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基础检验学: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检验

合集下载

临床尿液分析质量控制

临床尿液分析质量控制
40
41
42
5.3.1.5 设备故障后
设备故障指与分析相关的设备:如干化学分析仪、有 形成分分析仪、离心机等。其性能应该恢复到故障之 前的水平。
➢ 可校准的项目,实施校准 ➢ 通过质控物进行检验 ➢ 与其他设备或方法的比对试验 ➢ 以前检验过的样本的再检验(样本应在适当的保存条
件下保存后,再检验) 所有的记录应予以保存,备查。
按要求清洁采集部位,避免污染、使用合格容器、 对女性患者应冲洗外阴后留取中段尿、月经期不做 尿液检查等。
对于男性患者则需避免前列腺液和精液污染,若做 细菌培养,应冲洗外阴,并消毒尿道口,用无菌杯 留取中段尿等。
5
2.标本采集与保存:
自然排尿法 导尿法 穿刺法
6
➢ 晨尿:住院患者最好要求留取清晨第1次尿,如果 没留成,可用第2次尿代替。第1次尿留取时间一 般在清晨起床后第1次排尿。第2次尿留取时间应 在进食、服药或剧烈运动前。
携带污染率:≤0.05%
稳定性:开机8h内细胞计数(浓度200个/μl)变异 系数≤15%
31
单项结果与镜检的符合率:仪器至少应能自动识别以 下项目,其单项结果与镜检的符合率应达到如下要求
有形成分名称 红细胞 白细胞 管型
假阴性率:应<3%
符合率 70% 80% 50%
32
还应该根据自己设备特点制定
38
例:某实验室复检规则(摘录)
PRO>=0.3g/L,或UFcast >=1.3/ul,离心镜检。
干化学BLD >=25/ul,定量计数(女)>=30/ul;定量 计数(男)>=15/ul,离心镜检,同时报告红细胞形 态信息。
干化学BLD与UF所得结果明显不符,阴性与阳性互为 矛盾,或有两倍以上差距时,镜检确认。

临床专业尿常规实验

临床专业尿常规实验

尿常规实验的发展前景
技术升级
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尿常 规实验将逐步实现自动化、智能
化,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检测指标拓展
未来尿常规实验将不断拓展检测 指标范围,包括更多种类的蛋白 质、激素等,以满足临床对疾病
诊断的需求。
个性化医疗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尿常规实 验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检测,为患 者提供更加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
尿常规实验的注意事项
避免污染
在采集和处理尿液时,应 避免容器、尿道口和其他 物品的污染,确保标本的 准确性。
遵循操作规范
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采 集和处理,避免操作不当 影响检测结果。
了解实验限制
了解尿常规实验的局限性, 对于特定疾病或指标的检 测可能需要其他实验方法。
03
尿常规实验的检测方法
化学检测法
05
尿常规实验的局限性及发 展前景
尿常规实验的局限性
尿液样本采集不便
人工操作误差
尿液采集需要患者自行完成,且易受 多种因素影响,如饮食、运动等,导 致尿液成分不稳定。
尿常规实验中涉及的人工操作较多, 如尿液的稀释、加样等,可能导致误 差和偏差。
检测指标有限
尿常规实验主要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 糖、酮体等常见指标,对于某些特定 疾病的诊断价值有限。
试纸法
通过将尿液浸湿试纸,观察试纸 的颜色变化来判断尿液中的化学 成分。这种方法简便快捷,但准 确度相对较低。
比色法
通过将尿液与标准溶液进行比色 ,观察颜色的深浅来判断尿液中 的化学成分。这种方法准确度较 高,但操作较为繁琐。
显微镜检查法
直接观察法
将尿液置于显微镜下直接观察,通过观察尿液中的细胞、结 晶、寄生虫等成分来判断尿液是否正常。这种方法需要经验 丰富的检验师进行操作。

UF1000i尿液分析仪性能验证结果的探讨

UF1000i尿液分析仪性能验证结果的探讨

UF1000i尿液分析仪性能验证结果的探讨目的对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仪进行性能评价。

方法采用新鲜小便标本,对尿沉渣仪的不精密度(批间)、线性、携带污染率、正确度等性能进行验证。

结果不精密度(高值、低值)红细胞为3.7%、8%,白细胞为1.4%、5.1%,管型为6.4%、15.6%,细菌为5.4%、8.9%。

白细胞在68.5~1182.5μL,线性范围内的相关系数为0.99。

白细胞、红细胞与细菌携带污染率符合要求。

正确度符合要求。

结论全自动尿沉渣仪性质量能评价各项指标结果与厂家声明一致,在工作中定期进行各种性能检查,以保证仪器高速检测、结果可靠。

标签:尿沉渣;性能验证;质量;评价随着人们健康管理理念的提高,临床检验科的工作量不断增加,在专业人员相对不足情况下,要做到检验结果的及时、准确,首先必须保证仪器的性能达到要求。

同时伴随国家认可委员会及相关行业标准的实施,各临床实验室必须重视设备在安装时及常规使用中应显示出能够达到规定的性能标准,并在实践中逐步探讨如何开展该评价/验证过程。

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是医学实验室最常用的仪器之一,它可定量测定白细胞(WBC)、红细胞(RBC)、管型(CAST)、细菌(BACT),因此我们对这几个项目按定量项目性能评价要求进行评价。

本实验的目的是规范临床检验科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测定的定量项目的性能评价/验证过程,包括不精密度、线性范围、携带污染率和正确度,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本院门诊的新鲜小便标本,送达本科至完成小于2h。

1.2 仪器sysmex 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

质控品sysmex公司提供,UFII CONTROL(批号Ys30360)。

1.3 方法1.3.1 不精密度(批间)的评价采用商品化两水平的室内质控品每天检测,检测20次,分别计算WBC、RBC、CAST、BACT的变异系数(CV)。

尿液常规检查方法

尿液常规检查方法

• (三)质量控制
1.尿胆原排出后易氧化为尿胆素,故应以新鲜尿作及时检查,否则导 致结果假阴性。维生素C等还原性物质易抑制Ehrlich法检测尿胆原。 2.如尿中含有结合红素,加Ehrlich试剂后显绿色,干扰尿胆原检测。可 加氯化钡溶液吸附胆红素,离心沉淀后上清进行Ehrlich试验。 3.尿胆原排出量每天波动很大,夜间和上午量少,于午后2~4h达高峰, 同时尿胆原的清除与尿pH相关。嘱患者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收集午后2~ 4h排出的尿液进行测定,可提高尿胆原检出的阳性率。
(四)参考值
定性试验:阴性。 定量试验:<0.1g/L;或<0.15g/24h。
• 三、尿液糖检查
• (一)定义 正常人尿液几乎不含或仅含微量葡萄糖,一般尿糖定性试验为阴 性。尿糖定性试验呈阳性的尿液称为糖尿,葡萄糖是尿糖的主要成分, 偶尔亦可见乳糖、半乳糖、果糖、戊糖等。葡萄糖是否出现于尿液中, 主要取决于3个因素:①血糖浓度;②肾血流量;③肾糖阈:当血糖 浓度超过8.88mmol/L时,尿液中开始出现葡萄糖。 (二)检测 方法及评价 1.班氏法:利用葡萄糖的还原性,是传统尿糖定性试验方法。本 法是非特异性测定葡萄糖的试验,可检出多种尿糖,简便,但易受其 他还原物质干扰,倾向于淘汰。 2.试带法: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本法检测葡萄糖的特异性强、 灵敏度高、简便快速,适用于自动化分析。 3.薄层层析法:操作复杂、费时、成本高,多用于临床或基础研 究,临床上一般情况少用。
• (四)参考值
尿胆原定性:阴性或弱阳性(1:20稀释后阴性)。尿胆素定性:阴性。
• 七、尿血红蛋白检查
• (一)概述 血红蛋白为含血红素的色素蛋白,正常人血浆中含有50mg/L游离血红蛋 白,尿中无游离血红蛋白。当有血管内溶血时,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释放人 血液形成血红蛋白血症。若血红蛋白超过结合珠蛋白所能结合的量,则血浆存 在大量游离血红蛋白,当其量超过1000mg/L时,血红蛋白可随尿液排出。其 特点为外观呈浓茶色、红葡萄酒色或酱油色,隐血试验阳性。 (二)检测方法及评价 1.湿化学法 常用邻联甲苯胺法、氨基比林(匹拉米洞)法等,操作简单,但试剂稳定 性差,特异性较低;尿液中混入铁盐、硝酸、铜、锌、碘化物等均可使结果呈 假阳性;尿液中含有过氧化物酶或其他对热不稳定酶也可呈假阳性。 2.试带法 基本克服了湿化学法试剂不稳定的弱点,但尿液中含有对热不稳定酶、尿 液被氧化剂污染或尿路感染时某些细菌产生过氧化物酶,可致结果呈假阳性; 大剂量的VitC或其他还原物质导致假阴性;甲醛可使反应假阴性,大量亚硝酸 盐则可延迟反应。试带法除与游离血红蛋白反应外,也与完整的红细胞反应, 但在高蛋白、高比密尿液中,RBC不溶解,试带灵敏度减低。 3.胶体金单克隆抗体法 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快速、使用方便,基本克服了化学法试带法的 缺点。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显微镜手工法检验尿常规的探究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显微镜手工法检验尿常规的探究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显微镜手工法检验尿常规的探究尿液是人体代谢产物的重要排泄物之一,在医学临床中,尿液检测是一种常见的辅助诊断方法。

尿液检验的内容多种多样,包括尿常规、尿蛋白、尿糖、尿酮体等指标,其中尿常规是最为基础的部分。

在尿液检验中,既有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尿常规的自动化快捷方法,也有显微镜手工法检验的细致、准确方法,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本文将探究它们在尿常规检测中的应用。

1. 尿常规检测的目的尿常规检测是指对尿液进行量和质的检测,其中量检测的指标包括尿量、排尿时间、排尿频率等,质检测的指标包括颜色、透明度、pH值、比重、蛋白质、糖类、酮体、亚硝酸盐、白细胞、红细胞等。

尿常规检测的目的是了解人体内代谢物质的排泄情况以及泌尿系统的健康状况,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尿常规干化学分析仪是一种自动化的设备,可以对尿液的各项指标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

样本加入试管后,经过干化,生成干凝块,然后将试管放入干化学分析仪中,系统会自动分析各项指标,报告尿液的量和质的指标。

干化学分析仪的优点在于自动化程度高,速度快,准确性高,适合于大规模、快速的尿常规检测。

但它的缺点在于不能对凝块进行细致的人工观察,例如判别白细胞、红细胞等细胞元素的类型、数量等。

3. 显微镜手工法检验尿常规显微镜手工法检验尿常规是一种传统的方法,需要经过人工操作和观察,包括用显微镜观察尿液中的各项指标,例如细胞形态、数量、结晶、氧化还原物、沉淀等。

手工法检验的结果依赖于检验人员的经验和观察技巧,需要借助显微镜的放大功能,验人员需要仔细观察每一个样本,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手工法检验的优点在于可以准确观察细胞形态,判断白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等的类型和数量,对肾小管疾病的分析更为准确。

此外,手工法检验还可以通过人工配比核对,保证试剂和样本的配比正确无误。

但手工法检验的缺点在于人工操作费时费力,且对于有大量样本的情况下不适用。

临床检验基础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临床检验基础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尿液是血液经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 吸收和排泌所产生的终末代谢产物,尿液的组成和性 状可反映机体的代谢状况,并受机体各系统功能状态 的影响。
尿液一般检验的主要目的有: ①协助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 ②协助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 ③安全用药的监护
第一节 尿液理学检查 一、尿量
尿量是指24h内排出体外的尿液总量。尿量的多少 主要取决于肾脏生成尿液的能力和肾脏稀释与浓缩功 能。尿量的变化还受内分泌功能、精神因素、年龄、 环境(湿度和温度等)、活动量、饮食、药物等多种 因素的影响。即使是健康人,24h尿量的变化也较大。
【检测原理】使用量筒等刻度容器直接测定尿量 (表5-0-1)。
【方法学评价】冰点渗透压计测定的准确性高, 不受温度的影响,但主要与溶质的颗粒数量有关。
【质量保证Leabharlann ①标本采集:尿液标本应采集于洁净、干燥、无 防腐剂的带盖容器内,并立即送检。 ②标本离心:离心去除标本中的不溶性颗粒,但 注意不能丢失盐类结晶。 ③标本保存:若不能立即测定,应将标本保存于 冰箱内,测定前置于温水浴中,使盐类结晶溶解。
【临床意义】 1.多尿 多尿是指成人24h尿量超过2.5L,儿童 24h尿量超过3L。 (1)生理性多尿:当肾脏功能正常时,因外源 性或生理性因素所致的多尿,可见于食用含水分较高 的食物或水果等、过多饮水、过多静脉输注液体、精 神紧张或癔症。也可见于服用咖啡因、脱水剂、噻嗪 类利尿剂等有利尿作用的药物。 (2)病理性多尿:病理性多尿的原因与发生机 制见表5-1。
【临床意义】尿比重可粗略反映肾脏的浓缩与 稀释功能。
1.高比重尿 ①尿少比重增高:见于急性肾炎、 肝脏疾病、心力衰竭、周围循环衰竭、高热、脱水 或大量排汗等。②尿多比重增高:常见于糖尿病、 使用放射造影剂等。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以“尿液一般检验”为例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以“尿液一般检验”为例

[摘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教育教学融合思政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目前关于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和应用已有较多研究,但是较少涉及如何进行教学案例设计。

为更好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现对学生道德品行的有效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的“尿液一般检验”章节教学中融入“茶水尿检”事件,将思想政治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使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德育和智育相统一,推动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以期达到立德树人的良好教育效果。

[关键词]临床基础检验;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3)27-0041-04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①———以“尿液一般检验”为例詹新堂1,周伟杰2,梁丽梅1*,钟燕萍1,唐玉莲1(1.右江民族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广西百色533000;2.百色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百色533000)高等教育是青年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关键过渡期[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作为承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青年学生的“三观”尚未塑造成型,容易受到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因此,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高校不仅要实现知识探索、能力培养、人格养成,更核心的任务在于价值引领,担负起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使命[2]。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整合教学过程,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3-5]。

专业课程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主阵地,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6]。

检验基础之尿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

检验基础之尿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

尿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尿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1.尿液干化学分析仪(1)分类了解(2)检测原理掌握(3)尿液分析仪检测参数熟练掌握(4)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掌握(5)质量控制掌握(6)仪器维护与保养掌握2.尿有形成分分析仪(1)检测原理了解(2)检测参数了解(3)临床应用了解3.方法学评价(1)尿干化学分析仪检查与显微镜检查掌握(2)尿沉渣分析仪检查与显微镜检查掌握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一)分类干化学试带操作方便,测定迅速,利用肉眼观察试带中颜色的变化与标准色板进行比较,得出相应数值,结果易受主观因素影响。

尿液分析仪(又称尿干化学分析仪)的出现,给临床实验室尿液分析带来了一个飞跃。

随着高科技及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尿液分析已逐步由原来的半自动分析发展到全自动分析,检测项目由原来的单项分析发展到多项组合分析,尿液分析由此进人了一个崭新阶段。

(二)检测原理1.尿液分析仪组成尿液分析仪通常由机械系统、光学系统、电路系统三部分组成。

2.尿液分析仪检测试带试带以滤纸为载体,将各种试剂成分浸渍后干燥,作为试剂层,再在表面覆盖一层纤维膜,作为反射层。

尿液浸入试带后与试剂发生反应,产生颜色变化。

多联试带是将多种检测项目的试剂块,按一定间隔、顺序固定在同一条带上的试带。

使用多联试带,浸入一次尿液可同时测定多个项目。

多联试带的基本结构采用了多层膜结构:第一层尼龙膜起保护作用,防止大分子物质对反应的污染,保证试带的完整性;第二层绒制层,包括碘酸盐层和试剂层,碘酸盐层可破坏维生素C等干扰物质,试剂层与尿液所测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第三层是固有试剂的吸水层,可使尿液均匀、快速地浸入,并能抑制尿液流到相邻反应区;最后一层选取尿液不浸润的塑料片作为支持体。

有些试带无碘酸盐层,但相应增加了1块检测维生素C的膜块,以进行某些项目的校正。

不同型号的尿液分析仪使用其配套的专用试带,且测试项目试剂块的排列顺序是不相同的。

通常情况下,试带上的试剂块要比测试项目多一个空白块,有的甚至多参考块又称固定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检验员间镜检结果的差异
实验室 检验员
RBC
WBC
EC
Cast Bact
1
10-15/HPF
+
+
+
A
2
7-10/HPF
+
+
-
3
3-5/HPF
+
+
-
1
10-15/HPF
+
-
-
B
2
5-7/HPF
+
-
-
3 50-70/HPF 3-5/HPF
+
-
-
不同离心条件上清液中RBC的残留量
RBC count (/mL)
出现在Fl-Fsc散点图中。
3:Fl—Fsc、Fscw—Flw等散点图
(3)细菌: 体积小但含有DNA,所以前向散射光强度要比 红细胞、白细胞弱,荧光强度比红细胞强但 比白细胞弱,出现在Fl-Fsc及Fscw-Fl散点图 中。
3:Fl—Fsc、Fscw—Flw等散点图
(4)上皮细胞: 种类较多且大小不等,但不管何种类型的上 皮细胞均有细胞核。
3:Fl—Fsc、Fscw—Flw等散点图
(1)红细胞: 直径大约为8.0μm,没有细胞核和线粒体, 常部分溶解成小红细胞碎片,呈现明显的大 小不等。 在Fl-Fsc散点图中,分布区域的特点为Fl极 低和Fsc大小不等。
3:Fl—Fsc、Fscw—Flw等散点图
(2)白细胞: 直径大约为10μm,有细胞核,因此有高强度 的前向荧光和前向散射光强度。
样品从样品喷嘴出口进入鞘液流动池 时,被鞘液包围,使有形成分以单个纵列的 形式,沿中心竖轴线依次通过流动池,快速 通过氩激光检测。
3:有形成分检测
每个有形成分(颗粒)被氩激光光束照射, 产生不同程度的荧光强度。
荧光强度与有形成分和染料的结合程度成正 比。
3:有形成分检测
仪器将捕捉到的 荧光强度(Fl) 前向荧光脉冲宽度(Flw)
1:定量参数
⊕红细胞(RBC/µl) ⊕白细胞(WBC/µl) ⊕上皮细胞(epithelial cell,EC/µl) ⊕管型(cast,CAST/µl) ⊕细菌(bacterium,BACT/µl) ⊕电导率(Conductivity,mS/cm)
2:标记参数
⊕病理管型(pathologic cast,Path. CAST) ⊕小圆上皮细胞(small round cell,SRC) ⊕类酵母细胞(YLC) ⊕结晶(X-TAL) ⊕精子(sperm,SPERM)
镜检法的缺点
❖ 费时费力 ❖ 重复性差 ❖ 客观性不够(人员之间的差异大) ❖ 实验室间结果不具可比性 ❖ 难以标准化
显微镜检查的影响因素
❖ 镜检一滴沉渣的液量不同 ❖ 盖片或计数板的差异 ❖ 视野数目和位置的差异 ❖ 成份识别上的人员差异 ❖ 显微镜视野大小的差异
显微镜检查的影响因素
❖ 标本在分析前形态改变 ❖ 标本混匀不当 ❖ 离心的尿量不同 ❖ 离心速度和时间不同 ❖ 尿沉渣重悬的液量不同 ❖ 尿沉渣重悬的方法不同
主要分布在Fscw-Flw散点图左上角。
3:Fl—Fsc、Fscw—Flw等散点图
(5)管型:出现在Fscw- Flw散点图中。 ⊕透明管型由于管型体积大和不含内含物, 有极高的前向散射光脉冲宽度和微弱的荧光 脉冲宽度; ⊕病理管型体积与透明管型相似,但含有线 粒体和细胞核,所以有极高的前向散射光脉 冲宽度和荧光脉冲宽度。
⊕ 荧光脉冲宽度(FIW):主要反映细胞染 色质的长度。
3:有形成分检测
⊕ 前向散射光强度(Fsc):主要反映细胞大 小。 ⊕前向散射光脉冲宽度(Fscw):主要反映细 胞长度。 ⊕电阻抗大小:主要与细胞体积成正比。
(二):检测参数
1:定量参数 2:标记参数 3:Fl—Fsc、Fscw—Flw等散点图 4:红细胞的信息 5:其他信息
3:Fl—Fsc、Fscw—Flw等散点图
(6)真菌和精子: 出现在Fl-Fsc散点图中。
前向散射光强度(Fsc) 前向散射光脉冲宽度(Fscw)
电阻抗等信号(DC)
3:有形成分检测
转变成电信号,进行分析、综合识别和计算 得到细胞大小、长度、体积和染色质长度等
资料;
并做出红细胞、白细胞、细菌、管型等的散 点图及定量报告,最后得到每个尿液标本的 直方图 和散射图。
3:有形成分检测
⊕ 荧光强度 (Fl):主要反映细胞染色质的 强度。
用于区分:有核细胞和无核细胞,如白细胞 与红细胞,病理管型与透明管型等。
2:染色原理
羧花氰: 穿透能力强,与细胞膜、核膜和线
体的脂质成分结合,在460nm光波激发时,产 生505nm的绿色光波。 主要用于:
区分细胞大小,如上皮细胞与白细胞等
3:有形成分检测
定量的尿液标本经稀释、加温和染色 后,喷射入鞘液流动池。
1:组成 2:染色原理 3:有形成分检测
1:组成
⊕光学检测系统 ⊕液压系统(机) ⊕电阻抗检测系统
2:染色原理(基于流式)
所用染料: 菲啶(ding)与羧花氰,有着共同的特性:
⊕与细胞结合速度快 ⊕背景荧光低 ⊕荧光强度与细胞和染料的结合程度成正比
2:染色原理
菲啶:使细胞核酸成分DNA着色,在480nm光波 激发时,产生610nm的橙黄色光波。
500
Sample 1
450
Sample 2
400
Sample 3
350
Sample 4
300
Sample 5
250
200
150
100
50
0
原液
400G, 5min 500G, 5min 500G, 15min
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分类
一、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 (流式细胞技术)(流式细胞术+电阻抗原理)
二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检验
化学成分 定性筛选
LIS系统
整体化报告
物理检查 理学结果
细胞管型 形态确认
有形成分---分析实验方法
1. 传统离心法 2. 不离心直接用血球计数池滴量尿定量计数

3. 标准镜检法 4. 尿沉渣工作站 5. 流式细胞技术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 6. 数字影像拍摄技术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
二、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 (数字影像拍摄技术) (影像分析术+自动粒子识
别系统)
一、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 (流式细胞技术)
(一):检测原理 (二):检测参数 (三):方法学评价 (四):质量保证 (五):临床意义
(一):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 (流式细胞技术 )检测原理
设计思路与显微镜检测原理迥然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