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英雄》教案3合
真正的英雄语文教案

真正的英雄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真正的英雄》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能够领会作者对于“真正的英雄”的定义和阐述,以及英雄品质的内涵。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观点,分析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英雄行为。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价值观判断能力。
(3)通过课内外阅读拓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于英雄的崇敬和尊重,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追求卓越、成为真正的英雄的内在动力。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真正的英雄》的主要内容介绍。
2.2 作者对于“真正的英雄”的定义和阐述,以及英雄品质的内涵。
2.3 现实生活中的英雄行为案例分析。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引入英雄的定义和描述,激发学生对于英雄的兴趣和好奇心。
(2)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英雄的内涵和价值。
3.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真正的英雄》,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学生通过课后习题和思考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3 合作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问题和难点,共同解决问题。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进行思维碰撞和交流。
四、课堂拓展4.1 案例分析:(1)教师提供现实生活中的英雄行为案例,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2)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观点,对英雄行为进行评价和思考。
4.2 课内外阅读拓展:(1)教师推荐相关的文章、书籍等阅读材料,学生进行阅读拓展。
(2)学生通过阅读拓展,提高阅读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丰富对英雄的认识和理解。
五、总结与反思5.1 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和英雄品质的内涵,回顾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真正的英雄》优质教案

《真正的英雄》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英雄的定义,认识到真正的英雄不仅仅是那些有着非凡成就的人,还包括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
2.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幼儿尊敬英雄、热爱祖国的情感。
3. 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英雄的定义:介绍英雄的概念,解释真正的英雄不仅仅是那些有着非凡成就的人,还包括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
2. 我国英雄故事:讲述我国历史上的英雄故事,如岳飞、杨家将等,让幼儿了解他们的英勇事迹。
3. 身边的英雄:让幼儿观察身边的人,发现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如老师、医生、警察等。
4. 尊敬英雄:教育幼儿尊敬英雄,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5. 热爱祖国: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让他们明白英雄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石。
三、教学方法1. 故事讲解:通过讲解英雄故事,引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感受英雄的的伟大。
2. 观察发现:让幼儿观察身边的人,发现平凡岗位上的英雄,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3. 小组讨论:分组让幼儿讨论如何尊敬英雄,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口语表达:让幼儿通过讲述英雄事迹,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英雄故事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英雄事迹,方便讲解。
2. 观察记录表:准备观察记录表,让幼儿记录身边英雄的信息。
3. 讨论卡片:制作讨论卡片,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尊敬英雄。
五、教学评价1. 幼儿对英雄的定义:评价幼儿对英雄的理解,看他们是否认识到真正的英雄不仅仅是那些有着非凡成就的人。
2. 幼儿对英雄故事的掌握:通过提问,评价幼儿对英雄故事的了解程度。
3. 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评价幼儿在讲述英雄事迹时的口语表达能力。
4. 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观察幼儿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以一首关于英雄的诗歌或歌曲开场,激发幼儿对英雄的兴趣。
2. 讲解英雄的定义:简要介绍英雄的概念,强调真正的英雄不仅仅是那些有着非凡成就的人。
《真正的英雄》初中语文教案

《真正的英雄》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文章《真正的英雄》。
(2)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文章中英雄的定义和特点。
(2)运用文本细读法,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3)模仿文章的写作风格,创作一篇关于身边英雄的作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2)引导学生认识到英雄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为英雄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文章《真正的英雄》。
(2)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2)模仿文章的写作风格,创作一篇关于身边英雄的作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文章《真正的英雄》的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英雄?英雄有哪些特点?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
(2)学生找出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并与同桌交流。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英雄的定义和特点。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深入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2)学生分享对英雄的感悟和思考。
5. 写作练习:(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6. 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文,给予肯定和建议。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文章《真正的英雄》,巩固所学知识。
2. 搜集更多关于英雄的素材,为下一次写作做好准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文章《真正的英雄》,检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提交作文,评价作文中对英雄的描写和表达。
3.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真正的英雄》教案3+优质公开课统编

《真正的英雄》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航天和载人宇宙飞船的发展概况。
2.了解演讲词的特点。
把握本文的主题思想及写作思路。
3.体会悼词对陷入悲痛之中的美国人民所起的鼓舞和激励作用。
4.学习美国宇航员在探索太空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充分诵读,体会演讲词表达的思想及其感情变化的脉络。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获得思想启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有关航天飞机外形、熊熊的火球、爆炸时分叉的火焰、麦考利芙照片等)同学们,科学发展的漫漫长路上,到处叠印着探索者鲜明的足迹,而向未知世界每迈进一小步都会增加一百的艰险。
1986年1月28日美国佛罗里达州上空的一声巨响,“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化为碎片,人类探索太空的壮举遭遇重大不幸,这个“全美的灾难”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在1月31日休斯敦航天中心举行的追悼大会上,时为总统的里根发表了声情并茂的演讲,对遇难的全体机组人员所表现出的勇气和献身精神给予真切激昂的赞颂。
今天,我们将在这篇演讲词的引领下去追忆为航天事业而献身的英雄们。
二、资料助读:1.美国航天飞机“挑战号”:“挑战者”号是美国研制的第二架航天飞机。
与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相比,它在结构、材料和设备方面都有所改进。
“挑战者”号的首航时间在1983年4月4日~9日,共完成了两项主要任务:发射一颗两吨半的“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宇航员斯托里·马斯格雷夫和唐纳德·彼德森进行第一次“太空行走”。
1986年1月28日这次飞行,是“挑战者”号的第10次飞行。
2.摘自《北京晚报》1986年1月29日有关美国“挑战号”发生爆炸的报道:美国“挑战号”航天飞机于1986年1月28日在卡纳雅拉尔角发射基地起飞后,以三倍于音速的速度升到佛罗里达5万英尺的蓝天时突然爆炸,机上包括女教师麦考利芙在内的七名宇航员全部罹难。
这架耗资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失事是美国宇航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
《真正的英雄》语文优秀教案设计

《真正的英雄》语文优秀教案设计《真正的英雄》语文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真正的英雄》语文优秀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真正的英雄》语文优秀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字词。
2、了解人类太空探索的相关知识,了解“挑战者”号及相关宇航员的知识。
3、了解演讲词的特点。
能力目标1、掌握朗读技巧,通过诵读,体会演讲者丰富强烈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2、理解文中重点句段,把握文章主题思想。
德育目标理解美国精神的内涵,学习航天英雄们在探索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1、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体会演讲者的情感变化。
2、对航天英雄的形象分析和对美国精神内涵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茫茫宇宙,浩瀚太空,深邃而美丽,总是吸引着人们向往的目光。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从未停止过对地外空间的探索,在人类为了自己的成就而欣喜万分时,痛苦和不幸往往也会不期而至。
1986年1月28日上午成千上万名观众聚集到肯尼迪航天中心,等待一睹“挑战者”号第十次腾飞的壮观景象,11时38分,耸立在发射架上的“挑战者”号点火升空,直飞苍穹,突然,在升空72秒后,伴随一声巨响,航天飞机瞬间变成了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拖着长蛇般的火焰和黄白色的浓烟坠入大西洋,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美国全国上下顿时陷入沉痛的悲哀之中,纷纷以各种形式表示哀悼,世界其他国家元首也纷纷发表讲话,对死难者家属和美国人民表示慰问。
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当晚即发表电视讲话,对遇难的英雄表示哀悼,三天后在休斯顿航天中心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里根总统在会上发表了声情并茂的演讲,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他的演讲词。
首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文中提到了哪些遇难英雄,找到具体段落并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概括一下他(她)给你留下的印象。
《真正的英雄》教案

《真正的英雄》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英雄的真正含义,认识到英雄不仅仅是那些名垂青史的人物,而是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无私付出的人。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英雄的定义与内涵教学重点:理解英雄的真正含义,认识到英雄无处不在。
2. 第二课时:身边的英雄教学重点:学会发现身边的英雄,感受他们的伟大。
3. 第三课时:英雄的事迹与品质教学重点:了解英雄的事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4. 第四课时:英雄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教学重点:学会传承和发扬英雄精神,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努力奋斗。
5. 第五课时:实践活动——讲述我心中的英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英雄的真正含义。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述英雄的事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利用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英雄精神的力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包括课件、英雄事迹案例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心得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包括发言、讨论等。
2. 学生课后作业,包括作文、心得体会等。
3. 学生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小组讨论、讲述英雄事迹等。
4. 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如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等。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英雄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英雄的定义。
2. 讲授英雄的定义与内涵:解释英雄的含义,阐述英雄无处不在的观点。
3. 分享身边的英雄事迹:让学生讲述自己身边的英雄,感受他们的伟大。
4. 分析英雄的事迹与品质:通过分析英雄的事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5. 讨论英雄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发扬英雄精神。
七、课后作业1. 写一篇关于英雄的作文,表达自己对英雄的理解和感悟。
2. 家长参与评价:请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在作文后写一段评语。
初中语文《真正的英雄》教案

初中语文《真正的英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英雄的品质,学会欣赏和尊重英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升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英雄的重要性,培养对英雄的敬意。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英雄的品质,学会欣赏和尊重英雄。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描写,感受英雄的伟大。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英雄的概念,引导学生对英雄产生兴趣。
(2)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样的行为才能被称为英雄?”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查找生字词,并尝试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英雄的品质。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英雄的品质。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英雄的重要性和品质。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英雄的作文,表达自己对英雄的看法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问题进行记录和分析,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英雄主题的学习情境。
(2)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英雄的伟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文《真正的英雄》教案

课文《真正的英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真正的英雄》。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内容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讨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英雄的尊重和敬意。
(2)培养学生勇于担当和奉献的精神。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真正的英雄》的阅读与理解。
2.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的学习。
3. 课文内容的讨论和分析。
4. 小组合作活动:角色扮演和对话练习。
5. 写作练习:写一篇关于自己心目中的英雄的短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对英雄的认识。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英雄?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真正的英雄》。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
(3)学生回答问题,进行讨论。
3. 词汇和句型学习:(1)教师指出并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学生跟读并模仿。
4. 课文内容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和分析。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 小组合作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2)教师提供对话情境,学生进行对话练习。
6. 写作练习:(1)教师提供写作题目和要求。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反馈。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的评估:通过回答问题和讨论的表现来评估。
2. 学生词汇和句型的掌握:通过跟读和模仿的表现来评估。
3. 学生小组合作和沟通能力的评估:通过角色扮演和对话练习的表现来评估。
4. 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估:通过写作练习的质量来评估。
五、教学资源:1. 课文《真正的英雄》的文本。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正的英雄》教案3合《真正的英雄》教案1教学重难点:1、加强朗读,把握文章内容,体味文章感情。
2、主动探究,演讲词的主题。
3、培养探索精神背景资料: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进行美国航天飞机的第25次飞行中,发生空中爆炸。
这是美国56次载人航天飞行中第一次爆炸事件,也是美国宇航员第一次在飞行中死亡。
"挑战者"号的失事,是震撼世界的悲剧,全世界人民为人类航天壮举发生的这一重大挫折和不幸感到悲痛和惋惜。
基础知识:1、字词哀悼(dào )锲而不舍(qiè)勋章(xūn )锤炼( chuí)阴霾(mái )孜孜不倦(zī)企求(qĭ )凝聚(níng )战栗(lì)拓荒(tuò)弥补( mí)不朽(xiŭ )2、词语积累哀悼:悲痛的悼念(死者)。
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迫不及待:急迫的不能再等待。
建树:建立(功绩)。
锤炼:磨练。
孜孜不倦:勤勉,不知道疲倦。
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希望着。
弥补:把不够的部分补足。
课文内容把握:1、结构梳理:1-4:表达深深的哀痛和对英雄的赞颂。
5-13:追忆几位献身的英雄,要人民永远记住这些"真正的美国英雄"。
14-21:号召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继承英雄未尽的事业,继续向太空进军。
2、感情归纳:(1)前半部分抒发悲痛心情。
因为英雄已死,无论对人类,对国家,还是对亲人,对朋友,这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2)后半部分主要表达力量。
人类不能永远悲痛、消沉下去,而应该化悲痛为力量,沿着英雄的足迹继续前进。
3、主题概括:这篇演讲词哀悼了罹难的航天勇士,颂扬人类的探索精神,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踏着先烈开辟的道路,继续进行太空探索。
问题研究:1、宇航员们因为航天飞机的失事而牺牲,但演讲者却说"这是诉说胜利和勇敢的故事",如何理解?2、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个世纪前的开拓者"?"今天的荒漠就是太空和人类知识没有达到的疆域",相对于"今天的荒漠","昨天的荒漠"指的是哪里?3、我们的国家的确非常幸运,因为我们依然保持着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和刚毅不屈的品质,我们仍然有像'挑战者'号上七位宇航员那样的英雄。
"这是"美国精神"的集中表述,你是如何这种"美国精神"的?答案:1、人类探索本来就意味着冒险,宇航员的每一次升空,都意味着危险,很有可能是灾难,但他们并没有害怕,而是义无反顾随时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他们的都是胜利者,都是勇敢者。
2、此为例证明美国历史上就有这样的传统,不怕失败,开拓进取,也为下文号召大家"重新振作起来,忍受着磨难,不断前进"做好铺垫。
3、这种百折不挠的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绝不仅仅只属于美国精神,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课后习题答案(一)、这篇文章动人心魄的力量,主要是演讲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言语都从肺腑自然流出,不给人客套、虚假、做作的感觉。
(二)、1、这是作者对英雄们的高度评价,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们之所以是英雄的真正原因的看法。
2、这是作者面对困难与挫折而概括出的具有哲理色彩的观点,表明了只有克服困难才能推动历史前进。
3、这是作者对英雄们的祝愿,也表明了英雄们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三)略拓展练习:全体队员分成两组,携带剩余的全部公共和个人装备继续负重行军。
在明朗的阳光下,大家穿越一道道流水冲击谷,爬上一道道漫坡。
回首望去,博格达群峰已经幻影一般漂浮在高远的云雾间。
此时此刻,你才能对自己在以往7天里作出的建树有所估量。
那些在平日里只能借助与望远镜观察的神圣的峰峦,在过去的7天里,你曾经依靠自己的奋斗,真正投入到过它那父亲般宽厚的怀抱里。
你会透彻的感悟到,当你一旦离开被各自的功利扰昏了头脑的人群,投入到大自然固有的逻辑和灵性中去时,物质的美和精神的美时刻都在伴随着你。
当你孤立无助地沿着冰坡滑向深渊时,你前方队员伸出的雪仗会及时遏制你的下滑,你后方队员扎下的冰镐会让你及时获得一个支点。
那一瞬间,你会为自己以往在人群中对无助老人的冷漠而深刻的汗颜。
当你完成了背负20公斤的行囊,一天走完30公里山路,并垂直上升1000你的业绩时,你无法不想到,在此前的日子里,你曾经是一个把自己娇惯到连自己用的煤气罐都扛不到六楼的男人。
人类创造了光辉的现代化的物质,也令人悲哀的未能躲开某些现代伦理对个人精神的绞杀。
但在1999年春节,有十三个性别不同,职业各异,年龄差距很大,但却信仰大自然的逻辑和灵性的普通人,曾经走进天山深处,完成了一次不能用成败来评价的回归。
他们从不后悔!1、为下面句中的空白处选择合适的词语。
(1)博格达群峰已经幻影一般()在高远的云雾间。
(漂浮耸立)(2)你曾经是一个把自己()到连自己用的煤气罐都扛不到六楼的男人。
(纵容娇惯)(3)当你孤立无助地沿着冰坡下滑向深渊时,你前方队员伸出的雪仗会及时()你的下滑。
(挡住遏制)(4)但在1999年春节,有十三个性别不同,职业各异,年龄差距很大,但却()大自然的逻辑和灵性的普通人,曾经走进天山深处,完成了一次不能用成败来评价的回归。
(相信信仰)2、作者说"物质的美和精神的美时刻都在伴随着你",作者认为"物质的美"指的是什么?"精神的美"指的又是什么?3、作者认为探险是"不能用成败来评价的回归",回归到哪里去?为什么"不能用成败来评价"?参考答案(二)1、(1)漂浮(2)娇惯(3)遏制(4)信仰 2、"物质的美"指的是"那些在平日里只能借助与望远镜观察的神圣的峰峦,在过去的7天里,你曾经依靠自己的奋斗,真正投入到过它那父亲般宽厚的怀抱里。
""精神的美"指的是精神上会得到净化,意志得到锻炼。
3、回归到自然中去,虽然会遭到失败的命运,但精神上的收获却是巨大的,所以不能用成败来评价。
《真正的英雄》教案2里根【教学设想】我们有热情憧憬探险,我们有勇气进行探险,但我们是否有勇气面对失败?尤其是面对一场公众都知晓的失败,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危机公关,我们如何安慰公众?里根的演讲提供了一个好的范例。
本文可以抓住这一特点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如何组织此类演讲,如何聆听此类演讲,学会抓住演讲的精髓,理解人类永不言输的探索精神。
设计a抓住演讲稿的基本特点,以读为主线,通过不同形式的读的练习,达到领会课文所传达的主要信息的目的。
设计b则意在指导学生一种自主学习的方法,在占有一定量的背景资料的基础上,总体把握(教师提供的和学生自己收集的)系列事件中所包含的意义,并以写的练习从成功的角度(课文是从失败的角度)感悟航天研究事业的进步意义,培养学生热爱航天科学的感情。
【教学设计a】教学目标:1、听读课文,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朗读课文,能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
3、品读课文,感受百折不挠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
课前准备:搜集阅读关于航天探索的资料。
教学步骤:导入: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第十次发射升空后,突然发生爆炸,舱内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悲剧,美国陷入一片悲哀之中,世界也为之震惊。
1月31日,里根总统发表了这篇电视讲话。
今天就让我们从这篇讲话中,再次认识这些真正的英雄。
一、整体感知全文1、听读课文(录音、录象或范读),整体感知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演讲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听后归纳,用100字左右文字写出。
(教师提示:哀悼遇难的英雄;颂扬人类探索的精神;号召化悲痛为力量,激励继续探索。
)(2)在听的过程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情节?你记住了哪些感人的话?组内交流谈一谈。
(3)演讲稿表达了里根总统怎样的感情?(教师提示:悲痛,哀悼,敬佩。
)2、你对这件事持什么态度?请你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1)理清演讲中隐含的感情变化脉络。
(教师提示:前半部分抒发悲痛的心情,后半部分表达继续探索的力量。
)(2)从写作思路的角度,将文章分成三个部分,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师提示:前四节表达哀痛和颂扬之情;中间追忆英雄的故事;后八节号召继续英雄未竟的事业。
)(3)文章为什么花了大量篇幅来一一追忆几位英雄?(教师提示:通过回忆他们的点滴事迹,颂扬他们的英雄行为;借他们的事迹鼓舞人们继续探索太空的信心和勇气;表明总统对他们非常熟悉,增强演讲感人的力量。
)3、(1)美国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2)你如何看待里根总统所宣扬的美国精神?(教师提示:1)、开拓精神,想象力,英雄主义,献身精神,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刚毅不屈的品质等。
2)、这里所指的美国精神,已不仅是指美国的精神,这种精神代表了人类无畏地探索未知领域的伟大精神,是人类精神的精华,值得我们敬仰学习。
)二、品读文章1、再仔细品读文章,从文中划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说出你对这些语句的体会。
2、背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让这些句子随时都能激励自己。
(教师提示:不求答案一致,但"研讨与练习"二中的几个句子应该进行分析。
)三、作业布置《真正的英雄》教案3教学目标:通过收集和交流各种关于航天事业的资料,感受科学探索中的失败与成功,并在演讲词的换角度改写中体会航天事业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意义。
课前准备:收集各国发展航天事业的资料。
教学步骤:导入:2004年1月3日,经过半年多星际旅行,美国"勇气"号火星车于太平洋时间3日20时35分(北京时间4日12时35分)左右,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并于20时52分向地球发回第一个信息。
美国宇航局宣布这一登陆计划取得成功。
但是在这成功的背后,美国的太空活动也经历过惨痛的失败,印证了一句话:人类每前进的一小步,都可能以牺牲她的一部分最优秀的儿女作为代价。
就让我们随着里根总统的演讲,来回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爆炸的悲痛吧。
一、整体感知1、阅读资料:全球致命的航天事故1967年1月27日,美国"阿波罗1号"飞船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模拟发射时失败,宇航员格斯?格里索姆、爱德华?怀特和罗格?查菲丧生。
1967年4月24日,苏联宇航员弗拉基米尔?科马罗夫驾驶的"联盟"号飞船返回地面时减压舱未能打开,飞船坠毁,宇航员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