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基础检验技术

合集下载

分析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提高方法

分析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提高方法

分析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提高方法卫校大专毕业论文精心编辑范文10篇之第八篇:分析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提高方法摘要: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是指通过收集临床标本并进行检验以为临床医学研究提供参考,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高低,决定了检验的准确性,进而决定了临床医学研究的高度。

因此,通过有效的方法来提高临床医学基础检验的技术,不仅对临床检验技术的提高有着促进作用,也可有效促进临床研究的进展。

本文中,先对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概念进行了介绍,再对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就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提高方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临床医学;基础技术;检验技术;提高策略;Abstract:Basic clinical laboratory refers to the inspection followed by collection of clinical specimens, 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medical study. The level of basic clinical laboratory techniques determines the inspection accuracy and further determines the height of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Therefore, improving basic clinical laboratory techniques by effective methods can not only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techniques, but also effectively accelerate the progress of clinical study.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basic clinical laboratory technique was introduced firstly. Then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basic clinical laboratory techniques were analyzed. Finally, the methods used to improve the basic clinical laboratory techniques were discussed.Keyword:Clinical medicine; Basic technique; Laboratory technique; Improvement strategy;0 引言近年来,我国医学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这与我国的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逐渐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随着人们对医学质量要求的提高,各界对于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如何提高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进行研究,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1 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概念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分别为标本收集、标本检测、生成检测报告、结果反馈、提供指导。

浅析提高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措施

浅析提高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措施

浅析提高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措施【摘要】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在医学领域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人才短缺,设备陈旧等。

为了提高这一技术水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人才培养,培养更多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检验人员;更新检验仪器设备,引进先进设备提高检验效率和准确性;规范操作流程,建立严格的操作规范和标准化流程;优化检验质控体系,建立完善的质控体系,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研和技术创新。

提高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的必要性在于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推动检验技术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水平将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检验仪器设备、操作流程、质控体系、学术交流、发展方向、必要性、提高。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随着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基础检验技术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患者体液、细胞等进行检验分析,为医生提供科学依据和准确数据,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目前我国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人才培养不足、设备陈旧、操作流程不规范、质控体系不完善等,影响了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提高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水平,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人才培养、更新检验仪器设备、规范操作流程、优化检验质控体系、加强学术交流,从而提升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1.2 问题提出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临床医学的进步,基础检验技术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日常临床实践中,我们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其中之一就是如何提高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水平,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在临床医学中,检验技术是一项非常关键和基础的工作。

检验结果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因此准确性和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名词解释)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名词解释)

临床基础检验技术名词解释1.血清:未抗凝全血经自然凝固或添加促凝剂后分离出来的液体称为血清,用于临床化学与免疫学检测等2.血浆:抗凝全血离心后上清部分为血浆。

3.抗凝: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抑制或除掉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以阻止血液凝固的方法称为抗凝。

4.腺癌:发生于大支气管及段支气管以上的支气管黏膜鳞状化生上皮。

5.鳞癌:常发生于小支气管,尤以周围型肺癌多见。

6.核异质细胞:指细胞核发生异常改变,但细胞质分化正常的细胞,核异质表现为核的大小、形态异常、染色质增多、分布不均、核膜增厚、边界不整齐等。

7.乳糜尿:是由于泌尿系统淋巴管破裂或深部淋巴管阻塞致使乳糜液或淋巴液进入尿液,尿液呈乳白色混浊,称乳糜尿。

8.凝溶蛋白:本周蛋白在pH4.9左右条件下,加热到40-60℃时可发生凝固,温度升至90-100℃时溶解,而温度降低至56℃左右,又可重新凝固,故称凝溶蛋白。

9.晨尿:是指清晨起床后,未进早餐和做运动之前第一次排出的尿液。

10.类白血病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

11.HiCN法: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是指血红蛋白(SHb除外)中的亚铁离子被高铁氰化钾氧化为高铁离子,血红蛋白转化成高铁血红蛋白(Hi)。

Hi与氰化钾中氰离子反应生成HiCN。

HiCN最大吸收波峰为540nm,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根据测得的吸光度值可求得血红蛋白浓度。

12.尿三杯试验:患者一次连续排尿,分别采集前段、中段、末段的尿液,分装于3个尿杯中,多用于泌尿系统出血部位的定位和尿道炎的诊断。

13.卡波环:在嗜多色性或嗜碱性点彩红细胞的胞质中出现的紫红色细线圈结构,有时绕成“8”形。

现认为可能是胞质中脂蛋白变性所致,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和铅中毒患者等。

14.有核红细胞:为幼红细胞,存在于骨髓中;正常成人外周血中不能找到,如出现属病理现象。

15.棒状小体(Auer body):是指白细胞胞质中出现的紫红色细杆状物质,一个或数个,长1-6μm。

临床基础检验知识点总结

临床基础检验知识点总结

临床基础检验知识点总结一、临床基础检验的概念和作用1、概念:临床基础检验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通过对患者生理和病理状态进行定量或半定量的检测、分析与评估,以辅助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过程。

2、作用:临床基础检验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病情诊断、预后评估、治疗监控等方面的重要信息,为患者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二、临床基础检验的类型和常规项目1、类型:临床基础检验包括临床血液学、临床生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学科,根据检测的生物样本不同有不同的分支。

2、常规项目:临床基础检验的常规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等)、免疫学指标(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等)、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血气分析等。

三、临床基础检验的标本采集、保存和运输1、标本采集:不同类型的临床基础检验需要不同的生物标本,如血液、尿液、脑脊液、组织、分泌物等,采集时需要注意无菌操作、采样时间、采样部位等。

2、保存:标本采集后需要进行适当的保存,避免血液凝固、细菌繁殖、脱水等情况发生。

3、运输:标本在采集后需要及时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运输过程中需要避免温度变化、振动、污染等情况。

四、临床基础检验的质量控制1、质量控制:临床基础检验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包括实验室内外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评价等。

2、标准化:临床基础检验需要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包括标本采集、检测方法、报告标准等。

3、技术培训:实验室人员需要定期接受相关专业培训,更新技术知识,提高操作技能。

五、临床基础检验的结果解读与临床应用1、结果解读:临床基础检验的结果需要依据参考范围进行解读,同时考虑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病史,进行综合评估。

2、临床应用:临床基础检验的结果可以用于疾病的早期筛查、诊断、疗效监测、预后评估等,对临床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六、常见临床基础检验指标的临床意义和变化1、血常规指标:(1)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表示感染、炎症、内分泌紊乱等;降低可能表示骨髓抑制、免疫功能降低等。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题库(54道)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题库(54道)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1、成年人毛细血管最常用的部位是()——[单选题]A 耳垂B 肘部C 足跟D 手指E 手背正确答案:D2、婴幼儿毛细血管采血常用的部位是?——[单选题]A 手背B 颈部C 足跟D 手指E 耳垂正确答案:C3、用自动血液分析仪,首选的抗凝剂是?——[单选题]A 肝素B EDTA-K2C EDTA-Na2D 草酸盐E 枸橼酸钠正确答案:B4、能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成螯合物的抗凝剂是?——[单选题]A 肝素B 草酸钠C 乙二胺四乙酸盐D 草酸钾E 氟化钠正确答案:C5、枸橼酸钠用于凝血象检查,其主要优点在于可稳定?——[单选题]A FⅤ和FⅢB FⅦC FⅨD FⅩE F XI正确答案:A6、关于抗凝剂,错误的是?——[单选题]A EDTA-Na2,溶解度大于EDTA-K2B EDTA盐与血浆中钙离子生成螯合物C 肝素作为抗血凝酶Ⅲ的辅因子而抗凝D 枸橼酸钠可用于红细胞沉降率测定E 枸橼酸钠可用于输血保养液正确答案:A7、血沉检查时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是?——[单选题]A 1:2B 1:4C 1:6D 1:8E 1:9正确答案:B8、全血抗凝离心后除去血细胞成分即为?——[单选题]A 血浆B 血清C 全血D 浓缩血细胞E 因子血清正确答案:A9、可用于输血保养液的是?——[单选题]A EDTA-K2B 枸橼酸钠C 草酸钠D 双草酸盐E 草酸钾正确答案:B10、凝血象检查时,最好采用?——[单选题]A EDTA-K2B 38g/dl枸橼酸钠C 109mmol/L枸橼酸钠D 肝素E 草酸钠正确答案:C11、加强抗凝血酶灭活丝氨酸蛋白酶,从而阻止凝血酶的形成的抗凝剂是?——[单选题]A EDTA盐B 肝素C 氟化钠D 枸橼酸钠E 双草酸盐正确答案:B12、与血中Ca2+形成草酸钙沉淀,从而阻止血液凝固的抗凝剂是?——[单选题]A EDTA盐B 肝素C 氟化钠D 枸橼酸钠E 双草酸盐正确答案:E13、不适于凝血象检查和血小板功能试验的抗凝剂是——[单选题]A EDTA盐B 肝素C 氟化钠D 枸橼酸钠E 双草酸盐正确答案:A14、常用于止凝血的抗凝剂是?——[单选题]A EDTA盐B 肝素C 氟化钠D 枸橼酸钠E 双草酸盐正确答案:D15、Hayem红细胞稀释液中氯化高汞的作用?——[单选题]A 防腐作用B 调节渗透压C 防治红细胞聚集D 破坏白细胞E 固定红细胞正确答案:A16、引起红细胞代偿性增高的原因不包括——[单选题]A 新生儿B 登山运动员C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D 某些先天性发绀性心脏病E 慢性肺心病正确答案:C17、不会引起红细胞相对增多的原因是?——[单选题]A 严重腹泻B 长期呕吐C 大面积烧伤D 多汗E 肺心病正确答案:E18、影响血细胞在计数室内分布的因素不包括?——[单选题]A 反复充液B 稀释不准确C 有气泡出现D 计数室不干净E 充液后盖片移动正确答案:B19、应考虑输血的红细胞的医学决定水平是小于?——[单选题]A 1.4×1012/LB 1.5×1012/LC 1.6×1012/LD 2.5×1012/LE 3.5×1012/L正确答案:B20、关于血细胞计数的叙述,错误的是?——[单选题]A 显微镜法设备简单B 显微镜法可用于结果复核C 准确性以血液分析仪法为高D 血液分析仪法精密度高E 血液分析仪法操作简单正确答案:C21、下列不属于红细胞形态异常改变的是?——[单选题]A 染色质小体B 细胞质嗜多色性C 杜勒小体D 卡波环E 细胞大小不一正确答案:C22、典型的缺铁性贫血属于——[单选题]A 大细胞性贫血B 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C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D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E 大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正确答案:D23、红细胞形态不整最常见于?——[单选题]A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B Hbs病C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D 缺铁性贫血E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正确答案:A24、卡波环可见于哪个细胞细胞质中的异常结构?——[单选题]A 红细胞B 淋巴细胞C 单核细胞D 粒细胞E 血小板正确答案:A25、有核红细胞最常见于?——[单选题]A 急性失血B 溶血性贫血C 缺铁性贫血D 巨幼细胞贫血E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正确答案:B26、嗜碱点彩红细胞胞质中含有?——[单选题]A DNAB 核糖体C 变性RNAD 变性颗粒E 变性脂蛋白正确答案:C27、女性,18岁,HB80g/L,属于?——[单选题]A 正常B 轻度贫血C 中度贫血D 重度贫血E 极重度贫血正确答案:C28、胎儿血红蛋白的肽链组成是?——[单选题]A α2γ2B α2β2C α2δ2D β4E γ4正确答案:A29、正常成年人体内HbA占——[单选题]A 98%B 60%C 50%D 3%E <1%正确答案:A30、正常成年人体内HbF占——[单选题]A 98%B 60%C 50%D 3%E <1%正确答案:E31、以下指标,可用于判断是否贫血的是——[单选题]A MCV,MCH和MCHCB Hct和RDWC RBC,Hb和HctD RBC,WBC和BPCE 网织红细胞数和Hb正确答案:C32、关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以下叙述错误的是?——[单选题]A 正常范围在320-360g/LB 大细胞性贫血MCHC高于正常C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MCHC低于正常D 传统MCHC由Hb和Hct计算得出E 仪器法MCHC由Hb和MCV导出正确答案:B33、ICSH推荐测定Hb的首选方法是——[单选题]A 沙利酸化法B 碱烃高铁血红蛋白法C 十二烷基硫酸钠法D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E 叠氮高铁血红蛋白法正确答案:D34、用于评价红细胞造血功能的试验是?——[单选题]A HctB 总铁结合力C Schilling试验D 网织红细胞计数E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正确答案:D35、能使血沉加快的因素不包括?——[单选题]A 纤维蛋白原B 免疫球蛋白C 清蛋白D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E 胆固醇正确答案:C36、红细胞计数为3.5×1012/L,HTC为0.36,Hb为120g/L,则MCHC为?——[单选题]A 324g/LB 111g/LC 232g/LD 300g/LE 333g/L正确答案:E37、外周血涂片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最常见于——[单选题]A 急性失血B 溶血性贫血C 缺铁性贫血D 巨幼细胞贫血E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正确答案:D38、核左移是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单选题]A 细胞体积变小B 细胞核偏位,常常位于左侧C 分叶超过5叶以上着超过3%D 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和)出现更早阶段的粒细胞E 细胞数明显增高正确答案:D39、大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的最主要区别是?——[单选题]A 细胞质的颜色深浅B 核染色质的松紧与细胞质含量的多少C 核的大小D 有无嗜天青颗粒E 细胞的大小正确答案:B40、WBC分类计数时,应在油镜下选择什么部位有秩序地检查?——[单选题]A 涂片头、体部染色较好处B 涂片体、尾交界处染色较好处C 涂片体部染色较好处D 涂片尾部染色较好处E 涂片的两侧染色较好处正确答案:B41、健康人的血涂片进行Wright染色后,见到的白细胞中最多的是——[单选题]A 单核细胞B 中性粒分叶核细胞C 中性粒杆状核细胞D 嗜酸性粒细胞E 淋巴细胞正确答案:B42、造血幼稚细胞中有Auer小体,可见于——[单选题]A 巨幼细胞贫血B 慢性白细胞C 急性白血病D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E 急性非淋巴性细胞白血病正确答案:E43、五种白细胞中,细胞核染色质呈疏松网状的是?——[单选题]A 中性粒分叶核细胞B 嗜酸性粒细胞C 嗜碱性粒细胞D 单核细胞E 淋巴细胞正确答案:D44、在细胞质中出现粗大,圆而均匀,呈橘红色染色颗粒的白细胞为?——[单选题]A 中性粒分叶核细胞B 嗜酸性粒细胞C 淋巴细胞D 单核细胞E 嗜碱性粒细胞正确答案:B45、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值增加常见于——[单选题]A 急性感染B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D 新生儿溶血性疾病E 甲状腺功能亢进正确答案:B46、血涂片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时采用的染色方法是——[单选题]A 煌焦油蓝染色B 抗酸染色C Wright染色D 活体染色E 荧光染色正确答案:C47、关于不同年龄白细胞生理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单选题]A 新生儿一般在15.0x109/L左右B 婴儿期淋巴细胞均较高,可达0.7C 4-5岁儿童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基本相等D 初生儿主要为淋巴细胞E 6个月至2岁一般在(11-12)x109/L正确答案:D48、中性粒细胞空泡变性是——[单选题]A 染色不好B 细胞质溶解C 内质网变性D 糖原颗粒变性E 细胞脂肪变性正确答案:E49、严重感染时,若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并伴有明显核左移,说明?——[单选题]A 感染严重,机体反应性较差B 感染严重,机体反应性良好C 感染极重,机体反应性很差D 感染局限,机体反应性良好E 感染局限,机体反应性较差正确答案:B50、关于杜勒小体的叙述,正确的是——[单选题]A 裸核B 脂肪变性C 胞核残留物D 胞质局部不成熟E 巨大深染的嗜天青颗粒正确答案:D51、中性粒细胞的毒性指数是指——[单选题]A 毒性颗粒的数量B 毒性颗粒的分布C 毒性颗粒的着色程度D 每升血液中含毒性颗粒的细胞数E 含毒性颗粒的细胞数与所计数的细胞数之比正确答案:E52、关于中性粒细胞生理性日间变化,错误的是——[单选题]A 在安静和休息时较低B 活动和进食后较高C 早晨较高D 下午较高E 一天之内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可相差一倍正确答案:C53、可了解病情进展和估计预后的是?——[单选题]A 空泡B 毒性颗粒C 大小不均D 毒性指数E 退行性变正确答案:D54、不会引起外周血液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赠多的是?——[单选题]A 急性胰腺炎B 支气管哮喘C 寄生虫病D 荨麻疹E 湿疹正确答案:A。

临床基础检验学

临床基础检验学

a. 抗凝原理: 螯合钙离子
b. 使用办法: 15g/L浓度EDTA 和血液 1:10
c. 合用范畴: 对血细胞形态影响小---血小板计数;
d.
影响血小板聚集和白细胞吞噬功

e.
---不易做止血学检查及血小板功

f.
检查。
物理办法抗凝:
脱纤维蛋白: 将血液注入有玻璃珠的器皿中,转动,纤维
蛋白缠绕凝固于玻璃球,从而避免血成凝块。适 用于免疫学检查和红斑性狼疮细胞检查。
是脱落细胞染色法中较好的染色办法。
四、 细胞染色技术
染料---生物学染色剂:将生物组织细胞和病原体染色,在显微镜 下观察构造。
(一)、染料 (天然染料和人工染料) 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使生物学染色剂产生颜色和被染
组织亲合。
1. 碱性染料:为阳离子染料,能接受质子,染细胞核 的染料。如亚甲蓝、天青。
2. 酸性染料:为阴离子染料,能释放质子。重要有荧
4、显微镜检查 观察有型成分的数量和形态
5、自动化仪器检查 电子技术、程序控制的发展
四、学习临床检查的目的和规定 1、理论联系实践 2、操作规定 3、检查成果必须和临床体现结合 4、检查人员的医德
第一章 普通性操作技术
血液学检查 : 反映造血系统本身、机体全身或局部病变
有助于疾病的诊疗及疗效、预后的观察
b. 染色时间与染液浓度、室温及细胞多少有关,
8. 普通染液淡、染色时间长些效果好。
9.
c. 染液不能过少,以防蒸发沉淀。
10. d. 冲洗时不能先倒掉染液,应以流水冲,防染料
11. 从容。冲洗时间也不能长。
12. e. 染色过淡,可复染。
13. f. 染色过深可用水冲洗或浸泡,还可用甲醇脱色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基础知识试题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基础知识试题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1.血红蛋白中蛋白质部分是A.血红素B.珠蛋白C.球蛋白D.亚铁血红素E.白蛋白答案:B解析:血红蛋白是由珠蛋白和亚铁血红素组成,蛋白质部分为珠蛋白。

2. 补体灭活条件是A.56℃, 30 分钟B.52℃, 30 分钟C.45℃, 30 分钟D.50℃, 25 分钟E.37℃, 25 分钟答案:A3.一般成人血量是A.7L-8LB.1L-2LC.3L-4LD.5.5L-6.5LE.4L-5L答案:E4.内毒素血症致白细胞减少是由于A.粒细胞生成减少B.粒细胞破坏过多C.粒细胞分布异清手D.粒细胞释放障碍E.白细胞被吞噬答案:C解析:内毒素血症时,粒细胞附着在血管壁和移向脾脏引起分布异常5.在电阻抗型血液分析仪中,下列哪项与脉冲高低成正比A.细胞的数量B.细胞的大小C.细胞的比密D.细胞是否有核E.细胞的移动速度答案:B6.NCCLS EP5-A 文件用于评价A、精密度B、准确度C、偏倚D、线性E、携带污染答案:A解析:NCCLS EP5-A 精密度性能评价方法能够较为严密地反映出自动生化分析仪的长期使用性能是否能符合日常常规工作的质量要求。

7.人类发育过程中,骨髓造血始于A、胚胎第 3 月B、胚胎第 3 周C、胚胎第 2 周D、胚胎第 6 周E、胚胎第 9 周答案:A解析:人类造血始于胚胎第2周,至第6周均为卵黄囊造血;此后至第 7 个月,主要由胚肝造血;骨髓造血始于第3个月,它是人类出生后的主要造血器官。

8.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 Na+、K+、Cl-的检测方法是A.火焰光度法B.化学测定法C.离子选择电极法D.滴定法E.电量分析法答案:C9. 近年来医患关系出现物化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A.医生对物理、化学等检测诊断手段的依赖性B.医生过度治疗C.医生收受红包D.伤医事件的增多E.医患交流中出现了屏障答案:A解析:医师对医学设备的依靠性逐步增强∶医疗机器隔阂了医患之间的联系,制约了医患之间在感情、思想上的交流;医师重视的只是疾病本身;疾病和患病的人被分割开来,自然的人与社会的人、生理的人与有思想和情感的人被割裂开来10.HLA 细胞学分型技术用于检测A.HLA-A 抗原B.HLA-DR 抗原C.HLA-DP 抗原D.HLA-B 抗原E.HLA-C 抗原答案:C解析:HLA 细胞学分型技术主要用于检测HLA-Ⅱ类抗原中的 D 与 DP 抗原。

临床基础检验技术实验指导

临床基础检验技术实验指导

临床基础检验技术实验是医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们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室技术和临床诊断的基本原理。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括在临床基础检验技术实验指导中的内容:
1. 血液常规检验:介绍血液样本的采集方法、常规检验的原理和步骤,以及各项指标的正常范围和临床意义。

2. 尿液检验:包括尿液样本的收集与保存、尿液检验的常规项目(比如尿常规、尿沉渣镜检等)的原理和操作流程。

3. 生化指标检验:涵盖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方法,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等项目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4. 微生物学检验:介绍微生物培养与鉴定的基本原理、无菌操作技术、细菌培养基的制备等内容。

5. 免疫学检验:包括ELISA、免疫荧光等常见免疫学实验方法的原理、操作步骤和数据分析。

6. 临床样本处理:介绍临床样本的接收、编号、保存、运输等规范操作流程,包括危险性样本和感染性样本的处理要求。

7.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强调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包括质控品的使用、质控图的分析和实验室内部质量评价等内容。

8. 实验安全: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室设备,合理处理化学品和生物样本,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

上述内容可以作为临床基础检验技术实验指导的一部分,它们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临床检验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流程,并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计数域误差:这种由于每次充池后细胞在计数池内分布不可能完全相同所造成的误差 2.技术误差:由于操作不规范或使用器材不准确造成的误差 3.中毒颗粒:在严重化脓性感染及大面积烧伤等病理情况下,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的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的紫黑色或深紫红色的颗粒 4.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外周血中杆状核细胞增多甚至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时均称为核左移 5.再生性核左移:核左移常伴有白细胞增高 6.退行性核左移:核左移伴白细胞总数不增高或减低 7.中性粒细胞核右移:若5叶核及5叶核以上的中性粒细胞超过3%则称为~ 8.HCT/PCV(血细胞比容又称红细胞压积):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单位容积全血中红细胞所占容积的比值 9.MCV(平均红细胞体积):是指红细胞群体中单个红细胞体积的平均值 10.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是指红细胞群体中单个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的平均值 11.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是指平均每升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浓度 12.LE细胞:吞噬细胞(如中性粒细胞)胞浆内吞噬了1个或多个云雾状的、染成淡红色的圆形和椭圆形均匀体,其本身的细胞核被挤到一侧 13.抗凝: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除掉或抑制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以阻止血液凝固的方法 14.抗凝剂:能阻止血液凝固的化学试剂 15.直方图:是血细胞分析仪用电阻抗法对血细胞进行测量,以细胞体积fl为横坐标,细胞的相对数量为纵坐标构成的图形 16.散点图:血细胞分析仪通过联合使用多项技术对白细胞进行检测得到各类白细胞的散点状分布图 17.RDW:指血细胞分析仪测量一定数量的红细胞体积后,计算求得的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大小异质性的参数,用红细胞体积的变异系数来表示 18.Ret: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因胞浆内尚存留多少不等的RNA,活体染色后,构成网织状,此红细胞为网织红细胞 19.活体染色:指细胞未经过固定,保持生物活性情况下进行染色方法。 20.点彩红细胞:某些重金属中毒时,胞质中残存的碱性物质(RNA)变性而形成沉淀,用瑞氏染液,可见胞质内出现形态不一的蓝色点状物。 21.ESR: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离体抗凝血在静置过程中,红细胞自然下沉的速度。 22.牛顿流体:在一定温度下,有些液体的黏度值为一常数,不随切变率变化而变化,这类流体称牛顿流体 23.非牛顿流体:在一定温度下,液体的黏度值随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这类流体称非牛顿流体。

二.选择题

项目一任务二 1.关于白细胞计数的固有误差,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计数范围大,固有误差愈大 白细胞计数标准差SD= M1/2 计数细胞愈多,固有误差愈小 实际计数时,其误差范围有95%在M±2SD内 变异百分率(CV)与M成反比 2. 关于皮肤采血注意事项的叙述,正确的是? 采血部位不能有冻疮.水肿 多项检查时应考虑采血顺序 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 采血针刺人深度以2~3mm为宜 出血困难时可用力挤压 3.计数池内计数压线细胞的原则是; 以上都不对 压线的细胞全部计数 压线的细胞不计数 压在双线里边线上的计数,压在外边线上的细胞不计数 计数压在上线,左线上的细胞,不计数压在下线右线上的细胞 4.正常人外周血涂片白细胞分类中,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为; 0.3~O.4 0.5~O.7 0.2~0.3 0.1~0.3 O.7~0.8 5.白细胞数小于2×109/L,采用下列方法中哪项是错误的 取血量20ul改为40ul 重新取毛细血管血复查 结合分类涂片细胞分布综合判断 两差比值进行自我评价 可数8个大方格白细胞数结果乘以2 6.白细胞计数(试管稀释法)通常加稀释液为; 0.35ml 0.01ml 0.38ml 1.99ml 0.25ml 7.取白细胞稀释液0.39ml,末梢血10ul,计数4大方格白细胞数为225个,每升血液的白细胞数应为; 2.5×109 7.5×109 22.5×109 17.5×109 12.5×109 8.毛细血管采血法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如血流不畅,可在四周用力挤压 消毒时由外向内 皮肤刺入深度以2~3mm为宜 用90%乙醇消毒皮肤 用注射针头刺入皮肤 9.关于血细胞计数板结构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中央大方格用双线分为25个中方格 每个大方格长.宽各为1毫米 每个小方格的深度为0.1微米 中央大方格的每个中方格分为16个小方格 每个小方格长.宽各为1/20毫米 10.不影响血细胞在计数池内分布的是; 充液后盖片移动 计数池不干净 有气泡出现 样本稀释不准确 反复充液 11.关于毛细血管采血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血液易于被组织液稀释 耳垂血一般比指血结果稳定 用于需血量少的实验 采血时切忌用力挤压 婴幼儿可采足跟内外侧缘血 12.关于血细胞计数的叙述,错误的是; 血液分析仪计数法操作简便 显微镜计数法适用于基层医疗单位 血液分析仪计数法肯定比显微镜法准确性高 血液分析仪计数法精密度高 显微镜计数法设备简单 13.白细胞稀释液不能破坏的红细胞是; 畸形红细胞 正常红细胞 含氧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 有核红细胞 14.与细胞免疫密切相关的细胞是; B淋巴细胞 大单核细胞 T淋巴细胞 嗜中性细胞 嗜碱性细胞 15.对大面积烧伤患者,毛细血管采血法的采血部位一般是; 手指 皮肤完整处 耳垂 足跟 肘部 16.白细胞计数为22×109/L,分类计数200个白细胞同时发现20个有核红细胞,该病人校正后的白细胞数应为多少×109/L; 25 15 16 14 20 17.全血.血浆和血清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血浆不含纤维蛋白原 血浆是指血液经抗凝剂抗凝后分离出的黄色液体 脱纤维蛋白全血抗凝后分离出的黄色液体是血清 血清是指血液凝固后分离出的黄色液体 抗凝血是指血液加上抗凝剂后的全血 18.婴儿毛细血管采血法的部位选择何处为宜; 小脚趾 以上均不宜 指尖 耳垂 足底内外侧缘 19.目前常用的血细胞计数板称为; 牛鲍计数板 改良牛鲍计数板 Miller氏窥盘 老牛鲍计数板 新牛鲍计数板 20.关于粒细胞动力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根据粒细胞的发育阶段而划分 总血液粒细胞池包括循环池和边缘池 划分为分裂池.成熟池.边缘池.储备池.循环池 边缘池及循环池的粒细胞之间可以互相换位,并经常保持着动态平衡 白细胞计数时所得的白细胞值是循环池和边缘池的粒细胞数 21.白细胞计数仅反映了下列哪个池的白细胞数量; 分裂池 成熟池 储备池 循环池 边缘池 22.正常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 12-15% 8-10% 10-12% 6-8% 4-5% 23.血细胞计数池每大方格的边长为1mm,每大方格的体积0.1ul 项目一任务二 1.关于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防御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吞噬抗原传递免疫信息 清除损伤或已死亡细胞 杀灭作用 参与超敏反应 吞噬作用 2.关于Dohle小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中性粒细胞胞质毒性变 是一种特殊的小红细胞 血小板的形态变异 异型淋巴细胞 吞噬小体 3.关于瑞氏染色嗜碱性粒细胞形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细胞浆颗粒量少,大小不均,染蓝黑色 胞质较少,常呈淡红或淡紫色 细胞核常被颗粒遮盖,着色较浅 嗜碱性颗粒易溶于水,制片染色时不易脱失 直径10~12μm,略小于中性粒细胞 4.关于瑞氏染色后单核细胞形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染色质粗糙致密,排列均匀 细胞核大,呈不规则圆形.肾形或马蹄形 细胞质内有细小尘土样嗜天青颗粒 胞质量多染灰蓝色或淡粉红色 直径15~20μm,为外周血中最大的细胞 5.关于中性粒细胞反应性增多的叙述,错误的是; 急性溶血所致的中性粒细胞增高属反应性增多 机体对各种病因的应激反应 动员骨髓储备池中的粒细胞释放 动员边缘池粒细胞进入循环池 增多的粒细胞主要是原始或幼稚粒细胞 6.不会引起白细胞数量增多的疾病是; 急性心肌梗死 流行性出血热 百日咳 狂犬病 伤寒 7.正常外周血涂片白细胞分类计数中,嗜酸性粒细胞占比例为; 5%~10% 0.5%~5% 2%~4% 0%~5% 20%~40% 8.下列有关瑞氏染色法的叙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新鲜配制的染料可以马上使用 对细胞的染色既有物理吸附作用,又有化学亲和作用 是酸性染料美兰和碱性染料伊红组成的复合染料 是血涂片染色最常用的方法 细胞核被染成紫色或蓝色 9.下列哪项与中性粒细胞的退行性变无关; 胞体肿大 核溶解 核棘突 结构模糊 核固缩 10.关于核左移定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再生性左移,其白细胞总数增高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左移.中度左移和重度左移 退行性左移,其白细胞总数不增高或减低 指外周血涂片中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可出现幼稚细胞 指外周血涂片中中性杆状核粒细胞计数<10% 11.关于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染色呈黑色或紫黑色 分布不均匀 可遍布于细胞核上 比正常中性颗粒粗大 大小不等 12.不属于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的是; 卡波环 中性粒细胞大小不均 核固缩 中毒颗粒 空泡变性 13.白细胞总数增高应除外下列哪种情况; 流行性感冒 急性大出血 剧烈劳动后 急性中毒 急性感染 14.关于再生性核左移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类白血病反应时核左移不明显 仅有杆状核粒细胞增多,表示感染程度较轻,机体抵抗力较强 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 表示机体反应性强,骨髓造血功能础旺盛 常伴有中毒性变化 15.在瑞氏染色血涂片上,见到一个10~15μm的圆形白细胞,3叶核,核染色质深紫红色,粗糙,细胞质呈淡橘红色,胞质中颗粒多,细小,均匀分布,呈浅紫红色,该细胞为;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淋巴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