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练习指导》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一字无二捺 教案
六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指导》教案

六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书法的基本技巧和书写规则。
2. 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 提高学生的书法书写能力和创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书法的基本技巧:笔法、墨法、纸法、砚法。
2. 书法的书写规则:字体结构、章法布局、书写顺序。
3. 书法作品的欣赏与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书法的基本技巧和书写规则的掌握,书法作品的欣赏与评价。
2. 教学难点:书法技巧的运用和书法创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书法的基本技巧、书写规则和作品欣赏评价。
2.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书写,讲解书写技巧。
3. 练习法:学生自主练习书写,教师个别指导。
4. 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交流学习心得。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书法的基本技巧(笔法、墨法、纸法、砚法)讲解与示范。
2. 第二课时:书法的书写规则(字体结构、章法布局、书写顺序)讲解与示范。
3. 第三课时:书法作品的欣赏与评价。
4. 第四课时:学生自主练习书法,教师个别指导。
5. 第五课时:学生书法作品展示与交流。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书法技巧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在书写过程中的笔法、墨法、纸法、砚法的运用是否准确。
2. 评价学生的书法书写规则遵守情况:检查学生的字体结构、章法布局、书写顺序是否规范。
3. 评价学生的书法创作水平:欣赏学生的书法作品,评价其艺术价值和审美水平。
七、教学资源1. 书法教材或指导书籍。
2. 毛笔、墨汁、纸张、砚台等书法用品。
3. 书法作品图片或视频素材。
八、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书法的艺术地位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示范:详细讲解书法的基本技巧和书写规则,并进行示范。
3. 练习与指导:学生自主练习书法,教师个别指导,纠正错误。
4. 欣赏与评价:组织学生欣赏优秀书法作品,评价其艺术价值和审美水平。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练习,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书法活动。
北师大版小学书法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2课 撇与捺》优质课教学设计_0

六年级书法指导练习教案
课题:雁不双飞,捺改作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主笔的唯一性。
2.继续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
3.让学生学会如何处理次笔。
教学难点:
伸展主笔,收缩次笔。
教学过程:
(一)以实例说明,让学生体会主笔唯一性。
1.写“食、谷、娶、迷”,把每个部分都写成伸展的形状。
2.让学生观察,提出觉得不合理的地方。
3.引导学生发现,字中出现不止一个主笔。
4.引导学生思考,该怎样处理。
5.指名回答,哪笔该伸展,哪笔该收缩。
6.在之前写的错误示范旁边,写出正确结构的字。
(二)学生实践。
1.给学生提出要求,一是在练习过程中,要专心,不能分心关注其他事情,二是仔细观察,放慢书写速度,提高书写质量。
2.分发练习纸,学生开始练习,教师巡堂,纠正学生错误坐姿和执笔。
(三)展示学生作业,示范书写。
(四)布置作业:在课后时间完成手上的练习纸。
小学《书法练习指导毛笔字》教案+

小学《书法练习指导毛笔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书法练习指导毛笔字》教材第三章,详细内容为毛笔基本笔画的学习与练习。
主要包括横、竖、撇、捺、折、点等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与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毛笔基本笔画的基本书写方法,提高毛笔字书写能力。
3. 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学习书法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毛笔基本笔画的书写技巧,如横、竖、撇、捺、折、点的运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掌握毛笔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毛笔、墨汁、宣纸、教学PPT、书写示范视频等。
学生准备:毛笔、墨汁、练习本、宣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设定实践情景:邀请学生参加一场书法比赛,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书法比赛需要注意什么吗?2. 新课内容(15分钟)讲解毛笔基本笔画的概念及重要性。
示范讲解横、竖、撇、捺、折、点的书写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以“一”字为例,讲解横的书写方法。
分步骤演示:起笔、行笔、收笔。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自主练习横、竖、撇、捺、折、点等基本笔画。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5. 互动环节(5分钟)学生互相评价,分享书写心得。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书写注意事项。
拓展:介绍书法名家及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书法练习指导毛笔字》2. 内容:毛笔基本笔画:横、竖、撇、捺、折、点书写方法与技巧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练习书写“一”字,要求笔画流畅、结构匀称。
选择一种基本笔画,练习书写5遍,要求姿势正确、书写规范。
2. 答案:“一”字的书写示例。
学生自主选择的笔画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关注学生的书法学习。
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展览,提高审美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毛笔基本笔画的书写技巧。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
六年级上册义务教育书法教学指导教案

第1课疏密相间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书法中疏密相间的结构原则。
2.掌握密而不挤、疏而不散的结字方法,体验汉字疏密变化的美感。
3.通过王義之《以书换鹅》的故事,感悟书法结字变化来源于生活的道理,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审美的能力。
教学分析1.教材编写分析《疏密相间》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课板块包括“要领图解、临习指导、单钩比对、拓展思考、书法家故事”五部分要求学生了解疏密相间的结构原则,学会分析并运用上密下疏、左密右疏等形式书写汉字,做到密而不挤、疏而不散的疏密变化。
2.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学习疏密结构原则,掌握并运用疏密原则书写汉字难点:如何处理书法中的“疏”和“密”,尝试分析并运用。
教具准备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
教学流程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五个米字格,分別在米字格中写一到五个长横。
教师河:随着格子中的横线越来越多,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小结:笔画越少,间距越大,感觉疏朗;笔画越多,间距越小,感觉紧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汉字中的疏密关系。
(板书疏朗、紧密)学习新知1.感知疏密。
(1)课件出示“在、囊”两字。
教师问:比较这两个字,哪个字笔画密,哪个字笔画疏?学生答:“在”字笔画少,疏朗。
“囊”字笔画多,紧密。
教师再问:“囊”字中是所有笔画都密吗?学生交流:上密下疏。
教师小结:在不同的字中,笔画少的字,笔画间要疏朗;笔画多的字,笔画间要紧密。
在同一个字中,笔画多的部分要写得紧密,笔画少的部分要写得疏朗。
硫密相间,巧妙安排。
(板书疏密相间)(2)试一试。
学生临写“在、囊”两字,在写的过程中观察字的疏密变化。
教师评价,表扬临写优秀的学生。
2.深入感知疏密形式。
(1)出示例字“门、团”,请学生谈谈例字中的疏密关系是怎样巧妙安排的。
教师小结:"门、团”上部分笔画多,上收紧下舒展,呈“上密下疏”的疏密形式。
(2)出示例字“动、诵”和“界、夜”,分小组讨论它们的疏密形式又是怎样的。
河北美术版小学六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指导教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河北美术版小学六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指导教案第一单元左中右结构第1课左中右均等【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左中右结构中的字书写时各部件要均等。
2、使学生基本掌握这类结构字的书写要领。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让学生感受部件组合中一些笔画的避让美和均衡美。
【教学重难点】1、掌握左中右结构字的书写方法。
2、处理好范字中的各部件的均衡。
【教学准备】教材、毛笔、砚、墨汁、纸【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主题同学们,放假两个月了,你们在家里有练习书法吗?“三天不练手生,熟能生巧”要学好毛笔字一定要每天坚持练习。
这节课就让我们探究新结构左中右均等。
(教师板书课题:第1课左中右均等)二、认真观察,探究写法(一)教师出示等分长方形。
1、同学们,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三等分,分别用绿、蓝、黄色表示出示。
它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美的感觉呢。
2、下面老师把“街”字移动这个长方形中,请大家认真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请写同桌交流一下。
3、指名说说你的发现?(中间部件要写平正)4、左右两个部件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左右书写时务求均衡)5、整体看上次与我们平时写“街”字有什么不同?(右部靠下)6、教师小结:书写“街”时,中间部件要写平正,左右两个部件务求均衡,形成左、中部靠上,右部靠下的错落之状。
)7、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学生书空练习。
8、学生练写三遍,教师巡视指导,遇到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9、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议,提出书写意见或建议。
(二)学写例字“識(识)”。
1、教师出示例字“識(识)”。
2、学生同桌交流写法。
3、指名汇报写法。
4、教师梳理小结:“識”字形扁正,左中右三部件均等,“言”部五横等距长短不一,“口、日”第一竖与日字第二竖均凸出,左右呼应。
5、教师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学生书空练习。
6、学生练写三遍,教师巡视指导。
7、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议,提出书写意见或建议。
(三)学写例字“熾(炽)”5、教师出示例字“熾(炽)”。
人民美术出版社书法练习与指导六年级上册整册教案

人民美术出版社书法练习与指导六年级上册整册教案人民美术出版社《书法练习与指导》六年级上册书法教案(最新版)六年级第一学期书法教案第一课心字底力字底教学目标:1、学习心字底和力字底的写法,初步掌握书写心字底和力字底每一笔画的运笔方法及两种字底的结构特点,2、学习写以心字和力字为底的合体字,初步掌握这两种字底的合体字的结字规律。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两种字底所涉及到的几种基本笔画、写法、合体字的结构安排。
教学方法:学生观察、体会,教师补充讲解教学流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准备情况二、复习笔画:复习点(左点、右点)、卧钩、横折钩和撇的写法。
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书写,个别学生板演教师扼要讲书写要领。
三、讲授新课(一)心字底出示范字“心字底”,学生观察讨论,并小结。
1、搞清笔顺:点、卧钩、点、点2、观察三个点的不同位置和不同写法3、观察卧钩的形态,将起分为4 部分:斜、平、翘、提4、观察卧钩和三个点的关系(包括位置及笔势承接关系)及整个心字底的外型特点。
5、教师边演示边讲解6、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7、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指正。
8、出示“思”字,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上下两部分关系,尤其是镶嵌关系。
9、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10、根据情况,重点指导。
(二)力字底出示范字“力字底”,学生观察讨论,并小结。
1、搞清笔顺:横折钩,撇2、仔细观察两笔的写法。
3、观察两笔间的关系。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5、根据书写情况,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
6、出示“务”字,引导学生观察上下两部分关系。
7、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8、根据书写情况,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试写其他心字底和力字底的字,体会合体字的结构安排特点。
四、课堂小结1、展示优秀学生作业,请学生板演示范2、全班同学对其进行评价,有则改之,无则加冕。
板书:第一课心字底力字底心力思、怎、志、想务、男、劳、努课时安排:1 课时五、课后小结:。
六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指导》教案

六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指导》教案第一章:书法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书法的基本概念,知道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使学生掌握书法的基本笔画、结构、章法等知识。
3. 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书法的定义与分类2. 书法的基本笔画3. 书法的结构原则4. 书法的章法规则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书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笔画、结构原则、章法规则。
2. 难点:书法的结构原则和章法规则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书法的基本概念、分类、基本笔画、结构原则、章法规则。
2. 示范法:展示书法作品,分析作品的笔画、结构、章法等特点。
3. 练习法:学生动手练习书法,教师指导并及时反馈。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书法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
2. 讲解:讲解书法的基本概念、分类、基本笔画、结构原则、章法规则。
3. 示范:展示书法作品,分析作品的笔画、结构、章法等特点。
4. 练习:学生动手练习书法,教师指导并及时反馈。
第二章:硬笔书法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硬笔书法的基本技巧,提高书写质量。
二、教学内容1. 硬笔书法的基本技巧2. 正确的书写姿势和书写习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硬笔书法的基本技巧,正确的书写姿势和书写习惯。
2. 难点:硬笔书法技巧的运用,提高书写质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硬笔书法的基本技巧、正确的书写姿势和书写习惯。
2. 示范法:展示硬笔书法作品,分析作品中的技巧和特点。
3. 练习法:学生动手练习硬笔书法,教师指导并及时反馈。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硬笔书法的基本技巧,激发学生对硬笔书法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硬笔书法的基本技巧、正确的书写姿势和书写习惯。
3. 示范:展示硬笔书法作品,分析作品中的技巧和特点。
4. 练习:学生动手练习硬笔书法,教师指导并及时反馈。
第六章:软笔书法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软笔书法的基本技巧,提高书写质量。
六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指导》教案

六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书法的基本技巧和书写规则。
2. 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书法书写能力和审美水平。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书法的基本姿势和笔法学习书法的基本姿势(坐姿、握笔姿势),了解书法的笔法(点、横、竖、撇、捺)。
2. 第二课时:硬笔书法的书写规则学习硬笔书法的书写规则,包括字间距、行间距、笔顺等。
3. 第三课时:软笔书法的基本技巧学习软笔书法的基本技巧,包括运笔、转折、提按等。
4. 第四课时:临摹名帖选择适合学生的名帖进行临摹练习,提高学生的书写技巧和审美能力。
5. 第五课时:创作自己的书法作品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书法作品,展示自己的书法水平。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书法的基本技巧、书写规则和名帖的特点。
2. 示范法:教师示范书法书写,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学生通过临摹和创作,提高书法书写能力。
4. 评价法:教师对学生的书法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六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指导》教材。
2. 教具:毛笔、墨汁、宣纸、练习本等。
3. 参考资料:书法名帖、书法作品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掌握书法的基本姿势和笔法。
2. 学生能够遵循硬笔书法的书写规则。
3. 学生能够运用软笔书法的基本技巧。
4. 学生的书法作品具有较高的书写水平和审美价值。
5. 学生对书法艺术有兴趣和热爱。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书法的基本技巧、书写规则和名帖的特点,并进行示范。
3. 临摹练习:学生根据教师讲解和示范,进行临摹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创作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书法创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教师对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书法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一字无二捺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反捺、平捺的写法。
2.学习“一字无二捺”的结字规律。
3.通过学习“书法常识——书法幅式”,提高学生书法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灵活处理含有多个捺画的字,避免出现两个长捺。
三、教学准备
1.课件、笔墨纸砚。
2.笔画捺和反捺的练习纸。
3.“楚、逾”描红、临写作业纸。
4.补写完成作品练习纸:斗方、横幅、扇面各若干张。
四、教学过程
(一)引导观察,初探规律
导入: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诸多书体。
其中颜体、柳体、赵体、欧体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楷书四大家”,这四种书体各有千秋,我们来欣赏一下(出示课件1:四种书体的例字)。
1.捺画变红,体会捺画的特点。
教师:大家仔细观察,这四个字都有一个相同的笔画写得很舒展,你发现了吗?(课件2:捺画变红)指名说。
2.教师:在这四个字中不止一个捺画,只是它们隐藏得比较深,需要你用心去观察才能发现。
(课件3:四个字中的点画变红)指名说。
引导学生总结:这四种书体中都有捺画变点画的现象,其中稍长些的点画我们又称之为反捺。
3.质疑:同学们,书法家们为什么要这样书写呢?我们先来看看,如果捺画不发生变化会是什么样子呢?看到这四个字你有什么感觉?(课件4:“养、逢”出现一字二捺)指名回答。
教师总结:捺画不发生改变,就显得笔画重复、呆板。
所以,历代书法家在遇到一个字中出现两个捺画时,通常只突出一个,另一个捺画形态有所改变,这就是“一字无二捺”,这样处理可以展现书法艺术的
生动性、变化感。
清代书法家黄自元在《间架结构九十二法》中也提出:重捺者须有缩有伸。
指着课件向学生解释有缩有伸,这与我们今天讲的“一字无二捺”是一个意思。
(二)深入观察,总结规律
过渡: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看刚才的发现是否具有普遍性?
1.出示“迷、逾、楚、遂、逢、发”。
教师:你们发现这六个字有没有体现“一字无二捺”的规律呢?(课件5:根据学生回答笔画变红)
“迷”:被包围的“米”部的捺画变为点。
“逾”:被包围部分人字头的捺画变为点,这个点比较长,我们称之为“反捺”。
“楚”:上部的“林”末捺变为点画。
“遂”:被包围部分的捺画变为点。
“逢”:被包围部分的捺画变为反捺。
“發”:为了避免双捺的出现,字头的捺画变成反捺。
2.教师:带上放大镜继续观察这六个字,你又有什么发现呢?(课件6:变化的捺画变红,没变化的捺画变蓝)发生形态变化的捺画有什么规律吗?指名答。
教师总结:改变形态的捺画可写成点或反捺,一般在字的中、上部,保持原来姿态的捺画要写得舒展奔放,一般在字的下部。
(三)习字指导
过渡:掌握了“一字无二捺”的结字规律,下面我们就来练练。
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捺和反捺的写法。
1.复习捺画、反捺的写法。
(1)(课件7)捺画(平捺)。
教师讲解书写要点:斜切入纸,下笔稍轻,笔锋顶起转锋向右下行笔时,渐行渐按,至捺脚处笔锋展开,提锋再按,向水平方向出锋。
起笔要轻,行笔渐行渐按,捺脚处要铺开,状如载重之舟,给人以能承载上面物体重量的感觉。
教师范写,学生左手当纸、右手当笔书空,感受用笔的过程。
学生练习2个,教师巡视,圈画写得好的捺画。
教师强调坐姿(头正、肩平、
臂开、足安)与握笔姿势(指实、掌虚、腕平、管直)。
(2)(课件8)反捺。
讲解要点:露锋起笔,向右下方渐行渐按,至收笔处略顿笔后回锋收笔。
教师范写,学生左手当纸、右手当笔书空,感受用笔的过程。
学生练习2个,教师巡视,圈画写得好的反捺。
2.学写“迷、逾、楚”。
过渡:请大家自己阅读“习字指导”。
(出示课件)
(1)学写“楚”字。
(课件9:楚)
教师:你发现“楚”字的上部怎么样,下部呢?哪个捺画发生了变化?最后一笔是什么捺?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
总结规律:“上收下要放,上捺变为点,斜捺稳重心”。
(课件10:点三下出示规律)
教师范写,边示范边强调:上部“林”字写紧凑,点画不能大,横勾笔断意连,斜捺舒展,保持重心平稳。
学生练习,描红一个临写一个。
教师强调描红盖红不漏红。
教师巡视,圈出写得好的笔画。
评价学生作业,从以下几方面评价:“一字无二捺”做到了吗?上收下放做到了吗?变化后的点画不能长,斜捺舒展重心稳。
再次练习,展评作业。
评价时注意发现优点,特别关注学生的进步情况。
(2)学写“逾”字。
(课件11:逾)
教师:“逾”字如何体现“一字无二捺”的?书写时还要注意什么呢?平捺该如何写呢?学生观察,发现规律。
总结规律:“人字头变反捺,横竖布白均匀,平捺舒展托上部”。
(课件12:点三下出示规律)
教师范写,边写边强调:人字头的捺画变反捺,长度不要太长,稍平。
横竖布白要均匀,走之底的写法与现在不同,多了一点。
平捺舒展托上部。
学生练习,描红一个临写一个。
教师强调描红盖红不漏红。
教师巡视,圈出写得好的笔画。
评价学生作业,引导学生互评,从以下几方面评价:“一字无二捺”做到了
吗?反捺是否过长?平捺是否能托上部?布白是否均匀?
再次练习,展示作业。
评价时注意发现优点,注意细节。
(四)补字完成作品,欣赏书法幅式
过渡:你们面前的书法作品少了一个字,请同学们补上,让它成为一幅完整的作品。
1.学生补写作品。
条幅:景色迷人。
斗方:恩逾慈母。
扇面:楚风汉韵。
2.展示作品,欣赏不同的幅式。
(课件13:斗方)
(1)教师:老师也搜集了几幅书法作品,我们欣赏一下,这是斗方。
斗方是四边周长相等的书法作品。
它既可以裱成轴式,也可以裱成卷式,还可以装在镜框里。
你们谁手里的作品是斗方呢?指名展示作品。
(2)先评价学生的书写,重点评价是否做到“一字无二捺”。
(3)用相同的方法出示横幅和扇面,评价学生补写的作品。
教师:横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尺寸大小不等,一般长与宽的比例为2:1左右。
如果把横幅竖着书写的话,就变成了另一种书法幅式——条幅。
扇面分团扇和折扇两种形式。
团扇书写一般是圆中取方,如写册页。
扇面书写则比较复杂,一般依势取形,由于其形似折扇,上宽下窄,成半圆形辐射状,所以无法每行都写满,一般采用隔行长短错落式。
(4)拓展。
其实书法幅式不止这三种,课后请同学们自己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一下,相信你们会对传统文化更感兴趣。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发现了“一字无二捺”的结字规律,并进行了书写。
古人云:“一字之法,贵在结构,结构有道,则字无不佳。
”我相信只要用心发现汉字的结字规律,并运用到日常书写中,我们也能做到“字无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