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三组 练习3》公开课教案_0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三组 练习3》公开课教案_1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积极的思维能力,理解反义词,丰富幼儿的词汇。
2.体验游戏的愉悦感,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掌握简单的反义词。
活动准备:1.两个大小不一样的瓶子,并装有黑,白色的水。
2.音乐《我真的很不错》。
3.挂图“红星棒”4. 字卡:长---短,软---硬,热---冷,胖---瘦,快---慢,高----矮。
黑---白,多---少,粗---细。
活动过程:1,集体游戏:《拍手歌》教师:小朋友们好!来把你漂亮的小手拿出来和老师一起做个游戏吧!2.理解“反义词”教师:小朋友拍手拍的真好,老师拍的都好,那哪个小朋友记得我们第一次手是在哪里拍的呢?(上面),那第二次手是在哪里拍的呢?(下面)。
对,上和下就是一对反义词,游戏中还有没有反义词呢?谁能告诉老师呢?教师:对,还有左右,前后都是反义词。
3.丰富幼儿观察力。
说出身体部位的反义词。
教师:我们身体上有没有反义词呢?请小朋友找一找,看一看告诉老师,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
(左---右:眼睛,眉毛,耳朵,胳膊,腿等)(上---下:眼睫毛,牙齿)小结:原来我们身体上也有这么多反义词啊!对,相反的词就是反义词。
4.丰富幼儿想象力,观察力,同一物体说出多组反义词。
教师:其他地方还有反义词吗?我们一起找一找,寻找:(出示两个瓶子),哦,这有两个瓶子。
(1)提问:猜猜这瓶子中装的是什么呢?(2)提问:请小朋友说说看这两个瓶子中有反义词吗?认真观察看谁说的最多。
(3)除了这几组反义词外你还知道其他的反义词吗?说说看。
小结:小朋友都说的很好!但是不知道那个小朋友是最棒的呢?我们进行一个小比赛好吗?对自己有没有信心呢?先给自己加加油,鼓鼓力吧!5.比赛游戏:说相反规则:(1)举手回答问题,正确的奖励一个红星,错误的不奖励,得到星星最多的那一组就是冠军。
(2)介绍:记录表,才赛队员分4组,两轮比赛,总结哪一组得星最多拿组就是冠军。
第一轮:教师说词,幼儿举手抢答,正确奖励。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练习3》教学设计三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练习3》教学设计三《练习3》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教材内容之一,主要讲述了如何寻找正确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并以鹿和马的故事作为例子,让学生理解妥善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认真思考和动手实践的热情。
一、教学目标:1.了解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2.在小组合作中分享方法,发现对方的优点,进一步学习合作的技能。
3.理解故事的情节,感受其中的情感,提高情感认识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了解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帮助他们了解如何在小组中分享方法和优点,以此提高合作的技能。
3.让学生理解故事的情节,感受其中的情感,提高情感认识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情节,利用故事中的情节提高学生情感认识和表达能力。
2.如何让学生了解合作的技巧,引导他们在合作中体验成功和困惑,积累合作经验。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2.合作学习法3.故事教学法五、教学过程设计:1.建立情境:首先,老师可以在教室中放置几道迷宫题,让学生在课前到教室中解密。
老师在这个情境下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
老师:同学们,你们课前获得了一个任务,你们将会进入一个埋了很多陷井的密室,你们需要使用正确的方法来解决每一个难题,找到正确的路线,并最终达到终点。
那么,这个任务到底代表着什么?学生: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老师:很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如何寻找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2.合作探究:首先,老师读一遍故事《鹿和马》,让同学们完成练习3.3,然后让学生结成小组,讨论如何在解决迷宫中使用正确的方法。
老师:同学们,我将给你们一份题目(参见附件1),每个小组将会接收到一个不同的题目。
你们将会在小组中解决自己的难题,记录下你们寻找的方法,和你们如何找到了正确的解法。
3.小结:每个小组都将分享他们的方法和成果,其他小组将给予反馈和建议,以便其他小组能够更好的了解应该如何找到正确的解法。
最新整理一年级语文《练习3》教学设计.docx

最新整理一年级语文教案《练习3》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巩固本单元学过的生字,读准字音,正确书写,能区分形近字。
能认读熟字组成的6个词语,了解它们的意思。
2、通过说和做,养成在学校学习的良好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练习1——3教学过程:一、指导练习第1题。
1、让学生看图,说说这是什么。
其中“电车”课文中没有出现,需要教师说明。
2、让学生看图写字。
3、反馈矫正,写错的改正。
二、指导练习第2题。
1、让学生自己读读,想想有没有不懂的词。
把不懂的词提出来。
2、重点学习“走来走去”和“来来去去”。
“走来走去”可让一位学生演示。
“来来去去”可以是人在走,也可以是车辆行驶。
看30课的图,图上有许多车辆,有的来,有的去,可以说“来来去去”。
三、指导练习第3题。
1、让学生自己认读、比较每组字,看看有什么不同。
2、指名口头组词。
有的可多组几个。
3、写下来。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练习4——6教学过程:一、指导练习第4题。
1、让学生自己读第一行拼音,然后在第二行中找到读这个音的字,连起来。
2、出示正确答案,学生自己订正。
二、指导练习第5题。
1、告诉学生有的字读音相近,我们要分清楚。
2、对比拼读每组拼音。
指名拼读。
3、学生选择汉字填人相应的括号中,全班学生都做完后,出示正确答案,让学生自己订正。
三、指导练习第6题。
1、说说每幅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图意是:升国旗时立正敬礼:按时到校不迟到;看见老师问好;上课专心听讲;下课时和同学一起玩。
2、想想自己做到了吗。
做到的可以在图下画一朵小红花,以后做得更好。
还没有做到的,要努力做到,做到了再画上一朵小红花。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三组 练习3》公开课教案_3

一、谈话导入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读《弟子规》。
2.俗话说得好,温故而知新,这些句子你还会读、会背吗?出示: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指读、齐读)二、教学新授1.有一种读书的本领,就是把“一句话、一段话”读成“一个字”——出示: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孝)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信)2.还有一种读书的本领,就是把“一个字”读成“一句话、一句句话”,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古文字,猜猜看念什么?(爱)出示::(欠,一个人张着嘴巴,表示呵气、或喃喃倾诉)(心,同情、疼惜),表示用嘴哈气、用心呵护,疼惜并倾诉。
3.关于“爱”,《弟子规》中又是怎么说的呢?出示: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
(指读、齐读)4.我们和爸爸妈妈之间需要爱、和老师同学之间需要爱、和周围的一切人与物需要爱,今天我们走进爱心世界,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爱之链”——师:你知道哪些有名的人?他因什么而出名?(1)有一种爱亮闪闪:出示: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相机指读、举例释义、齐读)对于伟人我们都有一种敬慕的爱,这一种爱亮闪闪!(2)有一种爱静悄悄:师:你平时最大的爱好是什么?喜不喜欢别人来打断你?出示:人不闲,勿事搅。
人不安,勿话扰。
师:你平时有没有什么缺点?愿不愿意爸爸妈妈当着老师、同学的面来批评你?人有短,切莫揭。
人有私,切莫说。
(相机指读、举例释义、齐读)师:现在读几年级啦?在学校做什么事被老师大大地表扬过?得到表扬后你想些什么?(3)有一种爱暖洋洋:出示: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相机指读、举例释义、齐读)师:同学们多才多艺,但说得好、不如做得到,谁来现场展示一下自己的绝活呢?(吴优书法)师:谁来组合这个“皆”字?夸奖要适度、爱也要适度。
5.情景应对:看到先师孔子的塑像,我们会想到——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练习三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练习三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为《小蝌蚪找妈妈》,具体教学任务为:1.学生能够听懂、朗读课文,并能自觉模仿表演。
2.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理解小动物的生存环境和方式。
3.学生能够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和感性认识。
4.学生能够通过表演和口语表达,提高语言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的内容和基本语言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交流、情境引导、角色扮演、评价反馈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情感认识,促进情感共鸣,塑造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知识与能力跨度: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创设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教育环境和场域,满足学生不断深入和拓展知识和能力的需求。
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1.情境引导法:通过展示图片、故事情节、场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创设生动、形象、情感化的学习环境。
2.角色扮演法:采用小组合作、模仿表演、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3.论辩教学法:通过教师引导、现场点评等方式,使学生在辩论中理清思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情感交流法:通过教师引导、同伴互动等方式,建立亲密的情感联系,培养抒发情感的能力。
教学流程一、导入环节(5分钟)1. 热身教师展示课文中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点一点,预览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感兴趣的欲望。
2. 引发问题教师引领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动物,为后面的情境创设做铺垫。
二、学习环节(30分钟)1. 情景还原教师让学生想象一下,自己的家人和自己出门玩,结果不小心走散了。
这时,你该怎么办呢?2. 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分别扮演小动物,采取合理措施寻找自己的家人。
学生表演完毕后,教师点评,总结措施是否合理、是否有效果。
3. 课文朗读和分析教师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逐段跟读。
一年级语文下册练习3教案

4、写左右结构的字时,我们通常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先左后右)
5、怎样把字写美观呢?
(1)生相互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2)伯、听、池:左窄右宽。
(3)师示范写“伯”,生描红、仿写。
2、让学生借助拼音读诗句。
自背、同座位互背,指名背,齐背。
2、认读三个生字。
学生回答
(二)、教学第2小题
1、指导看图。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
1、指名读题。
2、学生自读成语。
指名回答
4、齐读:百折不回、勇往直前。
5、有感情朗读。
自背,指名背,齐背。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个体备课
么呢?
3、这两句诗句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师作适当点拨。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指导背诵。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个体备课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练习3》
二、教学第二题
(一)、教学第1小题
(1)你懂得其中哪条成语的意思?
(2)师讲述《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故事。
(如有学生会,让他们自己讲更多。)
3、你们听了故事后,觉得精卫、愚公值得我们学习吗?为什么呢?
谁能背一背呢?
集体备课教案
总第课时授课时间
课题
练习3
课型
新授
课时
2
教学目标
1、积累成语。
2、能背诵《三字经》中的几句。
3、练习铅笔字,并能写正确、美观,在写字实践中认识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
重点难点
1、积累成语。
2、能背诵《三字经》中的几句。
一年级下语文教案-练习三

语文一下练习3《苏教版》
教师:发表于:
年级:一年级科目:语文
教案正文
主备:_____ __________ 上课时间:_______________
一、教学前一部分
1.助拼音读懂前一部分要求。
(1)读词语。
(2)看图并用线条把图和词语连接起来。
2.指导。
(1)看图画说说自己认识哪些车,叫什么名称。
(2)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让学生自己拼读。
(3)指名读词语。
(4)齐读。
(2)学生练习连线。
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4.反馈矫正学生连线情况。
二、教学后一部分
1.借助拼音读懂后一部分要求。
2.指导。
(1)出示不完整的句子。
(2)让学生读、思、议。
(3)指名说。
3.练习。
(1)再出示不完整的句子。
(2)让学生看前面的图来说。
能说几种就说几种,越多越好。
4.延伸。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练习3》教学设计 (一)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练习3》教学设计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练习3》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读词语,通过读词语和看图,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汽车类型,建立起词语概念与事物之间的联系。
2.联系生活经验,了解几种常见车型的功能和作用,进而把句子补充完整并说出来。
教学准备:挂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看到过什么车?2.今天,我们来认识几种车。
二、新授1.指名读题。
2.(出示挂图)图上的汽车你认识吗?3.指名说,其它学生补充,纠正。
4.读一读书上的词语。
⑴自读。
⑵指名读,评议,纠正,师重点提醒⑶齐读。
5.把词语和相应的车相连起来,齐读一遍。
6.这些车各有各的本领,你知道吗?7.指名回答,相互补充。
8.出示:消防车是用来的。
救护车是用来的。
车是用来的。
⑴你会填空:指名口头填空。
⑵打开书,写下来。
⑶师巡视指导,及时批改。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积累成语。
2.能背诵《三字经》中的几句。
3.练写铅笔字,并能写正确、美观,在写字实践中认识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
教具:投降片。
教学过程一、教学第二题1.教学第1小题。
⑴指名读题。
⑵学生自读成语。
你懂得其中哪条成语的意思?⑶师讲述《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故事。
你们听了故事后,觉得精卫、愚公值得我们学习吗?齐读:百折不回、勇往直前。
有感情朗读。
2.教学第2小题。
⑴指导看图。
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呢?⑵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句。
这两句诗句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师作适当点拨。
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⑷指导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1.审题。
2.认读三个生字。
3.这三个生字都有一个相同点,是什么呢?4.写左右结构的字时,我们通常先写什么,后写什么?5.怎样把字写美观呢?6.师示范写“伯”,生描红、仿写。
7.生描红、仿写其它写得好的两字,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教学目珠练习对话,培养学生口头交际、表达能力。
教具:挂图教学过程一、审题谈谈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指导看图说话1.一位小朋友在放学路上碰到了谁?这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他在干什么?2.解放军叔叔向小朋友问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人?三、指导练习说话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轻声读练习中的对话材料,弄清问路人和带路人说话的内容和相互的问答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3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说出音序查字法的步骤,学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逐步养成查字典的良好习惯。
2.学写铅笔字,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3.读读背背4个成语和3句古文中的名言,积累词语。
4.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看懂图意,任选3个动词,在互动交流中锻炼说话写话能力。
5.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会有礼貌地问路,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习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
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掌握用音序查字典的方法,明确音序查字法的步骤。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锻炼学生说话写话能力。
3.掌握问路的方法技巧,促使学生主动表达,培养交际能力。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用字词句1.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一位朋友。
(出示抓耳挠腮的小猴图像)谁愿意和他打个招呼?(2)小猴究竟遇到了什么困难呢?让我们读读这段文字来了解吧。
(出示插图旁的文字:小猴在写儿歌呢,可是有几个字不会写。
)(3)说说你准备怎么帮助他?(告诉他这几个字怎么写,教他查字典……)(4)教他查字典这个方法好,只要小猴学会了查字典,以后不管遇到哪些不会写的字,他都能自己解决了,到底怎么查字典呢?2.指导方法。
(1)介绍字典①出示字典:字典是我们的“无声老师”,他知识丰富,百问不厌。
②简介字典的各个部分。
我们认识了字典,到底怎么用它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查字典。
(2)读对话,明确对话的内容。
①先自己读一读对话,想一想通过读对话,你知道了些什么?②同桌互相说一说。
③师生分角色读,明确对话内容。
(3)师生合作小结: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主要有下面三个步骤。
①出示:第一步:先要知道所查字音节的第一个大写字母。
第二步:在字典的“汉语拼音音节索引”里找到这个大写字母,再找到所查字的音节。
第三步:再根据这个音节所在的页码就能找到所查的字了。
②齐读。
(4)按上面总结出的步骤,练习查“足”字。
指名说一说:先查什么,再查什么,然后查什么。
学生练习查字典。
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个别辅导。
(5)复习《汉语拼音字母表》。
①出示:《汉语拼音字母表》②指名认读,齐读,背诵。
③识记大小写字母。
重点强调几组易混淆的大写字母:B-DG-Q M-N-W3.自主活动。
(1)出示儿歌:星星捉迷cánɡ,太阳找呀找。
找了一zhěnɡ天,一颗没找到。
太阳回家了,星星zhǎ眼笑。
(2)小猴写的儿歌中有哪些字不会呢?你们先来查查字典,然后教教他。
(3)学生按步骤查“cánɡ、zhěnɡ、zhǎ”并填好表格。
(4)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查到的?(5)出示表格,学生对照表格检查自己的正误,做错的及时订正。
(6)议一议:你还有什么疑难问题需要和老师、同学一起探讨吗?(引导学生再次回顾“音序查字法”的步骤。
)(7)读儿歌,读准字音。
出示儿歌:星星捉迷藏,太阳找呀找。
找了一整天,一颗没找到。
太阳回家了,星星眨眼笑。
②指名读,齐读。
二、写好铅笔字1.出示田字格里的字“龙、兔、亮”,指名读一读。
书空笔顺。
2.仔细观察,说说这3个字有什么特点。
这三个字都是以撇、竖弯钩为主要笔画的字。
讨论:怎样才能写得正确、美观?3.指导书写“龙、兔、亮”3个字。
师生合作分析字形。
(1)龙:第二笔的撇从上至下最长,竖弯钩占据主要部位,从竖中线起笔。
(2)兔:上下结构,第六笔的撇要从“口”中起笔,第七笔竖弯钩从竖中线起笔,要甩开,托住整个字。
(3)亮:“冖”要比第二笔的横稍宽些,下面的“几”不能写成“儿”,而且其底部要与“冖”同宽,“几”的横折弯钩要写在竖中线上。
4.教师范写。
龙兔亮5.学生练习。
让学生按照要求练习仿影,临写,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并注意纠正写字姿势。
6.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师生点评。
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正训练。
三、布置作业1.课后找一位小朋友扮作小猴,请你把查字典的方法教给他,再出几个字让他查查。
2.从以前所学的生字中找出几个与“龙、兔、亮”结构相似的字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成语1.谈话导入,感受成语。
(1)出示四幅图:分别是“风吹草动”图、“雨后的天空”图、“成熟的西瓜”图、“小渠里的水流”图。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可以选一幅图说,也可以选多幅图说。
)(3)这四幅图我们可以用四个成语来表示,想知道是哪几个成语吗?出示:风吹草动雨过天晴瓜熟蒂落水到渠成2.熟读成诵,理解成语。
(1)借助拼音自由读成语,要求读准字音。
(2)齐读,指名读。
(3)理解成语。
指导学生看插图,说说你明白了哪个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理解有困难的成语,教师可适当讲解。
)如:瓜熟蒂落:瓜熟了,瓜蒂自然脱落。
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
(这两个成语都是比喻条件成熟了,事情自然会成功。
)(4)练背,同桌互背,指名背诵。
3.设计练习,运用成语。
(1)出示课始的四幅图,根据画面,让学生说词语。
(2)设计填空题,让学生填词语。
()吹()动()过()晴()()蒂落()()渠成(3)选一个成语根据画面说一句话。
二、简介老子,学习名言,感悟品味1.走近老子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汉族,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三句话就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出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熟记名言。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教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3)教师结合插图讲解这三句古文的意思。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高达许多层的平台,是从堆积泥土开始逐步建造起来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路是从脚下一步一步走完的。
(4)在了解意思的基础上,再读名言。
(5)开火车读。
练背。
(6)分小组背。
指名背。
齐背。
在读背过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从小努力,从现在做起”的道理。
三、看懂图意,说说写写,提高说写能力。
1.出示插图,感知图意。
(1)出示课本中情境图,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要求。
(2)观察插图,自由练说图上的小朋友各自在干什么。
2.读懂例句,说写句子。
(1)选一幅图,看清小朋友的动作,并把这个动作用一个确切的词语表达出来。
如:学生在踢足球。
用“踢”。
(2)指名学生任意挑选一幅图做集体交流。
(教师根据回答,板书表示动作的词。
)唱投写看吹游跳打踢贴种(3)指导学生看例句。
出示例句:陈春明和李燕在图书馆看书。
分析句子: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要说清“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4)自由练说,同桌互说。
(5)指名说,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说到。
集体评议。
(6)拿出练习本,让学生任选3个动词,照样子各写一句话。
师巡视检查,提醒写字姿势,交流所写内容。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读背成语和老子名言,把你的学习所得向爸爸妈妈讲一讲。
2.选动词写句子,和同桌比一比,看谁写得多,写得好。
第三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创设情境。
课前安排好一位阿姨敲门,创设问路情境。
阿姨:对不起,老师,打扰你一下,请问校长室怎么走?教师:从这一直往南走,到前楼上三楼,校长室在最西头。
阿姨:谢谢!教师:不用谢!2.导入课题。
(1)刚才那位阿姨找老师干什么了?(问路)(2)在现实生活中,问路经常发生,你有没有问过路?别人向你问过路吗?(3)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问路。
板书:学会问路二、再现情境,学习问路1.课件出示南京的“白马石刻公园”。
(1)播放“白马石刻公园”的景色,说说公园的景色:绿树红花,景色宜人,尤其是那些石刻,更是栩栩如生。
多美的景色呀,难怪兰兰想去游玩呢!(2)继续看课件:兰兰走到岔路口,不知道该怎么走了,怎么办?你们能帮帮兰兰吗?(3)结合生活实际说说,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打出租车、问警察、打电话问家长、问身边的人……)(4)选择简单易行的方法:向身边的人问路。
2.学习问路。
(1)瞧,正巧来了一位老爷爷,兰兰该怎么问呢?(2)讨论:问路时要注意些什么?(3)师生合作小结:问路时要注意:①有礼貌,要亲切地称呼别人,问完路要表示感谢。
②要把问路的意思表达清楚明白。
③要仔细倾听指路人的回答,把方向路线搞清楚。
(4)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表演一下,一人扮演兰兰,一人扮演爷爷,其余两人当评委,评一评他们这样问路行不行。
(5)指名两组同学上台表演。
集体评议。
3.巩固问路要领。
请小朋友们找自己的好伙伴再次练一练,要注意表情、动作哦。
指路人也要注意把去向说明白。
三、拓展练习,学会指路1.指定当地几个熟悉的地方作问路的目的地,听听指路人有没有把去向说明白。
情境一:下午学校要开家长会,有一位家长在学校大门口,找不到二年级(1)班,你该怎么给他指路呢?情境二:一位一年级的小朋友,到体育馆拿篮球,但他找不到体育馆,你会怎么帮他?2.练习,表演,评议。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掌握了问路的本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问路,下次如遇到陌生的地方,就可以用上你今天学到的本领。
2.回家和父母进行练习,巩固问路的方式。
板书设计:要有礼貌学会问路表达清楚认真倾听教学反思:经过两个单元的准备,终于可以使用字典了。
小朋友也迫不及待地搬出了字典,在课间就告诉我他已经会查字典了,甚至有小朋友翻到有我这个姓氏的一页问我是不是这样写。
让我觉得信心倍增。
课堂上实际操作的时候却发现情况不容乐观,尽管之前每个小朋友已经把大小写对应起来默出了,但实际使用时还要写错,甚至有小朋友把“Z”写成了“zh”真让我哭笑不得。
而且字典中的同音字很多,小朋友找到了这个音还找不准这个字,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让小朋友先查一查自己的名字,先让他们把音序查字典的方法掌握了再说。
课后又结合《两导两练》上的习题把选择正确汉字的方法教给了学生,我想真正想要掌握查字典的方法还需要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多练习。