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合集下载

【精品】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精准总结及练习

【精品】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精准总结及练习

第三单元测量知识点基本概念:1、常用的长度单位,从小到大: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这些长度单位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计量较长的长度时,用千米(km),(主要用于计量行程,比如车速,两地距离等)。

人步行1千米大约需要15分钟。

记忆方法:结合生活常识用手势比拟,1毫米:两指尖微微张开,即身份证、硬币的厚度;1厘米:指甲盖的长度,即直尺上相邻两个数据之间的距离;1分米:两手指张开的距离,直尺上从0-10之间就是1分米;1米:两手张开,两臂之间的长度,老师上课用的米尺就是1米长。

熟记进率: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2、常用的重量单位,从小到大:克(g)、千克(kg)、吨(t),每相邻的两个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平常我们多用克与千克表示(如食物、人体重量等),计量较重的物体时,用吨做单位(比如大型货物、汽车、轮船、飞机等的载重量)。

记忆方法:结合生活经验,熟记进率,超市里购物,多观察包装袋上所标重量,多用克作单位;人的体重用千克作单位,三年级的学生一般体重在25千克左右,成人体重大约在50-80千克左右;大型货物与车船载重一定用吨作单位。

熟记进率: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3、单位换算方法:在熟记单位进率的基础上,小单位化大单位:小单位的数÷进率=大单位的数大单位化小单位:大单位的数×进率=小单位的数第三单元巩固练习题一、想一想,填一填。

1、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可用实物结合生活经验来判断填写)一棵树高约100()马拉松长跑比赛全长约42()一块橡皮长约4()一桶花生油重5()一只曲别针重约2()一辆货车能载重约10 ()小明的身高约是138()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约468()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20()一头大象重4()一本数学书的厚约是7()一盏台灯的高约2()一只猫重2()一个同学的体重是25()2、在○里填上>、<或=。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篇一】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学问点四边形: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别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简单变形。

(三角形不简单变形)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篇二】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教学内容】义务训练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四边形p34——-p48【教材分析】1、本单元教材包括五局部内容: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周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估量。

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空间与图形,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已经有了初步的熟悉。

它为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打下根底。

2、本单元内容编写编写特点之一是加强了图形的特征、周长的概念等几何初步的教学。

特点之二是既留意挖掘几何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供应了大量与空间观念亲密相关的素材,从儿童学习数学的客观规律动身,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使学生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开心的学习。

特点之三是充分运用了直观手段来教学,特备注中学生的动手力量的培育,让学生的手、脑、眼等多种感官协调参加活动,积存感性熟悉,进展看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一、根底性目标:1、进一步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熟悉平行四边形,能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通过学生实际动手摸一摸、量一量理解周长的含义,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通过这些公式进展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必背知识点一、长度单位1. 长度单位的认识:长度单位包括毫米 (mm)、厘米 (cm)、分米 (dm)、米(m)和千米(km,也叫公里)。

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通常是10(除千米和米之间是1000外),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特别地,1千米=1000米。

2. 长度单位的换算:换算原则:大单位化小单位乘进率,小单位化大单位除以进率。

例如:将3千米换算成米,即3 ×1000 = 3000米;将4000米换算成千米,即4000 ÷1000 = 4千米。

3. 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在生活中,根据物体的实际长度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表示。

二、质量单位1. 质量单位的认识:质量单位包括克 (g)、千克 (Kg,也叫公斤)和吨 (t)。

相邻两个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即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2. 质量单位的换算:换算原则与大单位小单位的换算相同,即大单位化小单位乘进率,小单位化大单位除以进率。

例如:将5千克换算成克,即5 ×1000 = 5000克;将6000克换算成千克,即6000 ÷1000 = 6千克。

3. 质量单位的实际应用:在生活中,根据物体的重量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示和计算。

三、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1. 四边形的认识: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的封闭图形叫做四边形。

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中画出四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四边形。

2.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能辨别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中画出平行四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平行四边形。

了解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

3. 周长的认识: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能用不同的方法测量或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并比较两个图形周长的大小。

4.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即长方形周长= (长+ 宽) ×2,正方形周长= 边长×4。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科学需要实验.但实验不能绝对精确.如有数学理论,则全靠推论,就完全正确了.这科学不能离开数学的原因.可见数学的重要性,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帮助大家学习数学。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1、四边形:
(1)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能利用特征辨别哪些图形是四边形。

(2)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中画四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
(1)结合生活情境,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能辨别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2)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中画平行四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平行四边形。

(3)渗透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和区别。

3、周长:
(1)结合具体实物和图形理解并准确掌握周长的概念,并能用数学语言描述给定图形的周长。

(2)能用不同的方法测量或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能比较两个图形周长的大小。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量比较短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搞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米,2圈半是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大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就是1毫米。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5、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6、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7、则表示物体存有多重时,通常必须使用质量单位。

表示比较重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表示通常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并作单位;则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有载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8、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9、长度单位:米、分后米、厘米、毫米,每相连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就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厘米 1千米(公里)=米
10、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1吨=千克 1千克=克。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三年级学习数学,第三单元开始便是最重要的技能,下面就来介绍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内容和相关知识点,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节:算术运算在第三单元中,学生们将学习一些基本的算术运算,如加减乘除。

这些技能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们可以在学习更复杂的数学知识之前建立自己的算术能力。

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学生们可以先从小数相加开始,在逐步深入学习各种不同的算术运算,如小数相减、百分比、乘方和根号等,学习其中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第二节:几何在第三单元中,学习几何也是一项重要知识点。

学生们将学习几何基本概念,如判断点在平面中的位置、线段的垂直和平行、圆心角和弧长等,然后学习计算几何元素的大小,如矩形的面积、圆的周长、三角形的面积及角度大小等,还可以学习许多有关几何的规律,如三角形的垂直互余定理、三角形的外角和等及其它的三角形定理。

第三节:数轴及其应用学习数轴也是第三单元中的重要知识点,学生们将学习如何在数轴上标注数字以及数轴上物体到底在什么位置。

还将学习一些关于数轴的计算方法,如计算数量级、判断大于、小于、等于关系以及在数轴上比较数值的大小等。

此外,学生们还可以学习如何利用数轴进行图形的绘制,以及如何从图形中解决实际问题等。

第四节:概率最后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是概率,学习概率也是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重点内容。

概率是通过分析实际问题,针对不确定事件和特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来定量描述的数学概念。

学生们在学习概率时,可以学习相关概念,如事件可能性范围、事件的独立性、随机试验法则及简单的概率计算等。

以上就是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知识点,它们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技能,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学生们才能够进入更有深度的数学学习,进而了解数学的实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能力,为高中的数学学习和更高水平的数学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知識點】四邊形1、有4條直的邊和4個角封閉圖形我們叫它四邊形。

2、四邊形的特點:有四條直的邊,有四個角。

3、長方形的特點:長方形有兩條長,兩條寬,四個直角,對邊相等。

4、正方形的特點:有4個直角,4條邊相等。

5、長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6、平行四邊形的特點:①對邊相等、對角相等。

②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

(三角形不容易變形)7、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8、公式。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長方形的長=周長÷2-寬,正方形的邊長=周長÷4長方形的寬=周長÷2-長【練習題】一、在括弧裏填上合適的單位。

1、一只螞蟻身長約5()。

2、一根黃瓜長約2()。

3、一輛貨車的載品質是5()。

4、地球繞太陽每秒運行30()。

5、小學生一步長約4()。

二、在○裏填上“>”“<”或“=”。

5噸○5200千克60千米○9千米3200分米○2300米2300克○3千克60毫米○6釐米5分米○5米三、辨一辨。

(正確的畫“√”,錯誤的畫“✕”)1、一根跳繩長5分米。

()2、3噸石頭比3噸棉花重。

()3、4噸比4100千克少100千克。

()4、北京到廣州的鐵路線長2313米。

()5、量比較短的物體或者要求結果較精確時,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四、在括弧裏填上合適的數。

2分米=()釐米1米=()分米2釐米=()毫米6000米=()千米3千米=()米80毫米=()釐米五、解決問題。

1、一輛農用三輪車的載品質是3噸,要一次運走1100千克的蘋果和2000千克的梨,在不超載的情況下,可以嗎?2、把下圖中兩地相距1千米的路線畫出來。

3、張奶奶編中國結,每個中國結需要4分米彩繩。

(1)張奶奶有32分米的彩繩,能編幾個中國結?(2)小麗要編6個中國結,需要多少分米彩繩?4、昆侖超市要進貨,用載品質是2噸的卡車運送。

如果派兩輛這樣的車,怎樣裝才能一次運完,而且不超載?5、一根4米長的木頭,現在要把它鋸成5分米的木樁,可以鋸成多少段?需要鋸幾次?【參考答案】一、1、毫米2、分米3、噸4、千米5、分米二、<><<=<三、1、✕2、✕3、√4、✕5、√四、201020630008五、1、1100+2000=3100(千克)3噸=3000千克3100千克>3000千克不可以。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千米的认识》知识点+练习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千米的认识》知识点+练习

《千米的认识》知识点1、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单位的关系式1千米=1000米, 1公里==1000米1000米=1千米, 1000米=1公里3、单位的认识计量比较长的路程.比如两地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千米”也可以表示为“km”.俗称公里。

4、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1000米=1千米5、千米与时间相结合。

人走1千米需要多长时间?骑自行车走1千米需要多长时间?汽车走1千米需要多长时间?6、实际应用人的步长是50cm,从家里到学校要走10000步.或者每秒钟走2步.走15分钟.合几千米?练习题一、填空。

1千米=()米 6000米=()千1米=()分米70毫米=()厘米8分米=()厘米9厘米=()毫米40分米=()米70厘米=()分米9米=()厘米 15米=()分米100厘米=()米 4分米=()毫米3千米=()米 80毫米=()厘米1米=()分米=()厘米57分米-17分米=( )分米=( )米1米-6分米=( )分米8千米=()米+()米38米+54米=( )米46厘米+54厘米=()厘米=()分米=()米二、在○里填上><或=8千米○6000米1米50厘米○1米5分米6毫米()4厘米 4厘米○4分米9分米○2米 32米+10米○50米300分米○300厘米 5厘米○7毫米9毫米○3厘米 18毫米○1分米34毫米○9厘米1米○100厘米60毫米○6厘米8分米○90厘米3分米○23毫米5毫米○1厘米-2毫米50毫米○5厘米3分米○100厘米2米○2分米三、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或数1、蜡笔长6()2、跳绳长2()3、课桌高7()4、粉笔长75()5、钢笔长14()6、小明的身高是140()7、10张纸厚1()8、旗杆高9()9、课桌高65()10、1角硬币的厚大约是1()11、打火机的长大约是8()12、数学书的厚大约是5()13、课桌的高大约是80()14、一只七星瓢虫的长度大约是5()15、小明身高138().他的大拇指宽约().手腕一圈长约12()16 我们测量学校东西长度是多少时.用()做单位比较合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一文库()/小学三年级〔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1、四边形:
(1)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能利用特征
辨别哪些图形是四边形。

(2)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中画四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
(1)结合生活情境,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能辨别哪
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2)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中画平行四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
平行四边形。

(3)渗透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和区别。

3、周长:
(1)结合具体实物和图形理解并准确掌握周长的概念,并能
用数学语言描述给定图形的周长。

(2)能用不同的方法测量或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能比较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