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

第九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
第九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

第九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二、内容结构

三、重点和难点

1.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概述

当代西方经济学是在不断的演进和分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19世纪90年代,马歇尔把约翰〃穆勒的古典经济理论和边际学派等一些学派的供求论、效用论、生产费用论等进一步综合成一个新的体系,形成了西方经济学的正统——“新古典学派”。然而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爆发,使得新古典学派所构造的以均衡价格为理论基础的,自由竞争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臵的信条不再令人信服。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通论》,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都提出了有别于新古典学派的主张,新古典学派的主流地位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凯恩斯经济学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新正统。但是凯恩斯主义在一统天下几十年以后,遇到了它无法解释的“滞涨”现象,再加上一些西方国家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带来的严重的副作用也逐渐暴露出来,如政府财政开支庞大,赤字达到空前水平,从而引发物价上涨,更加重了已有的“滞涨”现象。如此种种,使得凯恩斯主义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围绕凯恩斯主义所进行的讨论已经演变为各种流派,它们或者补充和发展凯恩斯经济学,或者对凯恩斯经济学持有异议,甚或反对“凯恩斯革命”。概括说来,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分为两大派:当代凯恩斯主义学派和当代自由主义学派。此外还有一些非主流学派。

当代凯恩斯主义学派中,最有影响的两支力量是新古典综合学派和新剑桥学派。此外,在20世纪80年代初又出现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称为非均衡分析学派。而在当代自由主义学派这方面,按时间顺序排列,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反对“凯恩斯革命”的货币主义。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一批经济学家把“理性预期假说”结合到货币主义模式中,形成了理性预期学派,并进一步发展,理性预期学派也被称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又出现了供给学派,并且盛极一时。此外,在自由主义阵营中具有影响的还有公共选择学派和新制度主义学派,尤其是后者,现在正是如日中天。当然,

所有的这些学派之间并非是界限森严,它们之间也在不断的取长补短,互相融合。2.当代凯恩斯主义学派

(l)新古典综合派

新古典综合派是将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模式同新古典学派的微观经济理论综合而成的产物。因战后凯恩斯主义的流行使得原有的主流经济学需要修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凯恩斯主义者把传统的新古典理论作为微观经济学,而把凯恩斯的理论作为宏观经济学,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中,新古典综合派一直在当代西方经济学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尽管受到诸多指责,但是至今也没有出现一个可以取而代之的经济学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萨缪尔森、詹姆斯〃托宾。索洛、莫迪利安尼、阿瑟〃奥肯等。

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理论观点。(1)接受以个体分析为主的新古典的微观经济理论和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认为现代经济是一个混合经济体系。在该派的理论体系中,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以充分就业为前提,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不同就业水平的决定,二者各有侧重,相互统一,互为补充。以最大化为目标的私人部门受到市场机制的调节,而公共部门的行为受到政府的调节。(2)在微观领域,市场需求来源于消费者的效用满足,厂商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形成市场供给;生产要素的需求来源于厂商的引致需求,它取决于要素的边际生产力。(3)在宏观领域,以收入与支出相等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凯恩斯理论被推广到包含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分析的IS—LM模型之中,使得凯恩斯理论既适用于萧条时期,又适用于繁荣时期。(4)利用新古典增长模型论证资本主义的长期稳定性。(5)利用菲利普斯曲线来说明通货膨胀和失业的交替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又引人市场不完全理论来解释“滞涨”现象。

新古典综合派的政策主张。新古典综合派以自己的理论为依据,提出了宏观经济政策以实现经济增长为主,同时兼顾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随着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在各个时期他们的政策方向也有所不同。

新古典综合派衰落的原因。新古典综合派还能在目前勉强维持其正统地位,但已经日渐衰微。简单地说,导致新古典综合派衰落的原因在于如下几方面:(1)不能解释也不能解决“滞涨”问题。(2)西方国家战后普遍存在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的问题,但是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里总是将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看成是系统的外生变量,也就谈不上如何解决该问题。(3)新古典综合派认为,发达国家经济萧条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因此十分鼓励消费,结果导致了储蓄率偏低,从而影响了资本的形成,这也是影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因素之一。

(2)新剑桥学派

新剑桥学派是以英国剑桥大学为主要阵地而形成的,他们以凯恩斯的正统传人自居,与师承一脉的新古典综合派存在着理论上的尖锐对立,认为新古典综合派折中性的大综合是对凯恩斯理论的背叛。由于新古典综合派又称为“美国剑桥学派”,所以新剑桥学派与新古典综合派的纷争又被称为“两个剑桥之争”。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有罗宾逊、卡尔多和斯拉法。

新剑桥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新剑桥学派认为,凯恩斯撰写《通论》的最重要之点是对于收人分配问题的论证,即论证社会财富和收入分配的不均,并进而推论资本主义必然走向没有食利者阶层的文明阶段。而要分析收入分配,就必须以长期动态的观点来分析。新剑桥学派从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出发,把凯恩斯的短期分析发展成为长期分析,并且力图以他们建立的收入分配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融为一体,以此来解释经济现象及提出经济主张,经济增长理论和收入分配

理论构成了新剑桥学派理论的重点。(1)经济增长理论。新剑桥学派认为: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是与经济动态增长密切联系的。一方面,经济增长规定了收入分配结构变化的变化;另一方面,经济的稳定增长可以通过收入分配结构的调节来实现。新剑桥学派将社会成员分为资本家和工人两大阶层,认为资本家的储蓄倾向要大于工人的储蓄倾向,这样,全社会的储蓄率将随利润与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相对份额的变化而变化。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国民收入分配的变动趋势基本上是有利于资本家的。经济增长率越高,利润率越大,国民收人中利润的份额就越重,相应的工资所占的份额就越小,也就是说,经济增长加剧了收入的不均,带来了富裕中的贫困,引起有效需求不足。因此,经济要实现稳定增长,需要调节收入分配的结构,经济增长理论的核心问题是收入分配问题。(2)收入分配理论。新剑桥学派完全反对新古典的边际生产力理论。他们认为,根据边际生产力理论得到的“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理论,不能说明资本主义制度下收入分配的实际情况。①新剑桥学派认为,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中缺乏价值论,而分配论是不能和价值论分开的,他们设立了标准商品来充当不变的价值尺度,以此来计算工资率以及利润与工资的相对份额,他们认为,他们的这一理论是对李嘉图的价值理论的发展,解决了李嘉图所谓的“不变价值尺度”的难题,否定了以边际效用论为基础的新古典综合派的价值论。这一工作主要是由该派代表人物斯拉法完成的,因此又有“斯拉法革命”之称。②新剑桥学派认为,作为纯产品的国民收人分为工资和利润两部分,两者相对份额的大小直接取决于利润率的高低,因此,在国民收人一定的情况下,工资和利润的相对份额具有反向关系。③利润率与生产技术的物质条件有着直接的关系,因而与投资水平进而与经济增长速度密切相关。④现实的收入分配分割的依据是社会制度(或者财产所有制)以及其他外生的历史条件沿袭的结果。虽然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分配,但至多不过是通过一定技术条件,决定纯产品对生产资料的比率,并不决定国民收入在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分割。

新剑桥学派的政策主张。新剑桥学派以自己的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理论为依据,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缺陷在于收入分配失调,因此他们主张政府的经济政策应重点解决社会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实现收人的均等化,反对新古典综合派片面的以经济增长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同时也反对实行工资和物价的管制。他们的主张如下:(1)以合理的税收政策消灭私人财产过分集中的趋向。抑制食利者阶层的增长。(2)补助低收入家庭,缓解贫富不均。(3)发展民用部门和服务部门;用财政预算盈余去购买公司股票,增加政府控制经济的实力。(4)实行投资管制,合理调整就业结构和方向;实行进口管制,发展出口商品的生产;为失业者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培训的机会。

(3)新凯恩斯主义——非均衡分析派

新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凯恩斯主义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代表当今西方经济学动态的一个流派。这一流派沿袭凯恩斯主义的传统,同时又弥补了凯恩斯主义理论的不足。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曼昆、萨默斯、布兰查德、罗泰姆〃伯格、斯蒂格里茨等。

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新凯恩斯主义是在与旨在恢复传统的自由放任的当代自由主义之间的论争中发展起来的,他们仍然坚持市场不能出清的假设,但在理论和逻辑推导上更为细致,强调对市场失灵的微观原因的探讨。要考察新凯恩斯主义,就需要考察20世纪60年代后期西方经济学文献中提出来的“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新凯恩斯主义认为,新古典综合派把连续的市场

出清的瓦尔拉斯一般均衡作为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基础,是曲解了凯恩斯的原意。作为修改,他们提出了非瓦尔拉斯均衡的凯恩斯宏观模型,说明在理性的经济主体追求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这一传统经济分析的基本前提下,通过引进数量调节取代瓦尔拉斯的价格调节,《通论》所提出的低于充分就业的非自愿失业均衡是现实的存在的。并且在此基础上可以论证说明,凯恩斯假定的工资一价格刚性,为什么对于工人和厂商而言是合乎理性的。(l)非市场出清的非均衡宏观模型。该模型考察了经济主体面临数量约束情况下和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相互作用之下,总供给与总需求趋于相等时会存在着凯恩斯的非自愿失业。假定价格和工资在短时期内是既定不变的,初始时经济处于充分就业,N s(W0/P0)是工人意愿的劳动供给曲线,N d(W0/P0)是厂商意愿的对劳动的需求曲线,瓦尔拉斯市场出清的均衡实际工资为W0/P0,就业量为N0。由于与N0相应的劳动边际生产力等于实际工资率,所以厂商利润最大,均衡就业量为N0,相应的实际国民收人为Y(图10-l)。现在假设,由于某个原因,总需求曲线AD0向左下方移动到AD1,假设物价(P0)和工资(W0)保持不变,按利润最大化原则厂商将解雇工人,即从N0减为N1,总供给Y0减为Y1。由于总需求减少,而实际工资不变,厂商将不得不偏离对劳动意愿的需求,而按照对劳动和有效需求N1KST曲线行事,因为只有当就业量为N1时劳动边际生产力N1K才等于固定的实际工资(W0/P0)。由此可见,非自愿失业之所以产生,并非由于实际工资太高,因为在该模型里实际工资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由于总需求减少的同时工资和价格没有相应下降。该模型旨在说明,产品市场的超额供给(与一定实际工资率相应的厂商意愿的供给)超过厂商实际有效的供给,导致劳动市场的超额供给(与一定实际工资相应的工人意愿提供和劳动超过工人实际提供的劳动)。(2)工资和价格刚性。新凯恩斯主义试图说明,旨在实现最大化的消费者和厂商,在一定时期内当面临总需求减少时,保持工资和物价不变为什么是一种理性的选择。新凯恩斯主义用以说明工资和价格刚性的理论很多,诸如菜单成本论、长期合同论、隐含合同论、不对称信息论、局内局外利益论、效率工资论等。现将它们作一个归纳。①价格刚性的原因是:价格刚性的原因之一是改变价格是有成本的,当企业改变它们的价格时,它们必须印新菜单和价格表,或用其他方法让顾客知道价格的变动,改变价格要耗费金钱,这些成本被称为菜单成本,但如果经济中每个企业都由于菜单成本的存在而调整自己的价格,那就会存在一种总体的价格刚性;另一个原因就是不完全竞争。在不完全竞争情况下企业面临着折弯的需求曲线,因此降低价格都可能会引起不好的后果;第三个原因是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存在,使得企业希望回避风险,于是它们避免价格的大幅度变动。②工资刚性的原因是:工资刚性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在西方国家里有大量工会存在的情况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厂商和工人都希望通过谈判签订长期劳动合同,以便预先规定厂商和工人的未来行为,工资因此会在一个合同生效期固定不变,合同到期后也不一定能得到迅速调整;另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存在风险与不确定性,使企业不敢轻易调整工资,而宁愿接受生产数量的变动;第三个原因是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面临一条折弯的劳动供给曲线,降低工资可能会使人才流向其他企业。(3)新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在上面的非均衡模型中,新凯恩斯主义采取了静态均衡分析方法表示宏观经济从失衡(不均衡)到重新恢复的情况,虽然在短期内存在失衡,长期内真正的均衡还是能够实现的。但这一调整的过程很长,一旦总需求下降引致工人失业和总收入下降以后,总收入下降反对引致对商品的总需求下降……这样,商品的供给(收入)与商品的需求相互依存,相互制

约,乘数与加速数相互作用,导致生产和就业累积性下降的经济萧条阶段,直到经济开始复苏。

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政策主张。(1)新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价格和工资的刚性,经济在遭受到总需求变动的冲击后,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恢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旨在刺激总需求的措施是必要的。(2)政府关心整个社会的福利情况,而公众只关心个体的利益,两者之间往往存在冲突,需要妥善处理和协调。

3.当代自由主义学派

(l)货币学派

货币学派是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于美国,于70年代蓬勃兴起,是当代自由主义阵营中最有影响的学派。它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米尔顿〃弗里德曼所领导和创立,并以芝加哥大学为主要阵地,因此又称为芝加哥学派。在西方经济学界,这个学派可以说是反对凯恩斯主义最有力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弗里德曼、沃尔特斯、莱德勒、帕金和弗里希等。

货币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l)新货币数量论。新货币数量论是弗里德曼在传统的货币数量论(即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以及经过吸收和修正凯恩斯灵活偏好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在做出某种简化性的分析之后,弗里德曼提出的单个财富持有者的货币需求函数为:M=f(P,rb,re,l/p〃dp/dt,w,Y,u),其中M为财富持有者手中保存的名义货币量;P为一般价格水平;rb为市场债券利息率;re为预期的股票收益率;l/p〃dp/dt为预期的物质资产的收益率即价格的预期变动率,也记为rp;W为非人力财富与人力财富之间的比例,Y为名义收人,u为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变量。弗里德曼认为影响个人实际货币需求量的有下列四方面因素:第一,恒久性收入,是指以不变价格计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预期的实际国民收人。弗里德曼认为人们在自己的总财富中,总是习惯的要按一定比例以货币的形式保存在自己手中,因此总财富乃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财富是收入资本化的价值,因此用国民收人来代表总财富,但他又认为,不能用现期收人来代表总财富,因为现期收人在短期内会出现不规则的波动,因此,为了较准确地估量对货币需求的影响程度,便选用了永久性收入的概念,因为恒久性收入相对说来是高度稳定的,而且又是决定货币需求最主要的因素,所以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被认为是较稳定的函数。随着实际国民收入增长,人们对真实货币的需求在其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会加大,而货币流通速度将减慢。第二,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重或来自财产的收入占总收人的比重

W。弗里德曼把总财富分为非人力财富和人力财富两部分。人力财富向非人力财富转化是比较困难的。而在人力财富未转变成为现实收入时,人们需要持有货币来维持生存。因此,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重大小对货币需求量就有影响,W的数值越大,对货币需求越小,反之则越大。第三,各种非人力财富的预期报酬率。它包括货币、债券、股票和物质财富等四种有形资产的预期报酬率。在上述四种有形资产中,货币与其他三种有形资产之间按何种比例分割取决于它们的预期报酬率。一般来说,各种有形资产的报酬率越高,人们愿意保存的货币量就越小。但是,各种预期报酬的变动对货币需求所产生的影响有时是相互抵消的。第四,其他不属于收入方面的因素。如财富持有者对未来经济形势的预期就是一个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变量。弗里德曼强调,新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差别在于,传统货币数量论把货币流通速度V(或1/k)当作由制度决定了的一个常数,而新货币数量论则认为流通速度V不是某些不变数值的常数,而是决定它的其他几个数目有限变量的稳定函数,也就是说,稳定的是决定V 的函数,而不是V本身,总之货币主义在维持传统货币数量论关于V在长期中是一个不变的数量的同时,又认为V在短期中可以做出轻微的变动。(2)自然率假说。按照自然率假说,在没有货币因素于扰的情况下,当劳动市场在竞争条件下达到均衡时,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工人都已就业。自愿失业加上摩擦失业人数与全体劳动力总数的比率就叫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的大小取决于实际因素,即取决于经济社会的技术水平、风俗习惯、资源数量等,而与货币因素无关。弗里德曼利用自然率的概念来说明货币政策对就业量处于自然率时的影响(见图10-2)。图10-2中的菲利普斯曲线PP与横轴相交的V P点即为自然失业率,假设在V P点,通货膨胀率为零,如果国家此时补加货币量的发行,那么由于失业率已经处于自然率的水平,货币数量的增加便会造成对需求的增加,从而导致通胀发生,货币工资也要上升。在短期内,由于过去(在V P点的)通货膨胀率为零,所以人们预期通货膨胀率为零,于是厂商愿意扩大生产的数量,劳动者愿意提供较多的劳动,从而失业率沿图中PP线向左方移动至A点,在短期中,货币政策虽然造成通胀,但可以成功地把失业率减少到自然率之下,但在长期中,经济社会会从A点移至B点,虽然失业率仍是原先的失业率,但却产生了通胀,也即菲利普斯曲线已经移动到P’P’位臵,弗里德曼认为,在短期中,虽然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把失业率人为的维持在小于自然率的水平,但是必须以不断恶化的通货膨胀作为代价,但在长期中,这种政策不会成功,也就是说,短期菲利普斯曲线随货币政策的实施而不断移动,使得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成为一条垂直线。以上是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在这两个理论基础上,货币主义形成了以下几个理论观点:第一,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作用。货币供给取决于货币当局的决策及银行制度,与货币需求无关,由于货币流通速度V在短期中稍微变动而长期不变,则货币供给量是影响名义收入Y的决定性因素;第二,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第三,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却可以影响实际变量;第四,私有制经济具有其内在的稳定性,国家和经济政策会使它遭到破坏。

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货币主义的政策核心是所谓单一政策。具体说又有如下几点:第一,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是无效的。尤其是在没有相应的货币政策的配合下,而且由于政府支出可能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更降低了整个经济的增长能力;第二,反对逆经济风向而动,即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由于经济政策的时滞效应,不仅起不到熨平经济周期的作用,反而会造成加剧经济波动

的后果;第三,为了有效控制货币总

量,应该取消贴现率和法定准备率制

度,只保留公开市场业务,但必须规

定一个固定的货币年增长率来作为业

务活的约束条件。按平均国民收入的

增长率来规定一个长期不变的货币增

长率,并公之于众,是货币政策的惟

一最佳选择;第四,实行负所得税和

降低失业率的政策,有利于提高低收

入者工作的积极性;第五,提倡浮动

汇率制,反对固定汇率制,认为后者

会加剧世界性的通货膨胀,有损失货

币增值国家的利益,可能会引起国际金融动荡。

(2)理性预期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是作为凯恩斯主义的对立物而出现的,这个学派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70年代中期形成。由于这个学派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与货币学派有密切联系或相近,因此又称它为激进的货币主义,或称它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卢卡斯、托马斯〃萨金特、罗伯特〃J〃巴罗和尼尔〃华莱土等。

理性预期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在说明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观点之前必须先说明理性预期及自然率假说,此乃理性预期学派阐述其观点的两个依据:(1)理性预期假说。经济学中的预期是经济主体对经济变量在未来的变动方向和变动幅度的一种事前估计,预期作为经济主体活动的特征,支配着他们的现实行为,也是经济现在与未来联系的纽带。在理性预期之前,已经有了静态预期、外推型预期、适应性预期等预期假说。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即人们只凭过去的经验对未来作判断,而把当前可用的信息及知识排除在预期形成机制之外,理性预期则更注重预期和现实行为结果的一致。所谓理性预期是在充分利用信息和知识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做出的预期,按照理性预期行为的结果必须和预期的结果相一致。(2)自然率的假说。理性预期学派赞同货币主义的自然率假说,进一步指出就业量大于或小于自然率的幅度取决于实际通货膨胀率和预期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差距,当然,就业量大于自然率的状态只可能在短期内存在,在长期中,由于厂商和工人发现物价上涨所造成的错觉后,一切又将回复原状。政策制定者想要其政策有效,就必须通过对两个通胀率的差额的影响来造成人们的幻觉,也就是说,宏观经济政策想要有效,必须具有欺骗性质。理性预期学派的主要观点如下:(1)宏观经济政策是无效的,因为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是以对厂商和工人的暂时欺骗而维持的,但人们会从上当中吸取教训,逐步使他们的预期更接近于准确,则宏观经济政策在长期内必然是无效的。(2)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是错误的,因为它考虑的模型里所使用的是“适应性预期”,这意味着人们只运用过去的经验而不是全部有关将来的信息来谋取最大化利益,而且在凯恩斯主义理论体系存在着同一类型的人(如劳动者)有不同的函数或方程,行为不一致的人不是理性人。凯恩斯主义中的以上两点都违背了理性人的假设,而且凯恩斯主义在评价政策成败时,往往以总量的增长作为政策优劣的标准。而个人是自己利益的最好看守者,因此评价一项政策,应该从微观的角度来考虑。凯恩斯主义的评价标准没有考虑到有的社会成员可能会有的福利损失。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可以用

一个模型来说明。AD为总需求曲线,ES表示附加预期变量的总供给曲线。则价格与产量处在什么水平取决于AD曲线的位臵是受意料之中的(如公开的货币、财政政策)还是意料之外的(如气候,自然灾害等)原因影响。假设AD的移动是意料之中的因素影响。开始时经济处于A点即Y*垂直线,ES和AD三条线的交点,均衡价格为P0,收人为Y*,后来AD移动A’D’,由于A’D’的位臵是众所周知的,所以人们预期的通货膨胀率等于实际通胀率,因而AD移动到A’D’,则总供给曲线也会向上移动到ES,此时价格为P2等于人们预期的价格。因此,意料之中的因素造成的总需求的变动只能使价格水平上升或下降,并不能导致整个经济制度和就业量或产量的变动。如图10-3所示。意料之外的因素所造成的需求的变动会导致收入的变动,假设经济开始时仍处于A点,但AD 移动的原因是人们无法事先预期的,所以虽然AD已经移动了,但人们却没有察觉,他们对价格的预期还是P0。如图10-4所示。这就是说,尽管存在理性预期,价格和收入仍然可能由于意料之外的原因发生波动。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对于意料之外的因素所造成的价格和收入的波动,国家是不能以经济政策来使之稳定的。因为这些因素是包括国家的经济管理人员在内都无法预知的,因此,宏观经济政策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无效的。

四、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预期2.适应性预期

3.理性预期4.市场出清

5.菜单成本6.效率工资

8.加成定价法

(二)选择题

1.以下()观点不是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

A.在长期中,货币数量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B.私人经济具有稳定性,国家经济政策会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C.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具有决定性作用

D.在短期中,货币数量能影响就业量,但不影响实际国民收入

2.货币主义坚持以()作为货币政策的惟一控制指标。

A.利率B.货币供给量

C.信贷流量D.准备金

3.根据卢卡斯的理性预期供给函数,一次预期的货币供给的增加将()。A.提高价格水平,而GDP并不变化B.提高价格水平和GDP

C.不会提高价格水平和GDP D.GDP会提高,而价格水平不会变化4.构成政策无效性命题的关键是()。

A.信息是不完全的B.预期是合乎理性的

C.价格和工资有完全伸缩性的,预期是合乎理性的

D.价格和工资是有完全伸缩性的

5.下列哪个不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A.市场出清B.价格刚性

C.自然率假说D.理性预期

6.卢卡斯供给曲线表示的是()。

A.GDP和价格变动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B.GDP和未被预期的价格变动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C.GDP和预期的价格变动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D.GDP和未被预期的价格变动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7.理性预期的总供给函数认为,只要中央银行公开宣称提高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则()。

A.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都会上升B.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都不会变化C.失业率下降,通货膨胀率不变D.失业率不变,通货膨胀率上升8.在公债能否影响经济的问题上()。

A.凯恩斯主义认为,公债的效果是中性的

B.新古典主义认为,公债的效果是中性的

C.凯恩斯主义认为,短期公债的效果是中性的,长期公债的效果是非中性的D.新古典主义认为,短期公债的效果是中性的,长期公债的效果是非中性的9.新凯恩斯主义吸收了新古典学派的观点是()。

A.市场出清〃B.理性预期

C.自然率假说D.价格刚性

10.下列()是新凯恩斯主义的假设。

A.市场出清B.经济当事人的最大化原则C.理性预期D.价格刚性

11.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厂商对需求变动的反映是()。

A.改变价格B.改变产量

C.既改变价格,又改变产量D.既不改变价格,又不改变产量12.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劳动供过于求时,()。

A.一方面会产生非自愿性失业,一方面工资会跌落

B.工资会跌落C.会产生非自愿性失业

D.工资不会跌落,非自愿性失业也不会产生

(三)判断题

1.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在经济分析中采用的均是适应性预期这种预期型式。()

2.适应性预期在理论的逻辑结构上符合经济分析的一个基本前提,即假定经济主体的行为是理性的,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极大化,厂商是追求利润极大化的。()

3.理性预期意味着人的主观预测必定与客观实际是一致的。()

4.凯恩斯主义认为,公债的效果是非中性的。()

5.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是古典宏观经济学。()

6.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个体利益最大化、自然失业率假说、市场出清和价格刚性。()

7.理性预期理论认为,在短期中,经济主体对某一经济变量的未来预期值与未来实际值是完全一致的。()

8.新凯恩斯主义对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性预期和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基本假设是认同的。()

9.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当总需求下降,市场疲软时厂商的反应是降低产品卖价,降低工资水平。()

10.新凯恩斯主义认为经济萧条状态的长时期存在可以对自然失业率的数值造成永久性作用,从而会扩大长期失业大军的比例。()

11.货币主义认为,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国民收入,而长

期中是可以的。()

12.货币主义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但并不反对货币政策。()13.按照市场出清假设,当劳动市场上出现超额供给时,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出现大量失业者。()

(四)问答题

1.简述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

2.瓦尔拉一般均衡是怎样处理预期的?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是怎样处理预期的?

3.什么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其基本假设是什么?

4.理性预期假说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

5.为什么按照理性预期假说,凯恩斯主义稳定性政策将是无效的?

6.简述卢卡斯总供给函数及其对经济周期的解释、政策含义。

7.简述李嘉图等价定理。

8.价格刚性假定有什么重要性?

9.新凯恩斯主义和凯恩斯主义在非市场出清假设问题_L有什么差别?

10.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主要分歧何在?

11.新凯恩斯主义从哪些方面论证说明:工资和价格刚性是工人和生产者合乎理性的行为决策。

12.为什么新凯恩斯主义坚持稳定经济的政策是必要的和有效的?

13.评述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

(五)计算题

1.设总需求方程是70-10 P,卢卡斯曲线控制着经济的运行。有100个企业,每个企业都有供给方程y i= 3 X(P i-P e)+1。每个企业都用去年的价格P-1和它自己的价格形成它对总价格水平的预算;P e=P-l+0.5 X(P i-P-1)。通过解出P i,求卢卡斯的总供给函数。现在假定P-1=l,求总需求曲线和卢卡斯总供给曲线相交时的总产量和总价格水平。假设需求突然上升,总需求方程变为120-20P,求产量和价格。

2.一个工人和某雇主签定了一个合同。工人按照雇主指定的时间工作,每小时工资为10美元。当该工人工作H小时时,他的边际产量是每小时25-0.125H 美元;当该工人工作H小时时,他的时间的边际价值每小时是0.5H-50美元。雇主将要求该工人工作多少小时?这个水平是有效水平吗?如果边际产量是30-0.125H那么结果又如何?你如何衡量该工作量的缺乏效率?

3.设卢卡斯供给曲线为:y=c(P-P’)+y”,其中,c=20000,y*=4000。当价格水平为P=1.01,预期价格P=l时,产量y为4200,即高于潜在水平y*=4000。假设总需求曲线为y=1150+1.4G+3*M/P,求:

(1)假设某一时期经济已处于产量为潜在水平状况,并在预期内政策不会变化。货币供给为600,政府支出为750,价格水平为多少?(提示:如果不发生突然变动,实际价格和预期价格水平相同)

(2)现假设美联储宣布将把货币供给增加到630,新的产量水平和价格水平将为多少,

(3)如果美联储拟把货币供给增加到630,但实际上却增加到了700,新的产量水平和价格水平将为多少?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10章 预期理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 第十章预期理论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 行咨询。 1.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是如何解释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围绕菲利普斯曲线的争论,它们对宏观经济政策效用的分歧何在? 答:(1)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对失业和通货膨胀的解释 ①凯恩斯认为,在未实现充分就业,即资源闲置的情况下,总需求的增加只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而不会引起价格水平上升。这也就是说,在未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在充分就业实现,即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之后,总需求的增加无法使国民收入增加,而只会引起价格上升。这也就是说,在发生了通货膨胀时,一定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凯恩斯主义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是对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理论解释,该曲线表明,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具有替代关系;通货膨胀越高,则失业率越低;通货膨胀率越低,失业率则越高。 ②货币主义者在解释菲利普斯曲线时引入了预期的因素。他们所用的预期概念是适应性预期,即人们根据过去的经验来形成并调整对未来的预期。他们根据适应性预期,把菲利普斯曲线分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在短期中,人们来不及调整通货膨胀预期,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可能低于以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人们实际得到的工资可能小于先前预期的实际工资,从而使实际利润增加,刺激了投资,增加就业,失业率下降。在此前提下,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 在长期中,人们将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不断地调整自己的预期。人们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迟早会一致。这时人们要求增加名义工资,使实际工资不变,从而通货膨胀就不会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这时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而且,在长期中,经济中能实现充分就业,失业率是自然失业率。 ③理性预期学派所采用的预期概念不是适应性预期,而是理性预期。理性预期是合乎理性的预期,其特征是预期值与以后发生的实际值一致的。在这种预期假设下,短期中也不可能有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低于以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的情况,即无论在短期或长期中,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总是一致的,从而也就无法以通货膨胀为代价来降低失业率。所以,在短期或长期中,菲利普斯曲线都是一条从自然失业率出发的垂线,即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 (2)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对宏观经济政策效用的分歧 凯恩斯主义认为,无论在短期与长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都存在关系,从而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与长期中都是有效的;货币主义认为,短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存在交替关系,而长期中不存在这种关系,从而认为宏观宏观经济政策只在短期中有效,而在长期中无效;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无论在短期或长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都没有交替关系,因此,宏观经济政策都是无效的。

曼昆宏观经济经济学第九版英文原版答案9

Answers to Textbook Questions and Problems CHAPTER 9 Economic Growth II: Technology, Empirics, and Policy Questions for Review 1. In the Solow model, we find that only technological progress can affect the steady-state rate of growth in income per worker. Growth in the capital stock (through high saving) has no effect on the steady-state growth rate of income per worker; neither does population growth. But technological progress can lead to sustained growth. 2. In the steady state, output per person in the Solow model grows at the rat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g. Capital per person also grows at rate g. Note that this implies that output and capital per effective worker are constant in steady state. In the U.S. data, output and capital per worker have both grown at about 2 percent per year for the past half-century. 3. To decide whether an economy has more or less capital than the Golden Rule, we need to compare the marginal product of capital net of depreciation (MPK –δ) with the growth rate of total output (n + g). The growth rate of GDP is readily available. Estimating the net marginal product of capital requires a little more work but, as shown in the text, can be backed out of available data on the capital stock relative to GDP, the total amount o f depreciation relative to GDP, and capital’s share in GDP. 4. Economic policy can influence the saving rate by either increasing public saving or providing incentives to stimulate private saving. Public saving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overnment revenue and government spending. If spending exceeds revenue, the government runs a budget deficit, which is negative saving. Policies that decrease the deficit (such as reductions in government purchases or increases in taxes) increase public saving, whereas policies that increase the deficit decrease saving. A variety of government policies affect private saving. The decision by a household to save may depend on the rate of return; the greater the return to saving, the more attractive saving becomes. Tax incentives such as tax-exempt retirement accounts for individuals and investment tax credits for corporations increase the rate of return and encourage private saving. 5. The legal system is an example of an institutional difference between countries that might explain differences in income per person. Countries that have adopted the English style common law system tend to have better developed capital markets, and this leads to more rapid growth because it is easier for businesses to obtain financing. The quality of government is also important. Countries with more government corruption tend to have lower levels of income per person. 6. Endogenous growth theories attempt to explain the rat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by explaining the decisions that determine the creation of knowledge through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By contrast, the Solow model simply took this rate as exogenous. In the Solow model, the saving rate affects growth temporarily, but diminishing returns to capital eventually force the economy to approach a steady state in which growth depends only on exogenou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By contrast, many endogenous growth models in essence assume that there are constant (rather than diminishing) returns to capital, interpreted to include knowledge. Hence, changes in the saving rate can lead to persistent growth. Problems and Applications 1. a. In the Solow model with technological progress, y is defined as output per effective worker, and k is defined as capital per effective worker. The number of effective workers is defined as L E (or LE), where L is the number of workers, and E measures the efficiency of each worker. To find output per effective worker y, divide total output by the number of effective workers:

经济学原理第7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23章 1.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2.国内生产总值(GDP ) 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通常是一年或一个季度(3个月);衡量的生产价值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不管是由本国的国民还是住在本国的外国人生产;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不包括过去生产的物品;生产并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包括有形的物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使用市场价格。 3.GDP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和净出口(NX )。 (1)逍费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2)投资是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3)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4)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 4.真实GDP和名义GDP 真实GDP :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反映产的产量的变动 名义GDP :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当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是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即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 通货膨胀率=[(第2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 第24章

1 .消费物价指数CPI 答:指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服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即:CPI =(当年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100 计算消费物价指数:固定篮子、找出价格、计算这一篮子东西的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从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 ]*100% 生产物价指数:企业所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 衡量生活费用中的三个问题。(CPI高估了生活费用的增加) (1)替代倾向。CPI使用了一篮子固定不变的物品。 (2)新产品的引进。CPI基于固定不变的一篮子物品和服务,没反映出因引进新物品而引起的货币价值的增加。 (3 )无法衡量质量的变动。 GDP平减指数与CPI的差别: (1)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CPI反映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CPI比较的是固定的二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GDP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同样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矫正经济变量 今天美元的数量=T年美元的数量* (今天的物价水平/T年的物价水平) 指数化:根据法律或合同按照通货膨胀的影响对货币数量的自动调整 真实利率和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指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货币数量) 真实利率指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货币购买力)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宏观经济学第9章习题及答案

第9章宏观经济政策 一、名词解释 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 法定准备金比率挤出效应财政政策乘数货币政策乘数 二、判断题(正确标出“T”,错误标出“F”) 1.紧缩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抑制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2.预算赤字财政政策是凯恩斯主义用于解决失业问题的有效需求管理的主要手段。() 3.扩张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右移,而紧缩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左移。 () 4.政府的财政支出政策主要通过转移支付、政府购买和税收对国民经济产生影响。() 5.当政府同时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时,均衡国民收入一定会下降,均衡的利率一定会上升。() 6.减少再贴现率和法定准备金比率可以增加货币供给量。() 7.由于现代西方财政制度具有自动稳定器功能,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所以不需要政府采取任何行动来干预经济。() 8.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一是价格稳定,价格稳定指价格指数相对稳定,而不是所有商品价格固定不变。() 9.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作用是稳定收入水平,但不稳定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 10.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出来的货币数量与最初的存款和法定准备金比率都成正比。()

11.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左移,而紧缩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右移。 () 12.当一个国家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时,政府只能通过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加以遏制。() 13.在西方发达国家,由财政部、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运用货币政策来调节。() 14.当一个国家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水平时,政府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5.凯恩斯主义者奉行功能财政思想,而不是预算平衡思想。() 三、单项选择 1.下列哪种情况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国民收入?() A. IS曲线陡峭而LM曲线平缓 B. IS曲线垂直而LM曲线平缓 C. IS曲线平缓而LM曲线陡峭 D. IS曲线和LM曲线一样平缓 2.下列哪种情况“挤出效应”可能会很大?() A. 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不敏感 B.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而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 C. 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而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D. 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 3.挤出效应发生于下列哪种情况?() A. 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B. 减少政府支出,引起消费支出下降 C. 增加政府支出,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D. 货币供给增加,引起消费支出增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分歧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目前西方宏观经济学中两个较 有影响的理论流派。两者的主要分歧在于: (1)在基本假设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最明显的分歧是,前者坚持市场出清假设,而后者则坚持非市场出清假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工资和价格具有充分的伸缩性,可以迅速调整,通过工资价格的不断调整,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市场连续地处于均衡之中,即被连续出清。因此,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把表示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的均衡看做为经常可以得到的情形。与此相反,新凯恩斯主义则认为,当经济出现需求扰动时,工资和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到使市场出清,缓慢的工资和价格调整使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例如需要几年的时间,而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处于供求不等的非均衡状态。 (2)在解释经济波动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分歧是,前者试图用实际因素从供给扰动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后者则用货币因素从需求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在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看来,引起经济波动的实际因素很多,其中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人口和劳动力固定的情况下,一个经济社会中所生产的实际收人便取决于技术和资本存量。换句话说,这时总量生产函数取决于表示技术状况的变量z和资本存量k,即 y=zf(k)。如果假定资本折旧率为,则在所考察时期的期末,经济中的可供利用资源为当期的产量加上没有折旧的资本存量,即总资源函数为:。假定总资源只有两个用途:消费和积累,如果由于技术进步,使z值增加,则生产函数和总资源函数向上移动,则原有的资本存量、产量和总资源都会相应地增加,从而使下期的消费和资本积累也相应地增加。如果经济社会选择新的资本存量,则资本存量的增加又会使实际收入进一步增加。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技术变化,则经济随着总资源的增加,会扩张直到达到新的状态上。这便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新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较为复杂。为节省篇幅,这里只说明其基本思路。首先,新凯恩斯主义为了与非市场出清的假设相一致,建立了解释工资和价格粘性的各种理论,其中包括长期劳动合同论。其次,新凯恩斯主义导出了短期总供给曲线。最后,利用短期总供给曲线,新凯恩斯主义通过考察经济遭受总需求冲击后回复到正常状态的过程,说明经济经历了一次波动(衰退或高涨状态)。 (3)在政策主张上,新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价格和工资的粘性,经济在遭受到总需求冲击之后,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回复到充分就业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而刺激总需求是必要的。所以,为了避免较长时期的非充分就业持续出现,凯恩斯主义的需求政策仍然是有效力的。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中一个不变的主题是反对政府干预。早期的理性预期学派就曾断言,由于人们的合理预期,规则的政策对产量变动是无效的。因而,为了避免因政策的突然变动引起的经济波动,政府应按稳定的政策规则行事。 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在财政政策有效性上的分歧 ①凯恩斯学派的观点 凯恩斯主义认为控制经济波动最有效的手段是财政政策。凯恩斯主义认为财政政策是有效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总供给曲线是水平或接近水平的,财政政策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宏观经济学科学)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 第1篇导言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答: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对,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及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现代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宏观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奠定基础,二战后逐步走向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60年代后的“滞胀”问题使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并形成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等学派对立争论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又使国家干预思想占据主流。宏观经济学是当代发展最为迅猛,应用最为广泛,因而也是最为重要的经济学学科。 2.实际GDP(real GDP) 答:实际GDP指用以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它衡量在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产品产量变化,以相同的价格或不变金额来计算两个时期所生产的所有产品的价值。在国民收入账户中,以2010年的价格作为基期来计算实际GDP,意味着在计算实际GDP时,用现期的产品产量乘以2010年的价格,便可得到以2010年价格出售的现期产出的价值。 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inflation and deflation) 答:(1)通货膨胀是指在一段时期内,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持续显著地上涨。它包含三层含义:①通货膨胀是经济中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而不是个别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上涨;②通货膨胀是价格的持续上涨,而非一次性上涨;③通货膨胀是价格的显著上涨,而非某些微小的上升,例如每年上升0.5%,不能视为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一般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根据不同标准,可以把通货膨胀划分为不同类型。根据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和隐蔽型通货膨胀;根据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分为爬行式通货膨胀、奔跑式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根据通货膨胀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中文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课后答案 复习题 1、由于整个经济的事件产生于许多家庭与许多企业的相互作用,所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必然是相互关联的。当我们研究整个经济时,我们必须考虑个别经济行为者的决策。由于总量只是描述许多个别决策的变量的总和,所以宏观经济理论必然依靠微观经济基础。 2、经济学家是用模型来解释世界,但一个经济学家的模型往往是由符号和方程式构成。经济学家建立模型有助于解释GDP、通货膨胀和失业这类经济变量。这些模型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们有助于我们略去无关的细节而更加明确地集中于重要的联系上。模型有两种变量: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一个模型的目的是说明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3、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一种物品或劳务的价格迅速变动使得供给量与需求量平衡,即市场走向供求均衡。这种假设称为市场出清。在回答大多数问题时,经济学家用市场出清模型。 持续市场出清的假设并不完全现实。市场要持续出清,价格就必须对供求变动作出迅速调整。但是,实际上许多工资和价格调整缓慢。虽然市场出清模型假设所有工资和价格都是有伸缩性的,但在现实世界中一些工资和价格是粘性的。明显的价格粘性并不一定使市场出清模型无用。首先偷格并不总是呆滞的,最终价格要根据供求的变动而调整。市场出清模型并不能描述每一种情况下的经济,但描述了经济缓慢地趋近了均衡。价格的伸缩性对研究我们在几十年中所观察到的实际GDP增长这类长期问题是一个好的假设。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数据 复习题 1、GDP既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收入,又衡量对经济物品与劳务的总支出。 GDP能同时衡量这两件事,是因为这两个量实际上是相同的:对整个经济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这个事实又来自于一个更有基本的事实:由于每一次交易都有一个买者和一个卖者,所以,一个买者支出的每一美元必然成为一个卖者的一美元收入。 2、CPI衡量经济中物价总水平。它表示相对于某个基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价格的同样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现期价格。 3、劳工统计局把经济中每个人分为三种类型:就业、失业以及不属于劳动力。一 失业率是失业者在劳动力中所占的百分比,其中劳动力为就业者和失业者之和。一 -I、奥肯定理是指失业与实际GDP之间的这种负相关关系。就业工人有助于生产物品与劳务,而失业工人并非如此。失业率提高必定与实际GDP的减少相关。舆肯定理可以概括为等式:实际GDP变动百分比-3%-2×失业率的变动,印如果失业率保持不变,实际GDP增长3% 左右。这种正常的增长率是由于人口增长、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引起的。失业率每上升一个百分比,实际GDP一般减少2个百分比。一 问题和应用一 1、大量经济统计数字定期公布,包括GDP、失业率、公司收益、消费者物价指数及贸易结余。GDP是一年内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失业率是要工作的人中没有工作的人的比例。公司利润是所有制造企业税后会计利润,它暗示公司一般的财务健康情况。消费者物价指数是衡量消费者购买的物品的平均价格,它是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贸易结余是出口物品与进口物品之间的价差。一 2、每个人的增值是生产的物品的价值减去生产该物品所需的原材料的价值。因此,农夫增值是1美元,面粉厂的增值是2美元,面包店的增值是3美元。GDP就是总的增值,即为6 美元,它正好等于最终物品的价值。一 3、妇女与她的男管家结婚,GDP减少量等于男管家的工资。这是由于GDP是衡量经济中所有人

宏观经济学第九章习题及答案

思考与练习 1.名词解释 需求管理政策供给管理政策财政预算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自动稳定器法定准备金率货币乘数基础货币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政策效应财政财政效应货币政策效应挤出效应双松政策双紧政策 2.试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及其相互关系。 3.功能财政思想与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有何区别? 4.试述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功能?就是否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5.什么就是权衡性的财政政策?如何操作? 6.什么就是货币乘数,它就是如何起作用的? 7.说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内容。 8.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9.试述货币创造乘数及影响因素。 10.试述财政政策效果及影响因素。 11.试述货币政策效果及影响因素。 12.试述货币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制约因素。 13.什么就是挤出效应?挤出效应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14.试述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5.画图说明IS曲线斜率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16.画图说明LM曲线斜率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17.画图说明IS曲线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18.画图说明LM曲线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19.试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使用具体有哪几种方式? 20.货币就是否存在挤出效应?为什么? 21.画图说明双松的政策效应。 22.画图说明双紧的政策效应。 23.画图说明财政松货币紧的政策效应。 24.画图说明财政紧货币松的政策效应。 25.假定经济起初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现在政府要改变总需求构成,增加私人投入而减少消费支出,但不改变总需求水平,试问应当实行一种什么样的混合政策?并用IS-LM图形表示这一政策建议。 25.假定政府要削减税收,试用IS-LM模型表示以下两种情况下减税的影响: (1)用适应性货币政策保持利率不变。 (2)货币存量不变、

黎诣远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3.4第3篇)

黎诣远《宏观经济学》(第3版) 第3篇宏观理论体系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判断题(对者打√,错者打×,并简述理由) 1.对于货币非中性的解释,古典经济学家通过错觉理论来解释,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通过价格黏性来解释。 【答案】√ 【解析】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物价水平的变动会使企业在短期对其产品的市场变动发生错误的感觉,产生货币幻觉。在凯恩斯及其追随者看来,货币的作用是巨大的,货币是非中性的,国家应制定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克服经济危机和萧条。凯恩斯认为,价格和工资缺乏弹性,经济不存在一个自动矫正机制,经济就可能出现非充分就业下的均衡,但这种均衡低于充分就业下的潜在产出均平。 2.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价格可能是黏性的。 【答案】√ 【解析】价格和工资具有黏性是新凯恩斯主义对新古典价格完全伸缩性观点的不完全接受,主要体现为对凯恩斯工资刚性的坚持和修正。 3.古典的自然率假说,资本主义在长期中不会存在非自愿失业。 【答案】√ 【解析】长期,错误的价格预期得到纠正,货币幻觉消失,实际工资、产量和就业就会回到各自的自然律水平上去。 4.与新古典经济学家不同,新凯恩斯主义者不承认理性预期,认为经济人是非理性的。 【答案】× 【解析】新凯恩斯主义接受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关于理性预期的假设,但不接受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关于市场出清和工资、价格有充分弹性的观点。 5.根据凯恩斯主义模型,在短期由于价格黏性使经济不能迅速恢复一般均衡,在长期中,价格的灵活调整最终将使经济达到一般均衡。 【答案】√ 【解析】新凯恩斯模型假定市场非出清,工资和价格调整相对缓慢,使得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因此市场出现非均衡。 6.新古典模型和凯恩斯主义模型都在理论上承认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实际影响,因此关于制定并实施经济的财政政策,两者并无分歧。

曼昆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中英文)

宏观经济学 第十五章MEASUREING A NATION’S INCOME一国收入的衡量 Microeconomics the study of how households and firms make decisions and how they interact in markets.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 Macroeconomics the study of economy-wide phenomena,including inflation,unemployment,and economic growth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GDP is the market value of final goods and services produced within a country in a given period of time. 国内生产总值GDP:给定时期的一个经济体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Consumption is spending by households on goods and services, with the exception of purchased of new housing. 消费:除了购买新住房,家庭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Investment is spending on capital equipment inventories, and structures, including household purchases of new housing. 投资: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Government purchases are spending on goods and services by local, state, and federal government. 政府支出: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和与劳务的支出。 Net export is spending on domestically produced goods by foreigners (exports) minus spending on foreign goods by domestic residents (imports) 净出口:外国人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支出(出口)减国内居民对外国物品的支出(进口)。 Nominal GDP is the produc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 valued at current prices. 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 Real GDP is the produc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 valued at constant prices. 实际GDP: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和服务的生产。 GDP deflator is a measure of the price level calculated as the ratio of nominal GDP to real GDP times 100. GDP平减指数:用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率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宏观经济学第九章习题及答案综述

思考与练习 1.名词解释 需求管理政策供给管理政策财政预算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自动稳定器法定准备金率货币乘数基础货币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政策效应财政财政效应货币政策效应挤出效应双松政策双紧政策 2.试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及其相互关系。 3.功能财政思想与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有何区别? 4.试述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功能?是否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5.什么是权衡性的财政政策?如何操作? 6.什么是货币乘数,它是如何起作用的? 7.说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内容。 8.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9.试述货币创造乘数及影响因素。 10.试述财政政策效果及影响因素。 11.试述货币政策效果及影响因素。 12.试述货币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制约因素。 13.什么是挤出效应?挤出效应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14.试述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5.画图说明IS曲线斜率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16.画图说明LM曲线斜率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17.画图说明IS曲线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18.画图说明LM曲线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19.试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使用具体有哪几种方式? 20.货币是否存在挤出效应?为什么? 21.画图说明双松的政策效应。 22.画图说明双紧的政策效应。 23.画图说明财政松货币紧的政策效应。 24.画图说明财政紧货币松的政策效应。 25.假定经济起初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现在政府要改变总需求构成,增加私人投入而减少消费支出,但不改变总需求水平,试问应当实行一种什么样的混合政策?并用IS-LM图形表示这一政策建议。 25.假定政府要削减税收,试用IS-LM模型表示以下两种情况下减税的影响: (1)用适应性货币政策保持利率不变。 (2)货币存量不变.

宏观经济学题库

宏观经济学题库

————————————————————————————————作者:————————————————————————————————日期:

一、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在理论基本假设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4分) 二、在经济复苏时期,凯恩斯主义者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使用上是否有所侧重?为什么?(5分) 三、货币创造乘数的大小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6分) 四、请说明公债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地位和作用? 1.运用IS-LM模型,从政府购买支出的角度,分析影响财政政策效果的因素,并就每种情况做出准确的图形。(10分) 2.(7分)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说明储蓄率的上升对总产量的短期增长率和长期增长率的影响(假定其它因素未变且开始时经济处于稳态(steady-state))。 3.(8分)用总需求一总供给(AD-AS)模型回答如下问题:假定一经济开始时在潜在产量水平上达到短期均衡。设在某一时刻经济中,出现了有利的供给冲击(假定这种供给冲击不影响潜在产量水平)。试说明这种冲击对均衡产量、均衡价格、真实工资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并说明经济的调整过程和原因。 出(收入)水平的敏感性?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与总需求曲线斜率的关系?(10分) 2?试用消费和储蓄的生命周期理论解释当前中国居民的消费和储蓄行为?(10分) 3?利用投资乘数原理分析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的效果及应当研究与解决的问题?(10分) 4?国际上有汇率制度?我国实行的是什么样的汇率制度?如何进一步改革我国的汇率制度?(10分) 5?有一个国家的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和贸易平衡状态?汇率是固定的,资本不能流动?在下列各种扰动中,有哪些情形可以用总需求管理来应对?要求指出每种情况对外部与内部平衡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15分) a)出口市场的损失? b)储蓄下降,同时对本国产品的需求相应增加? c)政府支出增长? d)对进口的需求向本国产品转移? e)进口下降,同时储蓄相应增加? 6?用资本流动下Mundell-Fleming模型讨论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用?(15分) 7?写出Solow经济增长模型,求出均衡的资本量与储蓄率之间的关系,并求出积累的黄金法则?(15分) 8?写出Ramsey-Cass-Koopmans最优增长模型,并求出修正的资本积累的黄金法则?(15分) 2?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与功能财政思想有哪些区别? 五?试推导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并指了其政策含义(15分) 六?有人认为:今年长江流域的水灾并不是坏事?你认为如何?试用你所理解的西方宏观经济理论解释你的结论(15分) (3)何为挤出效应?说明影响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 (2)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与功能财政思想有哪些区别? (3)简要说明国际收支平衡曲线(BP曲线)的推导? (4)说明混合型通货膨胀理论 1. 怎样理解产出等于收入以及产出等于支出? 2. “如果一企业用5台新机器替换5台报废的旧机器,它没有使GDP增加,因为机器数量未变.”这一说法对吗? 3. “总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就增加”的说法对吗? 4. 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DP? 5. 为什么存货会被算作资本,存货变动会被算作投资? 6.为什么计入GDP的只能是净出口而不是出口? 7.假定甲为乙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乙为甲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甲乙商定相互的支付互相抵消300美元,结果甲只收乙100美元.试问:计入GDP的是否就这100美元? 8. 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储蓄总等于计划投资? 9.什么是长期消费函数?长期消费函数与短期消费函数相比有哪些特性? 10. 前瞻消费理论和凯恩斯消费函数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11.试用前瞻预期理论分析消费者在经济繁荣和衰退时的消费行为?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第九章word精品

第九单元 1、 衡量一国开放程度高低的标准是( ) A 、进口与GDP 的比率; E 、出口与GDP 的比率; C 、净出口与GDP 的 比率; D 、以上均正确。 2、 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账户的是( ) A 、资本性转移; E 、间接投资; C 、服务; D 、证券投资。 3、属于国际收支资本与金融账户的是( ) A 、货物; E 、服务; C 、收入; D 、证券投资。 4、 一般地说,国内投资增加将( ) A 、减少向其他国家的进口; E 、增加出口而进口保持不变; C 、改善外贸收 支; D 、恶化外贸收支。 5、 从均衡出发,出口增加将( ) A 、减少外贸差额; E 、使储蓄超过国内投资; C 、使投资超过储蓄; D 、降低均 衡收入水平。 6、 美元升值将会( ) A 、增加中国对美国的出口; E 、减轻美国的通货膨胀压力; C 、增加日本的 通货膨胀压力; D 、以上说法全部正确。 7、下列哪种情况有利于本国产品出口( ) A 、外汇汇率下降; C 、外国发生通货膨胀; E 、本国发生通货膨胀; D 、本国通货膨胀率高于外国通货膨胀率。 8、在浮动汇率制下,本国货币供给增加。 () A 、IS 曲线向右移动; E 、IS 曲线向左移动; 动; D 、LM 曲线向左移动。 9、当本国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时( ) A 、本国均衡国民收入增加; 其他国家收入 增加; D 、以上都正确。 10、如果一国内部实现均衡,国际收支有顺差,这时适宜采取( ) A 、紧缩性财 政政策; E 、紧缩性货币政策; C 、紧财政松货币政策; D 、松财政 紧货币政策。 11、如果一国处于国内失业、国际收支有逆差的状况,这时适宜采取( 张性财政政策; E 、扩张性货币政策; C 、紧财政松货币政策; 松财政紧货币政策。 12、在开放经济条件中,下列( )项不是政府宏观政策的最终目标。 A 、国际收 C 、LM 曲线向右移 E 、资本内流; C 、与本国有贸易关系的 A 、扩 D 、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依赖于四个假设条件,即: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理性预期,市场出清和自然率的假说。 关于个体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的假定。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现象是个体经济行为的结果。宏观经济理论必须具有微观理论的基础,特别是要符合追究个体经济利益最大化这个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定。 关于理性预期的假定。理性预期包含三层意思:其一是,作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理性的,为了追求自身的最大经济利益,他们总是力求对未来做出正确的预期。其二是,为了做出正确的预期,经济主体总是会力图得到有关的一切信息。其三是,经济主体在预期是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也就是说,经济主题会随时根据他所看到的新的信息修正预期。所以,从整体和中长期来看,人们会准确地预期到会趋向于实际数值的经济变量的值。 关于市场出清的假设是指工资和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都可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这样市场就不会出现超额供给。因为如果产品市场出现超额供给时,价格就会下降直至商品价格降到使购买者愿意购买为止,同样的,如果劳动市场出现超额供给,工资就会下降,直到使雇主愿意在某一工资水平上雇佣失业者。因此,每个市场都会处于均衡状态。 关于自然率的假说。任何一个市场经济中都存在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该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等因素。经济政策可以暂时影响实际失业率和自然失业率之间的大小关系,但在长期中无效。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目的和效果就在于使经济社会脱离自然失业的状态,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认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这种做法是不必要的,即使有必要,按照理性预期的假设条件也不可能达到目的。也就是说宏观经济政策无效。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人们只能根据过去的信息而预测未来,而新古典学派认为这种预期是错误的,人们在预测未来时,除了已过去的事实作为依据也要考虑事态在将来的变化。例如,人们在估计某商品的价格时除了考虑历史价格,也会考虑到将来的变化对供给的影响。所以说这种预期不符合现实。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工资和价格是刚性的。他们认为,虽然从理论上说,工资和价格应该灵活的涨落以便保持均衡,但是,实际地观察表明二者并不随时发生变动,因此二者的刚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凯恩斯主义者认为,正是由于工资和价格的刚性,所以市场上的供求量未必经常相等,即市场处于非出清或不出请的状态,这一点与新古典学派完全相反。 凯恩斯模型在短期中有效,而古典模型在长期中有效。价格调整的速度也就是总供给曲线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从水平转为垂直是一个正在积极探索的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