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大圣——美猴王——动画片《大闹天宫》赏析
美猴王孙悟空的大闹天宫

美猴王孙悟空的大闹天宫美猴王孙悟空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西游记》中的一位著名形象,他以其机智、力量和勇敢而闻名于世。
在这个故事中,孙悟空带领他的伙伴们大闹天宫,挑战诸神,最终完成了取经之路的壮举。
本文将细致地描绘美猴王孙悟空的大闹天宫的故事情节和他所展现的英勇品质。
孙悟空是一只能言之灵、性格机智的猴子。
他出生于花果山,在那里他学会了变化多端的法术和武艺。
随着他的实力不断增长,他逐渐获得了「齐天大圣」的称号。
然而,他的傲慢和自负使他陷入了麻烦。
他误闯了天庭,并因此被传唤至玉帝面前。
在天庭,孙悟空和其他众神产生了冲突。
他们嘲笑他长相丑陋,并认为他没有资格参与仕途。
愤怒的孙悟空决定向天庭挑战,在他的朋友们的帮助下,他开始了他的大闹天宫之旅。
孙悟空首先找到了位于天河之上的王母娘娘,偷走了她的长生不老桃。
然后,他又到蟠桃园中,不仅偷了蟠桃,还与其他神仙激战。
他展示出惊人的速度和力量,轻松地击败了众神,并捣毁了天庭的宴会。
玉帝大怒,决定派出天兵天将迎战孙悟空。
费尽全力地抵御了众多天兵天将的攻击后,孙悟空被镇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
然而,他在山下得到观音菩萨的帮助,解除了镇压,并获得了当代御弟宝贝「如意金箍棒」。
解除镇压后,孙悟空再次来到天庭。
这一次,他首先向玉帝请战,并要求成为天庭的大力士。
在一场激烈的对决中,孙悟空以他的明智、智慧和超凡的力量打败了所有挑战者,包括二郎神、哪吒和太上老君。
最终,玉帝接受了孙悟空的要求,任命他为天庭的斗战圣神。
孙悟空获得了尊重和崇敬,并与其他神仙建立了友谊。
他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也为他的取经之路铺平了道路。
孙悟空的大闹天宫是《西游记》故事中最著名的部分之一。
它展示了孙悟空机智、勇敢和战斗能力的一面。
虽然他有时过于骄傲,但他也展现了反抗压迫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这个故事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广泛传播。
美猴王孙悟空的大闹天宫故事告诉我们要勇于追求自由和平等,不畏强权,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勇往直前。
西游记大闹天宫优美句子赏析

西游记⼤闹天宫优美句⼦赏析1. 《西游记》中“⼤闹天宫”的原⽂摘抄加赏析那⼤圣闻⾔,暗笑道:“这如来⼗分好呆!我⽼孙⼀筋⽃去⼗万⼋千⾥。
他那⼿掌,⽅圆不满⼀尺,如何跳不出去?”急发声道:“既如此说,你可做得主张?”佛祖道:“做得,做得!”伸开右⼿,却似个荷叶⼤⼩。
那⼤圣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纵,站在佛祖⼿⼼⾥,却道声:“我出去也!”你看他⼀路云光,⽆影⽆形去了。
佛祖慧眼观看,见那猴王风车⼦⼀般相似不住,只管前进。
⼤圣⾏时,忽见有五根⾁红柱⼦,撑着⼀股青⽓。
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
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宫定是我坐也。
”⼜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好与如来说话。
”拔下⼀根毫⽑,吹⼝仙⽓,叫:“变!”变作⼀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上写⼀⾏⼤字云:“齐天⼤圣到此⼀游。
”写毕,收了毫⽑。
⼜不庄尊,却在第⼀根柱⼦根下撒了⼀泡猴尿。
翻转筋⽃云,径回本处,站在如来掌内道:“我已去,今来了。
你教⽟帝让天宫与我。
”如来骂道:“我把你这个尿精猴⼦!你正好不曾离了我掌哩!”⼤圣道:“你是不知。
我去到天尽头,见五根⾁红柱,撑着⼀股青⽓,我留个记在那⾥,你敢和我同去看么!”如来道:“不消去,你只⾃低头看看。
”那⼤圣睁圆⽕眼⾦睛,低头看时,原来佛祖右⼿中指写着“齐天⼤圣到此⼀游”。
⼤指丫⾥,还有些猴尿臊⽓,⼤圣吃了⼀惊道:“有这等事,有这等事!我将此字写在撑天柱⼦上,如何却在他⼿指上?莫⾮有个未⼘先知的法术。
我决不信,不信!等我再去来!” 1、孙悟空⾻⼦⾥渗透的是反抗权威,蔑视尊严的勇⽓与胆量。
加上他有⼀个筋⽃能翻⼗万⼋千⾥,上天,⼊地,下海,七⼗⼆般变化超强的本领,⼀根横扫天下妖魔的如意⾦箍棒,⼜何愁“齐天⼤圣”旗帜不出,名号不响。
“⼤闹天宫”更把他敢争,敢拼,敢⽃的反抗性英雄性格展露⽆遗。
与天廷的“神兵神将”进⾏了正⾯交锋,其场⾯之激烈可以想象。
然⽽,纵有⼗万“神兵天将”也难敌“齐天⼤圣”只⼿。
2、说话风趣幽默。
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解读

内容提要本文将视角对准了《西游记》中的主人公孙悟空,主要分为前期(“大闹天宫”部分)和后期(“西天取经”部分)两部分来分析孙悟空的艺术形象。
前期孙悟空没有什么正统和礼法,认为一切都是平等的,所以对孙悟空来说,自由就是蔑视君临一切的权威,就是反抗社会和自然的各种清规戒律,就是放纵无拘无束的个性。
并且充满了幽默与诙谐。
后期孙悟空继续发扬大闹天宫的战斗精神。
他对取经历程中的一切艰难险阻从不畏惧退缩,经受种种失败也从不气馁,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战斗意志和充沛的战斗热情。
到西天后他被封为“斗战胜佛”,斗、战、胜正体现了这一形象的突出持点。
对神佛依然保持桀骜不训的一贯作风。
皈衣佛门并不意味着他对神佛的无条件服从,他仍然坚守着自己的独立人格。
他虽然不再象大闹天宫时期那样犯上作乱,但只要是他认为错误的思想和言行,不管是什么人,不管你地位有多高,仍然坚持斗争,绝不妥协,和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并无本质的不同。
具有锄强扶弱、打抱不平的江湖好汉特色,他扫荡妖魔鬼怪不仅是为了保护唐僧取经,也是为民除害。
他疾恶如仇,除恶务尽,机智灵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孙悟空是猴,是人,又是神。
猴,表现了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了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了他的传奇性。
关键词:西游记人物形象孙悟空《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解读钱红刚作为一个闻名于世的古典神话形象,孙悟空无疑是最受广大读者欢迎的角色之一。
他的故事分两个阶段:一是从花果山称王到大闹天宫,主要表现他反抗神权正统、追求自由的叛逆的性格;二是护卫唐僧西天取经,集中体现他不畏自然艰险,征服邪恶势力的斗争精神。
前后两个阶段的斗争对象不同,性格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下面就从前期和后期这两方面来解读孙悟空的形象。
一、前期(“大闹天宫”部分)孙悟空形象特点1、蔑视一切权威,要求平等自由的思想。
在孙悟空眼里,没有什么正统和礼法,而认为一切都是平等的,所以对孙悟空来说,自由就是蔑视君临一切的权威,就是反抗社会和自然的各种清规戒律,就是放纵无拘无束的个性。
齐天大圣美猴王——《猴王出世》文本解读[论文]
![齐天大圣美猴王——《猴王出世》文本解读[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15151d0783e0912a3162a28.png)
齐天大圣美猴王——《猴王出世》文本解读齐天大圣美猴王——《猴王出世》文本解读罗才军《猴王出世》选自《西游记》第一回。
这部古代神魔小说的巅峰之作,几乎征服了所有年龄阶层的人,尤其是将之拍摄成影视后,至今长盛不衰。
鲁迅先生说:吴承恩本善于滑稽,他讲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欢看。
相信正是小说里那些神魔精怪的人情化,使许多读者都颇有兴味。
就神魔小说的创作特点来看,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
一个部分叫做“出身传”,另一个部分叫做“降妖传”。
《西游记》的结构也是如此。
前十二回是全书的引子,娓娓讲述了孙悟空和唐三藏的身世经历。
课文《猴王出世》正是讲述了孙行者横空出世及至成为美猴王的过程。
见文循着课文的阅读提示:看看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可以将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1自然段是孙悟空横空出世,第2到第4自然段则是讲述其称王过程。
教学中,我们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囫囵地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渎懂,并相机渗透古白话文的一些阅读方法。
比如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读出韵味等。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在语言节奏上的独特之处。
本文有大量的四字短语和排比、对偶句式,堪称小学教材中在语言形式上最为丰富的文章之一,而且因其节奏的疏密有致、顿挫抑扬,特别适合诵读积累。
在见文阶段,我们可以出示几个重要的语言片段,赛读一番,以期在读懂文本的同时训练阅读能力,并适时建构古白话文优美独特的语感图式。
比如: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再如: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这样凝练鲜明的语言形式我们均可以通过对读、范读、诵读的方式品读玩味,直至咀嚼出语言的情味来。
比如最具特点的: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这一句,我们不仅要引导读出节奏和感觉,更要让学生直面这些语言,感性地分析这三组语言的组合特点。
大闹天宫影评(文档5篇)

大闹天宫影评(文档5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大闹天宫影评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大闹天宫影评第一篇大闹天宫影评(一)一直很奇怪,四大名著其实完全是改编电影的宝库,这些年却鲜有拍摄。
战争题材有《三国》,兄弟黑帮有《水浒》,伦理大戏有《红楼》,魔幻史诗有《西游》,再加上这四部书的家喻户晓,改编电影再合适不过。
不过好像导演们不那么想,邵氏时候倒是拍了不少的四大名著故事,但进入新千年,华语电影飞速发展起来,一年电影越来越多,四大名著也被屡次翻拍为电视剧,但电影却乏善可陈,2007年才有了《赤壁》去改三国的故事,《水浒》有刘伟强和杜琪峰筹备多年依然未能成形,《红楼》则一直渺无音信,倒是被何韵诗演绎成了舞台剧,而《西游》直到去年,才被周星驰再度端了出来,演绎成和《大话西游》截然不同的惊悚类型。
相对于《大话西游》和《西游:降魔篇》以周星驰理念为主进行翻天覆地的改编,以及像刘镇伟的《情癫大圣》这样仅仅是借用《西游记》的一些设定和人物形象,除此之外几乎没什么联系,甚至把外星人都搞进来的大改动,2014年这部《大闹天宫》倒算是合乎原著理念。
它选取的是《西游记》里孙悟空从石猴到占花果山为王,乃至学成七十二变,上天庭当弼马温,最后大闹天宫,被压五指山的这段情节。
以原著所展现的细节来看,“大闹天宫”这四个字就已经显而易见——一个“闹”,会打成什么样就已经跃然纸上。
而有着过去那部经典的《大闹天宫》动画珠玉在前,加上《西游记》的全民级影响力,《大闹天宫》讲的到底是什么故事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大家实在太熟悉,熟悉到了没必要去完整重复一次的地步。
重新按照原著拍一次?这样做不功不过,固然不会出错,不过30多岁的导演郑保瑞向来不按牌理出牌,让他来重新拍这段故事,单调的重复一定会觉得闷。
既然如此,就少不了改动。
不过对于向来按天马行空去改经典的国人而言,一听到改编都会觉得有些怕了,前几年的《关云长》就是个例子。
浅谈孙悟空形象的演变

中国的古典文化不仅让让西方人浩叹,就是扎根期间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也时常生出些盲人摸象的尴尬来。
他的骑,他的俗,它的神秘,交糅在一起,撕扯不开,而五里雾中却又常常兀峰突起,令人更加匪夷所思。
西游记就是这神秘雾中的一座奇峰。
孙悟空是这部童话的最重要的主人公。
从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仙石崩裂,石猴出世到末回“径回东土五圣成真”。
孙悟空修成正果,身为斗战圣母佛,故事一直沿着这只伶俐的“闯将般”的猴子铺展,可见孙悟空形象在小说《西游记》里的重要性。
我们将在历史过渡中看看孙悟空的形象是如何演变的,西游记与中国古代其他名著一样,它的真正创作者来自于民间,并在民间流传了几百年后才由吴承恩出来总结而加工成现行的西游记模样。
首先,我们可以从历史纵向(包含古代历史艺术形式的演变的影响)比较看:南宋时期《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出现的“白衣秀才猴行者”应是吴承恩创造孙悟空的雏型。
猴行者作为取经过程的护法形象出现,使玄奘取经故事脱离了历史原型,给取经故事增加了丰富、神奇的内容。
这时候这位猴行者不仅是“妖”、“精”,而且是一位学问渊博、文质彬彬的秀才,诚心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值得注意的是,在《诗话》的猴行者身上,人、妖、猴三种艺术因素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统一。
尽管这个号称“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的白衣秀才的“神”与“形”,名与实常发生矛盾,但是《诗话》中的猴行者已经初步具备了吴承恩《西游记》的雏型。
与宋代相比,元代是《西游记》成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这一时期除了有《西游记平话》等话本之外,戏曲也为《西游记》的成书和完善做出了贡献。
如金院本《唐三藏》、元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元末明初杨景贤《西游记》杂剧等,都为吴承恩最后写定《西游记》提供了广泛的素材。
元代在《西游记》成书过程中的最大贡献是,冲淡取经故事中的宗教色彩,增强传统文化的内容,以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西游记》的文化选择做出规范。
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中,戏曲对孙悟空的形象开始向着平民化倾斜。
《西游记》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

《西游记》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西游记》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人物通过外貌、言谈、行为举止等具体元素向他人所展示的有关此人物性格、内质等抽象元素在他人内心中的具体反映。
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西游记》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游记》孙悟空人物形象分析1《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在众多人物中,尤其以贯穿作品始终的四大典型人物之一孙悟空最具代表性,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是我们经常评议的话题。
它让我们看见了一个英雄成长的过程,从无知和率性到施善于天下,从为自身喜好而行为到为造福万民而取经,孙悟空从懵懂的孩童最终成长为天下人都喜欢的英雄。
仰承天地山川灵气的石头,孕育了“坚毅勤勉”、“叛逆无畏”、“聪明灵气”、“济困扶危”、“恤孤念寡”的“齐天大圣”——孙悟空。
为求得佛仙的长生不老之法,孙悟空“云游海角”、“远涉天涯”、“朝餐夜宿”,历经曲折艰险,却仍始终坚守着自己最初的信念。
悟空拜师学艺数载,一改花果山时的好动习性,勤勤勉勉的学习各种礼仪和论道,以成就自己的梦想。
悟空的坚毅和勤勉沁入其漫漫学艺的道途,作者吴承恩也无不是在诠释:漫漫人生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凡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人应该似悟空为追求理想而通彻的奋发。
初来人世的悟空,孑然一身、无亲无故,可作者吴承恩轻轻冗冗赋予悟空的不是“悲戚凄惘”的基调,而是让悟空的出场“轰轰烈烈”甚至“玄乎喜气”,这无不投射着悟空非“凡夫俗子”、“等闲之辈”,为后面他的出场时的“升天入地”、“大闹天宫”,“偷食蟠桃园仙果”等涂抹了一层“桀骜不驯”的色彩,可也暗示了孙悟空也是个“社会中的角色”,他勤勤恳恳拜师学艺,是为了“更好的立足社会”。
即使他已修得一身本领,即使他离经叛道,他仍渴求在“社会中谋得一个职位”,当他获悉“弼马温”只是个不入流的“小脚色”时,愤然开始了他的对“尸位素餐的朝野权贵”的“招安”“限制自由”的反抗,于“上尊下卑”的世界,悟空胸中燃烧起的“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熊熊烈火,最好的体现了他“叛逆无畏”的性格。
《大闹天宫》阅读指南——齐天大圣美猴王的勇敢精神

《大闹天宫》立体书!阅——读——指——南又是一年一度的暑期了!!!说到暑假,就让人不得不提起刷屏了许多年的《白娘子》《还珠格格》《重案六组》……当然,除了你是风儿我是沙,千年等一回怎么能少了降妖除魔的我猴哥《西游记》恐怕是我们童年最受欢迎的电视剧了尤其是我们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武力值正义值勇敢值MAX的猴哥从动画到电视剧从连环画到立体书猴哥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走过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记忆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它沿袭了半个世纪前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同名电影的经典画风从线条到上色都显得相当古典的《大闹天宫》立体书先看书盒齐天大圣的表情大圣怒目圆睁,棍棒直指凌霄殿这里也就最能直观的表现出《大闹天宫》的核心勇于抗争封面和书盒的红色有一些不一样采用的是正红色齐天大圣的形象也有所不同封面上的猴王显得平和而愉悦这样设置的用意在我看来应该正是为了体现一个剧情前后的情绪对比齐天大圣在花果山一开始正是无忧无虑的而在经历正文中的一系列事情后表现出身上一些更多的其他特质图源网络先看第一页这一页讲的是猴王出世在立体中小猴子们神情各异,活灵活现喜欢细节的朋友可以好好观察一下在左下角处是小内页这个小立体我特别喜欢很有冲击感在盘古开天辟地的时候,东海上耸立起一座山,叫做花果山。
山上长着苍松翠柏、奇花异草,就像仙境一样漂亮。
山顶上有一块石头,吸收了天地的精华和灵气,经过了数万年的风吹雨打,渐渐变得神通起来。
有一天,狂风暴雨大作,“咔嚓嚓——”,一道闪电击中石头,石头炸裂开来,从里面蹦出来一只猴子。
这只从石头里出生的猴子聪明非凡,有一双闪闪发亮的眼睛,一身金色的毛,他整天和花果山上的猴子们一起玩耍。
有一天,一只老猴子指着悬崖上的瀑布说,“谁能钻进这瀑布里,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
我们就尊他为王。
”图源网络这一页讲的是拔定海神针的故事这根金箍棒真是够长的猴子在云端抱住金箍棒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东海龙王惊慌失措旁边还有虾兵蟹将蓄势待发随时准备扑上猴子龟丞相怕极了猴子将神针取下来在下面惊惶呼喊这页的小内页里有惊喜其实这个剧情可以看出来一些细节猴子最终走上抗争的道路从东海龙宫这些大势力的态度中就可见一斑往后的天庭玉帝、二郎神、四大天王等等……之后的剧情——“猴王怒砸御马监”“猴王大闹蟠桃会”“猴王大战天兵天将”“齐天大圣孙悟空”每一页都有不同的亮点御马们所踩的云是模仿敦煌壁画中云彩所画蟠桃宴上仙云朵朵环绕在蟠桃枝上搭配着粉红的蟠桃古朴的绿叶色飘逸的七仙女让人眼前一亮黑云压城城欲摧到了大战天兵天将就是山雨欲来了大海的深处,有一座巍峨的高楼,珍珠闪光,珊瑚林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天大圣——美猴王——动画片《大闹天宫》赏析
作者:刘殿波
来源:《快乐作文(小学3、4年级)》 2020年第12期
2020年《快乐作文》中版开设“一起看电影”栏目,旨在培育高质量的亲子时光,期待爸
爸妈妈陪伴孩子一起看有意义的好电影。
杂志特约儿童阅读推广专家刘殿波老师,全年为大家
解读、赏析十部经典好电影。
作者简介
刘殿波,教育管理者,儿童阅读倡导人,学校文化建设和儿童阅读研究者。
近年来在《中
国教育报》《教育家》等报刊发表大量儿童阅读研究和学校管理的文章,并利用业余时间做了
上百场公益儿童阅读讲座,颇受欢迎。
被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聘为客座教授。
刘殿波
提起孙悟空,相信大多数人脑海里都是那个桃子脸、三瓣嘴、黄袄绿裤的“齐天大圣”美
猴王形象,这个形象诞生以来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成为无数国人童年的最爱,是颇具特色的
中国卡通人物形象代表。
我小时候看《大闹天宫》,最喜欢美猴王在蟠桃园尽情吃仙桃那一段。
土地爷告诉美猴王,哪些果子是三千年一结果,吃了可以长生不老,哪些桃子是九千年一结果,凡人吃了马上可以
成仙。
土地爷说着说着,哈喇子就流下来了,我自己的哈喇子也流下来了。
当时我就想,像孙
悟空一样学会七十二变的本领,做一个自由洒脱、敢爱敢恨的“齐天大圣”该是怎样的快意人
生啊!
直到自己上了小学三年级才知道,电影《大闹天宫》原来是根据明代文学家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前七回改编的,以神话的形式描写了石猴出世以后到花果山做美猴王“齐天大圣”
的故事。
电影对其中的猴王闹龙宫、两次上天庭和反天庭都做了十分生动的刻画,尤其是影片
中几段打斗镜头,设计和描画得十分精彩。
巨灵神、哪吒、四大天王、二郎神等人物相继出场,他们不但长相各异、性格鲜明,而且本领各有不同,美猴王与这些人物的大战看得人眼花缭乱。
最精彩的要数美猴王与二郎神的那场大战,美猴王看到小猴们被天兵天将杀得落荒而逃、无心
恋战,先后变成鸟、鱼、松鼠与之斗法,二郎神则张开第三只神眼看穿这一切,先后变成老鹰、鸬鹚、蛇追逐猴王,最后猴王无奈之下急中生智变成了山顶一座小庙,结果尾巴没处藏,只好
将其变成庙后的一根旗杆。
二郎神一看,哪有旗杆立在庙后的呀,一下子识破了猴王的变化。
猴王尾巴在小庙后边晃来晃去的情节,真的是让人忍俊不禁。
影片中所有人物的造型都借鉴了中国传统京剧的脸谱艺术,将神佛等在传统造型的基础上
做了夸张处理,突出了人物形象的装饰性和性格的典型性。
同时,你会发现电影中的配乐既有
抑扬顿挫、宛转悠扬的二胡、京胡,也有铿锵有力的锣鼓,极具民族特色,同样是借鉴了中国
京剧、昆曲等戏曲艺术。
这些独特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不但使原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得到
了充分展示,也使影片更具观赏性。
美猴王的形象深入人心,除了精彩的动画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影片的故事性极强。
比如
猴王大闹王母娘娘蟠桃会后,还不忘拔根毫毛,变成百宝囊把所有好吃的收入囊中,带回花果
山给猴子猴孙们大快朵颐,轻松幽默,妙趣横生。
相信很多人像我一样,正是通过观看《大闹
天宫》,才开始逐渐了解和喜欢《西游记》这部古典文学名著。
有国外评论认为,《大闹天宫》具有美国迪士尼作品一般的美感和灵动,但其造型艺术却
是迪士尼动画片做不到的,即它完全地表达了中国传统艺术风格,成为真正的动画杰作。
据说,这部动画片原作画稿长度加起来达到11万英尺,是导演万籁鸣带领几十名动画师呕心沥血历时四年才创作完成的。
这部电影在1961年上映的版本分上下两集,共114分钟。
2012年,上海
美术电影制片厂对其进行了数码修复并重新录制了配音,有了现在90分钟的高清版本。
同学们不妨将两个版本都找来看看,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