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_由_心_生
一种年龄,一种心境,一种领悟的意思

一种年龄,一种心境,一种领悟的意思
一种年龄,一种心境,一种领悟的意思是境由心生,境遇好坏之别不是人生下来的坐标,而是后天修心的结果。
学会接受自己的脆弱和不堪,给自己一点时间、一些期限,你会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生命里最安静的坚强,与其违心赔笑,不如一人安静;与其在意别人的背弃和不善,不如经营自己的尊严和美好。
如果生活是一杯水,那么痛苦就是掉落杯中的灰尘。
没有谁的生活始终充满幸福快乐,总有一些痛苦会折磨我们的心灵。
如果总是不断地去搅和,痛苦就会充满我们的生活。
净,才是治愈伤口的良药,抚慰烦恼的微风。
相由心生PPT课件

知识文化问题的背后是个人的环境、 经历和悟性问题
结束
.
9
OVER
.
10
行由心生
心理学家将懒散的姿势、缓慢的步伐跟对 自己对工作以及对别人的不愉快的感受联 系在一起。
仔细观察会发现,身体的动作是心灵活动 的结果。那些遭受打击、被排斥的人,走 路都拖拖拉拉,完全没有自信心。
.
11
普通人有“普通人”走路的模样,投 射出“我并不怎么以自己为荣”的信 息。
另一种人则表现出超凡的信心,走起 路来比一般人快,象跑。他们的步伐 告诉整个世界:“我要到一个重要的 地方,去做很重要的事情,更重要的 是,我会在15分钟内搞定这件事情。”
.
12
说个故事吧
很久以前,有个君王。这名君王希望拜见 一名高人鬼谷子,但是鬼谷子隐居在深山 里,探访之行不易。有一天,真的被探子找 到了鬼谷子居住的洞穴,君王大喜,立即出 宫上山探访。
“如果我们有着快乐的思想,我们就 会快乐;如果我们有着凄惨的思想, 我们就会凄惨;如果我们有害怕的思 想,我们就会害怕;如果我们有不健 康的思想,我们就会生病。”
因此,谁会“制造快乐”,善于用快乐驱 散烦恼,谁就会拥有健康。
.
5
• 英国大诗人弥尔顿说过:“心,乃是 你活动的天地,在这里你可以把地狱变 成天堂,亦可将天堂变成地狱。 你把周围的人都看作天使——
“屋漏偏逢连阴雨”,指一件不如意的 事也会让我们很长一段时间忧心忡忡, 情绪低落。
.22杜甫《春望》 Nhomakorabea俗语“:感可时怜花之溅人泪必,恨有别可鸟恨惊之心处”
如果你的心态好、心境也不错,你会 发现沙漠为你歌唱,草地为你起舞;
如果你的心态孬、心境也不妙,你会
发现开放的玫瑰在流泪,奔腾的小溪
关于静心的经典句子

1.心清则目明,心静则智生,愿每个人都能守住内心的清静,为心灵寻找一方
净土,在万丈红尘中静以修心,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智慧心过生活。
2.静心是一种境界,是繁华过后的淡泊与宁静。
3.在静心之中,我们可以听到内心的呼唤,感受那份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宁静。
4.静心之下,方能悟出生命的真谛,把握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5.学会静心,让心灵在平静中得到升华,感受生命的美好与宁静。
6.静心,才能远离烦恼,获得内心的宁静。
7.静心享受,享受静心。
静心能让压力的灰尘得以沉淀、洗涤,让压抑的情绪
得到尽情地释放,让匆忙的步调得以舒缓。
静心能让满怀烦恼的心在洗涤之后,晶莹剔透,更能感受无穷无尽洒落在天地之间的爱与宁静。
8.静心悟道,尘世繁华,唯心宁静。
9.境由心生,心静自然凉,烦恼皆由心生,心静即可化解。
10.尘世喧嚣,人心浮躁,当我们面对人生路上的各种诱惑,难免不迷失方向,
迷失自我,这个时候,唯有静心,让心归零,才能找到自己,然后回归自己。
11.平淡看待世间万物,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心静自然明。
12.在繁忙的生活中,学会静心,放松自己,享受生命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13.在浮躁的世界里,学会静心,让内心回归宁静,找到那份不可言喻的美好。
14.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心静如水,无尘无埃。
15.静心观照,烦恼皆空,快乐自来。
懂得欣赏,才能看到风景

懂得欣赏,才能看到风景
在人间烟火中,着岁月而行,履红尘百岁,以生活去成全人生,以情怀去欣赏生活,才能看到许多源于内心的风景。
心由境造,境由心生。
只有懂得欣赏,才能为心中的风景着色,入眼才能看到世界的颜色是五彩缤纷,而不是杂乱无章。
人生路上,美的风景需要一颗美的心灵来创造。
懂得悦纳人生的不完美,懂得欣赏身边的人间烟火,懂得品鉴心中的诗与远方,你才会看到最美的风景。
欣赏是相互的,风景是相对的。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精彩的世界,需要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无限的风景,需要有一颗懂得欣赏的心灵。
看花开花谢,赏云聚云散,如若眼里有花,目光之处都是盛放;如若心中无光,潋滟也会变为荒芜;如若心中有风景,牵着蜗牛去散步,也是一种浪漫;如若眼中无赏,策马扬鞭的驰骋,也是一种颠沛流离。
人生之路辗转,生活之情繁累。
踏着岁月的节奏,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无论是不幸还是有幸,总是相伴而行。
懂得欣赏自己和他人的不同之优,既是一种好心态,更是一种好人品。
心中无是非,眼中才有风景。
懂得欣赏,才能在自己的世界里看懂生活的迷离;懂得欣赏,心才能清明,眼中才会看到心中最美的风景。
相由心生 境随心转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师德师风讲话稿你心里装着什么,你就会与什么结缘命由心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由此可见,有什么样的心就有什么样的相,就结什么样的缘。
心里装着善良,装着宽容,装着真诚,装着感恩,你的生命就充满了阳光。
无论遇到任何矛盾,都会首先查找自身的不足加以修正,他人的一切不好,都会在你博大的胸怀中消释。
心里装着他人,你就会凡事先想想别人的感受,就不会一事当先先替自己打算,而是让别人也感到温暖。
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关心别人,别人也就想着你,最终,你得到的甚至比你关心别人的付出还要多,可谓:“无私为大私”。
心里装着天地,你就会溶入洪宇之中,人世间的是是非非、争争斗斗、功名利禄、升降荣辱,一切的一切,都不会遮住你的慧眼。
你就会悠然自得,在道法自然中宁静致远,在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中任逍遥,感受生命的美好。
相反,心里装着仇恨的种子,它就会在你的生命中生根发芽开花,其结果,骂人先脏了自己的嘴,打人先疼了自己的手,仇恨者先被自己仇恨,最先伤害的是自己。
心里装着嫉妒,装着算计,装着贪婪,你就走不出狭隘、猥琐、自私的影,在自以为是的小圈子里怨天尤人,你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少,最后作茧自缚成为孤家寡人。
心里装的欲望越多,你的生命就会在虚空的物质世界里疲于奔命。
当这些东西渐次踏来,你欲壑难平的追逐,甚至让你在精神世界里迷失。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到头来撒手人寰,最终只好带着愧疚和遗憾空空的庸碌而去。
想起一个故事。
苏东坡与佛印法师是朋友,两人往来甚密,谈玄论道。
有一次,东坡到金山寺与佛印法师一起坐禅。
坐了一个时辰,东坡觉得身心通畅,内外舒泰,便忍不住问佛印:“禅师,你看我坐禅的样子如何?”法师看了一下东坡,点头赞道:“像一尊佛。
”东坡一听非常高兴。
佛印法师随口也问东坡:“你看我的坐姿如何?”苏东坡揶揄地说:“嘿嘿,像一堆牛粪!”。
法师听了,并不动气,只是置之一笑。
苏东坡自以为占了便宜很是得意,回家后高兴地将此事告诉苏小妹,想炫耀一番。
心理提升的四种境界:境、镜、静、净

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我们看到和感受到的往往是身体和知识、能力的成长,却很难感受到内在生命的成长。
一个人随着身体分娩出母亲的子宫,心理上也开始了一个诞生的过程,我们称之为一个人的内在生命的成长内在生命的成长和发展过程,有四种境界,我总结为:境、镜、静和净四个阶段。
而这四个阶段和心理提升与禅修追求的过程有异曲同工之处,非常相似。
但是一个人能到达哪种境界,取决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生活经历和内在智慧的发展层次。
境的阶段,犹如活在梦中,受着命运之手的牵制。
镜的阶段,开始学会自我反思,能够找到一种【存在感】的感觉。
静的阶段,会由衷地体验到一种生命的自由和喜悦。
而到了净的阶段,那是一种合一无二的境界,没有分别,没有对错,没有好坏的境界。
第一个境界,是【境】的境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环境】,这个阶段相当于人类的梦中阶段。
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境由心生。
如果按照我们学过的辨证唯物主义,那这句话纯粹是唯心。
但是多年的心理治疗经验越来越让我看到一个事实:一个人的性格如何制造了自己的困难,一个人的心态如何造成了他今日所处的环境。
我的一个朋友在婚姻的困境中苦苦挣扎,自我折磨,亲朋好友的开导都无法改变她的偏执,所有的人都看得清楚明白,她这样下去只能越来越受伤。
多次交谈无效之后我发出喟叹:看你就像活在自己的梦里一样……她却一脸的迷茫:“你为什么这么说?”她活在自己的性格制造的悲剧关系中,犹如梦魇yǎn一般。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应该更通俗,更容易理解。
性格就是心,而命运就是我们所说的出生家庭,成长环境。
多数人遇到困境时,只知道一个办法:和外在环境死磕,纠缠,却没办法理解一切的困难源于内心。
心能包容万物,亦能制造自我的困境,当然更能化解困境。
只知道改变环境,却不改变自己,就和一个人生活在梦中差不多。
当你能明白境由心生时,才是真正的梦醒时分。
在心理咨询中,来访者大多认为心理疾病是环境造成的、是别人造成的。
于是在咨询中,用了很长的时间在谈环境和家庭对自己的影响,谈谈别人如何对待自己,往往停留在【困境】中。
佛禅意境句子

佛禅意境句子以下为有佛禅意境句子,希望能帮助到你。
1.万法归宗,唯心是佛。
2.禅心静处,花开见佛。
3.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4.禅不离坐,境由心生。
5.心如松,身似竹,意如明镜,常存寂寥。
6.心中无物,何处惹尘埃。
7.一念清净如秋月,万缘皆空若虚空。
8.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9.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10.众生平等,本性清净。
11.心若无念,便是菩提。
12.心中有佛,即使在苦难中也能保持平和。
13.佛说:不要让过去的痛苦,未来的恐惧,和今天的忙碌,毁掉了你的今天。
14.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15.禅定之道,直指人心,是人类自我觉醒的最高境界。
16.佛说:一切经验都是过眼云烟,不要执着于它们。
17.生命,如同一场梦幻,唯有觉悟,才能获得真正意义。
18.身处红尘中,多一份心灵的宁静,便多一份幸福。
19.心中有爱,便有了禅意。
20.禅宗所说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即是让人们直接领悟佛性,而非依赖经典和言语。
21.禅宗所追求的是内心平静、自我觉醒、智慧增长和解脱。
22.佛教中的“般若波罗蜜”即是指智慧之海,通过禅修可以达到般若境界。
23.禅宗中的“一味”即是指专注和专一,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禅意境界。
24.禅宗所关注的是人性的觉醒和超越,而非物质的追求和积累。
25.禅宗所倡导的是无欲、无执、无我,让人们摆脱生命中的束缚和烦恼。
26.禅修可以让人们清晰地认识自我,了解生命的真谛,获得内心的平静。
27.佛法的本质是体验,不是信仰,只有自己亲身经历,才能真正领悟佛法。
28.禅修是一种智慧的修行方式,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获得舒缓和放松,还能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和生命的意义。
29.漫长的人生旅途中,禅修是人们寻找平静和幸福的一种方式。
30.禅修可以让人们疏解内心的紧张和压力,享受生命的美好和深度。
境由心生,有容乃大

境由心生,有容乃大“心中若是有天堂,便置身地狱也是天堂;心中若是有地狱,便置身天堂也是地狱”,佛家如是说。
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在岳麓山山腰的麓山寺有幸聆听了来自台湾佛法山的星云大师的一次讲经,我从来都不屑于信奉一个要日日礼拜佛陀的宗教,然而当我静静地坐在那儿,当这位比我祖父还要年长的高僧声如洪钟地开坛讲法的时候,我的内心分明能感受到“一团和气”,我的耳际也升腾起“一股和风”。
他字字珠玑,慈眉善目,我从他的言谈举止中读到了他有着一颗“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包容之心。
也是直到那时我才领会了湖南省浏阳市教育局为何会要求浏阳所有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必读《包容的智慧》这本书的道理。
这本《包容的智慧》是星云大师和凤凰卫视的刘长乐先生二位大师关于人生哲学与处世原则对话的智慧结晶,它向我们传递了两位作者对人生的理解和探索,是一本关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智慧之书,对我今后的行为和思维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这种思维方式对我们处理各种关系是有启发的,从中亦能给我们揭示出人生的真谛。
读后使我感慨良多。
在这本书中,一直贯穿着一个理念,就是包容。
读这本书不同于读那些泛泛而谈空谈包容的文章、名言警句。
打开书卷,这种访谈式的对话使人倍感亲切,字里行间的娓娓道来让人在不经意中收获感悟,领悟包容的含义,以及包容的力量。
看着、悟着,犹如温暖的春风习习扑面、智慧的清泉款款入心,心灵受到了一次彻底的洗涤,恍然大悟间我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包容的智慧是什么?不就是包容吗?对,智慧就是包容!“心胸有多大,事业有多大;包容有多少,拥有就有多少。
”这是《包容的智慧》这本书中使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
这本由台湾佛教圣地、佛光山的开山鼻祖星云大师和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先生合著的《包容的智慧》一书已然使我爱不释手,我从书中读懂了:在当今社会、现实工作中,不要在名利场中争夺不休,该放下时得放下;要想对世界了解得更多,洞察真相,就需要空出自己的心来;做人要学会吃亏、包容,常以慈悲之心待人,对于所拥有的一切,能知足、感恩;以一切随缘的态度来实现理想,一切困境自可迎刃而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境由心生
“道者,方向也,昂首挺胸怎么走路,这个是所谓道。
”
宋卫平董事长
世界上所有好的企业,所有在战争年代最后能够获得胜利的团队,都有一个共同特征,一定是经过训练的干部队伍,这是做成事情的关键。
绿城经过多年的实践、努力和探索,涌现了一批非常优秀的项目管理者。
他们工作的基本姿态和基本用心程度都在比较好的状态,但面对着我们的市场环境和自身的要求,仍然还有非常大的进步余地。
如何改变人,如何造就人?其重点、核心应是这个所谓“心”的概念。
在中国文化里面,所有跟思想有关的内容基本上都跟这个“心”字有关。
我们共同的行为准则,都基于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善因。
公司里讲“真诚、善意、精致、完美”,它的前提是认同“人之初,性本善”。
我们想要改变事情的过程和结果,主要的着眼点是要改变人,必须要对他的“心”,他的价值理念、他的世界观、他的方法论进行相应的调整。
心态:质地
2000年以后,我们企业的基本定位是“以商业模式运营的社会公益企业”,另一个是愿景描述“做中国最具完整价值的房地产企业”,绿城到最后一定是一个标准的社会所有制。
我们从小到大所受的一个正面教育,是一种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教育。
这种教育使我逐渐形成非常清晰的认知,即这个世界应该变得更加美好。
所以我们企业实践最终的价值诉求都是世界应变得更为美好。
我们希望通过努力,以一个公司的基本行为规范和能力,在平和、低调、不张扬的前提和背景下,通过我们经营的成功,通过我们各项价值指标的实现,做一个样板、示范和推动,并力所能及地去影响我们可以影响的范围和行业,比如说绿城在做的教育、医疗、体育、园区服务、物业管理等。
道者,方向也,昂首挺胸怎么走路,这个是所谓道。
一个人能够做什么事情,是以自己的修为为基点的。
这个公司里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都是公司里人文主义理想的实践者。
做人就是真诚善意,做事就是精致完美,这是我们与其他公司的区别。
我们大家没有打工和被打工的关系,而是一个战壕里面的同事,相互依存在一起战斗。
心情:仁者爱人
一个人内心里要有一些深沉的情怀,年轻人的“情”字,即跳动的心,对世界有美好的感知。
如果没有这个“情”字,人可能就是一块戈壁滩上的石头。
这个世界的美好和“情”有关,一个人要像照顾自己和自己家人一样,去照顾身边的每一个人。
我有一个感受,做公司做了很多年,确确实实要让工作者在国内有一流的生活水准,让很多人都得到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是很好的事情。
只要出发点是好的,结果也是好的,哪个人背后不被人说?这个
世界上,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是明白基本道理、懂是非明好坏的。
一个人真正的可贵之处,不是他的聪明才智,而是他的深情厚意,有仁有义。
每个人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一边工作,一边修炼自己的人生。
作为管理者最基本的就是仁爱之心,这要通过多年一件件去做,不要因为事小而不做,做了总是好事。
这个社会离理想的社会太远,要从我们自己的公司里、部门里做起。
心境:心平气和,心安理得。
人不要有这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如果想要得到很多,就要付出很多,如果对自己的职务和待遇不满,你可以把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我们要有积极进取的心态。
我曾经开会开到呕吐,那时终于知道什么叫做“呕心沥血”。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的大多数工作,都在应该做到、做好的范围内。
薪酬待遇上可抱怨得不多,要做到心安理得。
绿城的可贵,最有价值的一点,是一群人文理想主义的社会实践者,即使是处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商品社会,可以以我们的心血去改变,这是公司存在的最重要理由。
我们这样一群人真诚善意地在一起,我们更加要积极进取。
绿城是一个证明,证明在生意场里以讲道理为主,以书生气为主,同样可以取得更加好的发展,这同样不是一个个案。
心智:学习、整合
我们遇到一个基本矛盾,我们的房产品要尽可能做到国际第一
流,但是我们的队伍还没有足够的训练来支撑。
我们团队的管理能力的现状,很长时间没有得到进一步改进。
我们不得不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本体建设上,所以学习仍然是我们基本的路线。
这个行业里面真正有学问的人,不是拍胸脯的人。
最了不起的男人,真正有担当的人是低头学习的人,他知道自己很多事情都不会,知道天外有天,低头可以把路看清楚。
一个人不可能把一个十全十美地房产品里面的知识都学满,所以还需要整合资源,需要有能力去沟通,上天入地地去寻找这个项目里面非常好的资源。
我们公司很多产品的进步,都是一个学习和整合的结果。
心力:坚决、坚持、执着、责任,能常人所不能。
我发现很多人的心力不够坚强。
手上的工作真有那么难么?有很多工作虽然综合在一起是难度很高的,分解之后,其实并不难。
无非是辛苦一点。
只要目光坚定,心智坚强,瞄准同行业的最高水平,有什么难?一个人有出息没出息,都取决于心力的坚强程度。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坚强的、执著得近乎疯狂的人才会成功。
公司今年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执行”,一个“效率”,要靠我们的心力。
在我眼里,工作做不到世界一流的,可能会有,但做不到国内一流的,一个都没有。
做不到不是其他原因,而是因为我们这些人的心力不够坚强。
所以整个公司的基调,如果一定要有所所描述,就是看我们心灵
的力量。
这个力量是无穷尽的,如果不激发,也会很微弱。
现有的主流文化,永远无法替代信仰的力量,我们这种心灵的力量应接近于信仰的力量。
最后我还是要提松下的书,要管理好一个公司,我认为读松下的书足够了。
五卷本里我读了其中两卷,如果看你完松下的书而没有成为好的管理者,你肯定没有认真看。
(本文根据宋卫平董事长2月15日在“彩虹计划”企业文化培训大课的授课内容整理)
绿城房地产集团企业文化部陈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