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中国航天科技的成就
第18讲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5.(2009年山东卷)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 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是( C ) ①“两弹一星” ②青藏铁路 ③大庆油田 ④三峡水利工程
• A.①② ③ D.③④ B.② C.②④
本讲复习完毕
P257--258
2、利用核技术为人类造福
相继建成 秦山核电站和 大亚湾核电站, 标志着中国核 工业的发展上 了一个新台阶, 成为和平利用 核能的典范。
部分国家侵占中国岛礁
越南占领28个
菲律宾占领7个
马来西亚占领3个
印尼占领2个
文莱占领1个
菲律宾 武装渔 船在我 南海游 弋
日本海上保安厅登岛逮捕我保钓人士
日本海上保安厅拦截我渔民正常作业
思 考
我们应该怎么做??
1. 新中国的成立、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这节课, 改革开放 两弹一星 2. 党和政府制订了 希望你们不仅仅只是感受到了中国的 增强了国防力量 杂交水稻 正确的科技发展规 提高了国际地位 快速发展,更希望你们能够增加一种 载人航天 划 增强了综合国力 基因工程 使命感,一种为了中国的建设、中国 3. 广大科技工作者 振奋了民族精神 计算机等 的开拓精神与无私 的强大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我们要 奉献 有危机意识、创新意识,要不断提高 4. 第三次科技革命 自己,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 的推动
原因: 国家独立、社会安定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前提。 根据材料三、四可得出什么结论?
四、建国以来科技发展的原因
1.国家独立、社会安定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前提
2.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 技发展提供了保证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4.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 开拓精神与无私奉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2)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两弹一星”决策的背景;“两弹一星”研制的主要成果;航天航空技术的新成果;“神舟”五号载人航天工程;袁隆平和南优2号;袁隆平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杂交水稻对人类的贡献;1983年,中国研制成功“银河-Ⅰ号”计算机;1965年中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成功;(2)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探究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3)通过视频录像播放,引导学生分析、找出中国研制“两弹一星”的原因及这研究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及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小组讨论、辩论的办法。
(2)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师提供史料、图片和影视资料,训练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教学,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让学生学会尊重科学,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志向。
(2)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难点: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深入浅出、准确简炼的讲述本节课文所涉及的科学知识。
教学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建国以来的科技发展状况: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与生物技术的发展。
建议教师在讲授时,引导学生对两个问题进行探究活动——新中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及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起了什么作用?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二战后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使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发展的世界背景有个大体的了解。
教学过程及要点: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我国科技发展的基本线索: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但自1840年以后,备受欺凌,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迅速制定了正确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科学技术振兴的伟大历程。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笔试必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后练习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1.2016年11月18日,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着陆。
此次飞行队我国更好地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有着诸多的好处。
这标志着中国航天梦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那么,我国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A.成功发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D.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2.“文革”时期,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错误路线的干扰,坚持科学探索,取得的成就包括①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②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③“银河-I号”巨型计算机诞生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A.②④B.①②③C.②③D.③④3.2011年9月19日,在湖南省农科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袁隆平宣布“百亩片”试验田亩产首次突破900千克,这是杂交水稻产量的第三次突破性飞跃。
下列有关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说法不正确的是A.袁隆平首次成功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B.“左”倾错误得到纠正是袁隆平选育杂交水稻品种成功的前提C.2001年,袁隆平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D.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他的这项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4.2018年5月21日,我国嫦娥四号探月任务迈出了第一步——中继通信卫星“鹊桥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见证了中华民族航天史上的又一次壮美腾飞。
下列“中华民族航天史上”的成就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成功发射②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③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A.④③①②B.③①②④C.④①③②D.③④①②5.1956年,中国文化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会后不仅许多传统剧目经整理加工后重新上演,而且这年秋天,北京还自解放后第一次上演了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柔密政与幽雨叶》(当时的译名)。
由此可知,这次工作会议A.贯彻了“百花齐放”的方针B.旨在恢复传统的戏曲剧目C.促进了文艺创作意识形态化D.根除了“左”的文艺路线6.1962年12月,美国国务腊斯克指出:“现在太平洋地区存在的危险将急剧增加,我们必须认真看待这种威胁,即使没有苏联的援助,中国也可能在一两年内就能够成功研制原子弹。
中国航天的发展史

• 1967年 • “和平二号”固体燃料气象火箭试射成功。
• 1970年1月30日 • 中远程火箭飞行试验首次成功。
• 1970年4月24日
• “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是 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毛泽东主席 等领导人于“五一”节在天安门城楼接见 了卫星和运载火箭研制人员代表。
中国航天的发展史
建国以来,航天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那么,中国航天历程是怎样的?
接下来,我们就沿着历史的年轮,返回到航天 发展之初,一步一步地去探索它的发展历程吧!
1956年2月 著名科学家 钱学森向中央提出 《建立中国国防航空 工业的意见》。
之后,大批研究人 员投入了航天之中。 正式开启航天研制之 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1971年3月3日
• 中国发射了科学实验卫星“实践一号”。 卫星在预定轨道上工作了八年。
• 1971年9月10日 • 洲际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 1975年11月26日
• 中国发射了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卫星按 预定计划于二十九日返回地面。
• 1979年1月7日
• 远程火箭试验一种新的发射方式,获得成 功
• 1988年底到1990年1月间,在国际市场上 13个招标的卫星发射服务中,美国中标3颗, 阿里亚娜中标9颗,而中国仅中标1颗
• 1998年5月2日,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长二丙”改进型运载火箭在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具有参与国际中低轨道商 业发射市场竞争力。
• 迄今为止,长征系列火箭已成功把多种试验卫星、科学卫星、地球 观测卫星、气象卫星和通讯卫星等送入太空,为香港、巴基斯坦、瑞 典、菲律宾、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提供商业发射服务。世界上最大 的商业卫星供应商美国休斯公司已与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签订了长期 合作协议。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他 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
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
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 能,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 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
计算机技术
及时训练:
1、新中国建立以来,取得世界第一的科技成就是 A .研制出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 B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 .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D .原子弹爆炸成功
2、袁隆平的科技成就产生的影响,最主要是 A 第一个选育出杂交水稻优质品种“南优2号” B .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C .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D .他培育的杂交稻不仅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也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
学思之窗
•
材料四:“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 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 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 族,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你怎样理解邓小平的这段话? “两弹一星”的影响和作用:
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加强了国防力量,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促进了生产力的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
及时训练:
8、有人说:在屈辱的近代,我国因为落后没能赶上 世界第一、第二次科技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搭上 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车。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①“两弹一星”; ②“神舟”六号; ③杂交水稻 “南优2号”;④“银河—Ⅲ”巨型计算机; ⑤克隆 技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200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解说词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成
1、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的战略决策
就
载人航天 2、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3、2003年起,我国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
袁隆平与 杂交水稻:
背景
过程 影响
计算机和
我国计算机的研制 过程、意义
生物技术的发展: 生物技术的发展: 过程、意义
“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
新中国成立后筹划回国支援祖国建设,但受到 美国当局阻挠,历时5年最后才于1955年回国。他 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大 贡献。
卫星技术
“东方红一号”重量 173公斤,比苏联(83.6 公斤)、美国(8.2公斤)、 法国(38公斤)、日本(9.4 公斤)等国的第一颗人 造卫星重量总和还要重。 卫星的跟踪手段、信号 传递方式、星上温控系 统也都超过了其它国家 第一颗卫星的水平。
19课
改革开放后: 蓬勃发展 863计划、星火计划、科教兴国战略
建 国 以 来 的 重 大
从两弹一星 到载人航天
决策背景
国际 国内
两弹一星 的研制 过程
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②导弹的研制成功
③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0)
科 教
影响 国际关系 政治 军事 经济
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制造流血事件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发展“两弹一星”战略的背景(原因)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国际 ②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国内
①政治 中国面对恶劣的国际环境,为巩固 (目的) 国防,维护国家安全,积极发展高
新科技,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 安定的环境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9课-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

(4)打破大国武力威胁、核垄断,增强国防力量。
材料3:“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的欺
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
【探究】结合材料,谈一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为什么 要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9课-建国以来重大科 技成就
(1)背景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9课-建国以来重大科 技成就
“863”计划
1986年3月,《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纲要》从世界高技术发展趋势和中国的 需要与实际可能出发,坚持“有限目标,突出 重点”的方针,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 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 新材料7个领域15个主题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 与开发的重点、组织一部分精干的科技力量, 希望通过15年的努力,力争达到目标。
课程标准: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9课-建国以来重大科
技成就
课堂探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发 展科技的战略决策。
1956年,制订了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确定以发展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高 科技为重点。
1963年,制订了第二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部署了导弹、原子弹、氢弹的研究试验, 人造卫星的研制。(“两弹一星”战略)
(1924—1986)
他是谁? _邓__稼__先___
邓稼先(1924—1986),中国物理学家;1950年获美国普渡 大学博士学位,当年返回祖国。他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开 拓者与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核试验在技术上的主要组织领导者之 一。被誉为中国的“两弹高中元历史勋必修”பைடு நூலகம்第技。1成9课就-建国以来重大科
7.1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堂导入】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但自1840年以后,备受欺凌,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迅速制定了正确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科学技术振兴的伟大历程。
【讲授新课】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两弹一星”:(1)含义:发展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决策,即“两弹一星”决策。
(2)成果:1964年10月16日下午15时,我国西部地区新疆罗布泊上空爆发了一颗原子弹,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20分,我国西部地区新疆罗布泊上空,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获得完全的成功。
1964 年1964 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1967 年10 月,我国发射的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
1970 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迈入航天时代。
(世界第五个)“东方红一号”重量173公斤,比苏联(83.6公斤)、美国(8.2公斤)、法国(38公斤)、日本(9.4公斤)等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重量总和还要重。
卫星的跟踪手段、信号传递方式、星上温控系统也都超过了其它国家第一颗卫星的水平。
(3)背景(原因)及目的: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60 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中国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目的)材料一: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说:“我们还要有原子弹。
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材料二:邓小平:“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国以来中国航天科技的成就
建国以来,中国在航天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些成就不仅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望和地位,还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中国航天科技的几个重要里程碑。
一、人造卫星发射
1960年代,中国开始进行人造卫星的研制和发射。
1970年,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此后,中国又陆续发射了多颗遥感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等,不断提高了卫星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其中,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建设,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导航卫星系统国家。
二、载人航天飞行
2003年,中国成功地发射了首枚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并成功地使中国的宇航员杨利伟进入舱外太空。
2012年和2013年,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分别进行了两次载人任务,再次证明了中国宇航员的能力和技术水平。
三、探月工程
2007年,中国成功地发射了首颗绕月卫星嫦娥一号。
2013年12月,嫦娥三号成功着陆月球,这是中国首次月面软着陆。
2019年1月,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
这些成就表明,中国探月工程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四、火箭技术
中国自主研制的长征系列火箭,已经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主力。
长征系列火箭不断升级和改进,不断适应不同的任务需求,为中国航天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同时,中国还在研制新型火箭如长征五号和长征七号等,以进一步提高火箭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