失去知觉,甚至死亡。硝酸盐来 源于点源污染,如下水道、畜禽养殖场等,或非点源污 染,如对农田、公园、草地等的施肥。
生态工程(第1课时)——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高二生物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理论基础
意义
实例
自
自组织、自我优化、自
实现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协调,形成
湿地生态工程建设有效选
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
择生物组分、合理布设,
生
持
有序的整体
并创造有利条件
循
通过系统设计实现循环,使前一环
物质循环
节产生的废物尽可能被后一环节利
无废弃物农业
环
用,减少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产生
协
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
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避免
社会习惯、法律制度等对生态工程建设有着重要影响
只有应用整体性原理, • 才能统一协调
• 当前与长远、 (3)意义
• 局部与整体、 • 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 保障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生态系统 是一个有 机的整体
社会-经济自然是一个 复合系统
系统的整体功能 大于
各成分功能之和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定种植杨树。由于环境不利于杨树的生长,这里许多杨树长得矮小,枯枝很多,半死不活, 远不如当地树种那样有较高的生态适应性,导致一些地区种植的防护林成了残败的“灰色长 城” (2)遵循该原理的具体做法: 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 承载力的限度,否则会引起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第4章 人与环境 第3节 生态工程 一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问题探讨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办过程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一个重要建设项目。公园所在地原来主要 是普通村落和农田。2002年招标设计,2005年开工建设,2008年建成。公园建设坚持“绿色奥运”的 理念,充分利用了原有地貌和植被,采用了营造近自然林系统、废物资源循环利用等多项生态技术。 例如,公园的水系建设采用了雨水收集、污水利用、中水净化、智能化灌溉和生态防渗等环保技术。
【公开课】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件

----考虑生物与环境的适应
3、协调与平衡原理
----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以 及生物与环境的适应
理论基础:生物与环境协调发展
4、整体性原理 理论基础:社会-经济-自然复合成的巨大系统
生产
消费
成本
效益
经济系统
植物 动物 微生物
非生物的因素
自然系统政策 科来自管学理
文
化
社会系统
一方面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农民的生活问题
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 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 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 废弃物的资源化,
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 是生态工程。
二、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生态工程是人类学习自然生态系统“智慧” 的结晶,是生态学、工程学、系统学、经济学 等学科交叉而产生的新兴学科
珊瑚礁区的生物多样性高,食物链复杂,不同的 生物占据了不同的时间位、空间位和资源位,因 而充分利用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环境。
3、协调与平衡原理
由于周边城市、工业和 农田的排水中氮、磷的 浓度较高,使太湖水体 中的水葫芦和藻类疯长
----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
西北地区年降雨量450nm,只适宜种植灌木和 草的地区,却被硬性规定种植属于乔木的杨树, “杨家将”因为不适应长成了“小老头”,防护林 变成了残败的“灰色长城”。
试分析下列事件可用何种生态工程原理来解释:
• 1.畜牧养殖应注意牲畜量不超过草地承载量 协调与平衡原理
• 2.使用堆肥和沤肥法实现生态农业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 3.广东大量引种木麻黄作为行道树,一年一种叫 吹绵介壳虫的害虫使木麻黄遭受严重破坏,后来 从国外引进澳洲瓢虫,已持续发挥了控制害虫的 作用。 物种多样性原理
3、协调与平衡原理
----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以 及生物与环境的适应
理论基础:生物与环境协调发展
4、整体性原理 理论基础:社会-经济-自然复合成的巨大系统
生产
消费
成本
效益
经济系统
植物 动物 微生物
非生物的因素
自然系统政策 科来自管学理
文
化
社会系统
一方面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农民的生活问题
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 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 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 废弃物的资源化,
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 是生态工程。
二、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生态工程是人类学习自然生态系统“智慧” 的结晶,是生态学、工程学、系统学、经济学 等学科交叉而产生的新兴学科
珊瑚礁区的生物多样性高,食物链复杂,不同的 生物占据了不同的时间位、空间位和资源位,因 而充分利用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环境。
3、协调与平衡原理
由于周边城市、工业和 农田的排水中氮、磷的 浓度较高,使太湖水体 中的水葫芦和藻类疯长
----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
西北地区年降雨量450nm,只适宜种植灌木和 草的地区,却被硬性规定种植属于乔木的杨树, “杨家将”因为不适应长成了“小老头”,防护林 变成了残败的“灰色长城”。
试分析下列事件可用何种生态工程原理来解释:
• 1.畜牧养殖应注意牲畜量不超过草地承载量 协调与平衡原理
• 2.使用堆肥和沤肥法实现生态农业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 3.广东大量引种木麻黄作为行道树,一年一种叫 吹绵介壳虫的害虫使木麻黄遭受严重破坏,后来 从国外引进澳洲瓢虫,已持续发挥了控制害虫的 作用。 物种多样性原理
生态工程原理 课件

3.生态经济模式与传统经济模式的比较 经济模式 基本原理 目的 生态学、 追求生态效益和经济 生态经济 工程学 效益 传统经济 工程学 追求经济效益
与环境的关系 协调 破坏环境
4.生态工程
(1)概念。
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 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
2.生态经济 (1)概述: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 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 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生态工程。 (2)特点:实现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无废弃物生产体系,实现了废 弃物的资源化。 (3)实质: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而又不会危及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经 济。 (4)原理:循环经济的原理。 (5)与生态工程的关系:生态工程是实现生态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统 学 和
理:分布式结 构优于集中 式和环式结
组分之间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 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
统的结构 来改善系 统的功能
桑基鱼 塘
工构
程
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
珊瑚礁
学 原 理
系统整体性 原理:总体大 于各部分之 和
关系,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能 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 并且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
自主思考在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年降雨量小于 450 mm,不是种植了适应 当地环境的灌木和草,而是大量种植了不适应当地环境的杨树。这主要违 背了什么原理?
提示:主要违背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传统的经济模式和生态经济的比较
●问题导引●
右图所示为 2014 年 2 月 23 日拍摄的邯郸 市烘熔钢铁公司高炉拆除现场。当日,河北省政 府统一部署,在唐山、邯郸、秦皇岛、邢台、张 家口 5 市,集中拆除 15 家钢铁企业高炉 16 座、 转炉 3 座。通过此次集中行动拆除设备,河北省 将压减炼铁产能 671 万吨、炼钢产能 149 万吨, 每年可减少煤炭消耗 406 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 放 9 700 吨,减少烟粉尘排放 7 000 吨。钢铁行 业是河北化解过剩产能和推进污染治理的重点,近年来按照中央决策部署 和国家产业政策,相继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积极化解过剩产能,促进节 能减排和产业转型升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108资料分析2问题讨论
3.如何理解“污染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句话?
对环境造成危害的污染物,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技术,就 能够进行回收和循环利用,这样不但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而 且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例如,对废 污水中的重金属或氮、磷等养分就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因 此说污染物是放错了地方没有被利用的资源。
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要考虑到怎样解决农村(尤其是湖区或山区的迁出人员)的能 源来源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2.洪灾的发生反映出经济发展模式存在什么 问题?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没有 考虑生态成本,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代 价。
资料2: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均土地、水等资源占有量 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虽然我国用占世界10%的耕地养 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但由于受到西方“石油农业” 模式的影响,加上人口压力以及缺乏生态环境意识, 所造成的资源破坏和农业环境污染,已经对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造成很大障碍
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 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 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 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最终目的
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 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
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与传 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 工程体系。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生态工程是人类学习自然生态系统“智慧”的结晶,是生态 学、工程学、系统学、经济学等学科交叉而产生的新兴学科。
生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态
工 程
物种多样性原理
所
遵
循
协调与平衡原理
的
基
本
整体性原理
原
理
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理论基础:物质循环
地球以有限的空间和资源,长久维持着众多生物的生存、繁 衍和发展,奥秘就在于物质能够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区域 小循环和全球地质大循环,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从而达 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
P108资料分析2问题讨论
2. 你能举出一些农业生产活动对人体健康以及环境 造成危害的实例吗?
除日常生活中能够发现的实例外,农业活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的实例中,世界上影响较大的有蓝婴病。1973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州首次 出现幼儿高铁血红蛋白症(蓝婴病)。其原因是饮用水中硝酸盐含量超过 10 mg/L,这时过多的硝酸盐会与红细胞中的血色素结合,形成高铁血红 蛋白。高铁血红蛋白不能为细胞和组织运输足够的氧。患儿的临床症状是 在口、手或脚等部位出现时断时续的蓝色或淡紫色,呼吸困难、腹泻、呕 吐、抽搐,严重的会失去知觉,甚至死亡。硝酸盐来源于点源污染,如下 水道、畜禽养殖场等,或非点源污染,如对农田、公园、草地等的施肥。
根本原因:长江上游乱砍滥伐森林,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急剧降低, 造成大量泥沙淤积河道;中游围湖造田、乱占河道,造成具有蓄洪作用 的湖泊面积急剧减少。
直接原因:1998年度的罕见降雨。但这也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 而导致的温度升高、气候异常有关。
解决措施:我国政府提出的“积极营造长江中上游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 计划,即以生物措施为主,结合工程措施,提高森林覆盖率;“退耕还湖” 和改革不合理耕作方式等。
P108资料分析2问题讨论
4.石油农业的生产模式应当怎样改进?
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改进措施。例如,在我国,人多地少, 应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施的具体措施包括:可以根据田间作 物的需要适量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多施有机肥,提 高作物对水、肥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进行 再利用,实现物质的多级利用,等等。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土地的 产出水平;另一方面要减少农业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促进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
本专题题图寓意?
本专题题图寓意:
• 干裂的土地,赤红的荒山,意味着不断恶化的 ,幼苗的上方
是蔚蓝的地生球态,环地境球似乎化作一滴甘露,滋润着大地;幼苗又可
寓意为 工程,虽然柔弱,却顽强地支撑着地球;地球和幼苗组
合和谐,象征着希望。
生态
• 学习目标: • 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 2.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 3.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 学习重点: •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 学习难点: • 生态工程的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一、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分析传统经济模式带来哪些问题?
资料1: 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经历了自1954年以来的最大洪灾。加上
其他地区水灾,1998年全国受灾人数上亿,近500万所房屋倒塌, 2000多万公顷的土地被淹,直接经济损失达1600多亿元人民币。
1.导致1998年长江洪水泛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态工程
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 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 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 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 展。
生态工程概念突破
理论基础 技术手段 操作过程
生态学和系统学
传统经济模式:
毁坏水、大气、土壤和生物资源,消耗地球赠 给我们的自然资本,并造成环境污染。
为了可持续发展,走生态经济之路。
生态经济:
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 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 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 要的手段之一就是生态工程。
资料分析2问题讨论
1.你对“石油农业”是如何理解的?
“石油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机械的生产方式,因对石油等能 源有高度的依赖性而得名。
理解: a它把农业生产这一复杂的生物过程,变成了简单的机械过程和化学过 程。 b优点:由于其投入高,产出也高,对粮食安全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c缺点:它所产生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数量很庞大,大大削弱了农业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生产力,并造成日益严重的农产品污染和环境 污染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