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高考试题理综全国卷 (2)

合集下载

2002年高考试题理综全国卷

2002年高考试题理综全国卷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I卷(选择题共120分)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P 31 Cl 35.5 Ca 40 Fe 56 Cu 641.下列各类人群中,一段时期内人体摄入和排出的氮量基本相等的是A 健康儿童B 重创伤恢复期病人C 健康成年男子D 禁食期病人2.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 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B 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处于细胞周期中C 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D 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3.番茄种子播种在苗床上,在适宜的条件下,第6天子叶展开,第9天幼叶出现。

研究人员从种子到幼苗形成期间每天测定其干重,并绘制成曲线。

下面四个曲线图中,正确的是A B C D4.一只羊的卵细胞核被另一只羊的体细胞核置换后,这个卵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再植入第三只羊的子宫内发育,结果产下一只羊羔。

这种克隆技术具有多种用途,但是不能A 有选择地繁殖某一性别的家畜B 繁殖家畜中的优秀个体C 用于保存物种D 改变动物的基因型5.自然界中生物种内及种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下述观点不正确的是A 林鸽群较大时被苍鹰捕食的几率降低B 鲈鱼有时捕食鲈鱼的幼鱼,这有利于鲸鱼种的维持C 自然界中的猴群经过争斗建立了优劣等级制度,并依次占据资源,这对种的保持是有利的D 自然界中物种间捕食对一个种有利,但会使另一个种消失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纳米材料是指一种称为“纳米”的新物质制成的材料B 绿色食品是指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C 生物固氮是指植物通过叶面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氮气D 光导纤维是以二氧化硅为主要原料制成的7.0.01 mol·L-1的某一元弱酸溶液pH=4,则它的电离度为A 1%B 2%C 5%D 10%8.某温度下,100 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26.5 g。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理大综合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理大综合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理大综合(江苏、河南卷)试题及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7页,第Ⅰ卷8至13页。

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8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本大题共30道选择题,每题6分,共180分。

每题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图1表示某树木年轮截面的一部分,标号①②③分别表示5年时间段的年轮。

该树生长地区7月气温最低,但仍高于0℃。

回答1~3题。

图11.植物生长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在气温变化较稳定的前提下,图2中表示①②③三个时间段逐年降水量的图依次是甲乙丙图2A 甲、乙、丙B 丙、乙、甲C 乙、甲、丙D 丙、甲、乙2.该树生长地点可能在A 30°S,118°EB 23.5°N,130°EC 44°S,173°ED 30°N,118°E3.该树生长地区所属自然带可能为A 亚寒带针叶林带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 热带雨林带D 温带草原带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居民乔迁新居,居住条件和环境显著改善。

请读图3,运用以下公式及相关知识回答4~7题。

①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H=90°φ—δ式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φ为当地纬度,取正值;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②tg35°≈0.7 tg45°=1 tg60°≈1.7324.房地产开发商在某城市(北纬30度)建造了两幢商品住宅楼(图3),某户居民买到了北楼一层的一套房子,于春节前住进后发现正午前后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

2002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江苏、河南)

2002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江苏、河南)

2002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江苏、河南)一、本大题共5道选择题,每题6分,共30分.每题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1.(6分)一个带活塞的气缸内盛有一定量的气体.若此气体的温度随其内能的增大而升高则( )A .将热量传给气体,其温度必升高B .压缩气体,其温度必升高C .压缩气体,同时气体向外界放热,其温度必不变D .压缩气体,同时将热量传给气体,其温度必升高2.(6分)已知一束单色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43,则( ) A .这束光在水中传播时的波长为真空中的43 B .这束光在水中传播时的频率为真空中的43 C .对于这束光,水的折射率为43 D .从水中射向水面的光线,一定可以进入空气中3.(6分)如图所示,物体a 、b 和c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为F b =5N 、F c =10N 分别作用于物体b 、c 上,a 、b 和c 仍保持静止.以f 1、f 2、f 3分别表示a 与b 、b 与c 、c 与桌面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则( )A .f 1=5N ,f 2=0,f 3=5NB .f 1=5N ,f 2=5N ,f 3=0C .f 1=0,f 2=5N ,f 3=5ND .f 1=0,f 2=10N ,f 3=5N4.(6分)如图所示,a 、b 、c 、d 、e 五点在一直线上,b 、c 两点间的距离等于d 、e 两点间的距离.在a 点固定放置一个点电荷,带电量为+Q ,已知在+Q 的电场中b 、c 两点间的电势差为U .将另一个点电荷+q 从d 点移动到e 点的过程中( )A .电场力做功qUB .克服电场力做功qUC .电场力做功大于qUD .电场力做功小于qU5.(6分)如图示,在匀强磁场中有一U 形导线框abcd ,线框处于水平面内,磁场与线框平面垂直,R 为一电阻.ef 为垂直于ab 、cd 的一根导体杆,可以在ab 、cd 上无摩擦地滑动.杆ef 及线框的电阻均不计.开始时,给ef 一个向右的初速度v 0,则( )A .ef 将减速向右运动,但不是匀减速B .ef 将匀减速向右运动,最终停止C .ef 将匀速向右运动D .ef 将往返运动二、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8分)6.(18分)在其他能源中,核能具有能量密度大,地区适应性强的优势.在核电站中,核反应堆释放的核能被转化为电能.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中子轰击重核发生裂变反应,释放出大量核能.(1)核反应方程式U 23592+n 10→Ba 14156+Kr 9236+aX 是反应堆中发生的许多核反应中的一种,n 为中子,X 为待求粒子,a 为X 的个数,则X 为 ,a = .以m U 、m Ba 、m Kr 分别表示U 23592、Ba 14156、Kr 9236核的质量,m n 、m p 分别表示中子、质子的质量,c 为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则在上述核反应过程中放出的核能△E = .(2)有一座发电能力为P =1.00×106kW 的核电站,核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η=40%.假定反应堆中发生的裂变反应全是本题(1)中的核反应,已知每次核反应过程放出的核能△E =2.78×10﹣11J ,U 23592核的质量m U =390×10-27kg .求每年(1年=3.15×107s )消耗的U23592的质量.2002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江苏、河南)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本大题共5道选择题,每题6分,共30分.每题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1.【解答】解:A、将热量传给气体,因改变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判断可知,气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大,则其温度不一定升高。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 理科综合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 理科综合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共13页,满分为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144分)本卷共24题,每题6分,共144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下列四个选项的图中,木块均在固定的斜面上运动,其中图A、B、C中的斜面是光滑的,图D中的斜面是粗糙的,图A、B中的F为木块所受的外力,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图A、B、D中的木块向下运动,图C中的木块向上运动,在这四个图所示的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是A B C D17.如图所示,在两个固定电荷+q和-q之间放入两个原来不带电的导体,1、2、3、4为导体上的四个点,在达到静电平衡后,各点的电势分别是φ1、φ2、φ3、φ4,则Aφ4>φ3>φ2>φ1 B φ4=φ3>φ2=φ1C φ4<φ3<φ2<φ1D φ4=φ3<φ2=φ118.图中所示为一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已知此时质点A正向上运动,如图中箭头所示,由此可断定此横波A向右传播,且此时质点B正向上运动B 向右传播,且此时质点C正向下运动C 向左传播,且此时质点D正向上运动D 向左传播,且此时质点E正向下运动19.氢原子的能级是氢原子处于各个定态时的能量值,它包括氢原子系统的电势能和电子在轨道上运动的动能,氢原子的电子由外层轨道跃迁到内层轨道时,A 氢原子的能量减小,电子的动能增加B 氢原子的能量增加,电子的动能增加C 氢原子的能量减小,电子的动能减小D 氢原子的能量增加,电子的动能减小20.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质量为1500kg 向南行驶的长途客车迎面撞上了一质量为3000kg 向北行驶的卡车,碰后两车接在一起,并向南滑行了一小段距离后停止,根据测速仪的测定,长途客车碰前以20m/s 的速率行驶,由此可判断卡车碰前的行驶速率A 小于10m/sB 大于10m/s 小于20m/sC 大于20m/s 小于30m/sD 大于30m/s 小于40m/s21.图为云室中某粒子穿过铅板P 前后的轨迹,室中匀强磁场的方向与轨迹所在平面垂直(图中垂直于纸面向里,)由此可知此粒子A 一定带正电B 一定带负电C 不带电D 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22.图中L 是凸透镜,OO ′是它的主轴,AB 是垂直于主轴的肖源,P 是垂直于主轴的光屏,当两者到透镜的距离相等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将AB 向右移动任意一段距离后,再移动P ,则在P 上A 总能得到缩小的像B 总能得到较大的像C 可能得到放大的像,也可能得到缩小的像D 可能得到放大的像,也可能得不到像23.质量为m 的三角形木楔A 置于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它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一水平力F 作用在木楔A 的竖直平面上,在力F 的推动下,木楔A 沿斜面以恒定的加速度a 向上滑动,则F 的大小为:Aθθμθcos )]cos (sin [++g a mB)sin (cos )sin (θμθθ+-g a mC)sin (cos )]cos (sin [θμθθμθ-++g a m D)sin (cos )]cos (sin [θμθθμθ+++g a m24.一个点源S对平面镜成像,设光源不动,平面镜以速率v沿OS方向向光源平移,镜面与OS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º,则光源的像S′将A以速率0.5v沿S′S连线向S运动B 以速率v沿S′S连线向S运动C 以速率3v沿S′S连线向S运动D 以速率2v沿S′S连线向S运动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II卷(非选择题共156分)注意事项:1.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除题目有特殊规定外)。

2002年高考物理试题全集(含答案)

2002年高考物理试题全集(含答案)

2002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全集目录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物理部分) (2)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参考答案) (4)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物理部分) (6)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参考答案) (9)2002年广东、河南两省高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12)2002年高考物理试题上海卷 (20)2002年高考物理试题上海卷(参考答案) (25)2002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含答案 (27)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部分)含答案.31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物理部分)理科综合物理部分【02全国】15.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 夸克和d 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

u 夸克带电量为32e ,d 夸克带电量31-e ,e 为基元电荷。

下列论断可能正确的是A 质子由1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B 质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C 质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D 质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02全国】16、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两个相同的弹性小球A 、B ,质量都为m 。

现B 球静止,A 球向B 球运动,发生正碰。

已知碰撞过程中总机械能守恒,两球压缩最紧时的弹性势能为E P ,则碰前A 球的速度等于A m E pB m E p2 C 2m E pD 2mE p2【02全国】17.图中EF 、GH 为平行的金属导轨,其电阻可不计,R 为电阻器,C 为电容器,AB 为可在EF 和CH 上滑动的导体横杆。

有均匀磁场垂直于导轨平面。

若用I 1和I 2分别表示图中该处导线中的电流,则当横杆ABA 匀速滑动时,I 1=0,I 2=0B 匀速滑动时,I 1≠0,I 2≠0C 加速滑动时,I 1=0,I 2=0D 加速滑动时,I 1≠0,I 2≠0【02全国】18.质点所受的力F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力的方向始终在一直线上。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理综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理综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I卷(选择题共120分)1.下列各类人群中,一段时期内人体摄入和排出的氮量基本相等的是A.健康儿童B.重创伤恢复期病人C.健康成年男子D.禁食期病人2.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B.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处于细胞周期中C.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D.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3.番茄种子播种在苗床上,在适宜的条件下,第6天子叶展开,第9天幼叶出现。

研究人员从种子到幼苗形成期间每天测定其干重,并绘制成曲线。

下面四个曲线图中,正确的是A.B.C. D4.一只羊的卵细胞核被另一只羊的体细胞核置换后,这个卵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再植入第三只羊的子宫内发育,结果产下一只羊羔。

这种克隆技术具有多种用途,但是不能A.有选择地繁殖某一性别的家畜B.繁殖家畜中的优秀个体C.用于保存物种D.改变动物的基因型5.自然界中生物种内及种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下述观点不正确的是A.林鸽群较大时被苍鹰捕食的几率降低B.鲈鱼有时捕食鲈鱼的幼鱼,这有利于鲸鱼种的维持C.自然界中的猴群经过争斗建立了优劣等级制度,并依次占据资源,这对种的保持是有利的D.自然界中物种间捕食对一个种有利,但会使另一个种消失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纳米材料是指一种称为“纳米”的新物质制成的材料B .绿色食品是指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C .生物固氮是指植物通过叶面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氮气D .光导纤维是以二氧化硅为主要原料制成的7.0.01 mol ·L -1的某一元弱酸溶液 pH =4,则它的电离度为A .1%B .2%C .5%D .10%8.某温度下,100 g 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26.5 g 。

若向此溶液中添加3.5 g 氯化钠和6.5 g水,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A .30%B .5.61005.35.26++×100%C .26.5%D .5.35.61005.35.26+++×100%9.有人曾建议用AG 表示溶液的酸度(acidity arede ),AG 的定义为AG =lg ([H +]/[OH -])。

2002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春)

2002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春)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共13页,满分为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144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纸上。

考试结束,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本卷共24题,每题6分,共144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Si 28 P 31 S 32 Cl 35.5 Pb 2071.人红细胞无线粒体但能携带氧。

红细胞所需能量的来源主要是利用A 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B 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C 乳酸,进行有氧呼吸D 乳酸,进行无氧呼吸2.在温室中栽培作物,如遇持续的阴雨天气,为了保证作物的产量,对温度的控制应当A 降低温室温度、保持昼夜温差B 提高温室温度,保持昼夜温差C 提高温室温度、昼夜恒温D 降低温室温度,昼夜恒温3.现有甲、乙、丙三个苹果品种,将甲(接穗)嫁接到乙(砧木)上,接穗成活后用丙对其授粉,得到的苹果可食用部分的性状最相似于A 甲B 乙C 丙D 甲和丙4.以性染色体为XY的牛体细胞核取代卵细胞核,经过多次卵裂后,植入母牛子宫孕育、所生牛犊A 为雌性B 为雄性C 性别不能确定D 雌、雄性比例为1︰15.在生态系统中有关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单向的B 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上获得的能量越少C 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D 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越多6.1999年1月,俄美科学家联合小组宣布合成出114号元素的一种同位素,该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为298。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 该元素属于第七周期第1 页共12 页B 该元素位于ⅢA族C 该元素为金属元素,性质与82Pb相似D 该同位素原子含有114个电子,184个中子7.某元素X最高价含氧酸的分子量为98,且X的氢化物的分子式不是H2X,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分子式可表示为H3XO4B X是第二周期V A族元素C X是第二周VIA族元素D X的最高化合价为+48.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氯化氢气体的摩尔质量等于N A氯气分子和N A个氢分子的质量之和B 常温常压下1mol NO2气体与水反应生成N A个NO3—离子C 121g CCl2F2所含的氯原子数为2N AD 62g Na2O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中含有O2—离子数为N A9.下列各组物质中,将前者加入手者时,无论前者是否过量,都能用同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A 稀盐酸,Na2CO3溶液B 稀H2SO4溶液,NaAlO2溶液C Cu,FeCl3溶液D 浓氨水,AgNO3溶液10.下列事实可证明氨水是弱碱的是A 氨水能跟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B 铵盐受热易分解C 0.1mol/L氨水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D 0.1mol/L氯化铵溶液的pH约为511.今有0.1mol/L Na2SO4溶液300mL,0.1mol/L MgSO4溶液200mL和0.1mol/L Al2(SO4)3溶液100mL,这三种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之比是A 1︰1︰1B 3︰2︰1C 3︰2︰3D 1︰1︰312.通以相等的电量,分别电解等浓度的硝酸银和硝酸亚汞(亚汞的化合价为+1)溶液,若被还原的硝酸银和硝酸亚汞的物质的量之比n(硝酸银)︰n(硝酸亚汞)=2︰1,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在两个阴极上得到的银和汞的物质的量之比n(银)︰n(汞)=2︰1B 在两个阳极上得到的产物的物质的量不相等C 硝酸亚汞的分子式为HgNO3D 硝酸亚汞的分子式为Hg2(NO3)213.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A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加入乙醇和浓硫酸,使乙酸全部转化为乙酸乙酯B 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加入NaOH溶液,振荡、静置分层后,除去水层C 除去CO2中的少量SO2;通过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D 提取溶解在水中的少量碘:加入CCl4,振荡、静置分层后,取出有机层再分离14.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5H11Cl,分析数据表明:分子中有两个-CH3、两个-CH2-、第2 页共12 页第 3 页 共 12 页 一个和一个-Cl ,它的可能的结构有几种(本题不考虑对映异构体)A 2B 3C 4D 515.有机物甲可氧化生成羧酸,也可还原生成醇,由甲生成的羧酸和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化合物乙,其分子式为C 2H 4O 2。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理科综合)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理科综合)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I卷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Si 28 P 31 S 32 Cl 35.5 Pb 2076.1999年1月,俄美科学家联合小组宣布合成出114号元素的一种同位素,该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为298。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元素属于第七周期B.该元素位于ⅢA族C.该元素为金属元素,性质与82Pb相似D.该同位素原子含有114个电子,184个中子7.某元素X最高价含氧酸的分子量为98,且X的氢化物的分子式不是H2X,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分子式可表示为H3XO4B.X是第二周期V A族元素C.X是第二周VIA族元素D.X的最高化合价为+48.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氢气体的摩尔质量等于N A氯气分子和N A个氢分子的质量之和B.常温常压下1mol NO2气体与水反应生成N A个NO3-离子C.121g CCl2F2所含的氯原子数为2N AD.62g Na2O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中含有O2-离子数为N A9.下列各组物质中,将前者加入手者时,无论前者是否过量,都能用同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A.稀盐酸,Na2CO3溶液B.稀H2SO4溶液,NaAlO2溶液C.Cu,FeCl3溶液D.浓氨水,AgNO3溶液10.下列事实可证明氨水是弱碱的是A.氨水能跟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B.铵盐受热易分解C.0.1mol/L氨水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D.0.1mol/L氯化铵溶液的pH约为511.今有0.1mol/L Na2SO4溶液300mL,0.1mol/L MgSO4溶液200mL和0.1mol/L Al2(SO4)3溶液100mL,这三种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之比是A.1︰1︰1 B.3︰2︰1 C.3︰2︰3 D.1︰1︰312.通以相等的电量,分别电解等浓度的硝酸银和硝酸亚汞(亚汞的化合价为+1)溶液,若被还原的硝酸银和硝酸亚汞的物质的量之比n(硝酸银)︰n(硝酸亚汞)=2︰1,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在两个阴极上得到的银和汞的物质的量之比n(银)︰n(汞)=2︰1B.在两个阳极上得到的产物的物质的量不相等C.硝酸亚汞的分子式为HgNO3D.硝酸亚汞的分子式为Hg2(NO3)213.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A.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加入乙醇和浓硫酸,使乙酸全部转化为乙酸乙酯B.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加入NaOH溶液,振荡、静置分层后,除去水层C.除去CO2中的少量SO2;通过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D.提取溶解在水中的少量碘:加入CCl4,振荡、静置分层后,取出有机层再分离14.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5H11Cl,分析数据表明:分子中有两个-CH3、两个-CH2-、一个和一个-Cl,它的可能的结构有几种(本题不考虑对映异构体)A.2 B.3 C.4 D.515.有机物甲可氧化生成羧酸,也可还原生成醇,由甲生成的羧酸和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化合物乙,其分子式为C2H4O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I 卷(选择题 共120分)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P 31 Cl 35.5 Ca 40 Fe 56 Cu 64
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纳米材料是指一种称为“纳米”的新物质制成的材料
B 绿色食品是指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C 生物固氮是指植物通过叶面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氮气
D 光导纤维是以二氧化硅为主要原料制成的
7.0.01 mol ·L -1的某一元弱酸溶液 pH =4,则它的电离度为
A 1%
B 2%
C 5%
D 10%
8.某温度下,100 g 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26.5 g 。

若向此溶液中添加3.5 g 氯化钠和6.5 g 水,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A 30%
B 5.61005.35.26++×100%
C 26.5%
D 5
.35.61005.35.26+++×100% 9.有人曾建议用AG 表示溶液的酸度(acidity arede ),AG 的定义为AG =lg ([H +]/[OH -])。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在25℃时,若溶液呈中性,则pH =7,AG =1
B 在25℃时,若溶液呈酸性,则pH <7,AG <0
C 在25℃时,岩溶液呈碱性,则pH >7,AG >0
D 在25℃时,溶液的pH 与AG 的换算公式为AG =2(7-pH)
10.常温下,将甲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所得溶液 pH =7,则此溶液中
A [HCOO -]>[Na +]
B [HCOO -]<[Na +]
C [HCOO -]=[Na +]
D 无法确定[HCOO -]与[Na +]的关系
11.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之比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相等,则在周期表的前 10号元素中,满足上述关系的元素共有
A 1对
B 2对
C 3对
D 4对
12.用足量的CO 还原32.0 g 某种氧化物,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60 g 沉淀,则该氧化物是
A FeO
B Fe 2O 3
C CuO
D Cu 2O
13.化合价为n 的某元素的硝酸盐的式量为x ,其氢氧化物的式量为y ,则n 的值是
A 45y x -
B 45x y -
C 79y x -
D 79
x y - 14.L –多巴是一种有机物,它可用于帕金森综合症的治疗,其结构简式如下:
这种药物的研制是基于获得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获得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
的研究成果。

下列关于L –多巴酸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既没有酸性,又没有碱性 B 既具有酸性,又具有碱性
C 只有酸性,没有碱性
D 只有碱性,没有酸性
15.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 夸克和d 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

u 夸克带电量为32e ,d 夸克带电量31 e ,e 为基元电荷。

下列论断可能正确的是
A 质子由1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
B 质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
C 质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
D 质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80分)
23.(12分)如图所示:淀粉水解可产生某有机化
合物A ,A 在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下,可以生成B (C 6H 12O 7)
或C (C 6H 10O 8),B 和C 都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A 、B 、
C 都可以被强还原剂还原成为
D (C 6H 14O 6)。

B 脱水可
得到五元环的酯类化合物E 或六元环的酯类化合物F 。

已知,相关物质被氧化的难易次序是:
RCHO 最易,R —CH 2OH 次之,最难。

请在下列空格中填写A 、B 、C 、D 、E 、F 的结构简式。

A :
B :
C :
D :
E :
F :
24.(14分)在25℃,101kPa 条件下,将15 L O 2通入10 L CO 和H 2的混合气中,使其完全燃烧,干燥后,恢复至原来的温度和压强。

(1)若剩余气体的体积是15L ,则原CO 和H 2的混合气中
V (CO )= L , V (H 2)= L 。

(2)若剩余气体的体积为a L ,则原CO 和H 2的混合气中
V (CO )︰V (H 2)= 。

(3)若剩余气体的体积为aL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25.(12分)已知:
①A 、B 、C 、D 四种物质均含元素X ,有的还可能含有元素Y 、Z 。

元素Y 、X 、Z 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②X 在A 、B 、C 、D 中都不呈现它的最高化合价。

③室温下单质A 与某种常见一元强碱溶液反应,可得到B 和C 。

④化合物D 受热催化分解,可制得元素Y 的单质。

(1)元素X 是 ,Z 是 。

(2)写出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8.(14分)昆虫能分泌信息素。

下列是一种信息素的结构简式:CH 3(CH 2)5CH =CH(CH 2)9CHO
Ⅰ.(8分)指出该物质中的任意一种官能团,为该官能团提供一种简单的鉴别方法并简
Ⅱ.(
可用于防治害虫,请写出如何将性引诱剂用于害虫的防治。

①。

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