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出击中考考点:记叙文之中心主旨题
记叙文讲解之—内容概括、中心主旨

记叙文讲解——内容概括、中心主旨一考查内容概括一.内容概况1、概括全文内容点拨:首先明确文章主要表现的人物,有时还必须点明特定环境或特定背景,接着抓住与中心相关的关键情节,最后再加上事件的结果。
思路一般为:谁在怎样的背景下,有怎样的举动,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A、阅读下文,完成题目歌,一条无尽的路王宗仁这次重返高原,我心力太重,都因为一首歌。
生命有各种无奈,人都应该顽强地活着,要执著地追求。
我总以为在这个氧气只有内地一半的世界屋脊上,说句话都喘得像失去脚跟似的站不稳,唱歌?不敢想。
即使想吧,谁能唱出一颗心?可我万万没有想到,却是这些脸庞被紫外线照射得紫红泛黑的五大三粗的战士唱的一首歌,把我的五脏六腑搅得翻江倒海。
那歌是一条无尽的路,一半含着寂寞和思念,一半含着血与泪。
今天的酸楚在这歌的音符中,明天的黎明在这歌的余音里。
在高原的军营里不管谁唱起这首歌,都是以泪洗面,情动昆仑。
那是足以使我支撑一生的歌声,让我甩掉了许多虚幻的梦想。
我在高原所有的感觉都是从这支歌开始的,又从这支歌结束。
我坚信数年乃至数十年以后,风吹长空,闪电驰过,我耳畔仍会有这歌声——儿当兵到多高多高的地方/儿的手能摸到娘看见的月亮/娘知道这里不是杀敌的战场/儿却说这里是献身报国的好地方儿当兵当到多远多远的地方/儿的眼望不见娘炕头的灯光/儿知道娘在三月花里把儿望/娘可知儿在六月雪里把娘想/寄上一张西部的雕像/让娘记住儿现在的模样……我的眼前交替出现着两幅画面:在冰山雪岭间守卫国门的士兵和手扶家门思念儿子的母亲。
高原军人同样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骨肉,他们有本该属于自己的温暖的家,有妻室儿女。
但是,他们最思念的是母亲。
母亲——娘,这是一个脸上刻满皱纹饱经沧桑但却使人青春焕发的形象;这是一支百唱不厌永远都不过时的歌;这是一个走到天涯海角都牵动着儿心的情结。
我终于明白了这首题为《西部好儿郎》的歌为什么在高原军营里流传这么广。
战士们被暴风雪围困在山上吃冰咽雪的时候,围着篝火唱;在国境线上单独执勤时,咀嚼着单调枯燥的日子唱;在被可恶的高山病折磨得死去活来时,望着天边遥远的星辰唱。
中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主旨大意题解题技巧

中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主旨大意题解题技巧一、理解阅读材料的整体内容在解答阅读理解主旨大意题之前,首先要全面理解所给的阅读材料的整体内容。
通常阅读材料的开头会简要介绍文章的主题和背景,中间部分会对主题进行展开和论述,结尾部分会总结文章的观点,并提出作者的态度和建议等。
在阅读材料时,要注意抓住文章的重点和重要观点,理解各个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尤其是作者提出的论点和论证过程。
通过理解整体内容,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
二、注意文章的标题和关键词通常情况下,文章的标题会很好地体现出文章的主旨。
因此,阅读材料的标题是理解主旨大意的重要线索。
在阅读中,要着重理解标题所涉及的关键词,并把握关键词与文章内容的联系。
例如,如果标题是“科技与人文的和谐发展”,那么可以推测文章可能会介绍科技和人文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相互促进的作用。
在阅读材料时,就要特别关注与科技和人文相关的内容,并将其与标题联系起来,从而找到文章的主旨。
三、从文章的结构和段落落脚处寻找线索除了标题和关键词,文章的结构和段落的落脚处也是寻找主旨的重要线索。
在写作过程中,作者一般会通过段落层次和结构来展开观点和论述。
在阅读中,可以注意一下各段落的开头和结尾,尤其是结尾处的总结或归纳部分。
通常来说,作者会在结尾部分通过总结来体现文章的主旨。
同时,还可以通过观察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信息的连贯性。
四、运用排除法进行筛选在解答主旨大意题时,可以运用排除法进行筛选。
首先,将选项逐个与文章内容进行对比,先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
然后,将剩余的选项与文章的主题和重点进行比较,选取符合文章内容和逻辑的选项。
此外,还可以通过分析选项的表达方式和态度倾向来进行筛选。
例如,如果文章中表达了正面观点和积极态度,那么选项中表达相反观点或消极态度的选项可以排除。
五、总结文章的态度和观点在解答主旨大意题时,还要注意总结文章的态度和观点。
通常来说,作者在文章中会通过逻辑推理、事实陈述、举例论证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中考记叙文阅读概括主旨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概括文章主旨一、熟悉考点概括文章主旨,实际上是考查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既包括理解分析文章内涵的能力,又包括概括、提炼、表达的能力。
由于此考点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思维量较大。
因此难度较大,往往得分不高。
不过,只要考生能够掌握其解题规律和方法,还是能够达到“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效果。
在记叙类文章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或写景状物所表达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思想情感,就是文章的主旨。
二、考查方式:(分为直接或间接)➢要求直接概括文章的观点(主旨),如“读完全文,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题。
”➢考查对体现主旨的关键句子的理解,实际上是间接概括主旨。
如:“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再把这把土扔了,就等于扔掉了我的整个人生’的深刻含义。
”➢通过考查对题目内涵的理解来考查对主旨的理解。
如:“作者为什么用‘痴心石’作为文章的题目?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根据阅读感受谈启示(体会、看法)的题。
如:×××的事迹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选择一点,结合本文内容或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三、方法指导(重点内容)⒈从文章的题目入手。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题目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可以捕捉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倾向,捕捉到作者的写作意图。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题目形象地暗示了中心。
⒉从文章的结构入手(开头、中间、结尾)。
有的文章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开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我赞美白杨树。
”直抒胸臆,直击中心,读这样的开头便可把握文章主旨。
有的文章在中间加上承上启下的过渡段,主旨也会体现在其中。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闻一多的说和做》。
⒊从写作背景入手。
因为写作背景往往是文章产生的大环境,它会告诉我们作品产生的根源、作者写作的意图,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主旨。
⒋从关键语句入手。
关键句是一篇文章中凝练地体现中心的语句。
学会抓关键句,是一种很稳妥的解答方法。
一般来说,关键句的位置很灵活:或在篇首,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解题时如能注意到文章开头那个“见山”的句子,就可以发现文章的主旨;或在篇末,结尾点题,卒章显志,而这“点题”或“显志”的内容恰恰跟文章的主旨有关;或在篇中,如过渡句,衔接于上下文之间,使文章脉络清楚,起承上启下作用。
记叙文之中心主旨题

全面出击中考考点:记叙文之中心主旨题Preview of the class如何概括中心思想:※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中心思想的表达形式❖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Step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第一讲已学);Step2:在原文画出与思想情感相关的语句;Step3:运用恰当的词语把内容与人物的思想情感连起来。
任务1:仔细阅读并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概括出来。
剥豆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对”。
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
”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
”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俯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
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
”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小儿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
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
”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
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
”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
我本来有底子。
”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
”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
脸上仍是那如ft泉般清澈的笑容。
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任务1:仔细阅读并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概括出来。
锦囊:中心思想“高发区”1.题目2.开头3.过渡句、段4.结尾5.主人公的语言、心理描写中6.反复出现的部分找中任务2:快速浏览文章,把表现人物心理情感的句子全部画出来,并总结出人物的心理、情感变化。
中考语文记叙文中心思想的概括专题复习

中考语文记叙文中心思想的概括专题复习一、知识点讲解文章中心思想的概括读一篇文章,不仅要掌握主要内容,还要掌握中心思想。
分析中心思想是中考记叙文阅读的最重要任务之一,因为这项内容是中考命题的重点,在历年中考的记叙文阅读试题中占分比例很大,而且命题者一般又都是围绕阅读材料的中心和主旨来设计试题。
所以只有把握了文章中心,才能纲举目张,熟练应对。
因此,阅读得分率的高低取决于能否正确的把握文章的中心。
记叙文的中心是对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的内容概括、提炼,是通过人、事、景物所表现出的,是文章的灵魂。
一般讲,概括中心思想有以下几种方法:1、从分析题目入手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有的文章题目鲜明,扼要地反映了文章的重点,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如《生命的意义》;有的文章以比喻或象征手法命题,如《白杨礼赞》。
阅读时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用心揣摩,分析文章的比喻义或象征义,中心就把握了。
【典型例题解析1】父亲给我上的一堂课【美】拉凡·斯蒂恩我家住在北达科他州莫特市的一个草原小镇上,爸爸在那里开了个小商店,我们称之为“我们自己的五金家具店”,我们七个孩子从小就在店里帮忙。
开始,我们只是做些诸如打扫卫生、把货物摆到货架上、以及包裹材料之类的零活,后来我们就开始接待顾客了。
在这期间,我们逐渐了解到这项工作的意义不仅仅是生存和销售。
在此期间,父亲给我上的一堂课让我永远铭记在心。
那是在圣诞节前,当时我上八年级,只在晚上帮爸爸干活,替爸爸管理玩具部。
这天晚上,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走进商店,身上穿着一件棕褐色的旧衣服,袖口又脏又破。
他的头发乱七八糟,还有一绺头发直直地立在前额上。
他的鞋子磨损得非常厉害,有一只鞋子的鞋带还是断的。
在我看来,这个小男孩非常穷,穷得根本买不起任何东西。
他在玩具部左看右看,不时拿起一两件玩具,然后又仔细地把它们放回原来的位置。
爸爸下楼走到小男孩身边,望着他那微笑着的眼睛以及脸颊上深陷的两个漂亮酒窝,和蔼地问小男孩想买什么。
中考专项训练记叙文 精析标题,体会主旨(知识点+针对训练)

中考专项训练记叙文精析标题,体会主旨(知识点+针对训练)一、知识指要: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总体来说,叙事写景抒怀类文章的标题一般具有深刻的含义,或者隐含有多重的意思。
正确理解这类文章标题的含义或作用,能够帮助于学生领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理清文章思路。
1.标题的含义标题含义一般有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种。
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意义,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如人教版七年级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标题的表层含义是夹竹桃凋谢,深层含义是父亲的去世。
2.标题作用(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比喻义或象征义);(3)确定文章的写作对象,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作为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中心事件、主要内容;(5)贯穿全文的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主旨;(7)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富有哲理,发人深省;(8)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
二、考查方向:1.为什么以此为题。
2.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3.试分析题目的作用,好处、妙处。
4.这个题目有什么含义5.给文章加(换)题目。
三、能力提升:1.标题含义及作用的答题技法技法一:析标题字词。
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或作用。
技法二:析标题修辞。
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修辞手法入手,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来理解标题的含义或作用。
技法三:析内容主旨。
就是从文章的写作内容、作者情感、主题意思入手,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技法四:析背景、线索。
有些文章,我们需要通过了解文章背景或梳理出文章的线索才能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这样的文章,在理解文章标题时可以通过分析文章背景或线索来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2.品味标题精妙之处的解题思路(1)揣摩标题含义先看标题的本义再思考深层含义。
(2)分析标题作用表明写作对象、体现内容、贯穿全文线索、提示情感主旨等。
(3)最后分析其效果准确鲜明、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起阅读兴趣等。
记叙文之主旨情感(2大陷阱:概括角度单一+体会情感片面)-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考试易错题(解析版)

易错点05 记叙文之主旨情感目录01 易错陷阱(2大陷阱)02 举一反三【易错点提醒一】多角度概括文章主旨【易错点提醒二】全方位体会作者感情03 易错题通关(真题+模拟)易错陷阱1:概括文章主旨,角度单一【分析】要从整体上去把握感知,切忌拘泥局限于某一局部,即使是某一片段,段落的分析,也要立足文章整体去思考,在抓住本质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准确的概括。
要通过对文段中的关键词语的解读领会文章的言外之意。
必要时,还要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经历以及联系自身生活体验等方面进行思考。
【避坑技巧】1. 从文章标题入手。
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旨,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2. 从分析一些关键语句入手。
有的文章在开头或结尾会有一些暗示或点明文章主旨的关键语句,这些语句常是议论句或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
3. 从概括内容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有些文章的主旨隐含在人物、事件中,要作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
4. 从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入手。
有的文章在分析文章的主旨时,还需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间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活动的,这样才能更准确地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探究主旨。
易错陷阱2:体会作者情感,片面不全【分析】“言为心声”。
作者无论是写人、状物,还是叙事,都具有一定的写作目的,或褒扬、或批评、或肯定、或揭露,总之,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定会在文中体现出来。
【避坑技巧】1、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
2、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时甚至直接用抒情、议论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感情。
因而,抓住了文章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感情来。
3、依据含义深刻的语句、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考点三:主题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考点三:主题一、常见考题方式:1.找出体现主题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3.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4.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5.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二、解题思路1.抓文章标题、开头和结尾。
有的标题有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等。
有的开篇点明中心,有的篇末深化中心。
2.抓关键句、议论句、抒情句(段)。
揭示作者的感情、观点,有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
(结构相似、内容相近、反复出现的句子。
)3.抓人物十事件。
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命运的变化。
4.了解文章背景。
理清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掌握写作意图。
三、答题模板本文通过对……的记叙(描写、介绍),表现(赞美、歌颂、揭露、鞭达、讽刺、说明、揭示、反映)了……,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①写人:表现了……精神;②写事:揭示了……道理;③写景状物:抒发了……感情;④游记:表达了……感情;⑤童话寓言:揭示了……道理。
)四、多个主题探究1.表明自己的观点,即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2.通过文章讲述的故事或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答题模板:人物一+相关事件=主题思想一;人物二+相关事件=主题思想二;有几类人物就会有几个主题,概括主题,要围绕相关人物概括事件。
五、散文小说常见主旨(3 好 1 不好)常见主旨一:过去好●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家乡的怀念●对传统习俗的怀念●对传统农耕生活的怀念●坚守传统精神●对现代人心灵的缺失的惆怅●对现代人美好生活环境缺失的惆怅常见主旨二:国家好●对社会快速发展变化的感慨●对现代某类人的赞颂●作者的爱国豪情壮志常见主旨三普通百姓好●对某种品质的赞美●考人物品质常见主旨四:外国人民过得都不怎么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揭示在 XX 环境下,普通百姓的 XX 生活状态●表达对他们的同情/歌颂(反抗的人)例题一目光里的松阳彭彭程①按节下松阳,清江响铙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出击中考考点:记叙文之中心主旨题
Preview of the class
如何概括中心思想:
※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中心思想的表达形式
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Step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第一讲已学);
Step2:在原文画出与思想情感相关的语句;
Step3:运用恰当的词语把内容与人物的思想情感连起来。
任务1:仔细阅读并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概括出来。
剥豆
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
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
”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
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
”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俯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
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
”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小儿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
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
”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
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
”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
我本来有底子。
”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
”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
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任务1:仔细阅读并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概括出来。
锦囊:中心思想“高发区”
1.题目
2.开头
3.过渡句、段
4.结尾
5.主人公的语言、心理描写中
6.反复出现的部分找中
任务2:快速浏览文章,把表现人物心理情感的句子全部画出来,并总结出人物的心理、情感变化。
任务3:请概括本文的主旨。
中心思想的表达形式
概括主要内容常用的形式有:
“描述了......”
“刻画了......”
“通过......” 等等
概括思想意义常用的形式有:
“表现了......”
“说明了......”
“表达了......”
“歌颂了......”
“赞扬了......”
“揭露了......”
“鞭挞了......” 等等
任务3:请概括本文的主旨。
任务4:本文的主旨可从多角度去领悟,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不超过20字)。
答:本文告诉我们:
【本讲知识点总结】
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Step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第一讲已学);
Step2:在原文画出与思想情感相关的语句;
Step3:运用恰当的词语把内容与人物的思想情感连起来。
答题公式:
本文记叙了… + 表现了(赞扬了)…特点/品质/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