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经典极谱法
第十二章伏安法与电位溶出法(45)

29
30
(二)溶出 静止0.5min~1min,施加反向扫描电压,记录曲线。
(三)定量分析依据
峰尖对应电位称为峰电位 p ,电流i p 是定量依据。
31
悬汞电极: 汞膜电极:
条件一定时:
32
(四)溶出峰电流影响的因素 1. 富集电位 控制在比待测离子峰电位负0.2V~0.4V
2. 搅拌速度: i p v ,常用的有电磁搅拌、旋转电极、
恒电流溶出或加入Hg2+为氧化剂时,待测溶液应作通氮 处理,并保持溶液上方为氮气氛围,以防止溶解氧的干扰。
40
二、电位溶出曲线 包括常规电位溶出、微分电位溶出(differential
potentiometri stripping analysis),前者是记录 t 曲线,后者是记录 dt d 或 d dt t 曲线。 (一)常规电位溶出
mh
t 1 h
22
2
2
ic m 3 t 3 h 3 h 3 h0
23
二、氢催化波 某些物质在酸性或缓冲溶液中能降低氢的超电位,比正
常氢波更正的电位下还原,形成氢催化波(hydrogen catalytic wave)。氢催化波高随催化剂的加入量的增加而增 加,形成比催化剂本身的扩散电流大的多的催化电流。
34
汞膜电极(mercury film electrode):汞膜薄,比表面积 大,汞膜牢固,可快速搅拌,富集效率高,灵敏度比悬汞电 极提高3个数量级。缺点: 形成互化物,汞膜均匀性难控制。
2. 固体电极: 碳质电极与贵金属电极如:Ag、Au、 Hg、Pt、As的测定
3. 化学修饰电极:电极表面具有特殊的化学基团,选择 性的富集分子,提高选择性和灵敏度。
第一节-极谱法原理;第二节-极谱定量分析;第三节-极谱波的类型及其方程式

Mn+ +ne +Hg = M(Hg)(汞齐)
(CS)
(Ca)
de
O
RT nF
ln
cs ca
(1)
cs是 Mn+在滴汞电极表面的浓度; Ca是汞滴表面汞齐中M的浓度。
17:15:31
由扩散电流公式:
id = KS c (2) (KS=607nDS1/2m2/3t1/6)
在未达到完全浓差极化前, cS不为零;则:
17:15:31
(二)特殊的电解条件 1、被测物的浓度要小(稀溶液)
这样,有利于完全浓差极化;有利于汞滴正常滴落.
2、保持溶液静止(不搅拌)(有利于消除对 流电流;有利于扩散层的形成)
3.加大量支持电解质以消除迁移电流。
注意:电解过程中,被测离子到达电极表面发生电解反应,主要靠三种传质方式:
①电迁移:离子受电极的静电引力迁移到电极表面,产生i迁;
de 析 出U电外 位
id
残余电流(ir)
de U外
扩散电流(i):由于离子因其浓度差不断地扩散(浓差扩
散)引起的电流。 i k C CS
17:15:31
i k C C 思考:i何种情况最大?
④~⑤段为什么会出现平台?
S
极限扩散电流(id): 由完全浓差极化 (CS → 0)所产生的扩散电流。
也即 de lg
25 i
id
i
C 图
时
de
1/ 2
0.059 n
为一直线;
由直线斜率(理论斜率=
lg i id i
-0.059/n)可求n
或判别电极反应是否可逆;
直线截距为半波电位.
17:15:31
第十章--极谱分析法

id qm t
2 / 3 1/ 6
id p
1/ 2
汞柱压力正比于汞柱高度!
id h
1/ 2
- 40 -
id h
1/ 2
扩散电流与汞柱高度的平方根成正比。
实际操作中,必须保证汞柱高度保持一致。
由于毛细管的内径难以测定,在测定试样与标准 溶液时要用同一根毛细管,以减小测定误差。 扩散电流与汞柱高度平方根成正比的关系是极谱 电流受扩散控制的一个特征,可用于检验电极过 程是否受扩散控制。
汞是液态金属,具有均匀的表面性质。
电解时汞滴不断滴下,电极表面不断更新,可 以减少或避免杂质粒子的吸附污染,且前一次 电极反应产物不会影响后一次金属的析出,再 现性好。
- 28 -
氢在汞电极上过电位比较高,滴汞电极电位负 到1.20 V也不会有氢析出,负电位方向窗口较 宽。
汞能与多种金属生成汞齐,使其析出电位变正 ,可测定碱金属、碱土金属离子。
-6-
重现性好:滴汞电极的汞滴不断更新,工作电极 始终保持洁净,重现性好。电极工作时电流很小 (小于100微安),试液浓度基本上没有变化。
应用范围广:凡在滴汞电极上能发生氧化还原反 应的物质均可用极谱法进行测定。
-7-
章节重点:
伏安法、极谱法的定义。 极谱法的特点。
-8-
第十章 极谱分析法
2 [ Pb ]0 0 . 059 Ede E lg 2 [ Pb( Hg )]0
2
Pb2+在电极 表面的浓度 铅汞齐在电 极表面的浓度
当外加电压继续增加,滴汞电极的电位较 Pb2+ 的析出电位更负,由上式可知,电极表面铅离子与 铅汞齐浓度比值变小, Pb2+在滴汞电极迅速还原, 电解电流急剧上升。
第十部分极谱分析法

一、极谱分析法
第一节 极谱分析法概述
二、极谱分析法的特点
05:01:47
一、极谱分析法
伏安分析:通过测定特殊条件下的电流—电压曲线来分 析电解质的组成和含量的一类分析方法的总称。
极谱分析:使用滴汞电极的一种特殊的伏安分析法。
05:01:47
极谱分析的装置
伏安分析法:以测定电解 过程中的电流-电压曲线为基 础的电化学分析方法;
极谱分析法 (polarography):采用滴汞 电极的伏安分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特殊性:使用了一支极 化电极和另一支去极化电极作 为工作电极;
在溶液静止的情况下进行 的非完全的电解过程。
05:01:47
二、极谱分析法的特点
1、有较高的灵敏度。 2、分析速度快,易实现自动化。 3、重现性好。 4、应用范围广。
05:01:47
溶出伏安法和电位溶出法

溶出
(2)如果待测物质为阴离子(Am- ),则将金属(M)作为
阳极,电极表面金属原子被电解氧化成金属离子(Mn+),并
与溶液中被测物形成难溶性盐(MmAn),吸附于电极表面, 达到富集的目的。
06:47:04
富集
mM + nAm-
溶出
MmAn ↓ + mne
为了提高富集效果,可同时使电极旋转或搅拌溶液,以加快
一、阳极溶出伏安法 二、阴极溶出伏安法 三、溶出伏安法装置 四、定量分析方法
溶出伏安法(stripping voltammetry)是先将待测物质 预电解富集在电极表面,然后施加反向电压使富集的物质重 新溶出,根据溶出过程的伏安曲线进行分析的方法。 与经典极谱比较,待测物利用率增大,灵敏度大大提高。 阳极溶出伏安法:富集过程是电还原,溶出过程是电氧化 阴极溶出伏安法:富集过程是电氧化,溶出过程是电还原 一、阳极溶出伏安法(用于金属离子的测量)
06:47:04
2、外加电压与电极电位的关系
V外 = φSCE –φDME +iR
V外--外加电压
φSCE--饱和甘汞电极电位
ΦDME--滴汞电极电位
R—电解池内电阻
(1)溶液中有大量支持电解质,R很小,所以 iR值可忽略
不计
(2)饱和甘汞电极表面积大、电流密度小,不会有浓差极 化,电极电位保持恒定,不随外加电压改变而改变,可作 为电位参比标准(φSCE = 0),这时外加电压和DME的关系
V外 = –φDME
06:47:04
3、扩散电流的形成 达到Cd2+析出电位――Cd2+在滴汞电极还原,产生电解电流 滴汞电极反应: Cd2++2e+Hg==Cd(Hg) Cd2+浓度与滴汞电极电位关系(Nernst方程) ΦDME =φO + RTln(C0 /Ca0 )/2F
仪器分析极谱分析法课件

3.极谱极大 极谱分析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现象,即在极谱波 刚出现时,扩散电流随着滴汞电极电位的降低而迅 速增大到一极大值,然后下降稳定在正常的极限扩 散电流值上。这种突出的电流峰之为“极谱极大”。 产生的原因:溪流运动 消除方法:加入表面活性物 质如骨胶,或高分子有机化 合物如聚乙烯醇。
温度系数0.013/ C,温度控制在±0.5 C范围内, 温度引起的误差小于±1%。
2024/7/12
四、干扰电流及其消除方法 1.迁移电流
产生的原因: 由于带电荷的被测离子(或带极性的分子)在静
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到电极表面所形成的电流。 消除方法: 加入大量电解质。 加入大量电解质后,被测离子所受到的电场力减小。
2024/7/12
二、方波极谱分析 square-wave polarography
充电电流限制了交流极谱灵 敏度的提高。将叠加的交流 正弦波改为方波,使用特殊 的时间开关,利用充电电流 随时间很快衰减的特性,在 方波出现的后期,记录交流 极化电流信号。
特点 (1) 灵敏度高:10-7-10-8 mol/L; (2) 前波影响小。
极 限 电 流
3. ① ~② “残余电流” 或背景电流, ② ~④扩 散电流(极谱定量的依据 ) , ④ ~⑤极限电流 。
1.电流有振动现象。 2.在未达到Cd2+分解电位 前,溶液中只有微小电流 通过,当V=-0.5V时,Cd2+ 开始被电解,电流骤增。
Cd2+ +2e
Cd
Cd+Hg
Cd(Hg)
2024/7/12
*
2024/7/12
三、脉冲极谱分析
pulse polarography
第1节-经典极谱法

不断产生充电电流)。 DME作阳极时,电位不得>0.4V(VS SCE),
否则汞被氧化。
2024/7/16
③ 半波电位
图中③处电流随电压变 化的比值最大,此点对应 的电位称为半波电位。 (极谱定性的依据)
当溶液的组分的温度一定 时,每一种物质的半波电位 是一定的,不随其浓度的变 化而有所改变
2024/7/16
极谱分析:在特殊条件下进行的 电解分析。
特殊性:使用了一支极化电极和 另一支去极化电极作为工作电极;
在溶液静止的情况下进行的非完全 的电解过程。
2024/7/16
• 极化电极与去极化电极
如果一支电极通过无限小的电 流,便引起电极电位发生很大变化, 这样的电极称之为极化电极,如滴 汞电极,反之电极电位不随电流变 化的电极叫做理想的去极化电极, 如甘汞电极或大面积汞层。
50年代 J.Heyrovský来我国讲学 1959年 J.Heyrovský获诺贝尔化学奖(69岁) 1962年 J.Heyrovský, J.Kůta 极谱学基础 1967年 J.Heyrovský逝世
2024/7/16
2024/7/16
5.1.1 极谱分析基本原理
伏安分析法:以测定电解 过程中的电流-电压曲线为 基础的电化学分析方法;
由以上两图可见,扩散电流的大小取决于Cd2+ 的扩散速度,而Cd2+的扩散速度又取决于扩散层中 的浓度梯度。浓度梯度可近似地按线性关系处理:
i∝扩散速度∝浓度梯度
2024/7/16
i = k( c–c0 )
③ 极限扩散电流部分
当V外进一步增大 ,由于Cd2+在DME上的 迅速反应,Cd2+向DME 表面的扩散跟不上电极 反应的速度, 以致于滴 汞表面的溶液中,Cd2+ 的浓度趋于零。
极谱法

极谱法polarography通过测定电解过程中所得到的极化电极的电流-电位(或电位-时间)曲线来确定溶液中被测物质浓度的一类电化学分析方法。
于1922年由捷克化学家J.海洛夫斯基建立。
极谱法和伏安法的区别在于极化电极的不同。
极谱法是使用滴汞电极或其他表面能够周期性更新的液体电极为极化电极;伏安法是使用表面静止的液体或固体电极为极化电极。
原理极谱法的基本装置见图1。
极化电极(滴汞电极)通常和极化电压负端相连,参比电极(甘汞电极)和极化电压正端相连。
当施加于两电极上的外加直流电压达到足以使被测电活性物质在滴汞电极上还原的分解电压之前,通过电解池的电流一直很小(此微小电流称为残余电流),达到分解电压时,被测物质开始在滴汞电极上还原,产生极谱电流,此后极谱电流随外加电压增高而急剧增大,并逐渐达到极限值(极限电流),不再随外加电压增高而增大。
这样得到的电流-电压曲线,称为极谱波。
极谱波的半波电位E1/2是被测物质的特征值,可用来进行定性分析。
扩散电流依赖于被测物质从溶液本体向滴汞电极表面扩散的速度,其大小由溶液中被测物质的浓度决定,据此可进行定量分析。
分类极谱法分为控制电位极谱法和控制电流极谱法两大类。
在控制电位极谱法中,电极电位是被控制的激发信号,电流是被测定的响应信号。
在控制电流极谱法中,电流是被控制的激发信号,电极电位是被测定的响应信号。
控制电位极谱法包括直流极谱法、交流极谱法、单扫描极谱法、方波极谱法、脉冲极谱法等。
控制电流极谱法有示波极谱法。
此外还有极谱催化波、溶出伏安法。
直流极谱法又称恒电位极谱法。
通过测定电解过程中得到电流-电位曲线来确定溶液中被测成分的浓度。
其特点是电极电位改变的速率很慢。
它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快速分析方法,适用于测定能在电极上还原或氧化的物质。
交流极谱法将一个小振幅(几到几十毫伏)的低频正弦电压叠加在直流极谱的直流电压上面,通过测量电解池的支流电流得到交流极谱波,峰电位等于直流极谱的半波电位E1/2,峰电流ip与被测物质浓度成正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9/6
2019/9/6
5.1.1 极谱分析基本原理
伏安分析法:以测定电解 过程中的电流-电压曲线为 基础的电化学分析方法;
第一节 直流极谱法
DC polarography
5.1.1 极谱分析基本原理 5.1.2 扩散电流理论和尤 考维奇方程 5.1.3定量极谱分析 5.1.4可逆极谱波方程和半 波电位 5.1.5普通直流极谱的改进
2019/9/6
极谱分析的发展
1922年 极谱法创立 J.Heyrovský(海洛夫斯基) 1925年 J.Heyrovský与志方益三 手工极谱仪V301 1934年 Ilkoviĉ(尤考维奇)方程 定量基础 1941年 I.M.Kolthoff, J.J.Lingane 极谱学 1950年 捷克 创下进行的 电解分析。
特殊性:使用了一支极化电极和 另一支去极化电极作为工作电极;
在溶液静止的情况下进行的非完全 的电解过程。
2019/9/6
• 极化电极与去极化电极
如果一支电极通过无限小的电 流,便引起电极电位发生很大变化, 这样的电极称之为极化电极,如滴 汞电极,反之电极电位不随电流变 化的电极叫做理想的去极化电极, 如甘汞电极或大面积汞层。
V = - Ede(vs.SCE)
2019/9/6
V = - Ede(vs.SCE)
上式说明,在极谱电解时,滴汞电极电位完全受外加 电压控制,并随外加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同时,滴汞电极 电位(vs ·SCE)和外加电压数值相等,符号相反。所以 ,前面所讲的电流-外加电压曲线和电流-滴汞电极电位( 负值向右方向)曲线是完全等同的。 可见,极谱电极过程是控制电极电位的电解过程。
2019/9/6
i残=ic+if
②.电流上升部分
图中②~④段
当外加电压增加达到Cd2+的分解电压时
电极反应如下: Cd2++2e-+Hg=Cd(Hg) 2Hg+2Cl-= Hg2Cl2+2e-
此时电解池中开始有 电解电流通过。这就是 图上的②点。
25℃
2019/9/6
EDME
2019/9/6
四.极谱波的形成
以测定1×10-3 mol·L-1的Cd2+ (含有0.1 mol·L-1的KNO3)为例说明极谱波的形成。
2019/9/6
2019/9/6
①.残余电流部分
图中①~②段
当外加电压未达到Cd2+的分解电压,回路上仍 有微小的电流通过,此电流称为残余电流 ,
包含有两部分: 一是滴汞电极的充 电电流(这是主要 的),二是可能共 存杂质还原的法拉 弟电流。
滴汞电极:电极的上部为贮 汞瓶,下接一厚壁塑料管,塑料 管的下端接一毛细管,其内径约 0.05mm,汞自毛细管中有规则 地下落,其滴下时间约为3-5s
2019/9/6
极谱法的电路示意图
可分为三个基本部分 • 外加电压装置:提
供可变的外加直流 电压(分压器) • 电流测量装置:包 括分流器,灵敏电 流计 • 电解池:极谱法装 置的特点明显反映 在电极上
2019/9/6
通过移动滑线电阻触点C 的 位置,使外加电压由0~-1V间 逐渐增加。每改变一次外加电 压都记下相应的电流值。然后 以电流为纵坐标,外加电压为 横坐标作图,即得到电解镉离 子的电流-电压曲线,即镉离子 的极化曲线,这就是所谓的极 谱图
2019/9/6
极谱分析的特殊性
和电解分析相比,极谱分析的特殊性表现在: ①极谱分析中,使用一个面积很小的滴汞电极(极化电极 )和一个面积很大的甘汞电极(去极化电极)。而电解分 析使用的电极面积较大; ②极谱分析中电解溶液保持静止,无需搅拌。而电解分析 则要搅拌均匀; ③极谱分析的电解液中,需加入大量的支持电解质(以消 除迁移电流)和极大抑制剂。而电解分析中均无需加入;
2019/9/6
三. 极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极谱分析中,外加电压、电极电位和电流等之间的 关系可用电解方程表示:
在极谱过程中,电流一般很小(μ A数量级),电解线路的总电 阻也不会很大, iR值可忽略
V = (ESCE - Ede) 电解过程中,阳极产生的浓差极化很小,因此阳极的电极电 位实际上保持不变,
2019/9/6
2019/9/6
二、分析过程
下面以电解CdCl2溶液为例说明极谱分析的一般过程。
将1×10-3mol/L CdCl2溶液 加入电解池中,同时加入0.1 mol/L KCl 作支持电解质,加入 几滴极大抑制剂,通氮除氧, 调节汞滴下落速度为3~5 s/滴 ,以滴汞电极为阴极,甘汞电 极为阳极,在静止溶液中进行 电解。
极谱法(polarography):采 用滴汞电极的伏安分析法。
2019/9/6
在含义上,伏安法和极谱法是相同的,而两者的 不同在于工作电极: ――伏安法的工作电极是电解过程中表面不能 更新的固定液态或固态电极,如悬汞、汞膜、 玻璃碳、铂电极等;
――极谱法的工作电极是表面能周期性更新 的液态电极,即滴汞电极。(有的书把两者统 称为极谱法)
2019/9/6
伏安和极谱分析法按其电解过程可以分为: • 控制电位极谱法――如直流极谱法,单
扫描极谱法,脉冲极谱法,方波极谱法, 催化极谱法,溶出伏安法等。 • 控制电流极谱法――如计时极谱法,交 流示波极谱法等
2019/9/6
直流极谱法的基本原理
一、基本装置和电路
直流电源B加于滑线电阻AD 两端,通过移动触点C改变加在 电解池两端的电压,由伏特计V 显示,电解回路电流由检流计A 示出。
2019/9/6
④极谱分析是根据电解过程中获得的极谱图进行定性、 定量分析,即把被测物质的浓度转化为电流强度加以测 定。而电解分析是以电子作为“沉淀剂”,根据电极上 析出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的质量进行定量分析; ⑤极谱分析时,通过电解池的电流很小(微安级),适合于 微量成分的分析。而电解分析通过电解池的电流一般较大, 适合于常量成分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