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傣族孔雀舞的风格特征
谈傣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和文化阐释

谈傣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和文化阐释/h1 ----本站首页免费课件免费试题整册教案教育资讯计划总结英语角幼儿教育文书写作海量教案免费论文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教学论文经济论文理工论文管理论文法律论文行政论文艺术论文医学论文文史论文农科论文英语论文课程改革教育法规教育管理家长频道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艺术论文舞蹈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谈傣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和文化阐释傣族长期生活在丰衣足食的安定环境之中,故而人们具有清新、雅致、平和、善良的民族心理。
一千多年前,小乘佛教传入,成为傣族的全民信仰,对傣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都有着深刻而巨大的影响。
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的“普度众生”不同,只主张“自我解脱、自我拯救、积善行、修来世,最终达到涅盘”。
因此,它的舞蹈风格不似大乘佛教那样雄阔、壮美,有救众人于水火的气势,而是比较柔婉、秀美,与秀丽的山水风光融为一体。
如“蜡条舞”,这是一种由女子表演的仪式性舞蹈,舞者两手各托一支燃烛,在鼓、钹等乐器的伴奏声中起舞。
主要动作是两手向内或向外划圆旋绕,或半蹲,或跪下,形成各种“三道弯”的舞姿,十分柔美。
有时做缓步流动,烛光随着舞姿的变化而摇曳,营造出端庄、典雅、安静、祥和、虔诚、神秘的气氛。
烟烛在佛教中喻意光明,因此舞蹈带有祈福、祝愿的含义,希望通过这种舞蹈仪式求得佛祖保佑,使自身能够在光明中超脱、升华。
又如广为流传的孔雀舞,也是按佛经中孔雀明王的故事改编的。
舞者身穿白衣,头戴璎珞,手执莲花,乘金孔雀传经,这些白衣、莲花、金孔雀都是佛祖降福的吉祥之物,是民族审美心理的写照。
再如狮舞、象舞等都源于佛经,且都形成了固定的表演程式。
这种“佛在舞中”的现象也是傣族舞蹈风格的一大特征。
二、水文化特征及亚热带风情(一)傣族民间舞蹈的亚热带风情的成因傣族多居住在群山环抱的河谷平坝地区,这里土地肥沃,山川秀丽,四季常青。
从舞剧《孔雀》浅析傣族舞的艺术特点

从舞剧《孔雀》浅析傣族舞的艺术特点舞蹈学院教育班张新前言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前一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
傣族地区山川秀丽,资源丰富,森林茂密,被称为“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河谷地区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宜于农作物种植和经济作物栽培。
鉴于历史地理原因而诞生的傣族舞是傣族人民最喜爱的舞蹈,流行于整个傣族地区,以瑞丽县和耿马县孟定的孔雀舞为代表。
傣族舞蹈蕴藏着神秘而浓厚的民族氛围,有极高的文化品位和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极尽东方韵致。
傣族舞蹈中透出山川秀美、人文毓秀的夺目光彩,充满着平和、恬静、隽永、含蓄的风格,朴实自然毫无雕凿之感。
孔雀舞是傣族舞中最负盛名的传统表演性舞。
蹈舞剧《孔雀》是“孔雀公主”杨丽萍的收官之作,它以春夏秋冬的时间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篇章。
从《孔雀》中我感受到了傣族舞特有的内涵。
一、淳朴的民族,自然的舞蹈《孔雀》是以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的,这与傣族民间舞的性质息息相关。
民间舞来自于民间,是劳动人民在劳作过程中不断演绎出来的舞蹈。
因此舞剧《孔雀》的这根时间轴不仅与它想表现的人物感情升华有关,与傣族舞自身的群众性也有关系。
傣族历来是个勤劳刻苦的民族,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遵循着春夏秋冬的自然规律勤恳劳作。
因而在傣族舞的表现过程中其自然性、民族性不能忘。
傣族舞是一种表现自然之美的舞蹈。
傣族舞的自然之美不仅体现在准确时间性上,傣族舞中动植物的运用也是其自然之美的绝佳例证。
《孔雀》中的动植物意象有孔雀、乌鸦、树以及树根等。
其中孔雀是大家众所周知的傣族舞中的景点意象。
由于气候及自然条件关系,傣族地区孔雀较多傣族人民很早就有饲养孔雀的习惯。
傣族人民认为孔雀美丽、善良、智慧,是吉祥的象征,对它怀有崇敬的感情。
傣族群众常把孔雀作为自己民族精神的象征,并以跳孔雀舞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歌颂美好的生活。
孔雀舞风格轻盈灵秀,情感表达细腻,舞姿婀娜优美。
浅谈傣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浅谈傣族舞蹈的风格特征作者:杨梓涵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7年第12期一、傣族舞蹈的起源和发展傣族舞蹈是傣族人民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傣族舞蹈的形成与傣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有着很大的关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傣族舞蹈也得到发展,并被很多人所熟知,我们大多数人提到孔雀舞就知道是傣族的,提到泼水节就想到云南的西双版纳,傣族舞蹈已经跨越地域的限制得到广泛的传播。
(一)傣族舞蹈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傣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古老民族,也是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傣族的舞蹈历史悠久,同时和其他舞蹈一样,也是生活中逐渐总结出来的优秀艺术。
傣族舞蹈分为娱乐性和祭祀性两大类,所以傣族舞蹈的发展受宗教信仰和生产生活多方面因素影响。
(二)傣族舞蹈的发展现状1、傣族舞蹈的种类傣族舞蹈是所有傣族人民创作出来的舞蹈的总称,傣族舞蹈还分为多种种类,各种舞蹈形式也各具特点。
傣族舞蹈按照功能划分分为祭祀性、自娱性和表演性三大类。
(1)祭祀性人类早期社会都经过自然崇拜,祭祀在人类社会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傣族的许多舞蹈形式和祭祀有着密切的关系。
狮子舞就是傣族人民在送葬時的一种仪式性表演,是一种祭祀行为。
傣族还有一种舞蹈叫做“祭祀鼓舞”,从名字来看就知道是一种祭祀时用的舞蹈。
祭祀鼓舞的主角是男女舞狮,在舞蹈时男巫手持带环的铁圈,女巫手持着羊皮单面鼓,这是他们的法器,也是舞蹈伴奏的乐器。
(2)自娱性自娱性舞蹈就是傣族居民在生活中经常跳的舞蹈,我国的少数民族大多能歌善舞,特别是傣族这个既热情又优雅的民族,更喜欢舞蹈。
自娱性舞蹈有许多钟,其中代表性的两种当属“象脚鼓舞”和“嘎光”,这是两种古老的傣族舞蹈,也是傣族居民古老的娱乐方式。
(3)表演性表演性的舞蹈是我们最为熟知的舞蹈,比如孔雀舞,大象舞,蝴蝶舞等等。
其中我们最为熟知的是孔雀舞,孔雀舞是典型的表演性舞蹈,孔雀舞被傣族大师改编后逐渐搬上银幕,受到不同民族观众的一致好评。
孔雀舞不是单一的舞蹈形式,每一位舞者对孔雀舞的理解不同,以至于出现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每种舞蹈都体现了傣族文化中孔雀的重要性,也都是为了表演而进行的丰富和创新。
孔雀舞的介绍

孔雀舞的介绍
孔雀舞是一种典型的中国民族舞蹈,也是世界上独具魅力的舞蹈艺术形式之一。
孔雀舞起源于中国古代文化传统,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如傣族、傈僳族等)中常见的舞蹈表演节目。
它以孔雀的形态和动作为基础,通过舞者的优美动作展示孔雀羽翎的张扬和华丽。
孔雀舞的主要特点是融合了舞蹈、音乐和服饰等元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舞者们穿着华丽的孔雀装束,将孔雀展翅、摆尾的动作通过舞蹈形式表现出来,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魅力。
孔雀舞不仅在中国受到广泛的欢迎和喜爱,在国际上也备受瞩目。
许多优秀的孔雀舞团经常赴国外演出,以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孔雀舞的舞者通常身姿高挑优雅,带有东方女性的柔美之感,配合精妙的舞蹈动作,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氛围。
总之,孔雀舞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浓厚文化底蕴的舞蹈艺术形式,它通过舞蹈的方式向观众传递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和艺术的表达。
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以作品《傣家姑娘》为例

浅析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摘要:傣族舞蹈是傣族的民间艺术形式,舞蹈展现的是傣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和精神内涵。
傣族舞蹈与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傣族原生态文化特色赋予了傣族民间舞蹈独特的动作特色、表演技巧等,展现出傣族舞蹈独特的风格特点。
《傣家姑娘》是傣族舞蹈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佳作,作品以群舞的形式,展现了傣族姑娘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傣家姑娘》中,主要用跳跃、转动等舞蹈姿态,“三道弯”体态展示了独特、高贵、优雅,刚柔并济的女子形象。
因此本文以《傣家姑娘》为例,探析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关键词:傣族舞蹈;风格特点;《傣家姑娘》傣族是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气候宜人,山川秀丽。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傣族人民能歌善舞,舞蹈种类也十分丰富。
傣族舞蹈,是傣族人民表达感情的一种特色舞蹈。
傣族舞蹈分为自娱性舞蹈、表演性舞蹈、祭祀性舞蹈、武术性舞蹈等类别,大多婀娜多姿、节奏缓慢,也有些轻快明朗。
例如戛光舞、孔雀舞、宫廷舞、象脚鼓舞等。
这些舞蹈在舞蹈审美上有一定的差别,但是舞蹈风格却有着共同点。
而随着人民将传统民族舞蹈搬上舞台,表演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
人们对民族舞蹈的欣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动作和音乐,而是通过深层次的风格表现层面理解傣族民族舞蹈。
因此,在编创傣族传统舞蹈时,舞蹈的创新不仅仅要在形式内容上创新,也需要关注舞蹈动作及组合背后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从而在风格上更加凸显傣族舞蹈的特征,而且从文化情感角度对其舞蹈动作及姿态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发扬傣族舞蹈,提升傣族舞蹈的文化价值。
一、傣族舞蹈的由来(一)傣族舞蹈渊源傣族历史悠久,在发掘的史籍中,傣族早在公元前 1 世纪就已经存在,傣族原始居民被称为“滇越”。
傣语是他们的通用语言,不仅仅傣族地区的人在使用,泰国,缅甸,老挝等西南地区的国家也都有族人用傣语,彼此之间有共同的族属渊源。
在《后汉书·和帝本纪》中将傣族居民称为“掸”,也是“傣掸”这一名称的由来。
孔雀舞

孔雀舞
孔雀舞简介:
是我国傣族民间舞中最负盛名的传统表演性舞蹈,流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瑞丽、潞西及西双版纳、孟定、孟达、景谷、沧源等傣族聚居区,其中以云南西部瑞丽市的孔雀舞(傣语为"嘎洛勇")最具代表性,相传一千多年前傣族领袖召麻栗杰数模仿孔雀的优美姿态而学舞,后经历代民间艺人加工成型,流传下来,形成孔雀舞。
孔雀舞特点:
孔雀舞风格轻盈灵秀,情感表达细腻,舞姿婀娜优美,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它不只在重要热闹的民族节庆中单独表演,也常常融合在集体舞"嘎光"中。
孔雀舞具有维系民族团结的意义,其代表性使它成为傣族最有文化认同感的舞蹈。
孔雀舞表演形式:
孔雀舞没有音乐旋律的伴奏。
伴奏乐器虽然仅有象脚鼓、锣、钹等打击乐,但并不显得单调。
象脚鼓的鼓点异常丰富,音响变化万千,表演者一般都要选一位很好的鼓手伴奏。
这样,才能打出丰富多彩、激动人心的鼓点。
同时能随着表演者的舞蹈动作和情绪的变化而灵活、巧妙地变换鼓点。
木架上按大小顺序排列的锣虽然只打着单一的节奏,但也能随着表演者的舞蹈动作的节奏,但也随着表演的情绪和舞蹈动作的变化而有轻、重、快、慢之分。
钹的打法也如此。
策划、活动文案、活动攻略图文并茂,应有尽有!一网打尽!。
分析傣族舞蹈中孔雀形象的艺术表现特征初探

(二)孔雀形象舞图..................................................4
四、孔雀在舞台上的艺术表现..........................................5
关键词:傣族舞 孔雀形象 表现形式
一、傣族舞蹈概述
(一)傣族舞蹈种类
据统计,目前傣族拥有二三十种民间舞蹈艺术,根据差异化的表演目的,傣族民间舞蹈艺术可以分为自娱性舞蹈、表演性舞蹈、祭祀性舞蹈三大类。首先,傣族民间舞蹈中自娱自乐性质的舞蹈以“嘎光”和“象脚鼓舞最具代表性。“嘎光”舞蹈也称为是跳鼓舞,是指在逢年过节期间,人们在传统乐器的伴奏下,围在一起进行舞蹈表演活动。[ 吕晴,《一代孔雀舞王——毛相》[M],大理: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版,78页.]这种舞蹈的艺术性和技巧性比较低,但却营造出欢快、愉悦的情境氛围,契合人们消遣娱乐的需要。“象脚鼓舞”采用了大、中、小三种象脚鼓乐器,可以是一边打击乐器,一边舞蹈;也可以是在乐器的伴奏下,双人对舞甚至是集体表演等。其动作随意,自由发挥,也具有明显的自娱自乐的性质。其次,傣族民间舞蹈中还有蝴蝶舞、孔雀舞、大象舞等,而孔雀舞则最具代表性。舞者大都披着精美的孔雀道具,在传统乐器的伴奏下,表演固定化、模式化的动作技巧和舞姿形态,传达出孔雀行为动作的视觉美感和情感意蕴。除此之外,傣族群众也经常表演跳龙舞、祭祀鼓舞等民间舞蹈艺术。女性舞者拿着羊皮鼓,男性舞者手持铁圈,一边跳舞,一边击鼓,而其它群众则附和着节奏和韵律,进行舞蹈表演活动。这些舞蹈大都没有固定的动作技巧和套路队形,人们可以随性而舞,自由发挥,充分展现了对于神灵的崇拜与敬畏心理。
傣族舞蹈概述及风格特征

傣族舞蹈概述及风格特征傣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部,集中聚集在著名的“歌舞之乡”——云南,作为五十六个民族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傣族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艺术形式,其中傣族舞蹈更是因其特有的艺术风格而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喜爱。
因傣族特殊的生活地域条件,傣族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当中经常与一些动物、植物为伴,这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就形成了很多以动植物为原型或者特点的舞蹈,例如傣族孔雀舞、鱼舞、象舞、竹竿舞等等。
傣族舞蹈种类内容繁多,形式众多,语汇丰富,风格独异,是傣族传统艺术璀璨夺目的结晶,它形象地再现了傣民族的社会风貌和风土人情。
傣族双人舞蹈《藤枝叶》,运用优美的动作,通过模仿藤与叶的关系,来表达傣族人民心中人与人的关系,其体态优美,律动特征突出,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讨论和研究傣族舞蹈“藤枝叶”当中的体态律动特征,发现民族民间舞蹈中的审美因素,将其中所蕴含的各种美展现出来,并运用于相关教学和研究中,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傣族舞蹈概述不同的民族和地区有着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也就产生了不一样的民族舞蹈,每个民族舞蹈都受各自民族的生活方式习惯、宗教信仰、传统的历史、以及他们的民族性格影响,同时还受地理地势环境、气候环境、自然环境的影响,产生出具有显著风格特色又有明显差异性的民间舞。
傣族在我国56个少数民族中,是一个比较有名和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它有着丰富多彩的歌唱舞蹈艺术。
傣族舞蹈是傣族人民自己通过本民族的地域特点,在劳动和平时生活活动中舞蹈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和创新,从而形成了少数民族中比较独特的一个舞种。
傣族舞蹈流传于民间也产生于民间,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是广大傣族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舞蹈。
同时,因为我国云南等西南地区的地域和自然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的速度不一样,使这个地域的舞蹈风格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的特色。
过去的云南等中国西南地区,自然环境相对恶劣,且人们大多以群居生活为主,所以傣族舞蹈就显得欢快、热闹、喜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傣族孔雀舞的风格特征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在多个方面均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同时国内人民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较大的进步。
舞蹈作为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活动之一,对于我国国民精神文明的进步有着较大的作用。
傣族孔雀舞是我国傣族人民最喜爱的舞蹈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傣族人民幸福、吉祥、善良、美丽的象征。
文章从傣族孔雀舞的起源分析入手,分许了傣族孔雀舞的风格特征,并对傣族孔雀舞的发展趋势及深远的影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傣族;孔雀舞;风格特征;影响分析Abstractin the new century, China's economy has achieved rapid development in many aspects.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n China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Dance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activities of the spirit of the modern civilization, has a great effect on our national spiritual civilization progress. The peacock dance is one of our favorite dance of the Dai people, is also China's Dai People's happiness, good luck, good, beautiful symbol.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origin of Dai Peacock dance, Xu Dai Peacock dance styl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Dai Peacock Dance and far-reaching influence are analyzed in detail.Key words: Dai; peacock dance; style; impact analysis目录第一章傣族孔雀舞的起源 (3)(一)认识孔雀舞 (3)(二)孔雀舞的传说 (3)第二章孔雀舞的风格特征 (4)(一)快轻且稳的动律特征 (4)(二)优雅轻盈的形态特征 (5)(三)刚柔并济的动作特征 (6)(四)淡雅美优观的服装特征 (6)第三章孔雀舞的发展趋势和深远影响 (7)(一)孔雀舞的发展趋势 (7)(二)孔雀舞的深远影响 (7)结束语 (8)参考文献 (8)致谢 (10)第一章傣族孔雀舞的起源(一)认识孔雀舞孔雀舞是我国傣族人民代表性的舞蹈,拥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我国对于傣族孔雀舞的最早的记载源于新唐书一书,那时孔雀舞被称作孔雀桃台,这是我国对傣族孔雀舞的最早的记载。
同时,缅甸内部的孔雀舞与我国傣族孔雀舞在跳法等方面较为相近。
此外,在我国傣族民族的相关记载中,记录了古代傣族人民在进行拜佛、迎佛及过新年时均必须跳孔雀舞来表达人民对于来年家庭幸福、国家昌盛的祈福。
现阶段,对于傣族孔雀舞的具体的起源,仍然众说纷纭,其中云南大学的杨德建教授指出,傣族孔雀舞的形成与云南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
云南傣族地区的整体的生活较为平和,气候非常适宜,孔雀数量较多,而且孔雀的整体的非常美丽,尤其在其开屏时,全身的姿态非常优美,其认为这时孔雀舞最初的形态。
(二)孔雀舞的传说现阶段对于孔雀舞的传说仍旧较多,但是按照不同的传说的来源,孔雀舞的传说可以分为三类,分别为:神话传说、宗教信仰两大类。
现将其分述如下:1.孔雀舞的神话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云南地区的某一个森林内部居住着一群非常可爱、快乐并且能歌善舞的孔雀精灵,每当这群精灵开始翩翩起舞时,整个森林就开始欢乐起来。
但是,在某一天森林里面来了一个恶魔,并且占领了整个森林,并将美林的孔雀精灵公主作为他的王后。
孔雀精灵公主装作高兴的在孔雀的王国内与这个恶魔成婚,她一边给这个恶魔引路、一边飞舞,将这个恶魔带到了这个森林内部的泥潭,恶魔随之被整个泥潭吞没了,整个森林又恢复了往日的欢声笑语。
傣家人将傣寨比喻成森林,而孔雀公主则是善良勇敢的化身,她以智慧消来了恶魔,拯救了整个森林,也就是拯救了整个傣族人民,会给整个傣族人民带来好运气。
2.宗教信仰早在一百多年前,小乘佛教逐渐的传入到我国境内,其首先传入的地区就是现在的我国傣族的地区,小乘佛教对于傣族的人文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中对于傣族的舞蹈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尤其是孔雀成为佛祖身边的一种神鸟之后,傣族人民对于孔雀更加的喜爱。
傣家男子头上的头巾把尾部系成扇形展开,据说那是孔雀开屏的象征。
第二章孔雀舞的风格特征(一)刚柔并济的动作特征傣族孔雀舞的动作特征是非常轻快的,并且在轻快的同时蕴含有较为稳健的特点。
其具体的轻快稳健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傣族孔雀舞在表演时强调膝盖部位柔韧起伏,在傣族孔雀舞各个动作变化时,舞蹈者的膝盖部位一直保持有带有韧性的起伏。
这种韧性的起伏往往随着舞蹈者内部与外在的情感变化而不断的变化。
其次为傣族孔雀舞舞蹈者通过手指、手腕的刚柔的结合,通过手腕与手指的相关动作表现出来,整个动作给人一种非常刚韧的内在感觉,同时随着傣族孔雀舞的优美的旋律,其将孔雀的稳重、善良及温顺的性格全部的表现了出来。
再次,傣族孔雀舞内部的小腿的动作一般均较为快速而轻巧,有力而敏捷,同时在小腿动作的过程中,表演者通过将眼睛与动作的有效配合,将傣族孔雀舞的快轻且稳的动律特征全部的表现了出来。
最后,傣族孔雀舞内部的每一个动作往往是三道弯的形态,这些身体部位不同的三道弯的形态,构建出别具一格的图案,能够将孔雀婀娜的体态有效的表现出来。
(二)优雅轻盈的形态特征傣族孔雀舞整体的舞蹈动作非常轻盈、优美、矫健、朴实,其内部蕴含的感情也非常丰富,当傣族孔雀舞开始时,跳舞者的下身经常呈现出多半蹲或者半蹲的状态,下肢及手臂的各个关键均有一定的弯曲,身体、下肢及手臂共同形成了傣族孔雀舞的三道弯。
其中第一道弯为弯曲的膝部到脚掌,第二道弯为从人体的胯部到膝部,第三道弯为弯曲的上身到人体的胯部。
同时在人体的手臂上也是三道弯,这三道弯分别为:从手臂到手肘、从手肘到手腕及从手腕到指尖。
此外,在腿部也形成了三道弯,这三道弯分别为从胯部到膝部、从膝部到脚跟,从脚跟到脚掌。
傣族孔雀舞的三三道弯非常美丽,这三道弯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傣族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信仰以及当地人民的着装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傣族舞优雅轻盈的形态特征。
(三)快轻且稳的动律特征傣族孔雀舞是我国傣族人民的民族象征,经过近百年的各种民间艺术家的精心创造,傣族孔雀舞在很多方面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同时随着傣族孔雀舞的发展推广,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傣族孔雀舞在进行表演时,对于每一动律有着严格的要求,同时也有着较为规范的步伐与地位图。
傣族孔雀舞所包含的动律特征主要有开屏、蹬枝、晒翅、抖翅、点水等,这些动律在音乐的配合下非常轻盈、稳重,在不同的手型和动作下,拥有着不同的意境与美感,同时这些动律较多为半蹲状态,舞者的双膝在屈伸中弯曲,在其落地时非常轻快且非常稳健,当这种动律表现出来时,给观众一种一个美丽的孔雀在大森林里面散步的感觉,给观众一种轻快、稳健的感觉。
(四)淡雅美优观的服装特征傣族孔雀舞是傣族人民最为熟悉和喜爱的舞蹈,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傣族人民的审美的特征。
起初傣族孔雀舞的表演者主要为男子,主要在广场上表演,他们在表演时一般均头戴盔甲、面具,身上也布满了羽毛状的花纹,腰部扎有彩带,在进行表演时用手挥舞着羽毛,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傣族孔雀舞的形象化。
同时,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傣族孔雀舞在服装特征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笨重的工具逐步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各种较为轻盈的抖肩逐步的进入到傣族孔雀舞表演当中,整体的服饰也表现出淡雅的特征。
第三章孔雀舞的发展趋势和深远影响(一)孔雀舞的发展趋势傣族孔雀舞的创始人刀美兰能以舞蹈形式淋漓尽致的表现雌性孔雀舞的阴柔之美,而以雄性孔雀舞代表人毛相则更多表现出阳性之刚,两者以不同的审美方向且各具特色的将孔雀舞的风格表达的尽善尽美。
<金色的孔雀>刀美兰经典的孔雀舞代表作,集傣族孔雀舞基本语汇和其他舞蹈语汇于一身,更具有文化内涵、古典美、传情意义的孔雀将傣族人民心里所期盼和向往的以及傣族人民美好的心灵自然的刻画和流露出来,使得孔雀舞进入了表演的新时期,升华到另一个高度。
除了刀美兰,从杨丽萍的孔雀舞蹈中,我们可以发现,孔雀舞“本质和内涵不能弃,不断创新是追求”这样的一句话,也就是说,舞蹈亦如人,人性之本是生命之根,积极上进是人生升华所在,这样的生命灵活才能给予孔雀舞更多的魅力。
杨丽萍的很多作品大多来源于傣族文化生活,但通过凝练和提取,又完全不相同于传统的傣族孔雀舞蹈,她努力通过肢体的灵活表现来塑造一种完美的孔雀姿态,进而向观众表达出表演者的激情以及创作者创作的灵性。
(二)孔雀舞的深远影响任何一国的文化都是经过不断变化和演变后,形成今天厚实的文化底蕴,舞蹈文化亦如此,从带有各种时代因素和融入新元素的现代舞蹈文化来看,在很大程度上不论是从创新从思维还是从想法上,与传统舞蹈文化都存在有很大的差别。
刀美兰是舞蹈届具有时代影响力的孔雀舞蹈传承人,她将孔雀舞带入了另一个使人们眼前一新的世界。
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宗教意识逐步淡化出人们的信仰,具有浓厚宗教物象的孔雀舞也必须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打破传统表演者的表演方式来改变自我,大部分孔雀舞的主人为女性,可以通过女性柔软的身躯,唯美的身体曲线和流畅的步伐扮演孔雀,这样能在摆脱祭祀且生硬的舞蹈前提下,更生动更形象的体现孔雀的灵性与妩媚,使得带有宗教意识的孔雀舞,在传播信仰的同时,由民间舞向艺术层次有了过渡与升华。
结束语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将会更大,各种类型的民族舞蹈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迎来更好的发展推广机遇。
整个舞蹈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将会扮演更为重要的作用。
傣族孔雀舞作为我国非常优秀的舞种,其独特的风格,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国伟大劳动人民的结晶,能够在很多方面反映出傣族人民的民俗风情,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傣族人民在精神文明方面的进步。
参考文献[1]周灿,尹卫东,景德萍.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宏傣族孔雀舞的旅游价值及开发[J]. 经济研究导刊,2011,24:183-184.[2]陈孟云. 傣族贝叶文化资源的现代性之路——以傣族舞剧和电影《孔雀公主》为例[J]. 云南社会科学,2011,05:152-154.[3]林飞鹤. 集自然、典型、艺术美于一体从木雕“生命的旋律”等作品的创新谈起[J]. 上海工艺美术,2011,03:74-75.[4]尹卫东. 论少数民族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以德宏傣族孔雀舞艺术为例[J]. 美术大观,2011,11:74-75.[5]杨海晨,王斌,胡小明,沈柳红,赵芳. 想象的共同体:跨境族群仪式性民俗体育的人类学阐释——基于傣族村寨“马鹿舞”的田野调查[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02:52-58.[6]赵芳. 五彩云霞炫京华和谐云南展风采——云南省参加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综述[J]. 今日民族,2006,09:7-14.[7]李延超,饶远. 水与火洗礼中的民族传统体育——傣族体育与彝族体育的比较研究[J]. 体育科学,2006,11:41-48.[8]赵铁春. 与时俱进继往开来——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历史传承与学科定位[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3,Z1:22-30.[9]王峰. 中国青少年艺术大赛第七届“桃李杯”舞蹈比赛综合文化素质测评复习题[J]. 艺境(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3,Z1:70-77. [10]方莎,陈鸣. 浅析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业态的发展——以云南省文化产业发展为例[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11:43-49.[11]郭超. 民族生活土壤的艺术瑰宝——《召树屯》与《智勇的王子希热图》的比较[J]. 内蒙古社会科学,1982,01:56-58+55.[12]谢莲花. 孔雀舞的传承基础与审美合力——以毛相、刀美兰、杨丽萍为例[J].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7,01:92-94.[13]范道桂. 让民族文化血脉代代相传——《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第一卷)读后[J]. 今日民族,2007,06:15-19.[14]赵世林,田婧. 民族文化遗产的客位保护与主位传承——以傣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52-56.[15]聂乾先. 关于构建云南“一族一舞”的情况分析——兼及对“原生态舞蹈”的思考[J]. 民族艺术研究,2010,05:61-68.[16]李晓艳,曾金华. 艺术中的生活舞台化的传承——云南傣族舞蹈舞台化呈现的学术思考[J]. 大众文艺,2015,05:165-166.[17]陈晓霞. 有一位美丽的孔雀公主——记全国政协委员、著名舞蹈家刀美兰[J]. 四川统一战线,1996,12:18-19.[18]岳文. 翩翩孔雀舞柔柔葫芦丝——介绍少数民族乐器葫芦笙、葫芦丝和一首葫芦丝独奏曲[J]. 视听技术,1997,07:158-159.[19]熊黎明. 民族舞蹈艺术舞台展演文本的符号叙事——以《云南映象》为例[J].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2,01:45-49.[20]龚锐. 云南德宏傣族宗教消费世俗化现象考察——以芒市那木寨、瑞丽喊莎村和大等喊村为例[J]. 佛学研究,2004,00:337-343. [21]尹建宏,江东.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原生态情结与时代变革——从杨丽萍的艺术创作说起[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01:85-91. [22]张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实现“双赢”的思考——以云南少数民族歌舞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J]. 新西部(下半月),2009,10:131-133.致谢在导师xxx教授的悉心指导下,终于提交了这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