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段外国音乐作品教学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低段外国音乐作品教学有效性
概要: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是以审美为核心,丰富学生审美情感体验,使学生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教学,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外国优秀的音乐作品唤起学生对美好世界和人生的热爱,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他们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这样,音乐就真正走入了孩子的心中,用它那独特的美滋润孩子们稚嫩的心灵。
音乐学科在其中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其美育特点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初步具备在实践中创造美的能力。
一、发觉美的因素,情境与情感交融
美的情境能使人心旷神怡,当学生置身于一个美的情境中时,会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小学生对美的感觉是直观的、具体的、因此我们音乐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创设一个美的情境。
例如日本儿童歌曲《嚓亮歌声》,这是一首曲调规整、词意简练而富有意境的日本儿童歌曲,歌曲形象地描绘了儿童们在大自然中面对远山纵情欢唱的情景,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在学习时我特地在课伊始,抓住低年级的心理特征,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音乐声和视频中感受自然之美,突出审美核心。
后又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到辽阔优美的远山和草原,蓝天、绿水、青草…和着优美的音乐旋律,学生的情感在交织中升腾。
试想: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难道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吗?另外教师自身的审美修养,也给学生以美感、亲切感、幽默感。
再如聆听曲《狮王进行曲》,它是一首经典的管弦乐曲,是法国作曲家圣桑《动物狂欢节》组曲里的第一首。
乐曲用钢琴的颤音,沉重有力的顿音、浑厚低沉的旋律,表现了万兽之王威风凛凛的步伐和神态,加上狮子威猛的吼声,使整个森林都为之震撼。
序奏和狮王的进行曲:由双钢琴的序奏开始,出现雄伟庄严的进行曲,表示狮子的登场;这只万兽之王,迈著堂皇的步伐,带领看动物们的行列。
两架钢琴从弱转强的和弦颤奏,是兽王出场的威武先导,我们还没有看到狮子的身影,但在弦乐组中已经可以听到它那一阵强过一阵的咆哮声,这就是全曲的引子。
接着,音乐的速度转快,两架钢琴模仿的是军号合奏,这种合奏作为王公贵族出场的信号,我们都已熟知,而兽王呢,它居然也讲究这样的排场!随后,这只狮王便在威武的进行曲中出现了。
狮王的出巡由主题的反复进行来表现,它的仪仗队(军号合奏的模仿)经常跟在它的身旁,这狮王也不时用吼叫来显示
它的威风。
乐曲生动形象,为了使孩子们能够更加深刻的感受乐曲,我深入挖掘音乐作品的精髓所在,教学时巧妙地运用了故事贯穿全曲,观看野生动物园的录像,感受真正狮王的威慑力,并利用图谱、打击乐器、动作、游戏等让孩子们更形象的感知和表现音乐。
整个活动重视的是儿童在音乐活动过程中的一种体验和感悟,从而在以他们为主体的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这种体验是与情境交融在一起的。
二、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展现不同风格的美
音乐审美不是培养音乐家,不是让学生认识一两条音乐艺术规律,也不是学会几种音乐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好,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也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教育,是渗透于人的心灵的情感教育,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如奥地利作曲家、小提琴家莱奥波尔德·莫扎特的《玩具交响曲》,短小、精炼,通俗易懂,除弦乐器外,使用了一些玩具作为乐器,从而增添了不少诱人的童趣。
在这首作品中,各种鸟鸣声、玩具发条声和铃声等的运用,创造出一种稚意盎然的氛围。
这部交响曲虽然篇幅很小,但格调质朴、欢快,意境淡美、绵长。
教学时,通过讲解与录像演示,鼓励学生参与音乐体验,将自己置身于玩具的世界中,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把自己想象成是最科技最独特的新式玩具,通过各种形式编创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
在边玩边学的愉悦气氛中感知音乐作品的美。
乐曲欣赏是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听觉聆听音乐作品,从中获取音乐美的享受,满足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提升。
然而,音乐以其音响的魅力,给人以各种美的感受。
它的旋律在起伏变化,抑扬顿挫,迂回曲折中,在动与静、高与低、快与慢、紧与松的对比组合中无一不蕴涵美的因素,显现出它独有的魅力,从而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激起人们感情的波澜。
它以其音响本身的美,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陶冶他们的情操。
如器乐曲欣赏教材中大独奏曲《天鹅》,乐曲形象地描绘了洁白高雅的天鹅在碧波粼粼的湖面上悠然漫游的优美情景,那如歌的抒情旋律,恰似天鹅的吟唱,而钢琴玲珑剔透的琶音伴奏又似清澈明丽,波光摇曳的湖面,塑造了天鹅在湖面漫游的优雅形象,富有诗一般的境意。
教学时,教师引领孩子们在音乐声中模仿天鹅的优美动作。
当孩子们聆听着舒缓优美的乐曲,身体随着曼妙的音乐轻柔舞动,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就是一只最美最美的白天鹅时,深刻体味其中的内涵,与作曲家产生共鸣,达到一定的精神享受,从而,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情趣。
三、优化教学设置,有效达成目标
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健康的音乐教育能塑造人类美好的心灵,音乐美和人的心灵美是相通的。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是直观、形象的,能否让学生缩短与音乐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对音乐有较深的理解和感受,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让学生们天真单纯的心灵能够在音乐殿堂里接受美的滋润。
教师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渗透自己的情感,亲切的眼神、动听的范唱、深情的语言描述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
例如二年级的欣赏曲荷兰戈赛特的《加伏特舞曲》。
这是一首典型的舞曲风格的器乐曲,所以这首乐曲情绪轻快活泼,并且有着鲜明的节奏型:xx xx︳xx xx︳xx︳x0‖,这个节奏型在第一乐段共出现了12 次,如何让学生与教师共同体验音乐的节奏美,形象地体验《加伏特舞曲》鲜明地节奏型呢?教学时,在学生体验节奏型的同时就进行了划分乐句这一知识点的渗透,运用图谱来解决这个教学重点。
反复体会节奏型,图形谱既形象又直观,难度也非常易于低年级学生接受。
教学中我们尽可能的做到以图启趣,以趣启意,突出表现乐曲的风格和民族特色。
化难为易,在实践获得了美的享受活动中使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音乐技能,课上我们发现,图谱的运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似乎在游戏中就体验到了节奏特点。
运用图形谱是引导学生进行各種参与活动的有效手段,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对音乐的体验更加深入,充分发挥了音乐课本身的乐教、乐学方面的优势,真正把学生从概念到技能的圈子里解脱出来,使那些复杂、抽象的音乐在孩子们的脑海里不再是一片混乱模糊的音响,而是结构清晰,有对比变化的美妙音乐,使他们感知了音乐的魅力,达到审美共享教学的目的。
《小蜜蜂》是一首德国儿童歌曲,是德国小提琴家、作曲家佛朗索瓦·舒伯特所作的小提琴曲。
这是一首带有练习曲性质的带标题的音乐小品。
乐曲短小精练、形象鲜明,采用了比较活泼的小快板速度演奏,很易使人联想起一群可爱的蜜蜂在盘旋起伏,漫天飞舞的场景。
歌曲节奏简单、有规律。
它描述了勤劳的小蜜蜂为采蜜而繁忙飞舞的情景。
由于歌曲的曲调简沽,孩子们易学,孩子们以浓厚的兴趣很快会了歌曲。
于是,我趁热打铁,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伙伴,根据歌曲中的小蜜蜂形象,一起进行表演。
随着音乐响起,同学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表演了起来。
喜欢唱歌的同学很投入地用自己最动听的歌声演唱歌曲;喜欢跳舞的同学,则随着音乐展现出了或优美、或活泼的舞姿;喜欢画画的同学在黑板上或在自己的纸上描绘出可爱的小蜜蜂;喜欢打击乐的同学则选用乐器给歌曲伴奏;还有些可爱的叮“小蜜蜂”成群的在凳子围成的“花丛”中采蜜。
音乐作品从创作产
生开始,经由传播直至听众接受需要经过多个环节。
其中表现是体现音乐审美价值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音乐的表现性必须在音乐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
因此,应该充分激发、引导、推动学生的音乐表现,使他们在创造性的音乐表现中升华音乐审美感受。
参考文献:
[1]美育原理
[2]学与教的心理学
[3]小学音乐教学“无边界学习”的实践研究
[4]小学音乐教学中落实情感目标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