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套管设计规定

合集下载

夹套管设计规定

夹套管设计规定

夹套管设计规定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夹套管设计一般规定第三章夹套管的安装第一章总则第1.0.1条本规定适用于新建石油化工装置中夹套管的设计。

第1.0.2条需设置夹套管的管段及夹套内使用的伴热介质应按工艺管道仪表控制流程图(PID)的规定进行配管设计。

第1.0.3条有特殊要求的夹套管,应按具体工程设计统一规定进行设计,可不执行本规定。

采用专用法兰时,应单独编制具体数据库和相应制造图。

第二章夹套管设计一般规定第2.0.1条夹套管的设计条件应符合PID和“管道索引表”的要求,并按《配管材料设计及选用规定》和《管道柔性设计规定》进行设计。

第2.0.2条夹套管的型式应按下列原则确定:一、输送介质的凝固点在50~100℃的工艺管适宜采用“内管焊缝外露型”夹套管。

见图2.0.2-1。

二、输送介质的凝固点高于100℃的工艺管道宜采用“内管焊缝隐蔽型”夹套管。

见图2.0.2-2。

三、输送有毒介质的工艺管道应采用“内管焊缝外露型”夹套管。

图2.0.2-1 内管焊缝外露型图2.0.2-2 内管焊缝隐蔽型第2.0.3条除非另有规定,夹套管的外管与内管尺寸宜按表2.0.3选用。

内管公称直径(mm)外管公称直径(mm)蒸汽导管与冷凝水导管公称直径(mm)15 20 25 40 50 (65) 80 100 (125) 150 200 250 300 3504040508080100(125)1502002002503003504001515151515202020202025252525第2.0.4条夹套管的设计压力和温度一、夹套管的内管的外压应为外管内的伴热介质的设计压力。

二、外管(包括端板)的内压应为伴热介质的设计压力。

三、压力设计的温度参数应取内管的工艺介质或外管内的伴热介质的设计温度两者中最高者。

四、应力分析的计算温度为:外管取伴热介质的操作温度;内管取工艺介质或伴热介质的操作温度两者中最高者。

也应校核外管的环境温度和内管的工艺介质的操作温度。

夹套管设计规定

夹套管设计规定

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标准SLDI 333C06-2001夹套管设计规定2001-01-08 发布 2001-01-15 实施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夹套管设计一般规定第三章夹套管的安装第一章 总则第1.0.1条 本规定适用于新建石油化工装置中夹套管的设计。

第1.0.2条 需设置夹套管的管段及夹套内使用的伴热介质应按工艺管道仪表控制流程图(PID )的规定进行配管设计。

第1.0.3条 有特殊要求的夹套管,应按具体工程设计统一规定进行设计,可不执行本规定。

采用专用法兰时,应单独编制具体数据库和相应制造图。

第二章 夹套管设计一般规定第2.0.1条 夹套管的设计条件应符合PID 和“管道索引表”的要求,并按《配管材料设计及选用规定》和《管道柔性设计规定》进行设计。

第2.0.2条 夹套管的型式应按下列原则确定:一、输送介质的凝固点在50~100℃的工艺管适宜采用“内管焊缝外露型”夹套管。

见图2.0.2-1。

二、输送介质的凝固点高于100℃的工艺管道宜采用“内管焊缝隐蔽型”夹套管。

见图2.0.2-2。

三、输送有毒介质的工艺管道应采用“内管焊缝外露型”夹套管。

图2.0.2-1 内管焊缝外露型 图2.0.2-2 内管焊缝隐蔽型第2.0.3条 除非另有规定,夹套管的外管与内管尺寸宜按表2.0.3选用。

内管公称直径(mm ) 外管公称直径(mm ) 蒸汽导管与冷凝水导管公称直径(mm )15 20 25 40 50 (65) 80 100 (125) 150 200 250 300 350 40 40 50 80 80 100 (125) 150 200 200 250 300 350 400 15 15 15 15 15 20 20 20 20 20 25 25 25 25第2.0.4条 夹套管的设计压力和温度一、夹套管的内管的外压应为外管内的伴热介质的设计压力。

二、外管(包括端板)的内压应为伴热介质的设计压力。

化工夹套管的配管设计研究

化工夹套管的配管设计研究

化工夹套管的配管设计研究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夹套管是一种比较常用的保温管,由于夹套管的构造比较特殊,在管道设计时,一直是设计的难点。

其管路结构为双层套管结构,为了保持管中流动介质的温度,在套管的空隙之间有高温流动介质流动,非常适合输送对局部过热比较敏感或者质地粘稠的流体,在化工生产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选择夹套管的原则以及夹套管的种类1.1 夹套管的种类从热媒体的角度来说,夹套管主要有热水夹套、蒸汽夹套以及热油夹套等类型,不同类型的夹套管适用的化工物料不同,但是设计原则是一致的。

根据套管和内管的连接方法可以将其分为外露型内管焊缝和隐蔽型内管焊缝。

一般隐蔽型内管连接方式比较适用于法兰式夹套,外露型内涵焊缝适合在直管的管段上进行使用。

在实际安装的过程中,要按照输送物质的工况、物理性质、蒸汽质量和安装环境选择连接方式。

1.2 选择夹套管的基本原则(1)当输送物质的凝固点超过100℃时,可以使用隐蔽型内管焊缝夹套管;(2)当输送物质的凝固点在50℃以上、100℃以下时,使用外露型内管焊缝夹套管;(3)当管道输送的物质为有毒物质时,要使用外露型内管焊缝的夹套管。

1.3 外管和内管的连接方式确定外管和内管的连接方式时,可以参考夹套管端部的结构类型进行选择。

如果管道输送的物质为有毒物质,物质的凝固点在50℃以上、100℃以下,一般使用端板Ⅰ型和管帽式Ⅱ型。

如果夹套管为输送凝固点超过100℃的内管焊缝隐蔽型套管,一般使用法兰式Ⅲ型,此外,法兰式Ⅲ型也适用于熔体管道夹套管或高凝固点介质夹套管,容易泄露的夹套管,使用联苯醚、联苯为伴热介质的夹套管。

2 夹套管的设计2.1 配管设计在设计夹套管配管时,尽可能避免出现死角或U型管,确保夹套管中伴热介质流动顺畅。

如果出现了U型管或死角,要在低处设置液体排放口。

所有夹套管冷媒体的进口和出口都要设置专门的切断阀门,安装水压试验、排液口和无阀排气口。

停用冷媒体时,不能对管线的其他部分冷媒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

化工装置中夹套管管道的配管设计

化工装置中夹套管管道的配管设计

化工装置中夹套管管道的配管设计摘要:化工设备夹套管的配管设计应用作为一项实际要求较高的实践性工作,其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

为更好地提升对夹套管配管设计的分析与掌控力度,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需要进一步优化该项工作的最终整体效果。

关键词:化工设备;夹套管;配管;设计在化工领域,化工装置中夹套管管道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夹套管的设计不仅能够输送一系列难以输送的介质,并且由于夹套管本身的特性与其他的管道不同,因此夹套管管道的设计显得尤为突出与特殊,夹套管管道一般来说以输送液体为主,但不排除偶尔输送其他介质,在石油输送领域,化工企业对于夹套管管道的设计尤为看重,应尽可能地避免因管道的设计失误而造成输送工作上的失误。

1.对化工装置夹套管管道的发展概述夹套管之所以能够一直在化工行业中保持着被持续应用的地位,主要是得益于夹套管自身强大的优势,在运输行业中,这种优势无疑会最大限度体现出来。

一般的管道体作为普通管道运输平常的没有特性的液体或者气体时,管道自身并不需要有多么突出的优势,但是在石油运输中,一般的普通管道并不能满足石油运输的条件,相反还会因为管道质量的低下而造成一系列的失误,这时运用夹套管运输的好处则显而易见。

夹套管是由两个管子组成的,并且这两个管子都是空心的,由于两个管子半径相同并可以把两个管子套在一起,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运输物质泄漏的问题,因为管道共有双层所以保温功能相比于其他普通管道的作用要好。

运输的液体一般来说都是对化工行业的发展十分重要的物质,在运输过程中,如果管道是普通管道的话,则会一边流动一边散热,这样不仅大大降低了液体的质量,同时也会冲击化工工业的生产,使其生产稳定性遭到破坏。

2夹套管的配管原则2.1适用于各种夹套管和各种冷热媒体的总设计原则在配管设计中,为保证夹套管内伴热介质流动通畅,尽量避免U形管或死角出现,若必须有,则应在其低点处设排液口。

每一夹套管的冷热媒体进出口都需设置切断阀。

蒸汽伴热及夹套管设计要求

蒸汽伴热及夹套管设计要求

蒸汽伴热及夹套管设计要求目录1.蒸汽外伴热管 (2)1.1 伴管数量和管道选择 (2)1.2 蒸汽伴管允许的最大有效伴热长度 (2)1.3 蒸汽伴管允许U型弯累积最大上升高度 (2)1.4 蒸汽耗用量估算 (2)1.5 配管方式设计 (3)1.6 伴热管的热补偿 (3)1.7 其他要求 (3)2. 蒸汽夹套管(全夹套) (4)2.1 管道、管件选择 (4)2.2 夹套管组合尺寸 (5)2.2 蒸汽用量计算 (5)2.3 夹套管伴热长度 (5)2.2 配管方式设计 (6)2.3 其他要求 (6)3. 参考资料 (6)1.蒸汽外伴热管1.1 伴管数量和管道选择1.1.1 伴管管道选用两种:φ10*2紫铜管、DN15碳钢无缝钢管。

配合选择相应材质、大小活接头。

1.1.2 伴管数量及规格依据现在实际使用情况,各分馏塔底部循环管线采用2*DN15方式;需要伴热的真空管道,直径大于、等于DN300的采用2*DN15方式;其他公称直径大于、等于DN150,采用1*DN15方式;其他采用1*φ10*2紫铜管方式。

SH 3040-2002《石油化工伴管和夹套管设计规范》中“表1 蒸汽伴管管径及根数”可作为上述中未提及或特殊情况下的伴管数量级直径的参考。

1.2 蒸汽伴管允许的最大有效伴热长度1.3 蒸汽伴管允许U型弯累积最大上升高度同一根伴管在敷设时会遇到一处或基础向上弯后又向下的情况,其累积向上的高度和不应超过下表:1.4 蒸汽耗用量估算1.5 配管方式设计配管设计的各方式和蒸汽的集中分配、冷凝液集中回收的方式及相关尺寸参考《SH 3040-2002 石油化工伴管和夹套设计规范》P16~P17;《HG/T 20549.2-1998 化工装置管道布置设计规定》P20~P371.6 伴热管的热补偿1.6.1 当伴热管供汽点至排凝点之间的直线段不超过40m时,可采用中间固定方式,不设补偿器。

1.6.2 当伴热管供汽点至排凝点之间的直线段超过40m时,除L型自然补偿的管段外,每隔30-40m设一补偿器。

夹套管设计导则

夹套管设计导则

T H I S D O C U M E N T C O N T A I N S J D E C C O R P O R A T I O N C O N F I D E N T I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 O F A P R O P R I E T A R Y N A T U R E . T H I S I N F O R M A T I O N M U S T N O T B E C O P I E D O R D I S C L O S E D I N W H O L E O R I N P A R T T O O U T S I D E I N P A R T I E S N O R U S E D F O R O T H E R T H A N T H E P U R P O S E F O R W H I C H P R O V I D E D W I T H O U T P E R M I S S I O N O F M A N A G E M E N T .本文件所述及资料及文件皆为京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京鼎) 版权所有未征得京鼎同意不得将其中全部或部分翻印或转授予第三者京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JING 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LTD.设 计 导 则夹套管设计导则CERTIFIED第一次出版MGR___________ DATE__________T H I S D O C U M E N T C O N T A IN S JD E C C O R P O R A T I O N C O N F I D E N T I A L I N F O R M A T IO N O F A P R O P R I E T A R Y N A T U R E . T H I S I N F O R M A T I O N M U S T N O T B E C O P I E D O R D I S C L O S E D I N W H O L E O R I N P A R T T O O U T S I D E I N P A R T I E S N O R U S E D F O R O T H E R T H A N T H E P U R P O S E F O R W H I C H P R O V I D E D W I T H O U T P E R M I S S I O N O F M A N A G E M E N T .本文件所述及资料及文件皆为京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京鼎) 版权所有未征得京鼎同意不得将其中全部或部分翻印或转授予第三者管道设计文件资料DGM-09夹套管设计导则1.0 总则1.1 本导则适用于石化企业新建工艺管道夹套管设计扩建改建部分的设计可参照执行本导则不适用于设备和仪表的夹套管设计1.2 执行本导则,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2.0 一般规定2.1 下列管道应采用夹套管伴热:2.1.1 需从外部补偿管内介质热损失,以维持输送温度的气体液体管道 2.1.2在输送过程中由于热损失而产生凝液并能导致腐蚀或影响正常操作的气体管道2.1.3 在操作过程中由于压力突然下降而自冷可能冻结导致堵塞的管道 2.1.4 在切换操作或停输期间,管内介质不能放净或吹扫而可能凝固的管道; 2.1.5 在输送过程中,由于热损失可能析出结晶的管道;2.1.6 输送介质由于热损失粘度增高,系统阻力增加,输送量下降,达不到工艺最小允许量的管道;2.1.7 输送介质的倾点或凝固点等于或高于环境温度的管道. 2.2 伴热方式应按下列原则确定:2.2.1 输送介质的终端温度或环境温度接近或低于其凝固点的管道温度;介质凝固点低于50时,宜选用伴管伴热; 介质温度为50至100时,应选用夹套管伴热;介质凝固点高于100时,应选用内管焊缝隐蔽型夹套管(法兰式夹套管)伴热并配用夹套阀门;2.2.2 输送有害介质且需夹套管伴热的管道应选用内管焊缝外露型夹套管伴热.2.3 伴热介质的温度应按下列要求确定:2.3.1 夹套管的伴热介质温度可等于或高于备伴介质温度,但温差不宜超过2.3.2 对于控制温降或最终温度的夹套伴热管道,伴热介质的温度应根据被者否则需采取隔离措施有夹套管的管道热应力计算应按的要求进行核算2.5 保温层厚度和热损失可用下列方法计算:有者6P 10(t D 0 保温层外径,M; 年运行时间 保温材料制品导热系数t 被伴介质温度;保温层外表面向大气的放热系数, 2.5.2 夹套管的热损失计算:夹套管蒸汽耗量,kg/M*h者有者有者有者有者有者有长半径内管者有者管定放气口及管底排液口的连接型式见有有者125仪表管口放液口仪表管口放液口仪表管口放液口者00有套管段间连接处的水平跨越管宜在底部切线方向进出T H I S D O C U M E N T C O N T A I N S J D E C C O R P O R A T I O N C O N F I D E N T I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 O F A P R O P R I E T A R Y N A T U R E . T H I S I N F O R M A T I O N M U S T N O T B E C O P I E D O R D I S C L O S E D I N W H O L E O R I N P A R T T O O U T S I D E I N P A R T I E S N O R U S E D F O R O T H E R T H A N T H E P U R P O S E F O R W H I C H P R O V I D E D W I T H O U T P E R M I S S I O N O F M A N A G E M E N T .本文件所述及资料及文件皆为京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京鼎) 版权所有未征得京鼎同意不得将其中全部或部分翻印或转授予第三者管道设计文件资料DGM-09夹套管设计导则3.7 夹套管由于介质温度布置位置而产生的热胀量需补偿时宜考虑自然补偿或设补偿器。

(夹套管)夹套管施工规范 第三版 20180101

(夹套管)夹套管施工规范  第三版 20180101

苯酐项目苯酐夹套管施工方案和技术要求编制:修订:审核:一概述:1、夹套管概念夹套管是伴热管的一种,即在工艺管道的外面安装一套管,类似套管式换热器进行伴热。

在理论上,只要伴热介质温度与内管介质的温度相同,或略高一些,就能维持内管介质的温度,这时蒸汽消耗量只需满足本身的热损失,因而伴热效率是比较高的。

夹套管在石油化工等装置中应用较为广泛,它由内管(主管)和外管组成,一般工作压力≤25MPa、工作温度在-20~350℃之间,材质采用碳钢或不锈钢,内管输送的介质为工艺物料,外管的介质为蒸汽、热水、冷媒或联苯热载体等。

夹套管主要应用在输送介质对热损失要求较高的场合。

由于介质热损失后粘度增高,系统阻力增大,无法满足正常输送量的工艺需要;或者介质本身极易在冷却后凝固,贴面伴热无法满足需要,夹套伴热无疑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苯酐装置中,大量应用夹套管,尤其在切换冷凝和精馏管段管道中工艺介质全部使用夹套伴热方式,且使用焊缝外漏的形式,种类多、数量多,施工的难度非常大。

苯酐装置夹套管因施工质量造成内漏蒸汽后,蒸汽与苯酐反应生成二酸,腐蚀性特别强,将继续腐蚀管道,且二酸熔点高,一旦出现将堵塞管道,管道基本作废。

我依据规范和以往已建成的苯酐装置夹套管施工经验和不足,对规范相对较少且苯酐常用的夹套管,规范施工和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获取了宝贵的经验,愿和大家一同分享。

本文内容适用于苯酐夹套管的设计和施工指导,具体情况可根据实际工况进行变更。

2、夹套管施工常用的标准规范:1 .《工业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50252-20102.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20104.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20115. 《现场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26-896. 《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SH3010-20007. 《石油化工有毒、可燃介质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SH3501-20028.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JB4708-20009. 《石油化工钢制管道工程施工工艺标准》SH/T3517-200110.《石油化工企业设备和管道涂料防腐技术规范》SH3022-200311.《阀门检验与管理规程》SH3518-200013.《石油化工企业设备管道钢结构表面色和标志》SH3043-2001 14.《石油化工管道伴热和夹套管设计规范》SH/T3040-2002 15.《石油化工钢制夹套管法兰通用图》SHT501-199716.《石油化工管道伴管和夹套管设计规范》SH3040-2002 17.《夹套管施工及验收规范》FJJ211-86最后一种规范可能已经不用,但是可以作为施工补充参考。

热水夹套的配管设计与管件选用原则

热水夹套的配管设计与管件选用原则
r q i d a d as a o a l e h oo ia a a te e ur n lo a fv r b e tc n l gc lg r ne . e u
Ke o d :o— a r ak t i ;iigd s n pp tn eet n y w r s h t t c e pp ppn ei ;ief t gsl i w ej e g ii co
LI M i , U o g U n H Xin
( . b i ntueo hmia eerha dD s nn , u a 3 0 4 C ia 1 Hu e I stt fC e cl sac n ei ig W h n40 7 , hn ; i R g
2 W u u n E gneigC . L d , h n4 0 2 , hn ) . h a n ier o , t. Wu a 3 2 3 C a n i A src: hm cl q i n f i o sadh a sniv rcs m dai ue etht a r aktt ah v bta tC e i up to v cu n et esi poes ei s sdt ha o— t ce o ci ea a e me r s - te O w ej e go et ge etI i f o—a rakt ii eds nadcnt co rcs o cmpe aue ae tnsol odh a n f c nv wo t t ce ppn i t ei n o sut npoes f i f . e h w ej gn h g r i a o l ntr,tni hud x t o b a o ol t ht a rakt iig ei grigtei e a adetra tb z l t n hai nt a df x epi nt n o・ t c e p n s nr adn t l n xe lues es e i ,et gl g n ei d yo w ej p d g e h nr n n i e co n e h l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标准SLDI 333C06-2001 0 新制定全部顾英张彦天郑明峰2002.04.01修改标记简要说明修改页码编制校核审核审定日期2001-01-08 发布 2001-01-15 实施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夹套管设计规定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夹套管设计一般规定第三章夹套管的安装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2001-01-15第一章 总则第1.0.1条 本规定适用于新建石油化工装置中夹套管的设计。

第1.0.2条 需设置夹套管的管段及夹套内使用的伴热介质应按工艺管道仪表控制流程图(PID )的规定进行配管设计。

第1.0.3条 有特殊要求的夹套管,应按具体工程设计统一规定进行设计,可不执行本规定。

采用专用法兰时,应单独编制具体数据库和相应制造图。

第二章 夹套管设计一般规定第2.0.1条夹套管的设计条件应符合PID和“管道索引表”的要求,并按《配管材料设计及选用规定》和《管道柔性设计规定》进行设计。

第2.0.2条 夹套管的型式应按下列原则确定:一、输送介质的凝固点在50~100℃的工艺管适宜采用“内管焊缝外露型”夹套管。

见图2.0.2-1。

二、输送介质的凝固点高于100℃的工艺管道宜采用“内管焊缝隐蔽型”夹套管。

见图2.0.2-2。

三、输送有毒介质的工艺管道应采用“内管焊缝外露型”夹套管。

图2.0.2-1 内管焊缝外露型 图2.0.2-2 内管焊缝隐蔽型第2.0.3条 除非另有规定,夹套管的外管与内管尺寸宜按表2.0.3选用。

内管与外管的组合尺寸 表2.0.3内管公称直径(mm ) 外管公称直径(mm ) 蒸汽导管与冷凝水导管公称直径(mm )15 20 25 40 50 (65) 80 100 (125) 150 200 250 300 350 40 40 50 80 80 100 (125) 150 200 200 250 300 350 400 15 15 15 15 15 20 20 20 20 20 25 25 25 25注:带括号的规格不推荐使用。

第2.0.4条夹套管的设计压力和温度一、夹套管的内管的外压应为外管内的伴热介质的设计压力。

二、外管(包括端板)的内压应为伴热介质的设计压力。

三、压力设计的温度参数应取内管的工艺介质或外管内的伴热介质的设计温度两者中最高者。

四、应力分析的计算温度为:外管取伴热介质的操作温度;内管取工艺介质或伴热介质的操作温度两者中最高者。

也应校核外管的环境温度和内管的工艺介质的操作温度。

第2.0.5条夹套管的内管焊缝为“隐蔽型”时,在内管需要检查的焊缝部位,其相对应的外管部位应留出一段剖分管段,剖分管段的最小长度不小于75mm。

见图2.0.5-1,2,3。

第2.0.6条夹套管的内管带分支管时,分支管部位的外管应采用剖分三通。

夹套管的弯头处内管宜采用长半径(R=1.5D)弯头,外管宜采用短半径(R=1D)弯头。

夹套管变径时内管的异径管与外管的异径管的大口端端部错开距离最小为50mm。

见图2.0.6-1,2,3。

第2.0.7条夹套管外管上的伴热介质接管尺寸最小为DN15,且采用法兰连接型式。

第2.0.8条夹套管保温时,外管上的所有连接管件的连接端部均应露在保温层外。

第2.0.9条内管与外管的连接型式可根据夹套管端部结构形式分为平板式Ⅰ型、椭园封头式Ⅱ型、法兰式Ⅲ-1~5型三种型式,见图2.0.9。

选用时可根据夹套内的伴热介质温度、压力及伴热介质性质确定。

在施工说明中应注明采用哪种连接型式。

采用特殊法兰时,应单独出图加工。

Ⅰ型、Ⅱ型适用凝固点在50~100℃的工艺介质和有毒介质,内管焊缝外露型的夹套管。

Ⅲ-1~5型适用凝固点在100℃以上的工艺介质,内管焊缝隐蔽型的夹套管。

Ⅲ-3型唇焊式法兰结构适用于介质渗透性强,易泄漏的夹套管。

Ⅲ-4型、Ⅲ-5型法兰连接型式适用于高凝固点介质或熔体管道夹套管。

伴热介质采用联苯、联苯醚等。

应在内管焊缝检测后焊接图2.0.5-1 夹套管典型组合件(一)图2.0.5-2 夹套管典型组合件(二)图2.0.5-3 剖分管段甲横剖切乙纵剖切图2.0.6-1 夹套管的支管结构图2.0.6-2 夹套管的弯头结构甲同心异径管乙偏心异径管图2.0.6-3 夹套管的变径结构Ⅰ型平板式结构Ⅱ型椭圆封头式结构乙Ⅲ-1型平面式法兰结构Ⅲ-2型承插式特殊法兰结构(3以下低压夹套管)注:尺寸L由拆卸法兰上螺栓所需尺寸决定,当保温时应不损伤保温层为准。

节点AⅢ-3型唇焊式法兰结构Ⅲ-4型带颈式特殊法兰结构Ⅲ-5型带颈环式特殊法兰结构图2.0.9 夹套管连接形式第2.0.10条夹套管的内管和外管之间采用定距板的方式来支承。

一般采用三块定距板按120°夹角均布焊接在内管外壁上,定距板距外管内壁的空隙为1~1.5mm,定距板长40mm,厚度为碳钢6mm、不锈钢3mm。

详见图2.0.10。

定距板的间距见表2.0.10。

定距板间距表表2.0.10内管公称直径DN 最大间距L(mm)≤25 200040 300050~80 4000100~300 5000≥350 5500* 最大间距L也可按具体工程设计规定执行。

第2.0.11条夹套管的内管和外管的材质选择应根据管道材料等级确定。

一般情况下,外管宜选用碳钢无缝管。

当内管为不锈钢或合金钢管时,内管与外管的连接端板应选用不锈钢,并选用不锈钢焊条;定距板的材质同内管。

A-A 剖视 B-B 剖视水平管定距板的安装垂直管定距板的安装图2.0.10 定距板的安装第2.0.12条夹套管的外管上伴热介质进出导管的小管件宜在现场采用热弯或冷弯弯管,不宜采用承插焊弯头。

第2.0.13条当伴热介质为蒸汽时,阀门、疏水阀等的选用与蒸汽伴管相同。

第2.0.14条每段夹套管之间,在规定长度范围内,伴热介质可采用跨接管进行串连。

跨接管的管口方位设置应按照下列原则:伴热介质为汽态时,应高进低出;伴热介质为液态时,应低进高出。

跨接管的设计应使排放流畅,防止积液和堵塞。

配管时应考虑跨接管的安装空间,管道间距应适当加大。

见图2.0.14所示。

图2.0.14-1 水平夹套管的跨接管安装示意图2.0.14-2 垂直夹套管的跨接管安装示意图2.0.14-3 水平管上带夹套阀门的跨接管的安装示意图2.0.14-4 垂直管上带夹套阀门的跨接管的安装示意第2.0.15条每段夹套管的套管长度取决于管道布置,并受内管与外管内的伴热介质之间温度差的限制。

一般情况下每节套管长度不宜超过6米,具体按每个工程统一规定执行。

第2.0.16条夹套管的内管和外管之间由于温差过大或材质不同时应进行应力校核。

内管所产生的热胀量需要补偿时,尽量采用自然补偿或设∏型补偿器。

第三章夹套管的安装第3.0.1条除夹套管的伴热介质供给导管和返回导管外,夹套管的主体部分应进行预制。

第3.0.2条预制的夹套管进行组装时,外管需要调整的部位应设在法兰或其他配件的内管周向焊缝处,采用调整剖分管段进行调整。

见图2.0.5-2所示。

第3.0.3条伴热介质的供给导管和返回导管应设置必要的支承,如有可能,宜成束保温在一起和设置支架。

第3.0.4条夹套管的外管进行组焊之前,应对内管进行逐根试压,在试压时,内管上的所有焊缝应处于暴露位置以便于检查。

检验合格后再将其外管的剖分管段焊接在相应位置上,外管组焊后再对外管按要求进行试压。

第3.0.5条夹套管的保温要求同《蒸汽伴热管设计规定》。

第3.0.6条蒸汽夹套管的要求如下:一、夹套管集中的部位应设置蒸汽分配管和冷凝水集合管,通过供汽导管和冷凝水导管分别接到相应的夹套管上。

一个加热段可设一根带切断阀的供汽导管,根据相应的夹套管的布置可设一根或几根带切断阀、疏水阀的冷凝水导管。

蒸汽供汽管的连接应使凝水总是向下流动的。

二、一根DN15的供汽导管能够供给的夹套管最大总长度为:内管(工艺)直径最大总长度DN15~80 20mDN100~200 17m三、夹套管的布置不允许有死角或袋形管。

当袋形管不可避免时,必要时可在其低点处设排放冷凝水导管。

四、蒸汽分配管或供汽点的标高,宜高于被加热的夹套管。

冷凝水集合管应足够低,使从夹套管排出的冷凝水能靠重力自流排出。

从低处引到高处的供汽导管宜在其低点设单独疏水阀。

五、蒸汽水平夹套管的跨接管布置,一般有三种方式,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1)垂直方向布置,蒸汽上进下出。

跨接管低点是否需要加排凝管,应视具体情况确定,如下图所示。

蒸汽入口跨接管排凝活接头凝水出口图3.0.6-1 垂直方向布置跨接管示意2)在水平夹套管的下半部水平方向布置跨接管,如下图所示。

跨接管跨接管跨接管侧视跨接底侧出口图3.0.6-2 水平方向布置跨接管示意3)在水平夹套管的底部布置跨接管,如下图所示。

跨接管图3.0.6-3 底部布置跨接管示意六、蒸汽分配管、冷凝水集合管及其导管的设计可参照《蒸汽伴管设计规定》中的有关部分。

典型的蒸汽夹套管系统图见图3.0.6-1,2。

第3.0.7条水夹套管用作加热或冷却工艺介质时,设计应考虑以下原则:一、为提高传热效率,在夹套内可设置折流板。

二、夹套管水平敷设时,若内管有坡度要求,外管内水的流向应与内管坡向一致。

三、水的供给和返回宜采用集中设置供水分配管和回水集合管。

其配管设计可参照《蒸汽伴管设计规定》的有关部分。

四、典型的水夹套管系统图见图3.0.7-1,2。

第3.0.8条其他伴热介质的夹套管的设计,当有特殊要求时,应按工程设计具体规定执行。

图3.0.6-1 典型的蒸汽夹套管系统图(用于流量计)图3.0.6-2 典型的蒸汽夹套管系统图(用于设备附件)图3.0.7-1 典型的水夹套管系统图(用于供、回水管)图3.0.7-2 典型的水夹套管系统图(用于调节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