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四单元知识点及练习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四单元知识点及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四单元知识点及练习题【导语】数学是人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重要工具。

它是一门古老而崭新的科学,是整个科学技术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重要。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及练习题知识点: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三角形不容易变形)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练习题: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只蚂蚁身长约5()。

2、一根黄瓜长约2()。

3、一辆货车的载质量是5()。

4、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30()。

5、小学生一步长约4()。

二、在○里填上“>”“<”或“=”。

5吨○5200千克60千米○9千米3200分米○2300米2300克○3千克60毫米○6厘米5分米○5米三、辨一辨。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一根跳绳长5分米。

()2、3吨石头比3吨棉花重。

()3、4吨比4100千克少100千克。

()4、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长2313米。

()5、量比较短的物体或者要求结果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2分米=()厘米1米=()分米2厘米=()毫米6000米=()千米3千米=()米80毫米=()厘米五、解决问题。

1、一辆农用三轮车的载质量是3吨,要一次运走1100千克的苹果和2000千克的梨,在不超载的情况下,可以吗2、张奶奶编中国结,每个中国结需要4分米彩绳。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节:基本的加减法运算1.1. 加法运算1.1.1. 加法原理在加法运算中,两个或多个数相加,结果为总和。

1.1.2. 加法公式a +b = c1.1.3. 加法的交换律加法的交换律指的是,数字a与数字b相加的结果等于数字b与数字a相加的结果。

1.1.4. 加法的结合律加法的结合律指的是,对于三个数a、b、c,无论先加a与b还是先加b与c,结果都是一样的。

1.2. 减法运算1.2.1. 减法原理在减法运算中,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结果为差。

1.2.2. 减法公式a -b = c1.2.3. 减法与加法的关系减法运算可以看作是加法的逆运算。

1.2.4. 减法的借位与不借位在减法运算中,需要根据情况选择借位或不借位的方式。

第二节:数字的比较与排序2.1. 比较运算2.1.1. 大于(>)与小于(<)的概念大于和小于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运算符。

2.1.2. 大于等于(≥)与小于等于(≤)的概念大于等于和小于等于是表示两个数之间包含相等情况的大小关系的运算符。

2.2. 数字的排序2.2.1. 升序与降序的概念升序是指从小到大排列,降序是指从大到小排列。

2.2.2. 数字的比较比较数字大小并进行排序时,需要根据比较运算符的规则进行。

第三节:数字的分解与组合3.1. 数字的分解3.1.1. 十位与个位的概念在一个两位数中,十位数指的是该数字的十位部分,个位数指的是该数字的个位部分。

3.1.2. 数字的分解方法将一个多位数按照各位数字的大小进行分解,有助于进行加减法运算。

3.2. 数字的组合3.2.1. 十位与个位的组合在进行数字组合时,需要根据各位数字的大小进行合并。

3.2.2. 数字的组合方法将各位数字按照位置进行合并,可以得到一个多位数。

第四节:数学游戏与趣味练习4.1. 数学游戏4.1.1. 游戏规则设计数学游戏,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灵活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

4.1.2. 游戏目的通过数学游戏,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篇一】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学问点四边形: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别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简单变形。

(三角形不简单变形)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篇二】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教学内容】义务训练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四边形p34——-p48【教材分析】1、本单元教材包括五局部内容: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周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估量。

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空间与图形,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已经有了初步的熟悉。

它为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打下根底。

2、本单元内容编写编写特点之一是加强了图形的特征、周长的概念等几何初步的教学。

特点之二是既留意挖掘几何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供应了大量与空间观念亲密相关的素材,从儿童学习数学的客观规律动身,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使学生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开心的学习。

特点之三是充分运用了直观手段来教学,特备注中学生的动手力量的培育,让学生的手、脑、眼等多种感官协调参加活动,积存感性熟悉,进展看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一、根底性目标:1、进一步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熟悉平行四边形,能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通过学生实际动手摸一摸、量一量理解周长的含义,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通过这些公式进展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必背知识点一、长度单位1. 长度单位的认识:长度单位包括毫米 (mm)、厘米 (cm)、分米 (dm)、米(m)和千米(km,也叫公里)。

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通常是10(除千米和米之间是1000外),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特别地,1千米=1000米。

2. 长度单位的换算:换算原则:大单位化小单位乘进率,小单位化大单位除以进率。

例如:将3千米换算成米,即3 ×1000 = 3000米;将4000米换算成千米,即4000 ÷1000 = 4千米。

3. 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在生活中,根据物体的实际长度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表示。

二、质量单位1. 质量单位的认识:质量单位包括克 (g)、千克 (Kg,也叫公斤)和吨 (t)。

相邻两个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即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2. 质量单位的换算:换算原则与大单位小单位的换算相同,即大单位化小单位乘进率,小单位化大单位除以进率。

例如:将5千克换算成克,即5 ×1000 = 5000克;将6000克换算成千克,即6000 ÷1000 = 6千克。

3. 质量单位的实际应用:在生活中,根据物体的重量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示和计算。

三、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1. 四边形的认识: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的封闭图形叫做四边形。

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中画出四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四边形。

2.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能辨别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中画出平行四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平行四边形。

了解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

3. 周长的认识: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能用不同的方法测量或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并比较两个图形周长的大小。

4.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即长方形周长= (长+ 宽) ×2,正方形周长= 边长×4。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量比较短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搞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米,2圈半是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大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就是1毫米。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5、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6、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7、则表示物体存有多重时,通常必须使用质量单位。

表示比较重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表示通常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并作单位;则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有载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8、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9、长度单位:米、分后米、厘米、毫米,每相连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就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厘米 1千米(公里)=米
10、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1吨=千克 1千克=克。

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时、分、秒。

1. 钟面的认识。

-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 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走1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2. 时间单位的换算。

- 1时 = 60分,1分 = 60秒。

- 例如:3时=(180)分,因为1时 = 60分,3×60 = 180分;4分=(240)秒,4×60 = 240秒。

3. 计算经过时间。

- 可以用数格的方法,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5分钟。

- 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

例如:小明8:30开始写作业,9:10写完,经过时间是9时10分 - 8时30分 = 40分钟。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 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分别相加。

例如:35 + 24,可以把35拆成30和5,24拆成20和4,先算30+20 = 50,再算5 + 4 = 9,最后算50+9 = 59。

2.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 同样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

例如:56 - 23,把23拆成20和3,先算56 - 20 = 36,再算36 - 3 = 33。

3.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或减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10,和本位上的数相加后再减。

例如:340+160,个位0+0 = 0,十位4+6 = 10,满十向百位进1,百位3+1+1 = 5,结果是500;450 - 260,个位0 - 0 = 0,十位5 - 6不够减,从百位退1当10,15 - 6 = 9,百位4 - 1 - 2 = 1,结果是190。

第三单元:测量。

1. 毫米、分米的认识。

- 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1厘米 = 10毫米。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一、乘法的认识1.乘法的意义乘法是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3 + 3 + 3 + 3 = 3×4,这里3 是相同的加数,4 表示有4 个这样的加数,3×4 表示4 个3 相加。

2.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在乘法算式中,相乘的两个数都叫做因数,它的得数叫作积。

例如在5×6 = 30 中,5 和6 是因数,30 是积。

二、口算乘法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整十、整百数0 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计算出积后,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例如:20×3,先算2×3 = 6,然后因为20 末尾有1 个0,所以在 6 后面添 1 个0,结果是60;300×4,先算3×4 = 12,300 末尾有2 个0,就在12 后面添2 个0,结果是1200。

2.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例如:23×2,把23 分成20 和3,先算20×2 = 40,再算3×2 = 6,最后把40 和6 相加,40+6 = 46。

三、笔算乘法1.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个位、十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对着那一位写积。

例如:计算32×3,先算3×2 = 6,写在个位上,再算3×3 = 9,写在十位上,结果是96。

2.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每一位上的数。

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例如:计算27×3,先算3×7 = 21,个位满二十向十位进2,在个位写1;再算3×2 = 6,加上进位的 2 得8,写在十位上,结果是81。

四、解决问题1.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根据乘法的意义,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确定用乘法计算。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1吨=1000千克。
数的末尾添上3个0

千克
数的末尾去掉3个0
例题演练
例4:8吨=(8000)千克
3500千克-500千克=(3)吨
例1:
例题演练
9
3
8
2. 千米的认识
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长得多的长度单位。
1千米 =1000 米。
数的末尾添上3个0
千米

数的末尾去掉3个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例题演练
例2:公路的里程数、汽车的时速等常用千米作 单位。
例3: 9千米 =(9000)米 5000米 =(5)千米
2. 吨的认识
吨一般用来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
单元梳理课件
人教版 数学 三年级 上册
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必考知识点
1. 毫米、分米的认识 (1)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 来表示。 1厘米 =10毫米。 (2)分米可以用来表示比厘米长,比米短的长 度。1分米=10厘米。
(3)生活中的1毫米、1分米。 1分硬币、银行卡、会员卡、电话卡的厚度约 为1毫米;玻璃杯的高度,粉笔盒的高度约为 1分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重视数学公式。

有很多人数学学不好就是因为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表现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明,不去理解消化,对数学概念的特殊情况不明白。

下面是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
1000米=1千米,1000米=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1吨1000克=1千克
世界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
最大的数,从数学意义上讲是不存在的。

但是有一个数,宇宙间任何一个量都未能超过它,这个数就是10的100次方,也叫“古戈尔”(gogul的译音)。

目前世界上每秒运算10亿(10的9次方)次的最快速的电子计算机,假定它从宇宙形成时(距今约200亿年)就开始运算,到今天,其运算总次数也不够10的100次方次。

没有最小的数字,但有最小的自然数,就是“0”。

小学数学常考角的定义
(1)什么是角?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什么是角的顶点?
围成角的端点叫顶点。

(3)什么是角的边?
围成角的射线叫角的边。

(4)什么是直角?
度数为90°的角是直角。

(5)什么是平角?
角的两条边成一条直线,这样的角叫平角。

(6)什么是锐角?
小于90°的角是锐角。

(7)什么是钝角?
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是钝角。

(8)什么是周角?
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周角,一个周角等于3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