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记趣》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幼时记趣》阅读附答案

《幼时记趣》阅读附答案

《幼时记趣》阅读附答案幼时记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学弈①弈秋②,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矣,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③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①弈:古代一种围棋。

② 弈秋:善弈者,名秋。

③为:同“谓”,说。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4分)① 私拟作群鹤舞空_________ ② 项为之强__________③使弈秋诲二人矣___________ ④ 非然也___________小题2: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 A.项为之强B.思援弓缴而射之C.虽与之俱学D.故时有物外之趣小题3:翻译句子。

(2分)⑴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4:在《幼时记趣》和《学弈》中选取一篇文章,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2分)文章_________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小题1:①拟:比② 强:通“僵”,僵硬③ 诲:教诲,教导④ 然:这样小题1:D小题1:(1)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

(2)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小题1:《幼时记趣》:仔细观察定能发现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学弈》:学习不可一心二用,必须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学有所成。

小题1:试题分析:①“拟”,一词多义,比。

②“强”,通假字,通“僵”,僵硬。

③“诲”,动词,教诲,教导。

幼时记趣练习答案

幼时记趣练习答案

一、基础知识(25分)1.《浮生六记》沈复三白清(4分)2、为下列词语注音:(5分)稚(zhì)凹凸(āo)(tū)唳(lì)藐(miǎo)3.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

(4分)(1)强同“僵”,僵硬。

(2)邱同“丘”,山丘。

4、一词多义(12分):时候看清想象太阳观看所以时常,常常观察心神天景观旧的知识二、探究文意(30):1.①神游“山林”②鞭打蛤蟆(2分)2.“以从草为林…凹者为壑”(2分)3.给加粗的字注音(4分)。

①lì②yí③hè④lài 4.解释句中加粗的词(4分)。

①山沟②“哎呀”地惊叫一声③鞭打/用鞭子打④小石块/瓦砾5.解释句中的文言虚词(4分)。

①在②与/同③把……当做+ ④正6.分别指出加粗词所指代的内容(4分)。

①代指自己②代指“想象中的山林”③代指“二虫斗”④代指癞蛤蟆7.翻译句子(10分):①鞭打它(癞蛤蟆)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②(癞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

③把繁茂的杂草看作树林,把昆虫蚂蚁看成野兽,把泥土瓦砾突起的地方看作山丘,低洼的地方看成沟谷,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④突然有一个很大的东西,像推开大山,撞倒大树一般地闯了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三.文言虚词大考察(10分):①助词,的代“群鹤舞空”的景象助词,无实义这样,指“想象中群鹤舞空的景象”(代“昂首观之”的动作②用把③因为作为/当作④代词,指自己代词指想象中的山林四、知识扩展(5分):鹤的成语:2分风声鹤唳驾鹤成仙爱鹤失众焚琴煮鹤孤云野鹤龟鹤遐寿鹤发童颜鹤立鸡群闲云野鹤等。

解释成语:3分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自得其乐。

庞然大物:指形体庞大的东西明察秋毫:文中的意思是“形容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现在常用来形容人很精明,眼力很敏锐,就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能看得很清楚。

《幼时记趣》原文阅读及答案解析

《幼时记趣》原文阅读及答案解析

《幼时记趣》原文阅读及答案解析沈复(一)阅读《幼时记趣》,完成文后(7——11)小题。

(17分)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③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7.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是( ▲)(3分)A.于土墙凹凸处(在)神游其中(想像)B.项为之强(僵硬)留蚊于素帐中(白色的)C.盖一癞蛤蟆也(原来是)鞭数十(鞭子)D.以土砾凸者为邱(同“丘”,土山)鹤唳云端(高亢地鸣叫)8.翻译下列句子(6分)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

(2分)10.“我”能得到许多闲情之趣的原因是▲(3分)11.“鹤”在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请你写出两个带有“鹤”字的成语或诗句。

(3分)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答案:7.(3分)C8.(6分)①我心里这样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幼时记趣》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反思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幼时记趣》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反思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幼时记趣》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反思《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幼时记趣》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反思》这是一篇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希望能对您的生活工作得到帮助。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幼时记趣》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第一部分:1、本文选自,作者是代文学家。

(3分)2、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5分)⑴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⑵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⑶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⑷以土砾凸者为丘。

()()⑸凹者为壑()()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4分)明察秋毫:鹤唳云端:怡然自得:庞然大物:4、文章所记闲情之趣有多种,请填写:(3分)有想象之趣,比如:有细察之趣,比如:有童稚之趣,比如:5、各写一个含有下列词的成语:(3分)张()昂()素()6、翻译下列句子:(3分)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③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第二部分:(一)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此皆幼时闲情也。

7、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

(2分)8、“我”能得到许多闲情之趣的原因是什么?(3分)9、点明时间的一个词语是。

(2分)10、第二段所记之趣源自于。

(2分)11、第二段中点明所写内容属想象的一个词语是。

(2分)12、文中“昂首观之”的内容有哪些?(3分)13、说说“项为之强”的表达作用。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幼时记趣》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幼时记趣》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幼时记趣》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掌握读音,注意写法)(1)余忆童稚时()(2)见藐小微物,比细察其纹理()(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4)果如鹤唳云端()(5)怡然称快()(6)于土墙凹凸处()(7)以土砾凸者为邱()()(8)凹者为壑()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_____ _____ _____(2)故时有物外之趣_____ _____ _____ (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_____ _____(4)徐喷以烟_____(5)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_____ _____ (准确解释文言词语)3.选出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准确翻译文言语句)(1)故时有物外之趣A.因此有时有与众不同的乐趣B.过去经常有与众不同的乐趣C.因此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D.过去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2)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A.果真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得连声赞好B.如果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就会令人高兴得连声赞好C.果真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非常高兴的样子D.如果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显出非常高兴的样子4.汉语中某些动物的叫声有其相对固定的词来描绘,如本文中的“鹤唳”。

请写出下列动物的叫声。

马_____ 犬_____ 狼_____ 虎_____ 猿_____ 狮_____ 鸟_____ 5.填空。

(1)《幼时记趣》选自_____ ,作者_____ ,字_____ ,____ _ 代作家。

(2)本文围绕_____ 这一中心,生动地描述了儿童时代_____ 、_____ 、_____ 的趣事。

(3)出自《幼时记趣》的成语有:(1)_ (2)_____ (3)_____ (文学常识、中心意思、沿用至今的成语知识记忆)二、阅读理解(一)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_____ ,_____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幼时记趣阅读答案

幼时记趣阅读答案

幼时记趣阅读答案
幼时记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
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
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
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3分)
(1)项为之强(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3)捉虾蟆,鞭数十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3、本文记述了几件趣事?请用自己的话一一概括。

(每件不超过5个字)(3分)
4、作者是如何使得这些小事变成趣事的?这对你有什么启示?(5分)
参考答案:
1、(3分)通“僵”,僵硬被鞭打
2、(4分)看到细小的东西,必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

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3、(3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
4、(3 2=5分)这些小事之所以能成为作者幼年时的趣事,是因为作者对这些事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大胆而富有童心的联想和想像。

这启示我们应当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永葆童心,敢于想像联想,做一个有生活情趣的少年。

《幼时记趣》“于土墙凹凸处”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幼时记趣》“于土墙凹凸处”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幼时记趣》“于土墙凹凸处”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幼时记趣》选段,然后答题。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划线字。

①常蹲其身( ) ①以土砾凸者为邱( )①怡然自得( ) ①鞭数十( )2.翻译下列句子。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3.选文写了几件趣事,第一段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趣。

第二段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之趣。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产生这些“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①自己①同丘①喜悦的样子①用鞭子打2.(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

3.神游山林鞭打蛤蟆4.原因:细致观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还有一颗童心【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①句意:蹲下自己的身子。

其:自己。

①句意:把泥土瓦砾突起的地方看作山丘。

邱:同“丘”。

①句意: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怡然:喜悦的样子。

①句意:打了它几十鞭。

鞭:用鞭子打。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

重点词有:而,连词,表示“吐”和“吞”两个动作的承接关系,这里可解释为“便”“就”;为所,表示被动,可译为“被……”。

句意:(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

根据第一段内容可概括为:神游山林的乐趣;根据第二段的内容可概括为:鞭打蛤蟆的乐趣。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文中“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说明他善于观察,富有童心;文中“私拟作群鹤舞空作青云白鹤观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说明他善于想象。

据此回答即可。

【点睛】文言句子的翻译从句式上看,考查的句子主要包括一般陈述句、简单的省略句、使动句、意动句、倒装句、被动句等;从内容看,这些句子往往处于比较特殊的、重要的位置。

《幼时记趣》练习和答案

《幼时记趣》练习和答案

幼时记趣【课前学习】1.给下列每组字注音。

庞()拔()唳()砾()宠()拨()戾()烁()2.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字。

童稚.() 藐.小()凸者为邱.()项为之强.()怡.然()凹者为壑.()3.用自己的话说出下列各句的意思。

能张目对日果如鹤唳云端以土砾凸者为邱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4.文言文中“之”常用作助词可译为“的”或作代词代人代物代事请判断下列各句“之”的用法。

故时有物外之趣项为之强观之正浓驱之别院5.把下列各句中省略的成分在括号内补出来。

()于土墙凹凸处见二虫斗()草间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使()与台齐观之()正浓尽为()所吞【课堂导学】1.主题本文生动地描述了儿童时代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的趣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2.思路结构一(第1段)总写物外之趣。

二(第2—4段)具体记叙了三件趣事。

3.写作特色(1)脉络清楚,结构严谨。

文章采用了先总后分、点面结合的结构形式,紧扣“明察秋毫”这一线索,使文章前后呼应,脉络清楚,结构严谨。

(2)观察细致,想像奇特。

文中很注意观察的描写,观察促进了想像和联想。

观察越细致,联想就越丰富,想像就越奇特。

(3)本文语言简朴、自然、生动。

另外,有些词语用得也很准确。

一、阅读课文节选,回答问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文中划线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描写了怎样的一种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文中语句回答为什么“余”会时有物外之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谈谈这句话反映了小孩子的怎样的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谈谈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学习】一、阅读《怪哉》一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时记趣》阅读答案《幼时记趣》阅读答案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需要适量地做些阅读题,就有可能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分析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

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时记趣》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时记趣》阅读答案1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③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是()①于土墙凹凸处(在)②神游其中(想像)③项为之强(僵硬)④留蚊于素帐中(朴素的)⑤盖一癞蛤蟆也(原来是)⑥鞭数十(鞭子)⑦以土砾凸者为邱(同“丘”,土山)⑧鹤唳云端(高亢地鸣叫) 2.解释一词多义:①之时有物外之趣()昂首观之()心之所向()项为之强()②观昂首观之()作青云白鹤观()③以徐喷以烟()以丛草为林()④为项为之强()以虫蚁为兽()⑤故故时有物外之趣()温故而知新()⑥其常蹲其身()神游其中()3.下面的词语大多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解释它们的意思。

(1)明察秋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怡然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庞然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第二段写的趣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用4个字)6.对选文第三段文字意思的理解,有下面两种不同的概括。

你赞成哪一种?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1)神游丛草(2)神游山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

8.什么是“物外之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我”能得到许多闲情之趣的原因是。

10、没有想象就没有神游的感受,请用原文写出第三段中作者想象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说说“项为之强”的表达作用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四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二段中“又”的用法应该是:()A.表示重复或继续B.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C.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D.表示转折,有“可是”的意思14.第一段与二、三、四段的关系是:。

15.文章具体叙述了幼时的几件趣事,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和情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鹤”在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请你写出两个带有“鹤”字的成语或诗句。

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答案:1.④(白色的)⑥(鞭打)2.①的;它,指蚊子;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或助词,无实义);代词,指“昂首观之”。

②观看;景观。

③用;把。

④因;当作。

⑤所以;旧的。

⑥指自己;它们,指丛草、虫蚁、土砾。

3.(1)形容眼力可以看清极细小的东西。

(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

)(2)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3体积极大的东西。

(形容极大极大的物体。

)4.①我心里这样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

(私,私下里。

)②夏夜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着群鹤在空中飞舞。

③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

5.观蚊如鹤(夏蚊成鹤)。

6.以神游丛草为好,丛草也值得“神游”,更能体现童趣。

选另一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7.物外之趣8.即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超脱于尘世以外的乐趣)。

9.细察(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10、“以丛草为林……凹者为壑.”11.写出了“我”的专注,侧面烘托出想象世界的美好。

12.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13.C14.总分关系15.两件事,表现了作者的童真童趣和富于热情幻想的性格。

16.鹤立鸡群(比喻人的才能或仪表卓然出众。

)《幼时记趣》阅读答案2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 A.以虫蚁为兽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C.见藐小微物忽有庞然大物E.余忆童稚时何事长向别时圆《水调歌头》B.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项为之强D.拔山倒树而来而忘操之(《郑人买履》)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中的“山”和“树”指什么?(用文中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文中的一些词语已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你能写出来吗?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作者说:“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举出具体事例来证明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E2、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

3、山:土砾凸者树:丛草4、庞然大物、怡然自得、明察秋毫。

5、仔细观察事物,经常会有很多乐趣甚至发明。

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幼时记趣》阅读答案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文章依次写了自己童年观察事物的哪些方面的奇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之所以能将有关的“趣事”写得鲜活生动,离不开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试结合实例谈谈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你用简洁精练的语言向同学们讲一个你童年时代的趣事。

(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先写夏天观察蚊飞的乐趣,再写“我”观察土墙、花台和小虫争斗的乐趣。

2.线索是“童趣”。

3.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等。

如“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4.“略”《幼时记趣》阅读答案4阅读《幼时记趣》选段,完成14题。

(共8分)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1)项为之强()(2)常蹲其身()(3)凹者为壑()(4)鞭数十,驱之别院()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第三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