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十法十条
中医养生 最经典的“十六法”

中医养生最经典的“十六法”
*养生之道:养生经典十六法,也叫*养生十六宜,是我国民间流传的一套*养生方法,源于古代修昆仑法五宜、祛病延年一十六句之述及左洞真经按摩导引诀等古人的养生著述。
该十六法首先见于明代冷谦所撰的《修龄要旨》。
这套养生法,动作轻缓,简便易学,不受条件的限制,若能坚持实施,定能强身健体、预防早衰、防病祛病、延年益寿。
中医养生方法
*养生十六法的具体内容及操练方法如下
*1.发宜常梳
方法用梳子轻轻梳头100300下,或将两手十指插入发间,从前发际梳至后发际,反复数十遍,以头皮有温热感为宜。
早晚各梳一次。
脑力劳动者,当用脑疲劳时,亦可随时运用此法,以解除脑疲劳。
功效梳发可刺激头皮的神经末梢,促进血液循环和头皮的
新陈代谢,并可改善大脑和脑神经的血液供应,增强脑部的生理机能。
因此,常梳发可起到提神醒脑、消除疲劳、聪耳明目、乌发等作用。
*2.面宜多擦
方法站立或取坐位,两眼微闭,将两手掌相互搓热后,覆于两腮及下颌部,五指并拢,手小指贴于鼻侧,掌指上推,经眉间印堂,上推至额部发际,然后向两侧擦至两鬓(掌指部经眉头、眉腰、眉尾),再向下搓擦,经面颊(十指沿耳根进行)至腮部、下颌。
如此反复,搓擦至面部有热感为止。
早晚各搓擦面部一次。
功效面部毛细血管丰富,常搓擦可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滋润皮肤,增加颜面的光泽和增强面部皮肤肌肉的弹性,有利于除皱消斑和延缓面容的衰老,并有提神明目和预防感冒、眼疾、耳疾等作用。
中医养生十六法

中医养生十六法
1.按摩:中医认为按摩可促进气血运行,调节人体阳气,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2.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健康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础,需要遵循“食物有药用”理念。
3. 草药汤剂:中药汤剂可调理身体,治疗疾病,同时对身体没有副作用,是中医常用的调理方法。
4. 动静结合:中医认为只有动静结合,才能提高身体素质,调节身体机能。
5. 精神调节:中医认为心情愉悦、精神舒畅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需要注重精神调节。
6. 水疗:中医认为水疗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
7. 合理作息:中医认为合理的作息规律有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保持身体健康。
8. 推拿:中医推拿可促进气血运行,调节身体机能,增强体质。
9. 针灸:中医认为针灸可调节身体机能,治疗疾病,增强体质。
10. 气功:中医气功可调节身体机能,增强体质,保持身体健康。
11. 瑜伽:中医认为瑜伽可调节身心平衡,提高身体素质。
12. 太极拳:中医认为太极拳可保持身体健康,增强体质,调节身体机能。
13. 足浴:中医足浴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有助于保持身
体健康。
14. 拔罐:中医认为拔罐可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疼痛,有助于治疗疾病。
15. 刮痧:中医认为刮痧可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疼痛,有助于治疗疾病。
16. 艾灸:中医认为艾灸可调节身体机能,治疗疾病,增强体质。
中国传统养生思想100条

1、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
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
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
2 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
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4 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就是佛家所说的菩提心),从定中生出来的。
5 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6 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
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7 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1)足够的气血;2)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 足够的气血靠:足够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晚天黑后~午夜1点40)优质的睡眠(这个时候大脑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经主导)+良好的生活习惯。
9 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
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10 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收(增加气血)”,也需要“节支(减少血气的损耗)”。
11 过度地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而且会成为身体中的垃圾负担,反过来还得靠消耗血气来把他们清理掉。
五脏六腑是一个血气加工厂,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无限的,所以食物的数量必须得到控制。
中医养生基本方法

中医养生基本方法中医养生是一门古老而又广为人知的学科,它以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和身体器官的功能为基础,通过药膳养生、按摩推拿等方式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目的。
以下是十条中医养生的基本方法:1. 调节饮食结构。
根据中医理论,食物具有不同的性味和功效,应合理搭配食物,保证营养均衡,避免过食刺激性过强或过寒或过热的食物刺激人体。
可以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纤维食物,适当控制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注意调节荤素搭配和饮食时间。
2. 保持适当的运动量。
中医认为,适量的运动有利于促进气血循环、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力,但要避免过度运动和剧烈运动,以免损伤身体机能,还要注意运动时间和方式。
3. 合理调节情绪。
中医认为,情绪与人体生理机能息息相关,情绪过于紧张或颓废均会影响人体机能的正常运转。
应培养乐观开朗的心态,避免烦恼和愁闷,情绪合理化处理。
4. 中医按摩。
中医按摩也称为推拿,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养生方式。
中医按摩可以按摩穴位、经络和肌肉、骨骼等组织,有助于促进气血循环、调整机体能量平衡,促进健康和缓解各种疾病。
5. 刻意保持舒适。
身体的舒适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持适当的环境、空气新鲜、避免中毒或其他偏食、过劳等情况,对于身体健康非常有益。
6. 避免吸烟和饮酒。
饮酒和吸烟是常见的不健康生活方式,不仅影响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还容易导致许多健康问题。
减少饮酒和戒烟可以大大提高身体健康状况。
7. 合理调节作息。
人体的正常作息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改善机体状况,从而保持身体健康。
要养成规律生活习惯,注意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适度休息和放松心情。
8. 中医药膳养生。
中药对人体有很多保健作用,如增强免疫力、缓解疼痛、改善气血等。
中医药膳养生是一种又有效又实用的养生方法。
可根据自身的体质和需求,选择相应的药膳搭配和使用方法。
9. 中医针灸。
中医针灸是一种较为古老的养生方法,它通过刺激穴位的方式,调整身体的气血运行和器官的功能,以达到强身健体、保健止病的目的。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中医十二时辰养生法十二时辰养生法养生学家根据古代百岁寿星的养生经验,将良好的生活方式与规律作息结合,制定了一日十二时辰养生法。
明代石室道人称为“二六功课”,清代养生学家称为“十二时无病法”。
所以,十二时辰养生法是中国传统延寿方法的一个重要方面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每一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
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
1、卯时(上午5~7点):晨光初放即披衣起床,叩齿300次,转动两肩,活动筋骨;将两手搓热,擦鼻两旁,熨摩两目6、7遍;揉搓两耳5、6遍;再以两手抱后脑,手心掩耳,用食指放中指上,以中指叩击头枕部各24次,这叫“鸣天鼓”。
然后去室外导引。
2、辰时(上午7~9点):导引结束后饮白开水或茶一杯;用手代梳,梳发百余遍,以醒脑明目,防止脱发;然后洗脸、漱口、刷牙;入厕排便。
早餐宜吃饱吃好。
饭后徐徐行走百步,边走边按摩腹部,以助脾健运。
3、巳时(上午9~11点):或读书,或理家,或种菜,或养花。
疲倦时即静坐养神,或叩齿咽津(唾液)。
老年人气弱,不宜高声与人长谈。
因说话耗气,宜“寡言语以养气”。
4、午时(11~1点):午餐,只宜吃六七分饱。
食后用茶叶水漱口,可去油腻,但刚饭后不宜饮茶。
静坐或午休。
5、未时(午后1~3点):或午睡,或练气功,或邀友弈棋。
6、申时(午后3~5点):或读书,或写作,或练字作画,或抚琴吟诗,或浏览报刊,或去田间小劳。
7、酉时(午后5~7点):练一段导引;晚餐宜清淡、宜少吃,可饮酒一小杯。
晚饭后可在庭院散步、观落霞、听鸟鸣。
8、戌时(晚7~9点):睡前漱口刷牙;用热水洗脚,以引血下行,防止老人上实下虚,上重下轻,坐床上练静功,然后安眠。
国医大师李佃贵教你“十字养生诀”

国医大师李佃贵教你“十字养生诀”作者:李仲文周丽来源:《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18年第01期李佃贵,第三届国医大师。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附属医院原院长,河北省中医院名誉院长,国家级名老中医。
67岁的国医大师李佃贵精神矍铄,常被误认为只有50来岁。
虽然在国医大师队伍中他“年纪轻轻”,但李佃贵却一身光环,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唯一的“双师”(国医大师、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因擅长脾胃肝胆疾病,他被患者称为胃癌前病变的克星。
李佃贵精力充沛。
医院为保护他这个镇院之宝,规定他的专家号只能预约25个,李佃贵却主动要求增加到50个号。
即便如此,仍有很多没挂上号的患者来碰运气。
于是,李佃贵又会多加20个号。
每次,上午的坐诊都会延迟到下午。
这一度让很多年轻学生不适应,他们都自叹身体不如老师。
李佃贵说,这都归功于自己的一套“十字养生诀”。
一把梳子早晚洗漱时各梳头100次,刺激大脑,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脑细胞的代谢。
两次运动每天锻炼两次。
尽量避开空气质量不好的晨起和晚上时间。
三杯开水晚上临睡前半杯开水,晚间起夜半杯开水,晨起后半杯开水,以稀释血液,防止心脑血管意外。
四季相应四时气象的特点为春温、夏热、秋燥、冬寒,衣食住行要符合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
五穴按摩百会、涌泉、足三里、天枢、三阴交早晚各坚持按摩100次,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六里步行快速步行是最好的运动。
每日坚持步行6里路,可强身健体。
七天洗澡洗澡间隔时间不宜过长过短,一般秋冬季节7天为宜。
频繁洗澡会将人体表面的皮脂膜洗去,失去第一层保护。
平时要做好擦身清洁工作。
八时睡眠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以恢复体力。
过短,体力不宜恢复;过长,也会使大脑混沌,精神萎靡。
九成饭饱每餐九成饱,健康活到老。
一日三餐,早晨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
十分笑容每天大笑1分钟,等于运动45分钟。
李佃贵认为,疾病的生成与情绪有很大关系,生气、郁闷会导致肝气不畅,肝气不畅会导致气滞血瘀,气滞血瘀则易浊毒侵犯,最终导致萎缩性胃炎等疾病,而慢性萎缩性胃炎又与胃癌关系密切。
中医养生小常识100条

中医养生小常识100条中医养生是中华民族的独特财富,在千百年的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理论,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珍品。
中医养生小常识100条,包括中医养生的基本理论、养生保健方法、饮食调理等方面,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锻炼身体、养护健康的重要帮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这100条中医养生小常识,希望对大家的健康有所帮助。
一、基本理论1. 讲究四季养生,因时制宜,顺应自然节气的变化,调整生活习惯,以防疾病的侵袭。
2. 保持情绪稳定,不过度悲喜,不过度消极,要能积极面对人生各种不同的挑战。
3. 坚持适度运动,长期保持适度的身体活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
4. 讲究合理饮食,养生饮食要注重荤素搭配,不食异物,不偏食,控制饮食量,以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
5. 按摩身体,促进气血流通,以达到舒缓肌肉,消除疲劳,增强身体活力的作用。
二、养生保健方法6. 每天饮水应该足够,平均来说每人一天须喝八杯水左右,以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7. 睡眠要充足,成年人一天须睡七到九小时,以保持正常的生理和精神状态。
8. 保持足够的室内外空气流通,清洁环境,以避免空气污染对身体的危害。
9. 讲究心理健康,心理压抑过大会影响身体的各种机能。
人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方法来缓解自己的压力,如听听轻音乐,散步等。
10. 坚持定期体检,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以及定期随访,对于预防和早期发现疾病非常有帮助。
11.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洗手、洗脸、刷牙、清理鼻腔等方面。
12. 戒烟劝酒,烟酒会直接影响身体的健康状况,应该尽量避免或者戒掉这些不良习惯。
13. 外出活动时,要注意保护皮肤,避免晒伤和皮肤老化等状况。
14. 洗脸时应该用温水,不要用太热的水,以免破坏皮肤的屏障。
15. 注意眼健康,长时间看电脑、手机或者其他亮光屏幕对眼睛危害非常大,需要适时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三、饮食调理16. 每天早餐应该吃得丰盈、有营养。
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道家养身十法

道家养身十法展开全文道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
虽然人类的身体状况会变化,生存环境也在不断改变,但有些养生的方法却是不变的真理。
1、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
2、多嗔伤肝,多淫伤肾,多食又伤脾胃。
忧思伤脾,愤怒伤肝,劳虑伤神。
3、气以行血血以补气凡人久视则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情六欲之过则伤元气、伤心肾。
相火旺,真阳耗。
人体中的气血也是一对阴阳,血为阴为体,气为阳为用。
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
气不足,易得淤积之病,如肿瘤、血栓等;气太过,易得脑出血之类的病。
所以,只有气血平衡,人才能健康。
4、心过劳的人,心疲肝旺,心过劳就是心太满,不虚。
心满,则不纳肝(木)生之火,心不纳肝生之火,则肝气必积而盛。
肝木克土,脾胃受病,消化不良,营养不足,夜眠不安。
土又克水,于是肾水大亏,水不足则火更旺,心肾相联,心气更弱,肺病即成。
内部相互关联,一动全动,一病全病。
而扰之者,乃在妄心,所以治病在安其心,安心在息妄,息妄在明心,明心即自觉,而健康的功效在乎静坐。
5、动生阳静生阴不要天天想着吃什么补阴,吃什么壮阳。
记住了,运动就可以生阳;静坐就可以生阴。
阴为阳之母,阳为阴之用。
6、不能盲目补气人在气不足的时候,不能盲目补气,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
如果是因为血不足,就需要先补血,因为血为气之母,否则就成了干烧器皿,把内脏烧坏;如果是因为淤滞不通,就可以增加气血,血气同补。
这样才能达到补气的作用。
7、环境对人养生的重要性这就是为什么人在空气清新的深山老林里,会把痼疾养好的道理。
因为深山老林中的精微物质(负离子)会通过人在放松情况下的深呼吸把它吸收到人体内部,从而滋润孕养五脏六腑,使人重新焕发活力。
还有重要的一点常人并不所知,就是人不仅仅是通过口鼻来呼吸,人身体的每个汗毛孔都是可以呼吸的,而且正是它们吸取著天地的精华。
8、顺应自然是养生的境界一个人生下来,他的命运就基本上是有一定定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养生十法十条
中医养生的十法十条:
1. 饮食养生:一定要有规律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过多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肠胃健康。
2. 起居有度: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早睡早起,充足的睡眠有益身心健康。
3. 运动养生: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缓解压力,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如散步、跑步、瑜伽等等。
4. 按摩养生:常常按摩头部、颈部、手脚等穴位可以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身体疲劳。
5. 睡前养生:睡前不宜剧烈运动,也不宜过饱过饥,可以适当做些放松活动,如泡脚、听音乐等。
6. 水疗养生:水温适中的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缓解疲劳和压力。
7. 保持心情舒畅:保持乐观的心态,遇到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情,可以试着深呼吸、打坐等方式。
8. 保持心理健康: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遇到问题及时寻求帮助,不要让压力影响身体健康。
9. 中药养生:中草药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调理与养生。
10. 康复养生:在生病期间,需要进行调整和养护,尽量避免吃药、注射等过度干预,让身体自我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